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西游记4人团队中,为什么猪八戒一遇困难就想分东西各奔东西呢?

西游记4人团队中,为什么猪八戒一遇困难就想分东西各奔东西呢?

2020-07-18 22:45阅读(118)

西游记4人团队中,为什么猪八戒一遇困难就想分东西各奔东西呢?: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一句话:佛教是逆本能的修行,猪八戒是顺本能的存在。第一,猪八戒存在的必要

1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一句话:佛教是逆本能的修行,猪八戒是顺本能的存在。

第一,猪八戒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没错吧,财色名食睡这五种弱点可以说是人的本能,猪八戒巧妙地包揽了这一切。当然这是吴承恩的文学手笔,他需要这么一个典型角色,来丰富取经队伍的多样化,来丰满一个人的多面性格。《千与千寻》的切入点也是人的贪婪本性!

不可否定,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猪八戒的影子,只是程度不同。这个很容易证明:你觉着取经队伍离了猪八戒行吗?猪八戒有趣吗?

大部分人会认为,没有猪八戒,取经队伍就是铁板一块,少了润滑剂,一路上紧张兮兮,很容易崩溃了。猪八戒还是挺有趣的,总是时不时得扯扯后腿,分散一下众人的注意力,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这说明猪八戒的性格,虽然有点小颓废,或者说负面,但不可或缺。目标感太强的人或者说追求完美的人容易走极端,到头来南辕北辙。

第二,佛教这是“恨苦修行”

现在直面这个问题,为什么猪八戒一遇到困难就想分东西?分东西就是散伙,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此路不通,另换目标。他坚持不下去,为什么,就是因为各种诱惑吸引着他的注意力,金钱、美色、美食、贪睡……其实,孙悟空不也是贪名吗?名更难破啊!

吴承恩说的很明白,佛教里所谓的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正是佛教修行的障碍,不仅仅是取经的问题。有了这“五欲”的干扰,人怎么可能放下我执?所谓的“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正是对“五欲”的具体规定。

佛教的修行极其艰苦,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放下世俗的欲望,出家修行的。历史上和尚万万千,得道高僧屈指可数。玄奘也好,吴承恩也好,要想取得“心经”,同样需要放下世俗的欲望。

结语

但凡成大事者,都需要高度的自律,克制本能的诸多欲望。“上帝造人”,在人的本性里布置太多的弱点,正是“潘多拉的魔盒”,所以人类很难再回到“神”居住的“伊甸园”。欲望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这个东西不能简单定义为恶,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人类如果真的如佛教所说,消灭欲望,摆脱轮回,那么人类就进化到高智物种了,当然也就可能不存在人类社会了。

2

《西游记》取经团队的几个人是一个整体,这个团队好比一个人。

猪八戒经常表现为懒惰,贪吃,遇到困难退缩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普通人遇到困难,会有这样的心理。

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不断克服困难中长本事,磨练意志。

唐僧虽然肉眼凡胎,但是意志坚定,严守戒律,很了不起。

孙悟空无所畏惧,本事大,但也有毛躁的一面。

沙僧本事一般,但是任劳任怨。

白龙马也功劳不小。

他们每个成员的特点都是人们身上有的,只是程度不同。如果坚持好的方面,不断去除不好的方面,一定逐步走向成功。


3

曾经有过一个调查,问了很多读者和观众最喜欢《西游记》中哪个角色。

出乎意料的是,最受人欢迎的不是武力高强的孙悟空,也不是英俊潇洒的唐三藏,而是这个好吃懒做、迎难而退的猪八戒。

其实细细想来,猪八戒这个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它代表的是封建社会里的农民阶层,有非常明显的劣根,也有十分可爱的优点。


封建时代的农民有什么特性?这是猪八戒经常犯的小毛病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好吃懒做,迎难而退,从高老庄走上取经路,到在取经路上经常想回高老庄,对于追求上摇摆不定,这种摇摆是封建时代农民的典型特征。

封建时代的农民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至于是否富足都是次要的,这和猪八戒怕麻烦是一个道理。

所以在取经的路上,降妖除魔是孙悟空的事情,挑担是沙和尚的事情,化缘基本上是唐三藏的事情,当然这一点也占了外貌上的便宜,而猪八戒干什么呢?最简单的活就是牵马。

但是,他又对这个团队中都有什么事物记得非常清楚。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先想着逃走,而是先想着分东西。

