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真的能保“险”吗?我和家里人都办了保险,后来听人说保险到期了有可能本金都拿不回来,是真的吗?:我和家里人都办了保险,后来听人说保险到期了有可能本金
我和家里人都办了保险,后来听人说保险到期了有可能本金都拿不回来,是真的吗?
您的这个问题不是很详尽。以来答案只是推断,如果能解答你的疑惑,那就更好了。
首先,感觉你投保的应该是寿险。因为财产保险,比如车险都是消费型的,几乎没有本一说。接着往下推,个人估计你买的是 理财类保险(比如万能险、年金险)。
保障类的保险也有提供储蓄功能的,到期返本的功能都是写进条款的,所以这点没有太大的争议。目前比较热卖的产品,即使不带储蓄返本功能,现金价值也比较高,如果后期退保大多数情况下也能领取多于所交保费的这么一笔钱,所以争议性不是很大。
我身边有好多客户经常向我咨询这样的问题,只要涉及到 ‘到期了能不能把本领出来’ 这种问题,80%都是理财险。
理财类的保险,交满期能不能回本呢?
咱们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年金保险为例:0岁的孩子,15年交,每年交1万元保费,15年累计交费15万,什么时候才能最快的领回本来呢?
这就涉及到年金保险所返还生存金的频率和额度,简单来讲,年金保险就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额度,有规律或定期的向投保者返还生存金的保险。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售这种保险,一般返还的额度还算可以,有些保险能从0岁返到99岁,有些能返到105岁;而且这种返还的期限很快,有过了10天犹豫期就返的,也有过一年返的,还有过三年才开始返的;部分公司的返还比较很高,首年交1万,最高能返到接近6000块钱。
返的这些钱去哪了?这又涉及到专属的理财帐户这么一说。目前比较火的年金保险还有分红的功能,这些返的生存金和分红,如果不领取自动进入理财帐户进行复利增值。大多数的年金保险还设定了理财帐户的最低利率(比如1.75%、2.5%、3%),现行的年化利率也是比较高的,4%到6%因公司而定。
许多消费者在买保险的时候,听代理人讲利息很高,指的就是这种折算后的年化利率。他们觉得这种保险比存在银行利息高,头脑一热就买了。其实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这里有很多人存在误解。
并不是说你交的保费自动进入理财帐户升值,而是返还的生存金和分红进入帐户。好多消费者都以为是,我年交1万块钱,每年按4%或6%的息在增值,其实不是这样。
咱们再举例,年交保费1万,对应一个额度,比如第一年返还6000,第二年到99岁都返3000。那么第一年的话只是6000块钱的生存金加分红进入理财帐户,按照现行的利率4%或6%进行生值的。并不是说你的保费进入理财帐户升值,那样的话就厉害了。
你想啊,15年你交了15万的保费,即使是按每年返6000块钱来算,15年才90000块钱。理财帐户虽然可以生值,但是很少有这种帐户在交费期满的时候里面就有累计所交的保费了。(多年前的一些优秀万能险也能做到,但是很少)
我所接触的年金险当中,年交1万这种的,最快大约在孩子17岁的时候,也就是交费期满再往后2年,帐户里才能累计出来本金。大多数情况下的年金险,升值还是比较慢的。
即使到期就回本,那么应该不应该领取?
