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后者为何羞愧自杀?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后者为何羞愧自杀?

2020-11-14 18:31阅读(60)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后者为何羞愧自杀?:相信大家都知道覆水难收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改编于汉朝名臣朱买臣的真实经历。不过,戏说不等于历史,在

1

相信大家都知道覆水难收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改编于汉朝名臣朱买臣的真实经历。不过,戏说不等于历史,在真实的历史中,朱买臣发迹之后,并没有羞辱前妻,当然,他也没有向前妻提出收回覆水的要求。但他的前妻最终却死了,原因是过了一个月的“好”日子。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出生于会稽郡吴县,自幼生活贫苦,却非常喜爱读书,对儒家学说颇有见解。不过,可惜的是朱买臣时运不济,虽然饱读诗书,却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所以生活一直都没有起色。

就这样,朱买臣一晃就到了四十岁。

在此期间,由于生活过得异常贫苦,朱买臣的妻子经常带着朱买臣上山砍柴,然后挑下山去卖,换些生活用品维持生计。

本来这种生活非常平静,两口子也安安稳稳的过起了日子,然而,由于朱买臣对诗书的喜爱,每次上山砍柴的时候都会大声朗读出来。这种感觉就好比曾经网络红人大衣哥没有出名时在田间地头唱歌,被乡亲们指指点点,说成是不务正业或者异想天开一样。



朱买臣当时对流言蜚语毫不在意,但时间长了,他的妻子却受不了了。对于这个跟随朱买臣20多年的女人而言,他可以忍受贫苦的生活,忍受丈夫的“无能”,但却不能忍受乡亲们的冷嘲热讽。为此,朱妻开始劝说朱买臣:“你念书我不反对,但你能不能不要在砍柴的路上念书,让乡亲们看笑话?”

朱买臣听到妻子的话后说:“一群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因此,朱买臣在砍柴的路上朗读的更大声了。

朱妻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这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所以向朱买臣提出了离婚。

到了这一步,朱买臣慌了,毕竟夫妻二人已经携手度过了20多个春秋,所以朱买臣诚恳的向妻子说;

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汉书》

意思很明显,朱买臣给妻子许诺,说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必能大富大贵,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过不了几年必能富贵。等到那个时候,他会以富贵的生活报答妻子几十年的陪伴和辛劳。



或许是她的妻子听了太多的许诺,也或许是失去了耐心。所以朱妻愤怒的说了一句话:“等你发财,我们俩早就饿死了!”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朱妻说完这句话之后,朱买臣也知道这个贫苦的家庭已经没有办法再延续下去,于是无奈之下同意了妻子的请求,两个人就此别过,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

两人“离婚”之后,朱妻也改嫁他人,日子还算凑合。然而朱买臣却每况愈下,甚至食不果腹,有一次在山间砍柴的时候,甚至饿晕在了道路两旁,幸好朱妻和他的新任丈夫在上坟的时候发现了他,并且把朱买臣带回了家中,给了一些饭食才保住了性命。

几年后,朱买臣成了一名小吏,到了年末的时候被上级派往长安汇报工作。说来也巧了,这一年恰好赶上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登基。由于新帝登基,长安城内的官员比较繁忙,所以,朱买臣在长安逗留了好久都没有办法汇报工作,无聊之下就到了长安的街市上游历。



在长安的街市上,朱买臣很幸运的见到了老乡严助,他现在可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官居中大夫。严助也知道朱买臣对儒家越说颇有研究,恰好武帝当时非常崇尚儒学,所以在一番交流之后便将朱买臣推荐给了武帝。

刘彻见到朱买臣后,听了朱买臣对儒家学说的见解后非常高兴,所以命令朱买臣和严助一起辅佐自己。

后来东越叛乱,汉武帝外放了朱买臣为会稽太守,负责平叛事宜。当时,刘彻知道朱买臣发迹之前生活贫苦,所以经常遭受乡人白眼,为此汉武帝决定利用人性的弱点,好好的让朱买臣对自己死心踏地卖命。

当时,刘彻叫来了朱买臣,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句话;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汉书》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如今你身居高位,富贵在手,你自己看着办吧?




很显然,武帝是让朱买臣在父老乡亲面前好好的装一次13,长长脸!刘彻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可以利用朱买臣显示一下大汉天子皇威浩荡,二来也可以让朱买臣对自己更加忠诚。

既然如此,朱买臣也不推辞,叩头谢恩之后,便登上了武帝为自己准备的特大型楼船,一路之上风光无两。

到了会稽,朱买臣又准备把这次13好好的装到底,于是他故意换上了破旧的衣服,然后到了官署。众人见当年的书呆子回来了,而且还穿的破破烂烂的,都不屑一顾,只是让他到了旁边的犄角旮旯和守门人一起吃饭。

不过,正在吃饭的时候,朱买臣漏出了会稽太守的印绶,这也让众人吓了一跳,纷纷跪倒在地,声称有眼无珠。



在官署装完之后,朱买臣又风风光光的到了大街上巡游,高头大马,一时间迎来了无数人的赞誉。就在这时,朱买臣看到了人群中的前妻,她正在和新任丈夫一起为自己的巡游铺路。

这时,朱买臣停下了车,然后将前妻和她的新任丈夫接上了车。之后他们二人被安置到了太守府,好吃好喝伺候着。不过,时间过了一个月之后,朱买臣的前妻却突然自杀了。

关于朱买臣前妻的自杀,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原因,很多人认为朱妻是因为当年看走了眼而导致羞愧。但越关认为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朱妻在太守府中必然遭到了冷嘲热讽,最终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自杀身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想要过得好,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大家应该随心所欲,千万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否则带着心理包袱一辈子都会过得不开心。

另外,夫妻之间应该互相迁就,而且人应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把握好分寸。买臣一味的着重于自己,没有迁就到妻子的感受,最终失去爱人。而且他也没有把握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分寸,如果不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前妻和她的新任丈夫,或许朱买臣已经成为了一具枯骨。



最后说一下朱买臣的结局。平定了东越的叛乱之后,朱买臣位列九卿,达到了人生巅峰,然而低谷随即到来,因为犯法而被免职。后来朱买臣和严助一起担任丞相长史期间与张汤发生矛盾,最终,朱买臣陷害张汤致死,而事情大白之后,朱买臣也被刘彻处死。

