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汪精卫在革命之初侠气英风、身怀家国,在举国抗战时却成为国人侧目的汉奸国贼?

为什么汪精卫在革命之初侠气英风、身怀家国,在举国抗战时却成为国人侧目的汉奸国贼?

2020-11-01 04:31阅读(61)

为什么汪精卫在革命之初侠气英风、身怀家国,在举国抗战时却成为国人侧目的汉奸国贼?:其中原因非常复杂。首先,汪精卫为何走上卖国道路。孙中山去世较仓促,没

1

其中原因非常复杂。

首先,汪精卫为何走上卖国道路。

孙中山去世较仓促,没有确定接班人,但孙中山带有地域偏见,多次表示广东人比其他地方人更聪明,所以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上位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孙中山弥留之际,为他记录遗言的是汪精卫,胡汉民历史上曾与孙发生过矛盾,所以在当时国民党内,一般认为人缘好、少年成名的汪精卫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

蒋介石本没有机会,但他手中有军权,此外占据上海后,获得了宁波帮的财务支持,所以公然自立中央,一时国民政府出现了宁汉分裂,汪精卫主持的征服在武汉,蒋介石主持的政府在南京。

因武汉政府在军事上弱于南京政府,加上内部大佬叛变,汪精卫不得不承认蒋的领导权。但蒋擅权,汪精卫的影响力资源对他构成了挑战,所以宁汉合流后,汪精卫备受排挤,后来不得不赴欧。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借道越南回国,此时他与日本人已有私下接触,并表达了一定媾和之意,蒋介石虽屡次劝汪共同抗战,但最终决心采取非常手段,派刺客在越南暗杀汪,可惜杀死了汪的秘书,这一极端举措使汪精卫再无退路,下决心投靠日本。

其次,日本为什么要接纳汪精卫。

日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战果,以为中国会很快屈服,但蒋介石为人非常有韧劲,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3次为日本递媾和书,条件一次比一次苛刻,当时于右任、居正等元老都倾向于求和,蒋介石心力交瘁,甚至病倒,但他坚决不肯退让。

由于战争发展顺利,日本当时首相近卫文麿为讨好陆军,宣布“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这就自绝退路。此时尚具谈判对象的,只剩下汪精卫。

随着战争发展,日本发现中国面积太广,日军数量太少,根本无法维持基本治安,税收之类更没法指望,所以不得不依赖傀儡政权。汪精卫如肯投靠,等于是帮日本政府解了套。毕竟日本当时还遭遇了经费困难,原陆军部说几个月就能征服中国,能迅速实现资金回流,结果都成泡影,所以急需一个能收税的机构,以战养战。

其三,汪精卫何以自欺。

汪精卫也是很爱惜名誉之人,为何甘当卖国贼呢?因为日方初期给出的条件非常诱人,承认他所领导的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可以拥有军队,一旦条件允许,日军撤军,并定出具体时间表,此外官员任命可以不受日方干预,从这些条件看,基本承认了中国独立,条件只是交税和暂时驻军,所以汪精卫认为自己并没有卖国。

在汪精卫伪政府成立的第一年,汪精卫还是很有干劲的,在税收上比日军直接占领时期增加了很多,此外成立了2个军,可没过多久,日方强制缴了其中一个军的械,并且规定这些军队不许拥有重武器,等于名义上是军队,其实是警察。

日军初期确实将占领的领土让出一部分,让汪精卫的军队接管,所以汪精卫在“剿匪”上比日军一度下手还狠,可后来日本又收回了一些地区,加上汪精卫军队待遇太差,导致战斗力直线下降。

汪精卫从第二年起,便基本处于磨洋工的状态,等着日本退让,特别是日本承诺第二年开始从中国撤兵,但事实上没有撤兵,只有换防,这让汪精卫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了傀儡,但此时他已无力改变局面了。

其四,汪精卫算不算汉奸?

