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爱新觉罗!”,这个是真的吗?

“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爱新觉罗!”,这个是真的吗?

2020-11-12 12:02阅读(60)

“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爱新觉罗 保飧鍪钦娴穆穑:努尔哈赤在统一后金的过程当中充满了鲜血,其实爱新觉罗氏起初放在后金并不显眼,但是没想

1

努尔哈赤在统一后金的过程当中充满了鲜血,其实爱新觉罗氏起初放在后金并不显眼,但是没想到蚂蚁咬死大象。

赵宋后裔——爱新觉罗的崛起!

有关于爱新觉罗氏的由来,甚至还有可能和赵宋皇裔有关。在元朝末年,爱新觉罗的势力非常小。也曾经和叶赫那拉氏打过一仗,但是最后以战败告终,因此只能蜷缩起来。

那么爱新觉罗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和赵宋皇室有关。因为在靖康之耻当中,北宋皇室除了大量的后宫人员被掳走之外。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个人也不幸被捕,甚至进行了屈辱的牵羊礼。

但是这并不代表两人在金国生活的不好,其中的宋徽宗还生下了十几个孩子。因为他毕竟是个皇帝,所以金国相对来说还是优待的。不仅给他封了侯,而且还“画”了一块地给他。

这块地就是五国城,也不能说是画给他的,应该说是囚禁两个人的。这里在辽国的时候,形成了五大女真部落。后来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人在此地生活了20年,也留下十几个直系后人。

而有人说,宋徽宗与宋钦宗的后人和当地的女真人结合,形成了“混合”女真人。而努尔哈赤的祖先就是来自于五国城,而他们的姓爱新觉罗。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赵(爱新)和金(觉罗)。

叶赫那拉剩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把时间拉回到元末明初,来自五国城的爱新觉罗开始崛起,他们和叶赫那拉氏进行了第一次碰撞。可惜毕竟还年轻,最后以失败告终。

之前也说了,努尔哈赤统一后金的过程当中充满了鲜血。而叶赫作为女真的大部落之一,自然很难愿意屈尊他人旗下。于是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战,最后以努尔哈赤胜利告终。

当时叶赫那拉氏的最后一位首领金台石,在经历了东西城门被攻破之后,内心充满了绝望。他乞求代善可以放过自己族人,自己可以登上楼台自焚谢罪。虽然代善答应了,但是话语权在努尔哈赤手上。

他阻止了金台石的自焚,并且当着他的面杀掉了大部分的叶赫那拉氏。因此金台石在临死之前,对天大吼:就算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慈禧乃和珅的投胎?和珅是乾隆情人转世?

这个分段很狗血?不着急,听慢慢说!先说和珅是乾隆的情人转世。有关于和珅贪污的事情,乾隆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为何不对他下手?有人说这是在给嘉庆打怪,其实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当时乾隆还是亲王的时候,看上了雍正的老婆马佳氏。由于马佳氏不受雍正宠爱,所以很容易就被乾隆撩了起来。两个人把后宫闹得乌烟瘴气,这件事情传到了皇后耳朵。

皇后一气之下赐马佳氏自尽,等到乾隆回来的时候,留下的只有一具尸体。因为内心实在太过悲伤,所以他就把指头咬破,把他的血滴在马佳氏的额头上面。只是为了来世投胎的时候可以相认。

之后几十年时间,乾隆探寻无果,似乎都要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但是在偶然之间,看到自己身边的一名侍卫额头上有一块红色胎记,于是他认为这是马佳氏投胎来找自己。

而这个侍卫就是和珅,从此之后可谓是平步青云,就算贪得再多,后面也都有乾隆罩着。可惜等到乾隆去世之后,还没有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被嘉庆下令自尽。两人都是以自尽结局,何其相似。

而和珅在临死之前,还写下了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撤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意思是说这50年来自己就像做梦一样,如今将要撒手西去。但是以后我一定会投胎回来的,到时候一定要认准我的身份。其实这只是分析的表面意思,但是很多史学家却不这么认为。清史学家孟森先生,他就说香烟指的是慈禧,水泛含龙指的是大清朝的灾运。其实这句话最难理解的,也就是水泛含龙还有香烟的指代意义了。

上面的推算内容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根据夏朝的传说。相传夏朝末年,夏帝得到了两滴龙嫠,也就是龙的口水。虽然龙都是祥瑞,但是也非常贪财好色。口水一般人承受不了,否则也会染上恶习。

本来把他锁在了盒子里面,世世代代一直没人敢打开,但是传到了周厉王的时候,他偏要打开。而里面有一滴龙嫠已经成精,化作了玄鼋钻进了女童体内。

此女童很快在没有任何房事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就是褒姒,后来的烽火戏诸侯的事情我就不多介绍了。而香烟代表着传宗接代,意味着和珅以后会化成一个美女,前来祸国殃民。

除了这个还有个传说,水泛含龙也有犯大水的意思。而和珅死的前一年,正好黄河决堤发了打水。而和珅绝命诗的水泛含龙意思是等到下次犯大水的时候,自己会再次投胎。

而就是这么巧合,在道光十二年的时候,黄河再次决堤,同一年的十月份,慈溪出生。因此有人牵强附会,说是和珅投胎成为了慈禧。后面慈禧祸国殃民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

慈禧、裕隆“灭”爱新觉罗真假?

