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有谁能想象得到,中国旅游景点门票最贵的地方不是京畿重地紫禁城,不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不是天下功
有谁能想象得到,中国旅游景点门票最贵的地方不是京畿重地紫禁城,不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不是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嵩山,不是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也不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子湖……而是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的一片不毛之地,千载以前,她曾经有一个如梦似幻的名字——楼兰!
门票价格:若是中国人,3500元人民币,拒绝打折,且要提前半年预定;倘若是外国人,那恭喜你,则是30万人民币起步(包含保证金)。
说起楼兰,必提唐诗。国人“认识”楼兰,可能大都是因为唐诗里那让人血脉喷涌的超迈之诗吧?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岑参:浑驱大腕马,系取楼兰王
孟郊: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
历史很奇怪,为什么诗中伴随着楼兰的描述,不是斩、就是破、不是破,就是取,不是取,就是杀,……楼兰国到底招惹了谁?做了什么伤天害理、大逆不道、人憎鬼愁的事?让人们即使在楼兰亡国了几百甚至上千年都还是咬牙切齿,欲除之而后快呢?
楼兰最早的记载见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楼兰虽临盐泽,但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南可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可达车师,西可至焉耆,东可往白龙堆,敦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楼兰国的遭遇常常让我联想到阿富汗,那个东西方贸易往来的中心和欧洲、中亚往返南亚次大陆的交通要塞,古往今来,难有几年太平光景。
可悲的是,撮尔小国楼兰存续到汉朝时,遇到了两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个是大汉,一个是匈奴,更为要命的是,这两股军事力量之间又有着切齿之恨,汉人想让匈奴称臣纳贡,长城之外逐水草而居;而匈奴遥望大汉之博,欲问鼎于中原。
于是,楼兰变成了一口热锅上的煎饼。
彼时的汉朝,武帝执政,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那是野心和能力一样都大的不要不要的一个硬核皇帝,他的口头禅我估计就一句:就问你,服,还是不服?汉武帝之前历朝对待匈奴的外交政策多半是以政治和亲、金银玉帛来换取和平,但这种外交政策在武帝手里变成了一个字:打!以武力打出和平。
楼兰虽然驰名西域,可毕竟还是太小,大汉虽威,但鞭长莫及,所以楼兰多半还是臣服在不远的匈奴的铁蹄之下。
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楼兰多次在匈奴的授意下攻劫汉朝使节、阻断通往西域的商路。汉武帝遂派大将赵破奴(这个名字看来专门是为楼兰而取的,名字都可以“杀敌”)率军数万进攻楼兰。
上图为楼兰壁画(残)
在汉军的绝对优势无情的碾压下,楼兰王被生擒,楼兰于是归附汉朝。但,狡猾的匈奴却并没有就此放弃这块美味的“肥肉”,在汉军人马撤离后的烟尘几乎还未散去之时,又重新胁迫楼兰对自己称臣。汉武帝见楼兰降而复叛,背信弃义,怒不可遏,于是又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再度前去征讨,这次,可怜又可恨的楼兰王再度被生擒。
面对朝堂上暴怒的汉朝皇帝,楼兰王也是大倒苦水:这边是匈奴,那边又是大汉,两个都是大爷,我谁都不敢得罪啊,皇上你说我们楼兰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听完楼兰王的倾诉,武帝陷入了沉默,心想:如果小楼兰国不同时向两面俯首称臣,朝秦暮楚,其结局似乎只有一个——亡国灭种。体谅到楼兰确实不易后,汉武帝遂向匈奴方面提出交涉——让楼兰至少不再拦截汉使,不再阻断商道。
但,这种状况并未维持多久。这个两度被俘的楼兰王死后,曾作为人质(楼兰在汉、匈都留有质子)在匈奴长大的王子安归被拥立为新一任楼兰王。吃着匈奴的牛羊肉长大的孩子,对匈奴自然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于匈奴言听计从,唯马首是瞻。于是,商道再次被阻,汉使再次被劫杀。
时间到了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为了彻底解决楼兰问题,派出有勇有谋的傅介子出使西域。而这次出使的目的不是安抚,也不是封赏,而是刺杀。
至楼兰后,由于受到匈奴方面的挑唆,自幼在匈奴长大的新任楼兰王并不愿见傅介子。傅介子眼见计划要落空,在即将离开楼兰边界时,对译官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的丝绸,准备前去重重赏赐西域诸国,楼兰王若是不来接受,我们就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言下之意就是过这个村就再没这个店了。随即让随从掏出黄金让译官看。于是,译官火速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垂涎于汉朝的财物,遂答应接见汉朝的使者。
席间,傅介子与他坐着对饮,悉数陈列那些金银玉帛给他看。等到楼兰王和他的手下都喝得乱醉之时,傅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天子派我秘密地和你商谈一些重要事情。”楼兰王于是起身随傅介子进到内帐里,让其他人回避。就在二人单独讲话时,忽然,两个壮士从后面用利剑剑刺穿了楼兰王的胸膛,楼兰王即刻毙命,那些贵人和身边的侍从官员都吓得四散逃窜。傅介子随后又召集众人宣布说:“楼兰王多次背弃汉朝,亲近匈奴,杀我汉使,劫我商队,罪不可恕,皇上派我来诛杀他,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质子尉屠耆为楼兰王。汉朝大军随即将至,尔等不得造反,若是胆敢造次,就踏平楼兰!
