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世人都说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孤篇横绝″之作,没有人动摇过它的诗坛地位。 最近,翻阅郭茂倩的
世人都说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孤篇横绝″之作,没有人动摇过它的诗坛地位。 最近,翻阅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发现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现存最早的杨广两首,我看就能撼动张若虚地位了。诗文如下:
《春江花月夜》一 隋. 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二 隋.杨广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暉。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读了之后,不禁觉得张若虚诗有抄袭杨广之嫌。当然,这里抄袭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景色和情感,就仿佛杨广是陈寿写了《三国志》,而张若虚是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不信,请看: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不是感觉跟杨广诗境如出一辙啊?!
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创作时间比张若虚早许多年,他的这几首诗意境非常独特,活脱地表达了帝王心中那份独有的孤寂和情愫,诗意缠绵而不腻,诗境空灵而不虚。情在静水深流中流淌,情在两岸江花浓艳处绽放,情在月落星稀里孤寂。心之净,容天地之静;心之独,忍星汉之孤。这是帝王诗人独有的“动则九天之上,静则九地之下”的孤傲与霸气的意境,非常人所能及,也是模仿不来的。
难怪他能在另一首《野望》中写得出″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消魂″的花言妙语。其中诗句甚至被苏轼拿来为自己贴金,确为佳品中的精品,实来不易。如果不看作者,不少人肯定认为这诗是王维或孟浩然所作,很难想到是出自一位千古暴君之手。大家可能跟我一样都很奇怪,杨广作为一代帝王,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为什么心里还如此孤寂?寂寞得残暴,寂寞得要杀人。
有人说他弑父,也有人说他杀兄,不管怎么说,杨广的性格残暴是无疑的了。现在,我才顿悟,杨广残暴的性格可能缘于他的孤寂。撇除他的不好,从他的诗中,我看到了一个″心灵聪慧,心思缜密,善讨人欢″的孤僻少年。
我想也许正是这些优点害了他。他聪慧,所以想谋权,他谋权,所以不择手段,他不择手段,所以就会杀人;他细心而有欲望,所以会察言观色,讨母后独孤伽罗欢心;他压抑,所以心比常人孤独。但是,一旦幸登皇位,他往日的欲望、孤独、压抑,羞辱就会通过血腥和杀戮一股脑地释放出来,如魔鬼洪兽一般,荼毒生灵。
传说,宫廷中有姓侯的美女,因长期见不到杨广心灰意冷,投缳自尽。死后,宫人不敢隐瞒,把她的遗诗呈给了他。他边读边泣,丧心至极,深感痛失一位多才多情的美人。一怒之下,他竟然杀了渎职的宦官,并追封美女为夫人。可见,他爱江山更爱美人。没有这情这意,怎么写得出″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的深情似海的丽句?又怎么能写得出″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那种对人生逝如潮水的无奈和对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窃喜之情呢?
所以,杨广的诗细腻,情深,洒脱,旷达,日月星辰,星汉浩淼尽出其中,情景交融,一点不比张若虚差,而且在诗的禅意和真情实感上更是胜出一筹。
谢谢大家品阅!
问题: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
《春江花月夜》的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原词早已失传。 所谓乐府古体诗,隋炀帝、张若虚、温庭筠等人都有诗作传世。
关于张若虚和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简单来说,一个被现代人抬得太高,一个又不为现代人所知。
一说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总是被现代人用“孤篇压全唐”或者“孤篇盖全唐”来称赞。但是却没有人能够说的清,这五个字是哪位大师说的?
