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在击败法国后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能否改变战争走向?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在击败法国后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能否改变战争走向?

2020-11-07 07:32阅读(60)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在击败法国后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能否改变战争走向?我一直都觉得,德国不应该提前和苏联开战,反而应该提出让出一部分法国领土,

1

曾经有个笑话,签订完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久,莫洛托夫应邀回访德国。当时二战已经爆发了,里宾特洛甫舌灿莲花的劝说苏联干脆也加入轴心国算了。莫洛托夫只是低头不语。突然英国轰炸机来了,大家不得不进了防空洞,里宾特洛甫还不算完继续劝说,莫洛托夫不耐烦了,就说现在说啥都早吧?里宾特洛甫保证说,英国马上完蛋了。莫洛托夫虽然是个很严肃的人,也不由得笑了一下,问他,那么天上飞的是啥?


所以说,即便德国那么做了,也最多让战争绕一个弯,最后还是难免覆灭的命运。因为轴心国(注意不光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挑战凡尔赛体制这个世界总体格局,而不是具体的针对这个国家和那个国家。


德国开始战争的目的是要一统欧洲天下,日本则是要吞下整个“大东亚”,意大利想要全部的北非和东非。单凭这一点,德国和英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和美国的矛盾也不可调和,意大利也许比较容易认怂,姑且算是能调和吧。


那么不能调和,就会面对最少也是对峙的局面,介于美英的海军力量,不用说的,封锁死他们问题不大。没了广袤世界作为支撑,德国就算是霸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工业资源,原料和市场都会成为麻烦。日本必然也会被开动战争机器的美国压在东亚沿海不得动弹。


不能小看美英之间的联动和德日之间的联动!毕竟从战略上来说,正是他们没有目的明确的紧密合作才导致了失败的那么快。如果当时德国战略明确的直奔中东,日本毫不犹豫的借助消灭了Z舰队之后掌握了东部印度洋的制海权,火速在中亚或者中东实现战略握手,一切都会变得可怕起来。


只不过历史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了。因为希特勒不可能放下苏联不管的!即便他真的不管好像前面那么去做,他也马上要面临苏联可能的突然打击。


早在二战爆发之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德国就想不断地拉苏联加入轴心国一起去瓜分世界,也许只有这样子分赃了才能让德国对苏联真的放心。否则苏联怎么会坐视自己被德日两国从全方位包围起来?


另外从苏德战争爆发的初期,苏联军事力量部署来看,苏军正在重新大规模组建机械化军,强化自己的纵深突击能力。而战争头一个月之所以西方面军能够损失主力是因为几个主力军都密集的摆在了白俄罗斯西部的比亚维斯托克一个狭小的突出部,结果被德军从两翼迅速合围。


什么情况下才会如此密集的部署大量部队在这么狭小的地域?如果说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是个笨蛋,那么部署几个军在哪里这种大事斯大林不知道么?所以我们只能说,这是苏军悄悄的在做进攻准备,那里是苏军的进攻出发集结地。


另外一点,苏德贸易当时在德国经济中是很重要的一笔了。因为前面说过德国被英国封锁失去了大量的海外市场和工业原料产地,苏德贸易可以不小的补偿这一点。但是有一点,苏联大量的进口德国的机床设备乃至先进战斗机等工业品,这对于拉动苏联自己的相关产业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给苏联以时间好好消化,那么未来的苏军一定会成为德军更可怕的对手。


与其被苏联从背后捅一刀,而且是在自己跟英国对峙中消耗不少的情况下,莫不如趁着兵锋最盛的时候先下手为强。希特勒就是这么干的,奈何,人不是神仙而又总是会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最后被现实压死。事情就是这样子的,希特勒开始全面挑战凡尔赛体系那一天,一切都是不归路了。

2

德国有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如果德国在击败法国后不去攻打苏联,而是选择修养生息,那么德国一定有希望战胜英国。



1.我们知道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二战期间德国是欧洲地区非常强大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综合实力要比英国强大很多。如果德国不去进攻苏联,而是休养生息,积极生产战争物资,那么德国一定会打败英国。

2.但是即使德国真的拥有了攻打英国的实力。苏联也一定会与英国一起对德国进行两面夹击。因为一旦英国被德国打败并占领。那么苏联就成为德国称霸欧洲的最后一个障碍。



3.希特勒在打败法国、比利时、荷兰后。曾经对欧洲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英国没有实力打败德国。而苏联当时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强国,时间拖得越久对苏联的工业生产越有利,苏联一直就是阻碍德国称霸欧洲的一个障碍,因此德国要先打败苏联后,在巩固战争成果养精蓄锐,最后进攻英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为了谋求成为世界霸主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只可惜德国的理想很美好,可是现实很残酷。德国的综合国力不足以与苏联和欧美国家进行持久战。

5.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储备也没有苏联和美国强大。因此,德国出现了战争损失后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在战争的泥潭中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最终导致德国失败。

3

不可能。

因为在德国攻陷法国之后,全世界已经看清了希特勒的计划——占领整个欧洲。

这一点,无论纳粹还是苏联、英国,都一清二楚。

德国想要攻占英国决非易事,英吉利海峡也许不宽,但对于英国海军阻挡德军来说足够了。德国要攻打英国,一定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还不一定能打赢。

到底苏联人,会在德国跟英国交战的时候坐山观虎斗。什么也不做吗?

