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

2020-11-16 19:31阅读(59)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昆仑奴为什么会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出现,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部东南亚的人口贩卖史。真正的昆仑奴,就是马来西亚的尼

1

昆仑奴为什么会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出现,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部东南亚的人口贩卖史。真正的昆仑奴,就是马来西亚的尼格利陀人,他们还有个非常形象的昵称叫做矮黑人。但是由于古代中国人看到外国人也是脸盲的嘛,所以大致昆仑奴就是统指当时被贩卖到长安城贵族家中的东南亚一带人口,再混着些非洲人和中国南方偏南亚体现特征的少数民族人种。

在《旧唐书·南蛮传》中说,“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里的林邑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所以林邑以南大致所指就是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一带,这也是尼格利陀人主要分布的地区。北宋时期的朱彧在《萍洲可谈》中也说,“广中富人多蓄鬼奴……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谓之昆仑奴”。其实这正符合尼格利陀人一直以来生活在沿海地带,善于捕鱼的特征。而根据印度历史记载,西贡(既现在越南胡志明市)自公元三世纪以来便有着亚洲最大的努力市场(在昆仑岛),其主要的销往地区就是中国,长安贵人们又有钱,又喜欢玩新奇的东西,对于昆仑奴当然是爱不释手啦,这也是为什么昆仑奴中“奴”字的来历了,已经确切点明了他们的身份。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嘛,人口贩卖,有时候为了赚钱,也不会全部都是尼格利陀人。也会混着前面说的少数非洲人,中国南部身形偏向尼格利陀人的少数民族,东南亚其他另外的人种,久而久之,大家就会看到不同样被贩卖的人口出现在长安城中啦,但是为了区别长安人和奴隶,他们就统一被称为昆仑奴。

2

一、古代中国军队里的黑人奴隶

电影《墨攻》大伙都看过吧?《墨攻》里有个赵兵,大个子,高鼻梁,深眼窝,黑脸膛,长相与众不同,一瞧就是个老外。该老外被梁城人俘虏,小命眼看难保,他一边挣扎,一边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喊道:“我是奴隶!我是被他们抓来的!”这段镜头,我至今记忆犹新。

《墨攻》讲的是战国时候的事儿,战国时候,真的有老外在中国军队里做奴隶吗?我没有见到相关的史料和文物,不敢妄言。不过我敢打保票,隋朝军队里倒曾经有一些外国奴隶。《通志》卷194记载,隋朝大将陈棱率兵攻打东南亚几个岛国,抓过一批“昆仑人”做奴隶,陈棱逼迫他们给士兵洗衣做饭磨刀喂马,以及在冲锋的时候当炮灰。后来陈棱发现,这批“昆仑人”不光会侍候人,还会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所以又让他们给自己当翻译。

二、昆仑奴主要来自东南亚

“昆仑人”就是昆仑国的人。昆仑国在哪儿呢?这个我们得求助佛教经典。《大正藏》第54册有一部四卷本的《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作者是唐朝僧人义净。义净效仿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壮举,从广州入海,先后航行到印度半岛和苏门答腊岛,游览了三十多个国家,回国途中写成《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在这部书的第一卷,义净就提到了昆仑国。根据他的描述,昆仑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岛国的总称,包括现在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和泰国。

义净到过昆仑国,亲眼见过昆仑人。他说,昆仑人头发卷曲,肤色漆黑,个子矮小,宽鼻子,厚嘴唇。义净还说,昆仑国的大多数居民都跟中国人长得差不多,只有这些昆仑人跟我们不一样。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昆仑国居民都是昆仑人,昆仑人在昆仑国也只占很小比重。

根据义净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所谓昆仑人,其实就是现在人种学里常说的“矮黑人”,矮黑人黑皮肤厚嘴唇,很像非洲黑人,但是身高却比非洲黑人矮很多,成年男子平均海拔还不到一米六,所以被称为是“世界上最矮的种族”。听说现在的马来西亚还生活着这样一些矮黑人,另外菲律宾也有,甚至台湾也有一些。