后,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人头回去晋见汉昭帝,参加商讨的一众人等皆称赞他的至伟功劳。皇帝下诏说:“楼兰国王安归曾经被匈奴反间,多次窥伺(侦察)拦截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出兵杀害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人,以及安息、大宛派来的使者,抢去汉朝使者带去的节印和安息大宛所献宝物,很是违背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出使诛斩了楼兰王的人头,挂在城之北阙,用正直来报答仇恨,不烦劳军队。现在封介子为义阳侯,赏七百户人口的封地。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壮士都补为侍郎。(《汉书》)
自此以后,楼兰不再叫楼兰,更名为鄯善。
为了防止匈奴人再度袭扰,汉廷专门派出了一支汉军在那里屯田戍守。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到达极盛。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有效统治,汉宣帝下令设置西域都护府,楼兰便成了其中一员。在此后相当长的长一段时间里,楼兰都依附于汉朝中原政权,它先后臣服于曹魏、西晋、北凉、前秦等,还曾一度依靠着中原的支持而逐步发展壮大,一越成为西域最强盛的七大政权之一。
上图为西域美女
历史继续前行,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存在约六百年的楼兰古国在伴随着战争、环境恶化、河流改道,瘟疫肆虐之下,彻底宣告灭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消失在了漫漫的千年黄沙之下。只到两千多年以后的1900年,一个叫做斯文·赫定的瑞典探险家,为了找到一把丢失的铁铲而发现了这个曾经具有高度文明、煊赫一时的国度——楼兰。
值得一提的是斯文·赫定虽然曾建议提名鲁迅先生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他也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正是由于他的发现,才导致了后来无数的西方探险家如同缉毒犬一般的以探险考古之名盗掘了数之不尽的中华瑰宝,销往了世界各地,
《卫岗初捷》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参考资料:
《汉书》《斯文·赫定穿越亚洲沙漠》)
1900年春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泊西部探测,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在返回考察营地取丢失的锄头时,遇到风暴,迷失了方向。但这位机智勇敢的维吾尔族向导,凭借着微弱的月光,不但回到了原营地模到了丢失的锄头,而且还发现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废墟,那里有雕刻精美的木头半埋在沙中,还有古代的铜钱。阿尔迪克在茫茫的夜幕中发现的遗址,后经发掘,证实就是楼兰古城。
初听楼兰这个名字,给人一种非常唯美的感觉,名字清新脱俗,非常的好听。楼兰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汉书》中,上面记载着“鄯善国,本名楼兰”。楼兰处在河西走廊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岑参: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张仲素: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翁绶: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为什么只有唐代的诗人要跟“楼兰”过不不去呢?我揣测了一下,估计是这么一个心态:唐朝的时候,我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俾睨天下,我们是天朝,当时的文人必然会寻求一种历史思想的共鸣(就象我们现在,只要是文化怀古,首先想到的是唐代一样)。唐代诗人都有很深的大汉情结,都是汉朝铁粉,特别喜欢在诗文中以汉代唐。虽然到唐朝时,楼兰已经被灭几百年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虽远必诛“的强汉来抒发自己的抱负。
西汉时,楼兰只是一个“城廓之国”,远比不上大宛、乌孙、康居、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这些西域大国。但是楼兰作为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一直都是汉朝和匈奴争夺的战略要地。为了活命,楼兰表面上依附了汉朝,背地里却又和匈奴不清不楚,帮助匈奴人谋害汉使,打劫汉朝商人,典型的墙头草做派。汉武帝一向英明果决,自然看不惯楼兰的小人做派,立马派兵收拾楼兰。楼兰自然拗不过汉朝的大腿,最后只能向汉朝低头。可刚安抚好汉朝,匈奴又派兵过来打,楼兰只能两面称臣,继续做可怜的夹心饼干。
由于楼兰出尔反尔的行为,犯了文人们的众怒,因此在后代的诗人中,楼兰便成为他们征讨的对象。楼兰地处北方,也可以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而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敌人,因此诗人们借用杀楼兰来抒发自己报国的志向。
站在当代人的角度看唐朝诗人与楼兰,难免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好好的干嘛非跟一个蛋丸小国过不去呢?其实这就是民族情结,就是对强汉盛唐时期民族自信的最好解释——我们绝不欺负别人,但决不允许谁任意来耍我!这有点儿象当下的我们国人对日本人发自内心的厌恶一样!
