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有些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

为什么有些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

2020-11-03 07:31阅读(63)

为什么有些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这是企事业单位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年富力强”的55岁(女50岁)中年男被“一刀切”退居二线,拿着工资回家

1

这是企事业单位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年富力强”的55岁(女50岁)中年男被“一刀切”退居二线,拿着工资回家玩去了,反观基层一线,60岁的男工人还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呢。这是存在多年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但又被默认被接受被全面实行的通用职场规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为更大的难题让路,就是为年轻化让步。

第一,大家觉得不平衡不公平。

退二线,一般指:科级以上干部职位,男到55岁女到50岁,退出现职(实职)岗位,改任调研员,工资待遇执行100%、80%,有的企业严厉一点,离岗回家不上班的执行60%。其实,大多数单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退二线之后拿着100%或80%待遇回家去了。

多年来,这个“土政策”始终被干部和员工所诟病。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矛盾:

一是干部不愿意退二线。按照最新年龄划分,还属于青壮年呢,这个阶段的职场男女,家庭负担较少、身体硬朗、经验丰富,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就让他们回家了呢?退二线就是终止了职业生涯,大多数干部是不情愿的。

二是那些不是科以上干部的普通职员依然要干满60岁才能退休,心里也不平衡。比如,同样是55岁,职员埋头苦干、挥汗如雨,工资还低。干部不情不愿,“退休”回家,工资基本不变(注:企业里矛盾更大,因为回家的收入可能是干活的十倍)。所以,退二线的干部对在职的干部,普通职员对退二线的干部,都抱怨这是双重标准。

第二,为什么推行这个退二线政策?

这是要为干部年轻化让路。干部年轻化事业,比退二线的影响更大。所以,为了给年轻化创造空间,只能默认了这种退二线的土政策流行。因为,按照国人的中庸文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是因为有三个根本问题:

一是干部的职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都有干部职数,这是上级给你核定的。你问为什么要核定这个?如果不核定干部职数,按照国人的脾气,几年之后,人人都是领导了。举例说明:某企业,1000人,核定中层职数(处级干部)50个,科级干部职数200个。职数管住,工资管住,企业不敢超职数提拔,这是纪律,也是大忌。虽然有些企业也搞灰户口,自己提拔内部待遇人员,这条灰路,基本也被堵死了。

二是只上不下。企事业单位,不像民企私企那样,有经济指标的硬性考核,你不挣钱就滚蛋。但企事业单位,除非自己犯错误或主动离职,一般不会让你下课。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十年二十年后,处级干部、科级干部都到了50岁,如果60岁腾出职位,至少还有10年。那么,那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急眼了,等你们60岁,我们也50岁了,我们还有什么劲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年龄“盖层”。因为只上不下,现在的干部职位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老同志。再由于职数限制,年轻人只能干瞪眼。

三是创新发展。企事业单位,提拔到干部岗位之后,指挥别人干活,自己又不学习。考核指标不严厉,只要不出事就不能下课。职位上的干部们,没有压力,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慢慢地知识老化,魄力不足,年龄越大越保守,越不敢惹事,就越不愿意改革创新。竞争时代,不改革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发展。大力推行年轻化势在必行,让有能力有魄力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早一点上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岗位上的老同志早一点腾出位置。老同志也是做出过历史贡献的,总不能让他们下岗吧,于是这个退二线的政策就流行了。

第三,不应该搞这种一刀切式的退二线,应该强化老中青梯队建设。

研究政策的人,远比我们聪明,这是一个平衡多方利益的妥协结果。我们百姓看到的是不正常的现象,不干活还拿高薪,不到退休年龄就变相退休,这是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换位思考,如果不各让一步,老同志不下课,年轻人就上不来,企业活力不足,就无法生存发展。把老同志淘汰出局,也不符合社会、国家和文化的现实情况,毕竟这些人也年轻奋斗过,现在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交出实职?不给优惠政策,老同志怎么能心平气和交出位置?(这一点比私企民企要人性化的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个土政策,还是有许多现实理由的。

