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

2020-11-17 17:01阅读(59)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诸葛

1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由于当时诸葛亮年纪很轻,所以关羽张飞等人看不起诸葛亮。刘备对他们说道:“孤有孔明,如鱼之得水。”关羽等人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208年,曹操南下,大破刘备。诸葛亮和徐庶在逃跑中被曹操击溃。徐庶遂投奔了曹操。诸葛亮至江夏后,受刘备之托,前往东吴游说,联吴抗曹。刘备入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此时的治政能力初步显示出来。庞统中箭身亡后,诸葛亮作为二路援军,和赵云一起入川。此后,刘备基本上都领兵在外,诸葛亮一直留守成都,由于他出色的治政能力,使得西川的经济有了和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这一成果不旦蜀国人人称道,就是魏国的钟繇、董昭等人也在给曹操的奏章中屡屡称颂诸葛亮的治政能力。曹操因此也给诸葛亮写过信,并送了一些礼物。当然,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机了。汉中之战后,刘备自封汉中王,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刘备想伐吴,诸葛亮苦谏无用,结果刘备大败。 

 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为限制诸葛亮的权力,刘备留下了李严来总管粮草,制约诸葛亮。其后诸葛亮南征,大败孟获,南方平定。然后诸葛亮北伐,收得姜维。然后诸葛亮让马谡镇守街亭。魏将张郃大败马谡,占领街亭,蜀军大败。其后诸葛亮又几次伐魏,并成功的除掉了李严。但诸葛亮的北伐先后被曹真和司马懿成功击败,最终蜀国的国力越来越弱。234年,诸葛亮劳累过度,病逝于五丈原,官至武乡侯、蜀汉丞相。司马懿在探查蜀军营寨时,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但诸葛亮一死,便注定了蜀国的灭亡。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山至入川前,这一阶段,诸葛亮主要表现的是自己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游说,使得孙刘结成同盟。当然从后来来看,蜀国内部有这样外交能力的人还有很多,如邓芝、郤正等人,但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谈论战事时的精细,与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参军校尉鲁肃等人不谋而合,说明诸葛亮对这场战争还是看得很清的,诸葛亮有军师之才。

第二阶段是诸葛亮入川到白帝城托孤,这一阶段诸葛亮主要表现的是自己出色的治政能力。可以说蜀国在诸葛亮死后还能撑一段时间就和这一段时间诸葛亮对西川的治理有关。这一阶段,刘备先后屯兵于公安和阳平关,成都的全部内政都交给了诸葛亮。和演义中不同,汉中之战以及此前的定军山之战,诸葛亮都没有参与,他一直守在成都。

第三阶段是刘备死后到诸葛亮病逝,这一阶段诸葛亮的精力已经由内政转向了军事。然而就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在军事上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计谋。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也发明了木牛、流马以用来运输粮草(注意,这里的木牛、流马是两种工具,而且也是要由人力来推动的,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并且创造出了八阵图(八阵图今已失传,不过八阵图更向是两军对垒时的一种阵法,而不是演义中说的石阵)。从这点上来看,诸葛亮更适合的是在战争中负责后勤工作,他实在不是能做三军统率的人才。这里还要特别说的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是他的后事处理。诸葛亮后事处理是这样的:兵法传给姜维,军队归杨仪,丞相位置由蒋琬继承(由于后主刘禅在此后坚决不设丞相,所以蒋琬只做到了大将军)。这种后事处理,只能导致蜀汉内部的内讧,因为杨仪难以容人,而蒋琬和姜维在北伐的态度上又是完成相反。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识人方面要选比刘备差得多。最后要说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爱说“诸葛军师”四个字,但其实诸葛亮从未作过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军师(诸葛亮作过军师将军和军师中郎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军师),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地位就和曹操手下的荀彧很相似,都是镇守后方的关键人物。当然,历来对诸葛亮的神化,也都不可信。就传说中的东西而论,周瑜属于群雄分争的前三国,司马懿属于由魏至晋的后三国,而诸葛亮则属于三分天下的中三国,三人没有任何可比性。  