2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朱买臣是西汉时期江苏吴县人,因“七国之乱”举家逃到会稽郡下涯村躲避战乱,他和妻子在深山里搭了个茅蓬居住。夫妻俩靠砍柴为生,朱买臣偷闲就看书,挑柴去市场卖的途中还背诵诗文,这事被当地人当做笑料传来传去,妻子就劝他,我们都落到这种穷困境地了,别在丢人现眼了,可朱买臣依然如故。

妻子感到羞愧难当,就提出了离婚相逼,朱买臣对她说:“凭我的才学,估计50岁要大富大贵了,我现在40多岁了,再过几年我会好好报答你的。”妻子忿恨地说:“别再做梦了,我跟了你20多年,听的耳朵都起茧了,日子越过越苦不说,还让人背后指点、当面嘲笑。”朱买臣再三劝说,妻子索性大哭大闹,无奈之下,朱买臣写了休书,妻子离家而去。

离家后的妻子又重新找了丈夫,没有了妻子的朱买臣砍柴也少了,更加穷困潦倒,但他看书背诗从未停止,一日,他挑着柴从墓地走过,由于又冷又饿,就蜷缩着在墓地旁休息,这时,他的前妻和新丈夫来上坟,看到他如此落魄,不仅悲感交集,赶忙拿出祭祀的饭菜给他吃,为这一点,朱买臣永远记住了她的好。

过了几年,朱买臣经朋友帮忙,到会稽郡当了一名差役,郡里的上计吏进京汇报工作,派朱买臣押车同往,他们到了长安后等待皇帝的诏令,上计吏让朱买臣在公车署等候,由于诏令迟迟未下,朱买臣就无事上街遛跶,凑巧遇到了同县人严助,严助官至中大夫,是汉武帝赏识的大臣,他在家乡上不同于嘲笑朱买臣的平庸之人,是少有的知道他有真才实学的人,于是严助向汉武帝推荐了朱买臣。

汉武帝召见了朱买臣,朱买臣谈说《春秋》,释义《楚辞》,论证古今,有理有据,当时汉武帝正要准备修筑朔方郡城,公孙弘进谏,认为财政吃紧,不宜动工,汉武帝看朱买臣如此博学,就让他和公孙弘辩论,朱买臣几个回合,就让公孙弘心服口服,收回进谏。汉武帝很高兴,就封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一起在宫廷为职。后来东越王余善不听朝廷指令,汉武帝问计朱买臣,朱买臣献策,汉武帝按朱买臣的策略,消灭了东越王,就封他为会稽郡太守。

朱买臣到了会稽郡城外时,令随从在城外等候,自己穿着旧衣服进城走进郡邸,官吏们正聚在一起喝酒,对他的到来不屑一顾,朱买臣走到后厅,守邸人正在吃饭,朱买臣过去也吃了起来,朱买臣故意露出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出于好奇就去拉绶带,结果拉出了一方官印,一看是会稽郡太守印,慌忙去前厅向官吏们汇报,他们不相信,都说守邸人乱说大话,有个平素轻视朱买臣的人说:“我到后厅去看看”,他走到后厅一看官印,吓的回头就跑,并高声嚷道:“的确如此,朱买臣当太守了。”这时他们才相信,纷份来拜谒朱买臣,守丞得到禀报,也来拜会朱买臣,守丞得知他的随从还在城外时,为了以示隆重,要搞的上任进城仪式,于是征召民众修整道路。

朱买臣出城后重新坐车进城上任,他看到前妻和丈夫也在修路的队伍中,就停下车子,令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俩送到太守府,他在太守府给他俩按排了房间,并每日提供精美的食物,后来他前妻不想再住下去了,他就在城里给他俩买了一座豪华的房屋,并给了他俩足够一生衣食无忧的银两,然而,一个多月了,他的前妻却上吊而死。

至于为什么上吊?主要是出于羞愧和懊悔,当初她和朱买臣离婚,主要是好面子,其次才是贫困,要说穷,自从她嫁给朱买臣后,就没有富过,一直是过的穷日子,穷日子她还能忍受,但面子问题却忍受不了,以前在吴县是种地,和人接触少,到了会稽下涯是砍柴,还要挑到市场卖,和人接触多了,她让朱买臣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背诗,可朱买臣不但不听,反而越背声音越大,这让她实在辱受不了,所以,闹着要离婚。现在有朱买臣的资助,生活无忧了,但悔恨却时时伴随着她,她完全能想象到,那些嚼舌根的人又在背后议论纷纷和指手划脚了,仿佛她听到了“你看这个婆娘羞不羞,都和人家离婚了,还问人家要钱要房,当初嫌人家穷,可找了个还不是穷光蛋,”,她的上吊自杀,主要还是心理问题,是心灵的煎熬到了极限所造成的。

谢谢阅读

3

朱买臣是西汉名臣吗?除了戏曲《朱买臣休妻》外,好像不太有名,但毕竟是入了《汉书》的大臣。

(朱买臣)

朱买臣早年是个穷书生,被妻子嫌弃离婚。后来,因贵人相助,朱买臣做到会稽太守,接前妻和其丈夫来府中做客,前妻羞愧难当而自杀。

朱买臣又做到九卿的官,但没多久就被汉武帝诛杀了。

其实,朱买臣也没享受几年富贵。

我们不戏说历史,只是从现有的历史材料中分析这件事情。

1、朱买臣的前妻为何自杀?

朱买臣的前妻是一个见识短浅、死要面子的女人,但并不是一个嫌贫爱富、忘恩负义之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代男子一般20岁结婚,朱买臣比较穷,可能25岁才结婚。古代女子15岁就可出嫁。

到朱买臣40多岁时,他妻子已经跟他过穷日子15年以上了。

如果朱买臣的前妻是个嫌贫爱富之人,早就离婚了,何必等到30多岁人老珠黄了才离婚?

