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人说,三俗相声创作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弘扬相声艺术无关。你认同吗?

有人说,三俗相声创作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弘扬相声艺术无关。你认同吗?

2020-11-22 05:02阅读(59)

有人说,三俗相声创作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弘扬相声艺术无关。你认同吗?:完全正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抗。是提高全民素

1

完全正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抗。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绊脚石。任何文学艺术,都有他的属性。三俗矮化了艺术水准,矮化全民素质。与文学艺术的民俗,通俗,传统相对立。是历史的倒退。必须反对,批判,纠正。

拖累社会进步,矮化国民素质,侵蚀精神文明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

我很认同!
现在的相声界,尤其是那个留着“流氓、黑恶霸痞”标志形象的郭家班的相声,既无传统,又不现代;既不像“阳春白雪”,又不是“下里巴人”?……一点文化底蕴没有,……就会胡邹八扯?……生编乱造?!……黔驴技穷……?!

3

说“三俗”相声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没有错,别说是“三俗”相声了,就是那些专门说高雅相声的“相声大师”难道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么?

相声这门艺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旧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人的素质有高有低,欣赏趣味有雅有俗,往往是越高雅的东西越曲高和寡,而越是俗不可耐的东西越让人趋之若鹜。

相声从鼎盛时期发展到如今,经过了多次的去粗取精的过程,剔除了很多糟粕的东西,变得越来越高雅了,也正因为越来越高雅而让自己走入了曲高和寡的死胡同

曾几何时,无数的学者专家振臂高呼“相声要完了”“相声后继无人”“懂相声的少,听相声的更少”,但却没有一个相声表演艺术家愿意放下身价从高雅的神坛走下来,去俗一些去贴近大众一些,从而让相声重新占有市场,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直到后来“以俗起家”的德云社郭德纲、于谦等人的出现,才让喜欢相声的大众又一次看到了“俗相声”的魅力,又一次喜欢上了相声。

德云社郭德纲、于谦表演图片

但是,说“三俗”相声与弘扬相声艺术无关,我却不能完全认同,这点必须辩证地来看。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做为传统曲艺的相声艺术,从开宗立派那时起它就是俗的。也正因为它俗,所以才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有发展的空间,至于发展空间的逐渐萎缩是否与相声的“雅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我这里不做讨论。但我们应该得到启发的一点就是,要想让相声重新振兴,重新被大众接受,从“俗”开始是没有问题的。显然,作为德云社班主的郭德纲深刻领悟了这个道理。

这就好比老一辈的相声名家,要创作出好的相声,往往都会到田间地头去采风一段时间一样,只有接近百姓,有地气儿,才能创作出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段子。如果一味只是固步自封地追求高雅,永居庙堂之上,那么早晚会成为佛龛中的神像。

“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

其次,如果一味地走“三俗”路线,靠低级笑话和博眼球来赢得观众,从而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目的,那么必然是对弘扬相声艺术无益的。这就好比我们吃饭一样,如果一直给你吃大鱼大肉你会觉得腻得慌,但是偶尔来一顿粗粮白菜,你会觉得很好吃,可要是让你吃一辈子粗粮白菜,你肯定要指着鼻子骂娘了。所以说,只会演“三俗”相声,或者只以“三俗”包袱想要俘获观众的心,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既然行不通也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最终必然让相声走入灭绝的思路。

可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以郭德纲、于谦为主的德云社,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仍然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年青人甚至因为德云社开始喜欢上了很多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这能说德云社是一味地走“三俗”路线么?只能说郭德纲十分明白如何才能让相声振兴的道理罢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那些以“三俗”为起点,以弘扬艺术为终点的相声都是好相声,你别管它的目的是不是经济利益,这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德云社现在一些人说的相声是存在比如格调不高、包袱低级、伦理哏多、文哏少武哏过多等情况,甚至之前还出现过张云雷拿已故的京剧艺术家乱开玩笑的情况等等。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德云社这么些年在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却让更多的年青一代人更加的了解了相声、了解了曲艺、了解了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在弘扬相声艺术么?甚至,我们都可以问问,有多少年轻人是因为德云社喜欢上传统的戏曲的,比如京剧、评剧、棒子等等。

