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

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

2020-11-02 01:01阅读(61)

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关于题主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的是北洋水师大部分主力舰光从炮弹数量来

1

关于题主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的是北洋水师大部分主力舰光从炮弹数量来说,并不缺乏。

在黄海海战以后,因为所用炮弹存在很多问题,负责北洋水师后勤的天津军械局遭到很多指责。不过单纯从炮弹数量来说,北洋水师大部分火炮的炮弹并不缺。特别是北洋水师装备数量最多的210毫米克虏伯炮和150毫米克虏伯炮因为各炮台也普遍装备,因此天津军械局的还备有相当数量的炮弹。

像到1894年10月,天津军械库还存有210毫米克虏伯炮弹609发,150毫米克虏伯炮弹24966发。因此在海战时,这两种炮弹肯定不缺。

而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的305毫米炮弹虽然库存已经为零,但是在黄海海战前“定远”和“镇远”上大约有217发开花弹,另有相当数量的穿甲弹。按照“定远”、“镇远”8门305毫米主炮,每门备弹50发算,炮弹也应该是备足了。

炮弹真正连一个基数都不足的,主要是“平远”的260毫米主炮和“超勇”、“扬威”的两门10英寸大炮。

所以单单从炮弹数量来说,北洋水师并不是非常匮乏。

但是数量够不等于炮弹就没问题,北洋水师最大的问题是炮弹质量太差和缺乏新式的穿甲弹。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使用的炮弹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国产的炮弹质量比较差。像丁汝昌曾经抱怨请领的三十七毫里哈乞开士开花子里面居然没装炸药,“定远”枪炮大副沈寿堃也提到国产的炮弹中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的,此外还有铜管轧火放时窜火,影响大炮发射等等。

显然这样存在质量问题的炮弹在实战中会影响北洋水师的发挥。

而且北洋水师使用的旧式穿甲弹没有引信,在实战中哑火率很高。特别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都是防护力较差的巡洋舰,旧式穿甲弹的爆炸率更低,很多时候直接穿透舰体掉在海中,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至于榴弹也就是开花弹这爆炸率倒是有保证。不过榴弹的引信在弹体前部,一旦接触到目标就爆炸,很难击中有装甲保护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无法对敌舰造成致命打击。

比如在海战中,日本的“西京丸”号巡洋舰先后中了4发305毫米炮弹,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3发120毫米炮弹,最后却只是轻伤而已。就这样的破坏力,显然北洋水师的炮弹数量再多一些,也不可能改变海战结果。

北洋水师最需要的是新式穿甲弹

在甲午战争时期,列强的海军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带引信的新式穿甲弹。和旧式穿甲弹相比,新式穿甲弹爆炸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可以穿透一定的装甲再爆炸,对舰体破坏更大。

在黄海海战时,中日双方只有日本新装备的阿姆斯特朗中口径速射炮大量使用了新式穿甲弹。也正是这些新式穿甲弹对北洋水师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如果说北洋水师在战前也购买了足够数量的新式穿甲弹,那么确实可以在海战中对日本海军构成更大的威胁。不过考虑到北洋水师装备的都是射速较慢的架退炮,火炮发射速度慢,因此要击沉日舰还是有很大难度。所以不会对海战结果有太大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始终把海军当做一支守备力量。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光绪就下旨要求丁汝昌严守威海到旅顺一线,防止日本海军突入渤海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即使难以在海上击败北洋水师,也可以以快速巡洋舰进行袭扰,牵制北洋水师,使其不能主动出击,从而保证海上运输线的稳定。

由于清军和日军的战斗力差距太大,如果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陷入僵持局面,那么日本完全可以从陆上击败清军,从而迫使清政府投降。

因此即使购买一些新式穿甲弹,也不可能真正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

2

这个问题首先得看慈禧太后过生日花费了多少钱,然后再看这些钱用在海军上会产生什么结果。

那就需要弄明白三件事:

1.慈禧太后过生日花了多少钱?

2.把慈禧过生日的花的钱都投给北洋水师,能添置多少武器弹药?