保险和存银行不一样啊,虽然都能为资产保值增值,可是幅度和年限不一样,两者对于资产的规划也是不一样的。
银行存款灵活,关键时刻直接领了就走了。然后钱领干净,在银行的这笔业务也就结束了。
保险是种零存整取,专款专用的设定。大多数人买理财险是把家庭支产划出一块来留在保险公司,等到孩子教育啦、婚嫁啦、自己的养老啦这种时候再拿出来用。
所以交费期满就把帐户里的钱一次性取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除非你那个时候特别需要钱。经过17年左右的累计,帐户里的钱终于多了起来,本金越多升值的越快,把本金都领走了,利率再高也没有什么卵用啊。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都存这么多年了,如果没有什么急用,就放在帐户里面就是了。这种帐户还是比较好的,有保底的利率,现行利率也蛮高的。
到孩子婚嫁、教育的时候,看看帐户里有多少钱,可以部分领取,留一部分继续生息。或者一次性领取干净也行,反正即使帐户里面没有钱,未来该怎么返生存金还是一样返的,直到99或者约定的保险期限。
很多客户有意思,交满期了一定要把本金拿出来,有的甚至会去退保。还是对理财保险不了解,所以才会有这种做法。而且提问者看来对于理财险了解的也不是很深,所以才会问这种问题吧。
扯的比较远,因为理财险本身就较为复杂,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的懂。如果觉得回答对您有用,就给点个赞吧。如果觉得说的不对,也欢迎各位同仁前来探讨。
—— 让保险更简单、更安心、更便捷(保险狼)
如果问你:“怎么看商业保险?”你心中的答案是什么?——“保险都是骗人的。”“买了保险不赔!”“我有钱也不会去买保险。”——相信这些还是不少人的回答,尽管商业保险已越来越被大家认可,真心说,在没有真正去了解商业保险之前,小保也是这样想的,并且当时小保自己是买有保险的。作为“过来人”,小保可以说这里面是有误会的。
为什么很多人和小保之前一样,会有这样的想法?总结起来大概有几个方面:
1、其实对商业保险并不太了解,道听途说,被一些负面消息留下了坏印象;
2、买保险没有弄清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责任、免除责任等,自以为应该赔的却没得到赔偿,觉得保险骗人;
3、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忽悠”,毕竟代理人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他们会给你推荐自己更熟悉或佣金更高的产品,而不是适合你的产品,并有可能隐瞒一些不利于你的地方,使你受到到损失;
4、因为有争议的理由被保险公司拒赔了;
5、购买保险时确实受到欺骗;
6、觉得买保险收益低不赚钱。
那为什么现在小保的想法有了改变呢,我们来针对上面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保险姓保”,它发挥的更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作为社保的有力补充,以现有的经济能力来支付保费,保障个人和家庭在风险来临时,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因此我们购买保险的目的首要是保障,并不是赚钱,后面快保家会给大家讲到投保的次序和原则。
其次,今年五月份保监会所提出的“1+4”文件,对于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给出重要指示,着重在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出台落实文件,并要求从11月1日起,保险业也实行“双录”(录音录像),以对保险销售行为进行可回溯管理,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有法可依,能够从“外部”让买保险买的更放心。
再者,至于从“内部”呢,就需要我们增加对商业保险的了解,毕竟我们自己更清楚,被忽悠和误解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了。
说保险知识太专业听不懂?别急,今天快保家小保就用最通俗的方法,给你讲讲90%的人都不知道的保险知识。
一、先来了解一下商业保险的分类
商业保险险种主要分为两大类,看下面的图,大家心中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即使保险产品的名字起得再天花乱坠,你也能分辨出它是属于哪个险种了。
二、怎么读懂一个保险产品
了解一个普通型的保险产品,基本可以通过保单中的以下七个要素来看明白:
能保谁——被保险人需要符合的要求,年龄、身体状况等
保什么——保险责任条款中的内容
不保什么——责任免除(或除外责任)条款中的内容
保多少——保险金额
保多久——保障期间
交多少——所交保费
交多久——缴费期间
这样一划分,大家心里是不是通透了许多,对于其他型的,可在这基础上进行理解。
还要注意几个“期”:
犹豫期——一般为10日,退保只收工本费
宽限期——60日内,缴付逾期保险费不收利息,保险人死亡保险仍有效
事故通知期——一般情况下财险是在24小时内,寿险是48小时
保险给付期——保险公司在赔付协议达成后10天内应支付赔款
三、返不返本金
具体还是要看保险合同是怎么规定的。不知你买的是什么险种。
如果是消费型保险,肯定是不返的。比如意外险卡单,每年100元;一年一交的车险;还有一些消费型的健康险等等。消费型的保费低,适合收入不高或不稳定的家庭。
