人文艺术 > 你见过最能喝酒的人一顿能喝多少?

你见过最能喝酒的人一顿能喝多少?

2020-07-19 16:10阅读(90)

你见过最能喝酒的人一顿能喝多少?:这个我得说说俺们村的王翠花。王翠花年龄大概40左右,身材微胖,大眼睛、高鼻梁、盘子脸,由于常年干体力活,岁月该留和不该

1

这个我得说说俺们村的王翠花。


王翠花年龄大概40左右,身材微胖,大眼睛、高鼻梁、盘子脸,由于常年干体力活,岁月该留和不该留的痕迹都留在了她的身上。她一脸淡定的表情,表明她经过了不少人生的大风大浪,至少是经历了无数的酒场。


大概长这样(实在找不到她的图片,网上找了一张相似的)


由于地处苗乡,苗民嗜酒、酒风盛行,民风彪悍,同时也少了那些城里饭桌上的规矩,女人饮酒那是见怪不怪。有亲戚朋友来访,女人亲自上桌陪客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王翠花的家乡喝酒大多都是以碗喝酒,每次大家都是要先倒上一大碗,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在,大家就慢慢的喝,也有可能一个人倒上一碗慢慢的喝。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大家会大喝一声“干”,就要一口干掉,不干掉是对主人的不敬。这个画面,大家可以看湘西的电影《十八洞村》,里面王学圻老师喝酒的画面。



记得又一次,王翠花家远方的老表来走亲戚,因为这个亲戚确实住得远,好久没来走动了,王翠花家甚是感动,当天是又杀鸡又杀鱼的,饭菜做得很丰盛,当然肯定是少不了酒啦。当天她们采用了非常豪放的喝酒方式来欢迎这个远道而来的老表——豪饮!用盆豪饮!



当酒过三盆,老表已经有点招架不住,喝酒碰杯的时候,故意要撒一点酒出来好减轻压力。当时王翠花眼疾手快,马上把盆递到老表的盆下面,拍着老表的肩膀说:“表,漏酒啦”!


这样喝酒的方式,结果可想而知,那当然是杯盘狼藉、人仰马翻了。当天5个人把50斤塑料桶的酒喝掉了一半。王翠花作为主人,肯定喝得最多,这个事很快就传遍那个小地方,从此,远近乡邻送她一外号:五斤壶!


当然,在后来的岁月中,我也没见王翠花醉过。


2

我还能喝点酒,刚毕业就去酒厂上班了,天天跟酒打交道,其实,根本没有不醉的人。在两年的酒水行业里,也喝过不少场,有醉过,吐过得就不计其数了,出的笑话也不少,喝过最多的一次是在山东临沂,陪老板出差,也可以说就是陪酒去了。那一次喝了大概五六斤白酒,基本不省人事了,当自己清醒的时候已经到了山东烟台,那一次也喝伤了身体,导致现在,喝酒不能参着喝。白酒一斤倒,啤酒四五瓶就迷糊。但是,在那两年里以为自己这酒量还行,准备考陪酒师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北京的客户来我酒厂参观。随身带了一个年龄59的女人,从长相看一点也不像,这喝酒还真年轻呀!那天中午我们酒厂三个销售加老板在酒厂就喝上了,我年龄小,虽然在我们场子销售里面算是能喝的。结果三个大老爷们没喝过一个阿姨。后来聊天才知道,这位阿姨是陪酒师,有证的,真材实料的那种,在酒桌上啥酒都一样。真跟水一样,当然,阿姨也能喝出酒的度数,型号等等。那天不记得喝多少了。从那以后我就放弃考陪酒师了。这是我工作以来看见过最能喝的阿姨。但是还不是最能喝。最能喝的……就不说了。

3

说个真事吧!其实这样的事挺多,觉得这个比较有说服力,就写这个吧,希望不要被当事者看到,会没面子的!

