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惨绝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为何会有如此残忍的制度?

惨绝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为何会有如此残忍的制度?

2020-11-01 23:32阅读(62)

惨绝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为何会有如此残忍的制度?:活人殉葬制度的出现无非就是世人彰显自己生前的权力以及古代人的迷信影响。中国的殉葬制度至少在六千年前就

1

活人殉葬制度的出现无非就是世人彰显自己生前的权力以及古代人的迷信影响。中国的殉葬制度至少在六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极度显示了人跟人之间的不平等。

活人在权力者生前为奴,在其死后也无法恢复自己的人身自由,而这种活人殉葬在秦始皇死后更是达到了巅峰。汉朝时期有废除过几次,但到了明朝朱元璋掌权时代,又一次的死灰复燃。

那么,为什么古代会有以活人殉葬的残忍制度呢?

  • 彰显权力者为所欲为的表现。

活人殉葬制度从什么时刻开始已经不可考,但在距今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有殉葬遗骨,商朝时期也有殉葬遗址,这就说明原始社会的三皇五帝时代就出现了殉葬。

(大汶口文化遗址)

权力者们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他们生前有奴仆使唤,死了需要这些仆人在另一个世界供他们差遣。于是就杀了这些生前伺候过他们的努力,因为地位的严重差距,奴仆无法反抗,只能跟着权力者进入墓地。

《墨子.节丧》记载: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在历史上,秦始皇在活人殉葬的人数上创下了记录,他在无法求长生后,想在另一个世界有人继续供差遣,于是秦二世为了表现出孝顺,便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后世学者估算,包括当时的工匠在内,起码有万人之多跟着秦始皇殉葬,这些死亡的人数,也满足了秦始皇在地下继续他的统治了。

  • 古人的迷信心里促进殉葬制度的发展。

刘邦推暴秦后也推翻了活人殉葬的制度,但汉宣帝时,赵缪王刘元暗中逼迫奴婢给他殉葬,最后被仁慈的汉宣帝剥夺了封地。

汉朝时期没有大规模的殉葬现象,偶尔一些山高皇帝的地方有出现过,但规模不大。但一些偏远的、民智未开的少数民族还是存在的,比如南越王赵佗,后世发现他的墓葬有十多具尸骨。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在平定西南后收兵回城。但准备渡过泸水时,以为水势太急,蜀兵难渡,孟获建议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河神便可渡河。孟获的建议就足以说明三国时期的西南夷地区,还存在活人殉葬的风俗,而这样也是古人迷信造成的。

宅心仁厚的诸葛亮不忍,便用面团弄成头颅的样子扔到河里祭祀河神,最后风浪止住,蜀兵渡河成功。这也是馒头的由来,馒头原名“蛮头”,南蛮子的头颅,而诸葛亮用“馒头”代替“蛮头”,也带代替了用了活人祭祀,可谓圣人。

朱元璋是的活人殉葬死灰复燃。

朱元璋时代恢复了活人殉葬制度,但他并不是第一个享受这种制度的。明朝最早享受殉葬制度的是他的次子朱樉,因朱樉病死,两个妃子为其殉葬。

当朱元璋死后,其规模也很大,总共有四十多名妃子陪她殉葬,在之后的皇帝里,朱棣、朱高炽、朱祁钰,还有那些王爷们也都有殉葬的习惯。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上台后,不忍心见到这样的残忍制度,才命令废止。

朱元璋重开活人殉葬的恶例无非有三个原因:

  1.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疆域以及一些制度,这些制度中包括殉葬制,蒙古人的文明程度比较低,他们的大汗死后都实行殉葬制,朱元璋不过是想让世人知道他的权力不低于蒙古可汗。

  2. 朱元璋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兔死狗烹”的原因就是担心他死后开国功臣觊觎他的江山,而带着嫔妃陪葬也是怕宫廷机密外泄。

  3. 古人迷信,帝王更是深信不疑,朱元璋也相信在他死后会去往另一个世界,带这些人下去也是伺候他。

综合来说:古代的活人殉葬是残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制度,无非就是上面说的几种原因。人性是贪婪的、欲望是无限的,他们在生前拥有了让人羡慕的权力,死后也想带继续做帝王。

