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中有元帅和大将,为何没有上将军衔?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中有元帅和大将,为何没有上将军衔?

2020-11-04 18:01阅读(62)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中有元帅和大将,为何没有上将军衔?:实际上题主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日军不用‘上将’二字”才对。旧日本军队的军官军衔基本上是三三制,三

1

实际上题主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日军不用‘上将’二字”才对。

旧日本军队的军官军衔基本上是三三制,三等九级。军官分为将、佐、尉三等,每等中再分为大、中、少三级,大将是最大的将官,少佐是最小的佐官。虽然还有一个“准尉”军官,但那在更大的意义上是兵头,不是陆军士官学校或者海军兵学校的毕业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是四等13级,军官分元帅、将、校、尉四等,将帅尉每级再分为大、上、中、少四级。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取消了元帅、大将和大尉军衔,增设一级上将,变为三等11级,但其实一级上将空缺,后干脆取消,成为了现在的三等10级。

解放军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也有准尉军衔,立法文件虽没有规定,但实际上授了,当时的准尉为副排级,算干部但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

所以就现在解放军的军衔来看,“上将”相当于二战时日军的“大将”,所以说不是日军没有上将军衔,而是日军没有用“上”这个汉字,用的是“大”字。

另外,看到其他回答中有说日军的元帅是“荣誉军衔”的,这种说法不全对。日本的“元帅”是授予军人的一种荣誉,但并不是军衔。“成为元帅”用日语说是“名列元帅府”,名列元帅府的这些人的军衔还是大将,和其他大将不同的仅仅是不需要退休编入预备役了,在称呼这些人时加上“元帅”这两个汉字,比如杉山元是“元帅陆军大将杉山元阁下”。

顺便说一句,军官级别最多的应该是朝鲜,四四制,四等16级,他们连元帅都还分了四级:大元帅、共和国元帅、元帅和次帅。

谈到日军军衔的时候,要说明一个挺容易混淆的字:士官。日文中的“士官”并不是指上士、中士这些军人,这些军人在日语中是“下士官”。日语中“士官”是“士兵”的反义语,也就是汉语中“军官”的意思,所以才有“陆军士官学校”,这个学校要用中文来表示的话就是“陆军军官学校”,所以俗称“黄埔军校”的那个学校的正式名称是“陆军军官学校”。

那为什么日本海军的学校不叫“海军士官学校”而叫“海军兵学校”呢?这是因为日本陆海军是仇人,陆军士官学校在先,后来到海军也办学校的时候就不愿意用陆军用过的字。“兵学校”的意思并不是“培养士兵的学校”,而是“学习兵学的学校”。所谓“兵学”就是“用兵的学问”,用兵当然是军官的事啊,还是军官学校。但有意思的是其实陆军在除了“陆军士官学校”再也不用这个词,用“将校”来泛指军官,而海军除了学校名不用这个词以外在其他场合则是大量使用“士官”这个词。

现在日本自卫队还是三三制,三等9级,只不过不用“大中少”,干脆用一二三。“三尉”、“二尉”和“一尉”就相当于原来的“少尉”、“中尉”和“大尉”;同理“三佐”、“二佐”和“一佐”就相当于原来的“少佐”、“中佐”和“大佐”;两颗星的“将补”相当于原来的“少将”,三颗星的“将”相当于原来的“中将”,而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的幕僚长再加上统合幕僚长这四人佩戴四颗星,相当于原来的”大将“。

2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中有元帅和大将,为何没有上将军衔?

已经成为历史的第一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持续引发全球军迷的关注和研究,有关欧洲及亚洲二战题材的大片及电视连续剧,依然是全球影迷追捧的热点。

人的确是个矛盾综合体,和平年代,就有许多人喜欢战争;但战争年代,却都在渴望和平,这是一对悖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为亚洲强国的日本,率先侵略中国大陆,先于欧洲点燃了二战的导火线,又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但疯狂的武士道日本军队,最终还是被中美苏联合打败,从一战的战胜国,坠落成二战的战败国。

二战期间,日本的军种建设只有陆军和海军,没有独立的空军,但却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