苏联人难道会认为,纳粹占领英国之后,就会甘心当和平使者,再也不扩张了吗?

实际上。苏联对德国的侵略计划一清二楚。而苏联早就做好突袭德国的准备,一旦西线战事陷入焦灼,苏联就会雷霆一击,主动进攻德国。而那时候德国依然会腹背受敌,只不过比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更糟糕,因为战火将在德国本土上燃烧。

德国无论如何都躲不过与苏联的一战,它进攻苏联,只不过是先下手为强而已。苏联之所以被突袭,是因为没想到德国会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突袭苏联。

但德国早晚要腹背受敌,也早晚要被消灭。这就是法西斯主动扩张不可避免的命运。

4

如果你知道斯大林说过的一句话,就知道如果再给苏联2到3年时间,那么德国完全可能在初期就被苏军给抵抗住。斯大林就说过:只要在给苏联2年时间,那么苏联的损失将大为减少。

很多人总结德军在苏联的失败是由于天气原因,但是真正击垮德军的却是苏联恢复过来的工业能力。整个二战时期苏联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而且质量不比德军的差。而且还是在德军占领大量国土的情况下,对比一下德军二战各时期的生产能力就知道,苏联越打越强,德军越打越弱。

1943年德国坦克年产量7600辆,随后1944年就只有2500辆左右。而苏联战争期间被击毁了近7万辆坦克,但是其装甲部队一直保持着巨大的规模,补充能力远强于德军。也就是说苏军在质量不如德军的时期,完全可以靠量来挽回。而到了1944年后,德军装甲部队就已经完全不是苏联的对手了。

所以如果希特勒不这么早发动巴巴罗萨,我们只想到德军在恢复元气,但是却没考虑苏联也在发展,而且由于制度优势,苏联发展的速度明显要比德国快!

5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当时德国需要面对欧洲强国就是英国和法国,其余的西欧国家都是打打酱油的角色。在德国越过马其诺防线,闪击法国将其按在地上摩擦之后,法国也就基本没啥反抗的能力。德军的快速突进将英法军队压缩在敦刻尔克周边地区。很不懂德军不集结主力部队将这些军队围而歼之。要知道英军是职业化军队,被打死一个就少一个老兵。如果德军将这些部队全部歼灭,那么英国就元气大伤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在英法联军撤回到英国本土之后,德国也设想过进行登陆战占领英国。然而碍于英国强大的海军部队,最后只是采取了空军轰炸的方式,打击英国抵抗的决心和信心。炸着,炸着,眼看着英国就要坚持不住了,德国又把空军主力部队调往了东线准备巴巴罗萨战役。事实上德军应该集中力量轰炸英国,彻底摧毁它之后,才能发动另外一场大的战争。

在西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毕,德国又准备攻击东边的朋友。德国之前与苏联是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不打仗,和平友好的共处。这只是德国的缓兵之计,苏联早就被元首列为德国的头号大敌。所以德国攻击苏联是已经决定好的事情,什么时候攻击苏联,怎么攻击苏联才需要细致讨论的事情。德军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也会有其它甚至更好攻击苏联的策略。德国不可能给苏联土地,更不可能等待几年再与苏联宣战。那样的话,苏联只会更加的强大。或许苏联先违约条约攻击德国,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德国几百万军队的多路攻击,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闪电战,打的苏军有点懵逼了。在前期作战中,苏联军队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在德军持续猛烈的攻击下,苏军也渐渐的扛不住了。这个时候美国朋友来了,它们带来了大炮,坦克和飞机,还有成吨的战略物资。德国攻击苏联,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美国对于欧洲战场的态度。不敢德国打不打苏联,战争的走向德国最后都要和美国开战,但是德国远远不是美国的对手。

6


有人说,历史很多时候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也许有一定道理吧。因为你翻翻历史看看,又有多少个功成名就的“坏蛋”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呢?

至于国家层面,就更加复杂了!