小说中的诸葛亮:

  小说《三国演义》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很不一样,而且事迹亦有所出入,如火烧博望与新野,诸葛亮尚未出仕刘备;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实际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经过夸张和剧情创造,历史上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而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则是虚构或将剧情移花接木。但这些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小说当中的一些剧情,将诸葛亮描写成为一个道士,如七星坛祭风、延寿七星灯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将一贯有法家风范的诸葛亮神化成了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的一个智慧超卓入圣之完美人物。

(本文作者:roger_6)

2

诸葛亮是一位绝顶聪明的智者,素有天地军师之称。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之时,就谋划布局“三分天下”。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毋庸置疑,诸葛亮是”三国鼎立”之灵魂人物。

从连吴抗曹、施展了“草船借箭”计策之后,令整个江东将军、谋士刮目相待,足见他的军事谋略远胜周瑜。献计筑坛,为东吴”借来东风”抗击来犯魏军,足见其对天文地理通晓、气候变化拿捏之精准。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出师表》言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对康复汉室江山秉持义无反顾的决心,也彰显了他对幼主之忠诚度。

诸葛亮不仅发明了“八卦阵法”。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对当时伐魏战争之粮草补给起了关健性的作用。

在无兵可用劣势下,自导自演之“空城妙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其之胆色、智慧,在三国历史中之“超凡卓越”。

配图源自网络。




3

简而言之,诸葛亮是一位伟人,一位不世出的伟人,一位极富选择性和灵活性的伟人。

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说。

一、内政

诸葛亮的内政水平绝对是历史上第一人。我们现在看历史,尤其是三国史,关注最多的都是军事。其实内政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就好比说现在哪个官好哪个官坏一样,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幸福。

诸葛亮很有威望,在刘备去世、蜀国大败德背景下能稳定住局面,收拾人心。在曹魏陈群等写信鼓动许靖等投降时,能发一个正议加强思想教育。另外,还劝农发展蜀锦,恢复经济,当之无愧的是一代贤相。所以他去世后人民自发地悼念。这非常难得。

二、外交

孙权跟蜀国有深仇大恨,仇恨程度甚至超过了曹操,但诸葛亮很能忍。刘备去世前的国策对孙权是一种不信任,甚至是进攻的态度,他把李严这个最高军事长官放在永安就是证明。但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力排众议,和孙权结盟,以换取东部的安宁。

三、用人

诸葛亮用人有优有劣。从优来说,他很有公心,不徇私不结党,荆州派益州派他都用,所以很得人心。廖立和李严都是他废掉的,但都没有怨言,这个谁能做到?从劣来说,他好用品德高尚的人,以德为先。对品德低劣的人不能很好任用,导致未能充分发挥人才功效。

四、军事

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一直是争议最多的。他是武庙十哲之一,但史书也说奇谋为短。我认为他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理由包括,第一,他是一名杰出的战略家,隆中对亘古闻名。第二,他善于练兵,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于溃散,但是他的兵除了街亭之败,后面即便是到亡国,都没溃散,真正做到了不动如山。后世的戚继光谋略也不是特别的牛,但他就是靠练兵建成的事业。第三,他的八阵图也是一大成果,唐朝的李靖,明朝的龙正都学过八阵图。凭这些才能,足以称为优秀军事家。不足之处确实在谋略,他的谋略属于四平八稳,在五丈原时被郭淮都猜出来了,从这一点来说,他确实比法正、庞统要弱。

五、品行

诸葛亮品行很高,很清廉,很忠心。在他的培育下,蜀国一大片人都很清廉,比如邓芝、姜维、蒋琬等。但诸葛亮也有一个问题:喜欢告密。彭漾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在他掌权后却很开诚布公,也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综上所述,诸葛亮确实是一代伟人。我们现在说他哪哪不好,基本都是以完人以圣贤的标准衡量的。试问中国历史上,有谁能在内政军事外交等领域全面发展的,诸葛亮基本实现了,虽然每个领域不都是满分,但也都在90以上了。