再者,按照人身保险的设计类型,终身寿险产品可分为普通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等。对于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产品,保监会对消费者发布了消费提示:
1、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
2、投资连结保险未来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亏损;
3、万能保险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不确定;
4、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可能要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等费用,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
四、商业保险的购买原则
1、先保大人,后保小孩
保险应该先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买。其实对孩子而言,父母才是他们最好的保障。
2、保障类优先
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重点保障可能对家庭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
3、先满足人身寿险,后考虑财产险
人是财富创造者,没有人的保全,也就没有财富的积累。因此,人的保障永远都比财富的保障更为重要。
五、商业保险的四大原则
最后呢,还想跟大家说说商业保险的四大原则,有助于大家对于保险,尤其是理赔方面吧,有正确的认知:
1※最大诚信原则
案例:1996年3月,28岁的刘小姐患上了心脏病并住院治疗,为了不让刘小姐情绪波动太大,其家属没有告诉她真相。刘小姐出院以后,9月投了一份人身保险,但填写保单时并没有申报自己患有心脏病的事实。1997年7月,刘小姐旧病复发,医治无效身亡。刘小姐家属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但保险公司审查事实之后却拒绝赔付。
解析:保险这桩买卖最讲究的就是“最大诚信原则”。这就要求当事人必须向对方充分而准确的告知有关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欺骗和隐瞒的行为。
2※保险利益原则
案例:小吴(男)和小陈(女)是一对恋人,小吴悄悄给小陈买了一份保单未让她知道,之后小陈遭遇意外身亡。小吴悲痛之余想起了手里的保单,不料保险公司核查后却拒绝支付保险金。
解析:小吴和小陈虽然是恋爱关系,但并不是法律认可的保险利益(配偶、父母等),而且小吴在小陈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买了保险,因而不能认定小吴对小陈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是可以宣布合同无效的。假如小吴在买保险之前征得了小陈同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3※近因原则
案例:小周开了个杂货铺,还为自己的杂货铺和杂货铺的货物买了财产保险。一天,杂货铺因电线老化失火,小周在无法将大火扑灭的情况下把店里的杂货搬了出来,遭到哄抢,货物被抢了个精光。小周大火烧毁的货物和被哄抢的货物保险公司都要赔偿。
解析:是火灾导致了最终的哄抢,因此,火灾是这些货物损失的近因,不论第二原因、第三原因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都应该照价赔偿。
4※损失补偿原则
案例:老刘刚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在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份15万元的保险,后又在另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份同样的保险,两份保险合计共30万元。一天,老刘意外事故汽车彻底报废。但两家保险公司却各自只赔付了7.5万元。
解析:损失补偿原则意思是说,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只补偿损失的部分,使被保险人的经济状态恢复到保险事故发生以前的状态。不能因为保险公司的赔偿,使被保险人获得比以前更多的经济利益。多用于财产险合同。
保险作为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里说的保险是指商业保险,而非社会保险,常见的商业保险包括有车一族会购买的机动车保险,为家里老人购买的寿险,还有重大疾病险、人身意外险、分红型保险等等,那么这些保险真的保“险"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提一下所有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目前,几乎所有的保险产品都具备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高杠杆,比如常见的,一年交1000元保费,可以报300万元,在这样的高杠杆诱惑下,投保人当然有利可图,那么保险公司呢?一般来说,投保人基本不会立刻出险,因此保险公司有很多闲钱,于是成立了很多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等,靠一些非保险业务来赚钱。
