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孩子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如何看待?

孩子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如何看待?

2020-11-06 16:05阅读(61)

孩子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如何看待?:感谢邀请。我是KK说英文。孩子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如何看待。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

1

感谢邀请。

我是KK说英文。孩子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如何看待。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下面几点来讨论最近的思索。首先从外打破打破是压力,个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那什么是从外打破呢?比如最常见的是,孩子做错事后,被父母打了一顿,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犯错的方式。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呢?从父母方面来说,冲动动手打了孩子,冷静下来,看到孩子挂着泪水的小脸,最多的感受是自责和羞愧这,至于孩子是犯了什么错早已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此刻作为父母的你被内疚的负面情绪围绕,接下来不自觉的去对孩子更好来弥补你的内疚和自责。从孩子这边来讲,做错事后,可能心情比较不安和忐忑,被父母打了一顿,在被打之前的恐惧,和被打之后的心安。打一顿已成为做错事接受到的教训,也就是错的结果。以至于很多孩子明知道是不该去做的事,由于自控力不够,忍不住去做了,做好了大不了被打一顿的心里准备。再说,父母也不会下狠手,被打之后可能父母对自己还更好。于是,这种从外打破的压力时间久了,压力几乎不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的孩子怎么不长记性,上次这样错,这次还是但犯同样的错,于是孩子似乎永远都是处于一个懵懂被动的状态。从内打破是成长,的确如此。那什么是从没打破呢?什么又是成长呢?从内打破,在我看来就是让孩子从心底切实明白了某个道理,成长就是不仅明白还深切体会到明白的这个道理。比如说,我女儿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在奶奶家去触碰刚灌了开水的开水瓶。大人看到非常担心孩子被烫伤,怎么说都不太起作用,记得有一次,她奶奶刚灌了开水,她快速的抽起瓶盖放到自己的另一只手上,那个瓶盖是木头塞犹如现在的红酒瓶塞,瞬间,另一只手弹开,因为太烫。自打那次以后,她离开水瓶远远的,根本不用我们提醒。这个好比从内打破,孩子往好的方面做出改变了,也就是成长了。所以作为父母,少焦急的用外力给孩子压力,多积极的用内力帮助孩子去成长。

希望我的回答帮到你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70399fcf9694960bc5b64976be2f58e\

2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b4c5055f1d644839cf50f26f6011ca1\

3

对孩子成长,我们做父母的职责是:点燃、点亮孩子的价值感!点燃、点亮孩子对自己价值感的热爱!

怎么才能做到呢?需要父母在平时注意发现孩子的亮点,并及时给与肯定、表扬,赋予它意义。

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父母要及时告诉、强化他(她),这件事做得非常好,告诉他(她)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一直表扬到他(她)精神内核上去。但是请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的方式。

比如:孩子时间观念非常强,凡事提前准备,不愿意迟到。你应该及时告诉他(她):你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素质,你知道吗?就是不迟到,准时。这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这样的人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及时做到提升他(她)的价值感,孩子就会越来好。

每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亮点的时候,请及时告诉他、强化他。而不是等他(她)犯了错误之后,对他(她)大吼大叫,批评他(她)。这就是做父母最重要的职责!

4

孩子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这就是说明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同,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的区别。


家长用强势教育,压迫孩子,忽略孩子的自我发展。那就是从外打破,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被逼迫,不能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健康成长。

带来的弊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的一生都会活在家长不当教育的阴影下。


而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成长。让孩子从内而外地改变成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进步完善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样孩子就会健康地成长,不会留有什么痛苦和后遗症。

5

这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外因和内因,被动和主动,消极承受和主动出击。

哲学上讲,内因是主导,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一个孩子要想进步,一定是他自己自主自发的去努力才可以。只有外在的家长的压力和环境的压力,自己不主动,是很难有根本转变的。

所以,孩子要内心觉醒后才能长足进步,这就是从内打破的成长。

6

这个问题最容易让大家想起的就是内因、外因的问题。

但是现在问题恰恰不从人愿,无论从外,从内打破都非常难。

可能有很多人不认同,每年清华北大,等等,但是对于一千万考生清华北大有多少,而对于一个三线城市,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又有多少。

所以,在大多的平凡生活中,改变孩子难上加难,这个难当然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但是往往大家会聚焦家长,或家庭环境。

然而,我想说的,我们家长也不想如此,我们的成长就已经如此了,我们能改变什么,上蹿下跳,折腾来折腾去,也不过如此。

反而,我现在觉得清朝时候说的“奇巧淫技”太多了,而德育一再被忽视,值得我们这个躁动的世界深深思考。

可能有人还是不认同,但我还是强调德育不仅仅停留在学校,而是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