网上对此有很多争议,个人观点是:汪精卫毫无疑问是汉奸。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从汪精卫的主观意图来判断,现在很多文章无非是说汪的私德不错,在主观上还是爱国的,即使在日本的羽翼下,他也说过一些爱国的话,但问题是,人的主观意图很难推断,还是应从具体行为上去判断。

汪精卫伪政府屠杀了大批爱国人士,帮日本人榨取税收,且分化了抗战力量,不论主观意图如何,这些行为都构成了犯罪的事实,说他是汉奸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行为理应被后代所唾弃。

当然,可以具体去分析他堕落为汉奸的成因,通过更多角度的挖掘,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认识。人很难完全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常常会受各种力量所左右,少年时没有约束,容易按自己的想法做,年龄越长,涉及的利害关系越多,想做判断自然就要考虑各种因素,很难完全任性而为。

如果民族国家意识能更强一些,将其视为一个底线,结果也许会不同。

2

汪精卫算是同盟会成立的元老级人物,在最早跟随孙中山先生的一批人中,汪精卫属于长相俊俏,文笔超群的人,这类人我们称之为一表人才。所以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和威望都比蒋介石高,孙中山去世之后,汪精卫顺理成章的接任了国民党主席的职位。之后虽被兵权在握的蒋介石夺了实权,但他的地位还是比蒋高。就是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为何还要叛国投敌,甘为汉奸呢?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入侵时,我们一般都将“议和派”看作孬种,比如宋朝的秦桧、明朝的杨嗣昌等,汪精卫的卖国行为就是从议和开始的。但他又非一开始就有议和之心,“九一八”之后,蒋是持有不抵抗的态度,反而汪精卫是坚持抵抗态度的,所以汪精卫在当时属于爱国主义的代表,尤其是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被树以民族领袖的形象。

汪精卫借着爱国主义的浪潮,提出惩罚不抵抗的张学良,老蒋肯定是不会同意的,毕竟是老蒋下的命令,张学良东北易帜在先,这个时候不听老蒋的,那不等于造反了吗?汪精卫这时候需要表现的很气愤,政治作秀似的提出了辞职,老蒋当然也不能同意啊,否则就显得为人小气了啊。这种政治博弈的结果都是可以预料的,老蒋得留住这个爱国的,只是持有不同政见的人,然后给这个没有兵权的老领导安排在抛头露脸,却又不涉军政的事务。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汪精卫传》

要说汪精卫向“汉奸”发展,还得是从1932年在上海爆发的“一二八”事变开始。汪精卫当时就已经表现出了恐日情绪,他先是发表一些敌强我弱的言论,然后与老蒋合计着“缓兵之计”,于1932年5月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所以没有原则的并不只有汪精卫,老蒋也是有污点的,只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卖国的帽子全部扣在了汪精卫头上。这件事情就是授权何应钦签订了“何梅协定”,将华北主权拱手让人,这个事情至今仍有争议,如条款的履行,背后的指使真相等。但当时的卖国贼指向了汪精卫,王亚樵派人刺杀汪精卫就是以这件事为导火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了全面的抗战方针,并且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老蒋由黑洗白的转折。日本在外交的态度上,提出让老蒋下台,并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随后可谈判停战。当时国民政府因战争的特殊性,执行了总裁制,由总裁统领一切国家事务,汪精卫的副总裁等于说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了。所以汪精卫开始劝说老蒋同意和谈,说是和谈,其实也是看到了政治翻盘的机会,因为日本人要求老蒋下台嘛。

这里虽然含有汪蒋二人的斗争,但原则性的东西总得坚持,军政一把抓的老蒋这时候坚持了原则,不坚持的话估计也就下台了。老蒋还义愤填膺的说国民政府决不允许有秦桧这样的人出线,这话不就是把汪精卫往卖国的角度推嘛。汪精卫一看老蒋没有一点“大局观”,于是乎暗地里筹划另立门户,他于1938年11月,与日本签订了《重光堂协定》,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承认伪满洲国,并破坏国内刚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是实实在在的卖国行为,所谓“曲线救国”都是扯淡,在签订协议后,在外视察的老蒋突然回到重庆,汪精卫认为是老蒋察觉了他的秘密行动,于是在12月中旬带着夫人陈璧君,以演讲的借口逃离重庆,由昆明转机去了越南。走之前,汪精卫给老蒋写了封信,表示自己与他的道路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救国,并公开发表艳电,表明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仿佛被洗脑了一般。这也标志着汪精卫正式开启了汉奸的生涯,从此以后在卖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其实由上文可以看出,汪精卫卖国是政斗失败后的举动,这与历史上大多卖国行为一样,但要说民族意识完全缺失,也并不太可能。比北宋的张邦昌,靖康之难后,当了金人的傀儡皇帝,按照他的说法是为了开封百姓免遭屠杀,金军撤退后还“逊位还政”于赵构。这种看似曲线救国的方式,很难受到认可,因为它在原则上挑战了民族立场,汪精卫也是如此,即使真有救国救民的想法,也难逃汉奸的事实。