更何况历史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所以他以前的自己的历史和别人的历史都是一个可以任他打扮的小姑娘!不信你去看看清朝人撰写的明史,不忍卒读的程度,你就清楚明白了。


而到了现在,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掌握了历史!自己做过的坏事可以选择性遗忘,自己做过的哪怕芝麻大的好事,就大张旗鼓的宣传。即使做了天大的坏事,我不说,大家不说,某些人说,我就让海量垃圾信息覆盖你,淹死你。你说半天,没几个人听到,没几个人理你,慢慢你自己就说着没劲了。当然再过一百年,你死了,更就没人说了,而且还没人知道了。谁都不知道,谁也不说了,当然这个坏事就自然是“根本没有发生过喽”!

不信?你去翻翻自诩为世界警察、地球法官的美国佬的发家致富史,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

回到正题,既然是假设,那么我们就大胆、放肆的假设一下吧。


如果德国没有完败,或者说和苏联人、美英同盟打平手了,你吃不了我,我灭不了你。今天,德国又会以怎样的面目被世人评说呢?

有人会跳出来反驳了,德国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生命,是邪恶的化身,邪恶必败,邪恶怎么能不被打败呢?

如果单从杀害无辜生命上定性正义与邪恶,那么二战时的德国估计还赶不上,1500年前13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时的残忍、血腥与天文数字的杀戮吧!


然而蒙古人打胜了,所以如今有不少人美誉蒙古人的横扫一切和所谓的“丰功伟绩”。他们屠戮了多少个城市,杀死了何止千千万万的无辜生命!可又有谁何曾将其钉于历史的耻辱柱上呢?

二战时,如果德国击败法国后,既不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与苏联开战,也不在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招惹美英,而是固守已有成果,休养生息,和美、英、苏示好。那么美、英、苏会不会不肯媾和,而是联手继续灭掉又臭又硬的德国鬼子呢?


看看二战初期美、英、法、苏的绥靖政策,就知道,他们是不会和德国硬碰硬,非得来个鱼死网破不可的。

如果这样,只要给德国四五年的时间,和美苏展开研究原子弹的竞赛,全力以赴研究原子弹,哪怕在美苏之后研究出来原子弹。那么今天世界的历史将不再只是美、俄、中,三角鼎足天下了。而应该添上一个德国,成为四足天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想,历史毕竟是历史,第三帝国的邪恶本质是不能改变的,邪恶的第三帝国也必须一定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7

我看这个问题下面许多人都在吹苏联,我觉得必须要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史料打脸了。


事实上如果英国和美国不插手或者说坐看德国和苏联PK,德国一只手就能把苏联打的找不到北。


甚至可以说如果英美两国1944年宣布与德国和解,1944年的德国都可以随便虐苏联。大家看到这儿肯定以为我吹牛,真不是吹牛。


也不是英美德三国二战后自吹自擂,而是俄罗斯史料以及前苏联档案说明了这一点。


以下数据全部来自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在21世纪解密的租借到岸物资档案与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1990年公布的战时经济数据。



1940年—1944年德国与苏联基础工业数据全面对比:


1942-1944年铁路机车产量是苏联135倍。


1942-1944年德国火车车厢产量是苏联643倍。


1942-1944年德国卡车产量是苏联2.14倍。


1942-1944年德国其他汽车产量是苏联5.5倍。


1942-1944年德国摩托车产量是苏联9倍。


1942-1944年德国铝产量是苏联6.72倍。


1942-1944年德国煤产量是苏联5.36倍。


1942-1944年德国合成橡胶产量是苏联4.6倍。


1942-1944年德国钢产量是苏联3.09倍。


1942-1944年德国柴油产量是苏联2.89倍。


1942-1944年德国航空汽油产量是苏联1.3倍。(注:战争期间苏联自己生产的航空燃料有2/3是依赖盟国援助的高辛烷值配料成分。)


1942-1944年德国生产TNT是苏联纯粹自产TNT的3.25倍。


1942-1944年德国生产火药是苏联2.1倍。


1942-1944年德国(1937年国境内)发电量是苏联2.18倍


1942-1944年德国(1937年国境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是苏联3.35倍。


1942-1944年德国(1937年国境内)铁产量是苏联2.52倍。


1942-1944年德国(1937年国境内)水泥产量是苏联8.25倍


1942-1944年德国生产TNT533.5千吨是苏联纯粹自产TNT163.916千吨的3.25倍。


1942-1944年德国生产火药643.5千吨是苏联纯粹自产火药307.358 千吨的2.1倍。

说到这里我也要提醒一下那些以为苏联1944年厉害的不行的朋友,大纵深进攻要到1944年夏天才真正完善,在此之前苏联红军在进攻上付出了极大代价。第聂伯河伤亡180万、奥廖尔40多万、斯摩棱斯克40多万、乌克兰右岸伤亡110多万、其中不可恢复性损失大概有90多万,截止1944年夏天,苏联红军一共消失了52个师、旅级单位。



