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国公爵位相当于什么品级,有哪些代表人物?历史上有哪些国公的代表人物呢?他们的爵位又是怎么得来的?: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设置公、侯、伯、子、
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爵为其中第一等爵位。周天子封纣王的叔叔微子于宋,宋国就是公爵国,周天子对于宋公也需要礼让三分。周天子常常将自己的女儿、王妹嫁与宋公,以显示其地位的高贵。
汉朝在设置爵位的时候,在公侯伯子男的基础之上,废公爵,置王爵。除了汉初的九位异姓诸侯王外,非刘姓的功臣一般最高的爵位也就到侯。到王莽篡汉之前,王莽为“安汉公”,公爵才再次被恢复。此后又有,魏公曹操、安乐公刘禅、宋公刘裕等。
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按唐制: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自隋唐至元明,基本不变。有许多名臣都被授予国公的爵位。
最为有名的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挂二十四功臣图,其中,除李孝恭为郡王,虞世南为县公外,其余二十二位功臣均为国公:赵国公长孙无忌、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徵、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燮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潞国公侯君集、邺国公张公谨、卢国公程知节、渝国公刘政会、吕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和胡国公秦琼。
在唐朝要想得到国公的爵位一般都要立有军功。到了宋朝,一般而言,只要做了宰相的人,通常都能得到国公的爵位。如,莱国公寇准、晋国公丁谓、许国公吕蒙正、申国公吕夷简、魏国公王旦、楚国公范仲淹、潞国公文彦博、颍国公庞籍、沂国公王曾、鲁国公曾公亮、郑国公富弼、径国公童贯、魏国公韩琦、仪国公韩忠彦、荆国公王安石、温国公司马光、鲁国公蔡京、秦国公吕颐浩、信国公陈康伯、魏国公史浩、魏国公洪皓、信国公洪遵、卫国公贾似道。
到了明朝,朱元璋对待功臣的爵位上是比较吝啬的,明朝开国一共就封了六位国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之后,才又封了凉国公蓝玉。
国公最早出现在北周时期,位在郡王下。汉魏时期,异性功高者为侯,无公之称,所以封侯是当时文臣武将的追求,如西汉长平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东汉末年郿侯董卓、邺侯袁绍等,而曹操的魏公已是特例,为篡权夺位者专属。
晋朝建立后,重设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其中公又分郡公与县公,宋、齐、梁、陈沿袭,就是北魏、北齐也仿此设置。北周建立后,又在郡公之上增设国公,当时一次性封了六个,即赵国公李弼、楚国公赵贵、卫国公独孤信、燕国公于谨、梁国公侯莫陈崇、晋国公宇文护,后又陆续增封随国公杨忠、蜀国公尉迟迥、唐国公李昞等,他们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
隋唐保留了北周的爵位制服。国公与郡王同为从一品,但排名在郡王之下。比较著名的有隋齐国公高熲、楚国公杨素,唐梁国公房玄龄、卫国公李靖、魏国公长孙无忌,以及英国公李绩、胡国公秦叔宝等。
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朝廷采取绥靖政策,改变异姓不授王爵的惯例,多以郡王封强藩,国公反倒落了一等。
直到宋建立后,抑制藩镇军权,逐渐减少异姓王,一般以国公作为异性最高封爵。如魏国公赵普、魏国公韩琦、魏国公张浚等。
综合唐宋国公制度,有两个特点:其一,国公也有高低,以国号命名者明显高于以州名命名者,如魏、梁、齐国公授予者几乎全是名臣良将;其二,唐代国公前期允许世袭,宋代则不能世袭,科举制度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
金、元国公制度一直流传下来。明代洪武开国,首次仅封六国公,即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以及常遇春子郑国公常茂。明代国公允许世袭。
至于清,以满洲制度取代了汉族爵位制度。
