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2020-11-06 01:31阅读(60)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平阳狐狸,回答问题英布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之与项羽就如同韩信之于刘邦,英布非但没

1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英布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之与项羽就如同韩信之于刘邦,英布非但没有如同韩信为刘邦开辟第二战场,反倒对项羽釜底抽薪,在垓下之战中对项羽发起致命一击,究竟为何?

从囚徒到战神

英布是安徽人,其祖上也曾荣光无比。但到了英布时,已然是一介布衣,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小时候有人给英布相面,预言他「受刑之后必当封王」。英布壮年时因犯罪受刑,英布却很愉快,认为自己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后来被发配到骊山修秦始皇陵服苦役。

在服苦役时,英布专与囚犯头目及各路英雄豪杰交流沟通,并在此后带领一部分人趁机逃走,入山做了盗贼。

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英布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后英布成为项羽的部将,随同项羽南征北战。历史上最经典的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英布便是项羽军队的先锋。后来又随项羽夺取函谷关,进入关中,为灭秦立下不世之功,成为项羽麾下乃至那个时代的超级战神。

从九江王到淮南王

(刘邦)

公元前 206 年,秦朝灭亡后,项羽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英布因战功被封为九江王,站上了人生的巅峰。英布也是项羽手下无数战将中唯一被封王的一位,可见项羽对英布的重视和优待。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英布坐上九江王后,与项羽渐行渐远。当时齐地扰乱,项羽召集各路诸侯前去平叛,作为项羽铁杆部下又被项羽扶上王座的英布却称病不前,仅派 4000 士兵跟随项羽前去。

刘邦发动「彭城之战」时,英布也是袖手旁观,并未发一兵一卒,坐观刘项成败。

后来刘邦派说客前去劝说英布叛楚归汉,在一番利益考量和刘邦使者的威逼利诱下,英布最终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彻底与项羽决裂。

从裂土封王到身死国灭

英布投靠刘邦后,积极为刘邦作战。在「垓下之战」中与韩信等刘邦军队十面埋伏,最终西楚霸王自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

后来随着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先后被刘邦吕后杀害,英布心存疑虑,十分恐惧。于是积极准备起兵反叛,刘邦率大军与英布作战,英布兵败被杀,大卸八块,分尸而葬。

从普通囚徒到一代战神,英布作为项羽和刘邦都极为重视,极力拉拢的军事人才和政治筹码,却最终身死国灭,不过数年时间,让人唏嘘不已。这其实与英布的出身,心态和格局共同塑造的「守成心态」有极为重要的关系。

早年英布一无所有,冲锋陷阵,舍死忘生,到后来裂土封王,坐拥荣华富贵,英布早已没了从前的锐气和进取精神,他唯一的目标就是保住自己拥有的一切。

英布背叛项羽,并非因为他了解天下大势,而是因为得罪了项羽,心中恐惧。这种恐惧又没有到彻底决裂的地步,始终在摇摆之间,最终在刘邦使者的逼迫之下才做出了这个选择。

公元前 196 年,英布之所以背叛刘邦,原因也是如此,和背叛项羽如出一辙。当他看到韩信彭越的相继被杀,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以及拥有的这一切也可能不保,狗急跳墙才做出了最疯狂的举动。

从英布被项羽分封为九江王之后,早年那位英勇善战的英布早已远去。在背叛项羽之初,即被项羽部将击败,在背叛刘邦之时,与刘邦作战再次失败。

那种曾经「视刑法如儿戏」的桀骜不驯和拼搏进取精神早已荡然无存,此时的英布早已背叛了曾经的自己,背叛项羽与刘邦,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2

英布也叫黥布。要想知道为什么叫黥布,要先了解中国古代的一种刑法——黥刑。所谓黥刑也叫墨刑,就是在脸上刺字。这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早的一种肉刑。这种刑法很简单,就是在脸上刻几个大字,让别人都知道这哥们犯过法。英布因为触犯法律,所以被刻了字,后来也就称呼英布为黥布。中国古代以刑法给自己命名的不止英布一个,还有一代战神孙膑。

英布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算命先生给他卜了一挂。说英布以后“当刑而王”。所以当英布犯法得知自己要受黥刑的时候,不仅不难过,还很开心。英布受了黥刑并没有立即实现自己称王的愿望,反而迎来一份苦差事,这份苦差事就是修骊山陵墓。后来英布带着一群囚徒逃居山林,成为一名绿林好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英布带着手下人投奔项羽,成为项羽手下最厉害的将军。有人觉得龙且应该是项羽手下最厉害的将军,我倒觉得英布远比龙且更厉害。英布投奔项羽之后,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项羽北上救赵之时,英布是项羽的先锋将军。项羽到了黄河(一说漳水)之后,先令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人渡河。英布和蒲将军两人在河北站住脚跟之后,项羽才令楚军全军压上。巨鹿鏖战之时,英布非常英勇,协助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击溃秦军。项羽击溃秦军之后,英布又协助项羽逼降章邯。后来,英布又在新安奉项羽之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刘邦占据关中之后,派士兵把守住函谷关,又是英布率领军队击溃刘邦守军。英布击溃刘邦守军之后,项羽才得以进入关中。从英布投奔项羽开始,他几乎一直充当项羽的先锋将军,项羽进入关中前的恶战也几乎都有英布的身影。

