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汉景帝的人品?腰斩晁错于东市,周亚夫冤死,杀死邓通等等:同样是文景之治的缔造者,汉文帝刘恒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圣君典范,可是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就不
同样是文景之治的缔造者,汉文帝刘恒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圣君典范,可是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就不太一样了。西汉共有七位皇帝有庙号,其中无景帝。
事实上,虽然大家都承认汉景帝是个明君,但是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古代评价汉景帝,要是光评论他的文景之治的事业的话倒还好,但是一具体到个人,那可就恶评如潮了。别的不说,司马迁在《史记》为这两位皇帝做的世家,一详一略,就很说明问题。我倒不是说司马迁因为讨厌汉景帝而不给他多写,恰恰相反,司马迁很可能是给汉景帝写得太详细了,把他干的那些缺德事都给抖露出来了,所以才导致了大量的删减。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早就不是司马迁的原本了,后来流传出来后,《史记》其实是被多次删改的。不过问题可能还不在这里,因为《史记孝武本纪》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失传了,很可能是被汉武帝销毁了。考虑到刘启是刘彻的父亲,比起后代人,刘彻下令删改《孝景本纪》的可能性最大。还有别的例子可以证明刘启的风评不高。唐代名家,《史记索隐》的作者司马贞对刘启的评价就不高。
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也持此观点。
苏洵指出,汉文帝的作为那真的是无可指摘,有高皇帝刘邦之风(默默吐槽一句,刘邦才没刘恒厚道呢),而刘启这个人忌克少恩,没有人君的度量,远远比不上汉文帝。
汉景帝的刻薄寡恩,从他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的堂兄弟,吴王刘濞的太子来找他下棋。两个人下着下着就吵起来了。估计吴王太子也是骄横惯了,对太子也横得很,刘启一生气,居然拿起棋具就把人家给打死了。。。大家想想,一个少年,就因为下棋有点争议,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兄弟打死了,这要是放在今天,非得轰动全国不可。刘启性格之暴戾,由此可见一斑。
汉景帝的另一个不如他父亲的地方就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这可以从对待张释之的态度上看出来。张释之,西汉名臣,曾担任廷尉,也就是主管法律的官员。张释之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大臣,有一是一,有二说二,一贯秉公执法。有一次,汉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结果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汉文帝很生气,就把这个人抓起来了,让张释之处理。张释之审讯查明那个人是以为皇帝的车马已经过去了才跑出来的,然后张释之就去跟汉文帝报告,说这人应该处以罚金。汉文帝一听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要不是我的马脾气好我可能已经受伤了,你就给他个罚金就完了?
张释之是这么回复的:“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汉文帝听后默然良久,同意了张释之的意见。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释之的正直,也可以看出汉文帝的气度。但是汉景帝就不同了。这里还是要说回他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弟弟梁王刘武一起坐车进宫,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下车。根据规定到了这里是要下车的,所以他们俩被张释之当场拦下,张释之直接就检举他俩犯了不敬罪。这下子惊动了汉文帝,汉文帝再度自我反省,说自己教子不严,并提拔了张释之。比起他的父亲,汉景帝怎么样呢?记仇了。等到汉景帝登基以后,先是表示自己很大度,不计较这件事,然后转眼就把张释之给下放地方去了。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却记恨公正处理的大臣,汉景帝之心胸狭隘也就可以说明了。
