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什么方法不让肠息肉复发?

有什么方法不让肠息肉复发?

2020-11-05 23:31阅读(61)

有什么方法不让肠息肉复发?:医学小侦探告诉你:肠息肉有很多种类型,有的肠息肉它本身就不容易复发,而有的肠息肉就容易复发,有一定的复发率,当然有部分跟:-

1

医学小侦探告诉你:肠息肉有很多种类型,有的肠息肉它本身就不容易复发,而有的肠息肉就容易复发,有一定的复发率,当然有部分跟我们有没有把它切除干净有关!那么到底哪些肠息肉就容易复发?哪些就不容易复发?真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我们的肠息肉复发吗?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了解下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我们平时说的肠息肉,其实指的都是结直肠息肉,但是很多人对结直肠都不是特别了解,大家可以先来看下面一张图:

可以发现:所谓的结直肠,其实指的就是大肠里面的结肠和直肠,其中直肠就是最靠近肛门的那一段大肠,而结肠是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大肠,整体呈“M”形,包绕于空、回肠周围。

其中结肠又分为四段,分别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而这个息肉以发生在左侧的降结肠,即左半结肠最为常见,右侧的升结肠反而相对比较少见。

那结直肠息肉是怎么回事?它其实就是一种长在我们的结直肠黏膜上的,又高于黏膜的一种凸起性肉揪揪,就像是平时长在我们手上的瘊子一样的。

只不过这个结直肠息肉是没有经过病理性诊断的,也就是说它有可能是良性的,但也有些可能会有恶变的风险,至于是哪一种,必须要切一部分经过病理学诊断才知道。

那这好端端的一个结直肠,怎么就长息肉了呢?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们医生也一直在找原因,目前来看,认为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是饮食。我们在患有结直肠息肉的病人身上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属于那种不健康的饮食,比如长期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这种人产生的粪便就比较容易在我们的结直肠停留过长,然后长期刺激我们的肠道,诱发产生息肉;

第二个是不良生活习惯。喜欢抽烟喝酒,熬夜,长期紧张压力下工作,造成自身免疫力就比较差,而我们肠道本身就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这能力下降了,就容易得这个息肉;

第三个是家庭遗传。有不少长结直肠息肉的病人,其实去追踪他的家庭,都能发现不少家里人也有息肉,这其实说明就是有一定的遗传性,尤其是那种家族性息肉病。

注意,以上只是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结直肠息肉有关的因素,具体结直肠息肉病因是不明确的,因此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肠息肉,没有哪一个专业的医生敢百分百说它不会复发。因为我们现在连它到底是怎么引起的,还没搞得特别明白,找不到病因,那么这无法说它一定不会复发,只不过对于不同类型的结直肠息肉,我们医生发现它们的复发风险确实不太一样,有的不容易复发,有的容易复发,而且复发以后还比较危险。

那么到底哪些肠息肉就容易复发?哪些就不容易复发?

在临床上,我们见过息肉主要分为以下5种类型:

第一种,管状腺瘤

第二种,绒毛状腺瘤

第三种,绒毛状管状腺瘤

第四种,增生性息肉

第五种,炎症性息肉

其中前三种息肉属于癌前病变,什么意思?注意它不是癌,但是任由其自由发生发展,也就是不干预,这个过程中会有癌变的可能性,尤其是绒毛状管状腺瘤是其中癌变风险最高的,它越大,时间越久,癌变率越高。

而剩下两种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我们在临床上很少见到有癌变的,基本上都属于良性息肉。

但是我们说发现一个息肉,你让我们医生立马告诉你,你这个息肉会不会癌变?我们没做一段时间观察,没做彻底的检查,是很难判断的。

那要怎么判断?做肠镜,然后还要做病理检查来确定息肉性质,而且你还要上心,做好定期随访,看息肉有无变化,才能最终判定它是不是有癌变。

那得了这个息肉,能保证治好?不复发吗?

这肯定得看息肉类型!

