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俺本着听老人言,不吃亏的原则,这几天捧着一本三国瞅。毕竟老人家都说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俺本着听老人言,不吃亏的原则,这几天捧着一本三国瞅。毕竟老人家都说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吗?俺已经快老头子了,乘着小娃娃们还叫俺叔叔的时候,回味一下三国。
这不刚瞅到郭嘉走了,回头咱就刷到了这题目,巧了!这不答都不行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说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话是不是有点高了?”
您这说的,这话还真不高,咋说呢?决定有无三国最关键的一个点是赤壁之战。当年曹操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一举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将会少一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
最后一统天下的必然是曹操,这一准没跑。
江南那块也没啥捯饬的,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这地也就平了,这天下稳稳的就是曹操的天下。
可结果呢?这一战大败,三国成型,长江南岸这块为孙刘提供了壮大的土壤,曹操对他们也奈何不得。
那么郭嘉这人能不能帮子曹操一举击败孙刘联军呢?
毕竟历史不能假设,咱只能从一些过去的细节当中去分析分析。
郭嘉这人谋略当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项能力却比谋略更加的厉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话说曹操的谋士那叫个多,却只有一个郭嘉和曹操成为了朋友。
当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随同,那么二人必定同车,吃顿饭,一个大勺搁那鼎里边舀食吃,一个席子俩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压根就不嫌弃。
您换个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会拿白眼皮字瞅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您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搁曹操这里就能做到这一步,偏爱那就自不必说了。
咱说人无完人,郭嘉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这人干点啥事那叫个严格,搁现在那叫纪律严密。
所以郭嘉这人时常就有人告他,太过不检点,当年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的为这事大张旗鼓的跑曹操那里告了他一状。
而曹操作为典范把陈群这顿夸,夸完之后,郭嘉啥事没有该干嘛干嘛,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发火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局面,你让郭嘉试试,这逆耳的话估计就能听进去。
那么大家伙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一点很重要。
咱刚刚不是说了吗?郭嘉这人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谋略更胜一筹。
咱说几件事,大家伙听听,就能明白!
当年郭嘉其实最先投靠的是袁绍,毕竟当年袁绍那舞台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就给袁绍下了断语:“这人喜欢谋划这很好,但没有一点决断之能,拯救国家于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这种事搁他身上,就一个字难!”
回头郭嘉就走了,这时间点上郭嘉才二十一岁。
事后证明郭嘉说的话都应验了。
而郭嘉这一走,搁家里边一呆就是六年
这不后来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这就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再弄一个谋士。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为嘛要找荀彧?”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戏志才就是荀彧举荐的,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没有错,所以曹操回头又找人家去了。
那么经过荀彧的举荐,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俩人一交谈,您还别说,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两人一度表示相见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谋士,得咧,从此之后俩人算是绑到了一辆战车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军事祭酒。
后来曹操打张绣,结果被人家张绣打了个稀里哗啦,袁绍得到了信,特意给曹操去了一封信。
瞅瞅你那德性,连个张绣都打不了,还争霸天下,要点脸好不啦。
嘚不嘚,嘚不嘚,这顿数落。
把个曹操气的够呛,有心提兵要弄袁绍,但一想自己的体量和袁绍的体量,这就打算忍个肚疼,算了。
结果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明袁绍十个必败的理由,以及曹操十个必胜的理由。
这顿气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来,而且曹操一帮子将士听了也觉太有道理,一家伙就拧成一股绳子,要弄死袁绍。
后来,咱刘皇叔到处溜达,也没个根据地,加上又被吕布给整趴下了,这没地可去了,这不就跑到曹操这里做客。
瞅着刘皇叔,当时就有谋士提议要把刘皇叔给整死,郭嘉就提议这刘皇叔瞅着挺狼狈,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找你,你一家伙把人家干死了,这就是杀贤士的恶名,所有人都会质疑你,将士和智者都会远你而去。
事实确实如此,可后来郭嘉又提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主意,说这刘皇叔虽然现在落魄,但他有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辅佐,现在已经得了人心,那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软禁起来算了。
结果后面的意见曹操没搭理。
说道这里,大家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准啊!当时曹操真要是把刘皇叔给软禁了,打这起就没啥三国了。
后来,曹操提大兵去和吕布掰手腕,大家伙都知道吕布这人勇到是勇,但没智,一家伙就把吕布给逼到了下邳。
咱说吕布不愧是勇猛,曹操搁这里一呆就是大半年,愣是没有拿下下邳。曹操瞅着士兵都打疲了,这就有心想要退了。
可郭嘉却瞅出了机会:“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败亡就在眼前了”
郭嘉又给曹操打气,让他下大力气再弄一次,于是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想法,一边攻城,一边可就开始决堤准备水淹下邳。没跑,吕布直接就被擒杀了。
这不后来,刘皇叔呆在曹操这里,瞅着郭嘉的样子,感觉这不是个善茬,就等着郭嘉不在曹操的身边,跑到曹操眼跟前要趁着袁术投靠袁绍的时机,要去拦截。
