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自家酿的酒,焦点就是甲醇含量。人们普遍认为他们设备简陋,技术古朴,又没有现代化的检验化验手段。就做不到大酒厂那样水平,害人的甲醇没提炼,一定含量高,喝它有风险。

酿造白酒都有甲醇,但基本都在国家标准之内,安全范围。

凡是酿造的酒,甲醇不可避免,都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所以,国家制定有强制执行标准,不得超过,否则违法,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标准号为《GB 10343-2008》,规定在谷物以及可食用作物发酵酿造的酒精,按100酒精度,每100毫升的甲醇含量:

●特级酒精不大于2毫克;

●优级酒精不大于50毫克;

●普通级酒精不大于150毫克。

换算成粮食白酒,每100毫升甲醇含量不大于6毫克,一般实际含量在2毫克。

农村酿酒过程中的去甲醇办法:掐头去尾。

农村自家酿酒,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接酒时,把整个出酒过程分为三段:开始出来的叫头酒,甲醇含量高,度数高,味道太冲不好喝,不要;中间一段,因为杂醇杂酯少,味道好喝,留着;尾酒度数低,口感也不好,一样的不留。

所以北方酿酒有二锅头之说,二锅头就是中间段的酒,喝酒只喝二锅头。其他农村酿酒都这个模式,掐头去尾。当然头酒尾酒不是扔掉,下次倒进酒涪重新烧。

也就是说,农村自酿酒,在接酒过程中,自然有了去甲醇的做法,所以不用担心甲醇超标。

甲醇自己会跑掉,喝的时候烫热,或者存放一段就挥发了。

甲醇比乙醇的沸点低,在64.7℃,乙醇的是78℃,所以甲醇比乙醇挥发得快。根据甲醇的这个特性,一般在三个正常情况下,甲醇就跑个差不多了:

●蒸馏出酒过程中,大部分温度超过甲醇沸点,甲醇就会挥发掉一部分;

●新酒存放也挥发一部分。都见过卖散酒的,大陶缸,小口大肚。缸口不是硬质盖子,是布袋一样的盖子。目的就是不要那么严密合缝,留着空隙给甲醇挥发留出路,然后酒味越来越好。

●喝酒温热了喝。古人喝酒,还不是高度酒,可是都热着喝。之所以热着喝得舒服,就是热的过程,促使甲醇挥发掉,酒味更好。

当然如今的酒甲醇含量比古时候低,但是热着喝酒是个好习惯。再说了,热酒还是检验假酒的好办法。如果不是粮食酒,热过60℃,里面的各种添加剂怪味就出来了,立马断定酒质好歹。

再一个,买来酒最好不好立马就喝,存放一段,起码要放半年。如果一年后,或三五年再喝,那就是真的美酒了。前提是粮食酒,不低于50酒精度,还要存放的不进水,不跑气,不受高温,没有长期光照。

最佳贡献者
2

从小跟家人酿酒到现在,从没有听说过这种话!我家也酿酒卖,就因为我跟我爸爱喝酒,所以才少酿!

图片是我家自己做的酿酒用的灶台,我们喝的是正宗的粮食酒,虽然没有生产许可证,但我家酿出来的酒在村里很受欢迎!

如果农村自酿的酒再提炼
甲醇,还有个屁的喝头。就因为自酿,我们喝得放心。比如我家酿酒用的酒饼,都是自己用野生的中药材加工出来的。图片中是主药材,叫辣蓼草。

我一共用了十几喂中药材才加工出来的酒饼,虽然几味药材也可以,但是口感不一样。做为酒鬼的我就是喜欢这种口味。再提炼甲醇,就没有口感了。
常见的火炭母也是用于酒饼的原材料之一,小的时候连它的果子都吃。

我们自酿的米酒,用的是粮食以及药材。用到的药材主要:辣蓼草、田边草、桂叶、淡竹叶、火炭母、桔树叶、杜仲、甘草等,共计十几味药材。如果用这种酒饼以及粮食酿出来的米酒还要提炼甲醇,我也是醉了!有机会可以发视频给你看,我把这帮草药当茶喝,一天换一种。

3

偶尔喝点小酒,但是酒量有限,也喝不出好坏,但是对于酒还是有一些了解。随着很多酒企的壮大,很多小作坊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很多人也在担心自酿酒的安全性,那么自酿酒到底能不能喝呢?

