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的嘴里为什么含了那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干什么用的?感觉他嘴里含了一个动物园……:开门见山,嘴里含了这么多小动物,足以证明这个曾侯乙的贪婪!
古人有句话,叫“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大概意思是华严经内容丰富,体量庞大。套用这句话来说曾侯乙墓,那就是:看了曾侯乙墓,才知道古代贵族多奢侈!
1978年曾侯乙墓挖出的文物多的吓死人!15000件!光是黄金就有十七斤多。青铜器多少?十吨半!十吨半啊朋友们,搬家公司一趟都运不完耶。
曾侯乙估计实在是太有钱了,不但墓里面东西多,宝贝多,就连死人嘴巴里面也塞满了东西,人们在曾侯乙的头骨里面发现了21件玉器。放在死者嘴里的玉叫做琀。所谓“生以为佩,死以为琀”。一般汉朝以后,含在死人嘴巴里面的,就是一只玉蝉,叫做玉琀蝉。可是想不到曾侯乙这个奇葩,嘴巴里面塞了21件晗,包括:小玉牛6个、小玉羊4个、小玉猪3个、小玉狗2个、小玉鸭3个、小玉鱼儿3个。
真像标题副标题里面说的,感觉嘴巴里面含了半个动物园。但是这个曾侯乙把小动物放进嘴巴里面,可不一定是热爱小动物。按照他对自己陪葬的奢侈程度,可以推测这是一个富贵而又贪婪的家伙,贪婪的家伙把动物放进嘴巴里面,只有一种可能,贪吃。生前是个贪婪的吃货,死了也要把这些美味的食物含在嘴巴里面,做个饱死鬼么?
曾侯乙墓创造了多个中国考古之最,但是在铁锤砸历史看来,最有价值的是两个:第一是保存最完整的编钟,今天还可以奏出优美乐曲;这个对研究古代音乐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是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图像。这个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发现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国宝级的文物--曾侯乙编钟,还有多达15000件的文物,出土文物之众,种类之繁多,说明他生前之奢华程度,人们又在其口腔里发现了21件小玉器,这是何意? 真佩服古人是怎么把这21件小动物放到已经死去了的曾侯乙的嘴巴里;这在古代叫饭含,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丧葬仪式,在石器时代就以出现,商代最为盛行,那时的习俗是死者的口腔里不能空着,不能没有吃的,所以人死后口里一定要塞一些东西进去。夏时用贝,到了周时改用玉了,也有用珠、谷物或者钱币等等。
塞进去的东西也是有讲究、有等级的,饭和含是两种不同的形式,饭指的是能吃的东西,据《周礼.地宫.舍人》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含也即琀,当然就不是吃的东西了,《说苑.修文》里说,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玑、士以贝、庶以稻;这些都是根据死者的地位来决定的。
曾侯乙虽为地方诸侯,但也是富甲一方,生活极度奢靡,口里塞那么多的小动物,是希望在阴间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有享用不尽的美食。
1977年9月,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武汉空军后勤部的一个雷达修理厂正在此处修建营地。随着炸药的一声巨响,一座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被发现。其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技艺之精湛、学术研究价值之高,都震惊了世界。
(编钟)
尤其是其中保存完好的大型打击乐器编钟,更是被称为“世界第8大奇迹”。在墓中一共发现了65个悬挂着的编钟,分为上中下三层,由3根桐木结构的圆形立柱和彩绘青铜佩剑武士支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数目最多的一套编钟。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尽管这套编钟深埋地下两千年,但依然熠熠生辉。其发出的悦耳之音,依然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让人心驰神往。
同时,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372件玉器,有些玉器长达半米,宽近10厘米,厚达半厘米。有些玉器则只有1厘米长,宽0.25厘米,高只有0.6厘米。不过这些玉器都雕刻精美,材质上层,造型构思巧妙新颖,纹饰丰富瑰丽,雕琢技法多样。
特别是在曾侯乙嘴中发现的21件小巧玉器,可谓巧夺天工。这些小玉器都被圆雕成了六畜形状,共有玉牛6 件,玉羊4 件,玉猪3 件,玉狗2 件,玉鸭3 件,玉鱼3 件。
(玉琀)
这批小动物中最大的一件玉牛长2. 4 cm,宽0. 5 cm,高0. 8 cm;最小的一件玉羊长1. 2 cm,宽0. 25 cm,高0. 6 cm。也就是说,最大者比小黄豆略大,最小的与绿豆相差无几。
尽管这些玉器如此小巧,但其动物形象栩栩如生,轮廓清晰,细节雕刻精确,让人一眼便知。
其中最为传神的是玉牛,它雄壮有力,头颅上扬,一对弯角蓄势待发,四足粗短又结实,分立于地,稳如泰山。而玉羊则扬角昂首,嘴唇微张,似乎正在咩咩直叫。玉猪一副憨态可掬之状,肥头大耳,浑身滚圆。
一墓之内出土如此多的玉器且六畜齐全,迄今为止仅此一例。
那么,为什么曾侯乙要将这么多的动物玉器放在嘴里呢?这里面有些什么讲究吗?
