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2020-11-20 11:31阅读(59)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各个学术流派。其中,老子又名老聃,著有《道德经》。:道和德是两种说法

1

道和德是两种说法,其实是一个。

道是不可说,说出的道而不是道,是无为的范畴。道的本体是自然规律,是宇宙观、自然观、是阴阳属性。

徳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属有为的范畴。人德的好坏直接影响道的规律运动而又直接反应德的外化。德是社会观、人生观、是喜恶对人的反应。

道德一体,道必须由德来蓄养,由道生之,在人体循环运动的过程。德的好坏是影响道的自然规律的属性,同时又在德上反应人的外化。万物靠道生,而德养,德不化就别想在修行上有所造诣,就是得一招半式,也是旁门小术,与道远矣。重道必须由思想意识来完成乾坤一统德的维系力,德顺承道的博大胸怀,人才会有超凡的气质。德行而道施,按道的规律布德就成可久可大的贤人德业,正性、保合大和的本性玄德。

经是阴阳循环的轨迹,只有弃除人的念头阴阳才会按规律循经而有序的运动而布施,有念头阴阳(道)就会改变。

所以说心就是道,不在徳上下一翻苦功,就不可能养自身的道。

得道二字就是灵魂无无明。不学而会,不求而得,是观阴阳功能自然运动所得的无字真经就叫得道。

不要离开自身去解释万物,大宇宙自然界该刮风就刮风,该下雨就下雨,是自然规律,人改变不了的。返回自身,管好自己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没有规律的,所以能修的就是思想意识,修到道的自然规律上来,才是正确的康庄大道。

2

什么是道德?

就是人的品质品格品行品德的总称。2000多年前老子写的5000言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众妙之门。老子讲的道就是大道之理。就是真理。它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则。有了道才能有德,道是总纲,德是骨架。后来,考古发掘出来的老子《道德经》。有的版本叫做《德道经》。学术界有争论。有的认为先有德才能有道。无论怎么说。现在对《道德经》的理解是?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涵。什么叫做讲道德?具体地来说。就是讲政治,讲信念,讲理想,讲目标,讲文明,讲礼貌,讲梦想,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把道德这些具体表现付诸于社会实践之中。做人做事要遵循着道德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能践踏和超越道德底线。

3

道是一种气场,可以在有和无中自由行走,德是一种休养,以德养道,让道在生生不息的万变中展现道的美。

老子的道和德讲的是一种气场在变化过程中的修练。我们来自道,又将归于道,万物都是道的化身,道无处不在,物质都在万变中走向灭完,又在阴阳的转变中德道轮回,道在轮回中得到了永恒。

人的肉体是有无数个细胞组成,这是道的表现,细胞由体内元气控制,这是道的转化,元气驻守在心中,由德来壮大元气,镇守体内的精气神,德高神旺,才会神志清楚,不受迷惑。

无德元气大伤,心气不足,心灵开始迷惑,细胞失控,开始扩散死亡,身体开始衰退,这时开始养德,聚元气,精气神又开始散发活力,细胞充满元气,身体又产生旺盛的精力,所以一生守德很重要。

人必须修身养性才能守德,我们总说要修心,其实就是修德性,遇事动怒德就散失,我们生在红尘中,总勉不了那些身不由己的动怒,所以老子一直强调无为的精神,就是让我们忘了自已,丰献爱心,让德永存,我们有德才会幸运一生,因为道德本是一家人,道会帮您逢凶化吉,德会助您一路顺风。

我们是道的化身,以德养道才能健康长寿,肉体在转变中走向灭完,我们的魂因为有德所以与道永恒,否则肉体的灭亡,就是魂飞魄散。不是道拒绝,而是无德,无法与道同性相吸,道法自然说的就是这个理,道无处不在。

(纯属个人感悟,不道之处敬请谅解)

4

《道德经》中最主要的概念是“道”,在《道德经》中七十三见。无论是从《道德经》本身的表述,还是今天我们对它的理解,应该这样来概括它:“道”本来是看得见的物体运行的路,也是供人行走的路,是客观事物运行因循的轨迹;同时又是看不见形、听不着声、品不出味、触不到体的抽象于物质的潜在轨迹,还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运行轨迹的大致的经验的认知,是应该取法依据的而不应该违背和对抗的动态的行事原则。

“德”在《道德经》中四十三见。《道德经》中的“德”指遵循道的原则行事的品质。

“德”从“道”而来,是循道之德,它建立在“修道”基础上,通过修道来立德。《道德经》中的“德”是“纯天然”的,未经后天加工改造的品质,具有“朴”的特点。“积”是“德”的修养过程。“德”是一种思想境界,处世态度。

《道德经》中的“德”依附于“道”,是遵循道的原则行事的品质。“道”是行事应遵循的原则,“德”就是按“道”行事。“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揭示了“德”的本质属性。“德”是“持道”态度,进而体现在对待人与自然、事物的态度上。

“孔德之容,为道是从”(第二十一章)。“道”是“德”的载体,没有道,德就无从谈起。依道而行就是有德,背道而行就是无德。

在《道德经》中,“道”与“德”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动态的。在《道德经》中,“道”常与“德”伴随,又时而与“自然”融合,它的比喻义与本义常常交织在一起。“道德”一词正是“道”与“德”结合的产物,此“道德”与今天人们说的“道德”有重合也有区别。