明英宗时期虽然明令禁止殉葬形势,但某些达官贵人还是暗地里拉着婢女陪葬,更有甚者偷绑寡妇陪葬,还为其立贞节牌坊,遮蔽耳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残忍的制度被慢慢的废除,每个生在这个世上的人都有上天赋予他自由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万恶的封建社会总归消失在历史中。

2

惨绝人寰的殉葬习俗古代的恶剧作,这些惨景都是从考古中铁证佐言,史料属实。
惨绝人寰的殉葬习俗到了现代,普通老百姓也棺材头上画童男童女图像,可见根深缔固到何等程度?
历史上秦始皇伟业雄宏,但秦始皇幕内殉葬的死尸无辜,说明一切。
历史上也有贤明王道,不忍其殉葬的。




3

活人殉葬是商周时期一些贵族最能够彰显自己的威名以及权利的一件事情,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今天看来是惨无人道的,但在商周时期如若不用活人殉葬,说明这个人根本不是位高权重之人,而且陪葬品在当时看来他们并不是人,而是奴隶。在古时候奴隶在贵族的眼里他们根本不算人,只能说他们是一种动物,因此随着奴隶制度的消失,这种制度才慢慢的退却在人类的视野中。

我国史书关于活人殉葬的纪录有好多。身份地位显赫的人身故后,他们就会有殉葬者。而且是活人殉葬,不仅是为了死人不会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孤单,也是为了可以展示出故人高贵的身份。

依据有关纪录:“秦武公身故,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秦穆公身故“从死者177人”,此中居然另有三位他们生前的亲信随着一同殉葬。秦穆公死前就想让群臣和他一同死去,因而在酒会上,他趁大众喝得晕头糊脑时说:“我们君臣,生时同乐,身故也要同哀呀。”奄息、仲行、针虎三个大臣不知为何:“愿随秦穆一同驾鹤西行。”谁也没想到,穆公身故,他们真的就跟从进了秦穆公陵墓。


你以为这就算是活人殉葬的最高地步了?不,还远远达不到最残忍的地步。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共同引黄调理池工程队,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开掘出仰韶文明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于此同时,我国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三名少年。他们分别在墓的东、西、北方,其西龛人骨长1.15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十分惨状,像殉葬者。

棺墓出土后,历史学家对这三名少年做了认真的研究有意外收获:这些孩子在世的时候,居然喝下了一肚子的水银。不只是这样,他们的身上另有多处洞眼。他们的皮肤上还被涂了一层银粉。这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标本”,即便再过数千年,他们的皮肉也不会腐败。这是何等的丧尽天良啊,居然如许虐待年幼的儿童,蔑视人权。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4

活人殉葬这一制度在古今中外及各个大文明帝国都曾出现过,但是,世界上最早废除活人殉葬制度的是在中国,具体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献公时代,而当时的秦国还被山东六国嘲笑为“文明落后”的国家,而秦献公去世后其子秦孝公继位,继续贯彻其父的禁止活人殉葬的政策,而之后的商鞅变法也坚持这一政策。而在山东六国还在使用活人殉葬这一腐朽落后的制度,而秦国则使用陶俑替代活人,而废除活人殉葬的制度也随着秦灭掉山东六国而推广开来。公元前211年的秦朝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废除活人殉葬的国家。

而活人殉葬埋葬的人并不是随便到大街上抓几个人活人抽个签,用于活人殉葬的都是没有身份的奴隶,而这些奴隶的来源有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对外扩张时抓回来的俘虏,而这些俘虏包括战俘、从敌对势力掠夺回来的人口,当然也包括哪些本国国民由于各种原因土地被兼并,丧失了土地、房屋、并卖身的人,不过卖身不是搞PY交易,而是人口贩卖,要么成为黑户要么就是奴隶。而哪些因为扩张而抓回来的奴隶,是王公贵族们的身份象征,也是他们所谓的国家荣誉,就跟现在的军功章差不多一个意思。

