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朱高炽和朱允炆是同一辈的,怎么一个是“高”,一个是“允”?

朱高炽和朱允炆是同一辈的,怎么一个是“高”,一个是“允”?

2020-11-10 22:02阅读(62)

朱高炽和朱允炆是同一辈的,怎么一个是“高”,一个是“允”?:这与明朝朱氏子弟的起名规则有关,朱元璋在洪武年间规定,朱氏子弟的名字都必须是三个字,第一个

1

这与明朝朱氏子弟的起名规则有关,朱元璋在洪武年间规定,朱氏子弟的名字都必须是三个字,第一个字肯定是“朱”了,第二个字由朱元璋亲自确定,朱元璋根据每一个分支定了20个字顺序表,比如说朱标这一脉的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允炆作为朱标的儿子,那么第二个字就只能是“允”,而朱允炆儿子名字第二个字则只能是“文”,以此类推。

燕王朱棣这一脉的20个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所以朱棣儿子名字的第二个字只能是“高”,而孙子名字的第二个字则是“瞻”。

所以,朱高炽与朱允炆虽然是同一辈的,名字中一个是“高”,一个是“允”,这两个字代表着他们不同的宗分支。

另外,朱氏子弟名字的第三个字,朱元璋虽然没有规定是啥,但也设定了一套基本原则,即必须是符合五行相生的原理,比如说朱高炽的“炽”是火字旁,属火,而在五行中火生土,所以朱高炽儿子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是土字旁,朱瞻基中的“基”就是这么来的,以此类推,土生金,所以朱瞻基儿子名字的第三个字是金字旁,朱祁镇中的“镇”也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朱氏子弟越来越多,找不到这么多符合要求的字,于是朱氏子弟就开始自己造字。大家可以发现,明朝朱氏子弟越往后名字越难念,就是因为他们名字的第三个字都是自己造的缘故。

后来,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专家找不到对应的字来翻译,后来一看朱氏子弟名字的第三个字很符合要求,而且用的人不多,于是就采用了这些字。这也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明朝朱氏子弟起名字起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

2

原因很简单,因为朱元璋早就给自己的每个儿子,甚至还包括他唯一的侄孙朱守谦,都预先想好了足够他们二十代子孙使用的字辈。而且,这些字辈还能排成一首首顺口的“打油诗”。比如下图: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可是中国历史上对子孙后代最上心的开国皇帝。他对自己子孙后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尤其是开枝散叶方面,更是无微不至,堪称是大明绝世奶爸。

按照朱奶爸的规定,每一位“朱宝宝”的降生,朝廷都得赏钱、赏粮、赏官爵、赏宅邸。关键是,朱奶爸不光制定了包吃包住计划,甚至连“朱宝宝”们的取名,都不用自己的后代操心了。因为,朱元璋在世时,就很用心的提前给自己的子侄们规划好了后二十代的字辈,这些字辈足够他们用好几百年。

此外,正如粤语俗话所说,“唔怕生坏命,最怕改坏名”!因此,为了能让自己每位“朱子朱孙”都能获得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名字,朱元璋奶爸甚至还自创了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大明皇族起名大法》

这套起名大法,成功的把道家的阴阳五行和儒家的文字智慧融会贯通,从而让每位“朱宝宝”都能取到一个好名字。所以,明朝自第二任皇帝起,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跟“金 木 水 火 土”有关。

而为了遵循朱奶爸这套起名大法,也就导致过分“枝繁叶茂”的朱家皇族发展到后期,其皇族子孙们的取名就不得不大量采用生僻字,使得他们的名字越发的怪咖。以至于有不少藩王旁支的皇族成员,他们的名字不光读音奇特,甚至连打都打不出来了......

下面,小编再给大家配一张图感受下:

也正因如此,明朝皇族很多子嗣的名字都是晦涩难认,甚至被广大网友调侃为一张“元素周期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3

提问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根子出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亲兄弟、堂兄弟使用同一个字辈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最典型便是清王朝的宗室了,自胤字辈(雍正帝胤禛一辈)开始,康熙帝玄烨一脉每一代都有一个共同的字辈,即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如同治帝载淳与摄政王载沣、光绪帝载湉与摄政王载沣,堂兄弟、亲兄弟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字辈——载字辈。