其实这样分析一番下来,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内容。无论是慈禧与和珅到底是谁投胎的谁,或者是叶赫那拉氏要灭爱新觉罗氏,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去对之前的事情。

不过也是有点意思,因为慈禧的存在,可以说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而裕隆皇后又宣布了清废帝溥仪退位。两个人都是出自叶赫那拉氏,裕隆还是慈禧的侄女,也是很讽刺了。

不过这里要多说几点,虽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时候,和叶赫那拉氏打的不可开交,而且也都是损伤很大。但是清朝入关之后,爱新觉罗还是很重用叶赫那拉氏族人的。

比如后宫里面有太祖孝慈高皇后、清圣祖惠妃、清高宗舒妃,前面朝堂还有重臣纳兰明珠。除此之外,叶赫那拉很多人还在军中任有重要职位,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叶赫最后一个女人灭爱新觉罗,可以说是牵强附会了。

2

这是句比较富有传奇性的诅咒,相传为叶赫部首领为爱新觉罗所灭之时,奋而喊出的那句话——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颠覆你爱新觉罗!

乍听之下,倒也符合他当时的场景,毕竟部落被灭,自己也即将遭受极刑(后来被砍成两半)所以放放狠话,是非常合理的。而此时的爱新觉罗部老大努尔哈赤也觉得这个诅咒有点意思,于是乎下令不允许叶赫那拉氏女子成为后妃,防止其干政导致政权出现危机,可是过了不知道多少年,慈禧太后横空出世,是为叶赫那拉氏。而大清王朝就在这位老女人的手中,走上了终结——这意味着诅咒应验了吗?


叶赫那拉的由来——叶赫族生活在那拉河畔,于是称叶赫那拉

叶赫部和爱新觉罗部同为女真族。此时的关外就是各个女真部落,并没有统一,而明朝也无力或者说是无暇顾及,任他们自己打来打去。叶赫部曾经十分辉煌,打的爱新觉罗部是满地找牙,奈何努尔哈赤这个人比较会来事儿,攀附了当时明朝的边关大帅李成梁,并在他父子的帮助下,成功的统一了各女真部落,其中就有当年看不起自己的叶赫部

叶赫部的首领自然很不爽,但是也没得办法,毕竟此时的努尔哈赤实在是太强,但是不甘心就此灭亡的他,只能发出那句诅咒。而据《崇陵传信录》记载:“天命朝,大兵定叶赫,颇行威戮,男丁罕免者。部长布扬古临没愤言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这个意思就是说“爱新觉罗的兵将对叶赫那拉部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而叶赫部的族长,只能在死前愤怒的诅咒:除非你们将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全部杀掉,否则我们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颠覆你爱新觉罗氏!”

行了,梁子就这么结下了。努尔哈赤倒是不以为然,毕竟这就是临死之人的最后挣扎,说说狠话而已,还真能实现是咋的?但是,迫于这句话听起来实在是有些毛骨悚然,所以还是不得不防呢!于是努尔哈赤留下了这样的指令——凡是叶赫部女子,不得入宫为正妃,以避免其扰乱后宫,控制外戚,最终为祸国家为祸皇族!

努尔哈赤的担忧,叶赫部族长的诅咒,真的应验了吗?

要说根据努尔哈赤的指令,叶赫部的人应该永世不得翻身啊,别说是女人了,就算是男人也不应该被重用,以免爱新觉罗被颠覆,可实际上满清一朝,有不少叶赫那拉氏的名人出现,身居高位不说,还十分得宠

比如清朝名相纳兰明珠,此人之名气绝不亚于纪晓岚和珅等人。除了他有个特别出名的儿子(纳兰性德,也就是纳兰容若)他本人也是地位显赫,迎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起家于蓝翎侍卫,而后平步青云,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可谓是身居要职。与此同时其人能力也非常卓越,在康熙裁撤三藩、统一台湾、抵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有存在感的了

而另外一个叶赫家的名人,就是苏克萨哈。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官至太子太保,曾为多尔衮之亲信,却在多尔衮死后叛变,成功的踩了多尔衮一波,也狠狠的抬了自己一手!也正是这波投机,使得他快速成为核心保皇大臣,并在康熙初年为遗诏托孤四大臣。然而,与鳌拜不和的苏克萨哈屡屡受到欺压,并最终不敌鳌拜而被处以绞刑。后来鳌拜覆灭,康熙为其翻案,复官及世袭爵位。作为正白旗当时的领军人物,苏克萨哈在和鳌拜的内斗中处于下风,两黄旗的地位得到了有效提高,改变了清朝建立之初由多尔衮引导的权力抗衡局面,可以说苏克萨哈虽然为一代重臣,却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

果然,诅咒还是“应验”了,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方式

叶赫族在满清一朝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显赫的家族。但是好像和一开始的走向不怎么吻合,说好的要颠覆爱新觉罗呢?怎么就变成了辅佐了?终于,还是有一个人出现了,此人便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最后一个女人

清朝晚期,可以说是慈禧太后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国家,也可以说慈禧太后一个人搅黄了整个国家。虽然她在内政外交上也有一些亮眼的操作,而她的目的也不是要颠覆清朝,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却为清朝的覆灭积极的加了一把火。无论是其个人揽权方面,还是奢侈无度,都加剧了清朝的覆灭

