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给“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鸣冤昭雪?: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个是清末的举子,家境殷实,社会地位高,一个是贫苦出身的童养媳毕秀姑,从小就在丈夫葛品连家生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个是清末的举子,家境殷实,社会地位高,一个是贫苦出身的童养媳毕秀姑,从小就在丈夫葛品连家生活,人称小白菜,地位卑微,怎么看2个人都不是能扯上关系的人。
有一阵子,葛家曾经租了杨乃武家的房子居住,葛品连以卖豆腐为生,每天早出晚归,而小白菜人长的年轻貌美,倒是和杨乃武的老婆关系处的不错,时常被邀请到他们家里吃饭,而举人老爷杨乃武也偶尔会教小白菜读书识字。
一阵时间过后,一些坊间的无聊之人就传闻杨乃武和小白菜有私情,迫于流言,杨家也不再租房子给葛家,葛品连心里也有些不快,毕竟感觉被戴了“绿帽子”。
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连旧病复发,仅仅2.3天的功夫就暴毙身亡。
一个好好的年轻人突然死了,这让乡邻街坊都很不理解,联想到小白菜和杨乃武之前交往过密等问题,葛品连的老母亲迅速报了官。
余杭知县刘锡同带着衙役和仵作沈祥来到现场,沈祥经过查验之后,认定是砒霜中毒。
在大家的后续“推理”之下,知县也认同了大家的“奸夫淫妇合伙谋害亲夫”的说法,把杨乃武和小白菜都抓进了县衙。
为了让小白菜尽快招供,刘锡同使用了许多残酷的大刑,比如夹棍,三次夹棍,小白菜三次昏死,还用烧红的铁丝刺进双乳,用融化的锡水浇她的脊背,这种刑罚连最强悍的武将都未必能忍受,何况是一个弱女子,小白菜在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之下,被迫违心地招供自己伙同杨乃武谋害亲夫。
得到了小白菜的口供,刘锡同如获至宝,马上提审杨乃武,为了把这个大案尽快解决,好在上级面前邀功,刘锡同不顾杨乃武的举子身份,擅自对杨乃武动大刑,但杨乃武对这“欲加之罪”断然拒绝,在严刑之下拒绝承认,不过这对刘锡同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首犯小白菜招供画押就是最好的证据,随后,他将此案定性为两人共谋害死葛品连,最后命令衙役将一干人犯和案卷等等送至杭州府,请府里进行二审。
杭州知府陈鲁也是严刑逼供的套路,杨乃武最后撑不住了,不得不违心地承认自己提供了毒死葛品连的毒药,连同小白菜的供词,陈鲁认为此案已经非常清晰,就把杨乃武判了个斩立决,而小白菜则处以凌迟,在11月初六把此案上报给了浙江省按察使蒯贺荪。
杨家人自然不服,杨乃武的姐姐曾在夏同善家里做过保姆,通过夏同善的关系,一路把关系打到了翁同龢,翁同龢找机会和慈禧嘀咕了下,不久,慈禧太后下旨,命令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朝廷下旨重审,但杨昌濬考虑到此案已经影响全国,惊动了朝廷,如果改判,手底下一大堆官员都得丢乌纱帽,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属官们的前程,他竟然决定敷衍中央,向慈禧复命说“此案无疑”。
慈禧显然对此事上了很大的心,她随机下令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但胡瑞澜和手下的官员都被刘锡同重金收买,大堂上,经过严刑拷打,杨乃武和小白菜再次被屈打成招,胡瑞澜随后上奏“此案无疑……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
此后几年,此案成为大清国街头巷尾热议的大案,而朝廷里俨然也分成了2个阵营,这个案子成了官场斗争的缩影。
当时的江浙地区,在平定太平天国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从省到府县,几乎都掌控在湘军的手里,而江浙作为清朝的重要财税来源地,清廷一直非常重视,慈禧一直在寻求打击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派系,而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正好给了慈禧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而湘系官员掌控江浙,也让以翁同龢为首的江浙籍朝廷官员极其不满,他们特把这个作为扳倒两湖官员的机会,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了社会舆论甚至外国洋人对此案的关注,向朝廷施压,希望能中央出面,来重审此案。
最终,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亲自主持开棺重新验尸,最终的验尸结果表明,葛品连并没有中毒,而是得病而死,只是骨头表面发霉。
此案由此盖棺定论,慈禧以此机会,一口气撸掉了浙江官场从省到县100多名官员的乌纱帽,湘派势力因此遭到巨大打击。
这个大案的结果,最大的赢家恐怕还是慈禧,而杨乃武和小白菜虽然侥幸生还,但两人经此劫难,身体和精神都遭到了巨大摧残,杨乃武的举人功名也一直没得到恢复,晚年以植桑养蚕为生,1914年病死,而小白菜则看破红尘,出家为尼,1930年去世。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首先应该感谢的不是慈禧,而是夏同善。再是翁同龢、汪树屏、吴以同以及林拱枢等人。
【夏同善塑像】
当时浙江巡抚杨昌濬在三司会审之后,维持了杭州知府陈鲁所做的判决,这个案子到这时按照常理来说其实已经是铁案难翻,但是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坚持要进京告御状。
【杨昌濬】
杨淑英先买通狱卒,让杨乃武写了诉状,再由姚贤瑞作抱告,由杨乃武的妻子詹氏、杨淑英带着杨乃武的儿子杨荣绪去京城告御状,然而第一次告状以失败告终。