实际上,这些玉器名叫玉琀,是专门放在死者口中的一类玉器,又称为饭琀,是一种丧葬用器。
玉琀的使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质地也从普通的食品,发展到以玉器为主。在商代之前,死者口中所含的物品几乎都以粮食为主,随着丧葬礼仪的不断提高,玉琀就逐渐成为随葬琀的不二选择。
玉琀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周礼》中曾记载:“大丧共饭玉,含玉。”《说文解字》中也对“琀”字有如下解释:“送死口中玉。”在上海青浦县的崧泽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一件鸡心形玉琀,通体墨绿色,长度达到了4.2厘米。
从考古发现中,玉琀一般都是体积较小的贵重物品,除了曾侯乙墓葬中的一些小动物外,还有一些是玉环、玉块、玉碎片等。当然,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也决定着玉琀的材质优劣和数目的多少。
(出土的玉石)
那么,为什么古人要大量使用玉琀呢?
古人认为,玉石质地坚硬,光泽晶润、色彩绚丽。它虽为石,但吸纳了天地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各种美质,为人间至宝。正因为玉石的这些品质,让它成为了财富、身份的象征。众所周知的“和氏璧”,其价值就无法估量,秦昭王不惜以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条件,也要把它据为己有,可见玉器在那时古人心目中的价值。
玉在古人心里,还是权力、地位的体现。
千古一帝秦始皇拥有众多价值连城的宝玉,如“昆山之玉”“夜光之璧”“明月之珠”等。《周礼》记载:“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只有天子才配享有9寸的璧琮。在使用玉石作为随葬品时,古人也有严格的规定,《春秋公羊传》说:“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
玉石制作的玉琀坚固温润,古人认为,这样的玉石放在逝者口中,可以保证体内精气不外泄,从而达到令尸身不腐的目的。
发展到后来,丧葬礼仪中还出现了“九窍玉”。也就是用9个不同形状的玉石塞住死者的9窍,堵住遗体的精气和魂魄,达到防腐的目的。
当然了,后来出现的金缕玉衣,那就是随葬玉器的顶峰了。这也充分说明了玉器在随葬品中的独特地位。
(玉蝉)
曾侯乙墓中的21件动物玉琀,涵盖了常见的六种家畜,既寄托当时人们 “长生不灭”的愿望,还取其意“六畜昌盛”,希望死后仍能拥有活着时的财富。
玉琀中后来还出现了蝉形,并逐渐成为玉琀的主流,取代了随意一件玉器都可以作为玉琀的习俗。之所以古人喜欢用蝉形玉器,主要还是看中了蝉这种动物的象征意义。
古人认为蝉饮而不食,以饮露为生,是一种清洁而高雅的昆虫。同时,蝉是由土中的卵蛰伏蜕变而成,就好像人死后入土为安,是为了下一次的新生一样,终究会破土而出,再获新生。
(参考资料:《左传》《周礼》等)
1978年2月,在随县城郊,驻军某部的雷达修理所为了扩建厂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开山炸石。
随着一声巨响,石破天惊,意外地一座古墓浮现出来。
这座古墓就是距今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的墓。
随着对墓葬的一步步地探索,人们越发地吃惊。这个墓坑有220平方米,单就棺椁室就有190多平。
这比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大6倍,比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大8倍。这样大的棺椁在当时的中国还算是首例呢!
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曾侯乙的墓室出土的文物真是太多了。
据统计,从墓中出土文物15404件,其中比较珍贵的青铜器就有十吨半,黄金制品更是超过了17斤。
当然最让人震惊的是,出土了总重量达到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的编钟。
这些编钟除了少数几件掉落在地面上,其余的全都整齐地挂在木质的钟架上,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啊!
但我们今天介绍的不是这个编钟,而是曾侯乙嘴里含的小动物,这个小动物的数量足足有21个,是不是又很吃惊。这个曾侯乙到底是谁呀,怎么又这么奇怪?