汉文帝是出了事先反省自己,景帝是出了事先找替罪羊。没错,说的就是杀晁错这件事。七国之乱爆发以后,仅仅是为了让七国叛乱师出无名,刘启居然就腰斩了自己的恩师晁错,并且族诛晁家,真的是冷酷无情。当然了,有人要说汉景帝是无奈之举。但杀了以后,景帝明知道晁错是冤死的,但只是说了句我也后悔了,就完了。出主意杀晁错的袁盎没有受罚,对晁错也没有什么平反昭雪什么的。他儿子刘彻冤杀了爱臣张汤后还知道严惩诬陷张汤的凶手呢。
说到儿子,汉景帝做的就更绝了。刘荣是景帝的长子,本来是太子来着。结果因为太子的母亲栗姬得罪了馆陶长公主,人家长公主略施小计,居然就让汉景帝认为自己的老婆结党,二话不说逼死了栗姬,灭了栗姬三族(那可是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废了刘荣。废了还不算,后来刘荣在地方上又犯了点错误,景帝居然派了酷吏郅都来主审刘荣,硬生生把刘荣吓得自杀了。窦太后听说自己宝贝孙子自杀了以后气得要杀郅都,而亲爸爸刘启是什么反应呢?对儿子死了没反应,只是说郅都是个忠臣。汉武帝逼死了儿子后还知道建个思子宫呢,景帝思子了吗?我看是没有。
汉景帝,姓名刘启,西汉王朝第六代皇帝,高祖刘邦嫡孙,汉文帝刘恒之子,母亲窦氏,与文帝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为汉武盛世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基础,是西汉王朝一位启上承下的皇帝。
作为皇帝,汉景帝虽然没有其爷爷刘邦的开国之功,也没有其父亲刘恒拨乱反正之作为,更没有其儿子刘彻之开疆拓土和文治武功,但汉景帝无为而治,政治上削藩平乱,限制诸王权力,削减诸王封地,收交诸王行政权和司法权,把诸侯国变为受中央政府管制的地方郡县,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避免了国中有国、容易导致大汉王朝四分五裂、诸王割据的混乱局面,为后来汉武帝有所作为奠定了稳固的政权基础。
但作为一个自然人,汉景帝人品不敢让人恭维。一是作人比较冲动。为了下棋,和吴王之子刘贤发生争吵,用棋盘打死刘贤一事,就是刘启作人比较冲动的具体表现;汉景帝做事鲁莽,缺乏认真考虑还表现在削藩问题上,由于做事激进,引起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的反对和叛乱,后又误听袁盎之言,不加思索地杀了主张削藩的晁错,不但没有让七国之乱得到平息,反而还让吴王等人变本加厉的和朝廷作对,幸亏周亚夫挺身而出,用计谋平息了七国之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二是作人出尔反尔。削藩虽然是晁错提出的,但没有汉景帝的认同和审批晁错万万不敢越俎代庖,当削藩导致七国叛乱后,汉景帝为了安定天下,接受袁盎之建议,用诛杀晁错来换取天下太平,直接让人怀疑汉景帝作为君王的反复无常。汉景帝朝令夕改的事情比较多,因薄后无子嗣而废之,听信其姐长公主谗言而废掉太子刘荣,并将其逼死等,无不反映了刘启自私无情和偏听偏信。三是不能善待功臣。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其父周勃在汉王朝的建立和铲除吕氏诸乱时居功至伟,但汉景帝为了给儿子刘彻以后执政扫除障碍,不惜逼死周亚夫于大牢之中。
汉景帝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和父亲,他承上启下,开辟了文景之治,奠定了汉武盛世,但看他作为一个人的人品,确实不值得让人称道,自私、多变和冷酷无情,这也许正是作为一个帝王不能和一个普通人相提并论的地方。
汉景帝刘启注定是一个过渡式的人物,和祖辈、父辈、字辈相比,他似乎有些黯淡失色。他爷爷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建立西汉政权,拥有开国之功。他父亲汉文帝刘恒安民固本、德仁赢人。他儿子汉武帝刘彻一统天下、文治武功都在高处。但汉景帝刘启的削藩平乱、强化皇权、与民休养等政策,客观上为后来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大发展做了铺垫。
要评价他,腰斩晁错于东市,冤死周亚夫、杀了邓通等事情是不能够撇开的。对于刘启而言,晁错作为启蒙老师之一,知无不言、尽忠尽力。作为景帝刘启执政后的内史,晁错建议削藩立法,曾经深得信任。但是作为皇帝的心腹人物,七国之乱时期,危险慢慢睇逼近晁错。在袁盎等人的离间下,刘启下令腰斩了晁错。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薄情寡义的刘启,为人之君,竟然这么轻易地杀了自己的恩人,这事无乱如何说不过去。
说起周勃、周亚夫父子,那可真是对刘汉天下立了大功。刘启时代,周亚夫严于治军。刘启的父亲文帝刘恒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告诉儿子,如果国家遇到危难,周亚夫是一个可以担当重任的人物。汉文帝说得没错,七国之乱发生后,周亚夫巧谋智思,最后取得了胜利。就是这样一个效忠汉庭的人物,却因为性格耿直,爱说实话,被景帝刘启慢慢疏远。最后因为儿子为他准备的丧具而蒙冤饮恨,吐血而亡。