其实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联系很深,战国时期,我国将日本称作倭国,除此之外,中国还常常用扶桑来表示日本。唐朝时期,日本和中国的联系更加频繁,由于日本认为倭字存在一种歧视的观点,要求我国重新赐名。武则天就赐名日本。所以“日本”这个国名是我们中国赐给他们的!
只是这个倭国还真不懂感恩,看着我们“鸦片战争”之后国弱民贫,就一次次发动侵略,真是趁你病要你命;“二战”被打残了,就跟在美国人后面当狗,时不时来咬我们一口,这样的国家我们怎么能正眼相待?据说这次又要帮美国围攻“华为”,真可惜了“疫情期间”我国怎么帮他们了。
所以抗日剧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唐代诗人和楼兰的情结是一脉相承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华夏之崛起是必然的!真心地奉劝国内外“精日精美”一族们,认清形势,学习学习历史,别丟老祖宗们的脸,千万别把唐代诗人们气急了找你们麻烦去!
这是说唐,薛丁山进西,大破楼兰国,楼兰是女皇国,程金定主帅,程金定力大无穷,能拿300斤铜锺,还有混金挡,大战薛丁山。薛丁山不是敌手,回家发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程金定不想杀死薛丁山,她爱上他了,最后程金是薛丁山的二夫人。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提主这是一题多问,听我一一道来。
一,“楼兰”在西汉时期是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楼兰古国,原本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
二,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诗释义】
三,“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汉书·西域传》。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1]
四,那么古人为什么总想“斩楼兰”呢,它为何招引古人如此愤恨呢?
或许这就是古人总想“斩楼兰”的原因吧。
如果你喜欢更多的诗文,请关注@蓝袍爱诗哥 ,谢谢!
题主的问题的确事出有因。真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楼兰还真招惹人了。招惹的谁呢?正是我们的汉武帝和大汉王朝。
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当时汉朝为了和西域进行通商交流,一个必经之地就是楼兰,国家虽小,但是恰恰处在交通要道上。而这个楼兰小国呢,时不时的会骚扰抢劫汉朝的使节或者商人,甚至把他们给杀死。一而再再而三忍无可忍之后,汉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因此就派傅介子出使楼兰,用计杀死了楼兰国王,彻底臣服了楼兰国。汉朝终于扬眉吐气,消除了心腹大患。西域通商得以正常进行。正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从此之后,破楼兰斩楼兰这些字眼儿,就时不时出现在了文章尤其是诗词中,借喻指战胜外来敌人,取得酣畅淋漓的大胜利的一个场景或别称。譬如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唐朝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朝辛弃疾的词句“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的确是让读者感到回肠荡气,豪情满怀。
大致如此吧,谢谢阅读。
楼兰古国在现在的新疆境内,当时据说在楼兰国王的统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的很富有,一夜之间,楼兰古国荡然无存,至今是未解之谜!
一是因为楼兰的特殊位置二是因为楼兰两字好听。
楼兰在西汉时期是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副食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宛。
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
楼兰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人口在1.4万人左右,其中军队大概2000多人,在我天朝看来也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而已,一个郡县的人口都可能远远超过他们国家的人口。那么,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家,为啥从汉朝到后面唐朝等朝代,都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将领和国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举,楼兰到底做错了什么?
