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真正去取经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

真正去取经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

2020-11-16 10:31阅读(59)

真正去取经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大人讲过多次,在去西天取经途中,悟空打杀了截道的强人,被唐僧开除,辞退。这时六耳

1

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大人讲过多次,在去西天取经途中,打杀了截道的强人,被唐僧开除,辞退。这时六耳猕猴乘机而入,幻化成,打伤了唐僧,抢走了取经的家当,跑到花果山准备班子想去西天取经。真假猴王一场大战,因本事一样,难分输赢,先到观音那分真假,观音分不出。又到地府判真假,地府不敢判,只说了一句:“佛法无边”真假猴王就一路打打闹闹上西天,还没到雷音宝剎,如来佛对座下弟子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等两个猴王打进来,如来用钵孟收拾了假猴王六耳猕猴。假根本不存在,只是真心里的私心杂念作祟,通过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是教导世人为人处世要一心一意,如果有异心,必定会招来苦难祸端,不能成正果。真假美猴的争斗,其实反映的是孙内心中存在的正与邪的思想斗争经历,说明最终邪不胜正。

2

这年头,有许多人喜欢歪理,就连《西游记》这样的四大名著,也出现了许多自以为是歪解学者,抛出一些好像挺有道理的“阴谋”观念来误导读者。

比如有个姓吴的所谓西游专家,就有很多标新立异的观点。连唐僧的母亲满堂娇,一个为儿子忍辱偷生近二十年的伟大母亲,也遭到最恶毒的污蔑。

关于这个六耳猕猴替换了真孙的事,也就被那些阴谋论者大加渲染,说得好像就是真的一样。但认真读过西游原著的朋友,应该不会受到蛊惑。

到灵山取经成功的,只能是齐天大圣孙!

混世四猴之说

孙搬救兵,在毒敌山除掉蝎子精后,师徒继续上路。可不久,路遇一伙山贼,孙行凶打杀了两个凡人,引出了真假美猴王的事件。

这时候,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根本没法分辨。

上至天界,下至幽冥地府,观音和唐僧都念了紧箍儿咒,可两人完全一样。最后在地藏王菩萨座下灵兽能分辨,但不敢说,最终到灵山找如来辨认。

如来以慧眼观之,似乎查明了假的来历,说了一番话,认定假是混世四猴中的六耳猕猴:

“我观假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如来的说法乍一听有些道理,可真是这么回事吗?

如来说的混世四猴: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如来称这四种为神猴,都不得了,各有不同的天生大神通。

有了这个说法,孙便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一种灵明石猴。如来是这样形容灵明石猴的: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这似乎和孙的属性神通也差不多啊!

但还有两种如来所谓的灵猴,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如来说他们也是神猴,具有莫大神通: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按说,这两种神猴应该也相当厉害呀,但其实这两种猴子,正是孙在花果山时的手下。可是他们连最弱的混世魔王也打不过,如何当得起混世四猴?原文述:

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

由此看出,这个混世四猴的说法,实为掩人耳目之语,又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只是如来身为佛祖,说起来仿佛头头是道,没人敢怀疑而已。

二心竞斗

孙可是悟性绝高,如何不明白如来此瞒天之语?

真假猴王根本都是孙。否则在念动紧箍咒时,不可能完全一般表现。两个人武器、招数、神通,都完全一样,哪里存在这样的事儿?

这紧箍咒,可是如来亲手打造的法宝,如来是一教之主,这六耳的假箍儿,若能演得这样逼真,怕是他比如来还要厉害了!

其实原因就只有一个,两个孙,都是真的,一个为恶一个为善。

二猴打上灵山时,如来还说了一句话: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其实这才是如来的真话。孙以前为妖,自然有恶念。他这个恶念并非是天生的,而是他刚刚学艺归来时,打死花果山那个“混世魔王”时,出了问题,此魔王的恶念钻进了孙的身体,孙后面才成了妖猴。

西游记第二章标题: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这标题后一句何解?其实就是说,孙虽打杀了混世魔王,自己却元神与魔王合在一起,有了魔念。所以孙亦正亦魔,人格是两面性分裂的。

取经路上的孙行者,一直都有正魔二心。

取经路上,孙行起凶来绝不手软。在车迟国,就杀了三个凡人,两个本来心地善良的道士(三大仙的弟子)、一个行刑的刽子手,都给他一棒打杀。还把宝象国公主的两个儿子,让八戒从空中扔下摔死,可见他是很凶残的。

这时候,就因为身体内有魔性在作怪。

在毒敌山时,孙被倒马毒扎了,因此魔念分离,化出来另一个孙。后来打杀山贼,被驱赶后,魔念分身赶来,竟然对唐僧动了棒子。

六耳猕猴,其实正是孙的魔念,被如来拿下后。孙当着如来的面,竟一棒把他打死了。这正是孙灭了自己的恶啊!

