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暴而离婚,你毫无过错。在离婚这一决定上不用有丝毫的愧疚感。
孩子的表现并没有多大问题。看不出具有极大心理问题的表现。
扣铅笔这一行为虽然在成人看来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破坏行为。但对孩子来说,这是他通过破坏行为满足自己玩耍心理需要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的出现往往出现在课堂上。这一行为表现出来的特质是孩子不喜欢听课。
孩子想要买东西家长不给买,进而受到欲望的驱使使他偷家里的钱买东西。这一行为表现是合乎一个孩子的心理活动原理的。孩子想买东西,但却没有足够阻止或者化解他买东西这一欲望的内在心理顾虑,所以他想要买东西这一目的就会促使他通过一切方法去拿到钱。偷家里钱的动机就产生了。倘若偷不了家里的钱,他会想办法从别处偷钱,偷别人的钱或者偷可以卖钱的东西卖了换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为大人看到小孩偷钱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和心理表现。甚至因此而恐惧孩子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我认为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上呈现一种“所求既所得”心理原理。和大人不一样,大人面对欲望则是“所求+所求障碍考虑+所求最佳方式=所求既所得或所求被终止或所求被转化替代”的心理原理。大人面对物欲时的心理过程区别于小孩,主要是大人对于所求是有自我控制和危机考虑的。小孩因为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小孩和大人对待物欲实现上的心理原理不一样。
导致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偷钱买东西,这是父母管教缺失的原因导致的。父母没有在孩子有欲望时给其适当管教。孩子在有欲望时也没有或者不能很畅通的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渠道。进而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只能自己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达成。
就目前而言,做什么可以及时给孩子以正确干预让他听话并戒掉自己的偷钱行为?
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干预:
1、每月固定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习惯自己的物欲可以通过妈妈来满足。进而养成当他想要某个东西时会和你说,而不是默认自己去做。
2、每月带孩子逛街或游玩儿,并在这一过程中和孩子聊天。旁敲侧击挖掘孩子的各种欲望,并通过间接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欲望。例如:你了解到孩子想要一个遥控汽车,你可以跟孩子说“你生日时我打算送给你一个礼物,你觉得遥控汽车怎么样?”。这样既把孩子的欲望点出来了,让他知道他的欲望被人知道并有计划的满足他。他就不会偷钱来买这个遥控汽车了。
3、在面对孩子的欲望需求时,借机给孩子培养欲望转化和欲望替代的思维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在面对自己欲望需求时对欲望的“专一度”降低。这能避免孩子面对欲望时表现出极端行为“必须满足自己直接性的欲望”。例如:孩子跟你说我想要一台遥控汽车,那么你可以说妈妈今天原本想带你去游乐园玩儿,但是妈妈带的钱不够既买遥控汽车又去游乐园玩儿。你只能在这两个里面选一个,是给你买遥控汽车还是去游乐园玩儿?。当孩子做出选择时,不管他选择哪个,都会割舍一个。选择导致的心理矛盾会分化他在买遥控汽车这一直接欲望上的专一度。他会潜意识里认为买遥控汽车也并非非常必要。这种做法多了,当孩子面对欲望需求时,就没那么极端和专一了。自然也就不会养成对物欲的极端需求心理。
4、经常性的关心。每个月定期或高于定期的跟孩子打电话或见面。让孩子认为有人在时刻关注他。进而使孩子有依赖感,依赖感会让孩子敢于和妈妈聊天说心里话。这有利于妈妈及时掌握孩子的内在心理活动,进而针对性的做些什么。
就写到这儿吧。你提供的情景介绍有限,篇幅也不宜过长。
最后,孩子学习好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但孩子是不是就真的能达成父母的期望,这不该是父母的要求。孩子学习如何,一来是父母从小的培养,二来是影响孩子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以说孩子学习好坏可遇不可求。做父母的不该要求孩子学习好,总是要求改一下学习好,容易令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多负面影响。
一个孩子有没有未来?未来是怎样的?这都不是从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可以看出来的。所以做家长的莫以孩子学习好坏听不听课总是忧心忡忡或打骂孩子。
另外,倘若做爸妈的不知道如何正确管教孩子,可以多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咨询。孩子的正确管教不是小事,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爸妈能给孩子的除了遗产和生活条件,更需要给孩子软实力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