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发现中耳炎?

如何发现中耳炎?

2020-11-12 10:11阅读(60)

如何发现中耳炎?3岁内发病率达83%, 宝宝说不出。:中耳炎的分类有很多,孩子最常见的是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1 急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

1

中耳炎的分类有很多,孩子最常见的是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1 急性中耳炎:

一般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儿童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急性中耳炎继发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的急性发作。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耳痛、耳闷、听力下降,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儿童可伴高热,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严重的会导致耳聋。小月龄的宝宝常常表现为情绪烦躁、脾气突然变大,抓耳朵、拍头等。


治疗方法一般是耳朵滴药和鼻子喷药双管齐下,为啥鼻子也要喷药,因为人的耳、鼻、口腔是相通的,大部分中耳炎都和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有关(所以科室叫耳鼻喉科),滴耳是治标,喷鼻是治本,如果宝宝伴随发烧,还需要服用退烧药缓解症状。

2 分泌性中耳炎:

也和鼻子有关,最常见是宝宝得了鼻窦炎,肿胀的鼻腔粘膜将咽鼓管(连接鼻腔和中耳腔的管道)的鼻咽部开口堵住了,不仅中耳腔的液体不能顺利排出,而且耳部气压也得不到平衡,使得中耳腔负压,导致中耳粘膜中的组织液深入空腔,于是就形成了积液。积液导致声音传导不畅,继而引起听力下降,可见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导致耳聋,只要把积液排出,就能恢复听力。治疗一般是清洗鼻腔后喷药,口服促进鼻涕排出的药物。


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喂奶姿势不当也是引发宝宝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宝宝仰卧位吃奶,吸奶期间有溢奶情况后也只是擦干嘴巴附近,这样会增加宝宝患上中耳炎的风险。因为宝宝的中耳还没有完全发育,咽鼓管的肌肉收缩力量也比较小,咽部里面的液体很容易流入中耳,因此中耳炎就容易出现。所以,家长在喂奶姿势上一定要多多留心。

2

中耳炎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究竟是怎么个高法呢?1岁以内,62%的宝宝曾患急性中耳炎;3岁以内,这个数据达到83%。

中耳炎,不是孩子没得过,而是你不知道!

中耳炎的发病率那么高,然而普通妈妈甚至我身边的健康编辑妈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面面相觑——真的有那么高吗?我们家孩子根本没得过中耳炎啊!亲,有没有想过,不是孩子没得过,而是孩子得了你不知道!

为什么孩子出了问题做妈妈的却没发现?

其实在听说什么什么炎的时候,妈妈们肯定首先想到会发烧,如果没有发烧,妈妈们通常察觉不到宝宝病了,即便感觉宝宝哪儿有点“不对劲儿”,依然会自我安慰说,孩子就是这样,猫一天狗一天的。

回想一下,你家宝宝有没有出现过下面的症状?

挠耳朵: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不过,他会用行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出现的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吃了药烧还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左右摇头:左右摇头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征。因为耳朵里不舒服,宝宝会试图通过摇头来减轻症状。所以,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停地哭,而且夜里也因为疼痛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中耳炎发作时,中耳内会积水,鼓膜肿胀。鼓膜穿孔时,就会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围如果出现干了的分泌物,就要注意了。

听力障碍:中耳炎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当然了,以上症状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因为中耳炎也是分类别的,比如说……

又烧又疼的急性中耳炎

典型症状:发高烧、耳朵疼

如果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烧和剧烈哭闹,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小宝宝没有办法说清楚自己哪里不舒服,加之很多时候宝宝是先感冒之后才诱发中耳炎的,可能会被当做感冒,而延误中耳炎的治疗。

因此,一些可能反映宝宝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小症状,妈妈一定要留意。

?不明原因发烧38℃以上,采取治疗感冒的措施3天,症状仍不缓解。

?宝宝总是左右摇头,或是不停用手摸耳朵。

?宝宝晚上持续哭闹,无法入睡。

? 耳朵里流出黄色黏稠液体,或是早上起床时发现宝宝耳朵周围有干燥的黄色固体物。

导致听力下降的渗出性中耳炎

典型症状:宝宝出现听觉障碍,跟他说话时,反应明显迟钝。

渗出性中耳炎容易出现在中耳炎治疗后期。

因为耳朵内出现积液所以宝宝的耳朵会像被堵住了一样,听不清楚。渗出性中耳炎一般不会出现耳朵疼的症状,也不会发烧,因此比较容易被忽视。

为什么孩子会得中耳炎?

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所以当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简单地说吧,就是孩子感冒之后就特别容易得中耳炎!

