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今年正好在带一年级语文的老师,我非常愿意给出我在接触了上幼小衔接和没上幼小衔接的孩子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上过幼小衔接的不如态度认真的

目前班级里,有将近一半上过幼小衔接,一半没有。同时,没有上过的都是有公立学校老师建议别上的。

先说孩子表现,大多数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因为学过,上课听讲不认真,老师布置课堂任务时,不认真听要求,直接按照幼小衔接班老师的要求写作业。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孩子可能不会上课,就是上不会听课,既不会听重点,也不会听作业。长此以往,危害很大。

而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里,大部分孩子因为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内心充满好奇,上课听讲比较认真,也因为没有写过作业,对于作业要求会认真听,反复问,但是几乎全部符合要求。

上没上过幼小衔接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会不会认真听讲,认真写作业。

二、上了坑人的幼小衔接,家长、孩子、老师叫苦不迭。

有的孩子上了幼小衔接,学了一整本书,但是因为老师不专业,导致教的东西错误百出,让孩子学习了错误的知识、方法,改正非常困难。

比如韵母O的读音,既不是读“喔”,也不是读“奥”,而是间于两者之间,发奥的音,同时把嘴嘟圆。幼小衔接很多教的孩子不是奥就是喔,改正非常困难。

比如:握笔姿势,很多幼小衔接不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这对孩子长期写字非常不利。

三、没上幼小衔接,家长的焦虑不断传递给孩子

很多孩子没有上幼小衔接,于是一入学经过汉字、拼音的书写对比后,幼儿园没有写过字,没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明显处于劣势。孩子还在努力学习中,家长一看焦虑了。

于是,家长在不断地咨询幼小衔接的孩子,发现学过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于是内疚、自责,同时提高对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越差越远。

家长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后,孩子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听到老师严厉的语气如同惊弓之鸟,根本不会认真听课,只是在写的时候更不自信。进入恶性循环,不听不会,不会更不听……

所以,上没有上幼小衔接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现在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如果拼音学得不好,首先家长需要明白拼音就是难点,并想办法帮助孩子学好。推荐大家使用词汇风铃,具体使用方法,见本人文章:【孩子汉语拼音记不住,父母着急焦虑,神奇的风铃能助孩子轻松搞定 - 今日头条】。

最佳贡献者
2

儿子今年刚刚学前教育,私立学校,老师教声母学不会。别的小朋友似乎都很熟悉,我急得好几次要打人,都忍住了。心中似乎有一只魔鬼马上要破膛而出。

看到儿子怯懦的眼神,我后悔,无助,失望,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只好忍着坏掉的心情带儿子到小广场散心,玩的时侯嘴里兀自念叨着“正6b,反6d,一扇大门n,2扇大门m,伞把朝上f,伞把朝下t,一根小棍I,9下弯钩g。”希望儿子听得进去。

我也知道,这些生背硬记的东西,小孩子真的不感兴趣。好的教育,还是要抓住孩子突然想学那一瞬间的机会。我也想着是不是可以引导着他向这一瞬间靠拢,但直到9:00多也没找到这个合适的机会。

孩子们的教育大环境比我们小时侯恶劣得多,义务教育变成了保底教育。甚至在辅导班遍布的时侯,义务教育连底线也失守了。我们那时侯的义务教育,老师不但要负责孩子的学习,还要担起孩子人生价值观的引导。

现在呢?似乎连最基础的学习都成了家长们的事情!孩子学不好,那是你们家长陪伴督促地少,是你们整个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你们太抠门不舍得进班,和老师学校无关。总之两个字:活该!

我们的教育为何变得如此无情,如此陌生?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教育,社会,像一个魔咒困住了无数想身在其中而找不到出路的家庭。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老师局限于教材课纲,教育制度督促家长关心孩子,家长囿于生活工作艰难责备教师。政府引入辅导班以做缓冲,没想到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当下,等待老师,学校,教育,制度的反思已是时不我待。而我们做家长的是该到了好好想想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走完这并不平坦的学习之路的时侯了。

现在的社会,似乎到了一个临界点,要进一步,却缺了把钥匙,但谁也不知那把钥匙什么样子,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来。

在这之前,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还是各自保平安吧。

3

教育部明确规定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不得提前教授拼音、识字等,将教学模式转为游戏模式,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就使得公办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不再教拼音、算数等。幼儿园老师估计也发愁,学生到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任务一下紧张起来,尤其是家长们提到的拼音。并不是小学老师老师一带而过,而是教材安排拼音就是一个月的课程,如果一学期只教拼音,老师肯定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这也是小学老师头疼的问题,慢慢教吧,进度太慢。快点讲吧,学生接受不了。

