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官渡之战后,袁绍有机会翻盘吗?

官渡之战后,袁绍有机会翻盘吗?

2020-11-10 19:31阅读(61)

官渡之战后,袁绍有机会翻盘吗?:当然有机会。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取得了对袁绍的胜利,而此战之后,曹操就在北方建立了完全的优势,并且最终消灭了袁:-

1

当然有机会。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取得了对袁绍的胜利,而此战之后,曹操就在北方建立了完全的优势,并且最终消灭了袁绍的儿子,彻底统一北方。而官渡之战也成为了三国三大战之一,那么官渡之战之后袁绍真的就没有机会翻盘吗?当然不是。

官渡之战前,曹操与袁绍的北方之争势在必行,而袁绍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官渡之战是一场确定北方曹操与袁绍谁握有优势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之地,而袁绍占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从占地面积来说,袁绍稍稍多一点。

从实力来讲袁绍当时可以动员的军队达到十几万,而曹操等动员的军队最多也只有7/8万的样子,所以说在决战之前袁绍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人员上。而这些优势让袁绍即使在失败之后,也能有恢复能力。

官渡之战之后,袁绍虽然主力部队被打败,但是曹操也是耗尽了很多元气,不能乘乘胜追击;

官渡之战爆发,曹操斩杀了带坑杀了袁绍的8万大军,使袁绍只带了800人逃跑,但是曹操自己的消耗也不少。

在官渡双方相持三个月的时间中,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他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最后才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并缩短了粮食运输距离,最后才有机会烧掉袁绍的粮食,从而取得胜利。

从曹操在对峙中有退兵的想法也可以看到官渡之战对曹操的消耗非常大,而这种消耗致使曹操不能乘胜追击。所以说在官渡之战之后袁绍损失了10万军队,而曹操的军队中虽然有张郃等人向他投降,但是他对袁绍的兵马更多的是坑杀和斩杀,军队实力上曹操并没有大的增加,同时曹操的粮草和经济压力非常大,所以曹操不能乘胜追击。

曹操处在四战之地,全军出击袁绍有被偷袭的威胁,袁绍有重新恢复实力的机会;

曹操处在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官渡之战之后,虽然刘表没有北上出击曹操的勇气,而东吴孙策被杀,孙权新立,但是他们的存在就是对曹操的威胁,以至于曹操不能将所有的兵力放在北方。

这种相互威慑,只要北方袁绍维持统一,曹操就不能够全力发动对北方的战争,袁绍有发育的能力,拖十年左右的时间。四站之地的曹操必须要四处征战,而袁绍却可以在北方发展,这样袁绍就有机会恢复能力,重新获得与曹操的决战机会。

袁绍在世的时候,依旧能威慑北方,曹操不敢轻易北进;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之后,《三国志》记载:冀州城池多叛,绍复击定之。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之后,并没有出现兵败如山到局势,虽然统治区域内有叛乱,但是也都被他给一一平定。

并且袁绍在河北之地比较得民心,实行德政,这一点可以从他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悲痛的情况看出来。

这也说明袁绍的实力虽然在官渡之战遭到了比较大的损伤,但是并未完全耗尽,他根据还有很多兵马 ,而有这些兵马的存在,曹操也不敢轻易的攻击北方,直到2年之后,袁绍忧郁而死,这才给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机会。

袁绍的失败是自信心和接班人的失败,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大大减少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阻力。

官渡之战失败之后,袁绍虽然只带了800人逃跑,但是他的谋臣还有田丰可以用,而田丰是一位非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从他对袁绍的建议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懂强弱之变的谋士,若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之后就发愤图强,任用田丰,那么他就有能逆转的可能。但是袁绍在官渡之战将自信心打没了,以至于他都没有勇气面对田丰,还将田丰杀死,这就主动他不能翻盘。

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是活在自卑与悔恨当中,但是他却没有反思,最终郁郁寡欢死去,而他留下的继承人问题,却是他人生中的有一个败笔。由于袁绍立幼子袁尚,致使袁氏兄弟相残,他所拥有的北方泗州,也在他去世之后分为三份。分裂后的袁氏势力,相互攻击,并且还投靠曹操,最终在内耗中削弱了实力,被曹操逐一击破。

总体而言,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后,从实力来讲,只是丧失了对曹操的优势,变主动成被动,若是韬光养晦,反思雪耻,那么最后还有与曹操决一胜负的机会。但是官渡之战失败之后,袁绍丧失的不仅是军队,而且是内心的自信,这种自信的丧失,最终使他郁郁而终。

