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上大学到底是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

上大学到底是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

2020-11-08 15:01阅读(61)

上大学到底是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大学过完了三年,终于明白学校是最重要的!曾经在我心里认为是专业最重要,所以为了挑个好专业而放弃进入一个更好的大学。

1

大学过完了三年,终于明白学校是最重要的!曾经在我心里认为是专业最重要,所以为了挑个好专业而放弃进入一个更好的大学。仿佛我们总想着我们选择了什么专业,就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必然会奔向某个行业!所以才误以为专业比什么都重要,但专业只是大学的一部分,而学校才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大的影响因素!

一个学校的大环境对你的整个四年的大学都有着深远又直接的影响,但专业却只是学习科目上的偏差,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开始在减小。学校的整体学风是所有专业的人都会被熏陶的。身处其中必透着学校的气息,或学术严谨或商业实干。但是专业不同并不能让你留下多么深刻的学科烙印,大多数专业的基础课是通用的,仅是些专业课的设置有所区别。但考完试,知识点或者都会被我们抛在脑后了!所以专业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暂的。

211和985的学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题,放在找工作中,显然好学校比好专业更有竞争力!更何况专业不对口变得越来越普遍,求职时企业对专业的要求在放宽,对能力与经验在提升…

2

一百人一百条路,每个学生由于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最后选择的人生路径自然也不尽相同,而对于人生路径选择的不同,直接造就了在上大学填报专业这一问题的选择上的千差万别。

因此一概而论,绝对是不负责的行为,所以在这里,我想分情况来谈谈,希望对面临择校选择的高中毕业生有所帮助。

情况一,学术类。

无论是哪个学校,都有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这很好。实际上,越是顶尖的学校,越是富裕的家庭,对学术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越大。

在美国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叫做第一代人学工科,努力奋斗混个中产,积累了资本才能让第二代人学习法律金融,第二代人成为律师,银行家,才能让第三代人学习历史,文学,哲学,物理,生物。

这个说法虽然是笑谈,但多少也能够反映出一些问题,越是偏学术的,可能你离直接赚钱越远,要么是一直在象牙塔里做学术,要么是以此韬光养晦,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好多美国总统,都是历史学出身,而西方的很多精英家庭,都喜欢学一些形而上的东西。

不管你家里又没有钱,如果你能够忍受寂寞,能够醉心于科研的话,那么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是不二之选。所谓冷门专业,就是大家觉得这玩意儿赚钱无望,就业前景堪忧,唯有读博士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最典型的就是生物,理论物理之类的,文科的比如考古学,社会科学一类。

当然了,这些学科虽然不能够直接帮你赚到钱,但是它却能够给你带来很高的精神追求以及非常高素养的学术训练,不排除你未来会转专业,也会受到欢迎——譬如美国华尔街的很多对冲基金,招的都是理论物理博士,气象博士,虽然看上去和金融毫不相关。

情况二,工程技术类。

有些学生有工程师梦,比如造飞机,造桥梁,机械什么的。由于工业门类复杂,学科设置历史悠久,因此很多这样的专业都分布在一些非发达地区的院校。

比较有意思的是,由于地处偏远,这些学校居然不为人知。最典型的就是西北工业大学,你能想象它其实是一所底蕴雄厚的985学校吗?它的强势学科就是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承担着国产大飞机等重大科研任务,由于在西北,很多人以为它是二本。实际上这个学校对口关系非常好,和国内的几家航院有对接关系,因此有很好的科研条件,是一般学校不具备的。很多学校的类似专业只是讲讲理论,但是西北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会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

其实,这样的学校有很多,还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规模不大,但是比较专,这样的院校实际上要比名声更大的综合性大学要好的多。

情况三,就业工作类。

为什么放在最后来讲,因为这或许是占最大比例的。不能怪学生没有追求,只能说目前的教育环境,学生在中学阶段只能往死里学,即便考了高分,所有专业随便他挑,他也未必能选对适合自己的。因此,绝大部分学生比较实际,选择专业都是冲着就业前景,赚钱机会去的。

那么,这部分学生,应该注意什么呢?