所以,我觉得在幼小衔接上就出现了一个断层。在过去,拼音在幼儿园已经学了,小学只是再巩固一下,加深一下就可以。再往前二三十年,虽然有好多孩子没上过幼儿园,但一年级拼音是一个学期来学的,这样学生慢慢接受也可以跟上。

现在的一年级语文教材安排,有识字认字,认识300个字,有拼音,有古诗词,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口语交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方向。教学难度的增加,使得老师和家长也发愁拼音教学,于是家长们开始找课外班给孩子补拼音。

所以,我建议孩子上学前班时,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家长可以教教孩子拼音。这样不至于孩子上一年级对拼音一无所知,到那时候再学,孩子就有些吃力了。

4

当初在今日头条上讨论上公立幼儿园好还是上私立幼儿园好的问题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振振有词的赞成上公立幼儿园,说什么公立幼儿园学费便宜,不教文化知识,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私立学校教文化知识就是摧残儿童……。看到人家幼儿园孩子家长每天抽时间教自己孩子文化、暑假送幼小衔接班上课……,还不屑一顾的嘲笑这些家长拔苗助长,还把所谓的专家认为和国家规定拿出来为自己说词,一味的盲目的相信所谓的专家高谈理论,专家建议幼儿园时期不学文化快乐成长,但专家却不管你的孩子上一年级时能不能跟上班会不会因此导致自信心受挫。当你认为你的孩子在公立幼儿园快乐成长时,上私立幼儿园的孩子却在不断的文化充电,他们的家长也配合幼儿园老师,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孩子。

当初赞成上公立幼儿园让自己孩子快乐成长的家长,当孩子进入一年级时,才发现老师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一带而过,才发现自己孩子跟不上班,以至于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甚至厌学,家长这时才慌了才开始着急,即使如此,这些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当初的观念和选择有问题,而是把责任推在一年级老师教的太快一带而过上,根本不知道一年级老师有完成上级教学进度的要求,时间短内容多,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如果老师完不成指定的教学内容,会被认定为教学事故,可能会被处理。即使发现孩子一年级跟不上班,有的家长还不知道抽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只知道挣钱和有空就玩手机,孩子在家里学习,家长在旁边玩手机,对孩子学习会有影响。

现在一年级,老师教的太快,孩子跟不上班已成事实,但并不代表孩子就永远落后跟不上班,关键是看家长的态度和行动,这时候家长应该正视现实,也不要去怨老师,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在孩子在家的时候抽时间辅导孩子功课,做好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如果家长因为上班冲突实在抽不出时间辅导或没有能力辅导,可以花点钱送课外辅导班去辅导。希望我的建议对你能有帮助。

5

现在呼吁声最高的就是给孩子肩负,教育部发文要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目的就是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给孩子们“减负”。所以现在公立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平时在课堂上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玩,比如玩魔尺、活动区角等,另外加上一些游戏、画画和课外活动等课程。由此看出,现在的公立幼儿园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分享能力。据我了解,现在我们小区的公立幼儿园,一周有2节体育课、3节美术课、1节手工课,剩余时间就是玩,平时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应该知道,在幼儿园过早接触小学知识有很多危害:一是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影响学习兴趣;二是阻碍孩子的右脑发展,影响大脑全面发展。

那为什么幼升小的补习班还依旧火爆呢?

一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升小衔接班,我家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又不差那点钱。二是家长们的焦虑心理。万一孩子进入一年级后跟不上节奏,会不会耽误他们的前程?

那么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到底好不好呢?

这个没有固定的回答,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是好事,因为幼小衔接班教授的内容,使他们提前了解知识,建立了一种知识自信,而且回到家不再是“鬼哭狼嚎",切实减轻了父母和自身学习的负担。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来说,因为提前了解的知识,造成了他们上课不再认真听讲,上课乱动、好动现象频频发生,助长了一些坏习惯。

所以说,上不上幼小衔接班需要家长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家长必须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能一味的把孩子交给辅导机构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跟老师多多交流沟通,毕竟成绩不是关键,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

6

1.幼儿园不教是教育局不让,原因无他,防止提前学,前几年太严重了,幼儿园把一年级的学完了,一年级把二年级的学完了,孩子更累。

2.一年级一带而过你是怎么得出的?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具体了解过吗?我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开学一个月了,拼音每天就学三四个,然后一直反复练习,老师也一直紧跟每个孩子的进度,每天看到的学生们都张掌握的很好。