2

公元199年到200年,北方最大的诸侯袁绍和曹操之间发生了直接军事冲突。曹袁双方对峙于官渡一带,史称之为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超过十万,曹操只有两万人。战前,袁绍占据各方面优势,但是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官渡之战中,曹操击溃了袁绍十万大军,袁绍之带领八百多人逃回北方。

官渡之战的重要意义在于,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曹操加快了统一北方的步伐。从历史发展的结果来看,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的步伐并不轻松。官渡之战后,曹操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击败袁绍家族。从200年到207年,曹操用了七年时间才基本统一北方。从200年到202年袁绍去世,期间也有大概两年时间。

无论是两年时间,还是七年时间,袁绍家族有足够时间整顿内务,有足够的时间积攒力量。但是无论是袁绍还是其子嗣都没有抓住机会积极积攒力量,最终由于袁氏家族内部内耗,给了曹操可趁之机。袁绍去世之后,袁尚、袁熙、袁谭三兄弟发生内乱。袁氏三兄弟发生内乱之后,袁谭竟然求救于曹操,引狼入室。曹操借助了袁氏兄弟内乱机会,才艰难地打败了袁氏家族,最终统一北方。

如果袁绍和袁氏兄弟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的话,袁绍翻盘的机会非常大。可惜的是官渡之战前后,袁绍和袁氏兄弟却昏招不断,最终葬送了大好基业。

袁绍犯的第一个错误便是废长立幼。东汉末年,废长立幼犯了大忌。但是袁绍却偏偏要废长立幼。袁绍有袁谭、袁熙和袁尚三个儿子,袁绍非常喜欢小儿子袁尚。袁绍喜欢袁尚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袁尚有经天纬地之才,而是因为袁尚长得帅气。袁绍废长立幼带来了极大影响,尤其是造成了袁绍集团内部撕裂。首先袁绍的三个儿子发生了分裂,袁谭形成一派,袁尚成为一派。袁绍的儿子们发生分裂,也直接导致袁绍的部将和文臣发生分裂。史称:

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

袁绍在世之时,尚且能够控制住局面。无论是三袁,还是文武大臣,都必须压抑着真实想法。但是袁绍没有注意防范集团内部分裂,反而任由其发展。袁绍去世之后,袁氏兄弟和文武大臣立即发生了分裂。袁尚、审配、逢纪等组成一个集团,辛评、郭图、袁谭、组成一个集团。两个集团之间一直想指对方于死地。当时袁绍集团不仅分成了袁谭和袁绍两大阵营,袁熙也是一方势力,袁绍的外甥高干也自成一派实力,郭援也是非常有实力的一支力量。

官渡之战中,袁绍虽然有十万大军被击溃,直接战死达到了七八万。但是当时的曹操并没有实力进攻袁绍。官渡之战中,曹操也就是两万兵力,官渡之战也战死了八千多人。当时的曹操也算是损失惨重,曹操根本没有力量进攻袁绍的腹地。所以官渡之战后,曹操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选择休养生息,直到袁绍去世之后才决定进攻河北。

官渡之战后的两年间,袁绍的整体实力还是超过曹操。此时袁绍没有能力再一次进攻曹操,但是若想自保肯定没有问题。袁绍在河北的根基要远远超过曹操,袁绍的地理区位也要好于曹操。曹操的处境依然不容乐观。但是袁绍并没有抓住有利时机痛定思痛,而是过于忧愤。袁绍平定河北叛乱之后,没过多久便因为忧愤而生病,最终病重而亡。

如果袁绍能够吸取官渡之战的教训,积极进取、发奋图强,处理好内部关系,袁绍势力最起码能够多坚持几年,甚至有可能击败曹操。但是袁绍还是不改往日的作风,袁绍从官渡前线回到河北,立即将关押的田丰斩首。审配、辛评、逢纪、郭图等人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袁绍集团内部依然是一团糟糕,但是这段时间曹操的力量却逐渐壮大。

袁绍去世之后,袁氏兄弟的力量依然不弱于曹操。如果袁氏兄弟联合对敌的话,曹操未必能占到便宜。曹操进攻河北的时候,袁尚对袁谭就多方刁难。即使这样,袁氏兄弟依然可以抵挡曹操的进攻。曹操并不能一举击败袁氏兄弟,最终只能采纳郭嘉的建议,引兵撤退,让袁氏兄弟自相残害。