其实,古代只要有爵位,他的官场品级就很高,汉代的“侯”,无论大小,都“位次三公”,也就是排坐次的时候只有像丞相啊之类的正国级领导人才能排在他们前面。不过国公这种爵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其实是不常见的,很多朝代是没有这个爵位的,“公侯伯子男”这是“理想型”的封爵等级,在秦汉时代实际上只存在于儒家的经典之中,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用过。秦汉时代,封爵基本上只有两种,王和侯,所以得势的时候,韩信可以做齐王、楚王,失势的时候做不成王了,降一级就只有做淮阴侯,是没有“公”这一级的爵位给他做的。
“公”爵的开始,大概是魏晋时期才开始的,曹家、司马家当上皇帝都是靠的阴谋诡计,缺乏正统性,为了笼络人心,于是把儒家经典里面的“公侯伯子男”真正实行起来,让当时的士族们都可以过过瘾,这样人家才愿意跟着他们干。但是要注意的是,曹魏大概只有“乡公”,像被司马家杀了的曹家皇帝曹髦,他在当皇帝前的身份就是“高贵乡公”。而按照晋代的《官品令》的规定,“公爵”只有两种,一种是郡公,一种是县公,品级都是第一品。
郡公、县公的全称是“开国郡公”或“开国县侯”,强调的是封爵具有的“创业”性质,现代人常把开国郡公、开国县侯上有个“国”字就误以为是“国公”了,我想题目问的“国公”,可能就是对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的误解。像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常被称为鲁公,有时也会叫他鲁国公,其实他的封爵中的鲁,指的是鲁郡,不是鲁国,他的封爵也是鲁郡公,不是鲁国公。
真正有“国公”这个爵位的,大概只有隋代前期才有,隋代前期封爵复杂,光公爵就有三种,国公、郡公和县公,三个的级别都是从一品,不过隋炀帝上台后,就废掉了国公这一级,所以国公也就只存在了二十年左右。以后唐朝、宋朝,都是只有郡公、县公,没有国公的。而从一品的级别是什么概念呢?比较一下就知道,一品是太师、太傅之类的特殊荣誉官职,正常时代没有人可以当的,正常时代可以当的最高的官职就是宰相,宰相包括中书省(政治局)、门下省(中纪委)、尚书省(国务院)的长官,他们分别都是正三品,所以唐代主持国家最高政务工作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级的职务的人,常常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所以如果只是看官场的品级的话,三品就已经是正国级了,而从一品的公,无论国公、郡公、还是县公,只要是“公”都比宰相要高出三级,地位简直高得吓人!但实际权力当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哈。
国公是中国古代封爵名,爵位仅次于郡王,爵位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代前权臣封的公爵)都可以称“国公”。比如魏国公:曹操;东晋康乐县公:谢灵运。
北周开始就设置国公,位于郡公,县公之上。唐朝郡王与国公都是从一品,一直到元朝都没有变过。很多名臣都被封为国公。
隋朝:
越国公杨素;宋国公贺若弼;唐国公李渊;
唐朝:
鄂国公尉迟敬德;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狄仁杰;莱国公杜如晦;英国公李勣;卫国公李靖;郑国公魏征;齐国公高力士;卢国公程咬金。
宋朝:
莱国公寇准;楚国公范仲淹;魏国公韩琦;荆国公王安石;温国公司马光
明朝:
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凉国公蓝玉;韩国公李善长;荣国公姚广孝
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超品,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忠勇一等公等。
自周朝建立,分封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公爵居第一。其后,历朝延置。至唐代,诏国公秩从一品,仅次于亲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位居封爵第三位。宗室、异姓功臣、外蕃得以锡封。唐代宰相多封以国公,如房玄龄封梁国公、杜如晦封莱国公,李靖封卫国公,李绩封英国公;立有战功的将领也可以受封,如鄂国公尉迟敬德,邢国公苏定方,代国公郭元振。至唐中期以后,有大功于国家者,可由国公进封郡王,如郭子仪由代国公进封汾阳郡王,李光弼由郑国公进封临淮郡王,功在社稷,冠于一时。自隋唐而至宋元明清,国公大体如此。宋朝名臣众多,如赵普封魏国公,曹彬封鲁国公,寇准封莱国公,吕蒙正封许国公,王旦封魏国公,文天祥封信国公。至明代,洪武三年,大封开国功臣,封公六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其后,汤和以功晋封信国公,傳友德晋封颍国公,蓝玉晋封凉国公。沐英之子沐晟由西平侯进封黔国公。及明成祖靖难功成,封公二人:淇国公邱福,成国公朱能。其后张辅以功晋封英国公,功名震于海外。清朝,则位于和硕亲王、多罗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后,分为三等,超品,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一等忠勇公傅恒,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的国公最知名,唐朝的国公们是被太宗皇帝请上了凌烟阁,流芳百世,明朝的国公们却被洪武大帝杀得所剩无几。