当时浙江有个京官叫做夏同善,他和胡雪岩交好,胡雪岩有个西席(也就是老师)叫吴以同,他和杨乃武是同年,又是好友,因此再一次酒席上他便和夏同善谈起了杨乃武的案子,说此案一定有冤情,夏同善于是答应帮帮。
【胡雪岩】
另外杨乃武在杭州也有个同科汪树屏,汪树屏的哥哥汪树棠也在京做官,杨乃武告诉杨淑英可以去求求他们。杨淑英去找汪树屏时,汪树屏便联合了十八个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请求提京复审。
杨淑英去见吴以同的时候,吴以同带她去见胡雪岩,胡雪岩表示非常同情,给了杨淑英一百两银子作为路费。
杨淑英第二次去北京见到夏同善,夏同善夫妇便带她去叩见浙江在京城的大小官员三十多人,并让杨淑英将诉状投送给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
夏同善多次和翁同龢谈到这件事,并把诉状给翁同龢看,翁同龢表示这当中确实很有冤情,于是他亲自去刑部查阅本案全卷,但是刑部尚书桑春荣却不肯给他看,是林则徐的儿子林拱枢将卷宗调出来,送到翁同龢的府中。
【翁同龢】
翁同龢果然发现不少疑点,让刑部发回重审,但是刑部却不同意,所以翁同龢一天早朝时参了一本,这时候汪树屏的诉状也到了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汪树屏的哥哥汪树棠正在都察院任职,也向皇帝请求重审,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慈禧太后才下了一道谕旨,要求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
【慈禧】
杨昌濬没有亲自提审,让湖州知府许瑶光提审,许瑶光知道这件案子案情复杂,但又害怕杨昌濬,于是拖了很长时间,不上报也不结案,杨昌濬也不催他。
浙江京官们没有停止活动,他们说服了慈禧太后。慈禧便拍了御史王昕去浙江私自调查,王昕得知爱仁药店并没有卖过砒霜,便向慈禧奏了一本,提出要朝廷派遣大臣去浙江复审。
慈禧便让浙江学政胡瑞澜就近提审,胡瑞澜受到杨昌濬的威逼利诱,以及余杭知县刘锡彤(冤案的始作俑者)的重金贿赂,对杨乃武大刑伺候,再次屈打成招,维持原判。
不久一些生员以及汪树屏、吴以同、吴玉昆等人又联名向都察院和刑部控告,御史边保泉也上奏请求提京复审,但是慈禧太后却以提京复审太麻烦没有批准,还是提交刑部让胡瑞澜再审。
胡瑞澜再审之时,因为上谕特别说明不许严刑逼供,杨乃武咬死不肯承认,于是草草审了两次,胡瑞澜便以案情复杂为由,请求朝廷另派人来审。
这时夏同善和张家骧等人又在慈禧面前多次表示,请求提京复审,除他们之外,还有许多人上本请求,慈禧是在这多方面的环请之下,这才下旨提京复审,杨昌濬虽然不满,但不得不将人犯押解到京城刑部复审,在这次复审之后,冤情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因此并不是慈禧想要给他们平反,而是一些正义的官员实在看不下去,集体请求的结果。
谢谢邀请:
在这我总结为四点:
一,树立勤政爱民的形象,这个形象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朝堂大臣们看的,为什么要树立这个形象呢?因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位己经受到了质疑,慈禧是因同治帝的生母而“垂帘听政”的,当翁同龢等大臣告诉她这个案件请她定夺时,同治帝己去世,光绪刚继位,本来慈禧是没资格再听政了,光绪是有爸爸的,要听政也该光绪的父亲奕譞听政,可慈禧挟“垂帘听政”时的余威不肯让位,还搞了个过继,但在法理上是说不过去的,只不过大臣们暂时不敢提而已,但时间长了还真说不准,此时慈禧就想借这个案子告诉那些心里还有疑问的大臣“你们搞不定的事,还得我出面才行吧,我对大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同时,通过这案也帮了一批朝中官员,那么就会有一批官员真心拥护你,对慈禧来说,动动嘴的事情,又不要亲自去查案,即能得到拥护,巩固地位,又能树立形象,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什么湖南籍官员,浙江籍官员,都不重要,反正都不是她老乡。
二,整顿吏治,浙江省于1858年被太平天国占领后,于1864年由左宗棠的湘军收复,自湘军光复浙江后,浙江省从巡抚到知府以及下面的许多官员,大多由湘军将领担任,这些人当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收括民脂民膏往老家运,他们沆瀣一气,官官相护,中饱私囊,搞的民冤极大,虽然朝廷也看到了弊端,但这些人都是有功之臣,一时也不好动他们,随着内乱已平,外祸稍轻,同治中兴,洋务盛起,确实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极具政治嗅觉的慈禧看到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就利用这个冤案,可以将许多官员名正言顺地罢免掉。
三,增加赋税,浙江省是清政府的纳税大省,轻纺业很发达,和洋人的经贸往来较多,宁波港也多与洋人打交道,需要能懂经营管理的人才,而湘军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文化程度不高,打打仗还可以,哪懂经营管理这些事,此时大清正搞洋务运动,以其学习西方的长技,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做这些事都需要钱的,没有钱拿什么买洋人的东西?现在钱都进了个人腰包,养肥了官员,大清还如何振兴?所以必须更换这批武将出身的官员,弄些有文化的到浙江来当官,给朝廷增加些赋税收入,起码新来的官员,不敢明目张胆地再贪污了吧
四,复兴大清,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又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英法火烧圆明园,清朝已渐渐式微,行将就木,也许慈禧这次再度“垂帘听政”,目的就是要勇挑重担,带领清廷重新走上一条复兴大道,重展康乾盛事的雄风,也许我把慈禧老佛爷说的太好了,但仔细想想确也是,儿子也死了,又没个后代,还牢牢抓着权不放干吗?迟早不是人家的吗?大家说是不是?