这和农民阶层异常看重自己的财产有关。


古代四等民众,士农工商,最为看重财产的就是农民,工、商两个阶层相对来说比较富有,“百工”属于技术人士,收入比较稳定,“商人”逐利,但也更懂得“钱生钱”的道理,而“士”阶层向来不注重这些事情。

所以只有农民每天都盯着自己的房子、土地、农具等等事物,眼界并不会经常向外看,在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下,对于财产的增减就显得尤为在意。

也正是这样的现象,使得他们目光往往非常短浅,这也是猪八戒经常表现出来的。

猪八戒看不到取经之后的成就,只能看到取经路上的艰辛。

所以经常听到别人在谈论取经之后修成正果,但猪八戒对这样的结果显然并不在意,所以在取经路上说过很多丧气话,最常见的就是分家散伙,当然还有其他犯戒行为,比如说谎、吃荤、好色、偷窃等等。

但是,当取经结束该得到封赏的时候,封建时代农民阶层的贪利意念又开始作祟了。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连沙僧都是金身罗汉,白龙马也是八部天龙。但猪八戒这个二师兄仅仅被封了一个净坛使者,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不平。


为什么呢?

唐僧去西天取经是主观行为,孙悟空之前被镇压在五指山下,沙和尚是犯了天条,在流沙河里经受飞剑钻心的酷刑,白龙马也同样是犯了天条在下界赎罪的,但猪八戒在人间的日子可是滋润得很。

这些人中只有猪八戒是放弃了安稳的生活去取经的,所以他才会去怀念之前的安稳,但最后封赏的时候并没有成佛,自然就会眼红,但却不去想即使成佛对他来说也只不过一个名号而已。

总结来说,猪八戒身上表现出来的是贪利、懒惰、爱耍小聪明等等封建时代农民的缺点,不愿意吃苦,只愿意得过且过,求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而已。

那么,农民阶层的优点又在哪里体现呢?

农民阶层有什么优点,这是猪八戒身上的可爱之处

猪八戒的出身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关注,他投胎到凡间的时候因为疏忽,降生在猪圈中成了小猪,但一点真灵没有泯灭,咬死了母猪,化为了妖怪。


不能说是残忍,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猪是牲畜,没有什么孝道一类的说法,猪八戒在死中求活,即使投错了胎,也没有放弃。

这就是封建时代农民阶层的坚韧。

这一群体很有意思,在平时懒懒散散,尤其怕麻烦,一年中除了农忙时期,闲下来也往往就是真的闲下来,即使在上个世纪的农村依然如此。

阴天下雨、或者不忙农活的时候,聚在一起闲聊,或者干脆就坐在屋外晒太阳。

但是,如果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里,这一群体又会爆发出非常惊人的求生欲。

所以你看猪八戒平时虽然耍滑头,但被妖怪捉住之后确实是拼死反抗的,并且往往能爆发出很高的战斗力,大战个几百回合都是常见事情。

农民群体还有一个宝贵的品质,那就是真的非常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别看他们平时松松垮垮,非常怕麻烦,但一旦真的躲不过去,必须要做的时候,那是真的卖力气。


我想大家应该记得师徒四人走到了一个地方,遍地都是花枝腐烂之后的泥沼,根本无法通行,最后是猪八戒化出法相,硬生生地拱出了一条道路。

在干活之前也是骂骂咧咧,嫌脏,怕累,但除了他之外确实别人干不了,所以他也不会去推辞,反而效率极高,质量极好地完成了任务。

农民这一群体在没有地种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但一旦来了干劲,积极性调动之后,他们所能展现的踏实、耐劳等等品质实在是让人赞叹。

除此之外,猪八戒还是这个团体当中人缘非常好的一个,他敢骂弼马温,但孙悟空从来都不真的生气;而猪八戒还敢于顶撞唐僧,唐僧也就骂几句夯货,并不像对待刺头孙悟空那般;沙僧对待猪八戒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嘴上说着二师兄,但其实并没有面对孙悟空那般拘谨。

这也是农民群体固有的传统,与人为善。

或许有人说是畏首畏尾,或者是唯唯诺诺,但农民群体确实不喜欢与人发生冲突,即使吃了亏也往往闷不吭声。

这也是猪八戒的可爱之处,谁都可以取笑他,但他也不真的生气,偶尔和他人开开玩笑,调节一下气氛。


从这些缺陷和优点来看,猪八戒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所说的“散伙”一类的言语其实当不得真,每一次说过之后还是扛着兵器去战斗了。这就像他面对工作的时候先是推脱,推脱不过再去完成一样。

所以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散伙、回高老庄等等,都像是农民为自己找的借口而已,其实都是一种为自己减压的口头禅。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4

你想想在实际团队中,是不是总会有些人的遇到困难灰心丧气,情绪波动大?