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先锋将军,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九江国虽然位置偏南,但是却是英布的家乡,而且也是当年楚国的重要区域。项羽把这块土地封给英布,足见他对英布的重视。英布也是项羽阵营中唯一一个被封王的部将。从这个角度看,项羽对英布的恩宠甚至超过了小伙伴龙且。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之后,也一度以项羽部下自居,曾经执行项羽的命令而诛杀义帝。这也是英布和项羽的最后一次合作。此后,英布和项羽越行越远,最终分道扬镳。

楚汉之争爆发之后,项羽非常需要英布的支持,但是英布始终没有给予项羽足够的支持。英布再也没有跟随项羽一起出征,充其量是派几千老弱,跟随项羽一起出征。所以导致项羽对英布不满。最终英布在随何的劝说下,倒向了刘邦彻底,背离了项羽集团。项羽曾经对不起很多人,但是绝对对得起英布,也给予了英布足够的信任与尊重,为什么英布最终会背叛项羽呢?

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当皇帝,每个人也都想当皇帝。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把当皇帝定成自己的绝对目标。秦末群雄并起之后,许多英雄豪杰都把目标定为当皇帝,也有人把目标定为封一个诸侯王即可。刘邦和魏豹是想当皇帝的一类,英布和韩信则是相当王的那类。韩信是典型的只想裂土封王,要不然他也不会拒绝蒯通的建议。英布也只想当一个诸侯王,英布年轻时就盼望着自己能够“当刑而王”。所以“当刑而王”也成了英布不断努力奋斗的动力。英布跟着项羽卖命,其实也在为自己积累军功。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之后,英布完成了衣锦还乡的梦想,也完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楚汉之争爆发之后,英布则不想再一次卷入战争中,他也不想当皇帝获得天下。

英布当上九江王之后,他们的内心也发生了某些变化。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自己并没有称帝,项羽等于也是一个王。所以在级别上,项羽和英布在同一等级上,最多一个大王,一个小王。英布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当上九江王之后,需要做的是保卫九江国这块土地,而不是绑在项羽的战车上,跟着项羽一条道路走到黑。此时的英布应该有了比较强烈的“独立”意识,想摆脱项羽的控制。所以面对项羽的征兵令,英布一再推脱,最终推不了了才派几千老弱象征性地跟着项羽一起出征,自己则始终不愿意再出征。这可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容易共患难,则不容易共富贵。秦朝健在的时候,英布和项羽有共同的目标;分封天下之后,他们则有了各自的小算盘。英布不愿意再当项羽的枪,也不愿意得罪项羽。

英布虽然是项羽手下的猛将,但是英布又和龙且、钟离昧、季布等人略有不同。他们几人本来就是项羽的部将,龙且还是项羽的小玩伴。龙且等人和项羽的感情很深,他们对项羽也非常忠心。他们才真正算是项羽的嫡系部队。英布则是项羽的部下兼合作者。英布投奔项羽的时候已经是一方势力,带着人投奔项羽和光着屁股投奔结果能一样吗?正是由于有这层关系,所以英布对项羽的忠诚度才会大打折扣,英布对项羽是既亲近同时也有所防范。英布跟着项羽当然也有封王的想法。所以等英布封王以后,他才会逐渐疏远项羽,他才不想绑在项羽的战车上。

英布既是项羽手下能征善战的猛将,也是项羽手下的刽子手。项羽做的不少恶事都有英布的影子,比如坑杀秦军、诛杀义帝。其实在不少人看来,英布就是项羽的帮凶,许多人对英布也颇有看法。英布也为项羽背了不少黑锅,英布也怕万一哪一天项羽真把这些罪名都安在自己身上。如果英布跟着项羽的话,说不定还会其他黑锅扔过来,所以英布也逐渐疏远了项羽。

英布跟了项羽几年,非常了解项羽的为人。英布知道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而且非常残暴。英布早就看惯了项羽对敌人的残忍和对部下的猜忌。英布也非常担心自己有可能遭到项羽的嫉恨。所以当项羽派遣使者责问英布的时候,英布非常害怕。英布知道项羽不再信任自己,英布也难以和项羽解释。项羽越是派使者让英布出兵,英布越害怕,越觉得项羽会整治自己,越不敢跟随项羽出征。其实当时英布只是忌惮项羽的为人,他并没有背叛项羽的意思。如果项羽处理得当的话,英布不会背叛。但是项羽除了派使者催促之外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最终项羽的催促不仅没有挽回英布,反而将英布推向了刘邦的怀抱。英布的背叛,项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促使英布背叛项羽的直接原因是随何的劝说。随何带着刘邦的使命来到了九江国。英布并没有接见随何,随何等了很长时间才见到英布。随何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许给英布很多利益,英布几乎被说动。英布虽然动心,并不敢立即背叛项羽。此时项羽的使者又来催促英布出兵。随何见此情况直接对项羽的使者说:“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随何此话一出等于直接把英布逼到了绝路,英布也只能表示:“如使者教,因起兵而击之耳。”英布杀死了项羽的使者,正式背叛了项羽。可以说没有随何,英布不会背叛项羽。即使背叛项羽,时间也会推迟。

英布背叛项羽之后,很快就被项佗和龙且击败,最终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投奔刘邦。项羽击败了英布之后,把英布的老婆孩子全部杀死。刘邦则封英布为淮南王。最终英布跟着刘邦击败了项羽,成为汉初最强大的异姓诸侯王之一。刘邦铲平诸侯王的时候,英布起兵谋反,兵败被杀。英布的淮南国被刘邦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吴王刘濞,一部分封给淮南王刘长。英布为了保住自己的封国费劲心思,甚至不惜出卖项羽,最终却还是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3

英布这个人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利刃,此人在临场作战以及冲锋陷阵方面,可以说仅次于西楚霸王项羽,当时西楚霸王项羽率军到打函谷关前,结果听说刘邦派人把咸阳给拿下来,并且守卫函谷关的时候,英布出手,瞬息之间,攻下了函谷关,那种冲锋陷阵攻坚的能力确实让人感觉到恐怖。

在这之后,项羽也并没有亏待英布,封他为九江王,独当一方,所以说很多人提出那个观点,说项羽没有英布封赏上这一点不成立,他投靠刘邦能达到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王啊,为什么这个时候还得去投靠刘邦呢?这不是自己成了一个变节的小人吗?