基于这案子本身,我想并不重要,至于冤枉不冤枉,不是慈禧所关心的,冤死几个小民,她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她所关心的就是这个案子的背后,官员有没有作弊?然后怎么把这些官员清理掉,这才是慈禧太后最为关心的,这个案子的最后除了知县刘锡彤流放黑龙江外,其他官员无非是免职而己,这不恰恰说明,她的目的就是清理这些官员吗?绝不是惩罚。
谢谢阅读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同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并称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自然是以杨乃武和小白菜二人为当事人的案件,那么这二人又是何许人也?
杨乃武生于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是浙江余杭县的乡绅,于同治12年(1873年)考中举人。据说此人平时好打抱不平,曾联合士子上书检举揭发余杭知县刘锡彤滥收钱粮敛赃贪墨的行为,因此深为刘锡彤记恨。当时有个叫葛品连的人租住在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子里,这个葛品连娶了名叫毕秀姑的女子为妻。由于毕秀姑长相俏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人送绰号小白菜。平日里杨乃武和小白菜过从甚密:杨乃武常教小白菜读书认字,这一来二去四邻街坊中就出现了所谓“羊(杨)吃白菜”的说法。
同治12年的10月份杨乃武去岳母家办事,一连几天就住在岳母家。十月初九这天一大清早租住在杨家房间里的葛品连就害了病,起初以为是上火,于是也就没太当回事,可病情渐渐沉重,到后来吃药也不见好,到了当天下午申时(三到五点)葛品连就撒手人寰了,临死之际全身呈青黑色。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突然暴病而亡,死状又如此蹊跷诡异,这就引起了葛品连家人的怀疑。葛品连的母亲在料理儿子的丧事时从街坊四邻口中听到了“羊(杨)吃白菜”的说法,本就心存疑虑的她断定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并合谋杀人,于是她来到余杭县衙告状。余杭知县刘锡同得到报案后就带着仵作前去杨家验尸,结果仵作在验尸报告中认定葛品连系中毒身亡。
刘锡同也听说了“羊(杨)吃白菜”的说法,如今又得到这样一份验尸报告,于是认定葛品连之死系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后合谋毒杀的结果。刘锡同随即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小白菜并不承认自己有谋杀亲夫的行为,于是刘锡同就采用严刑逼供的方式试图令其认罪。一些野史小说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在这一过程中刘锡同使用的各种花样百出的逼供酷刑,不管刘锡同究竟具体使用了哪些手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案件的审问过程中的确使用了严刑逼供的方式并且在这种方式下小白菜承认是自己和杨乃武合谋毒杀了葛品连。刘锡同在得到小白菜的供词后立即传讯了杨乃武,杨乃武则声称十月初九自己压根不在余杭县,根本没有任何作案时间。这时刘锡同就打算用对待小白菜同样的方式逼杨乃武认罪,然而当时的刑律中有一条规定:不得对有科举功名的人用刑,于是刘锡同就向杭州府呈报了请求解除杨乃武的举人功名的公文。可就在他派出向杭州府呈送公文的衙役刚走当晚刘锡同就连夜对杨乃武进行了严刑拷打,可无论他怎么打杨乃武就是不招供。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锡同将自己认定的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合谋杀人的审讯结果上报杭州府并请求定案。