别急让我们一步步地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 曾侯乙的身份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
其实在史籍上并没有这个人的记载,但是随着考古的发现,专家推定曾侯乙是姬姓,先祖是周天子的重臣。
而曾侯乙应当出生在公元前475年或者稍晚点。他大概是在公元前463年见后成为诸侯王的,在位时间大约为30年。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曾侯乙生前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他钻研音律的研究,并且也非常重视乐器的制造。
要不怎么会有编钟这么大的物件的出现。而且曾侯乙的兴趣也是非常的广泛,他呢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由此而看,曾侯乙的身份很是显贵啊,而且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并且这个君王还特别文艺,竟然在音乐上非常有造诣。
不简单,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后竟然在嘴里放了21个玉制的小动物。
二、 曾侯乙嘴里含的这些小动物是干什么的
随着棺椁的打开,专家们在曾侯乙的头骨里面发现了21个玉制的小动物。这21个小动物分别是6个牛、4个羊、3个猪、2个狗、3个鸭、3个鱼,这些小动物全都是用玉制成的它们的形状。
为什么要放这些玉制的小动物呢,这个呀其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葬玉习俗,这个玉制的小动物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做“玉琀”。
玉琀是古人在死者入殓时,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饭含”。这个可是我中丧葬习俗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现在有些地方仍在沿用这个习俗呢。
为什么要有放玉的这个习俗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帝王都追求长生不老。但是真得有长生不老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呢,在他们的愿望破灭后,不朽就成了他们临死前最大的愿望了。
《抱朴子》是一本非常有名的道教典籍,在这本书里面有这样的一种说法。
说是“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这些帝王们可是都看中了这句话,所以呢就用葬玉来祈求死者永存不朽。
但是这个玉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放的,当时也是按地位等级来放置的。
天子是含珠的,诸侯才是含玉,大夫是含玑的,士呢则含贝,庶民也就是老百姓嘴里只能放稻米了。
正所谓“生以为佩,死以为琀”,死者生前带玉佩,死后呢也要嘴里琀着玉。
“东陵大盗”孙殿英从慈禧口中挖出的那颗夜明珠,也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所以由此而看,曾侯乙嘴里放玉制小动物是为了那种不朽的臆想。
三、 那曾侯乙嘴里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小动物呢
有道是“生时所享,死后亦然“,曾侯乙虽然是个地方诸侯,但是他富甲一方,这口中的21件玉器足以证明,他生前的奢靡生活。
这21件小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全都是当时可吃的动物。
而且放的数量还是这么的多,那就说明了曾侯乙是个大吃货,生前就非常喜欢吃肉。
这些小动物可能就是他生前特别爱吃的!
生前喜欢什么,死后也要把它们带走,这也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一种文化意识。
所以曾侯乙就要带走很多他喜欢吃的东西。在这之所以要放这么多数量的小动物,有书君猜测这个数字也许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尽可能多的小动物放进口中的,21也许就是放入口中的极限了。
也许这个21还有一层含义。从《周易》中解释来说,21是个代表贵重的吉数,也是个伟大的首领数。
所以曾侯乙为了图个吉利,也是为了自己死后也能不朽,就选择用21这个数量。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曾侯乙嘴里含21个玉制小动物,这个举动还真是个奇葩。生前是个吃货,死后也不委屈自己。
把自己所愿都装进嘴里,估计这千年来,也只有曾侯乙这样的人,才这样做的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他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又称之为“随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等地区,国君始祖为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爵位为侯爵,后来被楚国所灭。