4

首先,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

诸葛亮有一段动荡的童年经历,父亲早逝,家乡遭遇战火,叔父把他带到荆州不久后也撒手人寰。这段经历必然会使诸葛亮过早成熟。他在庞德公和司马徽那里学习时,表现的多么恭敬?每次探访庞德公,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表现出格外的尊重。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早熟与努力,最终俘获了黄承彦父女的心,成为江夏黄氏的乘龙快婿。再加上诸葛亮两个姐姐分别嫁入庞家和蒯家,诸葛家族已经成功在荆州扎下了根基。

年轻的诸葛亮,效法自己尊敬的老师,躬耕陇亩,与妻子黄氏相敬如宾,弹琴读书,俨然是庞德公的翻版。如此下去,他有可能接过庞德公、司马徽的大旗,成为荆州儒宗也说不一定。但是,直到二十八岁,刘备的登门录用,改变了诸葛亮的人生。

有一说是诸葛亮主动去刘备处投效,起初刘备还不看好他。我个人认为并不可信。以江夏黄氏、襄阳蔡氏之女婿的身份,以及荆州之主刘表梁桥(黄承彦)的女婿这个身份,诸葛亮恐怕没有必要倒追刘备,他出仕也会优先选刘表而非刘备才对。有人说除了刘备他谁都看不上,我觉得这个未必。毕竟在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和庞德公眼中,刘备曹操都不算什么。当时刘备想找司马徽套近乎,聊聊天下大事。司马徽说,自己不是才俊。刘备问谁可谓才俊?司马徽说出了两个学生的名字——诸葛亮、庞统。这还不明白吗?老师不愿意听你叨叨,介绍俩学生陪你唠嗑。

其次,既然是人,他就有野望、有矛盾、有失误、有阴暗,不可能十全十美。

诸葛亮的野心在《隆中对》中显而易见,“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年轻时诸葛亮就自比管仲乐毅,这俩人是干什么的?是带兵的。管仲替齐桓公开疆扩土,乐毅为燕国报仇雪恨。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自己的角色,我认为一开始就是这个荆州上将。当时刘备入蜀,的确也是带的庞统而非诸葛亮,诸葛亮被留下与关羽张飞守荆州了。奈何天有变数,庞统战殁,诸葛亮与张飞帅兵入蜀,自此就留下来治理蜀中。

诸葛亮治蜀其实并非是温柔的,他有铁血的一面。史载,从蜀中逃到汉中曹操处的人说,蜀中一日十惊。说明这手腕是强硬的。然而诸葛亮在对法正徇私舞弊公报私仇问题上,又展现出了一个政客的狡猾——他知道法正是刘备宠臣,因此对法正采取纵容绥靖。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总揽朝政、事无巨细,同时聚集了大量荆州人才于丞相府,有意无意间形成了蜀汉争权的荆州派系,蒋琬、费祎、魏延、杨仪等文武要员,清一色荆州人,你说您能不让出身东州(三辅+南阳)的李严等人吃醋?于是乎,李严等人逐渐走上了争权夺利的反派道路。诸葛亮先是忍让,然后一口气儿摊牌,旧账新账一起弹劾,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直接一撸到底,你说你没有预先计划或者翘首以盼这天,能有多少人会信?李严一除,丞相府的权力更大了。后世给你诸葛亮泼脏水也不是无影的事儿,你把汉中做北伐据点与曹操在邺城定都建国有多少实质区别?不都是为了便宜行事吗?有人说诸葛亮初衷是忠,曹操是奸。可初衷这种东西谁能说清楚,又如何证明呢?