矮黑人跟非洲黑人一样,都有过一段被贩卖被奴役的悲惨历史。前面说过,隋朝大将攻打东南亚,曾经抓过昆仑人也就是矮黑人做奴隶。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大将跟北周军队作战,为了减少己方伤亡,也曾经很无耻地让一批矮黑人站在前面挡刀挡箭。关于这段历史,《太平御览》第885卷记载甚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陶渊明的孙子虐待黑人

咱们的祖先使用矮黑人为奴,还不止让他们做炮灰这么简单。陶渊明大家都知道吧?他有个孙子叫陶岘,陶岘去广东旅游,在广东做官的亲戚送给他一把古剑、一只玉环和一个名叫摩诃的矮黑人。陶岘很高兴,从广东坐船回老家,途中百无聊赖,就拿那个矮黑人解闷。他瞧见哪里水急浪大,就把古剑和玉环从哪里丢下去,然后说:“摩诃,快去给我捞上来!”那矮黑人立马跳进水里去捞,稍有迟疑,就挨陶岘一顿臭骂。有一天,船到了一个叫作西塞山的地方,陶岘又把古剑和玉环扔进水里。摩诃说:“水色不对,下面有鳄鱼。”陶岘骂道:“今者二物既亡,尔将安用?必为吾力争之也。”(《太平广记》卷420,陶岘)意思就是说,那古剑和玉环是我的两个宝贝疙瘩,现在宝贝丢了,你却找不回来,我要你有什么用!不管下面有鳄鱼没鳄鱼,你都得给我下水!摩诃没办法,“披发大呼,目眦流血。”舍命跳了下去。过了半天,摩诃的胳膊和大腿依次浮出水面,一个活生生的矮黑人就这样被陶岘这个变态给折磨死了。

四、直到明朝,广东人还在贩卖黑奴

清初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昆仑奴,唐时贵家大族多畜之。” 宋朝人朱彧《萍洲可谈》记载:“宋世,广中富人多蓄黑奴。”明朝人王士性《广志绎》也记载:“万历中,广中多买昆仑奴,俗称黑鬼。”昆仑奴、黑奴、黑鬼,都是矮黑人的别称。从以上文献可以得知,至少在唐朝、宋朝和明朝这三个朝代,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曾经购买矮黑人做奴隶。

3

看到“昆仑奴”,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明宫词》里的昆仑奴面具,太平公主和薛绍的爱情信物。

上元佳节太平与韦氏出走大明宫,梭巡于长安西市,来到一处卖面具的摊前。

太平:这是什么面具?黑如锅底,鼻子这么宽……

摊主:公子不知,这叫昆仑奴面具,大海盗王世杰刚刚从海那边贩回来一批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身高越丈,却性情温良,踏实肯干,一到长安就被贵族豪门瓜分殆尽。如今,上街能带两个昆仑奴保镖,是世家少爷们最时兴的玩意儿!小姐何不趁过节也买两个面具,赶赶时髦?

太平用玉镯与摊主交换了两个昆仑奴面具。

在节日狂乐的人群中,太平与韦氏走散了,满街都是戴着各式面具的人们,当太平以为来者是韦氏而揭开一张昆仑奴面具时,便成就了一幕最经典和迷人的与薛绍的“初相逢”。我一度认为这一场景,美极。



薛绍:你是不是认错人了?你在找人?

太平:我是在找昆仑奴。

薛绍:我不是昆仑奴,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通常面具下的人脸是不同的......

脸黑如锅底,鼻翼宽大,体壮如牛,身高越丈,性情温良,踏实肯干,世家少爷、贵族公子的保镖,曾经的大唐时髦......这就是我对“昆仑奴”的最初印象。

但是,当时我对“昆仑奴”有很多疑问?迥异于中国人的肤色与体貌,海外背景,奴隶身份,昆仑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又是怎么远到大唐为奴?

黑人?