由于文献对曾国的记载较少,所以现在已经无法判断曾侯乙是曾国的第几代国君。不过根据考古出来的文献记载,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离今已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
在1978年,考古学家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发现了这座曾侯乙墓,经过长达数月的挖掘,墓中共出土陪葬品15404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
当时,考古学家们挖掘时,还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曾侯乙的嘴里为什么含有很多玉做的小动物,人们还特意做了一个统计,共有21件,包括:小玉牛6个、小玉羊4个、小玉猪3个、小玉狗2个、小玉鸭3个、小玉鱼儿3个。
对此,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曾侯乙为什么要在嘴里放这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有人认为曾侯乙是一个非常贪吃的吃货,所以在死后也特意要把这些美味食物含在嘴巴里面,这样到了阴间他也可以继续享受这些美食。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不够严谨,所以便有了第二种说法:说是在中国古代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生以为佩,死以为琀”,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会把玉作为饰物佩戴,死后则将其含在嘴里。这个放在嘴里的玉,就被称之为琀。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商朝开始,人们把开始玉视为通灵之物,生前佩戴可以辟邪避灾,死后含在口里可以含笑九泉。因此那个时候的王侯士大夫死后,不仅要把生前佩戴的玉器带入地下陪葬,还会再口中含一只玉蝉,叫做玉琀蝉。
后来这个风气流传到民间之后,百姓们也开始追捧,不过因为玉器太过贵重,普通百姓平常连见都很难见到,又哪里能够弄来让死人含在口里。所以百姓们就经过改良,在死者口中的放入几粒米,称之为饭含,言外之意就是去世的人在死后也能有饭吃,不会饿肚子。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商朝中期时,这个习俗逐渐成为中国丧葬习俗中重要的礼仪,全国各地的百姓都有沿用。在这种背景下,等到曾侯乙去世时,他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其影响。
对于当时的曾侯乙来说,一方面他需要遵循贵族的下葬礼仪,在口中含玉,以庇佑自己。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忽视饭含习俗,但问题是,单纯的含饭并不能显示它的尊贵,加上他可能真是个大吃货,所以最后就别出心裁,搞出21件小动物玉器含在嘴里。
这21件小动物玉器,既是玉,可保佑他含笑九泉;同时也是食物,尤其是这狗、鱼、鸭、猪、羊、牛,都是贵族才能享用的美食,曾侯乙将他们含在嘴里,足以代表他身份尊贵,同时也可以保佑他死后依然可以享受到这些尊贵的美食,可谓是一举三得。
曾侯乙嘴里含的是动物叫作玉琀,是随葬品。曾侯乙最有名是精美的乐器,可以说曾侯乙是中国战国时代的音乐家。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随国的国君。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出土的文物证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青铜双音钟,它的体积有两面墙那么大、重达5吨、高3层、有8组65枚钟,有七声音阶,有绝对音高的概念。
均钟上的花纹
花纹中有凤鸟,还有戴着两条蛇做成耳环的人,描绘的似乎是《山海经》中《大荒西经》和《海外西经》里的夏后启。而这两个以蛇为珥的人又不尽相同,其中一个有胡须,也可能这两个人是伏羲和女娲。传说大禹作鼎启作乐,这写纹饰仿佛也在印证礼乐起于夏的观点。
建鼓鼓座
”建“,竖立。竖插在鼓座中的有柄鼓就是建鼓。青铜鼓座由八对曲旋蟠绕的龙组成,像火焰升腾的形状。
建鼓
鼓座
曾侯乙鸳鸯盒上奏乐图
出自于曾侯乙陪葬棺,其所有者为曾侯乙的一名妻妾。两幅图,一幅为击打建鼓,一幅为演奏编钟、编磬。
曾侯乙彩绘排箫
有十三根箫管,竹质,迄今所见最早的竹质排箫,保存非常好,刚出土时其中八根箫管还能吹出乐音。
曾侯乙漆瑟
《史记*封禅书》说,太帝(黄帝)听素女弹五十弦的瑟,旋律忧郁让人悲伤不已。于是黄帝命人将瑟劈开,变成二十五弦。出土的先秦古瑟大多为二十五弦。
曾侯乙竹箎
横吹竹管乐器。箎和笛子的不同在于,吹笛子时演奏者一只手的手心向下,手指朝前指向听众,有所不敬;箎的指孔全部朝向吹奏者自己,两只手的手指也全都向内朝向自己。
曾侯乙编磬
石制打击乐器,八音之一。单个使用的叫特磬,多个成组配套使用叫编磬。曾侯乙编磬一共三十二块,主要采用石灰石,仅有极少数使用大理石。下层左起第十一块磬石上还能看到三叶虫化石。
除了音乐,曾侯乙一定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
曾侯乙冰鉴,构造之精巧,雕琢之精美,体现了完美的实用性和艺术气质。另外,“曾国”也是个经济很发达的诸侯国,不然怎么就能造出来编钟那样的宗庙奇绝之宝?