这里我不是要泼诸葛亮的污水,只是说一下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再者就是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战果,然而也造成了蜀汉人民负担。北伐不是做一个国力的加法,而是在给蜀汉曹魏两国做减法,只不过让曹魏多减一些以此拉近两者距离罢了。从历史角度看,诸葛亮是为蜀汉延寿了。但从战略角度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北伐,不但让他达不成“还于旧都,复兴汉室”的目标,反而注定了蜀汉灭亡的结局。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他在人类之中已经近乎完美。

诸葛亮拥有三国时期最出色的治政才能。诸葛亮在刘备后时代可谓功高盖主,得到了魏吴两国的充分尊重。尤其是治政方面。要知道曹操那一众谋士都是人中之睿,平时很少服人,其中贾诩夸人更是惜字如金,比如他夸孙权,就仨字“识虚实”,给诸葛亮也仨字“善治国”。也就是说,诸葛亮当时在这群老半仙眼中,最大特长就是治国理政。用铁腕迅速压制蜀中,并且快速推行新政,投入到汉中之战,又在刘备夷陵大败后缓慢恢复国力,在南征北伐之余,兼顾国家生产力与吏治民生。这种人物,或许汉末三国屈指可数。荀彧或许能算一个,曹操算半个,再就真的想不出来了。别说司马懿,司马懿打仗的时候国家财政可不需要他插手,政治有陈群华歆等人操持,曹魏作为最先“上市”的“商业巨头”还是很注重“专人专事”的。

诸葛亮拥有三国时期突出的外交才能。虽然说孙刘联盟是有历史必然性,以及鲁肃的功劳,但是诸葛亮在刘备败军之际,为刘备集团争取到了最大利益。即使,当时占有荆州可能属于“借”,但也为刘备集团争取到了发展资本和发展时间。同时,孙吴一直很买诸葛亮的账,这可能与诸葛瑾有关,但这与诸葛亮在东吴文武中有很高威望并不冲突。

诸葛亮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也十分优秀。外交才能也就间接说明他具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当时关羽高傲,听说马超归顺,就问诸葛亮马超是个什么人物。诸葛亮不露声色地拍了一顿关羽马屁。关羽心里美,就没再找事儿。后来册封将军,黄忠与关张同列,诸葛亮还很忧心,说黄忠威望不足,张飞、马超或许关羽还能接受,但是要听说黄忠同列肯定会不高兴。果不其然,关羽得知消息,愤恨道:耻与老兵同列。诸葛亮识人,也会待人,从这一点上来说,诸葛亮作为集团HR的能力也是十分过硬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弱。虽然陈寿给了一个治军为长、奇谋为短的评价,但是如果凭此认为诸葛亮打仗一般或者不行,那就有点冤枉诸葛亮了。长短是相对的,只不过说明诸葛亮更擅长打硬碰硬的正面战而已,不能说他不通奇谋。许多人拿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说事儿,说诸葛亮不用奇策、不懂奇兵运用。而我觉得,魏延的策略不在奇不奇上,而在于概率。诸葛亮是拿着倾国之力去打仗的,而魏延是在用自己的命和士兵的命为赌注去赌国运啊。你是主帅你能轻易采纳?而且诸葛亮曾经让赵云邓芝以疑兵出箕谷,兵分正奇,赵云邓芝就是奇兵啊。怎么就说诸葛亮不会用奇兵了?我们以史料为依据,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绩也是蛮辉煌的嘛。连曾经刘备都啃不动的魏国宿将张郃不也得赠称号“张中膝”,领了历史便当?

诸葛亮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是在于德。刘备身死,白帝托孤,诸葛亮受托于国家存亡之际。感念先主知遇,全心全意辅佐后主刘禅,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延续蜀汉阳寿。这份忠义日月可鉴。故而,即使他死了,蜀汉臣民依然拥戴诸葛亮,钟会等后生晚辈会崇拜诸葛亮,晋之司马氏会推崇诸葛亮。古人会很傻吗?推崇一个奸臣?推崇一个伪善的人?开玩笑,历朝历代都是歌颂“真善美”。退一万步,诸葛亮能够做到功高盖主却至死恪守臣道,一手遮天却不曾僭越一步,这种自律与修养实在太难得了!对蜀汉,他当得起“忠”,于刘氏父子,他对得起“义”!

