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2020-11-20 02:31阅读(59)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主要是缺乏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目标不明确。都是为了自身利益争权夺位而已,不

1

在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主要是缺乏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目标不明确。都是为了自身利益争权夺位而已,不是为改变天下穷苦百姓的命运去奋斗的。起义的首领都来自有学识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缺乏连续性,中途不是资源不足就是内部瓦解,四分五裂,往往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2

历史上,除了汉髙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取得了政权,余下的没有成功的,尤以太平天国洪秀全和明末的李自成最遗憾,可以说己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但也限于农民本身的缺憾功亏一篑,最终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农民起义多归于失败?窃以为是农民的眼光和心胸过于狭窄有关。老实说,农民绝大部分不识一字,又囿于活动范围的狭小,说有什么理想和抱负,有什么宏图大业的远景规划,有什么为大众百姓谋出路谋幸福,那是幻想,以当时处境,只怕为自已为小集团讨个身和口就了不起了。那时的百姓只怕\"国\"的概念都没有,充其量只是某某姓天下而已,比如李家是唐朝,赵家是大宋,朱姓是大明,什么国完全没有这个认识。

这就难怪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逃难,都是当时百姓带路,提供信息的,你能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责难长辮子大清子民?可以想像,如果洪秀全不急于坐朝庭,复制前朝龍庭的荣华富贵,会怎样?当然,与刘邦朱元璋相比还缺点什么,。眼光,胸怀,目标,头脑和作为等等,是否有些问题?李自成倘若有点胸怀远大,全局把握,头脑清楚也不会功亏一篑了!

说到底,农民目光短浅,只为自已没有天下这个全局,没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胸怀,更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当然谈不上思想体系。还有一点反省,中国革命的成功,除了马列指导和共产党,如果缺少了毛泽东,也必然难于胜利,从陈独秀到王明博古,不是一目了然么?

回到农民起义,其所以大都失败,与个人有很大关系,探讨一下为什么有非常大的意义!

3

不同意题主说法!古代,西汉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他俩领导的农民起义,都成功了!近代,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4

从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揭杆而起,拉开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序幕,一直到太平天国落下帷幕,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而历代朝廷更换,几乎都有农民起义的影子。西汉末赤眉军丶东汉末黄巾军,晋末五胡乱华,建立后赵的石虎是奴隶出身。最有名当数唐末冲天大将军黄巢和明末闯王李自成,洪秀全也割据一方。
在明清两朝,农民起义此起彼落,白莲教丶袍哥丶青帮丶洪教等民间组织非常活跃。
成功者有成功的秘诀,而大多数失败者也有自身的缺陷。像黄巢和李自成都不重视和有能力巩固根据地,形同于流寇。一旦受挫,就一盘散沙,满盘皆输。
农民起义军缺乏政治远见,没有丰富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组织丶宣传才能,延揽天下人才,只寻求攻城拔寨的快意,却没有整体治理的能力。表面上轰轰烈烈丶气焰盛大,实际上面对强敌只是一味强攻,在敌重兵围攻下和重金诱惑下,往往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陈胜死于车马夫,黄巢被爱将出卖,李自成失于大将刘宗敏贪图财色,洪秀全亡于内讧,等等。
而刘邦成功,是刘邦做过亭长,有一帮县吏萧何丶曹参出谋划策,更留心招揽天下奇才,拥有张良丶陈平等谋士,又悉心设拜将堂,拜军事奇才韩信。
攻下秦都,会约法三章,以礼义取信天下。刘邦手下文武齐全,又约法制天下,不成功也难!
朱元璋成功,也是手下谋士尽心,武将尽力,三军用命。朱元璋采纳朱升之言:高筑墙丶广积粮丶缓称王。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先打赢了陈友谅丶张士诚等劲敌,然后北扫残元,统一天下!
而众多农民起义军首领,既无战略思想,
又无政治才干,缺乏优秀谋士和统帅固是内因,又存在强敌分化和围歼的外因。表面上轰轰烈烈一马平川,实质上没有大兵团协作的军事经验,在强敌围攻下作鸟兽散。
农民起义军狭隘的地方观念和暴发户思想渐渐脱离起义轨道,除了战死,一些成为新的军阀和地方豪强,一些人最后被招安和投降,大多在历史风云中匆匆过客,昙花一现!