3.如果北洋水师弹药充足,是否足以打赢甲午海战。

那么我们逐个问题分析。

一、慈禧太后花了多少钱?这个其实是很清楚的,主要是分以下几项:

1.服装费用23.1万两。

慈禧太后为了准备自己的寿宴,光是做的新衣服,就花费了231000多两白银,其中各种龙袍锦缎多达数百件。

2.戏台牌楼费用240万两。

为了庆祝太后寿宴,紫禁城到颐和园的道路两侧全部设戏台、牌楼,大约有60多处,花费240万两白银。

3.车辇费用18.3万两。

慈禧乘坐的轿舆金辇轿舆是60大寿专制的,共耗银76913两;加上慈禧备有的各类乘轿8乘,耗银12500两;还有光绪帝、后妃嫔乘坐的各式乘轿,耗银15000余两;再一个就是慈禧乘坐的黄漆车,光绪帝乘坐的朱红漆车,后妃嫔乘坐的黄油车共11辆,以及慈禧的役使宫女使用的青车30辆,修理旧车90余辆,耗银78900余两。以上共计耗银183000余两。

4.宫殿装修费用215万两。

紫禁城的所有装饰全部更换,各处张灯结彩,花费了90万两白银。颐和园装修花费近50万两白银,各处宫殿的修复花费40万两白银,慈宁宫修缮花费35万两白银。

5.赏赐礼物玩意儿100多万两,

为庆祝慈禧60大寿,专门打造的赏赐礼物等各项费用又是100多万两白银。

这样算下来,仅为慈禧过生日的中央财政各项拨款,就是大约596.4万两以上。地方督抚的花费和寿礼等物还不算。

但是这并非慈禧过生日的所有花费。在这以前,还修建了颐和园,准备慈禧过生日后颐养天年用。至于颐和园的修建费用,一图流说明问题:

楼上的图非常清楚了,颐和园共花费11079218两。

也就是说,慈禧为了过她的六十大寿,竟然总计花费了至少1703万9218两白银!

二、如果把慈禧太后过生日这1704万两投入到北洋水师,能买多少军舰?

这个是有记载的,以北洋水师主力舰为例:

定远级两艘,花费3399241两

致远级两艘,花费1697453两。

也就是说,每170万两,可购买定远级一艘,或者致远级两艘。

修颐和园这1704万两,全部用于买船的话,理论上说可购买8艘定远级铁甲舰花费1360万两,剩下的钱还可以购买4艘致远级巡洋舰护卫。

但是这个算法其实不准确,因为首先一个是汇率变了,1886左右银子兑换英镑是4.73两兑换1英镑,到了1894就是6.21两兑换1英镑,银价贬值约25%。

而新式军舰价格也贵,以日军吉野号为例,价格高达206万两,另外北洋水师的维修费、备件,和新式炮弹钱还得付。

所以,维修费这块儿首先要弥补至少约210万两。

杂七杂八加起来,七年先补欠账300万两比较合适。

然后,1704-300=1404万两。

这1404万两也不能全部买船,买船后,增加了人员和维护成本,按照年增加60万两运行费用,约三年计算,减去180万两。

剩1224万两买船,基本上就是增加6艘吉野,或者4艘涨价后的定远改进型的水平。而如果要买大船,如日本在英国订购的两艘前无畏舰,富士八岛号造价就是2088万日元,相当于1575万两,那这个买船的钱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的再去找351万两才行。而光绪帝大婚是花了大概400万两如果能把这个钱也省下来,海军实力是差不多能赶上日本的。

也就是说不仅慈禧太后不能过生日,不能修园子,光绪也得把自己结婚的钱拿出来才行!

三、添置的这些军舰武器,能否打赢甲午海战:

应该说要是单纯史实那些海战,比如黄海大战,我军添置4艘定远级,那么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但是,问题是这就是日军的实力吗?拜托,日军还有:

第二游击队:金刚、大和、武藏、葛城、天龙、高雄、6艘

第三游击队:筑紫、爱宕、摩耶、大岛、鸟海、天城、磐城、八重山、8艘

鱼雷艇队全部。

真正的解决办法:组建陆军新军。

甲午之败,其实是败在陆军。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购买多少新军舰,而在于组建新式陆军。

如果要是按照新军建制组建现代化军队,那么组建费用大概是150万两银子一个师,然后再加上一年约130万两银子(约180万银元)的费用的武器弹药训练费用。合计大概一个师280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日军有7个师团,平时7万人战时20万人。