▲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与摄政王载沣

但明王朝却不同,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元建国、建立明王朝之后,给所有儿子各家都拟了一套不同的字辈。如太子朱标家的“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燕王朱棣家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等等。一家一套、各不相同,包括小宗旁支的靖江藩,实际上也有一套自己的字辈。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明王朝宗室的命名规则

除了靖江藩之外,明王朝宗室命名,不仅要遵循明太祖朱元璋给每家拟的辈分,而且姓名的第三个字还要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什么意思呢?以懿文太子朱标一脉为例,他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是允字辈,孙子朱文奎、朱文圭是文字辈,符合“允文遵祖训”的字辈。可以推测,如果建庶人朱文圭有儿子,应该就是遵字辈。再如吴庶人朱允熥,如果他有儿子,应该是文字辈。同时,因为朱标的名字中标是木旁,按五行相生原则、木生火,因此朱允炆、朱允熥名字中的第三个字都是火旁。同样根据五行相生原则、火生土,所以朱文奎、朱文圭的名字中都有土字。

▲懿文太子朱标画像

后来的大宗帝系亦然,明仁宗朱高炽为高字辈、火旁,明宣宗朱瞻基为瞻字辈、土旁……都遵循了这样的命名规则。当然,小宗旁支的靖江藩除外,靖江藩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兄朱重五的后代,虽然也有一套字辈,但名字的第三个字却不需要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如首任靖江王朱守谦,名字的第三个字是言旁、不是金木水火土,他的父亲叫朱文正、儿子叫朱赞仪,同样也没有遵循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五行相生原则。

▲靖江王府

明王朝宗室如何区分辈分

每家都有一套字辈,岂不是非常混乱?那么,明王朝的宗室又如何区别辈分呢?这就不得不“夸奖”一下明太祖朱元璋的智慧了。虽然字辈不同,但明王朝宗室同一辈堂兄弟之间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却是一样的。如建文帝朱允炆与明仁宗朱高炽这对堂兄弟,虽然字辈不同,但名字的第三个字却都是火旁。字辈对照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很容易便可以区别出辈分。如建庶人朱文圭是土旁,结合懿文太子朱标家的文字辈,很显然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堂侄、与明宣宗朱瞻基是平辈的堂兄弟。在五代以内,甚至不需要看字辈,直接看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便可以区分辈分。换言之,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要“编制一套元素周期表”,不只是为了好看、也不仅仅是为了五行相生,更多地还是为了让后世子孙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辈分。

最后明确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与建文帝朱允炆是同一辈,怎么一个是高字辈、一个是允字辈?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几个儿子家后代的字辈都不一样,每家一套。要区分是不是平辈不是看字辈,而是看名字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朱高炽、朱允炆都是火旁,因此他们是堂兄弟无疑!除非超出五代,否则只需看偏旁部首便可以大致区分辈分。

▲建文帝朱允炆与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4

因为朱元璋给自己25个儿子及之侄定的后代定了不同的辈。

朱允炆所在的朱标一系的字辈为: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朱高炽所在的朱棣一系的字辈为: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5

是因为朱元璋给自己每一个儿子都定下了不同的家谱,每个儿子的家谱字是不一样的,要说这家谱,朱元璋还费了不少心思呢。

高是燕王家的辈分表,允是太子朱标家的辈分表

朱元璋当初给他的26个儿子中前25子(第26子因为出身一月多便夭折,故未封王)外加一个侄孙(靖江王),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每代依次向下起名字,所以虽然二人同辈,但因为不是同一支系,第二字不同。

太子朱标的家谱: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而四子燕王家呢: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按照朱元璋给的辈分表呢,是排的允字辈,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辈,虽然明仁宗朱高炽也是朱元璋的孙子辈,但是并不是和朱允炆一个爹,所以家谱也和朱允炆排不到一起去,朱高炽排的是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家的族谱,第一个字也就是高了,向他的亲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排的高字辈。

其实除了第二个字,第三个字也有讲究

朱元璋可以说是个泥腿子,穷苦人出身,所以对于皇帝家族的避讳说法十分厌恶,但是当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了能够使得皇权变得尊贵,不得已也沿用了避讳皇家名字的习惯,但是为了彰显不同,体恤民情,朱元璋想了其他的办法。

是什么呢,也就是生僻字了,生僻字一是可以彰显皇家和老百姓的不同,再一个也可以让老百姓给孩子取名字不那么麻烦,因为能够取这生僻字的一般都是有文化,有学识的人,而有学识的人自然就知道避讳皇帝的名字了。