最后,诸葛亮在我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汉末三国有这么几则故事让我特别有感触。

一个是当年曹操得汉中,刘备平蜀中。司马懿献出文献中的第一策——劝曹操趁机入蜀。曹操回答道:“人心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望西蜀。”意思是不想打了,这也是得陇望蜀的出处。说这句话时,曹操应该是无奈的。上一次他从魏公晋升到魏王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结果输了。这次也一样,曹操没多久又想要攻蜀,这时候谋士们说,蜀中已经初定,不好再攻了。曹操只得放弃。说实在的,我觉得曹操说出“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时,初衷应该还是好的,毕竟“周文王”的直接含义是“半壁江山尤仕殷”。然而当曹操说出“得陇望蜀”,他脑子里浮现的恐怕就是刘秀平定巴蜀一统天下了吧。而我个人相信,当年过七旬的司马懿站在高平陵庆祝胜利的时候,脑子里闪回过往种种时,应该也不会忘记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对自己说过的那么一句话——“人心苦无足”。

人是贪婪的,得寸进尺。董卓如此,曹操如此,司马懿如此,王莽如此,刘裕如此,宇文泰高欢亦如此。而诸葛亮不一样!

那一年,诸葛亮已经病重,刘禅派使者去前线军营慰问年迈多病的丞相。临分别,使者代替天子战战兢兢地试探性询问,“丞相身后,谁可担大事”?诸葛亮微微一笑,毫无犹豫地回答,“费祎可担大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鞠躬尽瘁,宵衣旰食,最后直到死而后已也没有将权力私囊,传于家室。这种人,当真有点超凡入圣,也难怪万世长歌了。

5

南阳诸葛亮是南阳人吗?他和曹操是同乡吗?他为何背井离乡?有人天真地妄想,如果曹操三顾草芦,他能得到诸葛亮吗?他一身本领如何而来?为你揭秘诸葛亮鲜为人知的那些事

【诸葛亮现今谁能比?——后不见其比!】南朝有个叫殷芸的人,他的一本书《殷芸小说》里记载着一件这样的事:在诸葛亮死后110年,一天,东晋大将军桓温遇见诸葛亮时代,活了一百多岁的小史问道,诸葛丞相,今谁能比?百岁小使答道,葛公在时不觉其异,葛公殁后不见其比!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发明家举不胜举,左宗棠曾经把自己喻成“今亮”,白崇禧也把自己比作小诸葛,后人常说小诸葛、赛诸葛,但真正能相提并论的,恐怕无人罢了!

2012年法史学家俞荣根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中华民族最受崇拜的人是谁?在收回的12280多张有效调查卷里,排第一的是思想家孔子,第二就是政治家诸葛亮。2005年日本《周刊文春》登刊过一份关日本最崇拜的一百位世界名人调查,中国只有两人入选,一位是排在28名的诸葛亮,另一个是排在87名的孔子。

【乱世孤儿诸葛亮的身世——原来是山东汉!】公元181年,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后封蜀汉丞相),字孔明,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沂南县)。从小父母双亡,大哥诸葛瑾(后任东吴大将军),弟弟诸葛均和两位姐姐,还有一个堂弟诸葛诞(后封曹魏征东大将军)。一门三方为冠盖——蜀汉得其龙(诸葛亮),东吴得其虎(诸葛瑾),曹魏得其狗(诸葛诞)!