曹操一听用别人的手,去办自己的事,这挺好的。
结果放跑了刘皇叔,回头刘皇叔就把下邳给拿下,和曹操对着干。
这事让曹操面对郭嘉的时候,弄了个大红脸。
再后来,曹操被袁绍和刘皇叔夹在当中间。曹操就有心先把这连脚跟子都没有站稳的刘皇叔消灭在徐州,但他又怕袁绍趁自己不再,弄了自己的许都。
这弄了个左右为难,于是他又去咨询郭嘉。
“这还用问!当然是直接弄刘皇叔,这人脚跟子都没站稳当,灭他容易,三两下的功夫。那袁绍压根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您这弄刘皇叔的时候,他一准犹豫,当他想明白了,咱早就把刘皇叔灭的啥也不剩了。”
得咧,曹操得到了这么一个保证,直接提兵就去干刘皇叔,这家伙把刘皇叔给坑的不要不要的,还没怎么打就跑了。
刘皇叔的老婆也丢了,兄弟关羽也让曹操给拿了。整个战局和郭嘉预料的一样,袁绍压根就没啥反应,刘皇叔就这么撂挑子了。
他还预演孙策虽然拥兵百万,但他必死于刺客之手,因为他吞下辽东,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
确实后来的孙策就死于刺客之手。
接着是曹操打败袁绍,一般人在这个时候一定会继续追击袁绍剩下的俩儿子,而且一帮子谋士都是这么建议的,唯独郭嘉不赞成。
“费那劲干嘛?咱不动他,这俩兄弟自己个就能打起来,咱要动他,他们反而会抱成一团。”
曹操表示同意,这不,曹操带着大兵刚刚回到许昌,这俩兄弟就闹别扭了,曹操立马又带着大兵杀了回来,这俩兄弟被曹操逐个击破,一个领了便当,一个跑的那叫个欢快。
这一仗打的轻轻松松,曹操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204年曹操就将郭嘉封为洧阳亭侯。
所以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曹操很信任郭嘉,第二郭嘉对人心的揣摩很好,第三郭嘉的谋略很棒。
那么在赤壁之战曹操犯了好几个错误,如果郭嘉在的话,他必然会指出来,其结果就是曹操必然会接受。
所以这就有人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话是这么来的。但历史就是历史,他是不能改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是,顺手点个赞呦!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话似乎流行了很长时间,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倾向于挺郭嘉,对这句传言很是信服,今天唐郎想从一个完全客观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既不盲目捧杀,也不菲薄。
首先,这话话应该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决定有无三国最关键的一个点是赤壁之战。当年曹操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一举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将会少一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最后一统天下的必然是曹操,这一准没跑。可结果呢?这一战大败,三国成型,长江南岸这块为孙刘提供了壮大的土壤,曹操对他们也奈何不得。但郭嘉个人的影响是不是大到了改变整个历史的格局?有待商榷。
一,郭嘉这人确实在揣摩人心上有过人之处。
郭嘉这人谋略当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项能力却比谋略更加的厉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话说曹操的谋士那叫个多,却只有一个郭嘉和曹操成为了朋友。
当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随同,那么二人必定同车,吃顿饭,一个大勺搁那鼎里边舀食吃,一个席子俩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压根就不嫌弃。您换个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会拿白眼皮字瞅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您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搁曹操这里就能做到这一步,偏爱那就自不必说了。咱说人无完人,郭嘉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这人干点啥事那叫个严格,搁现在那叫纪律严密。所以郭嘉这人时常就有人告他,太过不检点,当年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的为这事大张旗鼓的跑曹操那里告了他一状。
而曹操作为典范把陈群这顿夸,夸完之后,郭嘉啥事没有该干嘛干嘛,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发火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局面,你让郭嘉试试,这逆耳的话估计就能听进去。那么大家伙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一点很有意思。
当年郭嘉其实最先投靠的是袁绍,毕竟当年袁绍那舞台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就给袁绍下了断语:“这人喜欢谋划这很好,但没有一点决断之能,拯救国家于危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这种事搁他身上,就一个字难!”回头郭嘉就走了,这时间点上郭嘉才二十一岁。
二,郭嘉说的话很多都应验了,这佐证了郭嘉确实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而郭嘉这一走,搁家里边一呆就是六年,这不后来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这就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再弄一个谋士。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为嘛要找荀彧?”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戏志才就是荀彧举荐的,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没有错,所以曹操回头又找人家去了。
那么经过荀彧的举荐,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俩人一交谈,您还别说,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两人一度表示相见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谋士,得咧,从此之后俩人算是绑到了一辆战车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军事祭酒。
后来曹操打张绣,结果被人家张绣打了个稀里哗啦,袁绍得到了信,特意给曹操去了一封信。把个曹操气的够呛,有心提兵要弄袁绍,但一想自己的体量和袁绍的体量,这就打算忍个肚疼,算了。这个时候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明袁绍十个必败的理由,以及曹操十个必胜的理由。
这顿气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来,而且曹操一帮子将士听了也觉太有道理,一家伙就拧成一股绳子,要弄死袁绍。
后来,咱刘皇叔到处溜达,也没个根据地,加上又被吕布给整趴下了,这没地可去了,这不就跑到曹操这里做客。