果然当曹操引兵回兖州之后,袁谭和袁尚兄弟立即引兵相互进攻。袁氏兄弟内乱白白消耗了袁氏集团的力量,而且给了曹操可趁之机。袁谭战败之后,甚至求援于曹操,引狼入室。史称:

谭、尚遂举兵相攻,谭败奔平原。尚攻之急,谭遣辛毗诣太祖请救。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尚闻太祖北,释平原还邺。

由于内耗也导致袁氏兄弟内部将领离心离德,不少将领对袁氏兄弟非常不满。曹操引大军进攻的时候,不少将领临阵投降。最终曹操先歼灭了袁谭,后又击败了袁尚,最后击败了袁熙。袁尚和袁熙兄弟先是逃到了乌桓,后逃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最终两兄弟被公孙康所杀,脑袋被送给了曹操。

袁尚和袁熙兄弟被杀之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袁氏彻底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3

从实力上来说,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依然有机会夺取天下。

不过,袁绍集团内部的重重问题,使他没有机会兑现自己的实力,难以翻盘!

官渡之战后,曹操未敢直接对河北用兵

官渡之战后,曹操对于下步扩张方向,进行过以下考虑:

1、建安五年年底,曹操想攻江东,被当时正在许昌的张纮劝阻。曹操转而与孙权交好。

2、建安六年三月,曹操又认为袁绍还强,想先打击刘表,被荀彧劝阻。

在多番犹豫后,曹操才在建安六年四月,发起仓亭之战,击败了袁绍。但是,此战只是打破了袁绍在黄河南岸的据点,曹操并未敢渡河深入。

随后,曹操又转身对还在汝南的刘备等势力发起进攻,未及北上。

直到202年袁绍去世后,袁绍集团发生了内部分裂,曹操才发起征服河北的战争。

由此来看,曹操集团对于大规模进攻袁绍是非常谨慎的。

官渡之战后,袁绍与曹操的实力对比

1、战力:基本军力双方基本持平,但袁绍军事潜力更大

袁绍军:实力受损,但战力尤存。

官渡之战后,袁绍和袁谭一顿猛跑,逃到了蒋义渠帐中。袁绍拉着老蒋的手说:我的人头,就交给你了!老蒋避帐而处之,传达袁绍的号令。散败的各军听闻老袁还在,纷纷集结过来,袁绍军威复振!

当然,这个复振,也就是收拢余部,官渡之战也没白打,损失的那些部队也是实实在在的。战前的优势是没有了!

但是,我们也知道,袁绍的军事潜力还是很强的,冀州富庶,随时可以征兵,幽州更是产马,而乌桓等地少数民族也受到袁绍的恩惠,乐于为袁绍征战。

曹操军:实力增长有限。

官渡战后,曹操把袁绍军“伪降”者悉数坑杀。

也就是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除了张郃高览带来的降军,其他没有太大的增长。

2、地缘环境:袁绍占优

官渡战败后,袁绍回到冀州镇压了叛乱,稳住了局势。袁绍依然拥有外线优势。

曹操则依然处于内线之中。刘表已经平定了荆南叛乱,拓地千里,带甲十万。孙策虽死,但他生前毕竟想过图取许昌。

作为事后诸葛,我们可以挥挥衣袖说:刘表,座谈客···

但是,就当时而言,这些力量至少是要牵制曹操部分力量的。

3、经济力:袁绍占优

袁绍坐拥青、冀、幽、并。其中,冀州非常富庶。

中原残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

因此,曹操自己在夺取冀州后,迁徙到了邺,以此为基地继续进行统一战争。

袁绍集团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以至于,袁绍死后,曹操在攻邺时,都难以直接攻取,要采取“缓之则相攻”的策略,诱发儿子持续内斗,才有机会平定河北!

总体而言,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依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

袁绍不能有所作为,主要对冀州本地集团的态度

荀攸曾说:袁绍据有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袁绍又宽厚得人心。假如他的儿子们好好保守家业,那天下的祸害(袁家基业)就没完没了了。现在他们却互相争斗···

这句话,说的是袁绍死后,袁家二子不合引发的悲剧。

事实上,在袁家二子的争斗,不过是袁绍集团长期内部矛盾的继续。

人说袁绍外宽内忌,根源未必在其性格,而在他与冀州集团的关系。

作为外来者,袁绍要在冀州站稳脚跟,就必须拉拢冀州本地势力。但是,袁绍又害怕冀州本地势力尾大不掉,威胁自身。因此,他对冀州集团,外表宽容,内力忌惮!