明朝朱家避讳皇权名字的方法是两个字避讳一个就可以,所以朱元璋在第三个字上面就下足了功夫,他按照五行相生的办法立下了规矩,子孙后代必须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起名字,第三个字必须带有五行中的字,每一辈用其中一个,所以才有了明朝皇帝的名字里面这么多生僻字。

有人也许会问,朱元璋立下了二十个字之后,后面那些怎么办呢?当时朱元璋想的是如果明朝真的能够传下去二十代,那么再往后就由后代的君王再设立吧。

虽然朱元璋立下了二十字的辈分表,但是朱家只用了十多个字,明朝就灭亡了。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帝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穆宗朱载垢、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明朝从建立开始,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的统治,从盛极一时一直到被清朝消灭,一代王朝就此落幕,朱家后代也所剩无几。

6

麻花的故事,这回聊明朝字辈。


朱允炆和朱高炽是同辈是没有问题的,一个是朱标的次子,一个是朱棣的长子。而朱标和朱棣又是兄弟两。哪为何朱允炆和朱高炽的字辈却不一样呢?这就要说道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了。

朱元璋为子孙都取好了名字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原本是不叫这个名字的,朱八八、朱重八,而他老爹又叫朱初一。

朱元璋一统天下后由于出生不好,自尊心本就很强的朱元璋更是觉得这些名字太土,太俗气即有损皇家威严,有显得没文化。于是就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取起了名字。

朱元璋规定子孙必须是三个字的名字,还为自己各脉的孙子都取好了字辈,还一取就是20个字,他可能自他开始,他老朱家真的要千秋万代了。这一取就是20个字,也就是他把自己的20世孙的字辈都取好了。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早死的两个,还有24个,每一脉都取了20个字辈,整整520个字啊,还不带重的。这够有文化了吧?



其实还不够。朱元璋不仅把子孙的字辈取好了,为了彰显他老朱家有文化,对子孙名字的第三个字都做了规定。

这可为难了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后人了,朱家子孙名字里出现了许多生僻字,导致许多明朝皇家人士的名字我们都念不来。

也引出了不少误会,甚至流传出很多化学元素都是他朱元璋发现的。因为朱元璋规定子孙名字第三个字必须带有五行部首。

因此就有了朱载坖(垕)、朱厚熜等等。

全部后代子孙的名字加起来甚至组成了一张完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太子朱标一脉

上面说道朱元璋为自己的20世孙都确定好了字辈。

太子朱标一脉的字辈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朱允炆作为朱标的儿子,就是允字辈。而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朱文奎就是文字辈的。

可惜到了文字辈就断了,不过,由于朱允炆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所以到底断没断还真不好说。

朱允文影视剧形象


燕王朱棣一脉

从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一脉成为了明朝真正的主人,因此我们对这一脉的字辈会比较熟悉。

燕王家: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燕王这一脉在明朝的历史舞台上传到了由字辈,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坖(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其中有几个是兄弟相传,但都还是燕王一脉。

朱高炽影视剧形象


唐王一脉

朱由检回天乏术后,唐王一脉捡起了明朝的重担,可惜只一代就又还给了燕王一脉。

唐王一脉的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捡起明朝江山建立南明的就是唐王一脉聿字辈的朱聿键,郑芝龙降清后,他就绝食死了,朝廷不可一日无君,于是燕王一脉又占了出来。

朱翊钧的孙子朱由榔扶起明朝大旗后抵抗了一阵大清后,自己和儿子朱慈煊就被吴三桂在缅甸抓了,押回昆明后就被绞死了。

自此明朝算是完了,不过大旗还没倒,郑成功在另一个方向还继续扛着明朝的大旗。

燕王朱棣影视剧形象


老朱其他家的字辈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结语

综上,朱元璋每一个孙子、重孙等等,字辈都是不一样的,至于是什么字辈主要是看他们属于朱元璋哪一个儿子那一脉。

7

朱高炽和朱允炆是同一辈的,朱高炽的爹朱棣和朱允炆的爹朱标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按照中国家族传统来说,平辈兄弟的姓名都会有一个字是相同的,也就是一个“字辈”的。朱高炽和朱允炆明明是平辈兄弟,却不是一个“字辈”,而这其实都是他们的爷爷朱元璋造成的。