瞅着刘皇叔,当时就有谋士提议要把刘皇叔给整死,郭嘉就提议这刘皇叔瞅着挺狼狈,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找你,你一家伙把人家干死了,这就是杀贤士的恶名,所有人都会质疑你,将士和智者都会远你而去。
事实确实如此,可后来郭嘉又提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主意,说这刘皇叔虽然现在落魄,但他有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辅佐,现在已经得了人心,那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软禁起来算了。
说道这里,大家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准啊!当时曹操真要是把刘皇叔给软禁了,打这起就没啥三国了。
三,郭嘉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也不必过分夸大,从审势的战略层面上讲,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郭嘉的确是曹魏营顶尖的谋士,梳理曹魏前期发展轨迹,郭嘉在追随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官渡之战,以及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乃至奠定曹魏一统北方的格局,而他死后曹操在局部作战上却是败多胜少,以至于曹操赤壁大败哭奉孝,引得众谋士自惭形秽,郭嘉在行军作战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其生前官职军师祭酒,是曹操专为郭嘉设立,相当于首席军师或首席参谋。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非常年轻,有史料表明曹操是有想法要郭嘉作为托孤重臣,如果郭嘉不死,也极有可能像刘备托孤诸葛亮一样辅佐后主。
另外郭嘉对人的判断也极为准确,早前郭图推荐郭嘉追随袁绍,郭嘉认为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转而投靠曹操,也准确料定孙策死于非命“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三国的计策分为三档:势、略、谋。
“势”,是对天下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发展路径和国家关系上的理解和规划,这一级别的计策以荀彧“挟天子以令不臣”、诸葛亮“隆中对”以及鲁肃“榻上策”为代表。
“挟天子以令不臣”让曹魏在防御袁绍讨伐时有正义性,是官渡获胜的奠基之策,可以说从形势上奠定了任何地方势力不能与曹魏中央政权代表相抗衡的局面,“隆中对”和“榻上策”之所以都判断曹魏不可与之抗衡,要鼎足而立而不是直接统一天下,就在于此计策的政治正确。
“隆中对”和“榻上策”让蜀、吴两方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能鼎足而立,是立国之策。“隆中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鲁肃的“榻上策”可以说是最早对东汉末年形势的正确判断,鲁肃很早就看到了东汉必亡,这一点甚至比诸葛亮和荀彧力图匡扶汉室的决定还要有可行性。同时“榻上策”也是决定了吴国后期必须和蜀国结盟的外交准则,可以说是吴国发展的根本战略。
“略”,是对战略和战役的总体设计,以周瑜赤壁之战火攻曹营、陆逊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为代表,作为战役的总指挥,都是在“略”上决定正确,影响了战役的走势,以弱胜强。
“谋”,是在局部战争中的具体计策,以庞统连环计为代表,另官渡渡之战刘晔用霹雳车破箭塔、荀攸分兵偷袭白马、许攸奔袭乌巢断粮,都是谋的代表。
从这三个层面,郭嘉更多的是对战役总体走势的研判,和对将领特点的判断,属于“略”中的的顶级谋士,以“十胜十败”为例,是对双方主公和掌握资源的分析,虽然准确但在层次上,与势还有一定差距。“略”和“谋”在三国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案例,在此不再具体列举三个层次的谋士,大家可以对照分析。
在国家局势上,诸葛亮、鲁肃、荀彧都是国策奠基之人,李儒和贾诩也算是不错的谋士,但他们更多算顺势而为,只有诸葛亮在国家形势上逆势而为,可以说扭转了刘备集团的颓势,让刘备逆天改命,在明知曹魏最强蜀汉最弱(益州疲弊)时还要北伐,确实与一般的顺势谋臣有天壤之别。
在战役局势上,郭嘉除了官渡之战的以弱胜强,基本都是顺风局,可以说没有遗计定辽东,曹操也可以扫平东北,在这一层次上,还没法与周瑜、陆逊左右战争胜败相较,更何况周瑜、陆逊是战役的总指挥,郭嘉只是参谋。
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的兴亡往往就在于一场战争,因为一场战争导致亡国的大有人在,比如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之后就被曹操消灭整个势力。
一场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往往与其中一两个关健人物有关,比如官渡之战,许攸的叛逃就是袁绍失败的关健原因。
而三国之所以是三国鼎立,关健就在于一场战争曹操失败,这就是赤壁之战,正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才让孙权和刘备在长江以南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建国立业,才形成了三国鼎立。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被击败的话,那么历史上便没有三国,曹操铁定能统一天下,曹操只要在赤壁之战击败了孙权与刘备,再花费数年的时间吃掉江南,天下一统便成定局。
也就是说,有没有三国的关健原因就是曹操是否能在赤壁之战取胜!
换句话说,如果郭嘉不死,能不能协助曹操在赤壁之战取胜?如果能,那么历史上便没有三国鼎立。
郭嘉能吗?
郭嘉跟随曹操11年,与荀彧一样,郭嘉最先投靠的是袁绍,同样认为袁绍不足成大事,后来离开袁绍闲赋在家,在曹操早年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经荀彧推荐给曹操,与曹操相见交谈后,彼此相见恨晚。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郭嘉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主人啊!曹操说:让我成就天下大事的,就是他了!这叫什么?这叫知已相遇,志同道合,英雄所见略同。
之后,郭嘉开始为曹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郭嘉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抗击袁绍的信心,稳定了军心;下邳之战,郭嘉劝曹操不要放弃攻城,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时,便是败亡之际“,告诉曹操坚持就是胜利。
郭嘉成功预测孙策之死,是其算无遗策的最大证明,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郭嘉建议曹操暂缓进攻,让袁氏兄弟自相残杀,再坐收渔翁之利,也让曹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郭嘉临终前力排众议,建立曹操北征乌桓,不用担心刘表及刘备在背后偷袭,因为郭嘉算次了刘表是坐谈客,而刘备寄在刘表之下,难有所为,劝曹操放开手脚,北征乌桓,解决边患问题,最终结局果然如郭嘉所言。
郭嘉也许不是曹操最有能力的谋士,但一定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曹操之所以喜欢郭嘉,是因为郭嘉是真正懂曹操的人,也就是知已,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曹操对郭嘉有一句评价是: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
郭嘉为什么会知道曹操的心思?