冀州本地集团与颍川系的矛盾重重,最终引发了袁绍集团的分裂。

比如,我们常常知道的,袁绍对田丰、沮授的良策的不听从。

这种不纳谏,表面上是袁绍思虑不到位,实际上,是其对冀州本地势力的防范。

而这种局面,在官渡之战后,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分裂!

因此,尽管从实力上说,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后,依然有机会卷土重来。但是,因为袁绍集团本身的劣根性,他难以处理好内部关系,最终昏招迭出,连继承人问题都处理不好,最终分裂、失败!

4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公元199-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影响大局的“三大战役”之一,深刻改变了这一时期的政治走向。袁绍作为昔日的强者,在这次战役中由于粮草不济的原因遭遇了他生命中的“滑铁卢”,从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曹操作为新兴势力,开始成为历史的主角。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袁绍是否有翻盘的机会?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值得探究,我认为袁绍不可能翻盘,下面将详细分析:

袁绍其人

189年,西北军阀董卓崛起,酿成了“董卓之乱”,给汉帝国造成了空前的危机。但是,这对“四世三公”的袁绍而言,是一个天赐良机。正是由于雄厚的背景,袁绍很快就成为“十八路诸侯”的领袖之一,在众诸侯的眼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成功就来自于其显赫的家世。因为对史书的阅读,我们就会发现袁绍本人有着十分明显的性格缺陷,据《三国志》记载:

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韬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绍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充分说明了袁绍个人的性格缺陷,好谋划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充分利用、听到好的建议而不能采纳等等,决定了袁绍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

地理位置

袁绍的冀州比起孙坚的东吴、刘表的益州不具有地理上的优势。东吴有长江天堑作为屏障,可以抵御北方政治势力的南下。刘表的益州自古以来就极易形成分裂的政权、如古蜀国、蜀汉、张献忠势力等等,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易守难攻。而袁绍的冀州就不同了,没有大山、大江的阻挠,西部受到众多势力的干扰。最主要的是,附近还受到曹操势力的威胁。即便袁绍有翻盘的可能,概率也是很低的。

天才的对手

众所周知,曹操作为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军事家而名垂青史,有着一般军阀所没有的果敢和勇气。不仅如此,曹操手下还有一大批为他所用的人才,其中既有名士也有名将,名士有郭嘉、荀彧、荀攸等人名将有张辽、乐进、徐晃、张郃、于禁等人,在这一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有趣的是,最初的时候这些人有的跟随的是袁绍,并没有得到袁绍的重用,所以导致了失败,真是可悲啊!

二袁兄弟

袁谭的袁尚是袁绍的儿子,在袁绍失败后,他们掌握着袁氏的军政大权。但是,从后面的历史来看,此二人不具备大政治家的气质和领导能力。在面对大敌时,此二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为袁氏大业所考虑,被历史所淘汰是必然的,毋庸置疑。当初,曹操北上征伐二袁时,袁谭驻军黎阳,袁尚只给了袁谭很少的兵力。就在袁谭招架不住的时候,向袁尚发出了求救信号,可是他害怕袁谭强大起来打他,所以决定自己带兵进攻曹操,错失了战机,最终导致了失败。

结语

袁绍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军阀之一,但是他的成名大多借助于其显赫的家世,不像刘备、孙权等人有着强烈的个人奋斗经历。从其性格缺陷、地理位置、对手和儿子们各方面因素来看,在官渡之战失败后,他没有翻盘的机会。

5

我个人认为官渡之战后,袁绍有一定的翻盘机会,但是前提是袁绍存活。

袁绍从没有一州之地到占据冀、青、并、幽四州,统一河北,绝不是泛泛之辈,演义中的袁绍被脸谱化,袁绍有其过人之处。

袁绍其人

袁绍,字本初,汉司空袁逢之子。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是曹操统一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拥有冀、青、并、幽四州的袁绍各方面资源充沛,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社会影响巨大,袁绍本身的才能在当时群雄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我们不能因为官渡一场败仗而过分贬低袁绍。

实质上,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是所向无敌的,谋取冀州,诛灭强大的公孙瓒,相继统一青、并、幽三州,袁绍辖区内的四个州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少,对比曹操辖区内那些残破的州,官渡之战前袁绍统治区人口至少是曹操的二倍。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的实力对比

官渡之战前,曹操是无法和袁绍比的,但是官渡之战袁绍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损失了,袁绍只带了几百骑兵仓惶败逃,而之后官渡战场败退回的残军也不过一万人。这个时候的袁绍是极度危险的,冀州不少城池也叛乱归降曹操了。