只要你了解过古代人生活的话,都应该知道他们无论生前,还是在死后,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尤其是那种身份高的古人,死后不仅要隆重下葬,还会陪葬大量珍宝,甚至还有用活人陪葬的,史书上也有很多例子可以给我们参考。在1977年的秋天,在湖北随州的一支考察队,在扩建营房时,不慎挖到春秋小诸侯王曾侯乙的陵墓,让人惊讶的时,死了几千年的曾侯乙,口中竟含有十几个玉制小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曾侯乙在史书上没留下多少痕迹,有关他的一些事迹,还是因为1977年发现的陵墓,别看曾侯乙只是个小诸侯,但他陪葬的宝物非常多,足足有一万五千多件,其中有八件珍宝,就可以被列为国宝级文物,并且在墓穴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21名女子骸骨,据考证得知,这是曾侯乙下葬时,所陪葬的21名少女,之所以是这个数字,是因为21在古代,是个吉祥的数字。
不过让世人更惊讶的是,曾侯乙口中宝物,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将相死了以后,嘴巴里都会塞东西,要么是宝玉,要么是明珠,而曾侯乙口中正是玉器,只不过这个玉有点多,考古人员从其口中掏出后发现,足足有21个玉器,与上面的21名少女刚好对应,这些又被称为玉琀,这21个玉琀里,有6个牛型玉琀,羊4个、猪3个、狗2个、鸭3个、鱼3个。
说起玉琀,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玉琀就是古人去世以后,在下葬时放入口中的小型玉器,一般的贵族下葬,口中都会放有,这种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可以有记录了,不过玉琀也有等级划分的,级别比较高的人采用玉器,当然了也有贝壳、珍珠等物。很多被发现的玉琀,都是蝉型,当然了也有玉鸟、玉鱼等形状,之所以蝉型玉琀这么流行,因为蝉可以化茧为蝶,有重生的含义在其中,古人将其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玉器在古代被认为,是自己防腐的神物,所以很多贵族死了以后,口中都会放上玉琀,不过像曾侯乙这么多的,属实很少见了,有不少考古学家认为,曾侯乙口中的21个玉琀,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就是表现出他这个人爱吃,曾侯乙生前定然是个吃货,不然死了以后,怎么含那么多动物形状的玉琀。
至于为什么是21个,也许跟那21位少女有关,不过也有人可能问了,为什么那么多数字,偏偏就是21呢?这个考古学家至今也没有给出完整的回复,大概21这个数字,是当时随国比较吉利的数字,不然曾侯乙这两个21,没代表什么意义估计也不可能。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其实人们之所以这么关心曾侯乙口中的玉琀,是因为这里代表了一段历史,很多的历史真相,都是从陵墓中窥探到的,曾侯乙的陵墓中,除了有宝物以及玉琀,还出土了大量的乐器,证明曾侯乙本人,也是个爱听音乐的人,这些对古乐器研究也有重大的价值。
压舌自古就有,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仍然有这样的习俗,只是时过境迁,方式有所改变,尤其是年轻人,渐渐忘记这些习俗及其意义。
从自身经历来说说这件事。
大禹老家是农村,前段时间一个街坊过世,都是没出五福的关系(下一个问答会说说五福等相关问题),老妈过去帮忙。事后打电话来给我说,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条小鱼,人去世都要含鱼啊。为什么要说“也”呢,前几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条人工做的小黄鱼。要说为什么要含这个,父辈,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习俗就是要有这个环节。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寿衣寿服,却不能穿内裤内衣,老人的说法是赤裸裸来,赤裸裸去,我又觉得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咨询过老人家,都说不清为什么要含东西,更遑论为什么是鱼却不是其他动物了。当我看到这个曾乙候的题目以后,再次咨询家中长辈和比较熟悉殡葬礼仪的老人,又去查证一些资料,道听途说一番,才来做这个分享。如有错误,请指正补充。
很多人已经知道,古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去世的时候是要塞全身九窍的,我们说的七窍仅仅指的是头部,全身有九窍,包括排泄器官和生殖器。放在嘴里的叫做压舌,也叫饭含,这叫做玉琀,其实普通饭含和玉琀是有区别的,显而其见,贵重如玉的才会被称为玉琀。
看过一些考古的资料和报道,玉琀的仪式从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主要是石、珠、贝等东西,很少有五谷粟米,显然前者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殷商时期大多以蝉、蚕、鱼等形象为主,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动物形象更丰富多彩起来,达官贵族更是以玉质物件作为压舌。这也主要是由玉所代表的寓意来决定了它的身份。玉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曾乙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国,也就是随国的显贵!所以,在其嘴中发现大量动物影响的玉琀也是很正常的。玉琀的数量、质量、形象,与死者的身份地位有直接关系。这曾乙侯是西周周文王重臣好友之一的南宫括的后代,可谓是家族显赫至极,更何况随国曾救过楚昭王。楚昭王也是一位贤君,在历史上的口碑极佳。由此可见,曾乙候当的起如此厚葬。
玉琀中,无论是什么形象,都有极丰富的寓意。蝉,代表高洁,同时也寓意着早日投胎重生;牛羊马等象征着富有,衣食无忧;鸡狗等我倒觉得和阴间开道有点关系,同时这两样也有其他象征意义,应该我是忠诚、拥护、财富等等……我没有找到具体寓意,只是自己揣测而来,可怜这种民间文化形态竟然查资料都难查到,难道要断了吗?