这就是郭嘉的特长了,郭嘉善于人物性格分析,善于出人意料,喜欢冒险,不按常理出牌,并且算无遗策,郭嘉预测袁绍成不了大事,后来袁绍的结局证明了郭嘉预言;郭嘉认为吕布不过是有勇无谋之人,后来吕布果然败在曹操的下邳之战。
郭嘉还预测刘备得人心,又有关羽张飞相助,不会久居人下,后来刘备果然背叛曹操;郭嘉预测孙策会被刺客所杀,后来果然如此;郭嘉预测刘表是坐谈客,刘备即使有心偷袭,也无能为力,事实证明了郭嘉推测正确。
郭嘉算无遗策,又深知曹操心思,曹操想要做什么,郭嘉早已为曹操想好计策,这种谋士别说曹操会喜欢,任何人都会喜欢,领导喜欢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最懂领导的人,这就是郭嘉。
对于曹操来说,一个之下,万人之上,并没有几个敢跟曹操讲真话,也没有多少人能与曹操谈心事,唯有郭嘉可以,高处不胜寒的曹操,更加迫切的希望能有人真心相待,坦诚交谈,这个人就是郭嘉。
如果郭嘉不死,肯定会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只要郭嘉能够提出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孙刘联军的计谋,或者劝曹操更改发动赤壁之战的时间,曹操都不会输。
事实上,赤壁之战前,已有程昱和贾诩向曹操提出了正确意见,可是曹操当时头脑发热,听不进去,很多时候,谋士能让领导听取自已的意见也是一种能力,而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是当时唯一能让曹操听进意见的谋士。
只要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不过急于发动赤壁之战,等于曹操完全收复或同化了荆州,再来对付孙刘联军,曹操就不会有赤壁大败,天下统一就指日可待。这样的话,郭嘉就改变了历史,东汉之后将无三国,而是统一的大魏朝。
这就是郭嘉的能力,并不恐怖,只是与众不同而已。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辅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扫灭北方诸侯,奠定曹魏基础。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还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多恐怖?难道他能帮助曹操统一三国吗?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主要显示在郭嘉的脑回路上。
我们拿一个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后,面临两个情况,第一点就是直回许昌大本营,第二点就是继续追击将敌军全部剿灭。而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四大谋臣分别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其中有三位谋臣都表明曹操必须立刻回到许昌,否则整个曹魏政权将会有很大的危险,只有一个人表示反对他就是郭嘉,郭嘉认为既然已经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绝,不能够给任何敌人以喘息时间,并且他建议曹操此刻必须立刻率领自己的全部军队前往内蒙的乌桓地区,并且在乌桓地区彻底击溃袁氏家族。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彻底剿灭袁氏集团,巩固了自己的大后方,平定了多年的隐患。
后来赤壁之战战败,曹操说,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 断然不会让自己有这样损失惨重的失败,说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时这话也是说给帐下谋士听的!曹操此举是在让自己帐下谋士羞愧,埋怨没人劝自己不要渡长江。
郭嘉献计有一个特点,对敌人内部洞若观火。孙刘联盟的内部矛盾定然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够给曹操点明孙权和刘备面和心不和的本质,并以此为根据告诉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时间,孙刘火拼可能极大。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孙刘联盟只要没有共同的外敌,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为难,并且无法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郭嘉才会提出个人的建议,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个人建议全都会被曹操所采纳。而且郭嘉的脑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情况之下是被所有谋臣和谋士所反对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郭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这句话有一定的理论实际操作性。
综上。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辅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扫灭北方诸侯,奠定曹魏基础。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还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多恐怖?
首先,郭嘉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其余四人分别为荀彧、荀攸、程昱、贾诩。
众所周知,曹操能够战无不胜,除了“五子良将”和“曹魏宗亲八虎骑”外,还有一个智囊团。这个智囊团就是以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为代表的谋士团体。当然,曹操不只这五个谋士,还有刘晔、许攸、司马懿、杨修、戏志才等谋士,只不过以这五人为尊。
东汉末年,一个人能否出仕,能否官运亨通,看的是一个人的家族背景。这种任命官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寒门士人的崛起。郭嘉,一个寒门出身的谋士,能够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和颍川旬氏大族荀彧、荀攸等人并列,可知他是有真才学,真本领。
其次,郭嘉遗计定辽东,解决了北方边境隐患。
郭嘉在辅佐曹操后,为曹操屡献奇计,最著名的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建安十二年(207年),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逃入乌桓,距离中原非常遥远。当时曹操的各谋士都认为曹操应该放弃追杀袁尚、袁熙。
他们的理由还很充足,怕荆州刘表和刘备偷袭后方许昌,不宜远征。在座的那么多谋士都是这样的想法,只有郭嘉是一个例外。他从荆州刘表、乌桓形势,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如果不趁现在的大好时机消灭袁尚、袁熙,摆平乌桓,那么以后北方边境后患不断,常常遭受乌桓和袁尚、袁熙的骚扰。曹操听后,认为郭嘉说的在理,采用了他的策略,率领骑兵,快马加鞭奇袭乌桓,留步兵在后面慢慢行军。这次定辽东,曹操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征讨荆州刘表、刘备,还有江东孙权、汉中张鲁。因此,郭嘉的力排众议,促使曹操解决辽东意义重大。
最后,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曹操也许不会惨败。
演义中,曹操经历赤壁惨败后,从华容道逃离危险后,“忽仰天大恸”,曹营众人不解,问道:“丞相在危难之中,逃亡之时没有大哭,现在哭什么呢?”曹操解释道,我哭的是郭嘉郭奉孝。如果郭嘉还健在,我也不会遭受赤壁惨败啊,八十三万大军被烧得灰飞烟灭。曹营众谋士听了,非常惭愧,低头不语。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郭嘉善于提出不同意见,往往在别人人云亦云时,他提出的意见大相径庭,还被证明是正确的。因此,如果郭嘉在,可能及时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别轻易将战船首尾相连。郭嘉还可能提醒曹操防备黄盖假投降。这样,曹军就不会被一锅端了,被烧得一干二净。