应该是1994年左右吧,我们那里比较边缘(没打错字,就是边缘),那时我们那里去市里的车比较紧张,大家去市里挺困难的。我们厂领导就安排每个周日用厂子的大轿子带着大家去市里玩。厂子人多,各车间排队去。

我们车间去了二十多口子,车出发的早,六点出发,到市里也就七点半左右。市里劝业场、滨江商厦等购物场所都是早九点开门,大家都利用这段时间去劝业场后面的小胡同吃早点(现在那个小胡同早就没了,挺怀念的)。红小豆粥,耳朵眼炸糕什么的都有,正宗的津味小吃。

大多数人比较喜欢吃哪里的一家拉面,这次也不例外,不大的铺子十几号人填满了一半。拉面简单实惠,也没有多少讲究。可我们这里面有个同事,叫什么就不说了,外号叫“毛驴”,听外号就能猜个大概了,脾气倔,啥事都喜欢和别人顶着来,属于顺毛驴。

他吃拉面坐在一个男的对面,俩人一张桌子,那男的挺瘦,坐那也能看出来身高不会太矮,一碗拉面,一个口杯(那时流行的一种白酒,一个口杯二两半),边吃边喝,一个人很安静。这种人我们这有个叫法叫“酒腻子”,就是说睁眼就得喝酒,三顿不断。没有贬义,一种称呼而已,因为这件事印象太深,所以记得特深刻。

毛驴喜欢搭各(自来熟,聊天),几句话下来,聊的挺嗨,拉面上来,也要了口杯,和别人对喝起来。没几下,就嫌别人喝的慢,对方是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喝。他一口,半杯下肚了,自来熟的非要别人也大口,那人争不过,也喝了一大口。

我们都吃完了,同事一起,想等他一会,都劝他快点吃。要么说毛驴呢,不分好赖话,几句话下来,我们都走了,剩他自己在那过瘾。

我们有规定,中午一点半在长春道集合,两点准时发车往回走。发车时是要查点人数的,结果一查,少了一个,谁呀?毛驴。

问谁谁也没见着。几个人一寻思,去撞撞运气吧!一溜小跑,到了早上吃拉面的小馆。果不其然,毛驴在呢,不过坐着变躺着了,喝高了。喝了多少呢?桌上我们数了数,口杯十七个半。

怎么出来的半呢?那半个在早上和他一起喝酒的男的手里,人家那碗拉面还有一半没吃,都饦了,在那干喇。看到我们来了,把杯子一放,告诉我们,你们这兄弟喝酒还行,喝了仨,躺着睡了一上午了,也不能把他自己扔这,就喝着酒等我们过来找呢!然后人家结了账走人了。

我们几个人根本拖不动毛驴,本身就痞子大,再喝醉酒,死沉死沉的。安排一个人回去找人手来帮忙,一面问店里的老板情况。老板一介绍,我们都服了,老板说,这个男的是他们这有名的人物,喝酒无论多少人,多少酒,什么酒,没见他醉过。

算算吧,一碗拉面就酒,自己喝了十四个半,二两半一个,等于三斤多酒,还这么淡定清醒。

回去的路上,毛驴躺在最后一排长座位上,一路走一路吐,到家也没醒过酒。

后来醒酒了,还不服气的吹呢!也是服了!

4

有一年夏天,双鸭山一煤矿运转区大区长请我吃饭,连机电矿长在内共有六人。除了我的司机不能喝酒,机电矿长喝了一杯(三两),还有一个脑血栓哥们儿喝了两杯(六两)外,一桶10斤装的高度散白酒被运转区长、他的会计(一位50开外的大姐)和我平分了。

那天晚上,我头一次喝白酒像喝啤酒似的,杯杯干。其中有几杯还是连续喝下的。因为都是人家敬我的不能推却。

我清楚地记得,当喝到桶里还剩将近2斤左右的酒时候,我已经连连摇头了。但区长大哥非说剩菜不能剩酒,于是乎,我们仨人又平分秋色,直至见底。

当我们道别时,我头脑依然清醒,他们也都没有一个醉酒呕吐。只是我一上车就睡过去了,几十公里的路程直感觉倏忽即到,再一觉醒来时已是次日清晨。但我头不疼,眼也不花,只是感觉口渴的要命。掐指一算,我们仨每人平均喝了3斤高度白酒,这个记录至今没有被自己再打破。

这既是我亲眼看到的,也是我亲自体验的,再也没有亲眼看到有谁超过这个量。其实,喝啤酒和红酒才是我的强项,但现在不行了,年轻真好啊!

