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当年和朱元璋在鄱阳湖一战,最后以朱元璋胜利告终。也奠定了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基础,作为曾经的战友,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对待陈友谅后人的?
陈友谅小儿子被扔到了高句丽!
在鄱阳湖大战当中,陈友谅是中了一支流矢而死。也是因为当时战况太过激烈,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支箭,正好射中了陈友谅。据说当时是直接穿到后脑勺,死状可谓是非常惨了。
当时陈友谅还带着两个儿子,也就是大儿子陈善儿,小儿子陈理。在这场混战当中,大儿子陈善儿被俘虏。小儿子幸运躲过一劫,被陈友谅的太尉带走。
当时陈友谅的太尉乔装打扮,一边拉着陈友谅的尸体,另外一边还要带着陈理。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张定边等人,收拾了下残余,扶持陈理登基。当时这个小皇帝才12岁。
另外再说朱元璋,对于朱元璋来说,肯定要赶尽杀绝。于是在结束了鄱阳湖之战之后,稍微的收拾了一下,带着大军来到了武昌。当时陈汉政权一听说朱元璋打过来了,丞相赶紧来武昌救援。
但是才走到了半路上,就被朱元璋的军队打败。等到丞相战败的消息传回陈汉之后,整个武昌城乱作一团。很多百姓都想逃出去投降,看到这样的状况之后,年仅12 3岁的陈理,也开始害怕了。
因此在等到西吴军廖永忠,兵临城下的时候。陈理带着满朝文武,全部地跪在了城门口,迎接朱元璋的到来。当时朱元璋赶紧把陈理等人扶起来,并且告诉他:吾不汝罪也。也就是说我不怪罪你,因为你的年龄比较小。朱元璋虽这么说,但是也不可能把他放在外面。于是就决定把他带回了南京,留在自己身边好好照看。平时吃喝不愁,时不时的宣见一次。
但是随着陈理越来越大,叛逆心也越来越严重。虽说朱元璋平时给的待遇非常好,但是每天都被别人盯着,时间长了自然也有点崩溃。这天又喝多了酒,开始说一些胡话。
里面不乏包含一些贬低朱元璋的话语,虽说当时还没有创立锦衣卫,但是这样的话语传到朱元璋的耳朵之后。本来疑心就比较重的朱元璋,越发的有点不开心了。
就把陈理找过来:“怎么着?最近过得是不是不舒坦?在背后说我的闲话?”陈理:“皇上肯定听错了,我在这里生活的这么好,哪有什么不开心?”
总不能说我那天喝醉了,就是在骂你,骂的都是我心里话,朱元璋也清楚这个道理。他认为总不能一直把他留在北京,但是放任出去自己不放心。
正好这个时候高句丽来朝贡,索性就把他送到高句丽,然后再给高句丽一点钱,让他稍微的照顾一下。这样一来要不了他的命,自己还能落到一个贤君。另外一边,他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出于这样的考虑之下,朱元璋就把他送到了高句丽。来到高句丽之后的陈理,生活条件直转下降。如果不是靠着高句丽王时不时的接济一下,可能陈理都活不下去了。
陈友谅的后人去了哪里?
很多人只要提到陈友谅的后人,基本上都是说九姓渔人。他们确实和陈友谅有关,但并不是他的直系血亲。
原来当年鄱阳湖大战之后,陈友谅的很多手下都被朱元璋抓获。如果说处死他们,有点不合规矩。收编又有点膈应,担心有一天被他们造反。
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罚!罚他们世世代代为渔民,永远不能上岸。”当时陈友谅的手下有9个大将,因此也建成了九系渔民。一直到了清朝的时候,才在清政府的允许下,终于可以登岸生活。
另外当年陈理被发配到高句丽后,没过多久实在受不了那里的生活,于是自己便偷偷的跑回来了。跑回来之后的陈理,来到了四川生活。为了躲避明朝追杀,子孙大部分改为了程姓。
另外据说陈友谅的大儿子陈善儿,在被捕之后也逃回来了。他的后人隐姓埋名改成了谢,主要居住在重庆,四川等地。另外陈友谅的二皇妃,带着4个孩子逃跑到了湖南张家界地区。他们这一代仍然姓陈,如今这里还可以找到。
另外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基本上也都存在着陈友谅的后代。也都是姓陈,有的是一直没有改,有的是明朝灭亡之后改回来的。
当然有关于陈友谅的后人分布还是比较广的,我也找到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资料,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