“谨其身以媚上”的邓通,深得汉文帝喜欢,得势后铸钱敛财,名声很是不好。但是他不忘文帝的帮携之恩,精心侍奉。景帝刘启因此心里泛酸,即位后,对邓通革了职,收了财。让邓通这个富人最后却穷死了。
关于当了皇帝的刘启,宋代人苏辙有一段话,我把这段话搬过来吧。“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在这段评价里,苏辙说了自己对刘启处理邓通、晁错、周亚夫等人的看法。忘恩负义、心胸狭窄似乎就是汉景帝刘启的人品了。
需要赘述的是,评价皇帝的人品问题,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当然,我也一直觉功过和人品隔不开。
帝王将相、企业家、富人,这类人不要谈人品、讲道德。
道德人品是约束底层人民的,是统治者的工具,不是约束他们自己的。
所以,底层人你可以谈道德、谈人品,上层社会的人,只谈利益。
所以,何况是皇帝呢?皇帝哪来人品好坏,道德高低?
你不要觉得,这是他们人品道德有问题,恰恰相反,他们的道德是高于普通人的,只是他们考虑问题的高度你无法理解罢了。
汉景帝这个人确实不咋的,说白一点就是他太自私了。
你看他在当太子的时候,和远房亲戚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时,因为口舌之争,他拿起棋盘来就把刘濞的儿子给砸死了。
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可以说这个也是诱因之一,毕竟汉景帝砸死的是吴王刘濞的长子,也是刘濞最喜爱的儿子,刘濞怎么可能不恨汉景帝呢?
还有一个叫邓通的,也是被汉景帝杀死的。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因为算命的说邓通这个人命不好,他会因为饥饿而死,汉文帝不信,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皇帝,自己可以保证邓通世世代代富贵下去。为此,汉文帝还赏给了邓通一座铜山,允许他造钱。
可是,在汉文帝死后,邓通还真应验了算命人的话,他被汉景帝抄了家,流宿街头而死。
汉景帝问什么会和邓通过不去呢?
因为邓通无疑中得罪了他,那时候他还在当太子,汉文帝因为身上长了疮,流了浓,邓通看到后就用嘴把汉文帝身上的浓给吸出来了。
汉文帝觉得邓通是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人,于是他就问邓通,你觉得世界上对我最好得人是谁?
邓通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太子了,汉文帝为了考验太子对自己真的有那么好吗?于是,他在见了太子之后,就让太子给他吸浓。
父皇的命令汉景帝不敢违背,他忍住恶臭,还是给汉文帝吸了。
但,事后汉景帝越想越恶心,他就开始打听,好好的父皇为何要让我用嘴给他吸浓?结果知道是邓通在搞鬼。所以他就记住了邓通。
等到汉文帝一死,他刚一继位就开始抄了邓通的家,并让他露宿街头去了,邓通最后被饿死了。
要说这些人因为得罪汉景帝,而被汉景帝杀死,那也情有可原,可是,晁错犯了什么错呢?汉景帝还是把他给杀死了。
晁错是汉景帝做太子时候的老师,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最铁。
起先汉景帝有什么大事都是先和晁错商议完,然后在和群臣以及宰相商议。为此,晁错还得罪过很多朝中大臣。
晁错因为是汉景帝身边第一红人,他仗着汉景帝的宠幸,开始为大汉江山的稳固考虑了,最后晁错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削藩,汉景帝对这一举措大大的支持。
晁错的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就专门从老家河南赶到朝中,他告诉晁错,你可不能削藩呀,你这分明在挑拨人家亲人之间的关系。
晁错不听,他说若是地方势力无限的大下去,就会威胁到中央,那样中央就危险了。
晁错的父亲告诉他,你若是坚决这样做,汉家的江山是稳固了,但是,我们晁家就离灭族不远了。
晁错还是不听,晁错的父亲回到家就自杀了。他决的晁错这么做,早晚会被灭族的。
晁错继续和汉景帝共同削藩,维护汉中央的政权。
但是,令汉景帝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削藩引起了吴楚七国的叛乱,汉景帝被吓得不轻。他又听说,若是杀掉晁错,吴楚七国就会退兵,结果汉景帝毫不犹豫的把晁错骗到了菜市场给腰斩了。
那时候晁错还穿着朝服,他还以为汉景帝是找他商议事情呢,结果却是杀害他。
紧接着他的家族被灭,应验了他父亲的话。
当然汉景帝杀了晁错之后,吴楚七国也没有退兵,杀晁错只是他们起兵的借口,没想到自私的汉景帝,竟然为了自己的安危,把这么一个大的功臣给杀害了,还灭了人家的族。
公道自在人心,你觉得汉景帝是什么人呢?