官渡之战袁绍损失惨重,颜良、文丑、淳于琼等大将被杀,张郃、高览等投降,袁绍败退后惊魂未定,但是这个时候曹操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曹操坑杀袁绍降军七万余人,北方四州震动,《资治通鉴》记载:冀州城邑多降于操。袁绍走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号令。众闻绍在,稍复归之。

可见官渡之战后袁绍一度出于危险之中,但是在之后不久袁绍便稳定了趋势。而袁绍病死于官渡之战一年半后,在这一年半中曹操并没有大举进攻,曹、袁两军处于相持阶段,要是有把握曹老板早进攻了。

假若袁绍不死

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袁绍病死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袁谭、袁尚为了争权夺利而相攻,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我们看一下袁绍死后的局势,袁氏集团因为内斗而走向了分裂,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袁家兄弟内讧,互相功伐,结果曹操依然花了五年时间才陆续消灭袁氏集团,如若袁绍不死,河北的凝聚力还是很强大的,人力物力也充沛,而战争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持久战,袁绍后方无强大的敌人,而曹操四面楚歌,南边有刘表、刘备、孙权,西边马腾、韩遂虎视眈眈,汉中张鲁也是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拖下去曹操自己就崩溃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有优势,但是前提是袁绍不死,袁绍一死河北集团四分五裂,只能被曹操各个击破。

6

打赢官渡之战,曹操纯属侥幸,袁绍虽然打输了,但是实力还在,他当然能够翻身。

别听荀彧的雄辩滔滔,说什么曹操各种能、曹军各种行,而袁绍各种蠢、袁军各种笨。就一个问题,曹操有袁绍兵多、将多、粮多、钱多、地方大吗?

没有,没有就是等死。

那荀彧为啥做出如此信心满满地做分析呢?因为袁绍都过来打你的,你不自信一点,就只能投降了。

官渡之战,袁绍确实损兵折将。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曹操有袁绍兵多、将多、粮多、钱多、地方大吗?

既然没有,那曹操还是得死,只不过是什么时候死。袁绍当然有翻盘的机会。

1.袁绍并没有那么不堪,他是很厉害的

官渡之战,袁绍是败给了曹操,但可以一战定胜负,却不能一战定人设。因为官渡战败,就说袁绍是头猪,笨得只能打败仗,这太片面。

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只有四世三公的名声,他并不是据有一州之地的诸侯。

但就是靠着这个名望和手中不多的军队,袁绍连哄带骗,硬是从韩馥手中拿到了冀州。所以,袁绍不是蠢不可及的懦夫,该狡诈的时候,也是狡诈非常的。

占定冀州的袁绍,也不是河北老大。当时,整个河北最亢奋的枭雄是幽州军阀公孙瓒。甚至,袁绍这个四世三公之后都得弯下身子,对公孙瓒溜须拍马。

但是,一山难容二虎,公孙瓒才不管袁绍当过什么盟主、是什么出身,联合袁术、陶谦等有一众州郡级的诸侯,一起打袁绍。

结果,不仅没打死,反倒被袁绍反杀,随后袁绍统一了河北。

至官渡之战前,袁绍已经控制了幽州、冀州、青州和并州,成为汉末乱世的最强诸侯。这就足以说明袁绍很厉害。

2.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是最强诸侯

楚霸王垓下之战,确实是回不了江东,因为江东已经插上了汉旗。但是,官渡之战后的袁绍,不仅能回到河北,而且立即镇住了河北骚乱,平定了一系列的叛乱。

官渡之战,袁绍仅是打了一场败仗。河北之地,也不是曹操说拿下来就拿下来的。这个时候,袁绍还是河北袁绍,还是雄踞四州之地。

所以,袁绍完全可以积蓄力量,再战曹操,而且再战取胜的可能性非常大,翻盘的机会面也非常大。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袁绍的河北政权很巩固。袁绍死得时候,河北百姓都为他落泪,足以说明河北民心在袁不在曹。再一个就是袁绍跟北方乌桓的关系很好,没有外患。

其次,曹操的兖州政权不稳固。袁绍就曹操一个敌人,而曹操却好多敌人。不是曹操人品差、所以敌人多,而是地处中原死战之地,这地方就没法消停。

而袁绍则不同,整个河北都是他们家的,跟北边乌桓的关系又那么友好,真是普天之下,除了曹孟德,难逢对手。

再者,河北富庶甲天下。西汉以后,河北逐渐开发,成为关中和中原之外又一个大粮仓。这里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得天下就得占河北。光武帝刘秀走得就是这个路线。