中国当时有能战陆军53281人。如果能用这笔钱中的1400万两,提前训练出5个精锐师,平时5万人战时扩充到15万人,那么加上原有的能战陆军合计20万大军,那么陆战在中朝边境甚至平壤,挡住日军是可以的。

海军这边,以300万两把平远级后续两艘建成,加上维修船只,采购新式速射炮和炮弹,那么海上维持个不败也可以指望。

3

甲午海战,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经费,给足北洋舰队弹药,那么北洋舰队有胜利的可能,有人认为北洋海军最终的失败是全方位的,包括军事训练、军事体制和战略思想等,武器落后只是一方面,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如果经费充足,那么北洋海军也能完成更新换代,更新作战思维和理论。

图为定远舰结构图,可见其船腰部位巨大的305毫米架退火炮,射速极慢,全舰都没有速射炮。


慈禧太后修园子花的钱可是不少,这些钱如果投资到北洋海军,那么北洋海军完全可以在战前购买到新型的高速4000吨级防护巡洋舰,甚至可以买下全新的前无畏战列舰,而如果清朝海军装备了这些武器,那么对于日本海军威胁是很大的。北洋海军被日本舰队击败,归根结底各种原因的作用结果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造成了北洋海军的装备落后。

图为日本的吉野号,采用了高速舰型设计,而且装备有大量的速射舰炮。


日本海军当时虽然总吨位弱于北洋海军,但是日本舰队的平均航速基本是北洋海军的2倍,而且日本海军的速射炮装备数量是北洋海军的数倍。虽然北洋海军装备有大口径舰炮,但是那些舰炮射速很慢,在当时中口径速射炮是强于大口径慢速火炮的。速射炮是较早的管退火炮,可以快速复位,日本海军装备的150毫米和120毫米速射炮比比皆是,一分钟可以发射炮弹近百发,而清朝的大口径舰炮,一分钟,甚至数分钟才一发。

即便是北洋海军比较先进的致远号巡洋舰,也只有两门中口径速射舰炮。


甲午海战后,管退火炮全面取代了老式的大口径架退火炮,管退速射炮的口径也发展的大了起来,最终开辟了一个战列舰时代。要知道,北洋海军当时完全可能购买到吉野同型舰、埃斯梅拉达等新型的,装备大量速射炮的高速巡洋舰,然而就是因为经费不足,被日本海军抢了去。

图为老式的大口径架退式舰炮,他们移动缓慢,射速也很慢。


而且,李鸿章早已经看出速射舰炮的发展趋势,提出要给定镇二舰添置速射炮,但是因为慈禧太后修园子,最后计划也落了空,北洋海军甚至想过要购买前无畏战列舰,但是连速射炮都买不起的海军,买战列舰就是笑话,可是如果慈禧不修园子,那么战列舰是一定买的到的,一旦买到,纵然日本思想先进,战法厉害,也无济于事了,战列舰刚刚诞生的时候,可是那时候海上无法战胜的霸主。

4

假设黄海海战能胜利,那甲午战争也不会取胜,首先陆战一触即溃从平壤溃退回国,龙兴之地的奉天都差点不保。而再说海战,如果黄海海战胜利虽然能给予日军重创但是同时北洋海军的损失也是很大的,旅顺由于陆军的不给力很可能会丢失这个最大的修理基地,那北洋海军短时间也是很难恢复的,而日海军可能由于受创较大没有力量组织军力在山东登陆。那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比原版的甲午战争体面一些,但是战败是肯定的,而北洋海军的军舰的下场可能仍然会作为赔偿,赔偿给日本。。。

5

慈禧太后不挪钱,北洋水师军备再充实也没用,战争也没有赢可能!

因为,在海战中,日海军阴险使用了当时全世界大部分军队都未使用和了解的\"苦味酸\"炸药!

\"苦味酸\"炸药暴炸力相当于\"原子弹\",是黑色炸药100倍!在海战中,我们个舰铁甲够大够厚了,炮也是英德制造够利的了!

但是开战到处是我舰桥震塌,军舰着火,沉没,而日军很少有此现象!不觉得海战打得很奇怪吗?