杭州知府陈鲁在接到刘锡同呈报的公文后做出了维持原判的决定,随即又将此案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濬,杨昌濬同样维持了原判决并将其上报刑部请求核准死刑判决。至此案件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和妻子詹氏始终对判决不服并坚持上诉,此后两年间各级官府层层袒护——根本没启动重审程序就宣布维持原判。换了其他人可能也就放弃了,可杨乃武应该感谢他的姐姐,尽管一再碰壁却没令杨淑英放弃为弟弟的案件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杨淑英得到了当年和杨乃武一起检举揭发刘锡同的同年好友们的帮助,尽管这些人在政治上无权无势,但毕竟有科举功名在身,在当地多属大户人家,面对整个大清官场官官相护的局面他们也广泛发动自己的关系网制造舆论,终于有一个大人物被他们纳入到这个关系网中——因协助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被授予官爵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家中有一个名叫吴以同的西席(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家庭教师),此人正是和杨乃武一同考取举人功名者,他对杨淑英矢志不渝的精神大为感动,于是就和胡雪岩谈了这个案子。胡雪岩尽管尽管是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人物,可他毕竟是一个商人,虽被授予了官爵,但更多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对案件本身他是无法加以干预的。不过胡雪岩好交朋友,事实上他能从一个小伙计一步步成为红顶商人离不开身边一群朋友的帮助,这时胡雪岩的朋友中不乏在京身居高官者,而在这其中就有一位叫夏同善的时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副部长)。夏同善在和胡雪岩就案件进行交流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杨乃武的妻子詹氏因上告失败反而获罪被拘,杨乃武的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夏同善认为:无论杨乃武一案真相如何,詹氏不过是替自己的丈夫上诉,即使杨乃武有罪也与她无干,当地官府如此急迫想要定案莫非真是想掩盖什么。夏同善考虑一番后驳回了浙江巡抚呈报的判决公文,随后请得了命浙江三大宪会审的谕旨。
很显然夏同善的介入将对案件走向造成重大影响——首先他作为相当于国家副部级的高官级别足够高,其次他任职刑部正好管着这案子,毕竟现官不如现管嘛。在得知弟弟的案件被发回重审之后杨淑英怀抱侄儿去省城探视毕秀姑(也就是小白菜),这次探视后毕秀姑随即翻供,这时从浙江巡抚杨昌浚以下的各级官吏为保护自己的颜面和顶戴下令用刑,试图以此阻止毕秀姑翻供,这一行为引起了在旁观审的浙江士绅的众怒,他们群起反对用刑,在这样的压力下杨昌浚不得不暂缓用刑。杨淑英甚至在会审现场杨昌浚迫于众怒难犯而暂缓用刑,可只要毕秀姑一押回牢房少不得又是一顿严刑拷打,未必不会屈打成招,这样下去自己好不容易让毕秀姑翻供的全部努力将前功尽弃。杨淑英赶紧去找杨乃武的同科举人们想办法,这时当初帮杨乃武的妻子詹氏伸冤的汪士屏联合了十八个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请求提京复审。与此同时吴以同则将杨淑英引荐给胡雪岩,胡雪岩当即给了杨淑英一百两银子让她进京告御状。来到京城的杨淑英前去拜访了夏同善,夏同善带着她一一叩见了在京当官的三十多名浙江籍官员,请他们出手相助。在夏同善的建议下杨淑英把自己的诉状分别投给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等多个衙门,以尽可能扩大案件影响力。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经过这番波折已拖了数年,此时同治皇帝已然驾崩,在慈禧的运作下光绪皇帝得以继承大统,而这时夏同善正是光绪皇帝的师傅,他很快找到了对我们而言可能更为熟悉的光绪皇帝的另一位师傅翁同龢和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二人在了解案情后认为其中确有冤情,翁同龢随即跑到刑部衙门要求调阅案件卷宗。时任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部长)的桑春荣却不肯给他看,林则徐第三子林拱枢时任刑部坐办、主事、员外郎,他冒着得罪顶头上司的风险将卷宗调出来送到翁同龢的府中。翁同龢在查看卷宗后于次日早朝时请求两宫皇太后将案件责令刑部重审,尽管夏同善时任刑部侍郎,又是皇帝的老师,影响力巨大,可刑部的一把手毕竟是时任刑部尚书的桑春荣,他当场拒绝了翁同龢要求重审的建议。这时杨淑英投递在步军统领衙门和都察院的诉状发挥作用了——汪士屏的哥哥汪树棠正在都察院任职,于是他出面也建议重审此案。当时光绪皇帝年幼,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两宫皇太后手中,而在两宫皇太后中慈禧则相对较为强势,那么当她面对这两派人马的纷争时又如何处置呢?