假如你的是增生性息肉或者说是炎性息肉,那么大家基本上不用过于担心,几乎不会发生癌变,基本上我们医生通过在肠镜下电烧切除就可以了,然后过段时间再复查,没有了就没了,如果你还担心,你过一两年在复查看看就好了,基本上也什么事;

但假如你的结直肠息肉是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者说是绒毛状管状腺瘤,那就要注意!单纯的管状腺瘤可能还好一些,癌变率比较低,也可以像我们做增生性息肉那样做一个肠镜下切除,然后定期复查即可。

但是如果你的息肉是带有绒毛状的,那简单的电烧可不行,不仅仅容易复发,而且很难切除干净,因为这种息肉基底部比较大,或者是蒂比较长,这时候就要做长段切除,除了降低复发率,最主要的是防癌变!

当然,关于息肉的手术治疗,也并没有陈医生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到底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除了我刚刚提到的根据息肉类型,还要结合息肉的大小,多少等等,才能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手术治疗,定期复查是关键。

尤其是像管状腺瘤或绒毛状乳头瘤,或者绒毛状管状腺瘤,比较容易复发,因为它病因不明,有时候我们医生切完以后,它这个基底部没过多久又长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医生会建议发现有管状腺瘤或者是绒毛状腺瘤的病人,半年复查一次,而且要连续查5年,这样我们医生才能给他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会不会癌变,有没有癌变!

专业建议

不要想着我们医生会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结肠息肉不复发,因为我们医生也没搞明白人究竟为什么长结直肠息肉,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息肉一定会复发,治疗后做好定期复查是最重要的,因为防止癌变才是你最关心的!具体为什么?文中已经有了一部分介绍,关于结直肠息肉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2

肠道腺瘤性息肉复发过程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

一般认为要到80岁后肠道长息肉才会逐渐停止,尤其肥胖、高血脂和有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

因此,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虽然予以切除术,患者千万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

说实话,能完全阻止肠息肉复发,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肠息肉的发生,既有先天因素,也有环境和后天因素。

比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等。

先说下长肠息肉的可能原因:

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年龄、饮食因素与生活习惯,

2.、胆汁代谢紊乱:

3、遗传因素:

4、肠道炎性刺激:

5、基因异常:

6、 肠道微生态失衡:

7、缺乏运动

8、其他疾病

这些因素,有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有些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到100%预防。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复发的几率,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

在预防上,医学专家们常把结直肠癌的发生归结于一句话:三高两少——

三高,即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两少,即运动少、膳食纤维少。

因此,在预防肠息肉方面,我们首先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

此外,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减肥,有家族史的及早进行筛查等,就能有效预防。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肠息肉会癌变,但是阻断其进程却非常简单,那就是做肠镜。

发现息肉就干掉它,使它根本没机会变坏!

我国的指南建议是50岁无症状做第一次肠镜,事实上,一线医生更建议40岁就要开始检查,起码一次肠镜可以保你5-10年无虞。

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

总之,为了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目前提倡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及时肠镜检查,就能阻断结肠息肉转化为结肠癌。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胃肠病科普,有问题可以私信我。谢谢!

3

很多人查后肠息肉后都感到恐慌不安,因为大约超过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那么长了息肉有哪些表现?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避免息肉复发?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长了息肉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较小的息肉是没有症状的,只是在肠镜检查的时候发现的,当息肉长大后有可能有以下表现:

1.典型症状:间断性便血或者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

2.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涨不适,隐痛等症状。

3.诊断依据:便血或者黏液脓血便史;

直肠指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长了息肉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以防息肉复发?