搞清楚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之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保险是是旁氏骗局了,为了获得更多的钱,一些无良保险公司会设定苛刻的合同条款,以在日后拒绝赔付。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这样,既然是高杠杆的产品就一定包含不小的风险,只要掌握这些要点,就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
首先,几乎所有分红型保险,都是忽悠人的,这类保险号称每月拿出几百或者几千块,连续投保30年,30年后将连本带息返还,同时还涵盖多种重疾、身故、养老,又有保障还能赚钱。
但实际上到手的分红是保额还是现金,往往被保险公司有意混淆。另外,保险公司所谓的利息也往往低于银行利率,而且30年后本金早就已经贬值,返还的钱实际到手的可能还不到一开始投入的一半。
另外就是和重大疾病相关的,重疾险、蚂蚁金服推出的“相互保”、新晋网红”百万医疗险”等等。这类产品保费层次不齐,但声称可以保障多种疾病,保额也很高,但这其中也有门道。
1.在合同里,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要求,投保人没有病史,或者最近两年内没有住院记录等等,而且由于合同的文字条款是保险公司单方制定,有的文字条款是有多种解读,合同中对于疾病种类的描述越是宽泛,保险公司钻漏洞的可能性越大。
2.这类保险一般都有免赔额度(大部分是1万元),也就是说,在扣除医保报销后针对自付部分给予赔偿的部分,如果低于1万元,保险公司也是不赔偿的。
3.这类保险很多时候提供的是短期健康险,一旦保险期满需要续保的时候,条款和费率可能会出现变动,保费大幅上升是不可避免了,同时还需要投保人认真阅读合同,另外还要注意医疗保险可能出现的停售风险等等。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为了盈利,会给投保人设下一些陷阱从中获利,而投保人想要享受高杠杆的保障也就需要承担这些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仔细阅读合同,并谨记保险公司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不要贪图小利,就可以避免大部分保险产品中的“坑”了。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曾经被问到为什么要买保险,他这么回答:“汽车、飞机为什么有安全带,不是因为肯定会出事,但必须有安全带,这是一个道理,买保险,就是不想出事。买保险不单是买保险还和理财结合起来,既是保险还是投资品种,一举两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一提起保险两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骗人”,但是近年来,保险业强势增长。2010年,中国的保费收入是1.3万亿元;2015年,保费收入是2.4万亿元;2017年,保费收入将近3.7万亿元。从这些数据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大家对保险行业的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风险有了意识,当然,像王石这样的企业家或者(超)高净值人群更不例外。
胡适先生曾谈过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保险本身是保险的,可以对未知的意外状况带来的可能伤害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加强可控性。
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让我更明白保险的重要性。 在我9岁的时候,父母被保险经纪推销了,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全家5口都买了份保险。当时保险没有太多种类,全家都只买了供20年的人寿,当时只流行这类的。说什么有人寿,也能当储蓄的。每年一到交保险的时候,妈妈都话怨那保险经纪,说如果不用交这些费用,我们生活不知过得多好。所以从小对保险的认知就不是好的印象。 直到2002年,当年我14岁,突然一个电话,我妈哭了。舅舅在2000年患了血癌,医了2年,最终走了。当年记得舅母和表姐表哥来了香港,我陪他们去了银行开户,当时他们是存了一张100多万港币的支票。了解后才知,当时舅舅也被那位保险经纪推销了,也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因为身故了,最终赔了100多万,那时表姐表哥还是学生,舅母是家庭主妇,家庭没有了支柱没有了收入,最后舅母就拿着这笔钱开了家店。之后没有再听到妈妈埋怨那经纪人了,有时还多谢他,说不然舅母带着3个表姐表哥一定垮掉的。 2017年,大伯的儿子,才32岁,正在计划2018年结婚的,没想到被验到鼻咽癌。一个病打乱了所有计划,手术费,化疗费,药物费,这一年大伯说把所有的储蓄都用了,婚也结不了了。