而奴隶就是会在主人死后部分用来殉葬,除了彰显身份外还有就是无法管理和养活的部分原因,因为他们是主人的个人财产,虽然可以被继承,但新的继承者也会有新的奴隶。所以继承者一般不会要这些奴隶。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的根源在于奴隶制,而奴隶制是井田制下的根源产物,所以商鞅变法的时候彻底废除奴隶制,就相当于已经废除奴隶制和井田制。而秦国这样的做法无非也就是增加人口,所以这也就奠定了为什么秦后面能统一六国。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呢?因为人类社会虽然比动物社会更文明,但依然是奉行森林法则,弱肉强食的法则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保护本国的公民,最后提一句,西方到近现代才慢慢的废除奴隶制度。

5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王公贵族在死后墓葬中的宝贝也是丰富至极,尤其是厚葬之风盛行的汉朝时期,陪葬品的奢靡令人惊愕。

事死如生是古人丧葬的原则,就是对待死者如他活着之时一样。

《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这里的事字,是侍奉、供奉的的意思,和视的含义有微妙的不同。

那么惨绝人寰的活人殉葬,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惨无人道!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如果你的身份越是尊贵,能够剥削和压榨人越多,甚至轻而易举的取走别人的性命。

比如古代的殉葬制度,有的时候想想真的很野蛮很残忍。

在古代宫女太监常常被拉去殉葬,因为宫女和太监是奴婢,而在古代,奴婢的性命是属于主子的,主子想什么时候取走他的性命都没有关系,他也无力反抗。

在古代有些帝王在生前的遗嘱圣旨上就会命令后人在他驾崩之后要拉上大批的宫女太监陪他殉葬,因为他活着的时候,享受万人敬仰被人伺候,死了以后也要带走能够侍奉他的人。

还有一类会被拉去殉葬的人就是他的妻子和小妾们。在我国古代男尊女卑,女人是男子的附属品。

皇帝死后如果他愿意他的皇后嫔妃都难逃一死。

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手段残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宫中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数以万计。

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汉武帝到元朝,这一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

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后,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从此,重开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时,被迫葬殉的有38人。明成祖朱棣死时,殉葬的妃嫔也有三十多个。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殉葬这个词,还是在我小学,当时就觉得非常可怕,为什么人会坏到这个程度,可能到一个人权力太大后他的心就扭曲了,当然殉葬制度也是源于中国古代人们的迷信,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眷恋。相信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所以拉着现实生活中的人去陪他共赴另一个世界,何其残忍,何其自私。

6

可能是古代的信仰有关。

古代不像现代这样,这么相信无神论,所以各种鬼神说盛行

不管是东西方都相信死后回去另一个世界,以另一种形式活着,相信有神灵需要“血肉的献祭”。所以统治者自然肆无忌惮的剥夺奴隶、战俘、侍从的生命。

我看到一个对信仰的评论:信仰能够让人心理得到一种安稳感,就是因为这种安稳的感觉,所以就更加信仰,并用行动维护信仰,极端者甚至攻击不同信仰的人。【正如某某经中所说的那样:信者得到救赎,不信者有罪。】

活人祭祀、活人殉葬正是基于这种得到心理安稳的信仰,他们相信,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所以要带上侍从一起去,让他们也去另一个世界继续服侍自己。既然他们相信这是换一种方式生,相信神灵需要这些血肉的献祭,那对于他们来说又何来的残忍?