1.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凡是确诊的患者应在半年-1年复查一次肠镜。

2.调整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油炸、肥腻、高蛋白剂刺激性食品,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者息肉复发。酒精刺激会加重息肉刺激。

3.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加强肠蠕动能力,从而使得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少,而减少对肠息肉的刺激,避免息肉复发。

4.保持好心情:精神高度紧张会使得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

所以只要尽量放松,饮食有规律,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减少癌变的机会了。总而言之“防重于治”。

以上就是我所解答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可通过下方留言或者私信向我咨询,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关注小郑大夫,了解更多胃肠疾病的防治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为健康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和诊疗依据,具体诊疗措施请遵从经治医生意见。

4

现代社会,很多人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做肠镜检查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做了肠镜检查的人在拿到肠镜报告时,面对报告写的“肠道息肉”诊断往往一脸茫然,心里有很多疑问:什么是肠息肉?是否意味着肠道肿瘤?如何避免复发?这里不妨初步和大家一起看看肠息肉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的病变。通俗点来说,肠息肉就是在肠道上多了一些小颗粒或小东西。肠息肉分为良性和恶性,具体而言则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性息肉等等。

近些年来,肠息肉发病率也在慢慢增加,而且以男性居多。肠息肉的发病部位主要在结肠和直肠,一般分为两种,即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一般情况下,肠息肉的治疗方式有两种: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内镜治疗是切除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肠息肉都需要切除,有些情况下,肠息肉切除之后,反而增生更多,但有时必须切除,切除后可以避免息肉增多或增生,从而避免复发。

有什么方法不让肠息肉复发?

肠息肉不一定都发展成肠癌,但肠癌大部分都由息肉发展而成!肠息肉即使被切除了,但还是存在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定期复查、尽量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复发就显得至关重要。

1.定期复查

一般而言,有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都应该做到定期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检查证明是良性肠息肉的,开始每年只需检查一次肠镜,连续两到三年复查显示没有复发,说明该患者肠息肉复发的概率较小,之后可以改为每五到十年查一次。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易复发和癌变,有条件者根据个体情况应更加密切地复查。

2.注意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少吃过甜、过咸、过黏或过油腻的食物。特别需要注意,尽量避免过多吃畜类肉(红肉),研究表明,红肉吃得过多是肠癌诱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可多食用具有健脾、化痰、除湿功效的食物,如白果、大枣、薏米、赤小豆、白萝卜、扁豆、蚕豆、洋葱等。此外,应该要多摄入膳食纤维。如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则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泄,增加肠息肉的发生率。

3.戒烟限酒

烟酒是公认的致癌物!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肠息肉发生率。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息肉和延缓息肉复发。

结语

总之,不让肠息肉复发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强调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干预恶性息肉,避免其发展成肠癌。此外,通过注意饮食、少吃红肉、戒烟限酒、多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降低肠息肉复发概率。

5

说起大肠息肉,应该是一些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人会说:“吴医生,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先别着急下结论,咱们可以翻翻之前写的肠镜系列科普,仔细看大家就会知道,大肠息肉困扰人们的无非就是两点:

一是它们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复发率很高;另一方面如果放任不管,它们还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几率。这就像是古罗马人采用的“费边战术”,拖延迂回,靠着搞游击,打骚扰,让不可一世的迦太基名将,常胜将军汉尼拔都吃了亏。

我们的生活中也恰恰有一类人群,他们肠道里的息肉基本每次复查都会发现几个,这反反复复的发病,着实成为心头大患。但我们不能像汉尼拔一样知难而退,面对身体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对策。今天吴医生就帮大家整理一下,面对反复发作的大肠息肉,我们都能做一些什么吧。

大肠息肉高危因素

虽然大肠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不过凭借着已知的研究,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出一些结论。经过学者们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随访,目前已知的大肠息肉高危因素有以下5种:

1.基因和遗传因素 这个问题几乎无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无论生活上如何的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息肉病发作的隐患。息肉病跟我们平时理解的肠息肉还不太一样,它一旦发作,息肉可达数百颗(密集恐惧症完全不能直视的那种)。

2.年龄、种族和性别 同遗传因素差不多,依然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人类固有属性,不过在这里大家要知道一点,就是超过40岁的人息肉的发病率是飙升的。因此在之前的文章里吴医生也反复在建议大家,尽可能在40岁之前做一次肠镜的体检,之后保持一定频率的复查,这样就会保持对肠道健康的一种定期的监控,能及早发现肠道病变。