这种人有时候不是不忠于团队,只是消极情绪较多,面对困难总是抱怨。但是他们这种人总会有,不会消失,他们其他方面或许表现还不错,让人又爱又恨。

作者只是抓住人性而已,他了解人并且将这种热性揉到猪八戒身上,让猪八戒这个人物更加饱满,更加立体。

猪八戒虽然老打退堂鼓,但是自始至终没有退出取经队伍,在多次作战中表现英勇。他只是情绪更消极,遇到大困难,就容易当缩头乌龟,他只能通过分东西回高老庄表达自己的坏情绪,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口头禅有特有表达方式。

如是而已!

5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提问!

《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他们能走到一起并非自愿的。

唐僧带着使命,所以,就算一个人去他也不会放弃,这个自然不用多说。

虽然唐太宗封他为御弟,其实说白了,就是唐僧干了这么大的一件事给他的犒劳,在内为的是自己,在外宣扬的仍是大唐的国威。

如果唐僧半途放弃了,那他别说继续当御弟,不被责罚就不错了。

再说孙悟空,他大闹天空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本来不知道要被压多久,幸好观音菩萨给他指了明路让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才让他恢复了自由。

同样的,他要自由就得听话,否则如来佛祖想关他就关他。

沙僧在流沙河看似逍遥,其实,他的日子过得最痛苦,每天都要受到极刑,饱受煎熬。

所以,他是不想回去的,除了护送唐僧取经,他也没的选择。

猪八戒则不同,他在被收服前已经在高老庄入赘了,虽然后来他妻子一家人识破了,但是猪八戒对付他们还是轻而易举的。

高老庄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地方,但至少不愁吃穿,还有老婆陪着,猪八戒没理由拒绝。

如果取经不成,这也怪不了他,他自然能够回到高老庄继续过快乐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见解,谢谢你的阅读,喜欢的请点个关注!@倾听风吟花语

6

取经团的四人一马中,唐僧是唐太宗钦命的取经人,不去就是抗旨,诛九族的罪,孙悟空是无期徒刑保释,沙僧是流放在流沙河,还有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的痛苦,小白龙是死刑,等待问斩的,这四位的选择都很少。和以上四位不同,加入取经团队前的猪八戒,在云栈洞继承了卵二姐的遗产,还在高老庄有个正式的老婆,他不是带罪之身,也没有衣食之忧,所以他并没迫切的要取经的需求。

一般来说,选择越少,对取经的意志就越坚定,选择越多,投机性就越强。所以我认为猪八戒可能是取经团队里投机分子,是唯一一个给自己留了后路的人,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并不愿意以命相搏,各奔东西是更好的选择。

7

你好,这个问题挺好笑的,因为高老庄有老婆,取经路上时常吃不饱,睡不好。有时悟空还要逗他。猪猪都是这样想的。


8

因为猪八戒毫无责任心,上进心可言,一心只想着早回高老庄,与高小姐过那种衣食无忧,快乐逍遥的小日子。

9

因为猪八戒是一头帅气的猪。。。没必要把自己的猪命给丢了。。。留下来吃喝玩乐不好吗。。。

10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个角色,给大家的印象是好吃懒做,还好色,遇到困难,总会退缩,就想散伙。毫无责任心和上进心可言,一心只想着早回高老庄,与高小姐过那种衣食无忧,快乐逍遥的小日子。

那么,猪八戒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说这是他的本性吗?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加入取经团队前的猪八戒,在云栈洞继承了卵二姐的遗产,还在高老庄有个正式的老婆,他不是带罪之身,也没有衣食之忧,所以他并没迫切的要取经的需求。

其次,猪八戒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因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的思想肯定是不断动摇的。所以大家看到他在取经途中,并不愿意以命相搏。

第三,有可能是原著作者抓住人性,他了解人并且将这种热性揉到猪八戒身上,让猪八戒这个人物更加饱满,更加立体。因为这种人有时候不是不忠于团队,只是消极情绪较多,面对困难总是抱怨。但是他们这种人总会有,不会消失,他们其他方面或许表现还不错,让人又爱又恨。

第四,猪八戒虽然老打退堂鼓,但是自始至终没有退出取经队伍,在多次作战中表现英勇。他只是情绪更消极,遇到大困难,就容易当缩头乌龟,他只能通过分东西回高老庄表达自己的坏情绪,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口头禅有特有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