【南阳卧龙——为何去南阳?】时势使然,公元194年,诸葛亮的家乡徐州琅琊郡发生一起灭门惨案。公元193年曹操血战中原,他不是挽救狂澜,而是给各路诸候的战争推波助浪。当年,曹操的战斗也在中原有了立足之地,便派人把父亲曹嵩送回老家徐州养老。曹嵩装了一百多车的金银细软浩浩荡荡地到徐州,当时陶谦是徐州牧。为了让曹嵩在自己的地盘能安全并讨好曹操,陶谦便派军队保护曹父,没想到所托非人,军队头领见财忘义起了邪心,竟然灭了曹嵩一干人卷财下落不明。曹操知道后,那还得了!便率军徐州付伐陶谦,大屠百姓十多万,尸首堵路,血流成河。公元194年再攻徐州,战火殃及琅琊郡,陶谦向各路广发求救信号,只有刘备带一千余兵对抗曹操。

从此,刘备给14岁诸葛亮的心印象,徐州急公好义英雄和救星,而曹操却是残酷屠魔。诸葛亮一家,除了诸葛瑾留守祖业,其他人流迁南阳。

【诸葛亮的本事从何来——南阳十年】

诸葛亮17岁开始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郊行政属南阳),27岁才出山。这十年里他做了什么事?

第一是躬耕。亲自耕种是一面为解决吃饭、生活来源。一面是中国古代耕读传家文化必修课,晚清名臣曾国藩的祠堂门口一幅对联:敬祖宗一柱清香必恭必敬,指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这就是全面指出当时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宜耕宜读是中国风俗传家文化。

第二是联姻。他和他的两位姐姐都溶入了荆州四大家族。(见下图)

第三是学习。当时中原战火四起,别人招兵买马,抢地争权。不善于作战的荆州牧刘表,对文化教育很重视,他高薪聘请300多学者,大办学堂讲座,诸葛亮一身本领,基本都是从那里学来。根据《荆州文学记宫志》记载,开设的内容有“训六经”学儒家经典、“讲礼物”学礼仪、“谐八音”学乐器、“协律理”学乐理论、“修记历”学天文历法、“理刑法”学法律。还有学习诸子百家思想等。

【满门忠烈,流芳千古《出师表》】中国至今最好的文章《出师表》!看了《出师表》的人不哭,其人必不忠!它体现了诸葛亮的君臣之道,用兵之道,治国立法之道。忠烈体现在,蜀汉托孤大臣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理想,先帝刘备临终前曾说过,禅如不能,可取而代之!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托孤!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子战死;而曹魏托孤大臣司马懿却是使用阴谋诡计,虽是享尽荣华富贵,但谋主夺位,大多子孙被迫当奴、洗马桶,为人所不齿。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武候祠为诸葛亮而建,后来建有千千万万座,就连他墓边的一草一木都受保护,后裔子孙人人为姓诸葛而自豪!而司马懿的故居,墓地都无人去查问,甚至认为姓司马而感羞耻。

【诸葛亮是怎么样的人】神机妙算、忠诚、百折不挠。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能说会算能言会道。治国理政、发明创造。懂音乐、会画能棋。甚至做饭炒菜都拿手。

战神白起一生与各诸候大战过76次,胜64次平12次,给后人印象又如何呢?

一个比四川大一点的地方,只活了54多的人——诸葛亮,当今谁可比!









6

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加持重沉凝: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其父诸葛珪早年为官。幼时,诸葛亮是个苦命的孩子,六七岁时在躲避长年的战乱中度过