《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传》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太平广记》卷四八二所引《朝野金载》云:“场帝令朱宽征留仇国,还,获男女口千徐人并杂物产。……人形短小,似昆仑。”

《文献通考》卷三三九《大食》条云:“太平兴国二年,遣使贡方物,其从者目深体黑,谓之昆仑奴。”

宋代朱或《萍州可谈》卷二称:“广州富人多畜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谓之昆仑奴。”

苏颁咏昆仑奴诗云:“耳似两张匙。”(《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所引《开天传信记·苏颁》)



卷发黑身,目深力大,耳似张匙.......

历史文献对昆仑奴的记载中唯一和《大明宫词》中描绘有很大程度出入的就是身体短小。

面对这样的描绘,我们本能地把昆仑奴和非洲黑种人联系起来,那么他们真的是来自非洲的黑奴吗?

关于昆仑奴来自何方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昆仑奴是南洋黑人,另一种认为是非洲黑人,还有一种认为是南洋黑人,非洲黑人兼而有之。

日本学者桑原鹭藏《隋唐时代来往中国之西域人》认昆仑奴以南海黑人为主。吴春晗《昆仑奴考》认为“昆仑是黑人,即马来人种的一个专名词,专指一种卷发黑身的人种。西方学者大多倾向于南洋黑人之说。1911年,夏德和柔克义已经指出:“‘昆仑奴’……多半是马来人或者马来半岛和南方诸岛的黑人。”美者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认为:“昆仑奴”就是从印度群岛输人的奴隶,是最广义的“马来人”。

张星烺《昆仑与昆仑奴考》指出:“昆仑国亦可为非洲,毫无疑义也。”胡肇椿等人认为:汉代的黑奴与唐、宋昆仑奴的来源是不同的,汉代的黑奴是印度尼西亚境内的土著居民,而唐代的黑奴来自非洲。

李季平《唐代昆仑奴考》则认为唐宋时代文献中的“昆仑”一词并不是指中国古代西域的昆仑山,而是外国语的译名,是“指南海诸地的昆仑,或指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岛,是若干地名的代称”

我本人更倾向于昆仑奴以南海黑人为主,但兼有非洲黑人的观点。

常识告诉我们黑色人种来自非洲,可是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按肤色分四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黑种人。

古人类形成于非洲的东非大裂谷附近,然后开始向外迁徙。最先从人类主流迁徙人群中分化出去的是以A,B系基因为底子的黑种人,也就是今天非洲黑人的一大部分。

在黑种人分化出去之后没多久,C,D系基因为底子的棕种人也从人类主流迁徙人群中分化出去了。

D系棕种人基因,也就是尼格利陀矮黑人基因。


尼格利陀人与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观上相似,有着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肤,但是,遗传检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尼格利陀人在早期便从亚洲人分支出来,与黑人关系疏远,尼格利陀人外表与非洲人相似是由于对相似环境的适应,赤道环境是他们外观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

所以,面目黝黑、头发卷曲并不是黑种人的“专利”。

《旧唐书》卷一九九《南蛮传》记载:“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真腊国,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属国,‘昆仑’之类。”

《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记载:“盘盘,在南海曲……其臣曰勃郎索滥,曰昆仑帝也,曰昆仑勃和,曰昆仑勃谛索甘,示曰古龙。古龙者,昆仑声近耳。”又有关于大、小昆仑部的记载:“由弥臣至冲朗,又有小昆仑部,王名茫悉越,俗与弥臣同。由冲朗至禄羽,有大昆仑王国,王名思利泊婆难多珊那。”

“掘伦国”可能为马来语Kling的音译,源于梵语Klinga(羯陵伽),意为“和雅”。羯陵伽(Klinga)为古代印度的部落名,位于今奥里萨地区。传说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入侵羯陵伽,引起羯陵伽人向海外移民,此处昆仑人应专指南海尼格利陀人。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一:“昆仑,亦曰骨论,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驯服猛兽、犀象等。种类数般,即有僧祇、突弥、骨堂、阁蔑等,皆鄙贱人也。” 又说:“昆仑诸国,阁茂为大。”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八:“扶南,隋时其国王姓古龙,诸国多姓古龙,讯耆老言:昆仑无姓氏,(古龙)乃昆仑之讹。”这个“古龙”(昆仑)是孟-高棉语各族管理阶层的别称。该词在《隋书·帝纪》中也被译作“真腊”。显然,“阁茂”、“真腊”都是高棉语kamara或khmara的不同音译;故这里的“昆仑国”应当是kamara。高棉语语族分布于南海地区,位置上与尼格利陀人分布区域相符。