3.饮食因素和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肥胖、高脂肪饮食和大量红肉摄入是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会刺激肠道粘膜,更容易让肠干细胞在增殖分裂时发生突变,引发息肉或肿瘤性病变。很多人觉得,吸烟是和肺相关,跟肠道没关系。但其实吸烟者吸入超过4500种化学物质,这些里面就存在着能够反复引起炎症反应的物质,可能你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在反复的炎症刺激中,肠息肉就容易复发了。

4.胆囊疾病 身患胆囊疾病,尤其是胆囊息肉的朋友们需要注意了。现在很多的研究都在关注胆囊病变和肠息肉之间的关系,台湾有一项研究报道称,通过对该地区人群的调研显示胆囊息肉同结直肠腺瘤之间存在正相关。这就提示我们如果胆囊彩超提示有息肉的话,最好也要做个肠镜再看看。

5.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的失调也是息肉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大肠息肉好发的5种高危因素,接下来我们看看该如何去避免大肠息肉的复发。

如何避免息肉复发

虽然在基因和人体固有属性的层面我们无法在后天做出改变,但是结合上面提到其他肠息肉好发危险因素,我们还是可以尽可能地做一些积极的改变来避免息肉的反复发作。

1.改变饮食结构 在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指导意见中,建议人们通过戒烟、戒酒、低脂、低蛋白、多膳食纤维饮食来预防息肉的发生。我国在相关的专家共识或者文献中也支持这个观点。

2.化学药物干预 目前已报道并被纳入专家共识的可以预防肠道息肉的药物为大名鼎鼎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这家伙真是全能啊)。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阿司匹林通过对体内COX-2的抑制作用,来抑制息肉的发生。

不过在这里吴医生并不特别推荐为了预防肠道息肉而主动去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也有造成胃溃疡的隐患。但如果自身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抗血栓药,那么在用药选择时可以多考虑下阿司匹林,毕竟也可以顺带预防下肠道息肉。

另有报道说我国由上海交大牵头的研究团队证实黄连素有预防息肉的作用,期待研究的进一步进展。

3.定期体检,发现息肉即切除 我们预防息肉,其实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其癌变,那么对于这一点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切除,这也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策略。

以上就是我们在面对大肠息肉的“费边战术”时的三个主要的预防策略,这里面不光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的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更有主动出击,早发现早治疗的积极战术,相信注意了这三点,我们能够有更大的信心去击败体内狡猾的肠道息肉。

参考文献

  1. 李文洁,商春雨,桑慧,周颖,朱宏.结直肠息肉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0,40(1):19-22.
  2. 31 Liu YL, Wu JS, Yang YC, et al,Gallbladder stones and gallbladder polyp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 in men[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33(4):800-806.
  3. 狄连君, 陈有享, 赵逵, et al. 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腺瘤的Meta分析[J]. 重庆医学, 2011, 40(19):1889-1891.

6

答:请看??

1、2005年,我校四位教师体检有“肠息肉”,因为采取方式不同,所以结果绝然不同。

2、两位老师做“切夹息肉”手术,另两位老师坚持食物疗法—— 蔬菜、水果、水产品、豆类。

3、两年后检查,做手术的教师又出现新的息肉,且更多;注意饮食的教师,大息肉小了,小息肉没了。

7

结直肠息肉能治好吗?还会复发吗?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id\": \"v020161e0000bsh3n9tsdq0nop871gi0\

8

首先肠道息肉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病变,虽然大多数炎症所导致的息肉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吸收自愈,主要有炎症型、增生型和腺瘤型等,而且肿瘤型和增生性息肉一定程度上有恶变的可能,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完全组织肠息肉复发。


导致出现肠道息肉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长期的低纤维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遗传、胆汁刺激、肠道细菌感染等因素都会容易导致出现肠道息肉,所以肠道息肉出现会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便血等症状。

所以对于炎症所导致的息肉,要改善饮食习惯,而且注意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肠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还要补充适量的膳食纤维,同时服用一些抗细菌的药物,还要促进肠道的蠕动。

但是对于一些有恶变倾向的需要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目及蒂的长短粗细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而主要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炎性息肉(柳氮磺吡啶、5-氨基水杨酸类等药物)治疗,而且50岁以上的人群还是需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9

回答:要想了解“有什么方法不让肠息肉复发”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以下知识入手,分别了解:

一、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的分类?