酿酒都会产生甲醇

我们都知道,酿酒是一个发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发酵原料含有一些果胶质成分,会造成发酵产物中有甲醇,因此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现象,无论是大型酒企还是说小作坊的家庭酿酒厂,都会产生一定的甲醇。在目前的酿酒原料中,很多都会有一个去皮的过程。

酿酒过程中甲醇的去除

在很多大型的酒厂,对于甲醇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去甲醇的过程,很多酒厂会采用蒸汽闷料的方法去除果胶质。而且很多酒虽然是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工艺,但是取酒时间不同品质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酿酒行业有句话叫掐头去尾,由于头酒的甲醇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很多酒厂会将初蒸的头酒去掉。

同时,很多酒厂还会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检测,这是衡量一个酒水甲醇含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操作,但是这个过程很多自酿酒是没有的。

在日常的饮酒过程中,很多人喜欢喝老酒,岁月也是去除甲醇的一剂良药,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贮存的方式来去除甲醇。

自酿酒也是可以放心饮用

虽然目前自酿酒没有大型酒厂的各种设备工艺,但是很多基本的操作流程都是相同的,自酿酒并不就一定甲醇含量高,这还要看酿酒的原材料、原材料的处理以及取酒的工艺以及流程,很多自酿酒的老师傅在酿酒过程中都是追求质量,虽然没有检测,但是在酿酒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实现了甲醇的去除,因此很多朋友觉得自酿酒饮用更好。

如果你实在担心,那么可以买一些自酿酒放到陶瓷坛中,贮存上几年,这时候你就可以放心饮用了。

4

严格来说,提甲醇是个伪命题。

因为凡是酒,里面都有甲醇,只是甲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这个检测报告,是所有酒类正规企业必须要每一批次都要也是应该有的。我们把这个检测报告叫常规六项。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理化指标确实有甲醇这一项。现在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酒友们,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人为提取甲醇的过程,但每次的检验结果都是远低于标准要求!

怎么做到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刚蒸馏出来的酒放一放,甲醇自然就挥发了。

但是,不要以为所有产品都是这样,如果都没有甲醇的话,国标检测就不会有这一项了,所以,看你的工艺和设备以及储藏时间来决定。

说实话,如果是纯酒精勾兑的,反而不会有甲醇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纯粮酿造的也许会有。

有人质疑,那就干脆喝勾兑算了,别去追求纯粮岂不是更好更安全。

我相信很多酒友都有发现身边经常有手抖的人,喝两杯后立马就不抖了,这就是坚持喝酒精的结果。

每次调和好的酒灌装之前,都要到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做检验,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这样不单是对消费者负责,同样也是厂家必须要做的。因为万一那项不合格,被查出来没收罚款不说,还会把辛辛苦苦开拓的市场拱手让出,所以,不经过检验就出厂,完全是对自己和消费者不负责任。

除了常规检验,我们还有塑化剂和重金属检测,从根本上保证安全。

至于小作坊,生产工艺和设备跟正规厂家无法相提并论,不多做解释。

想喝好酒的,采用上图的几个方法做些简单的实验,只要能通过这几个土办法,您可以放心大胆的喝。

5

《有人说农村自家酿的酒没有提炼甲醇,不能喝,你说呢?》

刚烧出来的酒是可以喝的,其实含量比较多或对人害处最大的是杂醇油,杂醇油会导致上头(头痛、口渴),是毒性不大的有害物,故名思义是“杂醇油”,是一种不易挥发的物质。如果提出去得用复杂工序。

一般甲醇在乙醇中含量极少,我们的饮品酒几十度的应该称做食用级中低含量乙醇,一般是三十到七十度,食品酒精(甲醇和乙醇都以酒精度为计量单位)含量越低,味道越不好,酒精含量越高味道越纯正。

一般用大米、玉米、高粱、小麦制出的酒合甲醇极少,果胶质是甲醇的原始祖,制酒不要选用薯类和果类当原料,甲醇就少。玉米最好用剥皮去脐的玉米面,小麦最好直接用小麦淀粉制做,大米和高梁米就直接粉碎制酒。而高粱米和菠菜一样含有单宁,新做出来的酒有一股苦涩味儿,那不要紧,新酒储存一段时间就好了。