在权力掌控方面,他在咸丰之后便一直大权独揽,搞的皇帝是一点实权都没有,大事儿小事儿全部都由她这个老佛爷定夺,而作为一个喜欢享受的女人,自然把个人享乐放在了第一位。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子,导致吉野号这艘超级战舰被日本买走,并最终成为击溃北洋舰队的大杀器。一心想着过大寿,看大戏,对外作战对内平反是毫无作为,被迫出逃的是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她,利用义和团的是她,联合侵略者绞杀义和团的也是她,总之她在作死大清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里外一通乱捶,提前送大清朝上路。甚至说,临死之际也不忘了在加一把火——秘密害死光绪后立宣统,用价值上亿白银的珠宝为自己陪葬,风雨飘摇的大清是彻底被折腾完了

作为清朝晚期最有权势的女人,慈禧太后的一生绝对是过大于功,甚至说她基本上没有什么贡献,更多的是在丑陋的苟延残喘。年纪大了,只顾享受一时的乐趣,置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于不顾,这就是叶赫那拉最后一个女人的表现

但是,好像也应了当年叶赫部首领的那句话——我叶赫部只剩一女子,也要颠覆你爱新觉罗。虽说慈禧太后可能是无心之举,却也真的为颠覆爱新觉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呢!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3

1619年,努尔哈赤在“不克叶赫,誓不回师”的誓言声中出兵讨伐叶赫部,随后灭了叶赫部。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毁约杀了驻守叶赫部西城的布扬古,所以布扬古临死前发出了一个誓言:我叶赫那拉氏将来即便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了爱新觉罗。

1861年,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后过了242年,咸丰皇帝被活活吓死在了热河行宫,随后叶赫那拉氏出身的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清政府的国柄,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从此以后,慈禧掌国47年,近半个世纪。

1875年1月12日,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在抑郁中病逝,无后。

1908年11月14日,载淳死后,由慈禧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光绪皇帝载湉被她用砒霜毒死,无后。

1967年10月17日,载湉死后,仍然由慈禧一手选定的继承人溥仪经历了几十年的不甘、屈辱和坎坷之后终于死去了,无后。

清朝,似乎毁在了慈禧的手上,这也似乎印证了布扬古临死前的誓言。

可是,费扬古真的在临死前发了这样一个毒誓去诅咒努尔哈赤,诅咒爱新觉罗家族?恐怕不然。

努尔哈赤去打叶赫部,守东城的金台吉誓死不降,守西城的布扬古和布尔杭古则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投降。

谁知道,努尔哈赤这边保证说不杀布扬古,那便见完了布扬古之后,为了确保布扬古将来不会再一次带领叶赫部反爱新觉罗,便以“不逊”为由杀了布扬古。

所以,布扬古在临死前当然怨恨努尔哈赤,这才有了所谓的毒誓,可如果布扬古临死前真的发出了这么一个毒誓的话,努尔哈赤会怎样对待叶赫部?恐怕以努尔哈赤的果决,即便不说彻底灭了叶赫部,叶赫部的男人也得被阉割为奴了。

可事实是,叶赫部的人被迁到了建州,然后被编入了旗籍。

当时和布扬古一起守西城的布尔杭古在事后也得到了善待,被授予了三等男爵,仍然留在军中听用。

即便是当时誓死不降的金台吉,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样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善待,被授予了爵位和官职。金台吉的孙子纳兰明珠更是康熙时期的一代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也同样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

如果费扬古真发出了毒誓,叶赫那拉氏还不得被清朝皇帝拉入黑名单呀?又岂会得到重用?

后来又演化出了另一个“加强版”——因为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是世仇,所以清朝皇帝的后宫不得选入叶赫那拉的女人。

可是,清朝又有哪个皇帝的后宫里没有一个出身于叶赫那拉氏的女人?皇太极的生母便是叶赫那拉氏的女儿,是金台吉的妹妹。

当然,若说能够影响满清命运的女人当然还是慈禧和隆裕。

慈禧掌国近半个世纪,可谓是彻彻底底地挥霍光了清朝的家底,将清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后来,隆裕被袁世凯吓唬了一下,赶紧拿了袁世凯允诺的好处,一纸诏书发下去,让溥仪这个还没尝过皇帝滋味的小皇帝退位了,从而结束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

清朝一亡,曾经作为主宰的爱新觉罗为了躲避祸事,一个接一个地抛弃了“爱新觉罗”这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荣耀的姓。

从这一点看,叶赫部的“毒誓”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只不过,这终究只是一个巧合,或者说是后人人为捏造的一个巧合。

慈禧如果真想“灭”了爱新觉罗的话,在她掌权的这47年时间里,她可以有无数的机会和手段对爱新觉罗下手,可是即便是她曾经的政敌奕訢也得到了善终。

或者,她有心覆灭爱新觉罗的话,完全可以学唐之武后一样,直接扶植叶赫那拉氏的人上位,再取爱新觉罗而代之。

可实际上,慈禧即便到死也没有这个想法,她甚至在选定溥仪作为皇位继承人之后,为了清朝的稳定,还特意封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避免了摄政王篡权夺位的可能性。

4

传说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有世仇,过去爱新觉罗氏把叶赫部灭了,叶赫部的人便发誓哪怕以后男丁死绝,家族仅剩一个女子也要报仇。慈禧出身叶赫那拉氏,最终把爱新觉罗建立的清王朝埋葬了,似乎有种恶有恶报的宿命感觉。