说到楼兰就不得不提下当时楼兰王,说实话,这哥们真是疯狂。
在汉朝,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举措,目的是链接中西方,可追溯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要道的打通意义重大,在政治上,它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当然主要是争取西方的势力,一同抵抗匈奴);在经济上,丝绸之路扩宽了经商范围,实现了中西方的贸易增长以及技术之间的交流;在文化上,就不得不说下我国一直发展了上千年的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第一次传入我国,同时对礼乐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条狭长的走廊,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楼兰。西域的各国都被匈奴打怕了,向匈奴称臣,楼兰的位置非常的特殊,北边是匈奴,南边是青藏高原等地,东南方向是汉朝,往西边是西域各国,可以说楼兰是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喉咙。
楼兰王以前臣服于匈奴,不知道汉朝的伟大,和夜郎国一样的浅显无知。在匈奴的授意下,屡次劫掠我国在丝绸之路上的经商的商人,甚至掠杀我国的汉使。当时的皇帝是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受到了如此欺辱的他,顿时火冒三丈,为了国家方针策略的执行,他决定好好教育下这个小弟。
元封三年,汉朝派出了王恢率领700铁骑攻破楼兰国,活抓楼兰王。王恢将楼兰王带到了汉朝国都,看到了汉朝的雄伟之后,楼兰决定向汉朝称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汉武帝诉苦,自己并非有意跟汉朝作对,是实在没有办法,国家太小,位置又太突出,夹在两国之间生存,不得已才只能依附匈奴讨得生存。汉武帝也是个明白人,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也就原谅了他。
自此的几十年间,楼兰除了向匈奴派出质子以外,也向汉朝派出了质子。
事情转折发生在楼兰王去世了,汉朝想让手里的质子成为新一代的楼兰王,匈奴也想将自己手里的质子成为新的楼兰王。但是汉朝晚了一步,结果让匈奴手里的质子当归成为了楼兰王。
这一点我需要补充下,汉朝手里的质子之所以没成为楼兰王,很大原因是汉朝当时正在讨论要不要把质子送回去,因为该质子在汉朝屡次犯法,已经被“宫”了,最后贻误了时机,让匈奴手里的质子当归成为了新一代的楼兰王。
当归继位之后,当时是向着匈奴的,于是继续做的伤害汉朝的事情。逐渐成为了汉朝的心腹大患。
曾经在汉朝最质子的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汉朝很是震怒,对于如此反复的楼兰失去了耐心,这个时候傅介子主动请缨,只带了几十个人出使西域,并且通过设计引出了当归,在喝酒的席间杀害了当归,立尉屠耆为新的国王,楼兰国也改名为鄯善国,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为了保护这个国家,汉朝还派人在楼兰故城屯田。
后来楼兰城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因为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逐渐失去了水源,多次的拯救河道耗时耗力也没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最后便消失于历史中。
鄯善国在存在了600多年后被北魏灭亡,至此楼兰的历史算是终结了。
楼兰和位置和玉门关的位置相隔不远,玉门关是著名的边防关卡,起到了防范北边蛮族入侵的一个著名的防线,早已经深入人心。楼兰之所以会得罪国人,主要是它的蛇鼠两端的行为给予了当时国家的憎恨,对于劫掠我国商人和汉使用的行为也刺激了边疆的将士,恨不得灭了楼兰。
后来破楼兰逐渐成为了文人眼中将士对于抵御外族入侵的决心和壮志,楼兰成为了一个隐喻。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实王昌龄写诗的时候,鄯善国也早已灭亡,这些不过是比喻罢了。
我是北派说书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楼兰国可谓之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它的国祚,堪比周朝800年之久,它建国于公元前176,甚至更早,而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一直是个迷,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小国却始终在夹缝当中生存,左右逢源,说白了是一个善变的小国,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小国势单力薄,也只能这样传承下去了,然而为何在历史上的诗词当中,经常出现诸如“斩楼兰”等等的词汇,在说书人看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中国的历史上,楼兰国是一个夹缝之中生存的小国,他为了保全自己,经常做一些没有底线的事情,诸如当时汉帝国强大的时候,他就给匈奴滴眼药水,当时匈奴强大的时候,给大汉帝国使绊子,这种墙头草最可恨了,所以一些诗句往往都针对大汉帝国时期的楼兰写的。
在汉代及唐代初期,楼兰国的地理位置处于丝绸之路上,距离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很远,所以他们经常在这里收取关隘税赋,商队都是很痛恨他们,但是又无可奈何,而国家也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所以名声不好,再加上汉末到五胡乱华时期,楼兰的名声也不好,虽没有进入中原,但是更是肆无忌惮,对或逃难,或路过的人进行盘剥,所以口碑更是差的不行。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欢迎留言。
Q18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