还是要分情况:

1.成绩较为优异的理科生。

这部分学生,建议报考名校计算机专业。为什么这么说呢?计算机是未来的大势,高端的计算机人才供不应求,计算机行业是唯一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无论是留学,就职,科研,自主创业,都有一定的优势。

金融也比较热门,但实际上,这个主要就是拼平台,毕竟务虚的多一点,但计算机不一样,英雄不问出处,很多普通一本出身的大牛比比皆是,你水平到了,自然有机会。

2.成绩较为优异的文科生。

建议报考名校法律专业,中国法律行业未来还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律师收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当然了,最好是准备Lsat,去海外念个JD回来,这样的律师能够游走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内,比较吃香。

3.其它比较平庸的学生(不分文理)

这个时候千万注意,你既然不是学霸,就不要挑什么专业了,学校第一,学校第一,学校第一!重要的话说三遍。

学校什么第一?位置!

首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次一级选择杭州(这个要放在第一个推荐),成都,苏州等二线城市,二线中以下的就不要考虑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超大城市,由于资源聚集优势,会产生长尾效应,催生很多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的机会。

那么你问,那我选什么专业啊?我告诉你,尽量选那些比较水的,比较容易混的,比较不费脑子就能毕业的专业。比如什么工商管理,什么传媒,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等等等等,都是这一类。

混毕业证,然后去社会中实践,发现赚钱的机会,就这么简单。在上海,每年都有不少三本出身的小老板发迹的故事,这些人发迹不是偶然,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选择了上海的三本,而不是西北地区的二本。

最后,我要告诫大家的是虽然罗列了这么多情况,但是最为困难的一点是:很多人无法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所以,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相信你会做出准确的判断,祝大家前程似锦。

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3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院校、专业二者的选择,究竟哪个更优先、更重要?这实质上是一个鱼和熊掌的决策问题。我讲个人的四点看法:第一,院校与专业二者的优先问题,无论怎样选择,都有其选择的理由,但同时也都各存弊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应该以考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为指导,适合考生自己,就是最好的标准。第二,院校对人的影响很大,至少提供大学四年的学习环境,院校的层次不仅决定了考生接受教育的层次,而且还决定了考生所接识的同学资源的层次,至关重要。第三,专业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方向,一般来说专业方向很难改变,非常重要。第四,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院校与专业就好比一个人的左手与右手,其实都非常重要,应该二者兼顾,方为上策。建议二者都不要作出过大的牺牲。因为,在考生高考成绩作为常数、不能变化的情况下,院校优先,必然牺牲专业;同样,专业优先,也必然牺牲院校。特别提醒的是,即使要优先院校、牺牲专业,也不能突破考生的心理底线:专业可以不太喜欢,但绝不能是,讨厌到自己不能接受的程度。希望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三思而后行!

4

两者兼顾,综合考量。2006年我女儿高考文科626分,江苏省60多名。我与北大招生组联系,可进北大,但只能读纯文科专业。与人大联系,可读商学院,一年后自己选专业。一家人商量后,选择了人大。读研工作都很顺利。另一同班同学进了北大中文系,选修了经济学。毕业时申请好多985学校财经专业,没有一所学校录取。后来上了上海财大财政学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证券公司做操盘手。据我女儿讲,他们班上半数同学高考分数都超过清北分数线。同济建筑系学生,绝大多数都超清北分数线

5

这个问题在每年的报考时段都会问起,我的想法是在同等分数下,首选城市,京津沪广深,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青岛大连,其他省会城市,开封洛阳徐州等城市,其次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看自己人生规划,明确的还是想学工科的,我认为专业优先,比如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不比清华次到哪去,学气象的最好选择南京信息。现在还没有想好的,和将来想从政的当然学校的牌子就是很重要。分数线在一本线下的,我建议是专业优先,牌子不亮,但每个学校之所以能在700多所大学里在名校的打压下还能生存,大部分还是有自己的一点小绝活的。比如天津商业大学和哈儿滨商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专业均属于制冷冷库设计方向,而这一方向上两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就业优势,而在这个方向上,两者学校唯一克星是上海交大。所以二本先选专业,要先选国家特色省重点专业,分数高的冲东南和京津冀,分数低报四周,再不济的填工学院。

6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莫衷一是,各有道理,应该专属于成绩中上水平的考生所选择。