朱买臣没什么田产,只能上山砍柴谋生,他的妻子也每天跟着他背柴,也算是吃苦耐劳了。

朱买臣还有一个习惯,喜欢一边挑着木柴担子,一边背诵诗书。

有一天,朱买臣在大路上挑着担子,唱起屈原的《离骚》来了。

他的妻子背着柴在后面跟着,三番五次叫朱买臣不要在大路上唱了。

穷酸书生卖穷酸,羞愧死人了。

朱买臣故意惹妻子生气,越发大声唱起来。

他的妻子不干了,摔下木柴,要离婚。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就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跟我过苦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了就会报答你的功劳。”

他的妻子发怒说:“相公你呀,恐怕最终要饿死在沟里了,怎么可能会富贵?”

汉朝实行察举制,一个郡一年推荐一两个,都是二三十万人中挑一个。

他的妻子当然不相信正好挑中朱买臣。

朱买臣劝不过妻子,就按妻子的意思休妻了。

他的前妻再嫁了。

朱买臣现在只能一个人在路上唱歌了。

有一次,朱买臣背着柴路过一片坟地。

他的前妻正和丈夫在上坟,看到朱买臣还是一片饥寒交迫,她就招呼朱买臣过去,把祭祀完的饭菜给朱买臣吃。

可见,朱买臣的前妻也不完全是薄情寡义的人,毕竟夫妻一场,虽然帮不上多大忙,但给前夫一顿饭菜吃还是可以的。

后来,朱买臣当上了会稽太守,衣锦还乡。

会稽郡的官吏们,派发民夫,修治打扫街道,迎接新太守。

朱买臣在路上看到,前妻和前妻的丈夫正在路上打扫道路,就停下车,让后车送前妻夫妇到太守府上。

朱买臣安排仆人和饮食,在府里伺候前妻夫妇,算是报坟地的一餐之恩。

可朱买臣的前妻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女人,看到朱买臣荣归故里,羞愧悔恨难当,在朱买臣府里住了一个月就上吊自杀了。

朱买臣当太守的时候有六十多岁了,他的前妻也有五十多岁了。

何必想不开!

2、朱买臣升官的经过

朱买臣如果没有遇到他一生的贵人严助,就很有可能像他前妻说的:会饿死在沟里。

朱买臣和严助,是同乡,都是吴人(今苏州),年龄也差不多。

(严助)

西汉初年,吴地有煮盐之利,文学也发达起来。严助的伯父严忌是有名的辞赋家,和枚乘、邹阳齐名。

严助也受伯父影响,擅长辞赋。

吴地在战国末期,已经归楚国所有,朱买臣也喜欢读《楚辞》。

汉武帝登基不久,全国各郡举贤良百人,严助是会稽郡的贤良。贤良到了朝廷也要考试,考的是策。

严助的策论得了第一名,相当于是察举的状元。

汉武帝任命严助为中大夫。

公元前138年-前135年,闽越作乱,严助立了功劳。

后来,汉武帝任命严助为会稽太守。

严助在当会稽太守的三年内,没什么功绩,但也知道了朱买臣这个穷老乡的故事。

汉武帝把严助召回朝廷,当文学侍从。

这时的朱买臣已经五十岁了,穷困潦倒,连砍柴的力气都衰弱了。

朱买臣毕竟读书识字,就到衙门里找了点小差事,当上计吏的小跟班。

年终,上计吏和随从要押送竹简文书的马车、牛车到朝廷汇报工作。到了长安,文书交上去了,却迟迟没有回复。

会稽郡的上计吏和朱买臣等人,只好等在公车署听候消息。

左等没有回复,右等没有回复。

一直等了很多天,粮食盘缠都用完了。

一伙人只能饿肚子,只好轮番安排一个人在公车署听候消息,其他人出去乞讨要饭。

这是朱买臣一生最尴尬的时刻,已经沦为乞丐了。

朱买臣想,不能坐以待毙。他想了一圈,想到同乡的严助现在朝廷里,只能找他帮帮忙了。

严助见了朱买臣,一番谈话,发现朱买臣不仅仅是一个穷书生,而是有雄才大略之人,连忙推荐给汉武帝。

按照战国面试客卿的方式,汉武帝召见朱买臣,朱买臣讲《春秋》《楚辞》,侃侃而谈,汉武帝大喜,当场封朱买臣为中大夫。

朱买臣终于翻身了!

好日子没多久。

公元前122年,严助因为和淮南王刘安有交往,被酷吏张汤害死。

朱买臣因此而痛恨张汤。

朱买臣也被罢了官,又一次穷困潦倒了,很久很久之后,获得待诏的称呼。

待诏是皇帝给的临时待遇,给点小钱饿不死,随时等待皇帝的召唤。

东方朔当待诏时,“奉禄薄”至“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比不上西汉官吏最低级的佐史的工资。

朱买臣经常饿得慌,只好在会稽郡京城办事处看门人那里蹭饭吃。(会稽郡因为上次乞讨事件也学乖了,在长安租了一个办事处。)

朱买臣在长安混饭,一混就是十年。

公元前111年,东越(闽越)王又发生叛乱。

朱买臣的家乡离越地不远,严助也参与对闽越的平叛,所以朱买臣对越地的情况较为熟悉。

时来运转。

朱买臣连忙上书汉武帝,出谋划策。

汉武帝大喜,重新起用朱买臣,封为会稽太守,并对朱买臣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朱买臣拿了会稽太守的大印,揣在怀里,还穿着破旧的袍子,继续慢慢踱步到会稽郡京城办事处混饭吃。

正是一年上计时,会稽的上计吏们正在喝酒,也不看朱买臣一眼。朱买臣到看门人那里吃饱喝足,假睡一会,微微露出大印的绶带一角。看门人觉的奇怪,就把绶带一点点拔出来,发现后面是个会稽太守的大印,大吃一惊,连忙跑出来告诉众人。

众人都喝醉了,大叫“是假的!”

看门人说,来看一看。

有个跟朱买臣很熟又很看不起朱买臣的人,醉醺醺地进去一看,酒吓醒了,大叫“是真的!”