英布之所以没有帮助项羽,甚至后来投靠刘邦,全是因为一件事情。

英布先是一个囚徒。他的脸上被秦国课上的字是一个囚犯,来跟随着起义军一起发家后投靠系数霸王项羽,成就了自己一番功名以后,被封为九江王,但是这个人投机倒把的能力确实还一直流淌在他血液里。

对于很多人来讲,九江王英布这个人能力很强,应该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吧,偏偏不是这种人做事情恰恰是最没有主见的那种,能力,很强,确实,但是能力越强,就越难去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的利益,一旦别人告诉他,你现在这点儿能力拿的东西不符合你的能力,那这种人就会犯嘀咕,我到底能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呢?

英布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人物!他本来可以不用去投靠刘邦的,他一开始的打算是做事项羽灭亡,到项羽被灭了以后,他出去接触向宇的地盘儿,自己的地盘儿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增强,本来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结果,项羽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还开始跟刘邦进行拉锯战!

在这个时候,项羽一分求援的信直接交给了英布,英布那个时候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石西楚霸王项羽管不着,他忘了之前英布没有去救她,她也不是那种计较这些得失的人。

刘邦可以计较,且他手底下刚好有这种可以玩弄这种权术的小人,比如说陈平,这些人就敏锐地发现了项羽和九江王英布之间的那些裂隙,告诉刘邦这个东西可以利用一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虽然说不能够百分之百的保证九江王英布会直接投靠我们,但是可以保障的是接下来攻打项羽的时候,他不会出手帮忙!

所以在九江王英布突然要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自己都没想到,甚至把九江王英布扔在外面,让他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为了考验他到底是不是真心头像,连刘邦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件事情!

但是归根究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西楚霸王项羽身边没人给他提建议!说这种事情要跟她稍微提一下,他能不考虑将使自己心里的内心活动么?西楚霸王项羽也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也会考虑将林自己内心的活动,她就是没人跟她说!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西楚霸王项羽自己后方的属地背叛,率领军队把这些十几个城市全部打下来以后,他告诉手底下士兵屠城!结果一个小孩子站出来告诉项羽,说你如果杀了我们,你自己损耗兵力不说,接下来城市也不会像你头像,你如果不杀我们,说不定打我们做一个榜样!项羽听了他的意见,放过了这一城市的城居民,后面的城市全部望风而想,所以说项羽这个人并不是没有那样的意识,或者说没有那样的脑子啊,他就是没人去提醒他说做这些事情!

4

都说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名将,其实在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之前,英布才是项羽帐下战功的第一人,说项羽没有亏待英布,不如说英布为项羽立下的大功、本就当得起项羽对他九江王的册封。

一、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前,英布常常是项家军的先锋,所接的任务不但最为危险、而且意义重大,何况英布每每替项羽办些千夫所指的恶事、难事

英布在项羽叔父项梁手下时,诸将之中就属他立功最多、最大,史书的说法是“常冠军”,就是功冠诸军的意思。等到项梁战败而死,英布在楚军中的地位并不比项羽低多少,史载:楚怀王派上将宋义救赵(为秦将章邯所攻),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而英布等人为将军。直到项羽杀了逗留不进的宋义,自己为楚军统帅,这时候英布才算正式归入项羽帐下。从此之后,项羽的霸王之路上,每每都是英布立下的巨大军功。

巨鹿之战,面对章邯强大的秦军,项羽不敢直接渡河(应该是洹河),就派英布率领前锋渡河,这实际相当于敢死队,等英布渡河后屡屡战胜,项羽这才大军渡河,一举击败秦军,由此奠定其霸王之名。

攻关中之战,先入关的刘邦派人拒守函谷关不放项羽进去,是英布带兵打破函谷关,让项羽顺利入关,由此才有鸿门宴和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的事儿。

这两件事儿,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史载:楚军功盖天下,常由英布能以少胜众也。英布为项羽立下的战功,绝不止上面两件,但上面两件意义重大。第一件,让项羽成就了灭秦的大功,奠定了巨大的名声。第二件,让天下诸侯都不得不承认项羽天下共主的地位。

然后,英布还帮项羽办了两件千夫所指、臭名昭著的事儿,一是为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二是为项羽追杀了楚怀王,这两件事儿实际让英布大担污名,但对项羽同样意义重大。

因此,倘若秦朝的三个降将都能被项羽封为三秦王,那么英布的九江王之封不是更应该吗?说项羽不曾亏待英布,不如说只是项羽对英布功劳的正常加封。

二、英布为什么要背叛项羽而投向刘邦?