懊恼的北洋水师舰长多少人投海自尽,他们就是百多年后今天也不知道被日方暗算啊!

火、火;震塌天柱般的爆炸!

惯于偷袭的日军,保密工作好得不一般的好!

6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满清腐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的确,在大清末年,满清皇族早已不复八旗入关之雄,成了洋人统治中华之奴。那么问题来了,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是一场落后农业国与新兴工业国家的战争,战争的性质就已经大大的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其实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失利的原因许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因素。从军事角度来看,造成最后失利的主要因素有:战略战术滞后,忘危怯战思想较重,训练和实战水平低下,指挥才能不强等,并不简单是钱能够解决的武器问题。实际上清政府最为不足的地方是在战术思想以及作战的决心上面,要知道甲午海战的日本可是全国总动员,上至天皇下至平民,都在为战争准备,而大清却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线士兵饭都吃不上,后面的老佛爷几百道菜还没法下筷子,士兵怎么肯为你卖命?

话说回来,就算老佛爷把钱吐出来,又有什么大用呢?

网上传说老佛爷吃掉了海军军费近千万两,其实这是很不现实的。根据史料记载,颐和园重修56项工程,共用银三百一十六万六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三厘。这些工程,占颐和园工程总量的一半以上。可以估量,颐和园工程的总费用约为白银五百万到六百万两。约合120万英镑,换句话来说,颐和园的造价,能买三条定远或许三条吉野这两种中日双方最强的军舰。但是问题是,甲午海战爆发后,中日双方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武器禁运,也就是说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实际上慈禧太后甲午海战后期不也大手笔给了北洋海军几百万银子吗?可惜已经没啥用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7

这一点还是不可能的,北洋水师的炮弹就算够用,但是其他地方的缺陷照旧极大的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清末的洋务运动,李鸿章的裱糊匠之说,我是深以为然,当时的大清就是一个外表光鲜而内部已经烂透了的房子,一旦有一场大的风雨,肯定就是原形毕露。

黄海海战,双方激战之后,北洋水师4艘军舰战沉,剩下的军舰都带伤,日本联合舰队虽然没有军舰沉没,但是各舰也都带伤,但是由于日本当时的国内有足够的船坞和技术工人,日军被击伤的军舰很快被修好,重新投入战斗,而北洋海军的军舰只能排队等着修理,而且当时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一直到日军包抄旅顺,北洋海军的军舰都没有修完,用几艘还带伤的军舰和人家已经修好的军舰对阵,那么上次没有打沉的几艘战舰,这次也就一起沉下去了。

机械化战争,修理损坏的武器装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后来的各种战争中,强大的武器维修能力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后来的中途岛海战,都说是美军的密码人员立了头功,但是第二个功劳就是在三天之内修好约克城号航母的维修工人,修好的航母使在中途岛的美日航母对比从2:4变成了3:4,从而改变了双方的兵力对比。而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戈兰高地,以军的第7装甲旅用一百辆坦克盯住了叙利亚的500辆坦克,但是到最后反攻的时候,第七旅参加反击的坦克有93辆,这不是以色列人神勇,而是以军的维修人员修好了大部分战损的坦克,这就使第7旅保存了大部分的战斗力。

扯远了,北洋水师差的可不只是维修,表面上的差距是这些,但是深层次的还是国家的体制问题,日本已经是一个初步工业国,而中国还是农业国,实际上的巨大差距只不是在战场上明显的表现了出来。

8

背锅侠慈禧

甲午战争只是表面,所谓慈禧挪用经费,也只不过是后人甩的锅而已,试问泱泱大国,慈禧修个园子真的影响那么大么?笑话,再建几个也是修得起的!日本是个岛国,当时一穷二白没办法,才节衣缩食,而中国在当时的经济总量,完全能撑的起,老拿挪用水师经费说事儿,就是避重就轻耍流氓!

怪只能怪,曾国藩的继任者,李鸿章势力崛起的太快了!先是湘军占了晚清半数以上的军事实力,曾国藩选择隐忍避免分裂,把湘军裁了。但紧接着李鸿章的北洋系就迅速做大,新时代舰船,枪械战斗力傲视晚清所有国内势力。

试问,这个时候你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是什么心情?难道不害怕么?