所以,根据历史文献中对于昆仑诸国的记载,昆仑奴应该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南海诸国的棕种人尼格利陀人。他们在肤色外表上十分接近黑种人。

但是,昆仑奴中确实不乏非洲黑种人。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记载:“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Komr Zanj)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Komr Zanj由阿拉伯语Komr(月亮)+ 波斯语Zangi(黑人)构成。

Komr(音译昆仑)作为地名指的是非洲东岸之马达加斯加。僧祇、层期(Zanj),即非洲东岸之桑给巴尔(Zanzibar)。

这些人大多数是被阿拉伯人贩运到唐朝的。因北魏,隋唐时期中国北方称“黑”为昆仑,所以时人也将这些来自非洲黑奴称为昆仑奴。甚至贩卖他们的阿拉伯人也被称为昆仑人。


《新唐书·吐蕃传》:“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国,故所谓昆仑者也。”可见唐代以前曾把昆仑山称为紫山。紫近于黑。

[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记》认为:“考昆仑者,…为胡语喀喇之转音,犹言黑也。”肖兵也承认:“‘昆仑’一词与kara或kala(黑)的发声最为近似,kara一语又为中国西北、西南方许多民族乃至中亚、南亚某些民族所通用,属于阿尔泰语系,所以有人以‘黑水’(喀喇水)所自出的昆仑山为‘黑山’(《楚辞与神话》)。

“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

北魏人贾锵家财千金,有奴善别水。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一日不过七八升。经宿色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香味奇妙(窦萍《酒谱》、《酉阳杂俎·酒食》)。

茄子因呈紫黑色,隋炀帝大业年末,改称茄子是“昆仑紫瓜”(见《本草纲目》、《杜宝拾遗录》、《芝田录》)

种甘蔗因色赤紫得名昆仑蔗(《通志·昆虫草木略》)

《晋书·李太后传》:“时后初为宫人,在织坊中,长而黑,宫人谓之昆仑。相者惊曰:‘贵人也!’遂生孝武帝。”

《新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彦超黑色胡髯,号阎昆仑。”

北魏、隋唐王室、慕容彦超都具有鲜卑血统,所以其语言中有阿尔泰语词汇是不奇怪的。

所以唐人也以“昆仑”代指黑色,我甚至怀疑,新旧唐书中出现的“昆仑”诸国甚至可能是因为其人肤色为黑色的外貌特征,而被冠以“昆仑”之名的。同样,由于外貌特征上的相似度,无论是从南海诸国来的黑人,还是非洲来的黑人,都被唐人称为了“昆仑奴”。

来源

昆仑奴到大唐为奴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战争掠夺

隋唐之际,甚至早在汉魏六朝时期,中国与昆仑诸国之间爆发过规模不等的战争行为。《水经注》卷三六云:“交州刺史以兵讨林邑,败之,追击至于昆仑。”

《旧唐书》卷一八四《杨思歇传》云:“开元初,安南首领梅玄成叛,自称“黑帝”,与林邑、真腊国通谋,陷安南府,诏思助将兵讨之。”

昆仑人也有为寇之习,侵扰周边国家,《大越史记》、《钦定越史记通鉴纲目》记七六七年的海寇事:“海寇来自昆仑、门阁婆。”

唐朝有将战争俘虏当作奴隶的习俗,我们有理由相信,唐代昆仑奴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在与昆仑诸国、诸部落作战时所缴获的俘虏。

二、进贡、赠送

进贡、赠送也是昆仑奴来到中国的途径之一。

《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云:“室利佛逝……咸亨至开元间,数遗使者朝……又献侏儒、僧祇女各二及歌舞。”诃陵国曾两次向唐朝进贡僧祇,《新唐书》卷二二二记载:“元和八年,(诃陵)献僧祇奴四、五色鹦鹉、频伽鸟等。”

