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认为历史上最博学的人是谁?

你认为历史上最博学的人是谁?

2020-11-22 10:31阅读(59)

你认为历史上最博学的人是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知道这句话的人,就知道陈寅恪,这是他为王国维写的墓志铭。在他去世后,也成了自己的墓志铭,他出:

1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知道这句话的人,就知道陈寅恪,这是他为王国维写的墓志铭。在他去世后,也成了自己的墓志铭,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又是富二代,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周游列国,就读的全是国际一流的名校,却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但他却是国学大师吴宓和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眼中,全中国最博学的人。甚至在前苏联考古学家发掘到一块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识时,也只能请他出马,才得到正确的破译。

遍读欧美名校,却没有获得一张文凭的陈寅恪,为何能被称为中国最博学的人呢?

(陈寅恪雕像)

一、一门四代“陈氏五杰”。

1890年7月3日,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祖父陈宝箴为晚清封疆大吏,先后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待郎、湖南巡抚等要职。曾被曾国藩称为“海内奇士也”,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

其父陈三立,民国诗坛泰斗,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美誉。结交和扶持了康有为、梁启超等著名人物,与谭延闿、谭嗣同合称“湘潭三公子”,文学成就极高。

其兄陈衡恪,在诗书画刻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和李叔同、齐白石素有深交。梁启超评价他为现代美术界最有天分、高人格、不朽价值第一人。

再加上陈寅恪的儿子,现代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园之父的陈封怀,这一门祖孙四代,被世人合称为“陈氏五杰”。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段声名显赫的家族历史,一个四代精英的辉煌传奇。

陈寅恪儿时启蒙于家庭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算术及地理等知识。1900的八国联军入侵时,祖父陈宝箴去世,陈三立举家迁往金陵,开办思益学堂。先后延聘国学大师五伯沆、周大烈等为师。而聪颖的陈寅恪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十三经。

(右二为陈寅恪)

二、出国留学博采众长。

13岁时,陈寅恪远赴日本求学。在船上,他结交了来自浙江绍兴的周树人,两人同居一室,交往甚密。1910年,陈寅恪考取公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汉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求学。

一战爆发后,陈寅恪回到中国暂避,并在1918年冬再次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兰曼教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后又向路德教授学习东方古文字学,同时还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

通过学习,陈寅恪掌握了阅读蒙古文、藏文、满文、日文、梵文、英语、法语、德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二十余种语言的能力,尤其精通梵文和巴利文。这也就不奇怪,为何苏联专家请他破译突厥碑文了。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陈寅恪多国求学,曾就读多所名校,师从多位国际名师,一生中却没有一张毕业文凭。对于这个问题,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花个两三年时间,被一个具体的专题所束缚,就无暇学习其他知识了。

只要学问,不求名位,这种务实的求学治学理念,一直伴随陈寅恪一生,直到他成为名扬世界的博学大师。

(右一为陈寅恪)

三、治学严谨最为博学。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寻找合适导师人选的任务,落在了国学大师吴宓身上。他先找到王国维和梁启超,两人欣然答应。可轮到章太炎时,却碰了壁,当他听说梁启超也位列导师时,立刻勃然大怒。不仅撕了聘书,还在上面用脚狠狠踩了几下,坚决不肯前往。

于是吴宓将陈寅恪推荐给了校长曹云祥,曹云祥向梁启超打听:“陈寅恪是哪一位博士呀?”梁启超告诉他:“陈寅恪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他没有文凭。”曹云祥又问:“那他有什么知名著作呢?”梁启超回答:“也没有任何知名著作。”

曹云祥不解道:“既不是博士,又无著作,怎么能胜任研究院导师呢?”

梁启超郑重其事地回答:“我虽然著作等身,但却不及陈先生数百字有价值。”

就这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横空出世。

陈寅恪制订定了一套讲课规定: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讲过的不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是何等霸气的为师之道呀!