腰斩恩师晁错,逼死功臣周亚夫算什么,汉景帝还杀了自己的亲儿子。
原来,汉景帝很早就立了太子,那就是长子刘荣。但后来由于小人的挑拨,无非是后宫女人争风吃醋之类,刘启慢慢开始不喜欢刘荣的母亲栗姬,觉得此等人不可母仪天下,所以刘荣也就连带着不能再当太子了。于是,在公元前150年三月,汉景帝废刘荣太子之位,将其贬为临江王。而栗姬在京居住的所有亲属,也一律被汉景帝派酷吏郅都逮捕处死。连番打击之下,栗姬忧愤抑郁而死,倒算是省了刘启的事儿。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公元前150年四月十九日,刘启改立皇十子刘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也被封为皇后,是为王皇后。
又过了两年,临江王刘荣因为侵占太庙用地而得罪,景帝将他召来长安,出发之时车轴突然断了,见此不祥之兆,江陵父老都落泪道:“吾王不反矣!”刘荣来到长安,却连父皇的面都没见到,便直接被交由酷吏郅都审理。郅都对刘荣严刑拷问,并禁止刘荣向景帝上书申诉。郅都为啥总这么屌呢?原来此人性情酷烈,以不讲情面闻名天下,其锐眼毒辣,利爪横空,号称苍鹰,孰人不惧?所以景帝专门罢免了性情敦厚的原中尉卫绾,而提拔了郅都进京来帮自己干脏活,对其宠信之至。
图:郅都塑像
所以,刘荣最终绝望了,于是他在狱中给汉景帝留下书信陈述自己的冤情,然后自杀,算是遂了父皇的愿。刘荣死后葬在蓝田,史载当日有成群的燕子衔着泥土往他的坟塚上填土,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侵占太庙用地,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当初,汉景帝的宠臣晁错就干过这种勾当(而且更狠,把围墙都给凿了),刘启却认为稀松平常,根本不加处理。臣子都没关系,何况亲儿子?
因为刘荣必须死的,废太子最容易被心怀不轨之人撺掇着去谋反,现在不反,以后也有可能反,刘启亦不得不防。
宫廷争斗,就是这么冷血残忍,没有任何亲情可讲。所走的法律程序,也只不过是张煞有介事的遮羞布,为政治迫害装装样子罢了。而酷吏郅都最后的下场也很惨,因为窦太后对自己长孙的死一直耿耿于怀,最后终于找了个机会将其逮捕欲杀之,汉景帝忙替他辩解:“郅都忠臣也。”而窦太后惨然道:“临江王独非忠臣邪?”汉景帝从中听出了母亲对自己的恨,只得弃卒保车,将替罪羊郅都斩首了事。
图:今山西省洪洞县郅都墓
郅都的悲剧告诉我们:替领导干脏活的,也很容易被当成破脏抹布扔掉。
我一直认为,对待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的去看单一的一面,而是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就拿汉景帝来说,他在历史课本上的形象是“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上承汉文,下启汉武。可是对于汉景帝个人来说,大家对他的认知几乎为零,仅从功绩来看,汉景帝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但是从人品上来说,汉景帝很难说是一个好人,甚至算不上一个正常人。
大家知道汉景帝,一般都会知道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吴王刘濞与汉景帝的杀子之仇。
汉文帝时,吴王派自己的儿子刘贤拜见皇帝,文帝命太子刘启接待(即之后的汉景帝),两人一起玩一种叫作“博”的棋类游戏。
亲戚之间相互走动,聊天之余下棋为乐再正常不过,可是刘启因为下棋赢不了吴王世子,就用棋盘把他砸死了。
对,你没有看错,玩游戏玩不过就把人砸死了。这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事吗?