袁绍占尽天下之资,所以不是翻盘不翻盘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整治山河的问题。

3.袁绍就是因为死得太早,后事安排得太仓促

袁绍虽然有种种优势,却无福消受,他死得太早。而且,死得时候又没安排好后事,三个儿子就在河北之地兄弟阋墙。

这给曹操提供了机会。

与其说河北之地是曹操打下来的,不如说是袁绍那些不争气的儿子让给曹操的。

没有河北之地,即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仍旧生死未卜,前途充满不确定性。

原因就是他四面受敌。四面敌人联合,他害怕;任何一方做大,他害怕。

但是,占定河北的曹操,就有了傲视天下的资本。

而这个资本,本来应该是袁绍的。只要袁绍能活得更久一点,统一北方的,可能就是他袁绍袁本初。

7

袁绍是有机会翻盘的,前提是自己要活着,田丰要活着。

战后情况

官渡之战后袁绍损兵折将,大败而回。可曹操却没有乘胜追击,那是因为曹操虽然胜利了,可是自己的后方还是不够稳定。他的周围还有多的敌人在虎视眈眈,伺机攻伐。他还要对自己的内部进行整顿,对胜利果实进行消化。

袁绍呢!败退以后先杀手下谋臣,不思稳固边防,几个儿子也不争气,暗地里勾心斗角。袁绍一死就开始内讧,这样的政权怎么能抵挡曹操这位乱世枭雄的攻击。袁绍死后没几年曹操就平定了北方四州,那几个败家孩子死的死逃的逃。曹操的实力没得说,可这几个孩子确实也是太菜了。被曹操耍得团团转,被人家卖了还得帮人家数钱。

如何翻盘

这回来看看袁绍怎么翻盘。战后袁绍败退,依旧是损兵折将,河北名将尽失,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全部损失,跟随自己回到河北的仅仅有万余人而已。但是袁绍没有失去根本,他还有四洲之地。还有数百万的百姓,这就是他的根本。


袁绍需要立刻释放狱中的田丰,升格田丰位谋主。马上对边境进行彻底封锁,安排自己的儿子和外甥去边境镇守,防御曹操乘胜来袭。外部工作进行的同时,马上着手进行内部整顿,对于那些个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人彻底清除。大力开展唯才是举的工作,在年轻一辈中选拔领导才干突出之人大胆任用。发展经济,开发农业,采用田丰的战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坐拥北方四州俯视天下,结好孙权,刘表。策动他们对曹操进行袭扰,待天下有变伺机出动剿灭曹操。

这就是袁绍翻盘需要做的事情。“攘外必先安内”,袁绍要是不能处理好内部事务及使战后不死,早晚也得死,没有翻盘的机会。

8

当然有机会翻盘,这里我来详细说说。

一是实力尚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是决定三国格局的三大战役之一,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从战役的规模和结果来看官渡之战都比不上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后世对于官渡之战其实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此战曹操击溃了袁绍军主力导致袁氏一蹶不振,其实远不是这么回事,官渡之战袁绍虽然损失约8万士卒但是对于袁绍来说并未伤筋动骨:这本来就是袁绍主动发动的一场进攻战,主战场也不在袁绍占据的势力范围之内,虽然战败袁绍仍然保有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整体实力其实还是在曹操之上。

二是曹操攻取河北是因为袁氏分裂。简单讲,官渡之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袁曹实力对比,若是袁绍不死,以其河北整体实力自守是绰绰有余。短期之内只要不被曹操攻入河北腹地,以其河北的恢复能力要远比饱经战乱的中原地区强很多。也就是说,只要相持,袁绍就能继续拉大和曹操的差距。

三是核心人才尚在。其实官渡之战对于袁绍打击最大的实际上是人才层面,许攸、张郃等一流人才纷纷投入曹操帐下,但是袁绍前期丰富的人才积累,其实他手中依然有田丰、审配、郭图等人,牌面依然不算差。

四是地利优势。中原四战之地,曹操虽然官渡获胜,但是却需要提防周边诸侯的攻击,根本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在袁绍身上。反之,袁绍至少八成以上兵力、精力都可以用在南下中原,此消彼长之下,曹操赢面并不大。

综上所述,实际上袁绍还是很有机会翻盘的,只是可惜天不假年!