《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传》云:”(元和)十三年,(诃陵)遣使进僧祇女二人、鹦鹉、砒帽及生犀等。”从史书记载来看,唐朝接受进贡的黑奴的数量不多,进贡的次数也有限,所以通过进贡而到中国为奴的昆仑奴数目不会很大。


三、人口贩卖

大多数的昆仑奴主要经由阿拉伯国家转卖到中国。

《刘氏耳目记·墨君和》篇云:(墨君和)母怀妊之时,曾梦胡僧携一孺子,面色光黑,授之曰:“与尔为子,他日必大得力。”

胡僧主要指来自阿拉伯及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僧人,就唐代而言,胡僧中以阿拉伯人为最多。墨君和(人称墨昆仑)母亲梦见胡僧携子而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当时人们的认识之中,昆仑奴是由阿拉伯僧人或商人转卖到中国的。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昆仑层期国条称:“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卷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赵汝适《诸蕃志》卷上《海上杂国》条云:“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西有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虬发。诱以食而擒之,转卖与大食国为奴,获价甚厚。”

《诸蕃志》卷上《苏吉丹》条云:“番官勇猛,与东边贼国为姻。彼以省亲为名,番舶多遭劫掠之患,甚至俘人,以为奇货,每人换金二两或三两。……土人壮健凶恶,色黑而红,裸体文身,剪发跳足。”《诸蕃志》卷上《占城》条云:“买人为奴婢,每一男子,瓷金三两,准香货酬之。”《事林广记》卷八《岛夷杂志》佛罗安条云:“外国贼舟……多就是港口抢劫本地人往别国卖,每一人鬻金四两或五两。”

这里文献记述了昆仑国海岛的“野人”被人以食物诱擒,转卖与大食国作奴隶,可以得知买卖的人口数目很大--“动以千万”,而昆仑奴的价钱却较低,一般为2至5两黄金。

所以昆仑奴来到大唐的途径,应该主要还是被通过各种诱捕、掳掠的方式辗转贩卖而来。

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当时从事贩卖“昆仑奴”贸易的人究竟是些什么人?比如“大海盗王世杰”(可惜历史上似乎并无此人),我想这个人群应该会带给我们研究昆仑奴的更多视角。

可参考:

程国斌《唐代小说中昆仑奴现象考述》文

唐善纯《古今中外传说中的昆仑山》文

4

昆仑奴,是古代对于黑人的叫法,“昆仑”在古代就是脸色黑的意思。其实昆仑奴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唐朝时期,由于昆仑奴力气大,很能干,又比国内的仆人便宜,所以十分流行。

《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而林邑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我们来看一下林邑以南是哪里,应该是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等地,这里是尼格利陀人主要分布的地区。在唐朝,向中国输出大量奴隶。

北宋时期的朱彧在《萍洲可谈》说:“广中富人多蓄鬼奴……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这种说法,正是因为尼格利陀人深谙水性的原因,鬼奴则指的就是黑人奴隶,由此看来,黑人多是来源于以上这些地区的。

就连印度历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说越南等地,从公元3世纪就有亚洲最大的奴隶市场,因为唐朝贵族很有钱,所以昆仑奴主要销往长安,而当时长安贵族对于这些黑人感到十分稀奇,所以便越来越盛行。

5

文:鱼包历史课(原创不易 请点右上角关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谢官方邀。大家看到昆仑奴,难免想到昆仑山,可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词汇中,“昆仑”的含义除了昆仑山以外还指黑色的东西。昆仑奴所指的就是黑奴。当然唐朝时候的昆仑奴绝大部分和非洲没有太多关系,而是来源于印尼、马来等南洋区域。请看下图的人种分布图——

图上我们看到世界上黑色人种的分布情况,主要在非洲、东南亚、澳洲及南美。我们今天常说的“黑人”指的是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东南亚的黑人被称为尼格利陀人,也就是矮黑人。

这些黑人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简单来说就两个字,为奴。唐朝时候,上层社会主要流行两类的外国奴隶,一种是“新罗婢”,相当于今天的菲佣,一种就是“昆仑奴”,那么他们具体做些什么呢?