这无外乎是当时的形势发展所决定的,说客随何的三寸不烂之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英布本来就不是项羽的家将、旧将,他曾是江洋大盗,而且在投奔项梁(项羽叔父)前已经有一只较有实力的队伍。

英布在投奔项梁前,他聚集人众不比初起兵的刘邦少,论反秦的资格,义军中的地位,英布尤且在当时的刘邦之上。不能认为英布投奔了项梁,就该是项羽想当然的部将,刘邦不也投奔过项梁,为何大家就从没有把刘邦认为是项家军呢?只是巨鹿之战前,项羽杀了楚军主将宋义,英布这才被迫成为项羽的直接属下,在此之前,他是很独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英布对项羽的背叛,终究不是部将对主帅的背叛那么简单。因为,在一段时间内,英布在楚军中的地位并不比项羽、刘邦更低。

2、英布不但自身实力强大,而且有着自己强大的盟友。

英布是番君吴芮(后来的长沙王)的女婿,因此,他不但有自己的势力,还有一个诸侯王盟友。因此在淮河以南,英布至少自认为自己可以形成割据势力。这一点,即便在汉朝建立后,英布也是认为可能的,因此他觉得自己可以反复无常,是有强大势力为支撑的。

3、项羽与英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更类似于互相利用的关系,谈不上太多恩情

倘若说项梁还对英布有点知遇之恩的话,项羽就谈不上了,毕竟在项羽掌管楚国大军之前,人家英布早就是一方大将了。项羽对英布的重视,不过是觉得他骁勇可用,因此屡屡把最为艰险的任务交给他。英布对项羽的感情,也无外乎是不得不为项羽效力而已,说他打赢巨鹿首战是为了项羽,还不如说他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4、项羽对英布的册封并没有超出他的资历和功劳,谈不上特别的加赏

譬如说三秦王中的两人,不过靠着对项家有些私恩就封王,那英布的九江王之封也实在是理所应当,因此,英布不可能对项羽特别感恩。

5、英布封王后,一方面志得意满,另一方面他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自然就和项羽愈发疏远

史书上也说了,英布出于盗贼,因此当了九江王他还是比较满足的,不愿意在亲冒矢石为项羽去冲锋了。而另一方面,当时楚汉相争,天下属谁还很难说,英布自然要观望之,打打小算盘。这样,就造成了项羽的愤怒。

6、项羽不识人心,他的愤怒更促成了英布的反叛

当时的项羽恐怕会认为,英布就该对他感恩戴德。而当时的英布多半会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项羽给英布的一切,在他看来,已经非常丰厚的。正是他对人性、人心的错误判断,造成了他对英布不亲自出兵援助自己的事儿极为愤怒,由此把英布推向了刘邦阵线。

7、英布的确认为自己做下了项羽绝不会原谅的事儿,不得不反

一件是英布不遵项羽将令,称病不亲自带兵帮项羽攻打齐王田荣,只派了四千军去意思了一下。第二件更严重,那就是项羽的都城彭城一度被刘邦攻陷时,英布依旧按兵不动。或许在那个时候,英布是真认为项羽必败了。他哪里想得到,项羽突然回军,居然以数万人大败刘邦五十六万人之众。

8、刘邦说客随何促使英布做出决定,投入汉军

这点无须多说,随何的说辞的确击中了英布的要害,但即便没有随何,英布即便不会降汉,恐怕也难以真心助楚。

三、在英布背叛项羽的过程中,体现出刘邦、项羽对人心认识的不同

在随何当说客之前,是刘邦一眼看出了英布有背叛项羽的可能,而项羽还在那儿为英布的首鼠两端而大发脾气。项羽认为自己给英布是超出常人的恩典,但在刘邦看来,永远是人心不足、趋利而动的本质。事实上,项羽并非像韩信所说,对功臣都吝啬赏赐,但他赏了英布,却不会让英布感恩戴德,这才是他最大的问题。倘若项羽像赏英布一样赏韩信,恐怕结局会有巨大差异。最大原因恐怕在于,英布本来就有大本钱,而韩信曾经一无所有。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5

英布,庐江六县人,即今天的安徽省六(音陆)安市人,布衣(普通百姓)出身。在其小时候,曾经有看相的人说他会先受刑然后称王。待到壮年,英布果然因为犯法被判了黥刑(用刀刻字,然后用墨染色,因为伤口感染,可能会出现犯人死亡,大约南北朝开始改用针刺)。

虽然受了屈辱的黥刑,但是英布却很高兴的到处和人说相士当年的预言,现在受刑应验了,称王应该也快了。不过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英布是胡说八道而嘲笑他,并起了个外号叫“黥布”。《索隐》援引《汉杂事》的记载,英布干脆改姓为黥,所以后世也以黥布相称。

(图为宋江,宋朝刺配即从黥刑发展而来,但已经完全用针刺代替刀刻)

后来英布被派往骊山成为役徒,他便专门和那些役徒头目、豪杰来往,在身边逐渐聚集了不少人,然后就带着这些人逃了出来,成为盗贼。

陈胜起义时,英布去见番邑令(今天江西鄱阳)吴芮。吴芮是春秋时期吴国王室的后裔,当地百越部落的领袖,因而很有威望,两人很快就募集到数千兵力,响应陈胜起义。

可是不久,秦将章邯就打败了起义军,陈胜也遭到车夫的刺杀身亡。英布闻讯后就带兵北上,抗击秦军,并在清波击败了秦的左、右校,但这完全无法改变起义军全面的劣势。就在这个时候,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会稽(今浙江绍兴),就领军南渡,归附了项梁。