总结:以上三个原因,足以说明郭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是出类拔萃的。郭嘉的死,对曹操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损失。可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再厉害,也只是个人,不能阻挡历史的潮流发展。至于说的,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曹操能够统一中原,这就有点夸大了郭嘉的作用了。就连蜀汉丞相诸葛亮,也不能逆天而行,不能改变三国分立的现实。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我认为郭嘉是比肩诸葛亮的,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开始走向成功。而郭嘉在曹魏的作用不比诸葛亮低,遗憾的只是他英年早逝。
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痛哭说如果有郭嘉在,他怎么会沦落如此地步。甚至在郭嘉生前曹操曾经多次讲过,在自己百年以后要把国家大事托付给郭嘉。伟人毛泽东也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郭嘉在少年时期就有一个绰号叫“小太公”,因为当时有一个外地来的术士见到郭嘉大为惊叹,称其姜子牙转世。确实,郭嘉虽然寿命没比得上姜子牙,但是智力却毫不相让。
少年长成后,郭嘉在好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称他为“天下英雄”,极为敬重,以厚礼相待。但是不过百日,郭嘉就弃袁绍而去,因为他看出袁绍非成大事之人。袁绍此刻正是最得意的时候,郭嘉竟然有气魄抄了袁绍的鱿鱼。
此时的郭嘉,只有21岁。
你要说郭嘉是有更好的下家了,那也不是,不然他也不会闲赋在家六年之久。时间一晃到了公元196年,此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伤心归伤心,但是事业还是要搞下去,所以他就让荀彧推荐新的人才。
于是,荀彧就将他的好友也就是郭嘉介绍了过来。曹操那家伙十里相迎把郭嘉接到帐下,共谋天下大事。
当曹操就天下形势询问郭嘉时,郭嘉建议曹操趁袁绍和公孙瓒相斗时先消灭吕布,这样既可以消除隐患,又可以增强自身实力。
曹操又问郭嘉,身为谋士,什么才是最关键的素质。郭嘉回答他,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预先部署好的,熟读兵书只是入门,临时应变的能力才是关键的。曹操听后感慨:“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从此,郭嘉就成为了曹操的军事祭酒,也就是参谋军事之官。
这一年,郭嘉26岁。
197年,当曹操担心自己干不过袁绍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说。他一连举出十个理由,证明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进而帮助曹操拟定了作战目标。
198年9月,曹操围困吕布于下邳时,吕布坚守不出,曹操见久攻不下,就起了退意。郭嘉却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并建议曹操一面猛攻城池。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曹军在12月攻进下邳,吕布也被擒杀。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在背后捅刀子,郭嘉就建议袁绍优柔寡断,不会迅速做出反应,此时只要迅速出立立足未稳的刘备即可,然后再会师应对袁绍。于是曹操举兵东征,大败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以及关羽,而袁绍并没做出反应。
203年,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而归,不久病逝。曹操趁机追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胜。就在所有人都主张继续追击的时候,郭嘉提出反对意见。他建议曹操回军佯攻刘表: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虽是长子,但袁绍更喜欢袁尚。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决定让二子袁尚接位,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发生内讧。”
果然,曹操刚回到许昌,就接到了袁军发生内讧的消息。曹操趁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分之击破。
207年,袁尚逃亡乌桓,也就是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当时曹军将士都认为不应该再继续追击袁尚,以防刘备和刘表袭击许昌。这时,郭嘉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就算想要袭击许昌,刘表也不会同意的,刘表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而且袁家对胡人有恩,难保胡人不会帮助袁尚,留着终究是隐患,所以主张曹操安心去远征乌桓。
当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力,俘虏了20万人后,郭嘉建议曹操留下辎重,轻兵追击袁尚。后来当曹军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踏顿王背后时,乌桓大乱,提顿王也被杀死。同年秋天,逃亡辽东的袁绍被太守公孙康杀死,首级送给曹操。
也是就这一年,体弱多病的郭嘉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日夜急行、操劳过度,患病去世。也就是这一年,诸葛亮正式出山。
第二年,曹操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辅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扫灭北方诸侯,奠定曹魏基础。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还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多恐怖?难道他能帮助曹操统一三国吗?
个人认为郭嘉虽然厉害,也不能逆天而行,统一三国。
首先,郭嘉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其余四人分别为荀彧、荀攸、程昱、贾诩。
众所周知,曹操能够战无不胜,除了“五子良将”和“曹魏宗亲八虎骑”外,还有一个智囊团。这个智囊团就是以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为代表的谋士团体。当然,曹操不只这五个谋士,还有刘晔、许攸、司马懿、杨修、戏志才等谋士,只不过以这五人为尊。东汉末年,一个人能否出仕,能否官运亨通,看的是一个人的家族背景。这种任命官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寒门士人的崛起。郭嘉,一个寒门出身的谋士,能够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和颍川旬氏大族荀彧、荀攸等人并列,可知他是有真才学,真本领。
其次,郭嘉遗计定辽东,解决了北方边境隐患。郭嘉在辅佐曹操后,为曹操屡献奇计,最著名的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建安十二年(207年),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逃入乌桓,距离中原非常遥远。当时曹操的各谋士都认为曹操应该放弃追杀袁尚、袁熙。
他们的理由还很充足,怕荆州刘表和刘备偷袭后方许昌,不宜远征。在座的那么多谋士都是这样的想法,只有郭嘉是一个例外。他从荆州刘表、乌桓形势,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如果不趁现在的大好时机消灭袁尚、袁熙,摆平乌桓,那么以后北方边境后患不断,常常遭受乌桓和袁尚、袁熙的骚扰。曹操听后,认为郭嘉说的在理,采用了他的策略,率领骑兵,快马加鞭奇袭乌桓,留步兵在后面慢慢行军。这次定辽东,曹操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征讨荆州刘表、刘备,还有江东孙权、汉中张鲁。因此,郭嘉的力排众议,促使曹操解决辽东意义重大。最后,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曹操也许不会惨败。