关于含不含甲醇和杂醇油我举个最简单的两个例子,这就说到猪坚强和猪天价了,好比有杂醇油和甲醇酒像速成猪一样是喂过添加剂猪饲料的,也能吃但是人心里犯嘀咕,总感觉没有用纯粮食野菜什么的喂十来个月生长期长的猪肉好吃环保,事实也是如此。上化肥农药的菜和不上化肥农药的菜确实不一样。

最佳的饮用消毒两用白酒是七十三度,可以当酒精消毒了。这个度数的酒喝到嘴里难以下咽,咽下去肚子里千女散花般一股烈热,肚中仿佛烈火在烧,就像乌兰图雅唱的有个歌词叫“热辣滚烫”,这种热辣滚烫是在肚子里。

即使有甲醇那是粮食和原料中带来的,不必恐慌,因为甲醇酒精含量高、易挥发,把白酒放在密封容器中就把甲醇挥发掉了,一般粮食酒里只要不掺假,一般是不含甲醇的。杂醇油也会相应减少,而且储存一至三个月的白酒度数虽然损失了,但是酒香味出来了,这就是酒是陈的香的由来。


6

我家自己酿酒

没那么多事儿

也没出啥事儿

7

我桂林的朋友送给我一桶小锅酒,还有一桶自己泡的桂花酒。这后来不久,一个湘西的苗族大哥也送给我酒,说不给我成箱的了,给我散酒吧,他们自己喝的那种。这些都是自酿酒,家里人喝着不错,尤其是喝了多年酒的大哥认可,比某某品牌酒要好很多。一次恰逢同学聚会,我拿出来共大家品尝,结果是多数人都说好,有一个坚决不喝。哈哈,我们几千年的酿酒史,都是作坊,难道突然酒坊酒就不能喝了吗?我不管如何科学评判,但是朋友弟兄给的纯粮酒,就是好喝,不上头。即使一些品牌酒,喝了就是头疼,只一个检测表就能说明问题吗?