当项梁知道陈胜已死,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所以在名义上英布和项梁属于同僚,共同效忠于楚怀王,只不过实质上受到项梁的节制。但是不久之后,项梁也战死,楚怀王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所以英布就和很多将领聚集在彭城守卫。

与此同时,赵国受到秦国的围攻,便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范增为末将军,项羽为次将,英布、蒲将军为将,由宋义统帅北上救赵。但宋义因为屯兵不前,坐山观虎斗而被项羽所杀,楚军改由项羽统帅。

之后,楚军向秦军发起进攻,英布首先渡河建立首功,项羽率领主力紧随其后,彻底击败秦军。此战后,各路诸侯畏惧项羽的战斗力纷纷表示臣服。

从此之后,英布一直充当项羽的先锋,屡立战功,勇冠三军。因此在项羽大封天下时,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以故乡六县为都城,统治九江、庐江两郡。就在分封的同年,项羽秘密派英布暗杀楚怀王,英布派人一直追到郴县(今属湖南郴州市)将其杀死。

可见项羽非常信任英布,并待他不薄,但英布为什么会反叛项羽呢?

这和项羽在政治上的低能有关很大的关系。

首先,从前面可以看到,项羽和英布之间始终没有君臣关系,更像是一种上下级,而项羽派英布暗杀他们共同的君主,实际是加深了英布对项羽的忌惮。我们以英布的角度思考:今天你杀怀王,难保明天不会杀我。更何况怀王是我帮你杀的,你就更有理由杀我灭口了。

其次,项羽大封诸侯,自己却只称霸王,并定都在偏远的彭城。又把作为共主的义帝怀王杀了,等于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都把自己的统治权拱手交出。所以自己即非帝,又无王可尊的项羽又有什么资格指挥英布等其他诸侯。

第三,从英布前半生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有野心的,从只是普通百姓时就开始为成为王而准备。项羽封王等同于放虎归山,英布之后又怎么会甘心受项羽控制。

所以在齐国叛乱后,项羽向英布征调兵力,英布只派了四千人,并是由其他人统领。即是怕项羽对自己不利,也是舍不得自己的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势力。

举个例子,有个老板对你很好,并投资帮你成立了一个公司。后来老板的公司遇到困难找你帮忙,你是出钱意思一下,还是倾家荡产的帮助他?从人性角度恐怕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前者的。

后来,刘邦攻打彭城,英布也只是称病,并没有去支援。这让项羽大为光火,这如果换成其他有政治头脑的,如刘邦的话,可能会派人安抚英布,并许诺更多的好处来换取支持。但是项羽却数次派使者前去责备,并召他前往彭城,这下英布就更害怕了。

这时候刘邦抓住机会,派随何出使九江,诱使英布叛楚。随何来到九江后,起先英布躲着不见他,随何便游说太宰说:“大王不肯见过我,一定是因为楚强而汉弱,这正是我前来出使的原因。让我见大王一面,如果我说的是对的,就正是英布想要听到的。如果我说的不对,可以将我们二十人押到淮南街市上用斧头剁死,以表明大王背汉亲楚。”

太宰将话转达给英布后,英布才接见了随何。随何对英布说:“我私下很奇怪,大王为什么和楚国那么亲近?”

英布答:“寡人是楚国的臣子。”

随何又道:“大王和项王并列诸侯,向他称臣一定是因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依托。项羽攻打齐国的时候,背负筑城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也应该亲自率领淮南全部的兵马作为前锋。但是您却只派了四千人,这是作为臣子的样子吗?汉王在彭城作战,项王还未从齐国回兵,大王应该带领淮南全部的兵马渡河,帮助项王在彭城下与汉王日夜作战。现在大王拥兵万人,却无一人渡河,只是坐看成败。想要把国家托付给人家,是这样的吗?您空挂这楚臣的名号,却实际明哲保身,我认为是不对的。而且大王不背叛楚国,只是因为汉弱。但是楚国虽强,却背弃盟约杀害义帝,背负着不义之名。楚王因为战斗胜利自恃强大,但汉王已经收拢诸侯,驻守城皋、荥阳,又从蜀、汉中运来粮草,深沟壁垒,分兵把守要塞。楚军想要撤退,中间还隔着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汉军坚守不动,打不能取胜,退又会受到追击,所以楚国的军队是不足以依靠的。而且即使楚国胜了,天下诸侯也会因为自身安危而救援汉。楚国的强大却招来天下的攻击。所以楚国不如汉国是显而易见的,您不结好万无一失的汉国而托付给危在旦夕的楚国,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疑惑。当然我不是认为淮南的兵力就足够灭亡楚国,但是只要大王发兵叛楚,项王必然被牵制,只要牵制数个月时间,汉取得天下就是万无一失了。所以我请求大王提剑归汉,到时候汉王一定会割地封赏大王,更和快淮南还是归您所有。”

于是英布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但其心中还未完全下定决心,所以也一直秘而不发。

这时候,楚国的使者也在淮南,催促英布发兵。当英布召见使者时,随何不经通报直接闯入,坐在上座,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要求他们发兵?”