从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经历来看,此诗从长时期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如雷贯耳经历了一段相当曲折的过程。
张若虚的这首诗之所以没有失传,是因为被郭茂倩收录入了《乐府诗集》。
程千帆先生在《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漫长的唐宋元明时代里,被众多文献所忽视,只是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乐府诗集》所收录。编者郭茂倩是北宋人,他收录此诗的原因并不是他认为这首诗很优秀,而是因为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而已。
这首《春江花月夜》直到明朝才开始渐渐被人重视,明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收录此诗,但是在其另一本著作《唐诗正声》中又消失了。 后来从李攀龙的《古今诗删》开始,不断被各种唐诗选本所收录。可以说\"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攀龙是张若虚的第一个贵人。随后比李攀龙稍微年轻几十岁的胡应麟在其名著《诗薮》中也提到了这首诗,这是第一次在诗话被发现。
明代前七子搞复古运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是后来其中的文坛领袖何景明观念变了,认为老杜诗不如初唐四杰 ,不惜与李梦龙反目而开始推崇初唐四杰。于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被认为与初唐四杰诗风相似的张若虚这首诗被明清人所重视和研究,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首被后人评价为“孤篇压全唐”或者“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根本没有入得了唐宋元诸代诗人和评论家的法眼,是从明朝才开始被人所认识。
而且也没有古人说过“孤篇压全唐”或者“孤篇盖全唐”这五个字。估计是现代人曲解了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之评价,也仅限于在宫体诗的范畴以内。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中是一个昏君和暴君,历史书是否真实可靠不需要去讨论。但是年轻时的杨广和后来的李世民相似,文可挥毫写诗文,武能领军平天下,为了隋朝统一大江南北立下了不少功勋。
隋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一个是薛道衡,一个是杨广。据说薛道衡还因为自己的佳句“空梁落燕泥”受到杨广的嫉恨、惹来杀身之祸。这个故事有一点像宋之问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害死刘希夷差不多。
杨广和宋之问一样,自己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会不会因为想占有一句诗而害死他人值得怀疑。
我们先看一下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 《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看出张若虚受到了杨广的启示或者影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隋炀帝:
“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陈后主的宫体诗艳情之风,到了隋炀帝手里变得雅正。闻一多认为这种宫体诗经过了:
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隋炀帝和张若虚对于宫体诗的净化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很多现代人的认识中,张若虚被抬得过高,而隋炀帝却被埋没了。
喜欢秦少游的读者一定知道这首《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熟读古诗的人读到:“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一定会想起隋炀帝的一首诗,不错,秦观正是化用了杨广的这首绝句《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老街味道
每次提及张若虚,人们最先想起的是他的这首唐诗《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近代学者赞誉为“孤篇盖大唐”之作,张若虚本人更是因为这首诗吸引了不少为为之倾倒的数万读者。细读此诗,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清新明媚的自然美景,能够跟随作者一起在自然中探索人生哲理,更能够体会古人的游子之情。当《春江花月夜》用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神秘意境之时,读者似乎忘了,其实张若虚所做的这首诗是由隋炀帝杨广所作之《春江花月夜》,诱发而得此诗。既然张若虚和杨广,都写过这首《春江花月夜》,为何杨广之是被世人冷落、遗忘?而张若虚之诗竟然成了大家之作。他们二人的这首诗,究竟谁的更好呢?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已经成为了中学课本中的必背经典之一,而隋炀帝杨广的这首同名古诗,却安静地躺在历史的尘封册子中。因为杨广在世人眼里,大多时候都是以一个荒淫无度的暴君形象出现,杨广作为皇帝的所作所为,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对他指责谩骂,所以从来不会有人去关注杨广颇具才华的一面。既然前文已经提到,张若虚所写的这首诗,是受到了杨广的启发,那么读者不妨一起来品味杨广所做的这首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整首诗仅有短短20字,与张若虚所写之诗相比,纵然字数少之又少,杨广仍然用最简单的笔墨,描绘出了这幅开阔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美景图。据史料记载,杨广登基后,曾三次前往江都,也就是今日的扬州游玩。因此据史学家推测,此诗为隋炀帝杨广游戏江南途中所作,只是具体为何年何月就不得而知了。整首诗开篇,就描绘了春日夕阳下的平静江水,此时正值春日,春天的花朵正开得灿烂。
在这个暮春之夜,诗人杨广站立江边,远眺江水美景。目之所及处,平静的江面水波不兴,似乎将时间都凝固于其中;江边有繁花似海,那些鲜艳无比的窗花,宛如燃烧的火团,点缀着春日最灿烂的颜色。不知不觉之间,夕阳落下江面,明月、繁星伴随着流波潮水而来,给这幅春夜之景披上了一层银色丝带。就是这20个字的简单笔墨,杨广用不落俗套的文采,展现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空灵美貌之景。通读整首诗,能感受到诗词画面之美,也能体会到随着时间推移变化,诗人在不断探寻美的真谛之心境。正是先有了这首诗,才让张若虚深受启发,从而写下了千古绝唱。
或许也有读者不承认这两者之间存在关系,但是张若虚所作“春江潮水连海平”和“海上明月共潮生”,确实与杨广诗中的“暮江平不动”、“潮水带星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看来,唐代诗人张若虚之诗,确实是在杨广这首简短的小诗上逐步拓展延伸而来。那么张若虚的这首诗能够成为流传百世“大家名篇”究竟又有何独特之处呢?他为何能靠着这仅存的一首诗,成为闻一多先生口中所赞誉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呢?