【在宋代的文献里,就有几个拐小孩去杀了祭祀邪神。还有一个案例是拐了不到一小时就杀了祭神。】

7

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出现了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手段残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宫中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数以万计。

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汉武帝到元朝,这一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

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 商以后,周、春秋、战国、秦朝皆有殉葬习俗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有的骨架旁放著刀剑,是武士奴隶;有的骨架旁摆著车马,是驾车奴隶;有的骨架残存有狗骨,是养狗奴隶;有的骨架旁没有头骨,头骨在另一边,是被杀后殉葬的奴隶;有的骨架上手骨还被反绑在背后,并有明显的挣扎痕迹,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隶。

秦国用活人殉葬始于秦武公秦国是在公元前三八四年废除人殉制度的,《史记·秦本纪》说:「献公元年,止从死。」但实际并非如此,秦始皇死后,为之殉葬者人数之多,为历史所罕见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秦二世下诏令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后宫嫔妃未生子女者一律殉葬,故从死者甚众。《史记·秦本纪》还说:「葬既下,或言工匠为机,臧(按指奴隶)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为了担心这些工匠泄漏墓中的机密,便将他们置于死地,估计秦始皇墓中为之殉葬者将以万计。

汉、唐两朝皇陵的重要特点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在古代殉葬制度,有哪些帝王的殉葬,最为残忍

1、周幽王

公元前bai772年,申侯联合缯du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zhi拒不救援dao,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一作刘去疾)曾盗掘周幽王陵,周幽王陵很高大,墓道门打开以后,再下去一尺左右里面全是白垩土,这土实际是一种石炭岩石,有一丈多厚,刘去的手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白垩土铲除掉。再往下是大量的云母石。再往下挖一尺多深,意外地看到一百多具尸体,纵横交错,相互枕靠,叠压在一起,都没有朽烂。其中只有一个男子,其余全是女子。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身上的衣服款式和活人穿的一样。想必那名男子便是周幽王。其余一百多名女子应该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死后曾殉人达177人。 周幽王是否有殉人,史料上并无记载。如果《西京杂记》所记是真实的话,这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古代的殉葬陋习,在西周时仍然是十分盛行。

2、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死后2个月,尸体运回咸阳,举行丧葬仪式。人葬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的宫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暴秦统治,二世而亡,所以秦朝的统治是非常残酷和无道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更是一点都不手软,秦始皇一生都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千秋万代,更是一生都在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还派了徐福出海寻找仙丹。从登上帝王之位,就开始了建造秦皇陵,八十万的工匠都死在了墓穴之中。

而且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将所有的后宫女人全部都不留下,都拿出去给秦始皇殉葬,后宫哀嚎一片,一人不留!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人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人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 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这种说法广为流传。

人殉废止

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驾崩,其生前特留下遗诏,宣布免除其妃嫔殉葬的义务,此事在明代史书《翰林记》中亦有记录。明代刘定之在其《否泰录》中写道:“高庙、文庙……皆用人殉葬,英宗临崩前召宪庙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子孙后世亦复为之’。”

其实,不论当时的实际情况如何,明宪宗在继位后,确实也遵从了英宗的遗诏,再未逼迫宫人和妃嫔为英宗殉葬,这一惯例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此外,辽靖王朱豪在其长子亡故后,曾妄图上奏以其妇冯氏、曹氏殉葬,但皇帝听后严厉斥责了他,命其善待冯氏、曹氏,毋使其流离失所。

至此,诸王人殉制度基本禁绝。

可以说,明英宗废除人殉之举可谓顺天意、得民心。因为,这一行为不仅得到了当朝群臣的称颂,亦得到了后世史官的赞扬。可是,清代曾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以宫人殉葬本就是乱政,英宗只是废止了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话虽如此,但从长远来看,他还是挽救了许多无辜女子的生命,仅从这点考虑,英宗便是功不可没。

至于英宗为何要废止人殉,史书中并未做详细解释。

但是,从相关资料的记载可隐约看出,明英宗废止人殉制度的想法并非一时之念。周宪王薨后,十三岁的英宗曾下旨:“自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英宗当时曾亲自逼迫景泰帝的妃嫔为其殉葬。若是从其被景泰帝幽禁多年的角度分析,英宗很有可能因为对景泰帝的仇恨连累其家人,故做出了反常的举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结语

直到清朝,人殉制度虽再次死灰复燃,但最终得到了清廷官方的禁止。因为,康熙帝继位后,特意颁布了禁止殉葬的禁令。可以说,正是从那时开始,人殉作为一种固定的制度,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