就其部队军衔而言,当时的裕仁天皇是“大日本帝国陆海军大元帅”(正因为日本小,所以日本才自称“大日本”),既是名义上的,也是实际上的最高军事统帅。

日本陆军和海军军衔,有将佐尉三个等级,将官:大将、中将、少将;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日军中的大将对等于当时中国及欧洲军队中的上将,佐官就是中国及欧洲军队中的校官,大佐就是上校,同理大尉就是上尉。

其中,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确实有元帅,但那只是荣誉军衔,是对“为大日本帝国建立了特殊功勋的陆、海军大将的嘉奖”,说穿了那是为死人准备的,譬如,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员山本五十六大将,在被美军战机击落摔死后,被追授海军元帅军衔。

放飞的季节510

2017年11月24日

3

研究二战史应特别注意,日军的“元帅”严格来说并非是一级军衔,而仅仅是授予少数陆海军大将的“荣誉称号”,可以理解为带有“勋位”的性质,所以某位大将衔军官获授元帅后,其正式称谓是“元帅陆军大将”或者“元帅海军大将”,说明其正式军衔仍然是大将,这个称谓虽然看出来很可笑,但事实的确如此。



比如二战末期日本人为了筹划所谓的“本土决战”,在日本国内将原来的东部军、西部军升格为第一和第二总军,两个总司令就都是授予了元帅称号的陆军大将,分别是“元帅陆军大将”杉山元和“元帅陆军大将”畑俊六,也包括日本海军的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他后期的称谓则是“元帅海军大将”。元帅也没有专属的军衔标志,而是在大将军服上佩旭日菊花的“元帅徽”和手持元帅杖。


日本军队于明治年间的1898年设立“元帅府”,然后给立有重大战功、或者对军队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大将授予元帅称号,到日本投降为止共有30位陆海军大将入列元帅府。这个元帅府跟军事参议院一起,成为天皇的最高军事咨询机构,也就是最高“军事顾问团”的意思。当然,其中也包括给死去的大将追授的情况,比如我们熟知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挂了以后追授海军

元帅。



你要注意追授和追晋这两个词的区别,既然是“追授”的用语,也就是说明元帅不是大将的上级军衔,否则就该用追晋二字,比如鬼子的大佐联队长战死以后,基本都追晋了陆军少将。另外一点区别,就是陆海军大将一旦授了元帅,就可以终身无须退役,因为日军大将的服役年龄上限为65岁,而成为元帅府一员后,则年龄不再有限制,可以一直到死都穿军装挂大将军衔。


旧日本军队的将官设置比较简单,只分为少将、中将和大将三档,关于“大将”的军衔称谓其实是日语直译,因为中日文字本身就有一定的联系性,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所以在翻译军衔时就直接搬了过来,实际上,日文中的“大将”就是欧美和民国军衔“上将”的意思,这完全可以归结为翻译不专业所致。也包括了佐官阶级的大佐和尉官阶级的大尉,也因此给军史研究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因为在苏式和德式军衔中,“大将”确实是高于上将(德军称为兵种上将)的专门一级军衔,然后再上面就是苏联元帅或者德国的陆军元帅了,有关这一点,其实苏式军衔更加直观,那就是上将三颗将星而大将四颗将星。但是每个国家的军衔体系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简单地横向比较和一概而论,比如民国军队则是分为二级上将、一级上将和特级上将,换美式军服后就分别是三颗星、四颗星和五颗星,你称呼老蒋为“五星上将”那就不专业了,尽管将星数量对等。


所以在这一层上,我们关于国外军衔的翻译是有欠缺的,因为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五花八门,设置的等级和自有特色也非常繁杂,为了便于军事文献的说明,应该在翻译时“以我为主”从而简单易懂。比如二战日军的“大将”就应该翻译为“上将”,至于大佐和大尉,虽然“上佐”有点不伦不类,但确实等于上校和另外一个“上尉”军衔,日军的大尉中队长和民国军队的上尉连长,本就是几乎相同的职衔设置(咱说了不算,提议而已)。


(畑俊六大将时期)