演义中,曹操经历赤壁惨败后,从华容道逃离危险后,“忽仰天大恸”,曹营众人不解,问道:“丞相在危难之中,逃亡之时没有大哭,现在哭什么呢?”曹操解释道,我哭的是郭嘉郭奉孝。如果郭嘉还健在,我也不会遭受赤壁惨败啊,八十三万大军被烧得灰飞烟灭。曹营众谋士听了,非常惭愧,低头不语。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郭嘉善于提出不同意见,往往在别人人云亦云时,他提出的意见大相径庭,还被证明是正确的。因此,如果郭嘉在,可能及时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别轻易将战船首尾相连。郭嘉还可能提醒曹操防备黄盖假投降。这样,曹军就不会被一锅端了,被烧得一干二净。
总结:以上三个原因,足以说明郭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是出类拔萃的。郭嘉的死,对曹操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损失。可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再厉害,也只是个人,不能阻挡历史的潮流发展。至于说的,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曹操能够统一中原,这就有点夸大了郭嘉的作用了。就连蜀汉丞相诸葛亮,也不能逆天而行,不能改变三国分立的现实。
可能有人会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太夸张,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细数中外历史,小人物改变历史走向的大有人在,更何况一代顶级策士。
也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没有周瑜就没有三国,没有陆逊就没有三国。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奠定了蜀汉立国的发展方向,周瑜在赤壁打败了曹操的灭吴大军,陆逊于夷陵烧掉了刘备灭吴的5万精锐……
所以,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话虽如此,但是假如郭嘉不死,他究竟有没有改变三国走向的可能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改变三国走向的关键一战——赤壁之战。虽然,赤壁之战的胜败之因存在太多争议,如:曹操说因发生瘟疫,自己烧毁战船而退军;孙权说是周瑜、程普火烧曹操战舰,并大败曹操于赤壁;刘备说是同周瑜、程普协同作战,大败曹操于赤壁,并烧毁的曹操战舰,又因发生瘟疫,最终曹操败退。
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赤壁之败,曹操丧失了一统天下的最好良机。因此,曹操这才对着诸文武大发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说,如果郭嘉在的话,自己绝对不会有赤壁之败。
那么,假设郭嘉当时在的话,他能否够扭转这一决定历史走向的败局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其实,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占据荆州,想要顺江而下,攻打江东之时。唯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他就是贾诩,只是曹操并没有采纳。但是,如果换成郭嘉,提出同样的劝谏意见,曹操会接受吗?
只要看看郭嘉和曹操的关系,以及曹操以郭嘉的评价,就不难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郭嘉与曹操的关系,如同周瑜之于孙策,法正(不是演义上说的如鱼得水的诸葛亮)之于刘备,鲁肃之于孙权,相互即有君臣间配合的默契,也有朋友间知己的交心。
想想刘备发动夷陵大战之前,诸葛亮曾感叹:“孝直(法正)若在,必能阻主上东行。”意思很明显,只有法正才有能力改变刘备的想法,阻止刘备东征孙权。同样,对于曹操来说,也只有郭嘉才能改变曹操的想法。因为,曹操一直将“小己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知己”。
再看看曹操对郭嘉的评语:“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也就是说,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知己之士。
同时,二人“行则并肩、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每当纪检官员陈群向曹操举报郭嘉于军帐之中“多有不拘常理”的行为时,曹操反而以“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的言语回应。
那么,为何曹操对郭嘉评价如此之高呢?因为,郭嘉的谋划提议多站在主上的角度,又兼有臣下的职责身份,而且深解曹操的想法。
例如: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第一次征讨张绣失败后,面对实力强大而又言语挑衅的袁绍顾虑重重,荀彧这才提出了“四胜四败论”,以安曹操之心;在荀彧提出“四胜四败论”的同时,郭嘉又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官渡大战处于对峙之时,曹操有所动摇,贾诩曾向曹操献出“四胜论”。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虽然,三人所献良策大同小异,但是唯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更加翔实,并且还小小的拍了一下曹操的马屁。既展现出作为谋士的能力,又顾全了君上的颜面,可谓皆大欢喜。
所以,在曹操的诸多属下中,唯有郭嘉最得曹操之心,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改变曹操的想法——暂时放弃攻打江东,不致出现赤壁之败。
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何会有:“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的感叹?
据《与荀彧悼郭嘉书(-作与荀彧书追伤郭嘉)》记载,“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的郭嘉曾与曹操谈论天下大事,郭嘉认为人都畏惧疾病,而南方有多发生瘟疫,因此经常规劝 “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并提出“云当先定荆”的谋划。
可见,郭嘉很早之前已为曹操谋划下了“先定荆州,后图江东”的策略。然而,当郭嘉病逝后,曹操就忘记了郭嘉曾经的谋划,在平定荆州时没有及时控制住极度膨胀的野心,进而造成赤壁之战的折戟沉沙。
再看看历史上对郭嘉的评价:
曹操:“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奇佐”。
陈寿:“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毛泽东:“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这些历史评价,足见郭嘉智谋之能。