于是就有了朱买臣当太守还乡的一幕。

朱买臣和横海将军韩说一起在讨伐东越王时立了功。

朱买臣封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富贵没几年,因事被罢官,成了丞相长史。

张汤原来是小吏,在严助和朱买臣手下打杂。后来张汤当了廷尉,害死了严助。张汤又当了御史大夫,几次代行丞相事,朱买臣成了他的手下。张汤故意蔑视朱买臣,从来不对朱买臣施礼。

(张汤)

朱买臣恨死张汤,联合其他两个长史,设计陷害张汤。

汉武帝不明就里,派人来责备张汤。

张汤不服,就说是三个丞相长史诬陷,然后自杀身亡。

张汤虽然是个酷吏,却非常廉洁,死后家里只有五百金,全是汉武帝的赏赐。

汉武帝后悔了,就把朱买臣等人全杀死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刀口甜蜜,朱买臣正是如此。朱买臣的前妻何必想不开。

4

当初是朱买臣的妻子崔氏主动提出离婚的,崔氏嫌弃朱买臣穷酸不会挣钱,只会“之乎者也”。

朱买臣确实家贫,娶了崔氏后,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上山砍柴换点零用钱。



但朱买臣不向命运低头,依然是个乐天派,每天大声背诵诗词歌赋,治国策论等文章,这在当时人们眼中就是不务正业,四邻八家都笑他是个呆瓜。

老婆崔氏觉得脸上无光,不让朱买臣背书,朱买臣说:“不吃饭可以,不读书不行”。崔氏说,“你读书我就和你离婚。”

其实崔氏想找理由离开朱买臣,她早就有了外心了。原来她常趁丈夫上山砍柴之机,和邻村的小木匠偷情,小木匠手里有个钱,每次都给她几两银子。

这事只瞒过了朱买臣。

崔氏萌生了和小木匠做长久夫妻的念头,于是逼着朱买臣写休书。

崔氏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朱看这日子确实没法过了,干脆写了休书。

崔氏的目的达到了,和小木匠过起了日子。朱买臣孤零零一个人,更加努力学习。

谁知道离婚五年后,朱买臣被汉武帝刘彻慧眼识珠,提拔朱做了会稽太守,朱的仕途一帆风顺,听说还要提拔他做都尉。

这时朱的前妻崔氏心想:“太守可比木匠挣钱多,我抹下脸来求他和我复婚,如果能行,我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崔氏找到前夫朱买臣,一见面跪倒磕头,现在朱是会稽(江苏)太守,崔氏只是一个农村木匠的妻子,身份有天地之别。

崔氏哭着说:“千错万错,看在曾经夫妻一场,咱俩复婚吧,说罢呜呜哭了起来。”

朱看了一眼前妻,说,“平身吧,外面自己搬个凳子坐在旁边咱们唠唠嗑。”

崔氏一看有缓和的余地,屁颠屁颠从外面搬了一个凳子坐了下来。

朱买臣开言道:“我以为咱俩这辈子不会再见面了,当初你死心塌地的要和我离婚,我苦苦挽留你,你还记得我说的话吗?”

崔氏一脸的茫然。

朱接着说:“我就知道你忘了,但我不会忘记。你骂我四十岁了不会挣钱,只会上山砍柴换点小钱过日子,嫌我穷。我说再等10年,50岁时我就会发达,到时候好好让你享清福。你不信,说我穷酸样,你能当上官,天底下就没有穷人了,难道你一点不记得了?”



崔氏这才想起来了,感觉当初自己确实够尖酸刻薄的,毕竟夫妻一场,没有给前夫一点时间和面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坚决要离婚,这事确实怪自己。

崔氏低下了头,诺诺说道:“谁知道离婚五年你走运了,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离婚”。

朱买臣听了心中暗笑:“这女人始终就是一个势利眼,没有真爱!”

朱买臣朗声说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道君子贫,只是时未到”。

这话我爱听,没毛病,男人一时落魄不可怕,有时候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比如历史上的模范夫妻薛平贵与王宝钏,王氏始终对丈夫有信心,哪怕一时住寒窑,她相信有一天丈夫会住官府大殿,这就是真爱。

还有宋朝宰相、写出著名《寒窑赋》的吕蒙正。吕蒙正家贫比朱买臣有过之而无不及,吕蒙正最后做了宋朝的宰相。

可惜崔氏目光短浅,有眼不识金镶玉,把一颗明珠无情抛弃了。

也不知道崔氏咋想的?换做任何一个女人也没脸来找前夫。自己也不照照镜子,朱买臣是一方大员,他现在还能接纳一个黄脸婆的村妇吗?



崔氏简直自取其辱,最后恳求朱买臣把他接回来。

朱买臣挥挥手命仆人打来一盆水,对崔氏说:“这样吧,我把这盆水泼在地上,如果你能把水原封收回来,咱就复婚。”

崔氏不死心,想试一试,于是同意了。

朱买臣把水泼在地上,崔氏急忙跪在地上往盆中收水。急手忙脚收了半天,盆子里只有少半盆泥水。

崔氏恍然大悟,这是前夫羞辱自己,天底下哪有“可收回的覆水”呢!

崔氏满面羞愧地跑了,回到家就悬梁自尽了。

有时候人犯的错误无可挽回,如果崔氏不是如此弱智,她也许不会死。

对于崔氏的做法你有什么说的,不妨留言评论一番。现在的女孩子不比崔氏多聪明,不是吗?

文/秉烛读春秋

5

“朱买臣休妻”流传已久,成为市井坊间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典故。是说当朱买臣还是一位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时候,他的前妻嫌弃他一无所有,就逼迫他写了一封休书放飞了自己。随后,她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时来运转,当了会稽太守以后,有次坐车出行,看见前妻忙于修路。于是把她和她的现任丈夫接到太守府中,整天待如上宾。但,这样养尊处优的生活还没有过到一个月,前妻就上吊自杀了。
朱买臣前妻被接进府中享福,不到一个月为什么就自杀了呢?