要证明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当然不可以只通过一件事来判断。所幸,刘启先生足够争气,哪怕他是皇帝,但是他的一些“光辉事迹”还是流传了下来,数量还不少。
下面就再举一个题目描述中晁错的例子。
晁错是汉景帝最为信任的官员,从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他的智囊团。汉景帝登基之后与晁错谋划准备削藩。
削藩之后,引起藩王的反弹,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应该在决定削藩之前就考虑清楚。
可是汉景帝怂了,有大臣趁机献计说:“诸王叛乱,都是因为晁错,只要把他杀了,叛乱自然会解除。”
没错,汉景帝居然信了,也居然做了。他派人下诏召晁错前来议事,半路腰斩了身着朝服的他。
汉景帝迫不及待的想找到一个背锅侠,因为削藩是经过自己同意的。晁错你对我那么忠诚,就拿你自己的命替我背这个黑锅吧!
再说一件小事吧,关于汉景帝的后宫的一件事。
一日,汉景帝喝醉了酒,回到后宫叫程姬侍寝。当时不巧,程姬来了月事,按道理她应该在面部作标记当做请假,可是她当天却没有做标记。
皇帝来了,不侍寝便是欺君,可是来了月事又不能侍寝。于是程姬便叫来了自己的侍女唐儿躺在床上,装作是自己。
一夜春宵过后,景帝的酒也醒了,对于皇帝来说把人家姑娘睡了给个名分也就是了。可是景帝可能是嫌弃唐儿的侍女身份,居然装作不知道。
景帝没有想到的是,唐儿怀了他的儿子。不得已之下,他只得封唐儿为唐姬,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刘发。
刘发长大后,按例说要封王,赐予封国。汉景帝可能是一见到刘发就想起那天晚上的事,于是把刘发远远的封到了长沙。
当时的长沙气候潮湿,不适宜居住,远没有今天的繁华。汉景帝对自己的女人孩子都这样,人品可想而知。
汉景帝的荒唐事限于篇幅只举这三件事,可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尤其是汉景帝还是一代帝王,肯定有很多荒唐事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另外,可能还有人会说对于帝王来讲,只关注他的功绩就好,不必在意他的人品。
可是我不这样认为,对于一个皇帝来讲,所做出的功绩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不能把景帝时期全部的政绩都归于景帝一人。
还有,事情做都做了,还不让后人说吗?
汉景帝人品说不上好,可是一个驾驭朝政,掌控国器的帝王就不能以人品论成败,应该以帝王之术赢得大朝向前,国祚无忧就是有为的君王。不过,司马迁在给汉景帝作本记用的笔墨很少,乏善可陈,基本上是年号排序而已。
一、说到汉景帝的人品,确实是个问题,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就与吴太子饮酒下棋,为下棋发生争执,皇太子竟执棋盘击吴太太头,置以死。
景帝恩师晁错,为了汉家天下,提出削藩,实为汉家的固本之策,万世之利也,七国反判,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还是极其残忍的腰斩,这就是景帝的过分了,晁错是为了你的汉家的万世固本,又是你的恩师,既然是朝衣,你还对你的恩师腰斩干吗哪?这就有点寡恩无情了, 晁错的削藩乃万世之利,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汉景帝后来也悔恨不已,这也看出作者司马迁在暗暗的非议这样的君王、这样的人品。
窦婴是帮了汉景帝安定汉家父子传承祖制的主要人物,立了大功,与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叛乱,朝堂重臣,名声远播,士者皆为归服,后来恐怕连窦婴也不知道景帝的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是作扣?是救命?还是日后真的要了他的命?