,八岁时父母双亡,后经其叔父诸葛玄展转来到荆州,建安二年其叔父辞世,从此诸葛亮定居隆中。

少年时的多灾多难,成就了诸葛亮坚韧不拔的性格。诸葛亮自耕自足,年少有志,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诗文.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无所不精,广交学士,结识名流,“卧龙”之誉闻名遐迩。诸葛亮和大学问家徐庶是挚友,后由徐庶举荐,经刘备三顾茅庐,佐刘备建立蜀汉,实现三国鼎立。诸葛亮不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精于管理,坐阵后方可稳定军心。安边关.抚百姓.不绝粮道样样做得令人钦佩。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毕生为刘备开疆扩土,披肝沥胆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舌战群儒,联姻东吴,协孙权火烧赤壁,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有些史字家把蜀汉的灭亡归罪于诸葛亮是不公平的。刘关张其情刻骨,情愈亲生手足。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说,刘备的蜀国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而家族式企业的最大弊端是:当企业发展到兴盛时期,其中要员犯了顽固性错误,CEO的指挥权难以奏效,诸葛亮就是夹在刘关张之间的CEO。关羽之死点燃了蜀汉灭亡的导火线,为给二弟报仇刘备倾全国之兵讨伐东吴,此举加快了其灭亡的节奏,久攻不下又不收兵犯了兵家大忌。酷暑之时屯兵林下等于是自掘坟墓,此时陆逊一把大火把诸葛亮苦心经营一生的的家底儿全部折完。刘备托孤后诸葛亮精精业业,但已无力回天。

史学家对诸葛亮指指点点,并非真的比诸葛亮高明,我这样说的理由有二:

其一:历史已成定局,无可改变,任他做一千种假设都是对的,因为他不会经历失败。

其二:因为他身处局外,自可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若身处其中只恐惊慌失措。试问当今中国他又贡献了几多良谋……

我要为诸葛亮说句公道话: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其智大焉!


7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国人对诸葛亮的印象多来源于《三国演义》。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一个近似于半人半仙的智慧型人物。

首先来看看传说中的诸葛亮。据《三国演义》书文:诸葛亮有以下享誉中华的故事。1.三顾茅庐 2、隆中对三分天下 3.火烧新野 4.火烧博望坡 5.草船借箭 6、舌战群儒 7、联吴抗曹 8、借东风 9.空城计 10.七擒孟获 11.出师表 12.六出祁山 13.木牛流马 14.七星续命

在看看历史上真正的三顾茅庐!根据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一生如下。

  1. 【出山前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躬耕陇亩,自比于管仲、乐毅。

  2. 【出山前十年】 诸葛亮出山之后的十多年里其实从未指挥过任何一个部队,而是在现在的湖南衡阳一带任职,他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粮食局长”和“税务局长”。在此之间做出驰名天下《隆中对》。

  3. 【联吴抗曹】刘备在军事上第一次用上诸葛亮。诸葛亮游说孙吴,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说之,终于孙刘联手共抗曹操。赤壁大战,曹操败北,刘备崛起。

  4. 【奠基蜀汉】 曹操赤壁败兵之后,刘备遂收江南,这才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三国志》记载:“使其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

  5. 【拥护称帝】建安二十六年,诸葛亮拥刘备为帝,刘备建立了西蜀王朝,诸葛亮领丞相尚书事,自此三国鼎立形式已定。诸葛亮是西蜀丞相。

  6. 【南征北讨】章武三年春,刘备去世,嘱咐刘禅以父事诸葛亮。诸葛亮继刘备遗志,统一华夏。先平定南方,在《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南下只有十二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北上伐魏,《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六出祁山伐中原,病死陈仓五丈原”

丰镐遗子/书文

8

??朋友们!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源于诸葛亮,是后世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聪明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181—234年),复姓“诸葛”,字孔明,琅玡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

??少年时,父母双双而亡,跟随叔父逃避战乱到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隐居于南阳的隆中,博览群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志向远大,自比古代名人贤士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了:庞德公、庞统、司马徽、徐庶等名士,其智慧谋略为众人所公认,人称“卧龙”。后来,经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三顾茅庐”之邀,出任蜀国丞相,力助刘备建立蜀汉,谥号“忠武”。为后世留有《诸葛丞相集》。

??唐朝诗圣杜甫称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叙说了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取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诸葛亮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展示了诸葛亮政治、军事上的谋略。

??223年刘备驾崩,根据刘备的遗嘱,诸葛亮辅佐年幼的后主刘禅(阿斗)治理国家。

??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曹魏,临行前上表后主刘禅。希望刘禅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清明为政,北定中原;同时表达了报效先帝,誓师北伐的决心。写成了千古相传,读之泪下的《出师表》。

??《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那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已、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由已及人,情词恳切,语重心长。

??诸葛亮:一生好学,务事勤勉,兢兢业业;发愤图强。

??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世人楷模!