第一,航行的水手。

“入水六十尺,驱使运载千余人……运动此船多骨论为水匠”
“海中不畏风涛,惟惧靠搁。……船忽发漏,即不可入治,令鬼奴持刀絮自外补之。鬼奴善游,入水不瞑。”

所载很清楚,昆仑奴擅长水性,这和他们长期生活在东南亚的海岛上有很大关系,并且,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他们可能有一些航行的经验,所以配合出海经商的唐朝商人非常合适。

第二,充当乐手

唐朝时期,各式音乐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常规节目,而昆仑奴优秀的音乐细胞让他们成为音乐的辅助演奏者——

“琵琶宫调八十一,旋宫三调弹不出。玄宗偏许贺怀智,段师此艺还相匹。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尔为。”

直到今天,黑人朋友们也是节奏感非常好,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第三,从事与动物相关的工作

“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著师子项。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唐朝人在东南亚发现昆仑奴的时候,当地尚处于原始社会,所以昆仑奴有一些和动物相处的经验,于是唐人安排他们做一些动物周边的工作。

敦煌壁画中就有驭狮昆仑奴、驯狮昆仑奴、驯象昆仑奴等形象,尤以文殊菩萨坐骑驭者为最大的特色。

至于其他的常规体力活,那自然无需多做赘述了。

最后一个问题,昆仑奴去哪里了?为什么之后较少这方面的记载?

主要还是昆仑奴的整体数量并不多,他们的后代在中国逐步稀释,三代之后,黑皮肤的一些特点也逐步减弱了。另外,昆仑奴在中国的农活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唐人购买昆仑奴主要也是满足心理的好奇和炫耀,并非处于经济目的,随着热度下降,需求自然也就逐步消散了。


原创码字着实不易,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欢迎跟我一起读诗书,学历史。点个赞,就像是跟我击个掌。

6

我个人认为昆仑奴最有可能来自于东南亚。昆仑最早来自于突厥语中的Qurum或Kumm的音译,Qurum的意思就是“黑烟灰”,形容人黑,所以昆仑奴就是当时的黑奴。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当时蓄养昆仑奴已经成为了王公大臣、贵族富商的时尚,而且数量很多。不光如此,这些昆仑奴大多忠肝义胆,成为了很多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比如被金庸先生称为中国第一部狭义小说就是唐代的《昆仑奴》。不仅如此,陕西西安甚至出土了唐代的黑人俑。此外,唐代的石窟、壁画中也塑造了大量的黑人形象。

昆仑奴在外形上和汉族是有大的区别,比如体黑卷发。唐诗中的“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 ”便是形容当时的黑人。昆仑奴体型较矮,服饰也是和当时人们不大一样的,一般都是上身赤裸,斜披帛带。他们在体能、游泳技能等方面拥有汉人难以企及的水平。这些特点是非常接近于东南亚的黑人的。

至于说昆仑奴的来源,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是来自于非洲北部;2.东南亚;3.印度;4.中国西部昆仑原住民。不过,我认为最有可能的还是东南亚。正如我前面所说,唐代的黑人并不是非洲而是东南亚,又称为小黑人。因为唐代史料和传奇小说中所描述的黑人大多体格短小,水性很好。一直到现在,这些黑人的部落和种族都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海岛上。而且根据历史记录,凡是在半岛上统治这些小黑人的国家,中国记载上都是“昆仑之类”。

7

隋唐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大量出现“昆仑奴”的字眼,现代改编拍摄的唐朝古装剧中同样不乏昆仑奴的身影,他们个个壮硕如牛,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勤劳踏实工作,唐代长安城中的富贵人家豪门显贵都喜欢购买这样的奴隶,因而有“昆仑奴,新罗婢”之语流传。新罗婢即今天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称的菲佣,昆仑奴能够与新罗婢并称,也许可以算作他们在家政方面天赋异禀。