5

老子讲的道德,和现在人们讲的道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如果要解释这两个字,还必须从这本奇书说起。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那么什么是道呢?老子并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如果可以解释的话,那就不是“道”了)。如此说来,道,就是你心中的那个东西,或者如大部分研究老子的学者所达成的共识——道,就是客观规律。

道有了,那么“德”又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说了,道生之,德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个德,也并非儒家的德,而是无为而治。所谓圣人不仁,视百姓为刍狗之德。换言之,一切顺其自然,是为“道德”,因为“道法自然”是也。

6

做人有良心,有爱心是道,善良是德。

7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本名李耳)的作品,又可称为《道德真经》,而“道德”两字现在基本上人们都认为是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词演化而来。“道”是指生成宇宙的本源和性质,要明白宇宙和自然发展的规律,而“名”则是“道”存在的形式,以及要将“道”的含义表述清楚和完整。它主要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人类在与自然共同生存的过程中,必须要达到一种无妄无欲的境界,要遵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要无为而治,利万物而不争,要与人为善,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毁自然或损害他人的利益。

8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二字,互为作用,如日没月升,月落日起一样,互为依倚,生克体用,此消彼长,阴柔阳刚相依並存。曰月合则明,道德归则空,无中能生有,有中可化无。儿由母生,母依儿养。

9

我是汉字谷主, 欢迎关注交流!


《老子道》 道德。

老人从易经“道”出说“道”讲“德”,

道——从天地自然本生而成,(白话讲即自然规律)

德——人心认知自然万物而得,(白话讲即人认识自然)

以后天心 “德”而循先天自然“道”。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在!最能体现“天人合一”,从自然(天、地)中来,到自然(天、地)中去!

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容易理解中国传统经典中“认识世界、记录世界”思维方式。可以非常形象理解《周易》、《道德》、《儒》、《佛》、《黄帝内经》等形成“天人合一”完整文化体系。

比如,《道德经》中“道”字与“德”字。道,为天之道;德,为人之德!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道,万物本来存在;德,万物认识所得!

道:形声字。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 指“行走”。“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首” 在行走,“首”在“之”,称着“道”。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或者说:阴阳是世间万物的父母。

德: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这就是“德”。

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就是“德”。

如果从字源本义来讲,“道德”讲述的是什么?道,“首”在行走“之”,路行得通了;德,遵“心”,“目”前所行之路,顺乎自然(天道)就是“德”。《道德经》就是讲述“天道怎样能通(道篇),人德如何心得随行(德篇)”!


我是汉字谷主, 【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词理解等)让孩子更优秀,欢迎关注交流!】

10

道是什么?

道是宇宙万物存在的真理实相。道是宇宙万物的共同属性。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成万物而不主宰万物。道就是整个宇宙自然。

乾坤相配,屯蒙相功,需讼相济,师比相列,否泰相映,高下相形,难易相成,前后相随,黑白相称,动静相宜,有无相用;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道无形,行者无疆。

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

大道至简。主好要,而百事详;主好详,而百事荒。

什么是佛?佛就是觉者、智者。什么是人?人就是还在痴迷的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伏羲氏、周文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孙子……这些流芳千古的人,他们都是觉者、智者。所有的人都要经历:成、住、坏、空,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用一生铸就照耀后世心灵的精神太阳,为子孙后代照亮前进的道路,获得战胜困难的智慧和方法。

老子曾说:“致虚极,守静笃”。这是一个,人们获得开悟的不二法门。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减少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欲望归于零,身体静下来,重要的是心灵静下来,将自己忘掉,达到无我无为,使自己的身心充分融入宇宙万物,即天人合一,当人们的心智归于无极的状态时,就更容易开悟。正所谓: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到的是什么?是智慧。

洞察了天道的运行规律,并将之运用于社会的伦理道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觉且觉他,做新民,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中,明明德,就是人获得了开悟,悟道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状元,就是得道的人,开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里的师,也是得道的人,开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

其实人人每天都在开悟,每天都在得道。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明明德,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大德有大成,小德有小功。什么是德?类似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德者:得也,指的是首先自己内心有所开悟,用自己所获得的智慧帮助别人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使被帮助的人实现人生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就是德。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既是得到,也是给予。德描述的是一个内得于心,外助于人的过程。

这里就能解释:为什么在你的帮助下成功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那是因为你是一个得道,而又有道德的人。

用现在的话说,得道是什么?得道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且学有所成,学有所精,学有所长。 有人会问,我每天都在得道,都在学习,但是我怎么没有流芳百世呢?因为太多的人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力。零零星星的开悟,也叫得道。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字之师。但是要想成为一代宗师,某一个行业的集大成者,没有持以恒的恒心和毅力,是达不到的。

粒米聚成箩,滴水汇成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充满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能量。用现在的话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一旦发生质变,我们的人生命运也就改变了。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数学家,有的人成了医学家,有的人成了科学家,有的人成了思想家,有的人成了设计师,有的人成了物理学家……

这里揭示了一个成功的秘诀:一点一滴的持之以恒的积累。持之以恒,需要有信念的支持,所谓神莫神于至诚。终有一天你会成功! 在以后的生活中,该怎么做?就看你的了。我等着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