3.我觉得头条应该关注一下问答的质量了,不要总搞些奇葩的问题,张嘴就来,为了流量没有底线

补充一下:目前我们孩子班里一个报辅导班(学科类)的都没有,老师校长三令五申的告诉家长不要报也没有必要报,其实现在的学校挺负责的,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反正我孩子学校就没有,学风很正。有个班的孩子父母非要给老师送礼,老师拗不过收下了,然后又买了个同样价格的回给了那位家长,从那之后就再没有人给老师送礼了

7

作为一名一线幼儿园教师,校外机构幼小衔接的老师,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01

首先,分析以下为什么会有家长感觉幼儿园没学什么东西,到了小学老师的教学节奏自家小孩跟不上

原因一:最重要的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没有做好相应学习习惯的养成,几乎在一片空白中上了小学,注意哦,是学习习惯的空白,不是指知识准备哦!

原因二:家长普遍焦虑,导致大部分孩子存在课外补习,到了小学老师这里,发现大部分孩子反应很快,学习效率也不错,难免会为了整体的进度水平对某些内容有所加速度。

02 家长应该怎么应对?

首先,家长在大班阶段要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应对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到小学阶段的知识教学的巨大转变,这也是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行为习惯:

(1)对孩子日常坐姿的训练

(2)对孩子用语习惯的训练:主要是礼貌性用语和日常交际用语。

(3)对孩子吃饭习惯的训练:按时用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不仅仅是为了按时吃饭,而是让孩子树立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事情的时间管理概念。

学习习惯:

(1)举手回答、善于倾听的习惯

家长需要会有意识地要求孩子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保持安静学会倾听,课堂上发言时先举手的好习惯。在家庭中,家长也可朗读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或儿歌,结束的时候多多提问他们故事的内容,或者要求复述。或者也可以陪伴孩子玩一些专注力小游戏,比如家长说出一系列名词,其中有一个名词与其他名词不相同,说完后让孩子立刻找出来。

(2)喜爱阅读的习惯

定期和孩子共同阅读,同时注意纠正孩子的阅读习惯。

(3)前书写习惯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还是更适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和记录,这就叫做前书写。尤其到了大班这个阶段,多鼓励孩子使用图画形式记录自己生活,“创作”自己的生活笔记,对于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知识准备:

这恐怕是家长最为关注的,也是认识误区最深的,小学学习顺利=提前学习知识?对此,我们的建议是系统化地教孩子一些在接受范围之内的学科基础内容,注重其中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

以语文和拼音为例:家长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定拼音读写,有一定识字量,比如到了大班家长可以每天定量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习几个字,积累起一定的识字量,以便小学考试的时候能够顺利读题和写简单的作文。但是,报班专门短时间内学习拼音不可取!

同时,语文学习要注重孩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定期阅读的基础上,在日常中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多鼓励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无论是口头聊天、看图说话、图画笔记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乐于表达,学会有逻辑的表达,学会有艺术地“加工”自己日常生活和阅读的素材,对于作品家长要多鼓励肯定。这样的孩子上小学后往往思维敏捷、长远的学习能力强。

欢迎关注牛娃宝典,来自多年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更多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的细节欢迎关注我们的文章或一起交流学习哦!

8

题主所提的问题显然有指向性,从描述中透露出你对目前语文拼音教学设计的不合理,但是果真如你所讲,家长们被迫纷纷在外报拼音补习班了吗?答案是没有,如果你认为有,不妨请拿出证据来,如拍一些拼音实习班的教学图片,或者收集一些家长对学校拼音教学的种种不满言论,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先教拼音再识字的做法,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多年的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就发现一种现象,理解能力弱的孩子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常出现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我身边有一个例子,妻的侄儿去年上一年级,在学拼音过程中就发现孩子对K总也不会发音,一张嘴就读G,孩子因为发音不准,他妈妈就反复教,怎么也教不会啊,气急了就打孩子。可是你不管下了多大的功夫,孩子就是不会发K的音。后来凑巧被我遇到妈妈打孩子的现场,我就告诉孩子妈妈,你别再打了,过一年孩子自然就会发音了,现在不会,你和语文老师说一下,不要为难孩子了。结果孩子妈妈半信半疑就照做了,过了半年,孩子自然就会发K的音了。

像类似的现象,近些年来在多地皆有发现,所以在调研后,新版语文教材才改变先学拼音后识字的做法。

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的手段,很多家长对此全然不知,认为学识字就一定要先学会拼音。