但很幸运,未来嫂子没有离开过,表哥也慢慢的康复中。很记得不止一位亲戚都说过这句话:[如果有买保险就好了,就没那么辛苦了。] 最近很火的一套电影,我不是药神。这一套说出病了,为了活下去 却支付不了昂贵的费用。当然这电影很感人,哭得我唏哩哗啦的,但我很想大家都明白,保险你没用到时真的会觉得没用,但一旦发生了,你会特想感谢说服你买保险的那位。我经历过,体验过,所以我懂。 重疾险是我个人觉得必须要有一份的。现今这社会,太多的化学食品,基因改造食物,加工食品,防腐剂,无良的商家,连疫苗都有假了。多少的儿童被这些假疫苗毁了一生。经这几年的统计,4个人当中就有1人患上癌症。所以在出社会工作后,有了收人,第一件事是帮自己买了份重疾险,当时的想法是我怕死,我不想拖累家人。 但至从表哥事件后,我想身边所有亲戚朋友都能买份重疾险旁身。所以我去学了保险,去了解那细节,那苛刻的条款。
说一下什么是保险。有买保险和没买有什么差?谁最需要保险? 保险是什么?为什么买香港保险? 保险很简单,三种 重疾,医疗,储蓄 1. 重疾 患上重大的疾病后,无论医不医,只要医生证明已患病,就能赔理。(这一款也是个人觉得最需要的) 现今太多的化学食物,而患癌症的机率也不断地上升。公司每年都有统计重疾保理赔数据,超过60%以上是癌症,第二心脏疾病,第三中风。
重疾险能保障超100种的重疾,能多次理赔,还有分红增值。这也是最多人买的产品,也是我呼吁大家必买的。 2.医疗 所有住院费用都可以实销的医疗保险,花了多少,公司就赔多少,实报实销,消费型产品。 医疗产品,能终生赔偿5000万,全球看病住院都能报销。 3.储蓄 美金储蓄计划,为未来做好准备,增值率高,利息高于银行,没有股票高风险,保障价值。特别适合为宝宝??买的。加上外汇管制,有了美元储蓄,美元利息高,宝宝长大想出国都不怕外汇管制每年只对换5万美金了。或者长大后的教育基金还是结婚费用还是创业,这都能帮宝宝预早计划的。
以上三种我会先呼吁客先买好了保障型,1.重疾和2.医疗后,再买3.储蓄。 一个金字塔,要有了底部稳固了,再发展上去,这金字塔才不会倒。 举个例,当你一味不停的储蓄,但一个突发而击的病症,医疗费,不能工作,没收入,辛辛苦苦的储蓄就一下发光了?? 从业保险这块,真心是想帮助客户做好财富分配,而不是一味说服客户什么都买。这是无良经纪的手法。
对于保险行业,坤鹏论的看法是有些保险是必保的,比如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车险,相对来说,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是真的保险,不管怎么说,交了这两种保险,对于自身是一种保障,老了可拿退休金,并且所有退休的人都一样,病了住院可以享受大部分医疗费的报销,否则真的是看不起病,等死啊。
至于车险,估计大多数有车一族也会保,据说现在不小心撞死个人得赔五六十万甚至更多,对于普通家庭遇到这种事情如果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赔付确实是“伤筋动骨”,而且街上豪车众多,谁都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发生。
以上所说的都是保险的益处,本身保险对老百姓是有帮助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老百姓的感觉就是不买保险不放心,买了保险理赔的时候又操心,这是现在保险业普遍现象。比如车险,坤鹏论一同事第三者保了一百万,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撞了一个老太太,住院、理赔一系列事情。赔付的时候,护工费,医药费许多项保险公司都会用各种理由少赔或不赔。
坤鹏论有一点想不明白,既然保了一百万,只要正常住院的费用,不是恶意骗保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都应该赔,但确实发生理财困难的状况,还得去法院告保险公司,一拖需要几年时间。
再就说暖气保险,家里暖气露水,把楼下淹了,保险公司告知得管道爆裂才属于理赔范围,普通百姓对这样的文字游戏真是无语了。所以说人们不是不喜欢保险,只是有些保险真的不保险。
保险到底保险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视角来谈谈。
1、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保险2、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保险3、基于现实视角的保险
简单说,就是从理到情的说一说,我选择深入浅出的回答方式。当然,如果你只想看结论,可以直接去看第三部分,基于现实视角的保险。
先来谈一下风险与风险管理。 保险中的“风险”是“纯粹风险”,指的是只有损失的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不确定的,并且是客观存在的。
现代社会中,为了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一般而言,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 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回避风险与预防风险不必过多解释,重点解释一下什么是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
什么是自留风险?