5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获得成功的有两个人,一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

先说汉高祖刘邦,刘邦攻克秦都咸阳之后,看见秦宫里富丽堂皇美女如云,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心中大喜,他就在宫中住下来,不想再走了。樊哙问他说:你是想夺取天下呢,还是想在这里做个富家翁呢?刘邦还是置之不理。樊哙请来了张良,张良说:秦朝所以会灭亡,就是因为荒淫无道,沛公也想重蹈秦朝覆辙吗?刘邦历来对张良言听计从尊重有加,听了张良的话,他顿时醒悟,回到了霸上,召来了诸县有声望的父老,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盗窃者治罪,秦朝所有苛法一律废除。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这个“约法三章”出自张良,但是,从整个历史角度去分析,非张良莫属。

再来看看朱元璋,1356年朱元璋打下集庆之后,周边的起义军如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纷纷称王称帝,他该何去何从呢?他请教了学士朱升,朱升给了他九字建议,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说,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广积粮草,暂时不称王,这样可以避免当出头鸟,积蓄力量,后发制人。

从张良刘邦的“约法三章”,到朱升的“九字方针”说明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打江山离不开人才。如果汉初没有张良、萧何、韩信,明初没有刘基、李善长、朱升、徐达,可以说,就不会有刘邦、朱元璋的成功。

在历代农民起义军中,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三人成就最大,黄、李二人,赶跑或逼死了皇帝,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坐,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也成了皇帝。但是,他们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一旦当上了皇帝,比原先被他推翻的皇帝还要荒淫无道;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少张良、刘基、朱升那样的一流谋士。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格局太小。这大概就是历代农民起义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吧。

我是遥山清风明月,欢迎讨论、赐教。

6

这个问题比较可笑,是因为我小学时期就有这个问题,那是文革时期,当时左的出奇,普遍观点是农民起义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课本里把起义军首领描绘成高大全的英雄,把义和团里的一个算命的寡妇也描绘成英勇女将军,最后把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还有就是有地主阶级分子混入农民起义军,搞破坏或者是篡夺领导权等原因,今天想起来了还是觉得很可笑!

现在觉得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具有革命的彻底性,行动上就是犹犹豫豫,没有具体的规划设计,没有具体的纲领,没有科学的组织架构,往往形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乌合之众,打仗不是为了消灭敌人,捣毁统治集团政权,往往是为了抢东西,打下一座城市就是洗劫一空,这样的所谓起义军不能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就如曾国藩说太平天国,使孔孟痛哭于九原!

任何一次革命,革新,运动,活动都必须有三个条件,就是好的思路,好的机制,好的制度。三者缺一不可,思路就是目标和纲领,机制就是制约和发展的相互配合协调,制度就是需要所有参与者为达到目标而必须遵守的规定。

7

毛主席就是领导农起义,最后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8

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农民起义取得伟大的胜利!原因是毛主席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他本人在革命胜利后不堕落,不腐败,直到今天依然深受人民敬仰!

9

没有真理指方向,盲人瞎马胡乱来。获得财富归自己,百姓抛到九霄外。

10

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话数千年来,引来无数的农民起义想推翻皇帝自立为王,可是不管农民起义的势力有多大,不管他们能不能与朝廷为敌,最终大多数都因内部问题而土崩瓦解,农民不能主宰历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的原因有四:

一、领导集团的忘本变质和高度腐化。

二、农民领袖御人乏术,导致领导集团的分裂和内耗。

三、没有全局观念,缺乏政治头脑,不注重政权建设。

四、逞一时之快报复仇杀,不注重收服人心,不能延揽敌方人才为己所用,不明智地和读书人结怨,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为新政权服务。

而朱元璋起义之所以能成功,首先他没有被各种诱惑所困住步伐,也没有因为有了权利而忘记初心,他懂得以百姓的角度去为百姓谋福祉。

所以终究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管是起义还是皇帝,真正做到有道义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才能成功,而失去道义不管在强大也得不到百姓支持,也是不能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