对于儿童学习来讲,如果我们想验证一下孩子不需要借助拼音就可以识字,不妨找来两本同样的课外读物,一本是有拼音的,一本是没有标注拼音的。比较试验的目的,就是看借助拼音去识字速度快,还是不借助拼音识字速度快。对比发现,不借助拼音识字速度效率最高,并且记得牢。原理很简单,因为儿童识字是靠眼睛去观察字形和结构,然后以图片记忆的方式把字记在大脑里,而耳朵用来做什么的呢?是用来听发音的,当先通过视觉记忆让孩子记住字形,再告诉孩子读音和意思,两者在孩子大脑里就同步整合了音形义。反复巩固和练习,孩子很快就记住了。但是如果借助拼音去识字,则程序更繁琐,效率更低。

汉语拼音学习,本身并不简单,因为不仅要学会发音,还要学会拼读规则,才上一年级的儿童理解能力稍弱的,一时半会儿学不会。

可能很多家长从小当学生时,就是从先学拼音再识字这条路走过来的,到了你当父母时,看到教材颠覆了你的认知,就认为教材设计不合理。但是你细想想,一年级儿童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且汉语拼音要学的内容还不少,尤其是发音又涉及到口形、舌、口腔肌、呼吸等协调精准配合,对孩子们来说能够完全做到,本身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先识字,让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同时,会增强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再学习汉语拼音自然就非常轻松了。所以,请家长千万别再看别人送外面的拼音补习班,你就跟着发慌,认为自己吃了多大亏似的。

结束语:凡是对新教材先学识字后学拼音有误解的家长,一定要和语文老师聊聊,看看教学大纲是怎样设计的,今后老师怎样教,在考试中拼音这块怎么考,家长才能有客观的认知,才不会过分焦虑。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不知道题主是否认可我的说法,如果你还不理解,不妨去和孩子语文老师做进一步交流吧。

9

对于幼儿园不教拼音,小学捎带而过,家长蜂拥补习,你怎么看?首先声明,我是农村最偏僻的山区教师,看到的是井底!随便请人当幼师教小学是家常便饭。笔者很驽钝,一九八二年参加高考,第一题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答案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小题分3分,本人得零分!但语文总分77,我本人也考上了。足见,拼音并不像想象的容易。本人二十岁才学拼音!幼教不能小学化!不然,上幼儿班,每天认读多少拼音,抄默多少汉字,写不出,打手板,小朋友会觉得幼儿园真讨厌,是小朋友的地狱!如果让小朋友开开心心地玩,做点益智游戏,小朋友很开心,会觉得幼儿园真开心,是小朋友的乐园!拼音真的很容易吗?我看不见得。说实话,我普通话二乙,无法评中高语文教师(要求二甲及以上),结果只好申报参评历史中高!我念过师范,只是太热爱自己的家乡,口音老是受方言影响,补考了一次,也没上二甲水平!但我教书后,发现学生闲聊,普通话一套一套的,可就是一考试,拼音却是高失分题!绝大多数学生的拼音,并不比我这个二十岁才学拼音,普通话只有二乙水平的老师好!不让幼师教拼音,当然请来幼师就不会去教拼音了。千多块钱一月,一年还只发十个月,不会没事找事!我不相信幼师的普通话比语音教授的准!幼师不教拼音,我想对于年年换幼师的某些农村来说,是英明之举!那么,小学将拼音捎带而过吗?这实在是对教低年级的老师极大的污蔑!其实,我们的低年级教师在教拼音时,已经拔钉子打老虎了,想尽了千方百计!无赖教材本子很厚,如果拼音花时太多,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低年级教师被迫采取在拼音教学完成后在今后的教学中,又带着复习拼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觉得很简单,我却觉得并不简单。必须将低年级教材的除拼音外的份量减少一点,才可有时间对拼音进行扎实的教学!这个事,只有编教材的专家才有行使权!一般的教师或行政领导,一点权都没有?家长不要参与对学生的知识性的内容教学!所谓家教,一般是指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不是指对孩子进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教育,学科教学是老师的事,当然,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家长则专职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文化教育只是兼职。而且,也有家长不能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家长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幼师教拼音一样,是不可取的。

10

题主所提的问题确实存在,我家孩子现在读三年级,我们读的是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是有规定的,不能提前学小学的知识,孩子上一年级之后,因为授课时间有限,加上有的读私立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学过拼音了,所以,老师的授课速度相对较快一些。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而言,拼音是难点,很多孩子学习起来很困难。

基于以上现状,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一年级学习拼音有困难,会提前给孩子报班学习拼音,也有的原本读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大班后,转到私立幼儿园,为的也是提前学习拼音。

我家孩子虽然没有提前报班学习拼音,但是在上一年级之前的那个暑假,我在家提前教孩子拼音了,如果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没有接触过一点拼音知识,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困难,家长还是提前做打算比较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