如来虽然口上说惋惜,却对孙很欣赏,并且随即说出了这番话:

“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孙是个狠人,对于敢灭自己魔念的人,如来也是佩服的,如来这时就向孙承诺了,取经成功后,会和唐僧一样,会让他成佛。

如果孙不是这般决绝,在如来面前打死这个恶念,最后他或许也只能和八戒等人一样,最多封个菩萨就顶天了。

人人心中,都有善恶二念,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也告诉我们,当魔念滋生时,一定要坚决灭杀,否则就可能走上歧途!

3

是。

这个结果虽对不公,但反映了真实的社会。


吴承恩写《西游记》表面上是神魔小说,实则是要揭露现实社会的流弊。

那真假猴王这出戏要反映什么问题?

显然,如果书里闹来闹去还是真去取经,那么这出戏的价值只能算童话级别,只适合给小孩子看了。

反之,如果是六耳猕猴去取经,反而能引起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但是书里面是绝对不能直接说真相的,因为那将触碰古今中外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书里只预留了某些线索,好让经过仔细阅读的读者能看出其的端倪。比如,经过真假猴王这一章节后,本性难移的孙怎么突然变得听话了。这和《三国演义》里空城计的写作手法类同。(以后有机会再评说)

下面进行分析:

1、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

六耳猕猴与长相、本事几乎完全相同,只有一点差别,就是他有六只耳朵。作者为什么不写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同,而非要写耳朵不同?原因很简单,因为:

六只耳朵的猴子会比两只耳朵的猴子听话。

现实生活中,会听话很重要。尤其是会听领导的话很重要。

而谁的话都不听。学艺师父(菩提)、玉帝、唐僧及如来,都是的上级领导。

不听学艺师傅的话,被逼起毒誓;

不听玉皇大帝的话,先是被穿小鞋做了弼马温,后来被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遭了七七四十九天罪;

不听如来的话,被骗压五行山下五百年;

不听唐僧的话,被骗戴上了紧箍咒。

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有真本事又机灵的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无法与现实环境相对抗,再这么走下去不行了。

于是心里逐渐产生了一只会听话的猴子:心猿六耳猕猴。

也就是说,六耳猕猴和是同一只猴,区别在于前者是曲服于现实听话的猴子,而后者是曾经充满理想抱负不听话的猴子。

解开了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后面的分析就不难理解。


2、谛听不能说出真相的原因

真假猴王闹到地藏菩萨那里,谛听(上图那个家伙)已辩出了真相,但却没有说出来。书中解释说是怕牵连地府,其实是怕得罪如来。

说出谁是假,最多让地府损失点财物,大家联手赶跑假不难,但却会得罪大神如来。谛听在官场混迹多年,岂能不知如来是喜欢一只听话的猴子还是一只不听话的猴子。

如果顺着如来的意思,把真说成假,麻烦事更多……这个读者自己去琢磨吧,小编再说就显得卖弄聪明了。

思前想后,难得糊涂是最好的为官之道,最终谁也不得罪。



3、如来的决定

最终如来说出谁是真猴王,那他一定就是真猴王。因为结果除了真不满意外,其他人都满意。

正所谓:“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亦真。”

4

真正去取经的不是六耳猕猴,是孙。我们看《西游记》中的是人的形象出现,如果六耳猕猴取经,那么我们现在看到有好多猴子怎么不象人一样的干这干那。《西游记》是一本修心专著,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孙是作者笔下形象话了,猴子较灵活,动作迅速敏捷。孙猴子的猴子是人间的地方方言,把家里最小的孩子称呼为候儿,家有几个男孩就依次称大候、二候、小候。作者笔下也许是这样把孙描述按人们的称呼而已。所以我认为不是六耳猕猴取经,是孙取得经。而六耳猕猴是把孙猴子的另外一面显现的,人都有善恶两面的,善面是正义的一面是孙,反面是六耳猕猴。

5

当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向遥远的传说地迁徙(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且很多),在迁徙过程中,其中的部分在某一个地点停留并扎根下来繁衍,其他人继续前行,然后又有一部分停下来,其他又继续前行……一直到最后的人到了传说中的目的地。我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明白西游记不是讲的几个人的事,中途停下来的也是整个波澜壮阔民族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说最终到达目的地的人已经不是出发的全体,而中途停下来的有可能灭亡了,也可能是被历史遗忘了。