事实上慈禧压根不关系杨乃武和小白菜这样两个小人物的命运,她所在意的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势力几乎控制了作为朝廷财赋重地的整个江南地区,尽管湘军在名义上也是清王朝的军队,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目的清政府也不得不对其加以安抚,然而清政府对这股地方势力的做大始终保持着警惕。1868年慈禧以委派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之名将其从江南调离,委任与湘军无关的马新贻为两江总督,然而在1870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张汶祥刺马案:身为清王朝一品大员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居然被张汶祥当街刺杀。当时有人猜测此案与湘军势力脱不了干系,在此我们不去过多探讨刺马案的真相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刺马案后朝廷裁撤湘军在江南地区的势力的工作只能暂时放缓。尽管放缓了削弱湘军势力的工作,不过放缓并不等于放弃——慈禧一眼就瞧出那些在京的浙江籍官员们对此案如此上心的原因其实就是看不惯把持浙江官场的湘军系官员,以她的老谋深算自然知道这是维持两派势力均衡以强化自己的权力的天赐良机,于是她发布谕旨要求重审此案。
光绪二年(1876年)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由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主审,由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开棺验尸确认小白菜的丈夫就是病死的,至此案件告破。慈禧太后趁机将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等一百多位湘军系官员革职查办,成功将江南官场从湘军手中收回。而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此之后则失去了利用价值:小白菜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尼;杨乃武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乎成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
此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有道是:“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鸣冤昭雪是假,阴谋权术是真罢了。
不得不说慈禧确实是一位权谋高手,靠着“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民间小案,竟一举铲除了湘军百余名将领,其中更是包括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大大削弱了湘军在当时的势力。至于杨乃武的冤案是否真的昭雪了呢?据记载,杨乃武出狱之日,已是一身伤残,几近为废人,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的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
杭州余杭的杨乃武自小聪慧过人,三十三岁时曾考中癸酉科举人。他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因看不惯当地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于是做了一幅讽刺的对联:“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由此和官府结下了梁子。当时余杭镇上有一美女,名叫毕秀姑,也就是此案中的“小白菜”,十七岁时嫁与豆腐店帮工葛品连为妻,次年这夫妻二人租住在杨乃武家,由于老婆太美,葛品也许没有安全感吧,所以老是疑神疑鬼。恰巧杨乃武丧偶鳏居,深居简出,又是一名才子,这让葛品以及其母亲坐不住了,由此传出了毕氏与杨乃武关系暖昧的流言。
原来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早就对俊俏美丽的毕秀姑心动不已,后来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品毒死,这和《九品芝麻官》中的剧情颇为相似。作为老爹的刘锡彤自然不愿意让儿子担罪,加之又与杨乃武有私怨,于是移花接木,将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最后判定其与毕秀姑通奸,协助毕秀姑谋杀亲夫,处以死罪。
这样判决,对于杨家人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于是杨家人多次上诉,前后几十堂,都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后幸得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当时杨家人求毕秀姑告知实情,为杨乃武作证,毕秀姑也深觉愧疚,当即应允。但是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自己面子,依仗拥兵边疆的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等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仍叛“通奸谋命”。然而这一举动激起了浙江士绅公愤,最后闹到了京城,在慈禧太后的介入下,经过开棺验尸,澄清了案情,杨乃武之冤得雪。
慈禧太后借此案,趁机将涉案的300多名官员进行严打,连左宗棠亦受牵连,其中有30余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员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湘军势力由此大大受损。至于案件中的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尼,一个则是终身残废,再无出头之日。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余杭镇豆腐店的伙计猝然病亡,他长相甜美漂亮的妻子、被很多人称为“小白菜”的毕秀姑被认为是犯罪嫌疑人~当时的知县刘锡彤认定这是一桩奸情杀人案。但是余杭县的秀才杨乃武不同意刘锡彤的判断,杨乃武本就与刘锡彤有积怨。又杨乃武曾帮助过小白菜,有人认为小白菜夫妇住在杨乃武家的后屋,男才女貌的,二者早有奸情。
刘锡彤借此打击报复,将杨、毕二人屈打成招,最后判处死刑。但杨乃武家人一直上诉,而刘锡彤也利用权力和官场人脉,上下疏通,导致杨家人上诉无门或者上诉无望(屈打成招)。久而久之, 这案件引起了京杭人士的关注与不满,纷纷要求刑部重审。甚至处心积虑地将事情放大,逼迫朝廷不得不下令重审。 上达天听后,慈禧太后对此案进行了直接干预。慈禧弄清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后,下令释放了杨乃武和小白菜。杨乃武后来养蚕种桑为生,患疮疽不治而死,活了74岁;而小白菜则削发为尼,享年76岁。
二.慈禧为何给杨乃武和小白菜鸣冤昭雪?
此案隐藏着尖锐的官场权力与利益争斗。案件上诉的过程中,涉案官员官官相护,而这些官员又都出自曾国藩所统帅的湘军。他们能当官,是因为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立了战功。 本来没有文化和职场经验,对审判更生疏,所以造成了冤案。匪夷所思的是,面对上诉,这此官员坑瀣一汽,狼狈为奸,徇私枉法,导致难以翻案。
慈禧太后早洞悉了湘军军阀的实力,一直想削弱湘军,打压曾国藩以去其尾大不掉之势。此案恰好可以加以利用,结果导致一百多名湘系官员的顶戴花翎被全部摘掉,并且白纸黑字记录在案,永不被清廷录用。 慈禧是有政治手腕与政治谋略的女人,这招四两拨千斤,长袖一舞收回了权力,并且有力地制服了曾国藩。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在清同治年间的浙江省余杭县余杭镇。余杭镇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因其妻毕秀姑长相漂亮,人送外号“小白菜”,知县刘锡彤便怀疑是因奸情杀人。
本县秀才杨乃武平时爱打抱不平,与知县刘锡彤积冤甚深。巧合的是,小白菜与葛品连结婚后租住杨乃武家后屋一间,与杨乃武素有来往,街坊之中的好事之徒也曾传言“羊(杨)吃白菜”。
知县刘锡彤闻听之事,便借机报复杨乃武。遂将杨乃武和毕秀姑二人拘押,并用重刑逼供。屈打成招后,杨毕二人被判斩刑。
然而,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维持原判。
但是,此案引起了在京余杭人士的不满,要求大清刑部重审。后来因为《申报》的报道使得这件事一时间更加沸沸扬扬。《申报》对杨毕案的报道,鼓励了杨乃武亲属反复上京呈控,从而促使朝廷不得不降旨着令刑部重审杨案。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亲自过问。在朝廷重臣的直接干预下,杨乃武和小白菜冤案历经三年多最终得以昭雪。
杨毕一案,朝廷惩治大小官员数十名,可谓是震惊朝野,是晚清因为吏治腐败处理人员最多的一次。有人就不明白了,这案子说到底不也就是小老百姓的事儿嘛,何以惊动太后亲自插手过问呢?