爵位,一般都是有军功才会授予,而国公通常只有王朝开国时才会出现;在爵位排序中,王爵第一,公爵第二,而国公是第一等公爵,后面还有郡公、县公。
唐初,国公是第三等爵位,从一品,第一等是亲王爵位,第二等是郡王、嗣王爵位。国公是非李姓宗室功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唐开国功臣都是国公。
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首功之臣,李世民小舅子,爵封刘国公,后来改封为齐国公,最后凌烟阁上定为赵国公。
杜如晦,秦王府主要幕僚,玄武门之变首功之臣,爵封蔡国公,去世后进封为莱国公。
房玄龄,同为秦王府主要幕僚,玄武门之变首功之臣,执掌贞观朝二十余年,被封为梁国公。
魏征,不同于房杜二人,他毫无军功,也非李唐开国功臣,竟然也能被授予国公爵位,可以看出太宗对他的重视,凌烟阁上排名还在房玄龄之上,爵封郑国公。
尉迟敬德,李世民第一号心腹爱将,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首功之臣,爵封鄂国公。
李靖,大唐军神,第一战将,虽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但还是受到了李世民重用,爵封卫国公。
秦叔宝与程咬金,瓦岗寨虎将,投奔李唐后战功无数,分别被封为胡国公和卢国公。
李勣,即徐世绩,徐茂公,作为贞观朝后期重要将领,爵封英国公,我们是不是可以宣布英国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领土?
唐朝的国公们都受到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的优待,反观明朝的国公们,日子相当凄惨。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封了六个国公,称为开国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后来又因为军功封了蓝玉为凉国公、傅友德为颖国公,此外还有开国公常升(常茂的弟弟)。这九个国公善终的没有几个。
胡惟庸案爆发近10年后,朱元璋以李善长牵扯胡惟庸谋反,诛杀其全家七十余口;
郑国公常茂军中无状,造成投降的纳哈出再次反叛,被削爵流放,爵位传给其弟常升,改为开国公,常升牵扯蓝玉案被杀;
宋国公冯胜,与女婿周王来往密切,受朱元璋猜忌被杀;
卫国公邓愈早逝,他儿子邓镇袭爵,因为是李善长的亲家,与李善长一起被杀;
凉国公蓝玉军中养数千义子,被杀;
颖国公傅友德受朱元璋猜忌被杀;
能安稳把爵位传下去的只有徐达的魏国公了,李文忠的曹国公传给儿子李景隆后,在朱棣朝被废。
西周时期中国形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但这只是诸侯的爵位等级,不代表职权大小,只是贵族身份爵位等级的象征。战国时期,五等爵基本被废除。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古代中国,公爵一般fen分为郡公赫和县公,主要封给开国功臣或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之臣。以大明王朝为例,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公爵,侯爵,伯爵都不是职位,而是贵族的封号。这些封号源自于中国夏商时期,舜帝以及夏朝就设: 公,侯,伯,子,男五等级。这些等级的贵族可以担任也可不担任其实际职务,但他们的待遇和地位通常高于无贵族封号的高官,普通高官想晋升世袭贵族是很难的,比如曾国藩功劳也算很大的,才封为侯爵,李鸿章才封为伯爵。唐朝封程咬金封为国公,有记载其长子后承袭国公。我国的春秋时期公爵国有鲁国,鄣国,虞国,宋国,虢国,戴国,州国,叔国。公舜,在贵族中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被封为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只有极少数非王室人员封为公爵。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