姜昆老师对“三俗”相声的反对意见

我是鲁小淘,一个喜欢戏曲和文学的八零后,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文字,就请点赞或者关注下吧。

4

此问题有所指,为什么不直接说德云社呢?典型的嫉妒恨。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德云社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吃国家,自己养活自己,百姓买账,不利益都不行,因为几百口人得活着,不是吗?
什么叫三俗,直接点名即可,如果你说某社俗,那么支持和喜欢德云社的老百姓也逃不过俗字,是不是打击面太大?打清朝末期有了相声,就是撂地摊的买卖,接近于底层民众,郭先生无过、而且有功。
当说学逗唱再不是主流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来了许多的羡慕和嫉妒,因为三十年前因历史原因已经不再有说学逗唱三翻四抖了,传统的东西丢的一干二净,不想郭先生打小喜欢侯宝林马三立等老艺术家的相声。
三闯北京终于立住了脚成立了德云社,当下更是后起之秀之多之快之速度,前进道路上难免会有摸着桥过河的时候 ,这就是问题中的所谓三俗,在2014年郭先生整顿德云社,稳中有升,去俗取精。
怎么主流就看不得人家好呢?关于问题中的只是利益根本不是传统文化更是谬谈,不是传统穿大褂干嘛?不是传统为什么戏曲艺术太平歌词都是通过郭先生和徒弟们演唱出来,带动了许多年轻人也去追求国粹?
一个不了解德云社的人、或者根本瞅不起德云社的人才会这么说!你知道一点就够了:德云社是曲艺界的纳税大户。那些不俗的人除了拿国家的高工资,用名义慷国家之慨,做了哪些不俗的成绩?
如果这些人什么都不去做?什么都不创作?也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他们除了鸡蛋里挑骨头之外、什么也不用去做、肯定不会三俗,何必要说别人三俗呢?可笑至极OK!




5

以前的相声是抒写人间真情,关注人民群众喜怒哀乐,聊聊百姓生活,说说时代变化。讽刺中有幽默,幽默中有讽刺 ,对美的颂扬,对丑态的揭露。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表达生活。内容深邃,决不粗俗。

现在的三俗相声荒诞无稽,砸挂损友,卖弄口舌,不伦不类。成了损害精神内涵的俗物。

6

别扯蛋了,雅是什么?俗又是什么?地位不同,阶级意视不同,对上面雅与俗理解也是不同的,很多有产阶级去他们认为的高级会所,他们认为是雅是高尚的,可作为贫民百姓认为雅俗共尝,闲下时间能哈哈一笑就是雅就是俗、说到相声本无雅俗之分,相声本原自生活扎根民间,人民喜闻乐见的一个逗人开怀大笑的曲种,只要不宣传黄赌毒,都是好的雅也只不过主流相声群体为对付德云社捧出来的高雅相声,其实也没见有多高雅

7

谢邀。必须认同。艺术是什么?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东西。但当前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三俗的东西,还美其名曰:我就是喜欢三俗的东西,你管得着吗?就算你喜欢吃屎,也没人管你!但你的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恶心!不是吗?

8

体制外的相声艺人不挣钱吃什么,没吃没喝拿什从弘扬相声艺术。弘扬的任务还是留给那些一个月演不了几场的体制内的大师们吧。民间闲散艺人还是首先解决吃饭问题和将来的生老病死的问题吧。

9

关于什么是“俗”?得弄清楚。“俗”有通俗和低俗。我们反对的是“低俗”!而决不是反对的通俗。正如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的,“要少点阳春白雪,多点下里巴人。”这里说的下里巴人,毛主席是要文艺工作者多创作一些老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而绝不是低俗的作品。至于相声也属于文艺,他就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人们向善,向上的作用。就不能为了经济利益,一味的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而搞低俗的段子。至于郭德纲的德云社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不予置评。只是一场相声演出,要上千元的票价,侯宝林大师也没有过吧?!

10

这世界上那个行业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脱离了经济利益靠你养活吗?那些靠国家吃饭的相声演员倒是不用担心经济利益因为有国家养着吃着国家喝着国家却不干正事,如果全国人民都这样那谁来干事儿?那些主流们已经把相声干死了相声界已经无人再说相声,民间艺人还在延续相声的传统,可敬的相声艺人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