中耳炎的危害还在于会引发“典型后遗症”——可能导致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

预防中耳炎一定帮宝宝注意以下5点

注意口鼻卫生:一旦口鼻有大量细菌侵入,就有可能引起中耳炎。因此,一定要让宝宝养成不用脏手拿东西吃、不用脏手挖鼻孔的习惯。传染病盛行的季节,到公共场所时要给宝宝戴上口罩。

避免交叉和反复感染:得过中耳炎的宝宝很容易复发,反复感冒或长期不愈也会增加感染中耳炎的几率。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容易因为班级里有感冒或中耳炎没有完全痊愈就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而相互交叉感染。因此,为了自己和其他宝宝的健康,妈妈一定要做到等宝宝疾病好彻底后,再送宝宝去幼儿园。

避免让宝宝吸二手烟:欧洲研究表明,长期吸二手烟的宝宝更容易患中耳炎。即使吸烟的人在阳台上吸烟,沾在吸烟人的衣服和头发上的有害物质也会导致宝宝口腔和鼻腔粘膜出现炎症。

不要让小宝宝躺着吃奶:宝宝在躺着吃奶时,更容易呛奶,一旦呛奶,奶水呛至鼻咽部,就会顺着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因此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一定要将宝宝的上身稍微抬高一些,至少抬起15度左右。

耳朵进水要及时清除:多次反复耳朵进水容易导致耳道内细菌滋生,甚至引发中耳炎。因此,建议妈妈在每次游泳或洗澡后,用干净的棉棒帮助宝宝清洁耳道。

3

是的,小儿的中耳炎在临床中非常容易漏诊,有些发现了都比较迟了,甚至听力有影响,所以重视小儿中耳炎,从而减少并发症。

哪些迹象表明小儿可能发生中耳炎

1、儿童会表述的说耳朵疼痛,小婴儿哭吵或者抓耳。

2、感冒发烧退了而复升。

3、感冒时血液化验提示有细菌感染炎症。

4、发现小儿的耳道有分泌物。

5、突然的听力下降或者叫孩子反应不灵敏,声音大一点听的清楚。

6、有些宝宝出现性情改变易激惹,易哭吵,伴有呕吐或者腹泻不典型表现。

小儿中耳炎并发症

1.常见宝宝听力下降,通过时常的观察可以发现,或者听力检查发现。

2、平衡感变差,可能累及前庭。

3、鼓膜穿孔。

4、乳突炎。

5、化脓性脑膜炎,通过中耳顶板侵入颅内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发生。

总之,小儿的中耳炎的症状非常隐匿,需要家长高度警惕,注意上面提到的早期迹象,早点发现,早点治疗,以免发生中耳炎并发症,而后悔莫及。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4

谢谢邀请!我是耳鼻喉科高医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了解一下中耳,中耳是一个不规则含气腔,它是外耳与内耳之间一个腔隙,里面有听骨链、神经、血管韧带等组织,听骨链就是将鼓膜震动波,通过听骨链传导到内耳。中耳是与鼻咽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这个管道就是咽鼓管。咽鼓管有非常重要作用,首先它是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在就是引流及通风作用,将中耳及咽鼓管分泌物引流到鼻咽部排出,再就是保持咽鼓管良好通气。所以中耳炎症,大多与咽鼓管堵塞及功能不良有关。

小孩咽鼓管由于和成人不一样,儿童咽鼓管短而宽,近于水平位,因此鼻咽部的感染易扩散至中耳;在就是有的小孩咽鼓管开闭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在就是小孩免疫就是小孩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腺样体及淋巴滤泡等淋巴组织补偿免疫功能,就出现增生及变大,堵塞咽鼓管口。再就是引起咽鼓管免疫反应性,引起渗出液。在就是由于小孩平卧喂奶,奶呛如咽鼓管,也可能洗澡咽鼓管呛水引起。

怎么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最主要症状,就是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小孩大多有感冒后,出现耳朵疼痛,所以小孩哭闹厉害,伴有发烧现象。但不是急性期很多没有疼痛现象,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告诉家长,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里面嗡嗡的响,听力下降,学习成绩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年幼的孩子可能说不出这些症状,而是常常把电视的音量调得很高;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常常问“什么?”,需要让人重复。一些婴幼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语言发育延迟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约有80%的儿童都得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在6个月至4岁时发病。不过,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分泌性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率。发现规范性治疗,效果挺好的。分泌性中耳治疗关键就是保持咽鼓管通风及引流通畅。

5

概述

中耳炎(Otitis media)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病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游泳。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3、躺着喝奶。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5、吸烟。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6、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7、外出。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8、治疗中断。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的症状

1、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2、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3、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4、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5、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 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6

【中耳炎都有哪些症状?】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19aedac221d995e7ae164a3b3817db9\

7

如何发现宝宝中耳发炎了?