当时日军的陆海军大将,已经是军队中最高职务的军衔,比如担任陆军大臣、陆军参谋总长、陆军教育总监这三巨头,也包括海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以及军事参议院的“军事参议官”等等。但这些大将未必就能够获授“元帅”称号,在其他三个总军级的地面部队中,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就授予了元帅,而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就没有这待遇,但不影响陆军大将衔依然可以担任最高级别的军职。


正因为如此,在旧日本的军衔和荣誉体系中,“元帅”既没有晋级年限、也没有薪金标准、更没有现役年限,只是在初叙位阶上比大将高了一档:大将为正四位,而元帅为从三位。也就是官位品秩不同,你甚至可以理解为1955年的“军队级别”:与军衔挂钩,但又不完全等同。


(元帅海军大将)


按照所谓旧日本《元帅府条例》有如下说明:第一,对列入元帅府的陆海军大将,特授元帅“称号”;第二,元帅府是天皇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机构;第三,元帅府奉“敕命”有监督陆海军之权,看明白了吗?其实民国军事委员会也有军事参议院的,两边的职能差不许多。


至于那个战争元凶裕仁,他的军衔是统率两大军种的“陆海军大元帅”,军衔标志是在三颗星的前面加了个旭日徽,其实也不能列入日军的正规军衔体系,因为那是独一无二的专属军衔,跟斯大林的情况相同,其实没啥必要,在这一点上,他们俩都不如小胡子低调,哈哈。


(注意裕仁的领章)

4

二战日本没空军,只有陆军,海军,空军分两部分,一部归陆军,称为陆军航空兵。一部归海军,称为海军航空兵。日军的将帅官阶设有元帅,大将,中将,少将。而元帅只有天皇一个人。名称为“大日本帝国陆海军大元帅”,即是名义上的也是实际的陆海军的领导者。日军军官分三等九级,分别是大将,中将,少将为一等。大佐,中佐,少佐为二等。上尉中尉,少尉为三等。除天皇为元帅,其实日军中没有元帅这一级。大将为日本最高军阶。那么日军中有上将吗?有!大将就是上将,只是称谓不一样,性质是一样的。大将(上将)虽然是日军最高军衔,但是,大将军衔对应的军官级别却不是最高的。大将(上将)对应方面军司令,总参谋长这一级。如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岗村宁次就是大将级别。而做为日本大本营的最高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总参谋长,虽配带大将(上将)军衔,基本上相当于元帅级别。

5

日本为什么把general,admiral翻译为陆军大将,海军大将(现在的韩国也沿用)?因为日语中上念jou,和少shou音近,不好区分。所以借鉴了古代律令制的武官名,左右近卫大将。

6

为什么就非得有上将军衔,一个国家的军队是由国家最高领导管辖,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地理、政策都不一样,所以就不要按照你自己的规律来想事情,难道元帅和大将之间就非得设立一个大将军衔,谁统一规定的,有国际法这样规定过吗?一个国家的军队设立什么军衔是由国家自己规定,这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主权,没有哪个个人或国家能干涉的,如果我的回答你不满意,不妨建议你直接问一昭和天皇,名裕仁,俗称裕仁天皇

7

日本军街是三阶制,分少中大。我国军衔是四阶制,分少中上大。其实少和大是对应的,而上没有下对应。民国时有少中上将之分,无大将,因为三国时刘备就封过五虎上将。

8

《介绍一下侵华时期日军的军衔和兵制》

19世纪50年代,日本效法欧美,改良兵制,建立起中央直辖的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因此,日本海军和陆军,建立起了西欧式的军衔制度,规定大元帅为最高军衔,为陆海军统帅,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统帅,授予大元帅军衔。

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军、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军、海军等任务。元帅,在日本军队陆军和海军中,并非正式军衔,只是由天皇从大将中赐予的封号,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和荣誉,并无元帅的实权。

二战期间,一些战殁的大将,譬如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以及古贺峰一海军大将死后,都被追授海军元帅军衔。

军衔军官有将官、佐官、尉官三个级别,将官军衔有大将、中将、少将;佐官军衔有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军衔有大尉、中尉、少尉。士官军衔有准士官、曹长、军曹、伍长。士兵军衔有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其中,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实行征兵制,大将相当于西欧国家的上将,佐官相当于西欧国家的校官,大佐相当西欧国家的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