我认为,上大学应该做到学校和专业兼顾,但以专业为主。中国有句古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道理,职业伴你一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个喜欢的专业,是明智之举。“一招鲜,吃遍天”,“术业有专攻”,足见专业的重要性。

大学期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专业技能和思维逻辑的形成期,考入一所好大学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一所高水平大学就是一张靓丽的名片,既有“大楼”又有“大师”,但是你无论上哪所大学,归根结底还是读的其中一个专业,由于各种原因,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同时也有弱势专业。重点大学里的强势专业较多,普通大学里多数专业实力一般,但有些专业的实力却相当雄厚,可比肩清华,如: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江南大学的食品工程,上海理工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燕山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等。“宁作鸡头不作凤尾”,能通过选择进入到一所不错的大学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干嘛还非要图个校名去读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呢?每年都会出现许多这样的令人科学痛心疾首的事例,为了追求所谓的名校,为了追求看上去很美的压线录取,冒着宁可被调剂的风险,闯进了所谓的“理想院校”,上了不理想的专业,勉强入学,学之无味,弃之可惜,虚度四年,甚至有的中途退学。

要最大程度利用高考分数,但绝不能以牺牲专业为代价,任何一所院校的强势专业录取分数比其提档线高出一大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我建议报考院校时,在满足心仪院校的提档分数后,一定要留出适当的分数拿下其强势专业。这样,对考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今后的入职都非常有利,这才算真正实现了人生理想。

填报志愿是考生的一次人生规划,关系着将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希望考生要在照顾院校的同时,更要选个自己感兴趣的强势专业。

7

考大学很重要,这无可厚非,但到底是名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没有一致的认为名校更重要,也没有一致的认为专业更重要,每个人的出发角度不尽相同,所以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其实,没有对与错之分。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法“一刀切”的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历来,“读书无用论”的由来都是来自于失败的名校毕业生,为何?因为他们虽然读了名校,却由于专业太差等缘故,没有取得相对应的成就。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有太多毕业于211/985的本科生、研究生拿着1万元左右的工资,毕业两三年连买房还遥遥无期。

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专业大于名校。

但真的如此?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好像又不是这样。

大多数人,特别是高考时期的家长与学子,可能更加认为名校更为重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谁叫企业招聘仍然存在“学历歧视”呢?这种情况之下,“能力第一,学历其次”这句话显得那么无力。

去名校读过书的人才知道,那种学习氛围、交流氛围、教学资源、保研比例、就业资源真的是没话说,这些东西都会让学生走得更远,更轻松。即使是读了个差的专业,也更有机会通过保研、考研改变人生。

讲到这里,你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吗?或许,选择好的专业与选择名校,更有千秋

好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能让自己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将来的工作幸福度更高,毕竟专业会跟着自己一辈子。而名校让自己更有荣誉感,今后选择机会更多。

那如何选择?

高考生还是比较好选的,以分数说话,分高选名校,以211/985、双一流为主,分低则尽可能选个好的专业,这是一个很常规的办法。

在坊间流传:“穷学计算机,富学金融,生化环材你莫碰”,从前人的经验来看,这句话确有一定道理,但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专业的出现都说明它有市场,没有哪一门专业是绝对的好,也没有一门专业是绝对的坏。

个人兴趣在志愿填报当中很关键,走心很重要,如果你有强烈的专业倾向,一定以专业优先,再去挑选适合的高校。如果懵懂不知,那就按常规办法。

总结:名校第一,还是专业第一,没有定论,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只要明白这个道理,选择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了,你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请关注“教育润无声”

8

你好,如果在国内读大学的话建议还是以学校为主 学校第一,如果留学在国外的话 选择毕业回国的话建议学校第一,选择继续在国外工作生活的话建议专业第一。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9

如果答案是简单的专业第一或者学校第一,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次的讨论不休了!实际上选大学就是要在专业、学校和城市三个方面综合考量,找到最佳结合点,选择确定自己心仪的学校。对于不同的人,这个最佳结合点可能也是不同的。

10

我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要选择你喜欢的,因为当你就业的时候,更多的看中的是你的能力情商,学校这一部分其实占比不很大,不起决定性作用。专业能力过硬的话,加上好的社会经验的锻炼,有了这些,在哪里都会无往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