8

亲 密封分2次,第一次密封只要不进灰尘就好,因为产生二氧化碳会有爆破的危险,第二次密封不会爆破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广口瓶外面加一个桶哦,产生甲醇就不用担心了,伤不到亲,好的要采取加分哦。准备工具:容量20公升的医用广口瓶一只,旧葡萄酒瓶、大可乐瓶十余个,塑料或者不锈钢饭勺一个、塑料漏斗一个,塑料虹吸管(1.5米长,可到卖金鱼的市场购买)一根,过滤残渣用纱布。 ●第一步:买葡萄 俗话说好吃的葡萄酿不出好酒,要选皮红酸涩为优。如果能买到酿酒用的名牌葡萄当然理想,但真正酿酒用的葡萄无市售。购买葡萄要选择那些成熟、饱满、没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 ● 第二步:洗葡萄 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清洗葡萄的环节就相当重要,可以先用清水泡20分钟左右,再整串冲洗干净,在洗的过程中要把不好的葡萄挑出来扔掉。同时因为葡萄皮表面存在着白粉状的野生酵母,起发酵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穷洗。 ●第三步:晾干葡萄 葡萄洗干净后,要放在筐子里把水充分晾干。 ●第四步:选择容器 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张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危害人体健康。可选择大容量的医用广口瓶,以能装15-20斤葡萄的为宜,因是玻璃瓶,可看清里面的发酵状况。 ●第五步:破碎装瓶 首次发酵:破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葡萄从梗上摘下,三、五个一起放在手中,然后把手伸进广口瓶,把葡萄皮攥破即可。注意瓶子不可以装满,到三分之二处就要停止。 ●第六步:加糖 发酵是微生物消耗葡萄汁液里的糖分泌出酒精的过程,酿酒用葡萄一般每百克内含糖13-15克,据经验每克糖经发酵后能产生0.6度左右的酒精,因此单靠葡萄本身的糖只能酿出8-9度的酒,要想酿出12-15度的酒,显然需要外加糖。 可按照10公斤葡萄、一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的,出来的葡萄酒大约在10度,类似市场出售的干红。加糖一般分几次加入。第一次在装入葡萄后24小时,加入一半,3-4天后视发酵情况再加剩余的部分。 另外用冰糖也不理想,因为这种结晶糖溶解速度慢,会造成葡萄汁里一段时间内果液各处糖浓度不均匀,不利于均衡发酵。 葡萄装瓶后把瓶子盖好(不要盖的很严,只要不进灰尘就可以了),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葡萄自然发酵。葡萄皮上有天然酵母菌,我们不必考虑发酵菌种问题。东北的家庭都有暖气,室温在18℃左右,这样的室温很适宜做葡萄酒。一般说来,装瓶后24小时即可观察到瓶内有气泡出现,以后便发现葡萄里的汁液析出,葡萄皮浮起,泡沫逐渐增多。这时每天用勺子搅动两次,把露出来的葡萄皮压进,让葡萄皮得到葡萄汁液的充分浸泡。 我们土法是连皮、籽一起发酵。利用皮的色红素增加红色,利用皮、籽里含的丹宁增加涩味。所以葡萄皮颜色越红紫,酿出的葡萄酒颜色越深越漂亮。 经过一周左右发酵,把糖消耗完毕后自然停止发酵,果皮不再浮上来,即达到止发酵点。但如果加糖过多,7天后没达到止发酵点,酵母还在大量繁殖发酵,酒液还在大量冒二氧化碳气泡,此时如果马上密封,就会造成后发酵时瓶内压力增大,可能会顶开软木塞而喷出酒液。所以要等酒液不再冒大量气泡后再密封。●第七步:渣、液分离 达到止发酵点后,葡萄皮浮在上面,颜色由深变浅,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残渣沉在瓶底,此时就应该把残渣和酒液分离。具体办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中间的酒液吸出,然后把残渣装进纱布,用手由轻到重的挤压,再像拧衣服一样拧,使残渣中的酒液基本流净。最后把所有的酒液混合在一起,装进广口瓶继续发酵。此时酒液很混浊,你大可不必介意。 ●第八步:密封 达到止发酵点后,此时后发酵就开始了,应密封瓶盖。 后发酵不是靠酵母发酵,而是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瓶内压力不会继续增大,没有爆瓶危险。 ●第九步:启封 3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尸体”及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 上层的清纯酒液再用虹吸或过滤的方法提纯灌装。最好把它装进小瓶储藏,用1.5升的旧葡萄酒瓶最为理想,装“可乐”的2.25升塑料瓶也不错,装瓶要装的满一些,瓶盖也要盖紧,然后放到家中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据说储存温度最理想的是13℃)。什么时候想喝,就拿出一瓶。●第十步:自然陈酿 通过以上过程,利用鲜葡萄自酿出具有葡萄果色及优美葡萄酒香,酸甜适口的葡萄酒。如果不马上饮用,可装瓶密封,置于15—20℃的条件下,保存几个月。在保存中,葡萄酒能自然陈酿,发生了酯化作用、综合作用和缔合作用,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透明、芳香、醇厚、稳定。

9

我家祖祖辈辈酿酒,从没听说过喝粮食酒中毒的,反而市面上勾兑酒出事的层出不穷,为什么自酿粮食酒喝了不上头?为什么商场卖的瓶装酒喝了会头痛?强烈建议提倡自酿烧酒,强身健体,壮我中华!


10

老夫喝了一辈子酒,还有一帮酒鬼朋友,还是特别爱不参假的小酒坊酿造的酒。过去,民间都是没有什么“注册”的酒坊酿造和售卖“自家”的酒,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喝过来的。记得陆游那首著名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第一句就是“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一辈子没少吃喝这种“不科学”的酒,活了八十多岁,文采盖天下。这是不是令“甲醇论”者很尴尬?我表弟的岳父,天天喝私人小酒厂给他卖的酒,活了90多岁。前不久我邀几个兄弟小聚,兄弟对我说:“酒就不要你管了,你去买那品牌酒喝得扫兴,我这里有朋友刚送我的自家酿造的酒,兄弟们喝了就知道了。”果然,那酒还就是好喝,比那三百块五百块钱的“资质”酒醇美多了,大家一开心,又加了几个菜。看来“甲醇论”在我们这些不懂科技的人这里硬是不灵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