其实,这只是民间借慈禧亡清这个历史巧合对清王朝的编排。

事实正相反,清朝的兴起还跟叶赫那拉氏的帮助有一定关系。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误杀。努尔哈赤因此脱离李成梁控制,逃去叶赫那拉氏部落寻求帮助。

叶赫贝勒杨吉砮非常器重努尔哈赤,不仅送他马匹、弓箭、盔甲,而且还把小女儿孟古哲哲许配给了努尔哈赤,之后还把他送回了建州左卫(建州女真聚居地)。

这个孟古哲哲正是皇太极的生母,所以说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是有叶赫那拉氏血统的。

试想,如果叶赫那拉氏真的发过“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的誓言,清皇室怎敢冒险让皇太极后来登上皇位。

爱新觉罗应该立下对应祖的制才对——“宫闱不选叶赫那拉氏”。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毒誓肯定都是暗地里发的,爱新觉罗可能并不知道。

但在历史事实上,叶赫那拉氏根本没有发这样毒誓的可能。

明末,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分为三大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叶赫部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早期与建州左卫关系良好,后来在扩张地盘等问题上发生了冲突。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率大军灭掉了叶赫部,但并没有对叶赫部大开杀戒。

清朝官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以宽大为怀,未念叶赫诸贝勒旧恶,其诸贝勒、大臣,均加豢养。叶赫二城所有大小贝勒,不论善恶,皆不损其家产,父子、兄弟、亲戚、不令离散,尽行带来。未拿妇人之衣领,未取男人之弓箭,其各户之财帛器皿等一应物件,仍由原主收取之。

有人可能还会说,官方说法向来有所讳饰,不可信。

如果真像传说中说的那样,叶赫部在努尔哈赤的大屠杀下,男丁罕有幸免者,那之后爱新觉罗不可能善待这种结下深仇大恨的死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叶赫部被灭后,降民被迁至建州,入籍编旗,成了努尔哈赤的臣民。原叶赫部首领的子孙不仅可以担任要职,有的甚至成了额驸,清宫后妃中也不乏叶赫那拉氏。

这种现象,怎么看也不像两家结下过血海深仇。

况且努尔哈赤还是有雄才大略的,当时正值用兵之际,他实在没有必要对一脉相承的女真人一部赶尽杀绝,画个大饼,收到麾下,一起去抢食中原的大蛋糕,才是他的上选之策。

5

最近一部超级火的宫廷大剧《如懿传》,刻画了这样一副场景。

有一个人女子叫做叶赫那拉意欢,她当着众人说出了自己的姓氏之后,在场的人都感到吃惊,然后有一个妃嫔开口说道:

“臣妾听说,叶赫那拉氏跟爱新觉罗氏有世仇,曾经发誓说过,就算是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了爱新觉罗。”


说起来,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之间的恩恩怨怨,真的是断断续续持续了好多年,都说上一辈的恩恩怨怨就不要带到下一辈,不然冤冤相报何时了,可是这两个家族偏偏就不这样,恩恩怨怨掰扯好多年,就是要分出个胜负。

他们第一次开战的理由也真的是很无语,据说,在元末明初时,爱新觉罗氏经常和叶赫拉那因为势利范围从而发起冲突,有一次爱新觉罗炫耀的说:“我们是大地上最珍贵的金子”。

然而叶赫那拉却说:“金子算什么,我们还是万物之神太阳呢。”

太阳好像比金子更拉风啊,爱新觉罗氏族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所以向叶赫那拉氏发动了战争,堪称一句话引发的战争。

因为当时爱新觉罗氏的势力非常小,最后以战败告终,赫那拉氏借着胜利机遇,一跃成为当时女真族里面最强大的部落。

有心人,天不负,爱新觉罗氏后来出现了一个强力领导者,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没说的,为了报仇,他决定去攻打叶赫那拉氏 。

1613年,努尔哈赤第一次发兵攻打叶赫那拉,但是叶赫那拉向明朝求助,绑上了明朝的大粗腿后,努尔哈赤情知不敌,含恨退兵。

时隔两年,努尔哈赤再次攻打。两族的矛盾来到了高潮,双方也受损惨重,虽然并没有分出胜负,但爱新觉罗氏逐渐处于上峰。

决定成败的最后一战来到了,努尔哈赤害怕被叶赫那拉氏报复,所以下达命令展开清算,叶赫那拉统领被抓,然后叶赫那拉的统领向努尔哈赤乞求,放过他的族人,自己愿意走上楼台当着族人面自焚谢罪。

气急败坏的努尔哈赤并没有答应,反而当着叶赫那拉的面,杀掉了他大部分的族人,叶赫那拉首领出离愤怒了,临死前,他站在楼台上对天诅咒:

“我叶赫那拉氏将来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爱新觉罗家族。”

从此以后,爱新觉罗氏族群里就有了“亡清必叶赫那拉氏”的留言流传。

甚至还有说满清朝皇室曾有不许娶叶赫那拉为妃子、以免祸乱江山社稷的说法。

历史也是很神奇,在三百年后的大清后期,慈禧太后掌握着大清江山,在她腐朽的统治之下,清朝全面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的事情发生。

而慈禧太后,居然恰恰就是叶赫那拉氏,之后做主清帝逊位的隆裕太后也是她妹妹的女儿,传说果真是一语成谶。

努尔哈赤认为”灭建州者必为叶赫”的说法见于蔡东藩的《清史演义》,说努尔哈赤搞基建工程挖出一块石碑,上头有几个字,“灭建州者叶赫”诸如此类内容,虽然清朝后来果然就灭在叶赫手里,似乎验证了那句铮铮誓言,又似乎是一种冥冥中的天意安排,俗话说嘛,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但实际上,叶赫那拉氏在清朝皇室里可不是只有慈禧和隆裕。像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她可是生了皇太极)、清圣祖惠妃、清高宗舒妃等人都是出身叶赫部。

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皇帝都有叶赫基因,叶赫灭亡爱新觉罗一说,从何说起!