朱元璋出生贫寒,爹妈对他的名字也不是很上心,所以朱元璋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是叫\"朱重八”,他的哥哥们就叫朱重五、朱重六等。你看这名字多俗气,一听就知道是穷苦出生。

所以朱元璋有了一定成就后,首先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在当了开国皇帝后,也是费了一番苦心专门制定了一部辈分表,让自己的后背儿孙在按照这张表格取名字。

1369年,也就是洪武二年,朱元璋亲自参与编撰了《皇明祖训》,其中就明确规定了东宫太子、亲王等后代二十世的名册,所有人在取名时必须从名录中取一字。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如上图,就可以看出,朱高炽名字中的“炽”取自燕王朱棣位下的第一个字,朱允炆取自东宫位下第一个字,可惜的是,朱允炆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皇位就被燕王朱棣抢走,皇位也就转到了燕王这一脉,此后的皇帝也严格按照太祖皇帝的规定进行取名,像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等,其中都有一个字取自太祖拟定的那二十个字。

朱元璋当年一口气给自己的后世子孙排了20个字,也是希望朱家的天下可以长长久久的传递下去。可惜到了崇祯皇帝就灭亡,崇祯皇帝名叫朱由检,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从燕王登基后,明朝皇位共传承了十世。

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对《易经》特别推崇,除了对子孙名字中的一个字做了限定,对另一个字也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遵循《易经》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



你再看朱棣及他这一分支的名字,首先是朱棣的棣字是木属性,那么他的几个儿子就要取“木生火”之意,像朱高炽、朱高燧等。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就必须遵循“火生土”的原则。

在之后的子孙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以保朱家子孙五行相生,生生不息,大明万代永存。

8

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孙子,因此他们是堂兄弟。他们是平辈,但是名字中间一个是允字,一个是高字,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辈。之所以他们平辈,但是辈份用字不一样,这的追溯到他们的爷爷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考虑自己儿子众多,孙子辈乃至在往后的子孙越来越多,极有可能出现混乱,无法分辨的状况发生,朱元璋制订了一套简明分辨子孙来历,分属哪支的办法。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优越性。他给自己二十三个儿子(八子和朱元璋闹翻,最后被朱元璋除名)和一个侄孙,各拟了二十个辈份。

朱元璋规定从孙子那辈开始,每一代都要用这个字辈取名。同时第三个字要用金木水火土做偏旁。以至朱元璋的子孙的名字都被朱元璋订好了可供后代发挥的空间不大,为了凑名字只能造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标的儿子是允字辈,而朱棣的儿子是高字辈。

这个取名方法非常好,只要一报名字,马上就知道这个人是朱元璋哪个儿子的后人,是多少代,和皇帝关系的远近,非常清楚,没有一点混乱的地方。

9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除夭折的第九子赵王朱杞和第二十六子朱楠之外,其余二十四人都有自己的字辈,并且都不一样。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懿文太子朱标家的字辈为允文遵祖训 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 师良善用晟 因此朱允炆名字的由来就清楚了。

朱高炽是燕王朱棣的嫡长子,朱棣家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 再根据朱元璋的五德要求,木火土金水为一个循环,这样就构成了明代宗室的名字。

10

历史领域新人!

朱高炽和朱允炆属于同一辈分,相同点在于同辈中名字肯定有一个偏旁部首相同,这就是朱元璋的智慧

古人肯定没有计划生育的观念,反而希望多子多福。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到儿孙乃至以后肯定有重名的,所以他参考孔孟两家的辈分排序,给26个儿子也搞了20个字,又怕重名,又加了一条每五个字的命名,必须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

明成祖朱棣的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等,如明仁宗朱高炽,高字辈火字旁,明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的土字旁,……直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是由字辈的木字旁。可怜朱元璋,和始皇帝一样,以为可以永久传下去,哪曾想这么快就结束了。

再来说说太子朱标、建文帝朱允炆家的: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所以建文帝朱允炆,允字辈火字旁。可惜这一枝灭绝了。

朱元璋给子孙的命名,给后人制造很多麻烦,原有的字不够用,创造了很多字:朱成钴、朱思钯、朱恩钾等,都是生僻字。等到清朝元素周期表引入时,很多都是金属,金字旁的字都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有一天翻看《明史》,发现里面好多王爷的名字很不一样,都是金字旁的,问题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历史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