所以慈禧所谓的挪用水师经费,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缓和各方矛盾而已,即使不因为生日挪用,翁同龢为代表的旧有汉族官僚势力,也会千方百计的设计出其他理由,拖着,欠着,不给经费。所以问题中的假设意义不大!再说,就算打胜了,李鸿章可能会更惨!

打胜了,李鸿章可能会更惨!

后世很多人评价甲午中日海战都会说一句:“李鸿章一人之力敌日本举国之力。”不得的不说这句评价还是蛮中肯的,之所以说其中肯,是因为其一针见血的点名了晚清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

清朝时少数民族统治汉民族,所以从一开始就对汉人充满了提防,一方面拉拢,大力起用汉族官僚,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排除汉族中的反对势力。在康雍乾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汉族官僚基本都安分的做奴才了,不听话的也都永远的闭上嘴了。

时间就这样到了咸丰年间,一场波及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差一点将满清拉下马来,在危急时刻,清朝顾不得之前对汉族的打压政策,先要解决首要矛盾——太平天国才是正理,于是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新兴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崛起。

但随着太平天国被剿灭,新兴汉族官僚势力就显得有些尾大不掉,成为满族统治阶级(慈禧为代表)和旧有汉族官僚(翁同龢为代表)的“眼中钉,肉中刺。”遏制和削弱这股势力,成为二者的共同目标。

就在这时,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了!这也解释了为何李鸿章千方百计的不想打,反倒是文臣翁同龢不竭余力的催促李鸿章应战,两个老头心里都门清儿,翁同龢想趁机搞死李鸿章,搞不死也要最大限度削弱新兴汉族官僚势力。

打胜了,就可以以李鸿章功高盖主为名义,搞死他,打输了,也可以朝廷的名义削弱北洋。这对李鸿章来说是一个左右都是输的局面,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战,当然这也是不现实的。

当炮弹冲出的那一刻,李鸿章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悲惨结局,不论胜利或者失败。

9

倘若慈禧太后不挪用北洋水师经费以及北洋水师各舰弹药充足的情况下,那么再按照当时北洋水师的持续发展,就算是面对日本联合舰队,我想整个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也会胜利的,具体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之后,清政府认为,中国海军“用之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所以失去了海军发展的紧迫感,海军建设停滞下来。从道光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以后至甲午战前,北洋水师未增添一船一炮,仅有二十余艘舰船能勤加训练。当时的北洋海军总共有各种舰艇40余艘,加上广东水师参加此次北洋会操未归的广甲、广丙、广乙三艘军舰,也只有43艘,总排水量4万余吨,与同期日本海军相比,北洋水师总排水量少了近两万吨。

但是,倘若慈禧不花重金去修建颐和园以及紫禁城的三海公园,而把这些巨额资金用来加强海军建设,将北洋水师与同期世界先进海军一起发展,在整个北洋舰队弹药充足,且拥有大量国外进口的开花弹的情况下,日本联合舰队绝对不是北洋水师的对手。

为什么?

从1885年至1895年,为了三海公园的修建以及慈禧太后的庆寿工程,十年中,整个三海工程共计挪用了海军衙门经费437万两。这只是紫禁城内三海公园建设所挪用的海军经费,根据资料记载,慈禧为了修建颐和园,过着奢侈豪逸的腐朽生活,指使其帮凶,巧取豪夺,或公开提用,或托名暂借,前后共计挪用海军经费在1200万两白银以上。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修建1200多万两白银,如果订购新建的海军舰艇,像购买定远、镇远、济远舰各三艘,共计九艘。在颐和园修建之前,慈禧还挪占了海军经费400多万两白银去修建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公园,这笔钱又可以买上三艘先进的大型军舰。

也就是说,慈禧不挪用这些钱,将这些钱全部用于海军建设,那么北洋水师还可以再多上十二艘主力军舰,其中包括六艘定远级的铁甲舰。

毕竟日本只是个弹丸小国,财力和资源有限,大清国虽然腐朽,但瘦死的骆驼总归比马大。这些钱不挪用的话,而是用之有道,相比整个甲午战争也不是以割地赔款签订《马关条约》而收尾了!

(原创不易,谢绝其他平台创作者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