6

清朝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时代既有着非常有建树的皇帝,为这个国家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勋,和整个国家兴盛繁荣的状态。当然也有没落的清朝皇帝,将这个国家最终带向了灭亡,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提到这个清朝的皇帝,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个在历史上都响当当的一个姓氏,那就是爱新觉罗氏。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爱新觉罗最终是建立了自己的满洲王朝,然而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也是从古至今都被很多人所讨论,这句话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陈年往事呢?这句话到底是真是假呢?

这句话就是“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爱新觉罗!”相信大家听到这句话一定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叶赫那拉氏会说出这样一句让人惊叹不已的话呢?两家到底有着怎样的纠纷呢?

这两家最早的纠纷还是要来自于他们姓氏之间的一些冲突,由于叶赫那拉氏在最早是金朝的贵族,而且跟爱新觉罗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之中,也是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摩擦。随着摩擦的不断升级,两个部落之间的烽火硝烟一直也没有停过,而且除开这些之外,两个部落之间还发生过一些让人觉得非常搞笑的事情。

双方最早由于姓氏之间的争议,引发了两个部落之间的大战,而这场战争的发生对于当时的爱新觉罗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击,所以叶赫那拉氏成为了当地的霸主。但是爱新觉罗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之中再度与他开战,并且成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为了能够让自己站稳霸主的地位,爱新觉罗对于叶赫那拉氏进行了非常残忍的屠杀,而这个屠杀,直到叶赫的部落首领临死前才得以停止。然而这个人在死前却对天发誓诅咒这个部落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掉爱新觉罗。

我们都知道家国之恨是一个民族最为忌讳的存在,而叶赫部落被自己的世仇所杀,那么他们心中的积怨一定是在短期内无法抚平的,正是因为这样在民间流传出许多关于这两个部落之间的一些谣言,其中就包含着这一句誓言,甚至可以说成是诅咒。

在清朝的宫廷当中我们也知道,有许多的后妃都没有这个姓氏,是因为在当时的满清王朝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按道理说,叶赫对于爱新觉罗的仇恨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当时为了占领整座城市屠城也是他们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将这些男丁全部杀死对于叶赫部落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

后来人们对于这条谣言越来越深信的原因,是因为在满清的历史上,经常会有叶赫那拉氏的出现,而这些人的出现,对于整个清朝来说并没有过多的好处。甚至于在最后的时刻,我们能够看到清朝的灭亡和一个女人逃脱不了干系,这个人就是慈禧。我们纵观清朝的历史能够发现,慈禧的出现对于整个清朝来说,无异于是一个非常大的败笔。正是由于她的铺张浪费和糊涂不堪,让整个清朝最终走向了末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爱新觉罗氏也的确是葬送在了叶赫那拉氏的手上。

当然除开这个人之外,我们也知道的是,隆裕太后也是属于这个姓氏之内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凭借着姓氏就相信这样的谣言有着一定的依据。毕竟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它其发生的必然性,而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之中也不能够以偏概全。

虽然叶赫那拉是遭受到了爱新觉罗非常大规模的屠杀,但是这种部落之争也是我们在历史上经常会见到的。无论最后的爱新觉罗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都不可能像谣言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一句诅咒,这不过是一种后来的艺术加工和民间传说罢了。

7

我是七哥

这句话,暂时没有得到具体印证,但个人感觉也并非空穴来风。

有一个基本事实。

在东北女真中,叶赫那拉一脉是比较抵抗爱新觉罗家族的。(叶赫那拉氏代表 慈禧)

努尔哈赤反叛明朝,先后收复了其他女真各部,最后只剩下叶赫那拉一脉。本为一族人,既然别的女真人都已经投降了,跟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家族混了,可是叶赫那拉氏即使只剩自己一脉了,也要誓死跟努尔哈赤抗争。

努尔哈赤多次进攻叶赫那拉一脉,叶赫那拉一脉不敌努尔哈赤,首先是与蒙古族联姻,随后又与明朝合作,企图反制努尔哈赤。(努尔哈赤 剧照)

但最后,还是被势力逐渐强大的努尔哈赤给灭了,叶赫那拉一脉被努尔哈赤收编了。

这是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家族最初的恩怨,叶赫那拉本为势力最大的女真一脉,而爱新觉罗本身就是一个小姓,小家族,如今却统治了女真中势力强大的、大姓叶赫那拉氏,这如何让叶赫那拉一脉的人,心服呢?

