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西医疾病中医辨证,然疾病之症状与辨证之症状大多无关,何故?

西医疾病中医辨证,然疾病之症状与辨证之症状大多无关,何故?

2020-11-17 06:32阅读(59)

西医疾病中医辨证,然疾病之症状与辨证之症状大多无关,何故?这是中医学术界忽视却普遍存在的悖论,即依托西医疾病辨证,通常得诸证三五不等,多者可得八证,如

1

西医针对病灶,中医针对病因。西医治疗其果,中医着眼其因。

2

感谢各位同仁参与问题的讨论!倘若针对性强一些,少一点情绪化,将很有裨益。

3

西医疾病名称多得吓人,研究细致周密,对付疾病的药物也多如牛毛,有些病药到病除,有些病有没有好药只好听天由命。中医从根本上探究病因,反而大道至简,方向准确,除非病人悟性差,不能坚持用中医思维认识疾病,半途而废,否则必能至少缓解疾病,大多慢慢好转,中医讲究病去如抽丝,讲究慢慢来,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譬如一段时期我得了皮肤病,中医叫血虚生风,给我配了七帖中药,喝了后,身体状态有所改善。西医呢,化验一下,叫血小板减少,给我补血的药就对了,我问:西医也有补血的药吗?医生说:废话不是。不过我发现西医医生给我的这药是中成药。中国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就对了。

4

中医,病,疾症,(寒,热,暑,湿,淤,)解气,化瘀,溶血,调补,清热解毒,整理体型归位!

西医,病(炎症,淤血,体液,细胞)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液,消除炎症,补充液体量。

5

西医以表现的症状命名,以各器官不同病理解剖症状,命不同病症名,如肺部器官功能病变,可分为多种病症名,肺结节,肺气肿等,至病菌侵入致病,细分为多种类型病症,这可以说比较科学性。西医没有错,是西医能发现病,但能够用于治疗的药物跟不上,是有心无力。对于调节增强人体体质方面,西医也是没有办法,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中医辨证施治,大至是将疾病分为外邪入侵,及内在各器官功能性病症,两大类型。外邪入侵是以风热(快速感染),寒湿(慢性感染)两大类,又以人的体质细分受感染轻重类型。中医对内在器官功能病症,外邪入侵,以脏腑经络,伤寒论,温热病论,三焦论证,分为阴阳虚实,卫气营血,急性与慢性,表症与里症,以气血津液失调为主要治疗依据。对外邪入侵以扶正驱邪(清热解毒),对本身器官功能病以调节身体素质,促进自身修复功能为主。中医治病是以本治标,以调理身体素质为基础,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中医虽然没有西医的生物病理科学,但有宏观的生物生命理论。西医懂病无药,中医懂病,又有取之不尽的中医药。

6

中西医学都没有搞明白所有致病因素造成身体的损伤是相同的,都是细胞蠕动减慢的状态。细胞蠕动减慢产生热量减少身体必寒。寒是所有疾病的共同病症。没有同一认识,中西医学根本不可能结合,所谓结合是互补而已。

7

你遇到的不是学术问题,你现在的境地和哥白尼如出一辙。如果你的头衔是真的,那么绝大多数人没有资格谈论这个问题,因为你已经知道了答案,只不过是寻求别人帮你做出抉择而已。

8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真中医来说是很好解决的!只要明白西医的病,中医叫什么名!然后中医辨证论治就行了!很简单!西化中医可能就不好解决,先用西医思维分病因!习惯西医思维去思考了!走进死胡同了!很难进步!西医的病因对于中医诊断无大作用!只能建立起中医思维才能解决问题!

9

“辩证”,“辩”者求证。
中医理论“有形于外,必有诸于内”,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的症状。
几个症状可能是同一个原因造成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几个因素的共同点。
西医侧重的是部位病变,所以多以部位命名,名目繁多。
中医追溯的是发病因素,而多以功能(阳)与物质(阴)来命名,不外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所以西医指的“病”是表面可见的症,
中医是求证可见症的“病因”。

10

师带徒之纯中医诊疗出师的徒弟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其原因往往是,一见到西医病名就联想到西医诊断理论,而纯中医理论不扎实,得出结论看似中医理论,实则西医思维。要想避免这种情况:
1,必须把西医病名和西医症状抛之脑后。
2,必须以四诊手段收集信息。
3,必须用中医四大名著的诊断知识来诊断和立法。
4,必须首选经方,其次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