老人家早就提出,干部队伍要老中青三结合,来源上要五湖四海。由于过去的历史因素,干部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发展注重新思想新科技新机制新理念,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了时代发展这个千年大计,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让那些年龄偏大的同志做出让步,同时给他们福利待遇的保证,这是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客观选择。

其实,大家感到不理解的是,为什么非要搞一刀切?那些年龄超过55岁的职场中坚力量,要经验有经验,要精力有精力,为什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呼吁不要搞一刀切,让需要下的下去,有价值的留下。但国人文化素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刀切往往是最好的解决策略,最大限度消化了群体互相攀比心态。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一些企业搞了一种专家安置法。比如说,中层部门经理年龄到了55岁,按照制度必须退二线了,但单位需要继续发挥他的作用,那么就转聘为专家岗位,这样就不占干部职数了,也腾出了部门经理实职的岗位,又能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作用。如果专家真的能发挥专家作用固然好,最担心的就是,又沦为变相的待遇化和福利化。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2

据隆雄理解,有些单位的领导年龄超过55岁就退居二线,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的男性领导。其实,这不足为怪,退居二线是机关事业单位特有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隆雄是这样理解的。

一、升职无望

在机关事业单位,年龄到55岁,一般来说,已经没有升职的可能。既然这样,工作自然没有了激情 ,就会出现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工作也难见成效。不如选择退居二线,落得工作轻松。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人,新领导一般也不会给其安排具体的工作。即使安排,也可能是出工不出力。

二、身体原因

年过半百,有的领导疾病缠身。如果继续在领导岗位工作,综合工作能力不足,也影响单位的整体发展。比如,有的领导因为身体的原因,长期医病,肯定影响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组织调整

组织上也会充分考虑干部年龄结构情况,对干部结构进行调整,让老同志退下来,给年轻人更多的晋升机会和空间。毕竟,年轻人朝气磅礴,干事比较有激情。让老同志退居二线,也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快速成长。

如果一个单位退居二线的人员较多,又不想退休,都不安排具体业务工作的话,势必会影响单位的发展,给人一种拿钱多的人不干活的不良现象。

因此,对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组织上还是要考虑继续让他们发光发热。可以让他们参加检查、督导、调研等工作,特别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各种检查较多,抽调部分老同志参与检查,让年轻人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干业务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单位的整体效能。

欢迎关注\"隆雄谈职场\",了解更多职场经验,分享更多职场心得。

3

因为有职数限制啊,年龄大的领导退不下去,年轻的领导干部怎么升上来!

退居二线正规叫法是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现在已经被禁止了,之前55岁退居二线是正常现象,但从2010年底以后,中组部发文明确禁止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你现在见到的提前离岗都属于违规行为。

现在很多地方还在执行提前离岗,尤其是县以下单位,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避免不了要退居二线。按照之前的规定,男满55周岁、女满53周岁就要退居二线,也叫切线或提前离岗,这样的话年龄大的领导离开了领导岗位,年轻的领导干部才有机会提拔上来。

因为大家知道,领导干部是有明确的职数限制的,一般在县以下机关,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职数也就是一正二副或一正三副,比如县人社局,一般也就是按照一正三副来配备,人社局一般有30个左右的行政编制,但是领导干部职数才有4名左右,如果现任领导干部不提前让出领导岗位,年轻干部根本没有机会向上晋升,所以也就出现了领导干部55岁就退居二线的情况。

现在已经明确禁止领导干部提前退居二线了,因为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虽然还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但一般情况下都不再继续上班,这样就导致了“吃空饷”问题的存在。不过,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对于基层单位来说,领导职数限制问题解决不了,领导干部只能是提前退居二线。

总之,因为单位领导职数的限制,很多领导干部在超过55岁后都会退居二线,但退居二线现在已经被命令禁止了。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4

身为一个工作近三十年的基层公务员,我来谈谈个人看法。

单位领导达到一个的年龄,被免去原任职务,但享受与在职时一样的待遇,在退休前还能按政策规定继续正常晋升职级待遇,在基层,这种做法其实是很普遍的,一般叫退居二线。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说,也是多方面的。