所以,满清的皇帝为了笼络女真中的这一大族,开始在朝政中,积极重用一些叶赫那拉氏的人,如纳兰明珠,苏克萨哈等人;后宫中,也有不少叶赫那拉氏的女子,如慈禧、隆裕太后。

如此一来,叶赫那拉氏开始在清朝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女子。

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家唾骂的慈禧。

慈禧晚年,当政三十年左右,积极执行保守策略,打压两代皇帝,同治、光绪,最终把清朝带入了死亡的边缘。

最终,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看着大清国灭亡。

这样的结果,正好印证了这句话:叶赫那拉氏哪怕只剩一个女人(慈禧,隆裕)了,也要灭掉爱新觉罗(同治、光绪)。

此外,再加上后人对慈禧的厌恶,逐渐认可这句话,认为慈禧如此狠毒,先压自己的儿子,后压侄子,无非是继承了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家族的恩怨。

这样一想来,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于是这句话逐渐流传。

最后,蔡东潘编写的历史演义《清史演义》,也多少采用了这个说法,其中明确记载了努尔哈赤对叶赫那拉氏的憎恶、恐惧,努尔哈赤挖一个地方,挖出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灭建州者叶赫”。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而《清史演义》讲究历史事实,被公认为是可以当做历史教材的。

有了历史的确认,所以这句话,也就流传更加广泛了。

至于真假,我觉得有一半可信,作为女真大族的叶赫那拉氏真的甘心被一个小姓统治吗?这个可以对比汉族被满清统治。

两大家族的恩怨,真的可以化解吗?满族汉化不彻底,许多人多少留有满族的一些原始风气,其中难免会有祖上的恩怨。

虽然也有纳兰明珠这样的叶赫那拉氏为爱新觉罗尽忠,但广大的叶赫那拉氏也是这样想的吗?(纳兰明珠 剧照)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历史错误,欢迎指错!)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转发!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价值思考,偶尔娱乐

8

野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各个王朝帝国的谣言,而有的谣言不攻自破,而有的谣言稍微一推敲,也会破。“叶赫那拉就算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爱新觉罗”这种民间传说,根本就是民间野史的渲染,不过是后来人用迷信的手段来解释清朝灭亡的一种巧合手段。

这里重点要说一下所谓叶赫那拉氏的问题。

谣言是从何而起的

明末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激战,爱新觉罗氏得胜,成为草原霸主,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也有不选叶赫的祖制

战胜屠城,男丁无一幸免

首先: 叶赫国灭时,东城贝勒金台石上吊自杀,以保全城百姓,西城贝勒布杨古投降后却被杀了,这都是事实。

但关于被屠城,导致全城男丁无一幸免,这就是无中生有的事情了,努尔哈赤并没有对叶赫部落进行任何杀戮,反而是将他们编入自己的麾下,成了自己的臣民。

叶赫部落东城首领金台石的三个儿子,全部都编入了满州正黄旗。他的第二个儿子尼雅哈正是康熙的生臣明珠的父亲。

西城一支刚编入了正红旗,家庭都是世袭的佐领。所以不论东城、还是西城,都受到了重用,所以屠城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的。

根据《叶赫纳兰氏族谱》记载 :台坦柱有子三人:长子齐纳赤,次子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子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是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哲哲”,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
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

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

这更是一条打脸的谣言,如果清朝皇室真有叶赫氏不能选入宫中的规定话,那么第一个不能皇帝的人就是皇太极,因为他的生母孟古哲哲就是叶赫那拉氏。

我们都 知道,清宫里那拉氏可是很多的,其中慈禧太后、隆裕太后这姑侄两可都是那拉氏的。而且乾隆的舒妃、咸丰的璹嫔、玉嫔也都是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是金朝贵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叶赫那拉氏1域。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始祖,即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是一个大姓,虽然有共同的先祖,但是各分支却分布很广,有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各自为族”。

而被认为是断送了大清朝的叶赫子孙,和东西城贝勒家族的那拉氏并不是一个氏族。慈禧和隆裕出自喀山系叶赫那拉氏,而东西城贝勒出自星根达尔汉叶赫氏,实际上并没有血缘关系。

而真正和星根达尔汉叶赫氏有关系的是乾隆的舒妃,咸丰的璹嫔、玉嫔这对姐妹。其中舒妃是明珠的曾孙女,真真正正的叶赫那拉氏直系。

以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又如何会屠城,消灭叶赫全部呢,所以更不可能有叶赫诅咒这样的谣言了。

9

常言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特别是在战乱年代,为了生存下去,或者实现更大的利益,随时都有可能改变立场。所以,海西女真叶赫部与建州女真爱新觉罗部之间的仇恨,并没有多么的深远。

很明显,野史中所记载的,叶赫部末代贝勒布扬古所说的,“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并不是真的。我们来看一下整个过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明朝万历年间,辽东地区的蒙古、女真部落经常入侵劫掠明朝边境。眼看辽东就要大乱,大明朝一代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闪亮登场。李成梁秉持贪财,无赖,不要脸的大无畏精神,制定了两大原则:一、枪打出头鸟,谁强打谁;二、承诺随便给,协议随便签,翻脸不认账。而且,李成梁集运气与彪悍于一身,率领仅有的两三万辽东铁骑,在对蒙古和女真各部的作战中,是怎么打怎么赢,经常打出以少胜多的胜仗。

努尔哈赤的外公,就是建州女真王杲部首领王杲,被李成梁擒获,送到北京给剁了。王杲的儿子阿台,也就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兼堂姐夫(女真人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继续率部抵抗。

阿台战败,努尔哈赤逃往了海西女真叶赫部,受到了厚待。努尔哈赤甚至还与叶赫部贝勒清佳砮礼的女儿孟古哲哲订婚。可见,此时的叶赫部对努尔哈赤是有恩的。

后来,阿台、连同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堂姐在古勒城一起被杀。这就是努尔哈赤七大恨中的其中一恨。此时的努尔哈赤,虽然得到了明朝补偿的三十道敕书的交易凭证,三十匹马,以及建州女真都督的任命,可是手下也就数十人,根本就搅不起什么风浪。所谓的“十三副铠甲”打天下,那就是痴人说梦。