这是由于张若虚的这首“千古绝唱”,与杨广之诗相比,其诗的意境更加广阔,诗中的每个句子,每个不同的意境,不仅描写的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诗人更从这种良辰美景之中,探索到宇宙意识与人生哲理。诗的开篇,张若虚用恢弘大气的笔墨,写下了江潮连海、潮涌明月的壮阔美景。就在诗人写春江明月的同时,张若虚又将浩瀚无比的宇宙空间融入了诗句当中。接下来他又笔锋一转,用“江天一色”族“孤月”创造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神话美景。同样是写美景,张若虚的思想意境已经飞至宇宙,而杨广的思想意境,仍然停留在这尘世。
接下来的诗,进一步体现了张若虚对于人生的思考,而杨广的诗早已经在思考人生之前戛然而止,这才是彰显两位诗人真正差距所在之处。张若虚看着那一轮孤月,他想到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里的“人与月”,其实是张若虚的感慨,人生短暂而宇宙无穷,对于这种无可奈何之感,对于世间万物不更改的宇宙规律,他又做出了这样的解答:“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
因此在这首诗的上半部分,张若虚看到了月落月升,年年不变的交替规律,在这样的宇宙变化之中,他感受到了江水无情,体会到了“逝者如斯”。这种将宇宙规律和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合二为一的写法,自然要远胜于杨广所做之诗。杨广笔下的暮春三月之夜色,只有物境之美,缺乏了对于时间变化的感慨和人生哲理的考量。因此当张若虚将宇宙自然融于诗词之中,将人生变化融于物境之中,这种万物与生命,过往与古今的对照,让他的诗才得以流传千古。
读张若虚诗的后半部分,会发现他诗歌的感情更加饱满。诗的前半部分明明还在写对于宇宙、人生的感悟,然而在诗的后半部分,他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对于世间别离相思之情的刻画。后半部分有许多寓意相思、离别的意象,比如“白云、扁舟子、明月”这三种景物,经常用来代指人世间的愁苦离别之情。可是这些景物的出现并不突兀,因为当张若虚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之后,他就用这些意向回归现实,延续了相思之情与游子的思归之情。
“相思离别”是古诗词中璀璨又美丽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纵然忧伤孤寂万分,可是它却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独特体验。在悲欢离合之中,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之美,这就与张若虚诗文前半部分所提到的人生之含义与宇宙之规律相呼应,让整首诗一气呵成,展现出光彩夺目的生命之美,宇宙之美。杨广的诗缺乏了这种境界,他确实也看到了张若虚眼中的美景,可是他却没有将幅美景赋予更深的含义,所以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确实不及张若虚的好,这是毫无疑问的观点。
参考资料:
《春江花月夜》
《宇宙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完美结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意境壮美、语言清丽——说隋炀帝杨广 〈春江花月夜〉》
谢邀。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当代是如雷贯耳,号称“孤篇盖全唐”。虽然这种说法不知从何而来,但是盖不住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一点本人原来专门写过回答。张若虚的这首长诗是从宫体诗向唐诗转换的关键时刻的作品,他的重要之处其实并不是很多朋友认为的“写得美极了”,而是内容主题从齐梁体的空洞无物、专写风花雪月、闺阁情思转向了对时空永恒、宇宙流转大论题的思考,这是为浮华的字词配上了哲思的内容。也就是说初步跳出了“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宫体诗窠臼。
闻一多评论这首作品是“宫体诗的救赎”,是把宫体诗灭亡之路往回拉了一步,是南北朝艳诗的回光返照——实际上唐诗虽然继承了南北朝诗歌的形式,但是也对形而上做出了强烈的批判和改革,所以我们在唐诗中很少看到如此精致细腻的修饰描写。
而这种描写,正对了当下很多文艺青年的口味。加上一众文人对这首诗在内容上的延伸拓宽的称赞,好像这个唐诗第一就落实了——既有专家说好,我读起来又美——难得的个人看法和专家一致,所以这首诗就“名副其实”地被很多人认为“孤篇盖全唐”了。
其实根本不是一条路子。
美则美矣,思想性和盛唐诗歌比起来,还是有些距离。