5

我有一个女同学,特别能喝的那种,能喝到什么程度呢,同学聚会把男生都喝趴下,她自己还能口齿清楚在那里唱歌。

前年的同学聚会,大家先是在饭店吃饭,当时要了一箱白酒,应该还是高度的,我们女生基本上都是喝的啤酒喝红酒喝果汁,但是她就觉得啤酒红酒没劲儿,就跟男同学一起喝白酒。

当时我们这一桌,一共六个男同学,有一个开着车的不能喝,加上她一共六个人喝酒,六斤白酒很快就喝完了。喝完了以后倒了两个,就剩下了三个男同学和这个女同学,人家就要求接着喝。

接着喝这几个男同学就有点怂,毕竟一人一斤下去了,就开始喝啤酒红酒,喝着喝着,一直到了吃饭结束,这几个估计菜都没怎么吃,肚子里面尽装酒了,然后又倒了一个,也是个男同学。

吃完了饭还得有第二场啊,这不得去KTV 嘛,然后在那里又要了两箱啤酒,我们女生都基本不喝了,就在那里喝果汁,可是她还很庆幸,跟剩下的俩男同学继续喝,三个人把两箱啤酒又喝完了。

最后这俩男同学也不行了,大家也都不再让她喝了,怕真喝下去再继续喝出什么事情来,于是她就开始唱歌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口齿比较清晰,真是让人感到佩服,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千杯不醉吧。

6

我以前开过一段时间的小饭店,基本天天都能见到喝酒??的人,所以酒量大的人也见过不少!

基本上喝个一二斤白酒,再喝个四五瓶啤酒的人见过的太多了!所以一般人说多能喝,喝个斤八的白酒,在我眼里也就是普通的酒量。

一次去农村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这一次可真正叫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千杯不醉”!

我的老家盛产红薯,所以他们那里用红薯酿酒的小作坊特别多。红薯干酿出来的农村土酒,有一股“酸溜溜”的地瓜味,加上没有掺杂其它的东西,所以酒精度数也非常高!一般开始酿出来的头道酒,基本都在72°左右,他们管它叫“原浆”。

九几年的时候,去参加亲戚的婚礼。他们那里有个习俗,就是安排一个酒量大的,来陪“娘家客”喝酒叫“陪qie”。

因为我属于远道而来的客人,被安排到娘家客旁边的桌上。那天一共来了六桌娘家客,也就是48个人。

家里亲戚,安排的陪客的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年纪估计在50岁上下,咪咪着眼睛,脸色红扑扑的。叫他一定要把娘家客陪好!

因为他们那里开酿酒小作坊的多,加上那时候经济条件还不是太好。酒桌上的酒,就是他们自己酿制的地瓜干酒。

娘家客里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壮汉,基本都是娘家找来给“撑门户”的!酒量自是不低。

酒席一开始,这几个人就和陪酒的将上了。喝酒??的三两酒杯,一人连干三个。陪酒的小个子亲戚,也不怎么说话,娘家客让喝多少,他就喝多少!等到三杯酒下肚,娘家客里的人就开始轮番上来敬酒。

我家里这个亲戚基本来者不拒,几轮下来。娘家客里就有人受不了了!离席呕吐的有、坐地上不动了的有!

其它桌上的娘家客看了,自然不能被压了风头,也纷纷来给他敬酒,他也来者不拒。那个酒席把我看的“目瞪口呆”!真没看见这么喝酒的,而且不把对方“灌趴下”看样“誓不罢休”。

最后的战果是,这个陪酒的小个子亲戚,晃晃悠悠的离开。娘家客四个人被抬走的,还有一个倒在猪圈里睡着了!