原本,可以名留青史的李成梁,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将努尔哈赤纳入了自己的保护,无意间为大明朝培养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努尔哈赤成了李成梁一个忠实的小跟班。此时的努尔哈赤,还不足以跟海西女真中最强大的叶赫部抗衡,不过没关系,有李成梁呀。

1583年,李成梁攻打叶赫部,屠两千余人,拉开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大幕。叶赫部暂时消停了,整个海西女真也就暂时消停了,努尔哈赤可以安心统一建州女真了。在李成梁的帮助下,努尔哈赤彻底剿灭了建州女真尼堪外兰部,并于1588年统一了建州女真。

努尔哈赤要统一整个女真,除了实力较小的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又名野人女真)之外,最大的对手就是海西女真。得了,野猪皮孩子不用怕,有李老爹在,帮你搞定。1587年,李成梁攻打海西女真哈达部,斩杀五百余人;1588年,李成梁再战叶赫部,斩杀六百余人。刚刚开始恢复元气的海西女真,只能再次休养生息去了。

好在,1591年,李成梁因为侵吞兵饷,冒领军功,被御史弹劾罢官。随着李成梁的罢官,努尔哈赤的统一之路也进入了停滞期。直到此时,努尔哈赤跟叶赫部都没有直接的仇恨,他们跟明军的关系也是时战时和。

1592年,日军侵朝,明军远征朝鲜抗日。努尔哈赤主动要求派兵入朝作战,被拒绝。明军在辽东的兵力空虚,努尔哈赤开始了吞并海西女真的征程。

自1593年开始,以叶赫部为首的海西女真各部主动与明军结盟,开始与建州女真作战。努尔哈赤虽然数次击败海西女真,可是少了李成梁的庇护,加上海西各部有明朝廷的支持,他也不敢轻易吞并。

不过,好运再次倒向了努尔哈赤,李成梁回来了。

1601年,李成梁复出辽东。1606年,李成梁又送了努尔哈赤一份大礼,主动放弃了辽东六堡,徙六万余户居民入内地。努尔哈赤白白得了大片的土地。1608年,李成梁再次被弹劾罢官。但是,在李成梁的精心培养下,大明朝再也无法遏制努尔哈赤的发展势头了。

1601年,努尔哈赤吞并哈达部;1607年,吞并辉发部;1613年,灭乌拉部。海西女真只剩下了叶赫部还在苦苦支撑。原本,努尔哈赤在灭了乌拉部之后,差点顺手灭了叶赫部。好在,明军火器兵上千人及时驰援,努尔哈赤才悻悻而回。不过,从这时起,叶赫部彻底成了明军的盟友,在明军的保护下,牵制努尔哈赤的发展。这应该是努尔哈赤后来血屠叶赫部的原因之一。

1615年,李成梁病死,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恐惧李成梁,应该是发自内心的。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借口,开始进攻明军。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1619年,明朝发兵十一万,四路齐出讨伐后金,开启了明朝在辽东的艰苦征程。海西女真叶赫部作为明军的盟友,也发兵一万助战。可惜,明军在兵力占优,武器占优的情况下,却被一个骄傲自大,指挥无能的杨镐给彻底破坏了。杨镐宣战时,竟然把明军的进军路线也告诉了努尔哈赤。然后,明军被努尔哈赤轻松的一一击破,萨尔浒一战,明军西路主力被全歼,接着北路溃败,东路战败,南路溃逃,明军大败。

努尔哈赤趁明军大败之际,除了留下五千士兵防止明军偷袭外,出动倾国之兵攻打叶赫。可见,叶赫部当时还是很强悍的。明朝策略有点失误呀,应该采取东汉以南匈奴打北匈奴的办法,倾全力支持叶赫部,招叶赫部继承人入京培养,通婚,跟叶赫部互市,让叶赫部以游牧打游牧,再加上辽东铁骑,吃不了多大的亏。

但是,明朝没有,结果叶赫部完蛋了。很快,努尔哈赤亲自率军攻下了叶赫贝勒金台石驻守的叶赫东城。金台石誓死不降,举火自焚未果,被后金军绞杀。布扬古得知了金台石已死的消息,与代善协议保证叶赫部族人生命的情况下,开城投降。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努尔哈赤并没有履约,而是以参拜不恭为由,执意处死了布扬古。正是在被缢死之前,布扬古诅咒道:“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努尔哈赤在缢死布扬古之后,也觉得惴惴不安,才留下祖训:“以此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

咸丰年间,海西女真叶赫部后裔的叶赫纳拉氏入宫,咸丰死后,成了统治清朝长达40余年的慈禧皇太后。在慈禧的统治下,大清朝一路向下,走向了灭亡的边缘。慈禧死后,慈禧的侄女,同样出自叶赫那拉氏的隆裕皇太后执政,并于1912年,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正式宣布了清朝的灭亡。