就算是和他的前辈,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比起来,张若虚的这首也只不过是篇幅更长,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赶得上。
王昌龄自称“诗家天子”,他在七绝上的成就也让人不觉得他有多狂妄,因为他配得上。但是在历史上真正的天子诗人,不在少数,毕竟皇帝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但是真正杰出的不多,像十全老人那种,你说他是诗人吧?写了那么多,当然算,可是实在是无法在诗歌史上立足。
真正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天子,一个是汉天子刘邦,很多人说刘邦没文化,其实是想当然。在那个时代,便是个亭长,都必然是知识分子。他晚年的《大风歌》实在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能写出来的。这首作品在诗歌史上地位非常高。
近代的主席算一个,这个就不多讲了。因为前面有两篇讲了主席山水诗,就有人私信来骂,说是三流水平。见解不同,咱们不强求,我也懒得多说。
而最被忽略的,就是隋炀帝杨广。他“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被评价为“词无淫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郑振铎曾说:
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至于隋炀帝其人和历史功过,另有外文章讨论,我们这里只论诗文。可是中国历史从来便是如此,这个人一旦在主流意识中被定为价值观之下,便连作品都低级起来,正人君子都耻于提及。除非是那些实在按捺不住的文采,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如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
我们所倡导的“就事论事”却无法真正落实到文艺观点中来。这真是一种认识的吊诡。
隋朝时间很短,在文学上影响不大,要说有一位大诗人的话,那就是杨广,要是选两位的话,那就是杨广和薛道衡。然后薛道衡倚老卖老,不理新皇,就被杨广给杀掉了。但是即便没有这些历史因素,薛道衡的诗文也无法和杨广的相比。
我们先要搞清楚,这并不是诗的标题。所以说《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诗,这种提法就是错误的。但是大数据使然,现在不管怎么去搜,一出来就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是个曲子名。原创是南陈后主陈叔宝。这个人写艳情诗,既艳且媚,“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指他的《玉树后庭花》。南朝后期齐梁陈三代就是以这种诗风为主流。陈叔宝的曲子留下来了,词丢了。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杨广的这两首。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比较有名的是第一首,为什么有名,我们可能是从张若虚才知道这首诗。可是张若虚是很明显地化用了杨广的句子。但是两诗在写景上雷同,在内里含义,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我们不说抄袭的缘故。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晚上的江水非常平静,没有波澜,好像不动一样,其实是流速很慢。春天的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正灿烂的时候。满,就是多,很拥挤的感觉。其实一方面是写景,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杨广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还不是皇帝。杨坚派他去南方,也许是去出使,也许是去巡防,也许就是南下侵略陈后主的地盘。他不仅年轻、有才,还是皇二代,武略也很高,杨坚的军队都是由他代理。南下战争灭陈也是他,不到三十岁,领兵打仗非常厉害,长得又非常帅气,典型的高富帅、崇拜对象。在顺流南下的时候,天清气和,江山如画,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杨广,是如何的志得意满。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流波,流动的江水。将,带,拿走。流动的江水把月亮给冲走了。江水往东流,把月亮带走了。月亮当然在天上,影子在江中,流水自然是带走了月亮的影子。这种动态的描写,思路非常奇特。江水往岸上拍打,形成回流(潮水),往岸上涌,好像把漫天摇曳的星星带了回来。
这里可以理解成互文。水把星星月亮带走了,又带回来了。能感觉出水天一体的摇荡,气象也非常大气。