二、景帝一朝还是做了一些事情,七国之乱、来势凶猛,景帝振作、力挽狂澜,使帝国的国体走向正规,稳定了大局大势,汉家的天下在景帝一朝过渡也好,长治久安的削藩也好,景帝还是把握住了,文景之治有他的一份功绩,这一点应该肯定。
汉武帝刘彻还没到冠年,景帝在生命将于行将就木的时候强行给儿子加冠典礼,景帝做到了。因此一个行使皇权的君王,看他在掌控国器上人品次之,帝王之术的治国手段才是他的君命为之。
既然是评价人品,而不是历史上的功过,那么我们就从人品角度分析一下汉景帝。
总而言之,汉景帝人品很差,刻薄寡恩,心肠狠辣。
从两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
1、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和吴国世子刘贤下围棋,结果下棋起了争执,刘启直接拿起棋盘把刘贤打死了。
照常理说,少年轻狂,表兄弟或者堂兄弟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但竟然下死手打死对方,非心肠狠辣是不可能做到的。刘启在挥舞棋盘出气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后果,自己尊严受到冒犯了,非出口气不行,全不顾兄弟之情,任由内心恶念和情绪发挥,这人品是有多差。
不客气的说,也就多亏刘启是太子,他要是区区一介平民,这辈子就是个吃牢饭的。
2、处死晁错的方式
晁错,生卒年是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已经登上帝位三年多,晁错向汉景帝提议削藩。晁错此人,非常有才华,堪称是西汉前期最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公元前169年,年仅31岁的晁错上疏汉文帝,系统的阐述了对待匈奴的战略布局。
晁错从将领,地形,士兵,战备四方面进行分析,不但逻辑清晰深刻,而且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战略思路,真是非常了不起。
可见,尽管晁错性格偏激,做事容易冲动,但他对汉朝,对国家满怀热忱,是真的爱国者。同理,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也是从整个国家利益层面考虑的,他并没有计较个人利害。
结果当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公开造反,步步逼近朝廷时,汉景帝害怕了,退缩了,他在晁错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打算用晁错的人头来平息这段战祸。
然而,汉景帝作为老谋深算的帝王,竟然没有判断出,即使交出晁错的人头,吴王刘濞也不可能停手,诸侯造反,志在夺权。
汉景帝这一错误判断,不像是失了智,更像是被猪油蒙了心。更让人震撼的是,汉景帝诛杀晁错时,选择的是诱捕晁错后,直接押到闹市公开行刑,处以腰斩之刑!
可惜晁错伏法时还穿着朝衣,何其讽刺的画面。诛杀晁错后,汉景帝并没有放过晁错的家人,将他们全部处死。
难道晁错对大汉的功劳一文不值吗?作为朝廷重臣,却不经过审讯,不听取当事人自辨,直接当成一条狗拖出去宰了,汉景帝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还有没有人情味?细思恐极!