1、个人原因。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的职业生涯也就那么几十年。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其实还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在外人看来,领导们很舒服,人人敬着,呼五呵六的。这只能说你对领导这个角色还是不够了解的。怎么用人,工作怎么安排,轻重前后次序如何摆布,怎样给上级领导汇报沟通,与平级单位如何协调配合,都是领导必须认真考虑的份内之事,夜里辗转反侧也是常有的事。一句话:领导对单位的一切事必须负责到底。其实是很累、很费心、需要付出大量心血的,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潇洒、那么安逸。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龄,屁股沉了,懒得跑动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太严了,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就下降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属人之常情。但长此以往,耽误单位工作,确实是害人害己。这时如果急流勇退,提出退居二线,其实是明智之举。见过一些更年轻、当过单位一把手的领导,坚决要求不任实职了,就是属于工作干够了,干伤心了,再也不想只图虚荣,干那吃力不讨好的活了。前一段,还见过一个任职多年的领导干部,先给单位一把手打了个招呼,说不干了。之后马上去找组织部领导,要求免去职务,原因是年龄大了,工作任务多,本人嫌麻烦,影响单位整体工作。十分干脆,令人佩服。

2、组织的原因。做为党委、政府来说,肯定更愿意任用一批年富力强、朝气蓬勃、雷厉风行、能干事、会干事、也能干成事的各级领导干部,这是毫无疑问的。可实事求是地说:配备好一个又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干部也是人,人嘛,每一个都有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身体条件和工作态度等等,让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处于一个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最佳状态,也绝非轻易就能办到的事。这正是党委组织部门最根本的任务,即反映党委政府领导的水平,又要求知人善任,有识人之明,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在充分考虑,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调整、配备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的人员组成,实际上是党委和其组织部门的常态化工作。当然,年龄大一点,调整下来不再任实职,也属于常态,是自然而然的事。

3、政策原因。现在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但有总人数的限制,即编制管理问题,还有单位领导班子职数的限制。超过职数限制配备领导班子成员,也属于政策禁止的行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位其实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是一位组织部长亲口讲的,事后想想,很有道理。大量的年轻干部提拨时,没有实职岗位安排,只能安排在原来的虚职岗位上,本人不满意,即影响个人积极性,又影响整体工作,实际上是双输局面。对于那些年龄大一些、不想继续任实职、给年轻人腾位子、让椅子、退下来只享受待遇的老领导,也应该有一份起码的敬意和尊重!自然也是领导们的人生智慧的体现。一味恋栈,坚决不退,就不那么高明了。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讲,单位领导干部是各单位的关键少数,是真正的决策者。这些人对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因此,让单位领导实现正常的新陈代谢,让所有的单位领导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自然既是政治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年龄大的领导干部能够正常退下来,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提拨的年轻人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意义重大。

至于多大年龄时退居二线,实际上,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惯例,各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最早的过了50岁就开始了,迟一点的52岁左右,基本上以55岁为限,超过55岁的就很少了。

早一点退居二线,老领导们就可以放松一下工作节奏,体验一下无官一身轻的感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承担一些工作任务,为顺利适应以后的退休生活留出一个过渡期,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安排。至于能否坚持正常上班,即与单位的要求是否严格有关,也与老领导们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亲眼见过一个大单位的副职领导,退居二线后坚持正常上班,在办公室接电话,传阅文件,来人端茶倒水,上传下达,令人肃然起敬!

5

退居二线,在基层一般称之为“离岗”,名义上是退居二线,但实际上基本到大后方了,很多离岗领导除了一些特定的会议和活动不得不参加之外,基本不会再到单位了。

这种干部管理方式,在各地都较为普遍,基本也是约定成俗的规定,从上到下,都有级别上的年龄限制,目的还是为了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的办法,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不然干部成长的连续性就会受影响,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但是,自从八项出台以来,以及治理吃空饷活动的深入,这种干部管理方式已经被明令禁止,必须严格按照退休年限来,你可以退出实职岗位,但人不能像以前那样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啦,而且还要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当然,一个长期形成的惯例,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善也是不可能的,允许有一定的过渡期,所以很多地方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对原有退居二线人员不再安排工作岗位,按照老办法,允许继续离岗,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上班,这个个人自愿。但在规定之后的在职人员则必须严格按照新规实行,退出实职之后必须坚持在岗。