下面有书君就和大伙儿一起扒扒这案子的来龙去脉,看其中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一、慈禧太后为显示她的政治清明,做事公允。
按我们惯常的印象,总觉得老佛爷似乎没干过什么好事儿。但其实,慈禧太后虽误国,作为执政者,她也做过一些顺应民心民意的好事儿。或者说,她还是很注意笼络人心的。
比如说,反对裹足。慈禧在1902年就下谕旨明确反对汉人裹足。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仅汉女裹足,满人也裹足。慈禧就呼吁缙绅之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个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老传统。
还有,就是立法。慈禧曾颁布过一系列具有“先进”意识的谕旨,顺应民心和外交局势。
其中有一项是推行宪法。首先就是下令废除极刑,即刻废止凌迟枭首等惨无人道的刑法,停止烙印、鞭笞和连坐等一些逼供的酷刑。她说“这些源于明朝的野蛮刑法,是违背满人仁慈之心的。”
而据说在杨毕一案复审时,宁波知府边葆城动以酷刑,日夜熬审。最后一堂把杨乃武的双腿夹折,对小白菜则十指拶脱,惨不忍睹。
可以看出,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无论是从欺压残害妇女,还是严刑逼供的角度看,都和慈禧太后的主张严重相悖离。
因此,出于彰显公允,维护正义,也是笼络民心的考虑,慈禧太后听说后插手了此案。
二、慈禧太后想借此案惩治贪官污吏,严肃法纪。
杨毕冤案发生时,大清王朝的社会腐败已相当严重,慈禧太后为严肃法纪,重振朝纲,也想借此案惩治贪官污吏。事实上,杨毕冤案能够得以平反,很大原因也在于此。
从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杨毕一案审讯中,数十名上上下下的官员官官相护,从中收贿受贿的“盛况”。
杨乃武、小白菜是小人物,牵出的社会背景却是纷繁复杂,引发出的案件情节也是跌宕起伏。杨乃武姐姐杨菊贞二次进京告状时曾得到当时非常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大力支持。
杨乃武冤案发生时,正在杭州筹办胡庆余堂药店的胡雪岩,是最早了解冤案内情的一个。
胡雪岩先生从小家境贫寒,又是学徒出身,所以对贫苦百姓生活比较关心。他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同时对官场黑暗腐败深恶痛绝。
就在杨菊贞准备二次进京告御状的时候,恰好有个浙江籍的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丁忧服阙后起复回京。胡雪岩为他饯行,席间胡雪岩向夏同善讲述了杨乃武冤案的曲折经过,并且请他在京设法帮助,夏答应尽力而为。
夏同善取得刑部侍郎袁保恒、大学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两宫太后陈诉冤情,要求将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复审。
大学士翁同龢向两宫太后面陈案情,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这成了杨毕最终翻案最重要的一环。
吏治腐败就好比一个毒瘤,慈禧太后深谙政治,当然通晓其中的利害攸关。她不是不想治,是一直时机不成熟。
胡雪岩用他在政界强大的影响力积极运作,使得此案的关注度越来越靠近权力中心。终于,老佛爷觉得时机成熟了,是她该出手的时候了。
三、慈禧太后想借机打压湘军势力。
如果说慈禧插手此案仅仅是为了打击惩治官场腐败,还是片面的。
这个流传到现在早已被渲染成爱情故事的案件背后,其实是隐藏着深刻的、尖锐的官场权利斗争。
当时围绕着这个案件审理,浙江的一干官员,从县到府到省,全都是曾国藩所统率的湘系军阀的手下,曾国藩率领自己的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后,其部从大都在江南一代任职。
他们基本都是武夫,凭着军功担任这样的职务,判案不专业,也没有多少知识,因此容易造成很多冤案。而有了冤案之后,由于同处湘系,官员之间又相互扶持,相互维护,从而使这个案子迟迟难以翻案。
面对这种情况,对于清朝的最高统治者而言,其实早就想除之而后快,早就想找个机会来弹压湘军的势力。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发生正好给慈禧太后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因此,此案最后在慈禧太后的亲自干预下,100多位官员顶戴花翎全部摘掉,永不续用,实际上是有压制湘系军阀这么一个功能。
综上所述,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之所以最后引起慈禧太后重视亲自插手干预,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压制曾国藩和他强大的湘军势力。
这也就难怪杨乃武在出狱后曾想去拜见救他一命的浙省大小官员,很多人拒绝不见,毕竟他们参与这场斗争不光是为了一个杨乃武。
这一点,不懂官场之道的人是搞不明白的。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晚清时期,慈禧垂帘听政,这一期间发生了大量冤案,其中情节最为离奇的当属“清末四大奇案”。在这四个案件中,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件最为引人注目,其原因不仅在于案情曲折离奇,更在于案情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实际上杨乃武案件可以沉冤昭雪,完全是政治的延伸,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作是“刺马案”的延续。