中耳炎不像感冒一样发烧,可以立刻看到。有些宝宝还很小,不会明确说“耳朵痛”,父母不容易察觉。如果婴儿有以下表现,那么它可能患有中耳炎。

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C。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有必要考虑婴儿患有中耳炎的可能性。应该尽快去耳鼻喉科检查。

抓耳朵:如果宝宝经常触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想想他是否患有中耳炎。

摇头: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想想他的耳朵可能会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哭闹,并且总是在晚上不睡觉,然后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时,就要注意了。

听力不佳:鼓膜中的渗出物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发现宝宝对您的呼叫响应缓慢,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宝宝得了中耳炎要怎么治?

及时去医院:宝宝患有中耳炎后,必须去看医生,听从医生的意见并认真对待。不能私自服用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如果不及时治疗中耳炎,尤其是婴幼儿,则身体的抵抗力很低。中耳炎可以扩散到附近的器官,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大多数中耳炎可以治愈,也就是说,可以在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下完全治愈。但是发现太晚,不仅感染风险会蔓延,而且由于治疗延迟,还会遗留听力下降等问题。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有疑问请咨询我们医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8

由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因此小儿中耳炎在婴幼儿疾病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低,而且,小儿中耳炎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不注意,还易漏诊。

引起小儿中耳炎发病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且耳鼻喉的特殊解剖位置:

经统计,70%-80%的感冒孩子会继发中耳炎,因为,小儿的鼻、咽、喉与咽鼓管是相通的,而其解剖又不同于成年人,小儿咽鼓管短且直,又是水平位,因此,一旦感冒分泌物就会通过咽鼓管而反流如中耳,这就是为什么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中耳炎的原因。

2、乳汁反流(溢乳):还是由于小婴儿咽鼓管特殊性,加之小婴儿食道短而狭窄,胃呈水平胃,咽反神经兴奋,因此,小婴儿容易发生乳汁反流,尤其哺乳姿势是平卧,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久而久之,引起微生物生长,中耳感染。

小儿常得哪几种中耳炎?

1、小儿急性中耳炎: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

2、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鼻炎、鼻窦炎引起小儿咽鼓管的鼻咽部的口堵塞,使得中耳负压增加,中耳腔内液体增加,使得声音传导受阻。

家长如何发现宝宝是患了小儿中耳炎?

1、耳痛:孩子表现的无故持续哭闹或揪耳朵、摇头,这是耳痛的表现。

2、发热:一般发热不能解释,即孩子一旦感冒退热,过几天又发热,但是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症状不存在。

3、检查耳道有分泌物:耳道肉眼检查或耳镜可见有分泌物。并且测试听力有下降或通不过。

家长如何预防小儿中耳炎?

1、小婴儿平时母亲注意哺乳姿势:

尽量不要平卧位哺乳,以免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以及过度长时间哭泣,以致眼泪从外耳道流入。

2、3岁左右孩子注意感冒、鼻炎和鼻窦炎发生,及时控制感染,注意检查感冒、鼻炎及鼻窦炎分泌物,清理宝宝呼吸道及鼻腔分泌物,以免分泌物再感染咽鼓管而引起中耳炎。

3、及时去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及听力测试,一般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引起听力障碍,将分泌物清理干净,自然宝宝听力就会恢复。

如果是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就要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及时去医院专科听力检查并干预。

9

我的回答可能没像医生那么专业。但是是我亲身经历,希望友友们可以少走弯路,宝宝可以少些病痛。

宝宝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流鼻涕超过一个星期要考虑鼻炎。因五官相通,宝宝鼻炎非常容易引起中耳炎。白天,或者晚上,晚上比较经常,如果发现宝宝一直抠 或者转圈圈一样挖耳朵,甚至耳朵有异常液体流出,就要认真对待了!很可能是中耳炎。需要看医生就诊。

10

谢谢邀请,中耳炎是指中耳鼓室粘膜发生的炎症,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可发病。它是由于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较为常见的疼痛并发症。

那么如何发现得了中耳炎呢?当孩子有以下症状时,家长就要留心看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

一、发热: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体温在三十八度五以上,此时,我们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二、得了中耳炎后孩子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止、不愿入睡,尤其是患耳不能接触枕头,不让碰,患侧耳朵红肿发热。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原因。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缓解,这也提示中耳炎的存在。

三、孩子得中耳炎后会出现听力下降反应迟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严重者耳内会流出黄色、白色或含有血液的液体。

出现以上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治疗,以免发展成慢性中耳炎,我的回复有些晚,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