(1)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这里的\"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事实上,很多人在生活中选择的便是自留风险,他们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采取的大多数是消极的回避态度,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管理风险。“坏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即使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造成多大影响”、“提前思考坏事会发生可能带来不祥”这样的话代表着一些人的心声。可以说,在风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现代,很多人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还是相当落后的,而这也成为了保险意识普及的一大绊脚石。
什么是转移风险?
(2)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而保险就是其中之一。保险能够转移和分摊纯粹风险,又通过对损失的补偿来减少纯粹风险带来的损失。(部分资料来自mba智库百科)
可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保险是有必要的,它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保险,指的就是保障风险。事实上,不论现在它带给人多么不好的印象,又或者先进的保险产品的种类有多少,保障都一直是保险的根本性质。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一再强调“保险姓保”,突出保险的保障作用。
除了大家常讨论的健康险、重疾险之外,家庭财产保险的赔付是保险保障作用的一个例子。
2016年9月的台风莫兰蒂给整个福建多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房屋的损坏情况非常严重。当大家多谈及保险的巨额保费,理赔困难时,家庭财产保险却常被人忽略。事实上,家庭财产保险的保费非常低,每年只需要几百元,甚至是几十元即可,保险事故发生时却可以保障数十万的损失,如若当时有投保家财险,房主便可以将台风莫兰蒂对于房屋造成的巨大损失降到最低。
通常来讲,一定数额的钱在一定时期可能会产生变化。如5元,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仍旧是5元,这一概率是100%。这种情况下期望收益率为0。当然,还有一种,即在所谓的简化的彩票模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5元有二分之一的概率会变为10元,也有二分之一的概率变为0,在这种情况下,5元的期望收益率仍然为0(期望值仍为5元),盈亏概率相等(都为二分之一)。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公平赌博。在经济学中,通常假设个体是风险厌恶者,此时效用曲线是一条向上凸的弧线。
在保险市场上,我们可以假设事故发生的概率是P,损失额为L,不发生保险事故的概率为1-P,损失额为0。假设投保人购买保险需要支付的保险费为F,保险金额为S。F-PS则为保险公司的利润。在这个公式里用到了U(x),它表示的就是效用(utility)。当投保人支付一定保费后,对于用户可以满足PU(W-F-L+S)+(1-P)U(W-F)≥PU(W-L)+(1-P)U(W)条件,由于投保人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通常为负,从而可使得投保人的整体效用提升。(由于之前已经有答主详细解释过,这里就不举例论证了)
中国保险市场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保险项目自身的收益因素和法制制度环境不健全等原因,保险市场结构不合理,保险供需错配问题还十分严重。
买到的保险产品与自己的需求不匹配,这就尴尬了。
比如,年收入10W+左右的买了年缴2W的返还型保险,家庭收入20W的给刚出生的孩子买了年缴5W的教育险,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而高昂的保费也成为很多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当然还有很多稀里糊涂买错了保险的人,在出险后,发现自己购买的保险并不能降低风险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买错的人多了,对保险的声讨之声自然就不绝于耳了。
怪谁了?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现阶段使用的是保险代理人制度,一方面代理人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但销售误导的问题不容忽视。很多保险代理人为了高佣金在保险推荐会选择返还、分红等保险,这是行业通病,症状明显亟待治疗。
保险到底保险吗?只要买对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大家一定会问,怎样才是买对了保险?