散席以后才知道,那天陪酒喝了接近四斤白酒。他是他们村里的职业陪酒人,而且也是村里酿酒小作坊的常年“品酒师”。村里酿的酒基本出锅以后,都要送给他品。多少度、差在哪,他一喝就能说出一二三来!

7

你见过最能喝酒的人能喝多少呢?先说好,不带吹牛的。

网友:我二十多岁时喝一斤多“长武大曲”没多大问题,喝啤酒三个人喝过四十八瓶。这些都不是重点!八十年代,师傅他爸的一个老朋友来做客,师傅让我去陪酒!酒场上客人就没看得起我,给我个三钱酒杯,他自己拿个二两茶杯,说我喝好就行了,有点欺人是吧。最后一直喝的我实在不能喝了,酒后他才告诉我他是山西汾酒厂退休品酒师。

网友:嘿嘿嘿,我说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吧。本人喝酒还将就,有次朋友中午叫去吃饭,由于前一天晚上喝多了,头疼,就说不喝白的了,喝点啤酒算了。其他人喝白酒,然后主人家专门就叫服务员拿两箱啤酒,说喝多少算多少。一个瘦弱的小丫头,很辛苦的搬了两箱酒过来(包房在二楼),结果我因为确实受伤过重,第一杯喝下去就吐了,改喝茶水了。后来结账时,那个小妹听说要退23瓶啤酒时,望向我的眼神那叫个幽怨啊。

网友:说个自己的真事吧,大约20岁左右,浙江打工,7月我生日,叫上了6个同事宵夜,一开始都很放不开,我就叫了一瓶一斤装的二锅头加一大瓶雪碧,先给他们倒四分之一的二锅头,四分之三的雪碧,拍一下,满杯的泡沫,口感也很甜……留着吧,不割还有用[大笑] 后来喝嗨了,一半雪碧一半二锅头,7个人,8瓶一斤的二锅头,6瓶1.25升的雪碧,夜宵的塑料桌被敲了三个洞(第二天赔了380),一个光着膀子在厂门口睡到第二天天亮(这货估计是酒精浓度太高,身上居然没一个蚊子咬的包)三个醉到早上9点,三个中午才起床,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跟我喝二锅头兑雪碧了。

网友:我一个哥哥亲眼所见,他是警察,一年上新疆带逃犯去,九十年代,那时公安局经费也紧张,两个人坐火车去的,那时火车没提速都慢很,从西安到乌鲁木齐要三天二夜、对面做了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上车带了二样东西,一大白水桶带盖的那种,五十斤的,满满一桶散白酒。化肥袋子装了满满一袋子带壳生花生。一路上到一瓶盖一口喝完吃几个花生,最后到乌鲁木齐,酒喝完了,剩半袋子花生,其间把列车长,乘警都惊动了,怕出啥意外,人家说么事,自己家祖传酿酒的,自十六岁以后基本就没喝过水,全是喝酒解渴的,从来没醉过,这次去新疆也是准备和别人合作开酒厂啊。牛不,人是咸阳三原人。

网友:最后一次喝白酒也是八年前的事了,当时一个朋友想把我喝多了占我便宜,叫了六个朋友灌我酒,当时是一箱白酒了六瓶装的,一人一句夸我,夸我一次灌我一两酒,期间我借口去卫生间吐了两次,回来后还是要灌我酒,最后我明白了,原来把他朋友叫来的目的就是灌我酒后想占我便宜的,我期间一共喝了差不多一斤半,后面怎么劝我都不喝了,另外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我在哪喝酒什么的,让她来接我,最后朋友来了,灌我喝酒的这位,一看没机会了,就各自回家了,这个人我记一辈子,恨他一辈子。

网友:同学家开小酒馆,一次三人在他家把店里的酒喝光了,连厨房调味的加饭都喝光了,同学说,至少十几瓶各品牌白酒和几箱啤酒,几箱葡萄酒,半箱多加饭酒,因为夜深了没地方再调货,喝到半夜,第二天一早他上学他母亲要去采购,遇到昨晚三个又去别的地方喝回来,稳稳的,还开玩笑骂他家里都是假酒,喝不醉。