1864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后,湘系将领基本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也因此导致了清政府权威不振。此时,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为了中央集权,派遣了非湘系出身的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
马新贻在1868年上任,但却在1870年被刺杀。朝廷一品大员被杀后,所有官员都审不出和所以然来。慈禧此时也明白了湘军不好对付,于是无奈之下又调遣了曾国藩重新担任两江总督,此后曾国藩也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干到了去世。
1873年,湘系官员管理的地面上又发生了一件案子,即小白菜案件。当时在杨乃武处租房的葛小大因病去世,葛小大的母亲因此上报县衙。因余杭知县刘锡彤和杨乃武有过节,听闻杨乃武家出了人命,因此带着仵作迅速赶到了现场。
经过仵作化验,虽然葛小大死状和中砒霜情形不符,但刘锡彤依然断定了葛小大是中毒身亡。
既然是被毒杀,那么最有嫌疑的就是葛小大的老婆小白菜[真名毕秀姑]。原因在于小白菜和杨乃武过从甚密,而且杨乃武经常教导小白菜读书写字,因此坊间传闻,两人素有奸情,很可能是两人串通好了谋杀葛小大,之后双宿双栖。
知县刘锡彤听闻此事后,心中认定街坊邻居的流言属实,于是带走了小白菜大刑拷问。当时捕快根据刘锡彤的指示,以烧红的铜丝贯穿了小白菜双乳,还用烧熔的锡水浇灌他的背部。种种酷刑之下,年仅17岁的小白菜被迫招供,承认了和杨乃武有奸情,因此毒杀了丈夫。
得到小白菜的口供后,刘锡彤当即逮捕了杨乃武,准备再次以刑讯逼供的办法让杨乃武招供。但清朝有规定,举人不能用刑,而且案件当事人如果不招供,案子也无法定案。因此刘锡彤向杭州府衙呈报了公文,解除了杨乃武举人身份,并且对其大刑伺候。
让刘锡彤震惊的是,无论对杨乃武如何严刑拷打,杨乃武始终不肯自污。于是刘锡彤作假,以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谋杀葛小大定案,呈送给了杭州府。当时的杭州知府陈鲁判定情况属实,因此判处了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案情判定后,杨家不服,杨乃武胞姐由于在夏同善中堂家做过保姆,因此找到了夏同善帮忙。夏同善不仅和翁同龢交好,而且还深受慈禧赏识,因此和翁同龢共同上书慈禧,请求重审此事。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两任帝师,在朝中影响力非常大,之所以会帮忙,是因为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就是翁家举荐,而且翁同龢和李鸿章等人也有深仇大恨。
接到翁同龢的奏折后,慈禧下令让时任浙江巡抚的湘系官员杨昌浚重新审理,并且派遣了御史王昕私访民间。杨昌浚当时为了维护湘系官员,所以再次判定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谋命。但此时经过御史王昕私访,已经得到药店无砒霜可卖的事实,因此可以断定杨乃武是被冤枉的。
知道杨乃武被冤枉后,慈禧等人做出了一个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让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大臣。胡瑞澜同样也是湘系官员,因此在前几个官员的贿赂之下再次维持了原判。
终于事件酝酿了两年多后,杨乃武胞姐在遍求30余名在京浙江官员后引发了朝廷以及社会的巨大舆论。慈禧也在这时正式收网,将此案调入京城,由浙江籍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
很快,案件大白于天下,杨乃武和小白菜被无罪释放。但此时两人因为多次遭受酷刑,都留下了终身残疾,而且杨乃武的功名也没有得到恢复。以此可见他们二人只是所有政治争斗中的一枚棋子,根本无关紧要。
再来看看慈禧这一次收网的情况。案件审理完毕之后,胡瑞澜、杨昌浚以下三十多名官员被撤职查办,刘锡彤最终被发配黑龙江充军,不过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暴毙身亡。从此之后,湘系官员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逐渐成为了慈禧砧板上的肉。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与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文祥刺马案并称清末四大奇案,当时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闹得朝野震动,家喻户晓,任职于浙江的各级官员大多为湘军出身,他们上下串联,互相包庇,致使简单的案件越搞越复杂,引起浙江籍的京官强烈不满,最后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才得以鸣冤昭雪,那么慈禧太后为何要参与这个案件呢?