再看看郭嘉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经典战例: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面对可能出现的“袁吕夹击”危局,郭嘉极时献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并献计曹操乘袁绍与公孙瓒决战之机,迅速征讨徐州吕布。曹操采纳其计,破彭城,连败吕布,并围困吕布于下邳城中。由于大半年不能攻破吕布坚守的下邳,曹操又见士兵疲惫,便打算收兵。这时,郭嘉却看出胜机就在眼前,力劝曹操急攻。最终,曹操依其计,一面攻城,一面决水掩城,随擒杀吕布,平定徐州。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曹操又将面临“袁刘夹击”危局,但是郭嘉又依据“十胜十败论”的主要内容,建议曹操趁着刘备“众心未附,立足未稳”之机,迅速进攻,则刘备必败无疑。于是,曹操率军东征,大破刘备,攻克徐州,擒住关羽,并俘虏甘、糜二夫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当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的关键时刻,营中传来孙策打算偷袭老巢许都。原本曹操与袁绍的对战就处于劣势,倘若孙策攻其后路,曹操必亡。因此,军中人心浮动,多有暗中联络投靠袁绍者。对此,郭嘉预言:“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结果,孙策未及渡江,便被许贡三门客刺杀身亡。随之,军心安定。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营诸将尽皆想要乘胜攻打袁氏兄弟,但是郭嘉却力排众议,建议退兵,静待其变,然后击之,可一举攻克。曹操采纳其言,返回许昌,并作势南下进攻刘表。果然,袁谭和袁尚互相攻伐。随后,曹操出兵,杀死袁谭,袁尚、袁熙败逃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将都认为逃入乌桓的袁尚、袁熙兄弟就是个丧家之犬,难有作为,不足为患。如果劳师远征,万一刘备说动刘表攻打空虚的老巢许昌,后果不堪想象。但是,郭嘉又再次力排众议,认为袁氏多结恩于胡族,如若相互结盟,必将成为北方后路稳定的重大隐患。同时,也指出刘表“坐谈政客”的本性,绝对不会重用刘备。曹操采纳其言,派张辽率兵追击。当军队达到柳城时,郭嘉认为“行军速度太慢,应该放弃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结果,正应郭嘉之言。刘表未曾听从刘备攻打许昌的鼓说,而轻兵追击袁尚的曹军不但斩杀乌桓首领蹋顿,还俘虏敌军20余万。随后,投奔公孙康的袁尚和袁熙也被其所杀,并将首级献给了曹操。后来,此战被誉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至此,曹操彻底统一整个北方的黄河流域。
可以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运筹帷幄的郭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对郭嘉才有:“平定天下,谋功为高!”的评价。再往远了说,如果郭嘉不死,没有根基的刘备如同水上浮萍,就算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也将难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同时,年轻的他也足可胜任曹操的托孤之重,到时又有司马懿什么事呢?
综上所述,以郭嘉的劝谏智慧,再加上洞察世事的战略眼光,曹操又岂会犯下征讨江东的战略失误。所以,“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他到底有多恐怖”不好妄下定语,但他绝对是一位智慧型的顶级策士。
图片来源网络
郭嘉有什么恐怖,郭嘉的军事才能不用怀疑,曹操何许人也,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谋臣成群,为什么带郭嘉随军帮助统一北方,这是何等功绩,郭嘉病故曹操是嚎啕大哭,每当曹操一愁莫展时,郭嘉都能想到好的法子来度过难关,郭嘉顶盛时病故,诸葛亮才二十七岁,才刚出道,这两人不能比较,不是一台阶上的人。
赤壁之战主要是曹操运气不佳,大军染上温疫,部队无法作战,曹操是有计划的撤退,有些战船是自己放火烧掉的,曹操实力并没什么重大损失,还有一种原因曹操身体出现了问题,北方有事,若郭嘉在无需曹操过问就可搞定。
其实周瑜怎么死的,就是在亲自巡营中中箭,为鼓舞斗志,误了治疗时间发毒而亡,没有周瑜的智慧拼命抵抗,三国也不存在了,其实这与诸葛亮没多大关系,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没一毛钱的关系,他也没见过周瑜,孙刘联盟是诸葛出使东吴由鲁肃接待报孙权批准。
当时的刘备还没成气候,无立足之地,荆州还是在鲁肃的帮助下借的,由于天不佑曹操,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理由一是天灾《瘟疫》,二是曹操失去得心应手的谋士郭嘉,曹操胜利了,诸葛亮也只好另谋职业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对三国有点儿兴趣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句话。这么一位只要还活着就能把诸葛亮吓得不敢出山的人物,必定是位大牛。本着较真的精神,翻遍了《三国志》没能找到这句话,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找到出处,郭嘉粉罗贯中老先生写的《三国演义》中,好像也没有这句话。
后来知道了,原来是易中天先生说的,铁粉无疑!“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已经够让人惊奇了,至于“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不是郭嘉有多么恐怖,而是这句话更让人恐怖一些。
《三国演义》给诸葛亮封了神,毕竟诸葛先生还是很有些本事的。如今郭嘉粉们也给郭嘉封了神,说明郭嘉先生也是有些本事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记载的: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郭嘉是颍川阳翟人,就是今天河南禹州市。他最初是跑去袁绍那儿混,然而他很快发现袁绍有两个大缺点:一是不懂得用人,未掌握HR精髓,二是思虑过多,决断力不强,不具备能一锤定音的董事长素质。于是,他舍弃了难以做大的袁绍,跑回家读书(种地?)去了。
他这一回家就待了6年,直到有一个人死了。死了的这个人叫戏志才,是郭嘉的老乡,也是颍川人。
戏志才是给曹操当军事参谋的,也是有些本领的。他死了后曹操很捉急,就要荀彧给推荐个人好顶上缺。
这位荀彧也是颍川人,他不仅是颍川的士族领袖,更是曹操的总参谋长。于是,荀彧将自己的小老乡郭嘉推了出来。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先请来了程昱,程昱推荐了郭嘉,而荀彧的反应则是猛省曰:“吾几忘却!” 差点忘了、忘了……
荀彧像
“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从此之后,郭嘉就跟着曹操混了,这一年郭嘉27岁。好像诸葛亮也是在差不多这样的年龄出山帮助刘皇叔的,所以说,大好青年们一定要重视27、28这个年纪,在这个年龄段一定要选择一位好上司,跟对人。
对于郭嘉,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志才不亡,郭嘉不出”。假设青年才俊戏志才没有早死的话,估计郭嘉得在家种一辈子庄稼。
郭嘉在曹操那儿立的第一个功劳是在攻打吕布的时候。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曹操征讨吕布,连胜三仗,吕布依城固守。在古代没有大炮,攻打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敌人是一个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当时部队很疲惫,统帅曹操动摇了,想到了撤军,荀攸、郭嘉站了出来说:“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意思就是:我们疲惫吕布更疲惫,我们困难吕布更困难,坚持最后五分钟我们就能胜利!荀攸是颍川谋士集团的二号人物,是仅次于荀彧的第一副总参谋长,他的话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曹操听从了他俩的建议,命令部队加紧攻击然后就取得了最终胜利,吕布被抓到后刘备落井下石导致吕布被处死,赤兔马也被曹操缴获,后来送给了关羽,至于貂蝉不知道最后落到谁的手里,便宜了哪个淫贼。
许多年以后,粟大将将坚持最后五分钟发挥得更是精妙,在孟良崮围歼74师,在豫东战役围歼区寿年兵团,在攻击不下敌人援兵已接近5里地时,发起最后总攻全歼守敌取得战役胜利。
早先,刘备被吕布欺负丢了徐州,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给了刘备豫州牧这个官做。
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
于是,曹操给刘备补充了兵员粮饷,派到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为曹操之后灭吕布做出了贡献,否则也不会有吕布被擒后刘备落井下石那一段——谁让你抢了俺的徐州让俺做不成大军区司令!