清华很快掀起一股“陈寅恪热”,他的学生中如季羡林、蒋天枢等大师比比皆是。连朱自清、吴宓、冯友兰等清华著名教授,也常常以学生的身份来听他讲课。校内校外的学生们慕名而来,他的课堂场场爆满。

梁启超由衷佩服地说:“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胡适也在日记中称他为最渊博、最有见识的人。

当时本土和留洋两派相互对立,瞧不起对方,但是对于陈寅恪,却不约而同地恭恭敬敬。

此后,陈寅恪遭遇丧父之痛,双眼视网膜脱落等接连打击,并最终双目失明。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坚持上课,依然整理史料。

1969年10月,饱受“文化清算”的陈寅恪走完了他七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他的一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人生格言,是中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最博学的人。

(参考资料:《忆陈寅恪先生》等)

2

中国历史上最博学多才的人,先贤中是孔子和有荀子。文人中是苏东坡。


一、孔子和荀子。

说两位先贤之前,先说汉文帝时,儒家大师丞相张苍。

荀子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第一是张苍,第二是韩非,第三是李斯。第四是浮丘伯。

其中,张苍、浮丘伯是儒家,韩非、李斯是法家。

汉文帝重用张苍为丞相,放开言论,废除秦始皇创立的诽谤之法、夷族连坐之法,告奸之法。张苍废法是中国法治史,乃至华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

张苍还修订《九章算术》,制定天文历法。

儒家大师丞相张苍修定《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提出了各种多边形、圆、弓形等的面积公式;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完整法则。比欧洲早1400多年。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今有术、衰分术及其应用方法,构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复比例、连锁比例在内的整套比例理论。西方直到15世纪末以后才形成类似的全套方法。《九章算术》比西方领先了1500年。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这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传到西方后,影响极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莱布尼兹提出完整的线性方程的解法法则。

这一章还引进和使用了负数,这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数的范围,扩展了数系。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

张苍便师承自荀子。荀子不但精通儒家六艺射御礼乐书数。还精通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还精通天文历法。荀子的数学知识,便源自儒家六艺之术。

1984年在湖北出土的《算术竹简》比《九章算术》早了一个半世纪。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远远比秦朝的数学先进。更加验证了张苍仅仅是《九章算术》的重修者。《九章算术》创作者其实是圣人孔子。

二、苏东坡。


苏东坡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他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十项全能。

在散文上,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上,苏东坡是宋代四大诗人之一。

在书法上,苏东坡是宋代四大家之一。

在婉约词上,苏东坡堪称第一人。

在豪放词上。苏东坡开创了豪放派。

在赋上,苏东坡有千古第一赋《前赤壁赋》。

此外,苏东坡在绘画上也有极高的造诣。

苏东坡除了有华夏文明史上第一赋外。还有华夏文明史上第一悼亡词《江城子》、第一中秋词《水调歌头》。

王国维对如此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其余尽废。

3

老子,孔子,鬼谷子,杨慎,陈寅恪

4

传说中的鬼谷子。传闻其有五百门生,比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范蠡、乐毅、李牧、魏僚、曹刿、吴起、文种、吕不韦、李斯、王翦、白起、徐福……身跨道家、纵横家、阴阳家、兵家、法家、名家等等,影响了中国数百年历史。当然,鬼谷子哥仅仅是个传说,真要有这么个通晓百家,桃李天下的神人存在,为何自己不当始皇帝?

真要说有据可查的博学者,我个人最推崇达芬奇。达芬奇最为有名的身份是画家,其实他同时还是发明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建筑家、文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等等。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钻研学习如此多的领域还有众多成就者并不多见,以至于有传闻其是外星人。

达芬奇探索血液循环理论雏形、反对地心说理论甚至意图测量太阳距离、早期飞行器的研发、证明连通器原理等等,一系列成就都让人惊讶他竟成长于欧洲最愚昧黑暗的中世纪,一个科学受神学严重打压的年代。

其实类似的的博学者也有许多: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撬地球的阿基米德;扔铁球的伽利略;被苹果砸中头还进行货币\"金本位\"制改革的牛顿等等。可是一副迷之蒙娜丽莎,证明了达芬奇可能不是最好的博学者,却是众多博学者中最好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