就在英布惊愕不已的时候,使者见状不妙,马上站起来向外走。随何对英布说:“大事已成,可以马上杀了使者,归附汉国。”于是英布杀掉使者,起兵攻楚。

其实楚国的使者在淮南看到随何,只要回去,无论如何项羽都不会再相信英布,英布便只能投靠汉国。而随何建议英布杀掉使者,更是断绝英布的后路。而事已至此,英布是绝无可能再犹豫了必须做出抉择,楚国是不可能了,反而不如杀掉使者,表明自己归汉的决心。

所以说,英布其实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九江,因而一直在楚汉之间动摇,希望在形式明朗之后再选择站队。但是项羽一直的进逼,然后刘邦适时的抓住机会,再在随何的计策下,不得不归汉。

6

对于项羽最后的失败,应该说是众叛亲离,自己分封的诸侯王最后却反过来打他,使他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很多人总结项羽是用人不当,韩信曾经评价项羽,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表面上看起来很仁爱,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在有病的时候,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把将士感动的一塌糊涂,但是在将士立功后,却不舍得封赏,韩信讽刺项羽是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平了,却不愿意拿出来,这就是妇人之仁。

对于英布来说,项羽应该还是很大方的,在项羽推翻秦朝后,大封天下,英布是项羽少数封的几个王之一,为何最后还会背叛项羽呢?

英布原本就是一个混混,因为犯法还被处于黥刑,秦朝律法虽然严苛,但是也不轻易给人上刑,可见英布早年也不是省油的灯,被受刑后,英布还沾沾自喜,因为曾有人给他看相说,受刑之后就会称王,英布因此也被称为黥布。

英布的这种招摇的做法,其实就是表达对秦朝当局的不满,果然,陈胜起义后,英布就去煽动当时的县令一块造反,后来辗转投靠了项梁。

由于英布骁勇善战,每次打仗的时候都是冲锋在前,因此受到重用;项梁死后,项羽继承了项梁的部队,英布就跟项羽混,在项羽的成名之战破釜沉舟战役中,英布就追随项羽,杀了宋义,击败秦军,活埋了章邯部下二十多万人。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以军功封英布为九江王,统治两个郡。

我们再来回到前面韩信对项羽的评价,从英布的身上可以看出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项羽不是对任何人都很好,也不是舍不得官印给所有人,项羽所呵护的都是他的将士,而封赏的也都是他的将士,项羽作为一名将军,始终是将自己的将士放在第一位的。

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缺点,项羽不重视文人,不重视思想教育,比如他原来很信任谋士范增,最后却将他撵走,正是这样的表现,很多人评价范增脸皮薄,项羽说他一顿就走了,其实也是因为项羽太不争气,成天跟将士们滚打在一起。

其实,中国古代的武将,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光靠着当初拎着把菜刀跟人火拼,入行早,再幸运一点没有成为炮灰,最后成了领导眼中的可用之才,除了打仗一无是处,项羽将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后,自然就跟项羽两条心了。

在秦末汉初的时候,你去跟武将讲仁义礼智,去讲忠义廉耻,会被认为是傻子的,大多数脱离项羽的诸侯王都开始反叛,最先背叛项羽的是齐王田荣,项羽必然要去讨伐,但是自己去攻打的话有点费劲,这个时候自然要铁杆英布出马了,结果英布却托病不出,只派遣几千人随着项羽去打仗。

后来在彭城之战的时候,项羽被刘邦重兵包围,正是需要英布的时候,英布再次装病不出,项羽自然十分震怒,要是放在以前肯定灭了英布,但是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局面也就顾不上英布了。

但是对于英布,项羽却不再信任,经常派人前去责备,搞得英布也很担心项羽来打他,本来英布是项羽的铁杆,结果却搞出这个局面,再次说明项羽用人不行。

其实,即使如此,英布与项羽也只是小矛盾,双方互相给一个台阶也都下了,毕竟都是一个体系出来的。

然而刘邦却趁机派随何去游说英布,让英布加入他们,一起去攻打项羽,大多数人都会合计,英布只要不是傻子,怎么会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呢?

其实,这还是怨项羽,在与刘邦僵持的节骨眼上,自然是需要拉拢英布了,不能因为以前是自己的部下就不重视,恰恰如此更应该重视。

当时刘邦与项羽几乎是同时派遣了说客说服其他中立的诸侯,其中自然有英布、韩信之流,但是项羽却无一成功,原因自然是派的人不行,给出的条件不够优厚,当时刘邦为了调动韩信南下,韩信坐地起价要求当一个“假齐王”,当时刘邦也很生气,干脆就说,当什么假齐王,直接就封一个真齐王好了。

对于英布也是如此,刘邦给开出的价码很高,意思就是以后革命成功就封你为淮南王,很多人说英布脑子不好使,九江王也是王,淮南王也是王,为何要跟刘邦混呢?

其实九江王辖区只有九江和庐江两郡,而淮南王是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地盘比原来大得多了,以致后来英布造反敢于刘邦正面磕而不落下风。

当然,英布作为项羽手下最能打的将领,打仗自然是好手,项羽应该把他带在身边,而不是外放出去,一旦外放就不受控制。由于不擅于玩权谋,最后自然被刘邦拉拢了过去,而背叛项羽。

当然,英布下场也不可谓不惨淡,在刘邦连续搞掉韩信和彭越后,最终逼得英布不得不反,论刘邦与吕雉的厚黑,一般人很难企及。

7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项羽对英布确实不错。

项羽大封天下的时候,将天下最好的地方封给英布,让英布做九江王。

可是当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时候,而且在刘邦处于危急时刻,项羽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英布却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让人不理解。

对此,山野老人认为英布的抉择符合英布的性格,是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呢,列举三点理由。

一,英布土匪出身,参加农民起义,并没有远大理想,图的是个人的荣华富贵。

刘邦派随和策反英布,承诺让英布为淮南王。

这个淮南王对英布太有吸引力了!