这首诗就到这里戛然而止。这是一首纯写景的诗,就是四个画面的描写,完全已经跳出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诗影响,没有任何说理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出来杨广那种踌躇满志的心态。
这就是写诗高手。这也是盛唐诗人最善于使用的“寓情于景,情景相融”,这说明诗风一路演化,在杨广这里终于开始走上了正路。他这首短诗,字词非常朴素,语义也很清新,是典型的清丽不腻的感觉。还是带有齐梁体的艳媚感,却又不过分,这种度掌握得非常好。这种文字,后人称其为“正”。
这是很平白的感觉,不夸张,也不炼字,不像有些诗人每个字都去抠,好像大白话一样。他的动词也非常有特点,“平”不动 ,“满”正开,并没有很夸张的动作描写。 “将,带,”都不是很实的词,是比较虚的词。写得越平淡,越显得大气。
杨广的诗,都是朴素自然,清新大气。但是这种大气也很有度,没有大出帝王气象。这是南朝人的习惯,并不是隋炀帝的个人风格。南朝帝王将相写诗,一般不写特别张扬,表现帝王气象的词,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类。他们都写得很平民化,和一般诗人表达的情感、出现的气象是非常接近的。
这首诗就看不出来帝王所作,只是一个文才很高的诗人作品。
我们再回头看张若虚的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写景的部分基本上是放大了杨广的这首,也写月亮、江水、春花,都是景色。他把杨广这首诗的景色扩大、夸大地演绎了一番。当然在后面的思考发散是张若虚个人的内容所在,这也是他这首诗存在的价值。
这证明杨广对后世诗歌的影响非常大。《隋书》里对他的评价是“好学、善属文。”好学是学问大,善属文就是文章写得好啊。
个人更倾向于杨广的作品,虽然这二者除了诗名和写景部分之外,并不存在可比性。张若虚的诗内容多,量足,但是在文字修饰上,是走了回头路的。刚入道的文学青年可能觉得惊艳,但实际上看多了之后,就会有些堵得慌,因为从魏晋南北朝下来,文辞修饰到了顶点,这种诗其实一抓一大把。无论是修辞方法,还是描写内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宫体诗的承续,不值得提倡。
但是他的胜处在于最后进行了哲思升华,这正是宫体诗所欠缺的,也因此这首诗成为了齐梁体转唐诗关键时刻的一块奠基石,是有一定意义的。
而杨广的这首作品前面详细分析了。它的意义在于对宫体诗的进步是明显的,带有齐梁体的风格特色,却把度控制得非常好,照顾了个人对美的感受,却又没有过分堆砌。
这种度在推动唐诗的发展上意义重大。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唐诗,也并非对齐梁体的完全否定。对格式、音律的完美继承,在内容上积极向上,才是盛唐诗歌能够站上中国诗歌史顶峰的原因。
这其中,杨广、张若虚都起了各自的作用,是诗歌史上有意义的人物。有些人说隋朝诗人不还有薛道衡吗,他就没有杨广这种意义。而张若虚和初唐四杰、陈子昂比起来,作用相对又要小得多。
不论从诗本身还是诗人来说,张若虚的作品美则美矣,但影响和杨广比起来,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读了杨广的《春江花月夜》,感觉杨广其实有着一颗温柔细腻的心,其实他和陈后主是有共通之处的,所以他们的结局也大抵相同。
如要评价杨广和张若虚两的《春江花月夜》谁的更好的话,只能说各领风骚。
杨广的诗给人一种清奇雅致的感觉,原创更是不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后来写的,在意境上从杨广的诗里有借鉴,但是张若虚的诗写得更宽广一些,铺陈得更开,即景寓情。
如果真要拿到一起比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说杨广的《春江花月夜》是精简版,张若虚的更贴近白话文。杨广的原创将意境定格,张若虚的叠句妙语不断,都让人人舒服,论谁高谁下确实很难。
当然,我想说的是杨广的诗坛地位是严重被低估了的。
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短小精悍,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中长篇巨幅,气势恢宏、跌宕起伏、一气呵成。每每以为曲尽乐终,却出人意料之外,另生意境,妙句连连。意境深远高古,寓平常平凡事之中。有人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张若虚这首诗近似平时对话之语,妇孺皆愿传诵推崇。平常的语句引导后人去思考初月初人,发思高古原始之幽情,引起后人心中的共鸣,这可能是张若虚的巜春江花月夜》被广泛传诵的原因吧?这也是张诗略高于杨诗的地方吧?
近日,我写了一首怀古的诗,不是写张若虚而是写杨广的,诗名为《隋炀帝》:急功近利惹民愤,乘风破水赴扬州。横尸行宫唾四溅,碧波至今泛渔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带潮生。”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怎么“抄“,怎么“袭”?