8

生活中总离不开酒。论起谁酒量最大,喝酒最淡然优雅,我只服我小姨子。这么说吧,你能喝多少水,她就能喝多少酒。谁不服气,就来比试,她喝酒精度最高的二锅头,你喝水,保准让你喝趴桌子下。

我小姨子叫二妮,这是我们家对她的昵称。二妮酒量大,但对酒毫无兴趣,平时轻易不喝酒,坐在酒桌上,很文静的喝水吃菜,从不多言语。真到非喝不可的场合,也是喝得风清云淡,都称她是极品喝酒者。

最早见识二妮能喝酒,还是在她参加工作后,暂在我家吃住的第二年,那天我去本城一家酒店,参加同学儿子的婚宴喜酒。我们这里男人酒风猛烈,我头天晚上又头疼发烧,妻子担心我喝醉了回家路上安全,就让二妮陪我一起去。

酒宴上,我开始就声明身体不舒服,不想喝酒,耐不住一大桌同学不依不饶的相劝,喝了大约半斤酒,感觉很难受,就拒绝再喝,可几个同学还是大声嚷嚷着非让我喝。这时,坐在我身旁的二妮很是心疼,默默地站起来,从我面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小姨子代我喝酒,本来也不是啥大事。最让人惊奇的是,看起来柔弱文静的二妮,柔声细语的对全桌人说,既然大家都想喝酒,那就喝尽兴点,我替俺姐夫的陪敬各位。二妮此话一出,大家都懵愣住。谁也没想到,一副小鸟依人模样,性格温婉的小女子,竟然要挑战男人喝酒。

满桌同学正在发愣,二妮对服务员的招呼到,小妹妹,给拿来几个大点的玻璃杯,再开几瓶酒。众人愕然中,二妮在两个玻璃杯里倒满了白酒,每杯里足有四两。稍一停顿,面对刚才劝我喝酒最起劲的同学,莞尔一笑,恭敬地说,大哥,我先喝一杯,再敬您一杯。用的是请示商量语气,又有不期待答复的坚定。

没等那位同学说什么,二妮酒端起杯子,很优雅的把酒喝下去,仿佛那不是满满一大玻璃杯白酒,而是玉液琼浆,然后,依然浅笑嫣然,看向那位同学大哥。其它同学也把目光齐齐转过去,看着那同学很是无奈的把酒也喝下去。 二妮问那位同学,大哥,再敬您第二杯吧?我那同学那你摇头摆手说,妹子,不喝了,不喝了。

在座喝酒的同学中,最能喝酒的是高大粗壮的大李,素有酒仙名号,酒量蛮大,平时喝一斤二两白酒不醉,喝一斤半白酒不用扶着回家。大李看到小翠也敢喝酒,很是惊喜。男人都这样,有漂亮妹子主动陪着喝酒,更能勾起喝酒兴致。就大声提议也同小翠喝一杯。二妮很谦卑,极力避战推辞,大李哥,别喝了吧,看你们最少的也都喝六七两酒了,再喝你们就醉了。

大李喝酒,最是听不得别人说什么怕他喝醉的话,那是看不起他,让他很丢脸面,顿时激发了豪情,非要坚持同二妮喝酒。另有一位酒量也很大的同学跟着附和起哄,再三劝说二妮陪着喝。二妮就很勉强地回应,那好吧,咱们要喝就每人再喝三大杯!两位哥哥要是不敢,就不喝了吧。

大李听闻这话,内心一时混杂着纠结和不屑。虽说每人再喝这样三大杯,他也很困难,毕竟刚才已喝了差不多七八两酒了。但他又认定二妮是在说大话,她刚喝完一大一小差不多半斤白酒,再喝一杯也够呛,就以提议喝三杯唬人,让人不战而退。此念一出,大李愈发自信,便巴掌桌上啪的一拍,慨然应诺,就喝三杯。