事件发生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长得秀色可餐的浙江余杭女子毕秀姑,人称“小白菜”,其丈夫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却被余杭县令刘锡彤诬陷她与才子杨乃武通奸谋杀,并且施用酷刑,屈打成招。1874年10月29/30连续两天,极具影响力的上海《申报》发表了杨乃武的状告原文,使得杨乃武的申诉理由天下皆知,步军统领衙门将杨乃武的申诉情况上奏同治帝,同治帝下谕旨,将此案交浙江巡抚杨昌睿重新严查。
杨昌睿接旨之后并没有立即审理,而是委托给湖州知府、绍兴知府、富阳知县等人异地审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主要还是那时候官官相护,如果这个原判被推翻了,首先浙江巡抚杨昌睿就得承担渎职的罪名,那些判官又都是杨昌睿的部下,这大树倒了,对刘锡彤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只能死死咬住他们通奸的罪名不放,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案件一审就是三个多月,到了1875年1月12日,年仅19岁的同治帝得天花不治身亡,国丧期间,案件暂停审理。
这个胡瑞澜和浙江巡抚杨昌睿私交甚密,亲如手足,而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胡瑞澜革去了杨乃武的举人功名,他始终相信杨乃武与小白菜串通谋杀葛品连这个事实,加上胡瑞澜这个人城府很深,心地阴险,杨乃武知道这个案子交到他手里是凶多吉少,翻案怕是不可能了。
事情还真如杨乃武所料,胡瑞澜压根儿就没打算把这个案子翻过来,如果翻案,岂不是自己打脸,干脆冤家做到底,无论如何得坚持原判。
就这样,胡瑞澜为了自己的利益,维持原判,并且立即上报刑部,就等通过之后,将杨乃武与小白菜立即凌迟处死。要说这次审讯动静可真够大的,由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审理,所以涉案人员,包括葛品连的棺材,全部运到京城,此时距离案发已有三年时间,再次开棺验尸,证实葛品连并非中毒而死,至此这一桩拖了三年之久冤案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案件结束之后,杨乃武虽然沉冤得以昭雪,但是举人的功名身份一直没能恢复,回到故乡后,杨乃武曾经去上海《申报》担任主笔,没多久,因为一篇文章得罪了官员,生怕再次遭人报复,从而躲灾回乡,借钱种桑养蚕度日,1914年杨乃武病故,享年74岁。
回到余杭后的小白菜,万念俱灰,孑然一身,后出家为尼,直到1930年才去世,享年75岁。
这个冤案充分暴露了清末政治司法的黑暗和腐败,官员狼狈为奸、阴险毒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黑暗和腐败,注定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
慈禧太后虽然祸国殃民,但是不得不承认她的政治手腕十分的高明,权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给“杨乃武与小白菜”平反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打击并进一步削弱湘军集团;其二、给自己树立一个公正为民的良好形象。很明显慈禧太后借此案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一举削弱了湘军集团。杨乃武出狱后双腿已废,又被割除功名,以养蚕为生;小白菜被迫削发为尼,终生与青灯古佛为伴!
毕秀姑天生丽质,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姿,但因其出身卑贱故外号小白菜,嫁葛大小为妻,租住在举人杨乃武家中。杨乃武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跟毕秀姑可谓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两人发乎情,止乎礼,意图各自休妻罢夫,结成连理。毕秀姑人美多是非,被县令的儿子刘子和看上,使用迷奸之计要了毕秀姑的身子,又将葛大小打死,企图长期霸占毕秀姑。
事发之后,葛家人状告小白菜谋杀亲夫,杨乃武替小白菜喊冤,县令将计就计说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然后密谋毒杀了葛大小。小白菜被判凌迟之刑,杨乃武被判斩首之刑,杨家人四处伸冤,此案经过多堂会审,刘县令上下贿赂,仍维护原判。后来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得到举人汪士屏、刑部侍郎夏同善、醇亲王等人的支持,重新开庭审理。
当时清朝八旗兵不堪一战,绿营兵亦如同纸糊,为了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湘军集团趁势而起。曾国藩、左宗棠是湘军首领,在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大小将领都在江浙一带为官,刘县令就是湘军的一员将领。慈禧太后深感湘军势力强大,已有尾大不掉之势,小白菜一案影响极大,在江浙一带人尽皆知,故借此案削弱湘军官僚集团,同时为大清朝树立一个为民做主的形象成为慈禧太后首选。
慈禧太后下旨彻查小白菜一案,将葛大小的尸体从棺材中取出验尸,发现葛大小并非中毒而死,是因为疾病而死。至此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毒杀葛大小的判词不攻自破,两人得以无罪出狱。慈禧太后以此案为引子,一举罢免了湘军集团大小官员一百余位,且永不录用,沉重打击了湘军官僚集团。慈禧太后罢免湘军官僚集团也给曾国藩、左宗棠了敲山震虎之威,让两人不敢心生异志,只能忠心为大清朝做事。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