我们不要去纠结于西游记中的生死、真假,关键在于整个伟大的进程,唐僧之前的九(数之极)个骷髅,说明了一切。

6

认为六耳猕猴取得真经的言论是阴谋论解读《西游记》的代表言论之一。有此言论的朋友无非是那些喜欢用阴谋论解读各种问题而并不知实情的网友,这样的言论还影响了另一批没有辨识能力的网友。喜欢阴谋论的网友世界各地都有,但阴谋论毕竟站不住脚,这样的人推理得是头头是道,但小说作者都未必是这么想的,他们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看问题更高深,故作惊人之举罢了,甚至已经是二次创作,和小说本身相去甚远。

我们不提倡用阴谋论看问题,更不提倡用阴谋论去解读小说!小说大家都可以看,但《西游记》只是一部世俗小说,就是给大伙茶余饭后消遣用的,这就是小说的特性,而且由于作者本身认识有限,自身环境和时代的局限性,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有很多。这也很好理解,如果全都套用现代价值观里的那一套,这也是不对的,古今文化毕竟还是有差异的,那只是你自己的一家之言,而并不是小说想要表达的。再举一例《西游记》阴谋论解读的案例:那就是红孩儿并非牛魔王的亲儿子,而是太上老君的亲儿子。理由是红孩儿不仅长得不像牛,还会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冒一看有理,其实站不住脚,三界会三昧真火的人大有人在,孙其实也会,但只能在内在运用,外貌不像牛,像他妈其实也是可以的,妖精生出来的,基因突变谁又知道像什么玩意呢?再说作者也根本没有这么想,他们只是西游世界的过客,不能多费笔墨而已!

话又说回来,所谓六耳猕猴应该是孙因为唐僧的压制,导致的二心所幻化出来的。他使用的铁棒当然也是幻化出来的兵器,所以它的本领也和的本领一般无二,当然也会有金刚不坏之身,筋斗云等招牌本领。但唯一不同的乃是内心充斥了不满的怨气和暴虐的恶气!

人有善恶二心,只是平时尚未激化,本领这么大功劳这么多,却受领导的百般压制,委屈之情无处诉说。当一个人的善念被百般压制的时候,恶念就会抬头,而这个恶念就变成了妖气冲天的假,难怪天上神仙辨不出,因为这就是本人。

如来为了给圆一个谎,给众神仙一个交代,才刻意编出一个六耳猕猴的说法,还说他知前后,善聆听,试想他如果知道结局为何不逃还要去见如来。其实应该是如来利用这次事件,彻底把变成了他的人,而且其中绕过了观音,内在把默认成了预备佛员了,因为在此后的西天路上,再也没有请过观音帮忙,当然他的唐师傅也再也不敢刁难压制了……所以打死的是他自己二心幻化出来的猴子,打死了六耳猕猴,也就等于去除了二心!

请不要过度解读《西游记》,它只是一部茶余饭后消遣的世俗小说,它里面有很多漏洞和不合理,我们可以研究《西游记》但不要用阴谋论去过度解读它!





7

非也。

如来曾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乃六耳猕猴也。”

六耳猕猴,三界无人知其真名,实力与孙不分上下,与真孙大战三百回合,分不出胜负。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两人分别来到三界不同的地方,叫来各路大神,都分别不出真假,就连观音菩萨也是一样。三界之内,能分别两人真假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冥界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二是佛界的如来佛祖。那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真相爆光后,难怪谛听打死都不敢说。

六耳猕猴是怎么来的,剧说是孙心生而来,当时的孙产生了二心,二心不归,如来才搞了这么一出戏来。剧中六耳猕猴趁孙心中有鬼,于是就变化成孙的模样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这一切都在如来掌握之中,一切都逃不过如来的法眼,别说是六耳猕猴呢?

让很多人不明白的一点就是,谛听明明可以分别真假,为何要去如来处才能分别出来。这很明显谛听有不可告人秘密,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而地藏王菩萨又是如来的管,谛听可不是一般的坐骑啊,三界任何事情,只要他一听就知道,如来的那点心事,谛听一定是知道的,这也是谛听不说出假的原因之一,生怕得罪了如来佛祖。

而六耳猕猴不但不怕,反而士气很高,完全不把孙放在眼里,也不怕来到三界任何地方鉴别真假,为什么呢?六耳猕猴不怕如来,真相只有一个:六耳猕猴就是如来派来试孙的。但如来没想到的是,把假的孙识别了出来,被孙给打死了,这是如来没有想到的,当时,如来就说你干吗打死他。

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就是如来派去的人,而谛听不说出真相的原因就是怕得罪了如来。

其实不是孙的另一面。六耳猕猴,就是六耳猕猴,世界上确实就是有这个物种,并不是如来乱讲的,因为就是四大神猴中的灵明石猴,而且花果山水帘洞中,的四大健将七十二妖王中确实有通臂猿猴等猴类,所以,六耳猕猴就是和孙毫不相干的另一个物种。

真正取经人就是齐天大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