所以假设英美1944年与德国媾和,德国单挑苏联的话,苏联真的是坚持不住的。说实话,苏联其实并不是德国真正的威胁,德国真正的威胁是美国和英国,如果德国不能赶在美国决定参战前搞定英国,那么德国就很难获得二战的胜利;至于苏联,德国如果和苏联一对一进行战争,德国能把苏联变成一个亚洲国家。苏联从来不是德国真正的威胁,美国才是。


备注:资料图片源自毛毛熊整理。

8

太多人简单的马后炮了。要知道,德国在一战时期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都丧失啦,这是二战的主因,因为德国的工业发展遇到了物资短缺的瓶颈。吞并法国及其他几个大陆小国,并没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更重要的是德国海军的疲弱,跟其不可一世的陆军无法相比;空军当时的战斗半径也比较小,加上没有发展航空母舰等等。没有海上控制能力,就不可能向西去远洋获得各种物资资源。这决定着德国在战争开始后必须迅速控制住英国(虽不要求其一定要投降,但丘吉尔的强硬把这一可能性斩断了),这个战略死穴很多德国高层是明了的,后来的战争走势也证明了这一点。北非战场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隆美尔极强的战术能力,也没战胜蒙哥马利,他不过是按部就班的战略模式,这一战略布局的合理点,就是英国控制着中东石油,能依靠强大的物资资源反败为胜。

因此德国侵略苏联,也是想利用其强大陆军,向东找到物资资源。看似气势汹汹,实际也是无奈之举。苏俄继承其早期击败拿破仑的战略,就是把德国拖入其广大的领土,并结合严寒击败德国。虽抄袭击败拿破仑的方法,但战术上实际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拿破仑明显是要逼俄国投降,所以战略要点是迅速占领俄国首都及大城市,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期摧毁俄国的信心,放弃抵抗。所以库图佐夫为保存有生力量,避其锋芒,放弃这两座城市,并烧毁莫斯科,采取的纯粹是坚壁四野的战术。但二战时期,斯大林明显认识到德国是冲着南部石油去的,而且二战时期的武器及战略物资,需要大工业的生产。坚守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是必须的,这一战术,也是因应德国希特勒的战略企图而制定的。所以后来,苏德两方真正的决战在南北枢纽斯大林格勒展开,是对这个说法最好的明证。这表明苏德两边高层,实际对复杂的战争情况,都有清醒的战略分析。

对于军事历史迷们,不要简单的分析军事上的战术可能性,还有有一定军事战略分析能力。

9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多多关注!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你从现在回到过去去建议德国这么干,德国也不会采纳你的建议!



德国仅用38天就迫使世界陆军第一的法国投降,这种胜利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历史性的胜利。这让德国看到了闪电战的威力和树立了扫平欧洲的信心,你让他这个时候收手改为和平对峙,这怎么可能?




还有休养生息这个词你从哪弄来的?你以为这是两千年前的大汉帝国, 用的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你错了!这是第三帝国,大德意志帝国,用的是国家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占领区内所有资源都得给国家统一调配,但只分给优秀的雅利安人,其他人就别生息了,都去死吧,你以为德国入侵是为了你休养生息,你别傻了,是人家生,你彻底熄火了。所以他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政策无法整合欧洲的资源,统一认识,也就没有什么休养生息的可能。


还有苏联,你觉得欧洲就是德国人玩的地方,完全没别人什么事是吧,你想打就打,你想歇就歇,那怎么可能?希特勒在肆意侵略的时候,苏联早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人家苏联会想你德国占领的这些地方应该是我们苏联的,并且要按照我们苏联的意识形态建立社会主义,现在你全占了,我们苏联怎么办?苏联当时是还没准备好,准备好早打过去了,还等着你来侵略?




跟英国僵持?说实在的,你真耗不过英国,英国虽然衰败,但还有个英帝国的组织可以从海外支援他,还有一个明里不说,暗地里早就拧成一股绳的美国在支持他,租借法案,你德国耗得起吗?就算这么僵持着,你就不怕美国在找个比限制潜水艇战更糟糕的理由加入战局,到时候就被动了,应该马上去进攻苏联,只有拿下苏联才能逼降英国,对抗美国。德国人当时紧迫感很强的,他们打败法国是有些自负,但还没昏了头,分析不清世界局势。




当时,德国在战略上并无不妥,只是他没能完成这种战略目的罢了,改用其他的策略都不现实。

10

实际情况是 希特勒被误导。在敦刻尔克本来可以截杀英军和法军的 希特勒让军队停下来。目的其实在考虑是否和英国结盟或者停战。但戈林给的答案是仅仅靠空军就可以拿下英国 希特勒犹豫后开始进攻英国。正确的战略应该是 和英国缔结和平条约 避免两线作战。进攻苏联。当时是整个西方愿意支持的 包括美国。真的拿下苏联。希特勒根本看不上英国那一点点地方。可惜希特勒太过于高估自己的军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