9

官渡之战根本谈不上翻盘与不翻盘,袁绍何人?乃志大才疏之人,官渡之战明明是一场碾压型的战役,硬生生的让袁绍打输,况且一统北方并不是官渡之战决定的,而是袁绍回邺城气死后,曹操率大军讨伐袁绍的三个儿子最终一战定乾坤统一了北方。

1、官渡之战后根本算不上袁绍翻盘

当时即使袁绍战败,袁军依旧是北方实际的掌控者,如若真的能用一场战役打败一个经营多年盘踞数洲的军阀的话,那么赤壁之战曹操是不是也会被一波带走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曹操能够一统北方的原因是袁绍气病交加而死造成了这个所有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官渡就算是袁绍的十万人全部覆灭,那么袁绍其他儿子手中还有十几万军队,以曹操当时的实力他怎么敢去攻击这样的庞然大物呢?

因此这是袁绍的失误,他认为这次战争的失败让曹贼的声势更强,让天下人认为曹操才是正统,袁绍只不过是一个反叛的诸侯,这样的情绪下,袁绍渐渐的把自己气死,让自己生前掌控的地盘落入曹操的手中。

2、曹操一统北方

袁绍死后,曹操看到了袁绍几个儿子一直在为了自己的权益互相征讨,因此曹操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一下子进了邺城,拿下了袁绍生前控制的几个洲,这才是曹操一统北方的真正原因。


单凭官渡一战是不可能将袁绍打败的,这是袁绍自己埋下的恶果,最终也只能让他自己来尝。

综上所述: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我们已然无从得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豪,自一统北方后发展经济,让北方的经济迅速领先南方,奠定了曹丕篡汉的基础,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关注我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10

管子在四百年前已经给袁绍的结局下了定论:必败无疑,翻盘绝无可能!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袁绍有机会翻盘,这个疑问来自于哪里呢?

官渡之战地图

小人物认为可能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兵力问题。官渡之战中,曹操7万人打败袁绍20万部队,对于拥有70万部队的袁绍而言,都是毛毛雨,不值一提,而曹操部队,就7万多!耗都耗死了,为什么不能翻盘?

第二个是粮食问题,对于袁绍而言,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对于曹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曹操打仗,粮食是曹操的最大的问题,动不动就没有粮食了!

袁绍

第三个是人口问题,也就兵力来源问题,袁绍坐拥四州之地,而曹操只有一州之地,在后来曹操收青州兵40万?这是什么概念,原来这都是袁绍的兵力!

以上三个问题来对比曹操和袁绍的实力,袁绍翻盘是分分钟的事情,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根本!

事实真的如此吗?似乎不是!袁绍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精彩好看罢了,其实内部已经溃烂,也就是他为什么不能翻盘的原因!

一、袁绍的根据地冀州是怎么来的?冀州人马人心向背如何?

看过袁绍传的人都知道,袁绍的冀州之地,是原来冀州韩馥让给袁绍的,说是让其实是袁绍利用韩馥和公孙瓒之间的矛盾,指使谋士四处煽风点火,让韩馥崩溃,最后将冀州让给了袁绍,在这场博弈中功不可没的谋士是陈留高幹、颍川荀谌。表面上看,袁绍是冀州牧,但是人员班底却是韩馥的人,对于韩馥让冀州之事,韩馥的手下是没有几个人同意的,如: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从事赵浮、程奂都不同意韩馥让冀州之事!

韩馥剧照

话说韩馥让出了冀州,袁绍应该感恩韩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袁绍又利用了一次人心,任用了一个韩馥的仇敌——朱汉为都官从事,不知道这是袁绍有意还是无意,总之搞的韩馥很崩溃,朱汉对待没有权力的韩馥,无所不用其极,下三滥手段全部用上,致韩馥于死地!

英雄记记载:“围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楼上,收得大儿,槌折两脚!”

不知道是袁绍为了掩人耳目,还是真心杀朱汉,反正是把朱汉杀了,韩馥一看也没话说!没有办法,韩馥采取了一个策略“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投靠了张邈,但是袁绍却紧追不舍,准备弄死韩馥,韩馥一看逃不掉,最后没有办法在厕所自杀了!

袁绍杀了韩馥,自然韩馥手下的忠臣良将,都在袁绍的文臣武将中,都看透了袁绍的真面目,袁绍在冀州的根基也就是虚有其表,并不稳固!

二、袁绍在自己的四州之地都干了些什么?