单从人品而言,汉景帝的做法完全可以用“下作”形容。
苏轼曾经如此评价汉景帝:“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
好一句“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形容的再贴切不过了。
首先,必须承认汉景帝还是个不错的皇帝。尽管他无论在人格修养上还是政治才干上,都不及汉文帝,不过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父亲遗留下来的仁政传统,使得西汉的黄金时代得到延续,后世把文帝、景帝的时代称为“文景之治”,成为二千年专制时代中最具人性化色彩的时代。
但是,一旦他的权力受到威胁,就可以冷酷无情地牺牲他人,哪怕是为他竭忠尽力的臣子。在对待晁错、周亚夫等人上,都可以看出汉景帝的刻薄寡恩。
汉景帝继位后,重用晁错,大力推行削藩政策。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他的预料,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汉景帝措手不及。
他紧急召晁错商议军事。晁错胸有成竹,他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然而,其政敌袁盎却密告汉景帝:“诸侯反叛的原因,就在于晁错削夺其地。只要陛下能杀晁错,赦免吴楚等七国,恢复其领土,那么可兵不血刃结束战争了。”
专制者的眼中只有利益,所谓伴君如伴虎是也。晁错过高估计了自己在汉景帝心中的分量,其实他只是帝王的一只猎犬罢了,放出去与狮子搏斗,斗得赢就有利用价值,斗不赢就牲牺猎犬了。汉景帝最终决定牺牲晁错,以此作为赌注。
皇帝派人召晁错上朝,懵然无知的晁错穿着上朝的衣服,却被带到东市,突然一群人将他拉下车,绑赴刑台,宣布其罪状,立即执行死刑。这个自以为深得皇帝信任的人,现在才明白,他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为专制者拥有更大的权力而奔走,可是却被抛弃了。皇帝送的最后礼物,是让他死得痛苦不堪。他被处于腰斩,一截两断。几分钟前,他还是朝廷一手遮天的重臣,几分钟后,他已是一刀两断了。当然,皇帝还额外送了一份礼物,只是晁错没有看到,他的妻儿老母兄弟,无论老幼,全部砍头了。
晃错之死,并没有结束七国的叛乱,最终还是得依靠武力解决。关键时刻,是周亚夫挺身而出,平定七国之乱。然而,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周亚夫,下场并不比晁错好多少。
周亚夫是战场上的一员虎将,但在政坛上却非常胜将军。在他担任宰相时,发生了皇太子刘荣被废黜一事,周亚夫没有洞悉到废立太子背后复杂的政治斗争,他只是以对帝国的忠诚之心,向汉景帝极力争辩,企图保全皇太子。周亚夫完全站错了立场,他的抗争吃力不讨好。汉景帝失去了耐心,他对周亚夫从信任转而疏远。
当周亚夫陷入困境时,又得罪了新册立的皇后王娡。窦太后亲自向汉景帝提出,封王娡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却搬出汉高帝刘邦的规定:“非刘氏不可封王,非有功不可封侯。”进而谏道:“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功劳,封侯有违高帝的规定。”景帝听罢默然,对周亚夫的固执,他越来不喜欢了。
在多次得罪汉景帝后,周亚夫索性称病。公元前147年,他被免去丞相一职。
由于周亚夫多次抵触圣意,汉景帝对他一百个不放心,这个不放心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功高震主”。周亚夫是天才将领,可是不听话。不听话,就可能有叛反之心,这是皇帝的逻辑。
汉景帝想了个办法来考验周亚夫。
这个办法说起来十分可笑。皇帝召见周亚夫,赐给他食物,在案几上放置有大块的肉,既没有切开,也没有筷子。这怎么吃呢,难道堂堂前任帝国宰相,就用手抓着吃不成?他转头向负责送餐的官员喊话,要求拿双筷子。这时,汉景帝阴森森地说:“这样还不能满足你吗?”这句话有弦外之音:朕赐给你的,你可以要;朕不给你的,你不能要。
周亚夫听了皇帝此言,赶紧叩首谢罪。汉景帝说:“起来吧。”周亚夫乘机起身告退了。望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汉景帝认定他满腹牢骚多,不能成为少主的大臣,于是杀机毕露。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汉景帝找到把柄。周亚夫退出政治漩涡,不问政事,他甚至为自己准备了后事,预先购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但不曾想到,这居然成为谋反的罪名。
司法官员以谋反罪逮捕周亚夫,审问道:“你打算造反吗?”周亚夫回答说:“我只不过买了一些殉葬品,怎么说要造反?”该司法官员吼叫道:“你就算不在活着时造反,死了后也想造反吧。”
这是什么荒唐的逻辑?这就是专制君主鹰犬们的逻辑,罗织罪状,目的就是致周亚夫于死地。刚强的周亚夫岂能忍容笔刀吏的凌辱,他愤而绝食,五日后吐血身亡。这位一代名将,就这样成为残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了。
从晁错、周亚夫等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汉景帝表面宽厚,实则深刻。在不触犯自己至高无上权力的前提下,他还是有所作为,维持政治清明与盛世局面。然而,一旦触动到权力,他就翻脸不认人,甚至落井下石,忘恩负义。因此,从人格上说,他是远远不及汉文帝的。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