书生写的是什么“景色”?皇上说了什么“情感”?
不必说“孤篇压全唐”,不必说“洗净艳词罪孽”;就其本身,也是句句让你感动,处处催人思考。——楊广没办到。
杨广和陈叔宝,以及后来的李煜赵佶的经历说明:文学家艺术家不适合当皇帝,他们横溢的才华,吃不了政治这碗饭。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曹操传位给曹丕而不是曹植。曹丕虽然也搞一些文学创作,但只是个很有才华的文学爱好者,更多才智表现在政治领域。曹植则全部才华都在文学上,成就极其显著,但是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在曹操眼里完全就是白痴。所以没有传王位给曹植,是对他最大的保护。同理,文学狂人政治白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归,其实也是唐玄宗对他最大的保护。否则在长安的政治圈里,李白将会死的很惨,而且还死的稀里糊涂。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谁的更好,答案当然是张若虚。
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意境也确实很美,但和张若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其一,张若虚在写法上先分后合,合起来就构成了诗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其二,前半部分是山水诗与哲理诗的融合,探讨了“人生”这个永恒的话题;后半部分,由景而人,引出了游子与思妇的离愁别绪。
其三,闻一多先生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仅凭一首诗流芳千古,《春江花月夜》功不可没。因此,我个人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比杨广的《春江花月夜》要好。
《春江花月夜》,当然是张若虚写的好啦!
杨广写了两首《春江花月夜》,都是五言绝句。无论是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还是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都是平铺直述,在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信手拈来,没有刻意的刻画,就像李白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不是寻玉山头见,疑是瑶台月下逢。
一样,都是写了眼前的所见,和自己心中的所想,描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并没有阐述深奥的道理。
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前八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也是对景色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受到杨广的影响的。但写的不如杨广唯美。
然而,接下来的八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写景转向感悟人生,主要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与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和苏轼后来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阐述动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对生与死的感悟。
余下二十句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特别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句,把思念比作月光,唯美缠绵,自己的心就像玉户帘、捣衣砧,被思念环绕,挥之不去。与张九龄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样,都把思念比作月光,但张若虚的更美,更能扣动人的心弦。
总体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如同火箭三级,将人带到了三个不同的高度。相比之下,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只重视浅表,没有深层次的含义,所以张若虚更胜一筹。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