6

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主动退居二线,这在以前是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党政机关的领导职位上,或者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上,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就要提前离岗。其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职数和管理岗位限制,和干部年轻化的双重作用。老领导退下来,把职位让给年轻人,更有利于职能的发挥。

这项政策,不见于文字,经历了“执行—禁止—执行”三个时期。由于职数限制问题,各地临退人员都会退居二线,有些基层甚至扩大到一般职工,这是由于基层编制、岗位短缺,老职工退居二线,可以腾出编制和岗位,给年轻人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退居二线,也是为了腾退出职称名额和职业资格名额,其作用是一样的。

由于没有政策依据,也由于“吃空饷”专项清理活动,组织、人事部门叫停了这一做法,不允许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退居二线,严格按退休年龄退休,一般干部更不用讲。这一禁止政策执行到2018年底,由于党政机构改革,又发生了变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职数和管理岗位严格按机构级别和编制数额设置,不得超编制规定设置领导职数,不得突破领导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机构改革中超配的领导干部,必须于三年内消化完,使领导职数和实际配备相符合。由于领导职数的限制,使得各级党政机构都产生了一些失去岗位的领导干部。为了解决这一机构改革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为了机构职能更有效发挥,提前离岗、退居二线的措施,又在各级党委政府开始实施,市县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省厅距离退休年龄不足3年,半强制性要求退居二线。

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其工资待遇都不受影响,担任的是非领导职务,承担的工作也以协助分工为主,不直接承担工作责任。类似的,专业技术人员打破“职称终身制”,建立职称能上能下双通道政策,也在研究制订中。

7

为什么很多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是要给年轻人让路,给年轻人以舞台、以机会。二是需要打破领导终身制,以增强队伍的活力与竞争性。

划定年龄还是有一定必要性!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地方在领导退居二线方面,划定了不少年龄,一般是在55岁,但也有层层递减的现象,有的甚至递减到40多岁就退居二线。显然,这样“一刀切”的现象不太科学,也容易引发干部低龄化问题,使得有的地方出现违规提拔年轻人的问题。

为此,年龄一刀切现象被停止。这本是件好事,但又出现了矫枉过正,退居二线也不划年龄了,甚至要干到60岁。这在基层显然不太现实。一方面是导致大量年轻人上不来,出现年龄断层。

另一方面是干部年龄老化,有的领导任职时间太长,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大大下降,不利于增强队伍的活力与动力。

所以,有的地方慢慢恢复了退居二线的制度,只是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式,通过给年龄大的领导做工作,让他们自愿退居二线。不然在基层,干部机制用不活。

干部是工作落实的重要因素!

路线方针决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任何一项工作,最终还得靠广大干部去执行、去落实。如果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始终是一潭死水,那么工作是无法推进的。

在当前的情形下,年龄可能还是一条比较好执行的硬杠杠,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除非是那些嗜当官如命、视权如命的官员,才可能死死抱着官位不放。

毕竟在绩效考核、任期制、能上能下等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机制。所以,划定一定的年龄,还是比较好执行,而且也有利于干部队伍整体的流动性。

一是可以实现从老年人向年轻人的流动。二是可以实现从长期任职向新晋人员的流动。三是可以实现从一潭死水向一汪活水的流动。毕竟这可以让人看到希望。

应受制约的权力!

规定一定时间退居二线,实际上也是让权力受到制约。有的领导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多年,从来不曾换过,也从来不曾下过,时间越长,往往就会出问题。

如果有一定的时间、年龄界限,也是对于他们的制约,还是对于权力的一种清醒,这个职位不是你个人的,而是组织、群众赋予的,你要珍惜这个权力,而不是滥用这个权力。

8

我的一个朋友,五十二岁,今年“六一”前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而且连退休手续都办理了,所以从六月份开始已经在拿退休工资了。为了“庆贺”,还专门在一起聚了一下。五十二岁能退休吗?朋友言:特殊政策。问及“退”的原因时,朋友没有多说什么,也许是出于某种考虑,不方便细说,只是简单地告诉我“服从组织安排”。所以,“退”的年龄不仅仅限于55岁,说不定还会向年轻化走。为什么会这样?