不言而喻,人人都有羞耻之心,朱买臣的前妻看到他目前志得意满的状态很后悔,又无功受禄,也很羞愧。联想自己逼他写休书的情节,竟无地自容。当初她觉得朱买臣没有出息,跟他没有出头之日。在不允许妻子抛弃丈夫的环境下,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离开了他,自己太不仁不义了。但朱买臣飞黄腾达后,却不计前嫌,让她过上了她日子。自己的品格与之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于是悔羞交加之际,她自杀了。我的姥姥给我讲这故事时,就是这样的观点。

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有点朴素,甚至错误。众所周知,朱买臣后来得益于好朋友严助的引荐,见到了汉武帝后才平步青云的。他之所以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是因为他不顾个人节操,为汉武帝排斥、打压异己,立有功劳。但最终,朱买臣还是被汉武帝给杀掉了。由此推断,朱买臣的前妻是很有眼光的,朱买臣真的没有出息,否则不会做出出卖良心的事以博取功名。而且她再嫁后,与她的丈夫看到朱买臣饥寒交迫时,还屡次拿食物给他吃。这说明朱买臣的品格是恶劣的,而她的妻子??识人之明,且品格是善良的。

再回来看看,她妻子为什么会自杀?可以说,是阴险的朱买臣逼迫的。

朱买臣很虚伪,他已经是太守了,却故意衣衫褴褛回故乡。让那些衙门里的人以世俗的眼光来轻视自己。随后又假装不经意地露出了印玺,让人们对他大吃一惊。于是修路来接待太守。这就有点阴暗,他对自己先抑后扬,目的是彰显自己的高贵地位,以享受别人在前倨后恭、惊惶失措的状态中为自己带来的快感。
他坐在马车上看见前妻夫妇的时候,早已有了报复她的意念。他懂得前妻是善良的人,有羞耻之心。他正要利用她的一点,杀人不见血,杀人不偿命!依纪验判断,有见识又善良的人自有节操。朱买臣接前妻夫妇来住,他是太守,前妻不能也不敢推辞。而她的现在的丈夫没有见过世面,自然在太守面前有奴颜婢膝的表现。

朱买臣早明白他的前妻受不了这种对比,他却处心积虑地与她现任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就是要展示出自己人优秀与尊贵!可以说朱买臣前妻进太守府后就明白了朱买臣的用意,毕竟同床共枕过,对他的品格早有认知。他太善于做作了,他的嘴脸太丑恶了,手段太卑劣了。朱买臣的前妻在无法逃脱朱太守掌控的情况下,不甘心受辱。于是,果断地自杀了,以决绝的行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6

马前泼水和覆水难收,这都是戏文编出来的,实际上是朱买臣给前妻好吃好喝好住处,但前妻也是要面子的人感到羞愧而自杀身亡,戏文里把前妻形容得太过份了,谁人沒有点自尊心。

7

看到这个题目,大都数人都以为朱买臣的前妻,肯定做过什么不知廉耻,或者违背道德伦理的事,否则怎么会羞愧?还自杀谢罪呢?

我是三少,为你解惑。

砍材的朱买臣,屌丝逆袭成太守

朱买臣,本来是一个西汉落魄的书生。说他落魄,是因为朱买臣父母早逝,家境贫穷。

朱买臣一没田地,二没手艺 ,只有几本破书。是的,在清贫的生活里,哪怕饿得前胸贴后背,朱买臣依然坚持自己的读书梦想。

40岁的时候,朱买臣的梦想还没有照进他的人生中来。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上山砍材,换点粮食果腹。毕竟,只有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才可以继续读书。否则,肚子一直咕咕地叫,怎么能安心读书呢?

后来,朱买臣托朋友帮忙,到会稽郡当一名差役。所谓差役,就是在衙门里当差,大事小事都做。

那年年底,朱买臣到京城去办事,并在京城遇见了他这一生的贵人严助。

严助,和朱买臣是同县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是老乡。

说他是朱买臣的贵人,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严助是汉武帝的重臣,很受皇帝的赏识。当严助把朱买臣推荐给汉武帝时,朱买臣曾经读的书派上了大用场!

他侃侃而谈,从《春秋》到《楚辞》,引经据典,一气呵成!

汉武帝听后高兴,因为此时的汉武帝,太需要人帮助自己了。于是,封朱买臣为中大夫,和严助一起在朝廷为皇上效力。

后来,朱买臣立了大功,皇帝又封他为会稽郡太守

写到此处,三少想起那句经典语录: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假如说朱买臣在清贫的日子里,放弃了读书,即使后来严助引荐给汉武帝,朱买臣没有真材实学,他也不会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所以,朱买臣,是坚持梦想的楷模。

屌丝朱买臣的婚姻

屌丝 ,是中国网络文化兴起之后的一个词,最显著的特征是穷!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对于屌丝来说,简直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但是,朱买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屌丝!

所以,他在砍材的时候,挑材下山的时候,总是在嘴里不停地背书。次数多了,有人在背后就笑话他是个书痴。这种闲话听多了,谁都不舒服,妻子就来劝他不要这样。

可是,朱买臣不仅不听妻子的劝诫,反而背书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像唱山歌一般。结果,又引来更多人的围观。

妻子又尴尬,又气愤,又拿他没有办法。

当自己的丈夫,因为言行举止长期异于常人,而被人耻笑,妻子又无力改变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离开他!

对,只有离开,才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于是,妻子就和朱买臣离婚了,转眼又嫁给了一个木匠。反正,在汉朝,离婚是很正常的事。

那么,朱买臣为什么要在外面砍材的时候,大声地背书呢?而且像唱山歌那样?他是真的在用心读书吗?

答案是否定的!

你见过哪个读书人,故意在外面超大声音地背书?怎么说都说不听?

朱买臣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在给自己做造势!你别看我40岁了,还在砍材,我可是读书人,有文化的很,将来我会有出息的!

所以呢,别人越是嘲笑他,他越要更大的声音地背书,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朱买臣是个读书人,现在在深山里砍材。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外面的人都记住他。更希望哪天,有个伯乐能发现他这匹千里马!

朱买臣接前妻享福,是真的吗?

题主说,朱买臣后来发迹了,来接前妻享福,这是真的吗?

这个,还真是抬主朱买臣了!

君不见,历史上的朱买臣是怎么死的吗?

话说,朱买臣的大贵人严助,遭到御史大夫张汤的诬陷,被汉武帝砍了头。因此,朱买臣就恨上了张汤!