9

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前,躬耕于南阳,师事司马徽庞德公(即凤雏庞统的叔父)。

“卧龙”的名号就是庞德公取的。司马徽,庞德公,这俩家伙牛b,徒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徐庶,孟公威,石广元等,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人物。你想,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掳走徐母,见到徐庶时,那笑脸陪的像孙子样,结果人家徐庶还是终生不为其设一谋,就这样,曹操也愿意白白的养他一辈子。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我之比孔明,有如萤光比皓月。 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也不比他徐元值差到哪去。再加上一个凤雏庞统,那家伙,那该是多庞大的智囊团呀,凤雏,卧龙得一人就可定天下,你说,在司马徽和庞德公身边,围绕有多大的能量啊。哦,对了,还有个老家伙:黄承彦,诸葛亮的老丈人,那不是人啊,比司马徽庞德公还老练,简直就成精了的。

黄承彦女儿,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一名黄婉贞),和他那人精老爸一样,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精,相传木牛流马就是她,或者和诸葛亮共同研制的。黄月英发黄面黑,本和身高184风流倜傥的诸葛亮是不相配的,但诸葛亮爱慕她的才华,死缠难打才娶到了这个才女。黄月英一生帮诸葛亮分担了很多的难事。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我想,孔明6出祁山,均是无功而返。是不是有点劳民伤财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难怪李严那么大的抵触。川蜀之地,本是物富民丰。你孔明整天就北伐北伐的,死了那么多的青壮,弄的老人无儿养天年,女人无夫常相伴:刚刚丰收了,心想可以吃饱了,你又要征军粮,你TM还要不要人活啊。各位,作为你,会那样想不?我,肯定会那样想的。6次北伐呀,那日子怎么过嘛! 天天打,年年打,打赢了吗?打的老百姓的血汗啊!

一出祁山时,魏延曾要求领一支奇兵,越秦岭,直捣洛阳。但诸葛亮一大堆道理不准。其实他不明白事实上魏延的方案是可行的吗?他很清楚。但为什么又不同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魏延当时是蜀军主将,本当随大队出发,不可轻易涉险。

2:假设真的让魏延去了,而且他又成功了。那么,他魏延会不会自立为王呢?魏延降刘备是孔明就说过,这家伙脑后生有反骨。

3:他魏延成功了,凭这家伙的为人,势必会功高震主呀。 所以说呢,算了吧,不能让他去的。

况且,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务必事事躬亲。这就不好了吧。你孔明是本事大,没得说。可要是人人都如你那么能干,你又可以干啥呢?操劳一生,蜀中之人,却对他没啥好感。人家做事,你是这看也不好,那看也不对。

为何呢 ?人,都有缺点,不可能万能。好的领导就会抓住下属的缺点才好控制他,然后利用他的优点去做事。你诸葛亮呢,咋整的嘛。须知,大树底下不长草!你是棵参天大树,把阳光都挡完了。下面还长个卵的草。 诸葛亮到死的时候都没个正经徒弟(传人),勉勉强强找了姜维。也就授了只言片语。蜀中无人可授?不是吧,是你诸葛亮眼界太高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途)。十全十美的人,还要你来教莫? 也难怪:司马有后,诸葛无徒。

气死周瑜,骂死王朗,死了都要骗得司马懿怕怕,但 结果呢?五丈原折羽沉戈。

诸葛亮有违先主刘备爱民之初衷,仅随个人意愿,想建不朽功勋,不 顾民生,一再北伐,功虽未成,但名却响亮。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为中兴汉室真的是”足躬尽悴,死而后己“,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榜样。 诸葛亮一生的事迹被万人传颂,忠于先主,苦心辅助后主。位高权重却没有贪张枉法,这就是被后人高歌颂德的地方。

诸葛亮,难能可贵的一代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