在袁绍起兵之初,谋士沮授已经给袁绍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战略计划:

……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 《三国志》

袁绍基本按照沮授的战略计划实施,也相应的得到了北方四州之地,击败了公孙瓒、然后收拾了黄巾军,但是在迎接天子这件事上,袁绍却听信郭图、淳于琼短见:

公孙瓒剧照

“……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失去了迎接天子的最佳时机,虽然后来进行了弥补,但是已经无济于事,这件事的反复,造成了郭图淳于琼和菹授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诅授

拥有了四州之地的袁绍,开始膨胀了,有了称王的小心思,第一个人看透袁绍心思的是耿苞,偷偷地表达袁绍的意思,但是群臣反对,最后耿苞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如菹授所言“必为祸始”是袁绍不按照功勋表彰曾经跟自己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而是把北方四州看作自己家地盘,开始胡乱封赏“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

袁谭剧照

他的大儿子袁谭在青州干的好事都有哪些?为何把青州搞的乌烟瘴气,大失民心!

袁谭上任便把能得罪的全部得罪完,“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把老百姓祸祸的差不多了,然后开始着手官场上的折腾,近小人远贤臣,肆意淫奢,大肆挥霍,搞的官场一片阿谀奉承,没有一句真话!再后来就是折腾军队“七大姑八大姨全部在军队任职”而且放纵军队烧杀抢掠,搞的民不聊生!

写到这里青州已经报废,袁绍还指望青州能够给自己东山再起提供援助,那么就是痴心妄想了!

天下州图

后面两个州“并州、幽州”是什么情况就不得而知了,三国志中只是记载了:“袁绍让自己的儿子袁熙和外甥高幹两个人去当了幽州刺史和并州刺史”,但是不难猜测,幽州和并州不会好到那里去!

三、袁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袁绍历史上的评价在这里不做赘述,这里只讨论他具不具备“东山再起”的素质。小人物认为袁绍不具备翻盘的素质,原因有四:

一是袁绍是一个卸磨杀驴的人,无法御下。

前文已经陈述了袁绍杀韩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间的耿苞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里重点要说的一个人就是麹义,掌控着袁绍帐下的特种部队——先登死士,袁绍用麹义战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后,赢得了界桥之战,消灭了公孙瓒的主力部队,没有大力褒奖麹义,反而找了一个借口,以“恃功而骄恣”杀掉了麹义。

先登死士

本身就没有多少武将的袁绍集团,又损失了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这三个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其他将军的命运呢?跟着这样的领导干,能有什么前途呢?自颜良文丑之后,袁绍没有了翻盘的人手,因为被他杀完了!

二是袁绍是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傻傻分不清的人。

前文已经讲到了关于迎接天子这个事情,菹授的建议从一开始同意“此吾心也!”,到听了郭图的建议后,又出尔反尔,把菹授的建议放置一边,想明白之后,又反悔,上天能把这样的机会给两次吗?显然不是!

田丰剧照

还有一个例子证明:与曹操怎么打仗的问题,谋士菹授、田丰一再言明:“庙胜之策,不在强弱”,到底是急兵打,还是用经济拖死曹操,袁绍的选择让人很是崩溃,用自己的短处和曹操的长处一较高下!最后颜良文丑两个良将,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华就一命呜呼!让袁绍军队一溃千里!

一个对时局分不清的人,给他再多的兵马又有什么用呢?

三是袁绍是一个对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不会衡量,也是一个没有容人之量的人

在袁绍集团中,从一开始就提出正确意见的菹授田丰两人,袁绍弃之不用,把他们二人全部放在了监狱之中,由于自己决策的失误,导致战败,把两个人都搞死了!

这样一个没有正确意见的集体中,不输怎么可能呢?菹授田丰之后,剩下的谋士许攸、逄纪、郭图、审配、辛评等人,都是错误意见的制造者,他们都是顺着袁绍的脾气来,一步一步将袁绍推向死亡!

四是袁绍是一个对时机不够敏感又好面子的人。

对时机不够敏感具体例子便是:还是拿迎接天子这件事来例证,第二个便是袭击曹操后方的时机,当时时局非常有利于袁绍,但是袁绍却以“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为借口,把这个天赐良机丧失了!

对于好面子的例子不胜枚举,太多了,他杀的人,大多数是杀好面子!耿苞、田丰、菹授、麹义等等!

综上所述:袁绍把能征善战的武将、把有预见力、善于谋划的谋士,全部送进了阴曹地府,更重要的一点是把民心糟蹋的一地都是,官渡之后,他靠什么来翻身呢?

以上是小人物的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