之后,朱买臣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张汤的言行。终于,朱买臣伙同大臣王朝,边通三人一起给张汤布了个死局。无奈的张汤,只有自杀!

自杀前,张汤给汉武帝留了一封遗书,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汉武帝看了张汤的遗书后,接着就将朱买臣三人给斩首了。

由此看出,朱买臣的心胸并不宽广,他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当年,自己最穷的时候,妻子一脚把自己给踹了,这是多损男人自尊的事情啊,朱买臣怎么可能接前妻来享福呢?

如果,朱买臣真的念在过去夫妻的情分上,想帮助前妻一把,私下里给些银两,或者是土地就可以了,何必把她和她的丈夫接到太守府,和朱买臣尴尬地一起生活呢?

朱买臣的前妻,真是羞愧自杀的吗?

朱买臣的前妻,姓崔。

崔氏和朱买臣离婚之后,嫁给了木匠,日子有些好转。而朱买臣还是过着,砍材时背书当歌唱的日子。有时,崔氏见他又冷又饿,还会主动招呼朱买臣,并给他饭吃。

这说明,崔氏不是个坏女人。她并不是嫌弃朱买臣穷而和他离婚的,更多的原因,恐怕与朱买臣的性格有关。

不过,朱买臣不这么认为!发迹后的他,一定要让曾经抛弃过自己的崔氏看看,自己现在富贵的日子!

所以,朱买臣把崔氏和木匠都带到他的太守府,绝对不是让崔氏去享福的!谁知道,这个男人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做了什么难堪的事情?

崔氏被朱买臣接到太守府,生活了一个月,恐怕是备受打击和羞辱的一个月!当崔氏被朱买臣折磨到无法忍受时,她只有选择了自杀。

换个角度想,如果崔氏真的是羞愧的话,早就羞愧自尽了,何须要过一个月才羞愧呢?

三少说: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朱买臣家也一样。

8

朱买臣,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大官,位列九卿。虽然他官居高位,却发迹很晚,直到50岁左右才开始步入仕途。朱买臣在历史上的名气,大多并非来自为官有方,亦非来自政绩斐然,而是多来自于各种类别的戏曲,在戏曲之中,朱买臣从大臣摇身一变成了男主角,主要上演的剧目是《朱买臣休妻》。主要是讲述了朱买臣为官前被妻子嫌弃而离开他,之后朱买臣衣锦还乡,妻子羞愤自杀的故事。然而,事情真是如此吗?

朱买臣妻子的为人

朱买臣在发迹之前,主要靠砍柴换食物为生,但是他砍柴和别人不同,他砍柴的时候,得带着妻子一起,而且在砍柴归来的时候,还得大声诵读诗书。妻子觉得他这样很奇怪,希望他不要在路上大声诵读,周围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朱买臣却不以为然,反而更加大声的诵读,这让他的妻子觉得很羞愧。回到家中以后,就对朱买臣表示了他要是继续如此的话,她就要离开了。朱买臣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算过卦了,我50岁必然发达,我现在都40多岁了,马上就能过上好日子,带着你享福了。妻子当然不信了,你这样的人怎么发达呢?不饿死就不错了。于是,朱买臣写了休书,与妻子分开了。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汉书》

从这段故事来看,朱买臣的妻子根本不是主流宣扬的“嫌贫爱富”形象,她如果真是一个这样的女人,又怎么会和朱买臣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呢?她的离开,只是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女人,经过自己努力之后依然无法改变现状后,最无奈的选择。试问,一个知道羞愧,怕邻居和路人笑话的女人,最终宁可选择被“休”,这在古代,她需要做出极大的决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丈夫朱买臣,40多岁还无法撑起这个家。

朱买臣这样的砍柴郎,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罕见了吧?喜欢读书,而“不治产业”,带着不离不弃的妻子在深山里搭一个茅草屋居住,每天砍柴的时候还得带着妻子,去集市卖柴也要带着妻子一起,他带着妻子干嘛呢?恐怕是朱买臣沉迷于读书,那些柴大多数究竟是谁砍来的还不好说,这一点,从朱买臣休妻之后的生活就能看出来一二。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汉书》

朱买臣妻子离开之后,又找了人家,也不是富贵人家,可见其妻并非因“嫌贫爱富”而离开。她与现任丈夫在上坟的时候,看到了又冷又饿的朱买臣,她的妻子怎么对他的?没有落井下石的嘲笑,而是和现任丈夫一起给他吃喝,可见朱买臣妻子有情有义。

在汉武帝时期,生活比较稳定,那时候的男人平均年龄49岁,这位朱买臣说他50岁会发达,他的妻子不相信,这是出于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判断。她离开以后对朱买臣依然有接济,说明她重感情,离开是因为多年的坚持下,朱买臣没有任何改变,导致她心灰意冷,一个女人想要一个稳定的生活,最终离开也不是因为“嫌贫爱富”,所以,朱买臣的妻子人品不错。

朱买臣衣锦还乡更像是“小人得志”

朱买臣几年后在会稽郡混了一份差,正好会稽郡的上计吏上京汇报,他去押车。在京期间,没钱吃饭,全靠上计吏接济。直到在街上遇到了同乡严助,严助可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就推荐了朱买臣,朱买臣见到汉武帝很会珍惜机会,张嘴《春秋》,闭嘴《楚词》,讨得了汉武帝的欢心,获得了留在汉武帝身边为官的机会。只不过后来朱买臣犯事被免了官,回到了会稽郡的府邸,天天跟守府邸的人混饭吃。

后来东越叛乱,汉武帝召了朱买臣进京,重新任命朱买臣为官,汉武帝认为,这人发达了,不衣锦还乡就像是绣衣也行,没人看到,于是任命了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朱买臣衣锦还乡,颇有点“小人得志”的感觉。他回到会稽郡府邸的时候,没有敲锣打鼓的回去,而是像落魄的时候一样,穿旧衣服回到了府邸。他为什么要这样的做呢?他想让那些瞧不起的他的人,过一阵知道真相后大吃一惊,纷纷跪倒他的面前,为自己的有眼无珠而感到羞愧。