昆仑奴之所以会在唐朝中期盛行,概因盛唐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海纳百川达到的顶峰,长安在唐朝可是声名远扬的东方大都市,不仅是国内各民镞、胡汉的融合,长安街头不乏通过丝绸之路及海上港口贸易跟船而来的外国人,即便看见肤色不同的人也不至于大惊小怪。

“昆仑”这个词在早期历史记载中是指昆仑山以及黑色的物品,唐代大抵是因为大量黑人涌入,才将昆仑一词用来指代黑皮肤的外族人。因为肤色的缘故,很多人认为昆仑奴是来自非洲的黑人,可惜唐朝人的步伐并未涉及到非洲,总不可能是别人主动送上门来为奴为婢的。

私下推测:昆仑奴中如若有部分非洲黑人很有可能涉及到国际人口贩卖,唐朝买卖外国人口貌似没有触犯到法律。但买卖本国人口有《唐律》规定制裁:“诸略人、略卖人为奴婢者,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拐卖人口为奴的会判处绞刑;拐卖人口为私兵、部曲等的会被判流放;拐卖人口为妻妾子女,一经发现坐牢三年。

专家发现,中国南部的印度尼西亚也是唐代昆仑奴的主要来源,这些黑人住在海岛上,熟悉水性,很符合历史上关于昆仑奴的记载。

清末革命烈士谭嗣同在被捕下狱后写下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里的昆仑二字时常也被人同唐朝的昆仑奴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家中的忠义之仆人。

谭嗣同考证过的昆仑奴为印度人,“友人邹沉帆撰西征记程,谓希玛纳雅山即昆仑,精确可信。希玛纳雅山在印度北,唐人呼印度人为昆仑奴,亦一证也。”

根据印度历史记载,公元三世纪以来西贡(一般指现代越南胡志明市)就是亚洲最大的奴隶市场,持续到明代常年向中国销售奴隶。而从出土的昆仑奴俑以及黑人俑来看,都带着明显的南海黑人特征,并没有非洲人的特点。

东南亚、马来一带同样是黑人的主要聚居地,还有一些如今被称作尼格里托人的土著,长得矮小灵活,构成了昆仑奴的一小部分,跟唐代街头表演杂技舞蹈以及大户人家才买的唱戏杂耍班子很类似。

电视剧《贞观之治》里面出现的昆仑奴兵俑,似乎告诉我们在那样开放的时代昆仑奴的日子过得似乎也不错~

8

【今有菲女佣,唐有新罗婢】★【今有英管家,唐有昆仑奴】

煌煌大唐之际,名流富贵者最流行的仆人就是新罗婢(女,女士优先嘛)、昆仑奴(男)。新罗婢来自高丽(不要问福垊为什么不打朝日鲜明!)半岛,那昆仑奴来自哪里呢?昆仑!福垊谈了昆仑,您就能知道昆仑奴的来源之一了。是不是,厉害了我的哥哈!然后福垊再举一反三,引出另外三个具体来源好不好啊?

昆仑什么意思?在哪里?怎么就来源之一?

【昆仑】据王菉友《侍行记》的记载,福垊了解到昆仑源自胡语(外语)喀喇、哈喇(不是口水)的转音,也就是胡语黑的意思。

★那么昆仑奴来自哪里呢?一提昆仑很多人都想到昆仑山,昆仑山即喀喇山,喀喇山乃黑山,黑山可不是今天的黑山共和国哈。那是不是来自图上的越南昆仑岛啊?坏了,图上透露答案了。昆仑奴源自今天越南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吴哥人称呼王国的森林这一地名为雉棍。后被林邑国(越南)(今越南南部,北部是安南都护府)占领,林邑人将雉棍转音为柴棍,(越南语Sài Gòn,发音赛贡)越南语为棉花之意,因为高棉人在此地种棉花。到了明朝后该地被华人称呼西贡,取名为西方朝贡我大明的一个港口之意——感谢马三保吧。别说不认识三保啊!而唐朝人转音为昆仑,请问为什么?