再让服务员并排摆上了九个玻璃杯,斟满了酒,在三人每人面前分别摆放三杯。二妮先喝为敬,若无其事的喝下第一杯,把空杯放在酒桌上,无声地看着两位怯怯各自把第一杯酒喝完。

接着,二妮又平静的端起第二杯酒,再次喝完时,另外两位就满脸呆滞地看看面前的酒杯,再抬头看看众人,最后又不甘地看看二妮,男子汉的自尊,迫使他们又喝完第二杯,表情很是无奈痛苦。

在二妮喝完第三杯酒后,他们二人含混不清的说,实在喝不下去了,就不喝了吧。二妮还是微笑柔声,两位哥哥不喝可以,那就按你们男人喝酒的办法,把酒浇在自己头上吧。是爷们当然不能丢这份,传出去以后咋做人,最后还是喝了。

最后,大李醉倒了,趴在酒桌上,谁喊也不应声,最多哼哼两声。另外一个也醉倒了,从座椅摊软到地上,呕吐得一塌糊涂。二妮前后共喝了四大杯、一小杯白酒,足有一斤六两,还是如同啥也没喝,这神奇,震惊了满酒桌人。

从此,我就知道了,二妮是个很能喝酒的小姨子。后来我问她,为何这么能喝酒,咋练出来的酒量。她就很平淡的告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喝多少酒,也从没练过喝酒,更没喝醉过。感觉喝酒与喝凉水差不多,稍微不同的是,酒有点辣味,喝到半斤八两,辣味也就没有了。在大学士,有一次同学聚会,一个男同学不信邪,同她比试,她喝酒,男同学喝温开水,最后,那男同学喝几大碗温开水后呕吐眩晕了,以求饶而告终。

还是那句话,论能喝酒,论喝酒风格温文尔雅,迥异于常见的喝酒时粗声大嗓、吆喝呼叫,我最服我小姨子。这没办法,说别人再能喝,反正我没见过。

酗酒伤身,我历来不提倡多喝酒,亲朋聚会,以酒助兴,要量力而饮。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家人,切不可贪杯,喝坏了身体,徒留后悔。

如您赞同我的观点,请抬抬金手指,给个点赞。十分欢迎您转发、留言讨论。

9

那喝酒这件事,首先得从自己说起,我从开始喝酒自今,酒量不能说多,54度老白干只有两斤左右,喝完必到!身体感觉被掏空。

再来说说我见到的,一个开挖掘机的朋友,是我前几天见到了,一会儿喝了5斤,不过最后进医院了!

还有一位则是我这一生中见过酒量最大的人,他一直喝不停,一次二两下肚,能连续喝个八斤左右,这位朋友是一个公司的老总,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啊!并且喝完酒之后人家居然还能和你谈事,头脑比谁都清醒!这也是我对佩服的人之一!

10

我同学老爸 山东淄博人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能喝 但是具体多少没人知道 他也从来不说 有次偶然机会我俩聊天说起喝酒这件事 听老人说完后 才知道什么叫能喝 老人是当兵出身 原来是总后的 好像是八十年代复员回的地方 刚复员没多久 有次去看他的老班长 巧了 老班长因有事外出得晚些时候能回来 于是老人就在班长村里的小卖部等他 无聊间就喝起酒来 干喝 没菜 不知不觉己经六瓶快下肚了 老板吓坏了 怕出事 偷偷叫人把派出所的叫来了 民警到了一看 老人什么问题没有 所长和老人班长还是熟人 于是聊了会天就回去了 最后还是所长付得酒钱 十多块 老人说 那天他在小卖部总共喝了七瓶 那个年代 都是高度的纯粮食酒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喝下去的 一口菜都没吃 想想都觉的可怕 但是老人又说 现在的低度酒不行 一斤不到就醉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朋友.领导如果有事找他座陪 他是能推就推掉 就是去陪客人 他也从不劝人喝酒 如今 年龄大了 就很少参加宴请了 最后一句 老人在家自己从来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