建安四年(199年),就是歼灭了吕布后第二年,曹丞相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汉献帝成了傀儡。
皇帝发出了“衣带诏”,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掉曹操。而这时,曹操认为天下英雄也就是他自己和刘备两个人。然而曹操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可能不是这么认为的,剿灭了吕布让曹操有点飘飘然,他做了件糊涂事,竟然放跑了刘备。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瞧把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能不能好好吃顿饭。
刘备一直找机会想要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答应了。郭嘉、程昱、董昭等听说此事,都说:“备不可遣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这就为以后的三国奠定了基础。
郭嘉对刘备前后态度的变化,是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的精准判断,正可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漏,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独参与密谋的刘备逃脱在外,且势力越来越大。
曹操准备去打刘备,很多人都劝说他,担心攻击刘备时袁绍从背后袭击。曹操则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告诉曹操:“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
于是,刘备又败了,只得逃跑投奔袁绍,而且大小老婆也被曹操捉了去,连带关羽也投降了。
打败了刘备,曹丞相迎来了与北方最大的强敌袁绍的官渡决战。战前,袁绍拥有强大的幽州突骑和冀州强弩,曹操有点儿害怕。荀攸跟曹操分析了双方的形势,指出了“四胜四败”。郭嘉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将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理由理论化,坚定了曹操殊死一搏的决心。
就在双方在官渡相持不下时,传来了江东小霸王孙策要北渡长江袭击许都的谣言,一时间许昌告急,军心动摇。
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果然,孙策很快就被刺客暗杀了,要说这刺客是郭嘉所派我可能也会相信。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又气又羞愧吐血而亡,小儿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
曹操率军攻击,双方互有胜负,曹操计划整顿军马再战三百合。郭嘉却说:“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对其言听计从:都能算到孙策会被暗杀,算算袁家兄弟会窝里斗估计也是准的。
郭嘉又算准了一次。
曹操撤军后袁家兄弟果然发生了内讧。曹操再率大军进攻,各个击破,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青、冀、幽、并河北之地。
郭嘉掐算的本领之后又施展了一次,这一次算的是两位刘皇叔:刘表和刘备。
曹操在征服了河北之后,直接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匈奴冒顿单于崛起,率领匈奴最先打败了东胡。东胡失败后向东逃跑,一支逃到了鲜卑山,南北朝时鲜卑南下灭了司马懿家建立的西晋,后来在肥水之战时被东晋谢安打败,从而避免了汉民族的灭亡。另一支逃到了乌桓山,曹操打的就是它。
曹操打乌桓,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北征时害怕有人从后背袭击,这一次怕的是中原板块最南端的荆州,因为此时,西凉陇右、关中板块、河洛盆地、山东丘陵、河北板块以及中原板块的大部分都在曹操控制之下,中国北方只有荆州在敌对的刘表和刘备手中。
郭嘉认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郭嘉再次算准了。在北征乌桓战役中,两位刘皇叔几乎都无所作为。错了,刘备干了件大事——三顾茅庐!
曹丞相率军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即雄安新区)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依计施行,迅速取得了战争胜利。然而,就在这次战役中,郭嘉病倒了,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没能活过来,在为曹操打工11年后病逝。
郭嘉之死令曹操哀恸不已,曹操有言:“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这说明郭嘉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对于心意相通的郭嘉,曹操原准备派上更大的用场:“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意思就是曹操准备在平定天下后,荀彧、荀攸、程昱、陈群等等这些岁数比曹操大或者与曹操同辈的人算是完成了历史任务,曹家天下交给郭嘉这位青年人(中年人)来辅佐。
郭嘉是很有些本事,但是也不是郭嘉粉们拔得那么高,至少在陈寿看来,郭嘉也仅仅是曹操众多谋士里面的一流谋士,高级参谋。郭嘉前面排了二十二个谋士,第二十三位的郭嘉跟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挤在一个合传里,字数也是最少的。
曹操之所以能够平定北方,在三国中占了大头,主要依靠的是士族。对于曹操最重要的是收了荀彧,帮助他整合了颍川士族。
刘备之前四处奔逃一败再败,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缺少一位荀彧那样的士族领袖人物。好不容易得了位陈群,却被荀彧使了美人计招去当了女婿,给曹操编写《魏律》和设计九品官制去了。
终于,在郭嘉病重弥留之际,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此后刘备的班底几乎都是诸葛亮帮助配备的,刘氏集团公司自此步入了上升通道。
诸葛亮出山后,郭嘉就去世了,历史上也就少了两位高智商、高情商人物的精彩对决。如果非要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话,反过来说就是“卧龙一出,吓死郭嘉。”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