二、形成肠息肉的原因?主要症状是什么?

三、怎么做才能告别肠息肉?减少复发几率。

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的分类?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白话一些:肠息肉就是在肠道上多了一些额外的“肉”。)肠息肉可小至芝麻,直径仅有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达到2~3厘米,数量也是从1个到多个不等。

主要分类:肠息肉分为良性和恶性具体来说就是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性息肉等等

近年来,肠息肉的人群不断增加,并且男性居多。发病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问:结肠息肉到底离癌症有多远?

大肠腺瘤,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占70%—80%左右,有癌变的可能。而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的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需要5-15年。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越来越高,平均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30万,并以年均4%增幅不断攀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研究显示,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因此,预防结直肠癌,要从预防肠息肉开始。

检查方法: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二、形成肠息肉的原因?主要症状是什么?

一、形成肠息肉的原因?

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归纳以下3点:

1、饮食原因导致:经常吃刺激性食物、熏烤类食物以及腌制食物的人,肠息肉的发病率更高。

对策:饮食清淡少油腻,多吃高纤维蔬菜、水果和粗谷物,戒烟限酒。

2、炎性刺激:在自身肠道有炎症反应或炎症性肠病均可以引起肠黏膜发生黏膜糜烂、溃疡、结缔组织等形成,腺上皮及下层组织增生,因此容易形成炎息肉。

对策:改变生存环境,就像有种子,种子能不能发芽,能不能生长,要看环境。

3、遗传和有排便不畅:遗传:研究发现,肠息肉会遗传给子女。排便不畅:粪便对肠粘膜的摩擦、挤压,也会刺激黏膜长出息肉,因此,排便不畅的人更容易出现息肉。

对策:遗传:家族遗传性更应该重视,有研究证明,如果一人得了结直肠癌,其直系亲属得结肠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而没有经过治疗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0-20年的癌变几率是100%。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清洁卫生和饮食安全,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

4、情绪导致:肝气郁结,长期郁郁寡欢,心情低落或者工作压力大,就会导致气机阻滞,淤血、痰湿内生而出现各个积聚表现在胃肠良性的就是息肉,恶性的就是肿瘤是癌。

对策:首先保持心情舒畅,给自己找一个释放压力的方式或者方法。

二、主要症状是什么?

我们总希望能通过症状,判断疾病。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大肠息肉前期没有什么表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大便表面带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大家平时在排便时可以多加留意,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建议立即去医院做肠镜检查。

但是,从临床症状难以诊断大肠息肉,真正能够及早发现肠息肉的是结肠镜检查。

在内镜下,从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约为1%,1—2厘米之间的腺瘤仅10%恶变。大于2厘米的腺瘤46%是恶性。

三、建议以下人群进行肠镜检查:

1、40岁以上;

2、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

3、慢性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慢性便秘每年在两个月以上,有黏液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等。

三、怎么做才能告别肠息肉?减少复发几率。

治疗息肉除了切除外还要改变胃肠内环境才是根本。
所以息肉不是一切了之这么简单,改变内在环境是根本。为期两年的检测发现,60%-75%息肉切除后又有新生或复发的息肉。术后第一年再发生息肉的危险性是正常同龄人的16倍,直到4-6年后才和一般人相似。

因此可以2个方面考虑对待肠息肉的问题:

1、息肉数量不多,尺寸也不大,肠胃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观察,但要进行严格监管,定期复查就行,建议每1年检查其发展变化。如果过于担心这个定时炸弹,心里负担大的话,建议在检查出时就直接切除。

2、息肉反复的长,切了又出,或者息肉一直在发展,或者有胃肠的各种不舒服,这样你应该先治疗胃肠,把胃肠炎解决了,息肉基本是不会发展的,如果用药准确,用药时间够,还有可能把息肉消除。