一、唐人外语不好,发音相似。二、此地人较黑,昆仑正有黑的意思。三、大唐时这里还是最大的黑奴贩卖市场。黑=昆仑,黑奴=昆仑奴!

而这些黑奴有本地或印尼、马来、菲律宾等地周边,也有来自北非被贩卖的昆仑奴,故而福垊说谈了昆仑就知道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之一——买来的!开始举一反三。

阿拉伯国家对北非黑人掳掠

柴棍的奴隶,有一半是来自阿拉伯国家对北非一代的侵略、诱捕从而掠夺贩卖人口。贩奴黑奴,欧美不是第一批,却是最严重的一批。

那么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到大唐的呢?前面举一,下面反三。



★第一、大唐藩属国每年朝贡的贡品。

★第二、藩属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富贵人士在唐朝生活、工作的所携带的仆人。

★第三、甚至是这些夷人富贵者将大批黑奴贩卖给沿海甚至内地的大唐富贵人士。

他们在唐朝从事什么工作?



他们忠诚、强壮、多才,在大唐从事乐手、水手、驯兽师、家丁保镖、雇佣兵。

9

昆仑在我国古代是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带,并非昆仑山。1994年出版的《昆仑奴》,就讲述了在安史之乱后,被奴役的昆仑族人流落中原的故事。

《昆仑奴》剧照

而昆仑奴则是指来自那里的奴役,其中包括大多数黄种人和极少部分黑人,也有学者指出,可能也包括一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

而至于唐朝时期盛行的昆仑奴怎样来的,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其一、唐朝当时的包容。但是唐朝自认世界中央,与各国保持友好往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唐朝经济不仅很发达,而且文化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与世界许多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

这些国家会派学者、留学生到长安等地学习,同时也会有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这就使得这个时期在街上碰到黑人或者外国人并不“稀奇”。

Δ昆仑奴啊剧照

其二、东南亚人口贩卖。人口贩卖,对于人贩来说是为了赚钱,对于长安城的贵族家来说是需求。

至于昆仑奴人种的差异,是由于昆仑奴也区分等级,黑人昆仑奴就只有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用的起。

其三、唐朝经济的繁荣。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就需要精神需求。大唐的盛世,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需要昆仑奴来为他们服务。

Δ《昆仑奴》剧照

正如当今社会有能力的人都会选择保姆,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轻松。当社会上对于昆仑奴有需求时,变会相应的有供应,这就使得昆仑奴在唐朝时期盛行。

10

在谈论武则天时期的唐朝女性时,往往这些文人骚客会带有很大的不屑,因为当时女权确实是挺高的,所以文人骚客大多持一种批评态度。而在文人的批评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有些达官贵人圈养昆仑奴,当然这些为何对女性圈养昆仑奴这么反感,想必是大唐子民对外来人的一种排斥吧。

昆仑奴不仅仅是黑人,而是包括东南亚、西亚、中亚和阿拉伯地区的一些人种,这些大多都是以奴隶的身份被卖到大唐。并且对于昆仑奴的评价也是还不错的,例如忠诚、强壮、诚实,所以对于昆仑奴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加上当时阿拉伯地区同大唐交易频繁,所以不少阿拉伯国家从北非掠夺人口来贩卖。

还有就是东南亚地区,由于当时也存在不少部落,这些人口也被当作了奴隶用来贩卖。可以说昆仑奴确实是比较悲惨的人群,大多都是生下来就是奴隶,或者被掠夺而为奴隶。而昆仑两个字其实是胡语中的“黑”的意思,所以也就是泛指皮肤黑的奴隶,但是从唐朝的一些陶俑来看,昆仑奴中也有不少白色人种。

不仅仅是昆仑奴,其实高句丽灭亡之后,也有大量的高丽女子被卖到大唐为婢女。可以说在唐朝强盛时期,这种人口的流入,带给了唐朝不一样的文化。昆仑奴的歌舞也融入了大唐人的生活,可以说唐朝的包容性为历代之最,并且在包容中还能保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实在是今日所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