项羽原来封英布为九江王,仅仅管辖九江,庐州两郡。

刘邦承诺封英布为淮南王,地盘大了一倍。

除了原九江的九江郡、庐江郡同样属于英布外,还将衡山、豫章两郡划归英布。

因此,英布认为跟着刘邦,好处多多。

二,随和能说会道,让英布明白项羽失却天下民心,只有跟着刘邦混才有前程。

随和对英布分析说:“项羽目前看来,实力确实远在刘邦之上。但是从政治上看,项羽因为杀害楚怀王失却天下民心;刘邦尊奉楚怀王赢得了天下民心。更重要的是刘邦在战略上占有主动性。彭越占有梁国,在梁国附近骚扰项羽;刘邦靠近荥阳、成皋,与项羽周旋。梁国与荥阳、成皋相距八九百里,如果项羽带兵进攻荥阳的刘邦,刘邦就躲进壁垒。这时,彭越就带兵骚扰项羽京城彭城。项羽只得带兵去围剿彭越;当项羽离开荥阳,带兵围剿彭越的时候,刘邦又从壁垒走出来,进攻荥阳。项羽又只得放弃彭越,进攻荥阳。刘邦与彭越联手,让项羽在八九百里的征途上来回疲于奔命。这样下去,项羽迟早会被刘邦消灭。”

对此,作为长期带兵打仗的英布来说,会坚信随和的判断,认定项羽必败无疑。

所以,项羽听从随和的劝谏,投降了刘邦。

实践证明,英布投降刘邦在当时是明知的选择。

因为项羽最终被刘邦打败,刘邦统一了天下。

三,英布与项羽有裂痕,被随和放大了,让英布感到不安,由此促使英布不得不投降刘邦。

项羽围剿齐国的时候,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项羽让英布带兵助战,英布只派遣了四千人参战。

项羽与刘邦在彭城开战,与九江尽在咫尺。

英布只是坐山观虎斗,没有派遣一兵一卒支援项羽。、

随和抓住这两点,无限放大,恐吓英布说:“项羽两次危急时刻,需要您九江王派兵增援的时候,您无动于衷,这让项羽对您早就有想法了!您九江王这样做,也不是真心实意对待项羽。”

英布听了随和的恐吓,十分不安。

综上所述,由此三点,最后促使英布不得不投降刘邦。

至于英布最后被刘邦剿灭,那是另外一回事!

8

首先,英布与项羽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小弟和大哥,他俩更多应该是同盟合作关系。因为,英布在跟随项羽之前,就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而在他跟随项羽之后,依然能够独立控制自己的军队,项羽并没有权力单独调派英布的军队。

只不过,因为英布和项羽最开始的关系非常好,而且又都是楚系大佬,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英布好像就是项羽的小弟,而项羽也待英布非常好,还封他为九江王。但事实上,项羽和英布的关系,就如同刘邦与项羽的关系、还有其他各路诸侯王与项羽的关系一样,本质都是同盟合作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并不是因为英布表现好而赏赐他,而是因为英布有封王的实力,当时九江本身就是英布的地盘,而英布的军队项羽又不能插手和干涉,项羽在分封天下时,自然得给英布留个席位。

也正因为,英布所谓的背叛项羽,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因为,项羽和英布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俩个都是楚系大佬,共同占据楚国故地,并且,我们翻看地图,自然就会发现英布的地盘九江和项羽的封地西楚,是紧挨在一起的。



在当时的背景下,项羽想要全力争夺天下,首先就需要整合完楚国故地,把楚国故地的核心地区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才能放心出去争夺其他土地。所以,虽然项羽和英布是很好的朋友,也是小弟兼合作伙伴的关系,但他们两个背后,依然存在竞争关系,除非英布愿意放弃自己军队和地盘的控制权,全心全意去给项羽当小弟。

但问题是,英布也是一时之人杰,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给别人当小弟,虽然他可能没有想过当皇帝,但当个独立自主的王,显然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英布自然不可能对项羽全心全意,所以在项羽与齐国、诸侯联军、刘邦作战时,英布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

这期间,项羽曾多次要求英布出兵协助,但英布却始终置之不理。虽然,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英布做得并没有错,因为利益集团之间,什么恩怨情仇都是浮云,有的只有利益。但问题是,从冠冕堂皇的角度看,英布这样的事干久了,心中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因为英布知道,现在的项羽,对他肯定非常失望,非常痛恨。英布作为项羽的好朋友,在项羽最需要帮助时,却是一直坐山观虎斗,项羽会原谅他吗?肯定不会的。相反,项羽肯定对英布狠的咬咬切齿,在这种情形下,即便英布倒向项羽,愿意当项羽的小弟,项羽恐怕也不一定会善待自己。



当然,这也就是张良认为英布可以成为刘邦主要盟友的原因,所以在张良的鼓建议下,刘邦便派出使者随何去说服英布,而后来,随何又直接在英布的地盘内,公然训斥项羽的使者,更让英布没有选择。

当时的英布,就算拿着随何的人头,跑去向项羽的使者表明忠心,也为时太晚。因为,英布一直在坐山观虎斗,还让项羽的使者亲眼看到,英布与刘邦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就算英布现在及时站在项羽身后,项羽心里也很难再真正原谅他。

更何况,如果英布此时真把随何杀了,等于直接把刘邦也得罪死,另一方面楚使已经被随何激怒,回去后也会向项羽汇报英布脚踩两条船的情况,这样英布就是里外不是人。于是乎,英布只能一咬牙,上了刘邦的贼船,毕竟此时投靠刘邦,也相当于是给刘邦雪中送炭,也许会得到好的福报。

9

这里是芒果论史!