这么一看似乎真的是布扬古所留下的诅咒应验了,叶赫那拉氏的一名弱女子终结了大清朝。实际上呢?并非如此。

努尔哈赤的后人后来自称爱新觉罗,爱新在满语中是“金子”的意思,而觉罗是“远方”的意思。觉罗,肯定跟赵宋皇族毫无关系。当时,什么野猪皮、豹子皮、老羊皮、獾、半大口袋之类的一大堆,类似“金子般的首领”,或者“金子般的远方”这样的姓氏,他们应该还想不到。

叶赫部灭亡后,爱新觉罗跟叶赫那拉的仇恨并没有延续,叶赫部族人被分别编入了正黄旗与正红旗,金台石与布扬古的后代也都有世袭爵位。

努尔哈赤的侧妃,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母亲,就出自叶赫那拉氏,名叫孟古哲哲,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

康熙惠妃,就是叶赫部东城贝勒金台石的曾孙女,叶赫那拉氏,康熙皇长子胤褆生母。

乾隆舒妃,同样是叶赫纳拉氏,而断发的乾隆继皇后,则是辉发那拉氏。

咸丰纳了慈禧,光绪纳了隆裕,都是叶赫那拉家族的女儿。

由此,可以断定,努尔哈赤没有下过“宫闱不选叶赫氏”的祖训,否则,以清皇室的一贯作风,应该会比较严格遵循。这也可以间接的证明,布扬古没有发过那个诅咒。

这个诅咒目前可知的,最早出现在光绪年间恽毓鼎所著的《清光绪帝外传》,而在《满文老档》,清朝的官方文档,及正史中皆不可见。这一说法,后来又被《清朝野史大观》、《清史通俗演义》等民国时代出现的书籍所采用,才广泛流传了开来。

那为什么光绪时,有了关于这个诅咒的传说呢?应该是光绪年间,有些明智之士看到了在慈禧统治之下的大清,已经腐朽不堪,离灭亡不远了。再加上光绪又迎娶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这时候,基本上可以断定,清朝不亡于慈禧,也会亡于隆裕。

说白了,就是世人皆知,慈禧是将清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罪魁祸首。只是,这一诅咒,倒成了唯一能替慈禧洗白的借口。慈禧可以堂而皇之的说,是为了给祖先报仇,才故意大兴奢靡之风,大建陵墓、园林,还“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被迫成了满奸,卖国贼呀!

10

谣言止于智者。


不过也是相当霸气的一句话,虽死犹荣。


传说这是叶赫那拉氏对努尔哈赤的诅咒,当时努尔哈赤用赶尽杀绝的手段对叶赫那拉氏进行消灭,叶赫部的首领布扬古宁死不降,临死前说到:“将来就算我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掉爱新觉罗。”


这句话确实仇恨心理很重的一句话,说明了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两个家族之间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虽然是谣传,但爱新觉罗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后却真的葬送在叶赫那拉氏的手中,而且还是个女人——叶赫那拉氏.杏贞(慈禧)和她的侄女隆欲太后。


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两大家族的的仇恨要从努尔哈赤的崛起说起。明朝末年的天下基本处于大小战役不断的局势,努尔哈赤除了让明朝头痛以外,他老家周围的“邻居”也是对其恨之入骨,打又打不过,很多的小部落无奈之下只能归顺努尔哈赤的大金,可是这些部落中却有一个宁死不降的“小强”叶赫那拉氏部落。


在很早以前草原各部落之间虽摩擦不断,一直在斗争中繁衍生息,也都没有大的战役。但是自从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四处征战,大有统一蒙古的态势,身为草原老牌部落的叶赫部却成了努尔哈赤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而且双方都实力雄厚。


在女真各部族中,叶赫部一直处于领头羊的状态,开始时候努尔哈赤也是在其手下寻找生存之路,并与女真部落以政治联姻的手段来做大做强。


两家人看似亲上加亲,实则暗中较劲牵制对方,唯恐一方做大做强,要想强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征战,显然这点上叶赫部落领先一步。

在很早时候,草原上的小部落还在游牧蒙古包生活时候,叶赫部族在叶赫镇西部就建立了一座城池,称为叶赫城,此后又被称为叶赫那拉氏。这在当时可是要先进其他小部落很多,作为老牌的部落,叶赫那拉氏部落还有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律吏。显然是一个小国家的存在,所以明朝当时对叶赫那拉氏部落是既拉拢又防备。


正是因为叶赫那拉氏部落势力,努尔哈赤刚开始时候对其是上赶着巴结,不断与其走动,拉拢关系。其中努尔哈赤的大妃蒙古哲哲就是叶赫那拉氏之女,也就是皇太极的亲妈。


随着努尔哈赤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不甘心低于人下,也随着他对汉人文化的了解,一统各部落成为努尔哈赤的目标,于是他开始四处征战统一各部落。

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叶赫那拉氏和日益壮的爱新觉罗氏开始正面交锋。

据说在大战开始之前,努尔哈赤曾想过用谈话签订协议的方式使叶赫那拉氏归降,双方联手一起抵抗明朝,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但遭到高傲的叶赫那拉氏部落拒绝,无奈之下只有通过武力解决。


双方本来就矛盾不断,谈崩后积怨更是升级,到战场上自然也就杀红眼了,结果是叶赫那拉氏部落惨败。


不得不说叶赫那拉氏部落真是有血性的贵族部落,直到战败后,仍然气势不灭宁死不降。据说还咒骂努尔哈赤,估计努尔哈赤虽然灭了自己的亲家,心里也难受。


传言就是传言,叶赫那拉氏最终归努尔哈赤统一,两家人的联姻也从未间断。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