另一方面,这人死堵塞九窍,据说有延缓身体衰败腐烂的作用。至于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现在人很少有长时间停尸的习俗,但是在古代这是有的,我们无法以今论古,毕竟时代不同,一切皆有变化。
有了前面的理解,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邻居伯伯和舅舅去世所含的小鱼了。一个是“鱼”同音“玉”,可能是代替玉的意思,毕竟普通人家不会真的拿好玉随着过世的人一块埋葬的。另一方面,鱼也有富有,自由等寓意,也算是一种美好的希望。至于“生理意义”应该不大,现在一般都是稍一停搁就要花化了。
依目前的人类进城情况来看,诸多文化习俗都要被取代改变,甚至消失,我们远离历史和古人越来越远,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即使“玉琀”“压舌”这种习俗都会成为传说,也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多和长辈聊聊习俗这些问题,很多我们本来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预感丰富的文化含义!
古人重死不重生,连百姓都讲究人死为大,人死了就得把他生前喜爱之物一起入土,视死如生嘛,生前享受什么,死了更不能让他憋屈。
&汉代玉晗蝉,寓意死者能像蝉一样破土重生。
汉代以前,人们视玉为通灵之物,死了也要有玉石护佑,于是王侯士大夫死后的葬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但要把生前喜爱的器物和妻妾带入地下陪葬,还要为其铸造青铜机器(天子九鼎、公侯七鼎。。。),打制玉壁护其全身,还有玉覆面、玉握、玉晗、玉七窍塞(怕灵魂散失)等一应玉器,以保尸身不腐。
&商代墓葬出土的大量玉壁
正因为这样,于是就有了我们见到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和青铜器以及金银器。而曾侯乙嘴里放置的二十一件小动物玉器,这是让曾侯乙在阴间也有吃不完的肉食。
&战国组配,下葬是必须佩戴在死人身上的。
曾侯乙作为一方诸侯(随国虽然小了点),生前好酒好肉,死了又怎么能没有肉?于是就给他塞满牛羊,死后也能好好享用。
&战国墓出土双联壁
那为什么不用玉蝉期望他能破土重生呢?其实在汉代以前,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到了汉代玉蝉能让死人复活的说法才明确的,于是我们就能在汉代墓里发现大量的玉晗蝉了。
&汉代和田白玉兔,神形兼备,玉质细腻油润,十分可爱。
咱可要说清楚,是他嘴里含了很多小动物形状的玉器,并不是许多小动物,要不大家会认为他是个大吃货或者是异食癖之类的。
先介绍一下这个曾侯乙是谁?估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人家也是一国之君呢。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驻军某部在施工过程中,开山炸石没想到一下炸出一座古墓。后经考古发现,这就是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从出土的文物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战国时南方小国曾国的国君。
这个曾国与史书上记载的随国是一国两名,指同一个地方。而曾侯乙这个人在史书上并无记载。不知道随州与随国有什么联系,古时候以地名代指国名的例子很常见。
这个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大小小的文物,共计15,000余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比如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这些对研究战国历史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今天我们的重点不在这些文物,而是要说一下曾侯乙口中含的玉器。
古代丧葬习俗有很多礼仪,葬玉便是其中一种。古人在入殓时,要给死者口中放一些玉器,此所谓玉唅,也叫押舌,还称饭含,饭含指意更广一些,可以给死者嘴里放米、贝等东西。
《白虎通义》中说“所以有饭含者何?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 生时所享,死后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动物形玉器,足以说明他生前的奢华程度了。
那么这种玉唅除了压舌的作用,寓示死者在地底下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外,还有什么含义呢?
从现有出土的玉唅来看,多以蝉的形状为主。蝉在土里是蛹,一出土变为蝉,古人以此寄托花茧成蝶,也就是希望能够重生。玉质地圆润光洁,有防腐的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玉的,只有身份高贵,家势显赫的人才可以。
而这个曾侯乙口里含的是牛、羊、猪、狗、鸭、鱼形状的玉,无外乎上面说的这些寓意外,很有可能他真的就是一个大吃货。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