一、让路给年轻人

毫无疑问,给“给年轻人让路”或许排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之中国整体素质、素养的提升,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样“无知”了。除了教育程度以外,也包括视野开阔的程度,都是几十年前的年轻人不可比拟的。现在的五十几岁的人,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尽管经验丰富,但在毕竟由于当年各方面的情况受限,与年轻人相比较,有了一些差距。只要他们在岗,那些年轻人就无法上来。所以,把“路”让给年轻人成了五十多岁就退居二线、离岗的重要原因。年轻人无论从能力上,还是视野上,都不输给“老家伙们”。或许,以后还会更加年轻化。巧的是,我这位朋友当时也是因为“学历、素质”和“干部年轻化”的要求走到领导岗位的。

二、思想“僵化、陈旧”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中,确实有一些人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敢想敢干,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的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讲,缺少了活力、缺少了胆量,相对来讲思想也变得僵化和陈旧起来。老实讲,这是自然规律。组织上与其让这样的“思想僵化的老头子”在岗位上,不如让年轻人上来闯一闯。况且,这个年龄段的领导干部,已经成为了“温水中的青蛙”,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迈着方步当干部的时代过去了。

三、激活组织

国家想要在国际上参与各种竞争,国家机构中的组织管理、组织体制起着积极的作用。“老态龙钟”无法让组织活跃起来,为了激活组织,上面必然需要那些更有闯劲、更有魄力、更能引起“鲶鱼效应”的年轻人尽早参与到国家机构的管理中来,作为一种新鲜的细胞植入到组织中去,参与国际竞争才会更有希望。为什么“老特”那么大年龄还在一个国家的组织里?国情、文化、历史不一样。为什么还有更大年龄的人在组织里?政治需要。争这些没有用,我们只能以俗人的眼光来看待领导五十多岁退居的情况。

四、关系不到位

可以明确地讲,不是每个人都在55岁会退居。往大的讲,那都是组织的需要,往小的讲,如果核心关系的不到位,组织一定是按照惯例来做事的。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在这里我们无法细谈这个问题。只是,你退居不退居,和关系够不够近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何况,很多领导岗位上的人已经干的厌烦了,尽早下来颐养天年,也是自己巴不得的事情。只是,下来后,资源没了,人走茶凉了,但我相信他们心理上造就准备好了。他们对社会的判断不比我们这些世俗的人差。

毕竟,社会在进步,组织的模式和结构在进步,国家在进步,但唯有一样会向后退:年轻化的年龄。以后退居的年龄会越来越年轻。相信吗?

9

不要对二线的领导同志说三道四。他们退二线,一方面是身体因素和工作压力因素;另一方面是主动退下后,便于让年轻同志上位,发挥激情,保持干部队伍话力。老同志退下后,很多人都愿意发挥余热,做力所能及工作,但单位出于多方考虑,不好意思按排工作,所以很多人在家。二线干部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具有党性原则强、人脉广、能力强、掌握情况透、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应就如何发挥二线领导干部作用深入研究,将这些二线干部集中安置在人大、政协、统战、政策研究、巡视督查、基层党群组织、信访、老干部及关工委、各类行业协会等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既照顾其身体,又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不至于失管。

10

如今有政策规定单位领导超过55岁就要退居二线,我认为让年龄稍大的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是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对退居二线干部的关心。

年龄原因

人超过55岁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知识结构的散架与老化,导致工作效率不如从前,而且家庭,生活羁绊多。人最黄金的工作年龄是在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个期间工作贡献力最高,身心条件良好,业务也处于熟悉和精通状态。所以单位领导在55岁退居二线无疑是对一个人的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给年轻人机会

试想如果单位领导一直不退居二线,年轻人就没有了升职机会,在原有的岗位上会有熬不出头的感觉,这也会导致年轻人的积极性不高,而且优秀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好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利用。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给年轻人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血液和活力。

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