“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汉书》

朱买臣穿旧衣服,带着打印和绶带来到会稽郡府邸的时候,会稽郡府邸任职的人大伙儿都在喝酒,没有理他。他就直接去找了跟着混吃很久的守邸人,守邸人一如往常一样,请他吃了饭。朱买臣吃饱后,似乎觉得也差不多了,就故意让守邸人看到了绶带,又看了大印,这才大惊,赶紧跑出去告诉了所有人,赶紧迎接太守老爷。起初,大伙喝醉了都不信,最终看到了太守大印,这才纷纷慌张起来,去拜朱买臣,这让朱买臣很受用,他衣锦还乡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他下一步就要回到他曾经住的吴县。

当朱买臣高头大马开道,车队跟在后边,风光无限进入吴县的时候,看到了两个人正在为了迎接他而在修路。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朱买臣的妻子和她的现任丈夫。朱买臣衣锦还乡,他要证明的就是之前瞧不起他的人都是错的,都该肠子悔青他才开心,而在他朱买臣心中,最该肠子悔青的正是眼前的这对夫妻。

于是,故妻和现任丈夫被朱买臣“请”到了太守府中居住,每天给他们准备饭菜,以此来“报恩”。

朱买臣“报恩”一个月,妻子自杀

朱买臣的妻子,并非是一位嫌贫爱富的拜金女,如今看到了朱买臣富贵,想来只会是吃惊,但不会去纠缠谄媚。如果她真是贪慕虚荣,贪恋钱财和富贵生活的人,她又怎么会自杀呢?上一次她因为羞愧痛下决心,离开朱买臣。这一次她自尽身亡,会不会是因为更加羞愧呢?

朱买臣妻子和现任丈夫,被朱买臣请到了太守府养着,他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向故妻炫耀,证明她当年的选择有多么的错误。

所以,朱买臣的妻子和现任丈夫,被“请”进了太守府,每天看着朱买臣在他们面前炫耀,朱买臣的妻子本来就性格贞烈,自然受不了这样,她宁可靠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但是她没能和自己的丈夫离开太守府,而是选择了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为什么不离开呢?毕竟太守府不是她的家,她能否离开是朱买臣说了算。朱买臣不让她离开,就是要让她每天都看着自己富贵,每天都要吃他给的吃食,于其说朱买臣是在“报答”故妻,不如说是在“报复”故妻。朱买臣的妻子自然受不了这样的羞辱,最终被朱买臣逼得自尽。

“朱买臣休妻”,一个丑陋的“小人得志”故事,却成为了读书人励志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最终,朱买臣因为陷害张汤事发,被汉武帝斩首,足可见朱买臣并非什么光明磊落之人,只可惜朱买臣故妻,与朱买臣多年贫贱生活,最终又遭她羞辱致死。

9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这是汉武帝对时任会稽太守的朱买臣所说的话,汉武帝都说的这么直白了,朱买臣自然也就将这件事重视了起来,他成为会稽太守,本就是要回到会稽去生活,于是他收拾了一番,整理了一下思绪就出发了,为什么要整理思绪呢?因为他在会稽有很多的故人,比如前妻。

说起来,朱买臣和前妻之间还真是有一段悲伤的故事,虽然很多人认为他的这个前妻嫌贫爱富,但四姑娘却认为,在两人的婚姻关系中,妻子是好妻子,丈夫却不是好丈夫,而在离婚后,前妻是好前妻,前夫未必是好前夫。个中内情,这里简单说一下。

朱买臣的前半生就是一个穷困的儒生,当时的天下儒生是没有什么出路的,但是朱买臣很显然并不认命,他喜欢读书,时时刻刻都在读书,都四十多岁了还是如饥似渴的读书,这样要是放在一个富裕家庭倒没有什么,但是朱买臣家很穷,他不事生产,常年和妻子靠打柴为生,打柴卖柴倒也不是什么不好的营生,只是朱买臣打柴的时候也拿着书看、读、诵。如果有人在山中行走,就会见到这样一对夫妻,男的肩上挑着柴,嘴里还念念有词,而妻子低着头在后面跟着。

这就是朱买臣夫妇,朱买臣为什么嘴里念念有词?因为他在背诵儒学典籍,这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朱买臣的妻子觉得难堪,就劝朱买臣不要神神叨叨的背书,但是朱买臣不仅不听劝,反而背书的声音越发的大,成为当地的一景,时间一长,他的妻子受不了了,这样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穷也就认了,没想到人还变得不正常了,她看不到未来,于是提出让朱买臣将她休掉,她要离婚,她再也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了。

很多人觉得她嫌弃朱买臣穷,其实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她真的嫌弃朱买臣穷,就不可能跟着朱买臣过了二十年的穷日子,她离开的原因是因为朱买臣不靠谱,他没有担负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他不去想赚钱养家,反而一直念念不忘读那些换不来钱的书,而她不过是想安安稳稳生活,即便清贫但是两个人靠着双手也能有个不错的小家庭,天长日久下来,她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朱买臣都四十多岁了,还在做梦有朝一日能做官发财,他的妻子实在受不了就离开了,当时朱买臣还很舍不得,但她铁了心要走,实际上汉朝时期的离婚并不是什么大事,历史上不少那个时期的名人都离过婚,所以朱买臣的妻子毅然重新选择了生活,离婚之后,她很快就嫁给了一个普通的男人,两人辛勤劳动,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反观朱买臣,还是一如既往打柴为生,吃了上顿没下顿,前妻和后来的丈夫在墓地见到又冷又饿的朱买臣,还给他食物吃。朱买臣的一生似乎就这样注定在孤苦无依中度过,但是后来汉武帝登基之后,儒生们的时代到来了。朱买臣在几年之后也在会稽郡做了一名小小的差役,从此他的命运被改变。

朱买臣曾被要求押车跟着会稽郡上计吏进京交差,然后在京城,朱买臣见到了县里人严助,在中大夫严助的举荐下,朱买臣见到了汉武帝,在汉武帝面前侃侃而谈,也被任命为中大夫,倒是出了不少的风头,但是朱买臣很快就犯了事被免官。

免官后的朱买臣并没有回到家乡,他知道他回到了家乡,很可能很快就被遗忘了,只有待在京城才有机会,于是他经常跑到会稽郡在京的官邸,守邸人给他吃食和住的地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没少被轻视、被羞辱等,不过他并不在乎。