1、需求匹配
你买到的保险符合你的需求。不要出现买重疾险买成分红险的尴尬。
2、价格合理
买到的保险产品性便宜。其实就是市场上同样保障的保险,你买到的那份保险价格更便宜。
这里还得提醒一下,需求与价格之间永远是需求在前,价格在后。
需求匹配永远是第一位!
SO,保险到底保险吗?当然。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你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买到价格合适的,那样不仅可以让保险更加保险,也能让你的人生更加保险。
【智能保险师】公众号已开通,同名APP也已经上线,欢迎与精算师在线聊保险。限时福利,公众号回复“头条”即可免费领取一份航空意外险。
我是不幸得了甲状腺重疾,平安寿险赔付我现金,我投保的家人的保费都得到了豁免,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现在这种社会环境,农村医保、社保、商业保险,三者至少要有一项。投商业保险时,一定要做到如实告知之前是不是确诊过什么疾病,哪怕是小病,以免出险后保险公司调查后被拒赔。另外,投保时的保险代理人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比较优秀的,负责任的,关键时候会比一般业务员受用很多
谢邀!是的,有可能真的如你所说出现保费倒挂的情况,即领取的钱小于保费。要看你投保的是什么险种,一般情况下在投保前,保险业务员都会打印一份投保计划书,上面可以看到每个年度下的领取多少钱!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拿不回本钱呢?1.在保单有效期内退保,退保时只能退回保单的现金价值,而现金价值远远小于保费。2.由于投保时年龄太大,那么保障成本就会增加,而保额又是很高,可能出现到保单终止了也拿不回所缴保费的钱呢!
下面以一个真实的投保案例,演示不同年度可以拿回多少钱,会不会出现拿回的钱还没有所缴的保费多呢?
40岁男性为自己投保,缴费期限30年,年交保费20054元:
保险年度1年,合计缴费20054元,被保险人41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560元。
保险年度2年,合计缴费40108元,被保险人42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4812元。
保险年度3年,合计缴费60162元,被保险人43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9220元。
保险年度4年,合计缴费80216元,被保险人44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15326元。
保险年度5年,合计缴费100270元,被保险人45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21738元。
保险年度20年,合计缴费401080元,被保险人60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183260元。
保险年度30年,合计缴费601620元,保费已经缴清,被保险人70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331334元。
保险年度60年,被保险人100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481602元。
保险年度65年,被保险人105岁,退保时现金价值是:516976元。即使努力活到了105岁,只要是没有发生意外,想拿回本钱还要继续活下去才可以。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保险界的投诉确实很多,这也与大环境下公司的业绩要求、后续无保障等相关。
很多保险代理人的行为与骗子无异,为了业绩没有下限,包括故意向客户隐瞒保险条款里的免责条款,对自己卖的产品的保障内容不清楚却胡乱给客户许诺,明知客户投保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却建议客户向保险公司隐瞒……
这个隐瞒是指消费者已有疾病既往症,如高血压、各种慢性病、曾患某疾病做过治疗等等,保险公司会在客户申请理赔时调查客户的病例情况,有些重疾产品的健康告知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请各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社保卡拿去给家里老人买什么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药。否则,自己在之后的投保中会很麻烦。
通常健康险都会在保险合同里约定一个等待期,例如重疾险90天等待期,在这个等待期内,如果消费者在医疗机构检查出了保障责任里的疾病,保险公司只返还已交保费而不承担保障责任。
但同时,有很多专业的代理人是真的用心在为身边的人做保险规划,业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做得时间长了会赢得很好的口碑,获得更多人的信任。
保险代理工作和其他销售工作一样,业务员品质参差不齐,大家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能碍于人情而随便下保单,而是要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