英布投靠刘邦其实是一件蛮容易理解的事情,可能大家一开始很容易把英布的角色代入到项羽手下这个分类中去,所以就会感觉项羽不曾亏待英布,而英布却在背后捅刀子。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粗略了解一下英布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项羽并没有给他什么恩惠。

英布的发家史

英布这个人本身是一个好勇斗狠的家伙,年轻的时候犯了法,被处以黥刑,所以又改名字叫做黥布。被处刑之后,英布被派往骊山劳作,后来听说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英布撺掇了一批刑徒响应起义开始反秦。

也就是说,英布并不是一开始就投靠项羽的,他其实是独立拉起了一支队伍,算得上是一支独立的起义军。后来项梁越做越大,英布就去投靠了项梁,这个时候楚国的权力格局也不是以项羽为中心,而是以项梁为中心。

应该说楚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楚怀王熊心,而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武信君项梁,英布和项羽都是名义上属于熊心,但实际上属于项梁的将军,他们的等级其实是差不多的,不存在英布是项羽手下的说法。

到后来项梁被杀,楚怀王熊心夺权,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也就是说英布和项羽此时都归宋义管辖,但项羽等级要高于英布。后来项羽强杀宋义,楚怀王被迫封项羽为上将军,而英布也就自然归属项羽指挥。

项羽和英布的从属关系其实是楚怀王赋予的,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在英布的心目中,他和刘邦、吕臣、项羽一样,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将领,而不是项羽的将领,就好像曹参跟随韩信作战,但曹参是刘邦的将领而不是韩信的将领一个道理。

后来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在大家的眼中是项羽对英布不薄的表现,但在英布的眼中,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奖励,毕竟他杀了那么多的秦军,立下了那么多大功。他的心中没有对项羽的认同感,当他背后捅项羽一刀子的时候也就心安理得。

随何强逼

英布投靠刘邦可以说是被随何逼出来的,随何在历史上是个小人物,但在促使英布投奔刘邦这件事上,他的表现可以被称之为完美。

到了九江王英布的地盘上,随何为英布进行了一波客观分析,这份分析既有天下大势的角度,也谈到了英布的个人利害关系。当时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峙,楚军无法继续向前推进,汉军也只能艰难抵抗,但是楚军的补给线远远长于汉军,这就导致项羽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

再加上项羽擅自谋杀了楚义帝,丢掉了民心,整个楚国都在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相比较之下,有萧何的治理,关中一片勃勃生机,刘邦在前线艰难抵抗的背后带来的是汉军的喘息之机,楚汉之争究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这是从天下大势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从英布的个人利害关系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英布必须放弃项羽。

当初齐国的田荣起兵对抗楚国,项羽下令让英布带兵来援,但前文已经讲过了,项羽和英布的从属关系是楚怀王给的,楚怀王都被项羽杀了,这份关系还能算数吗?更何况九江王和西楚霸王在名义上是平等关系,根本没有从属关系,项羽的命令口气自然让英布不爽。

于是他一番推脱,只象征性的派了几千人帮助项羽,英布的意思很简单,我不想掺和这件事,派兵是给你面子,不把关系弄僵。可惜英布和项羽的思维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项羽心中一直认为英布是他的手下,手下不听话就得打。

所以说,如果楚军赢了,英布必定会被项羽秋后算账,而如果汉军赢了,那英布肯定被一并处理掉了,随何的意思很清楚了,反正跟着项羽一定没好事儿。

正当英布觉得有道理的时候,项羽的人来了,这些人是来催促英布发兵支援项羽的。随何见此机会大喝一声,九江王已经投汉了,怎么还能接见楚军使者呢?

随何这一手就让英布不得不做出决定,要么杀随何,坚定的站在项羽身旁,要么处死楚军使者,果断投靠刘邦。问题在于随何刚刚和他讲了跟项羽的坏处,可没人和他讲跟刘邦的坏处啊,这紧急关头又必须要做决定,那就只能杀楚军使者了。

楚军使者被处死,英布就算是被牢牢绑在了刘邦的贼船上了,再想投靠项羽也没机会啦!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10

老爹有话说:

英布会背叛项羽投靠刘邦,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乱世之中,投靠实力更为强大的人,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英布最开始投靠项羽的时候,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当时的项家军,是所有诸侯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势力。

稍微懂点天下局势的人,心里都应该清楚,项家军推翻秦朝,一统天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去投靠项羽他们,将来就可能封侯拜相,从此富贵。

所以,英布最开始投靠项羽,就是因为跟着项羽,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后来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利益的关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羽对英布,产生怨恨。

为什么呢?

田荣自立为齐王后,又借兵给陈余,赶走常山王张耳,这样一来齐地、赵地,都背叛了项羽。知道消息后的项羽,立即调兵北上平叛。

就想征召英布带兵,跟随项羽前往北方平叛。结果英布故意称病,没有亲自前去,而是让一个将军带了几千人,前去帮助项羽。

由此,项羽对于英布,产生怨恨。

所以,英布背叛项羽,投降刘邦,一个是出于利益的考量,一个是项羽对英布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