总之,胃肠息肉现在随着胃肠镜的发展,治疗和预防都是非常容易做的,虽然息肉是胃肠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但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起码在5-15年以上。

3、炎性息肉是终生也不会转成癌,但是我们也不能放任不管,也是要通过改变一系列习惯慢慢改变及消灭炎息肉。

结语:总之,不让肠息肉复发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强调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干预恶性息肉,避免其发展成肠癌。此外,通过注意饮食、少吃红肉、戒烟限酒、多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降低肠息肉复发概率。

今天的内容就在这里,希望大家都学会养生,学会基本调理方法,有个好身体。我们下个回答见。更多养生资讯可以关注食妆集,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

食妆集每天分享/回答健康养生信息,喜欢可以给的小集点个赞,或将这样的常识分享出去,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小集再次非常感谢!健康养生从生活点滴做起,关注小集,关注更多养生信息!

10

首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近年来,做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许多患者在肠镜下切除息肉后仍会复发,却反反复复始终无法“断根”,而且还要担心肠息肉会不会癌变,对这部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都造成很大的负担。

有时会遇到患者这样问我: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肠息肉不让它复发呢?

作为一名消化内科的医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今天详细地来说一说。


肠息肉是什么?

凡是从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都统一称为肠息肉,需要在肠镜检查下发现。肠息肉大致可以分为炎症性肠息肉和腺瘤性肠息肉两种,其中炎症性肠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肠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还与肠癌的关系密切。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主要总结为以下4大因素:

1、饮食和生活习惯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而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摄入不足的人,还有肥胖、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便秘和吸烟的人容易长肠息肉。

2、胆汁代谢紊乱

做过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发生肠息肉的概率增加。

3、遗传因素

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肠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肠息肉的概率明显升高。

4、肠道慢性炎性疾病

肠道长期存在慢性炎症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腹泻等)的刺激,会导致炎症性息肉的发生。

长了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多数的肠息肉没有症状,不做肠镜检查可能永远不会发现。当肠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大便带血、便秘、腹痛等症状。

哪一类肠息肉会癌变?

前面有提到,腺瘤性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密切。腺瘤性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公认的肠癌前病变,超过80%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腺瘤性肠息肉演变成肠癌所需的时间大约需要5-15年。

怎么发现有长肠息肉?

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在肠镜下,可以清晰观察到肠道黏膜表面,小到几毫米的肠息肉都能被发现。在肠镜下可以通过活检来确定肠息肉的性质,是炎症性还是腺瘤性。

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肠镜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在肠镜下切除,以免带来一些严重后果,比如发展成肠癌。腺瘤性肠息肉虽然生长缓慢,但它是肠癌的重要源头;炎症性肠息肉虽然对身体的危害性小一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些症状,比如长期便血、腹泻甚至肠梗阻等。因此,切除肠息肉是预防肠癌发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保持肠道健康的有力措施。

肠息肉切除后有什么方法不让它复发?

现在来回答一下文章开头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肠息肉?真相是大多数人肠息肉切除后都有可能复发,很难做到根治,因为导致肠息肉生长的4个主要因素如果没有有效控制,肠息肉就会复发。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降低肠息肉复发的概率,具体的做法如下:

1、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禁食辛辣、油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使基因突变,也会增加肠息肉复发几率,因此,还应当戒烟限酒。

2、适当运动

适度锻炼能够使肠蠕动加强,加快粪便排出,减少粪便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使肠息肉复发率减少。

3、保持心情愉悦

当人的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尽量放松,保持愉悦的心情,可以大大减少肠息肉复发的机会。

4、养成定期复查肠镜的习惯

无论怎么预防,肠息肉都有可能复发,不能一切了之,一定要定期复查肠镜,一般1-2年复出一次,有些患者的复查频率还应更频繁,主要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肠癌术后、原因不明的长期腹泻或便秘、排血便或消瘦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大家要了解和重视肠息肉形成的因素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肠息肉切除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肠镜,及时发现可能复发的肠息肉并及早切除,把肠息肉癌变的几率降到最低。


关于预防肠息肉复发的内容我就总结到这,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