他只想等机会,还真就让他等到了,东越王很不听话,让汉武帝很头疼,但是并没有什么好计策来对待东越,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有人就想到了朱买臣,然后汉武帝将朱买臣召回,问了问他的建议,朱买臣还真就制定出了一个很好的计划,汉武帝一高兴就让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然后让朱买臣富贵还乡。

在启程回到会稽之前,朱买臣穿着以前的旧衣服,带着印绶,然后跑到会稽郡在京官邸,那里面的人见怪不怪,也没怎么搭理他,守邸人和他吃饭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印绶,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震惊了,有的人不相信,有过去轻视他的特意跑去看印绶,知道是真的,于是吓得不轻。

总之,官邸因为朱买臣而空前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庭院中排好队等着拜谒朱买臣,这个时候,一直不曾说话的朱买臣终于施施然除了房间,然后长安中负责护送朱买臣回乡的小吏驾着驷马高车来迎接朱买臣会会稽。

朱买臣的这一波操作真的是让人很无语,可以称得上杀人于无形。等朱买臣网会稽赶的时候,会稽郡已经收到通知,然后征百姓修路,正好朱买臣前妻和现任也在修路的大队伍中。朱买臣见到之后,喊车停然后让这两人上车,于是两人被迎进了太守府,安置在园中,朱买臣给提供食物,过了一个月,前妻就自杀了,朱买臣给了现任一些钱让他好好安葬她。

那么,前妻为何会自杀呢?古代有一个覆水难收的典故,就讲到了这件事,说朱买臣的前妻见到朱买臣做官发财了,就想和现任离婚,再和朱买臣复合,但是朱买臣让人泼的一盆清水给了前妻当头棒喝,覆水难收啊,于是前妻羞愧自杀。

但真是这样吗?恐怕并不是,前文说了,他的前妻当初离婚并不是因为朱买臣穷,还是看不到希望,过去了这么多年,朱买臣发达了,他的前妻后悔吗?说一点也不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生活如果能重来,她的选择依旧还是会离开。所以在看到朱买臣发达后,她并没有想着要复合,朱买臣发不发达实际上已经和她没有关系了,两人离婚都已经几十年了,早就是陌生人了。

但是朱买臣却还是将前妻和她的现任安置在太守府的花园中,看似接济两人,实际上就是让前妻后悔,让她觉得她的选择是错的,他想要报复她,其实这就相当于囚禁了,一个月没让两人离开,这不是囚禁这是什么?朱买臣既想留下好名声又想报复前妻。而前妻在数次要求离开无果后,不得不选择了自杀,这才可能是真相。

10

说到朱买臣,就想到覆水难收。


这人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家里特穷,和老婆住着草屋,每天要砍柴去卖,换取生活费。可这人穷归穷,不管到哪里,不管干啥,都带着一本书。


在集市上,朱买臣就经常一边读书一边卖柴,有人觉得这人有志气,同情他,所以经常买他的柴,照顾他,但也有人觉得他傻,都穷成这样了,还装模作样,他本人倒是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依旧我行我素。

时间一长,他老婆受不了了,说他不思进取,跟他过不下去了。朱买臣就劝老婆:“算命的都说了,我五十岁一定会飞黄腾达,如今我都四十多了,老婆你再忍几年,咱就可以享福了。”但在当时看来,这无异于画大饼,所以他老婆坚决跟他离了。


到这里,故事版本都是一样的,但后来的故事,却有两个版本。


后来朱买臣真的发达了,通过科考取得了公务员身份,又因立功,被武帝封为会稽太守,终于衣锦还乡。


据说他老婆非常后悔,请求跟他恢复关系,但朱买臣冷冷地泼了一盆水在她面前,对她说:“你能把这盆水收起来吗?“泼出去的水怎么可能收回来,朱买臣不过是趁机羞辱于她罢了,这就是覆水难收的故事,他妻子受到这番羞辱后,就自杀了。

另一种说法是,覆水难收不是发生在朱买臣身上,而是发生在姜太公身上。众所周知,姜太公也被自己老婆嫌弃过,等他飞黄腾达以后,他老婆来求复合,于是他就玩了这泼水的把戏。据宋·王桃《野客丛书·心坚石穿覆水难收》记载:


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后汉书》提供了朱买臣的另一种做法,《汉书·朱买臣列传》记载: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从这段话,看不出朱买臣妻子求复合的意思,反倒是朱自己在路上碰上前妻的夫君,看他在修路,意识到他们夫妻境遇不怎么样,将他们请进了自己府中居住,给他们饭吃,这个”置园中“,不知道置的是什么地方,反正他前妻一个月后是自杀了。


在朱买臣看来,自己发达了,有能力帮助别人了,也许他是出于同情,也许是出于显摆,总之他是将前妻夫妇带进了家中,供他们饭吃,但显而易见,在他前妻看来,这事儿是羞辱,彻彻底底的羞辱,不然也不会自杀了。

其实,不管是泼水,还是给饭吃,哪一个不是羞辱呢?虽然朱妻当初要离婚,谈不上高尚,但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毕竟五十岁还能改变命运的概率太小了,至于后来朱买臣将前妻接进家中,是否就是高尚的行为,其实也是令人存疑的,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另一个人的宽恕与厚待,又为什么要自杀呢?


关于这个故事,明人方孝孺有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言下颇有指责朱妻不能共苦一生的意思,沂溪风对此观点不敢认同,毕竟当时细节已经无法知晓,穷则穷矣,又有谁能保证,一个穷人会对自己的妻子好呢?无聊贫贱,无论富贵,能相伴一生的,往往是彼此的理解与尊重,谁又能断言,妻子离开朱买臣,就一定是因为他穷呢?


无论是读历史,还是看现实的人生,多一点寻常心,未尝不好;对人、对己认真,更好。期望一个人一生甘于贫穷,那也要求过高了,得势之后,一定要报复从前,那也不必吧,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一个人离去,还是留下,也经得住了,由得别人选择吧。


我是沂溪风,别忘了关注我,一起读更多更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