其实这也是他人格缺陷的表现,在与老蒋的权力争斗中,他就处处表现软弱的一面,再没有当年刺杀摄政王的血性,也没有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志。从孙中山先生的接班人,沦为举国痛骂的卖国贼,他在权力的掌控中永远都是逃避的态度,遇到事情总想着出国遛一遛,缓解一下矛盾,也就是这种态度,成就了老蒋的总裁位置。所以汪精卫能走向卖国的深渊,也与他政治智慧不足,责任心、荣誉感不强有关系,这都是人格的缺陷。

3

曾经慷慨歌燕市,??????

当年从容做楚囚,??????

恨未饮刀成一快,??????

终忏不负少年头。??????

4



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

19101月汪精卫与黄复生等在王府井大街开照相馆为掩护,实则为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以后被判处终身监禁。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汪精卫准备杀身成仁,为革命事业流干最后一滴血。

没想到遇到爱新觉罗?善耄(川岛芳子的父亲,肃亲王,正黄旗内侍卫大臣,民政大臣,中国现代警察创始人。满蒙独立运动策划人,辛亥革命宗社党,王府井大街和东安市场开发商。)这家伙觉得汪精卫是个搞君主立宪制的人才,外交部(理蕃院)里收集各国报纸上经常看到民报主编汪精卫大名,袁世凯聘用的杨度搞的宪政研究中心很得老佛爷欢心,留着汪精卫可能会有更大价值。

1910年袁世凯从河南老家回到京师,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全面掌握军政大权,在他保释下出狱了。被袁世凯聘用跟杨度一起做宪政顾问,研究君主立宪政体问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老师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当选临时大总统,考虑到我与老师特殊关系,袁世凯安排我回到南京,老师让我担任南方义和参赞。我看到了北洋军的实力和袁世凯的力量,同时感谢肃亲王的不杀之恩,决定采用一切方式完成议和任务,让老师尽力妥协退让。

1921年经历三次反袁革命斗争和护法战争,老师将国民党进行改组,决定实行”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1922年到1923年陈独秀领导共产党确立以共产党身份加入国民党,我非常反对的。1924年我作为国民政府宣传部长和总理秘书陪同先总理北上主持国政,不想总理英年早逝,按照遗属我作为国民政府中央委员会委员继承先总理遗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浙江奉化溪口的蒋介石,作为投机倒把上海证券市场的经纪人,一朝投身革命也是极尽争权夺利之能事,借用黄埔军校校长身份培植自己军队实力,还有他的把兄弟许静江勾结洋人势力搞定国际资本支持,上海滩流氓大亨杜月笙,黄金荣都是他换贴的弟兄,中山舰事件后,我被夺去了军事主导权。

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三镇,国民政府北迁,我开始培植自己的实力,对外政治口号是”革命的武汉来,不革命的一边去”,共产党党中央过来了,他们带来了共产党控制的叶挺独立团和贺龙一个整编师,同时还有广大工农武装群众支持,我信心倍增。该死的蒋光头不识时务,非要在上海搞了一个”四一二是件”,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跟我唱对台戏。政治理想最终抵不过黄金美元诱惑,武汉国民革命军大员都成了说客劝我移驾南京。

1924年多事之秋,宁汉合流后,我住广州发生了广州起义,国民党右派开始政治反攻倒算,我无奈只有借口赴德国看病。



1935111日,国民党六中全会,李济深和陈枢铭策划暗杀蒋介石,孙凤鸣以记者身份掩护行动。蒋介石以身体不适没有参加全体合影留念,躲过一劫。汪精卫深中三枪倒地,躺在血泊之中,英勇的夫人陈璧君冲了上去,哭着怒斥蒋介石:蒋先生如果不想兆铭干,可以明说,何必做这样事情?蒋介石无言以对,现场气氛极其尴尬。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主张外交解决问题的立场仍然不变,派出了周佛海在香港与日本近卫首相代表谈判,近卫首相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出中国”和平方案,我指令周佛海签署协议,同意华北五省自治和伪满洲国。蒋介石在五次反围剿不顺利情况下,开始将矛盾引入党内,作为党主席我的政治影响力正在削弱,于是我决定在对日外交上得分。

1938年我从上海飞赴日本谈判,日方派出板垣征四郎为代表,这个中国通对于我国民党内处境了如指掌,奚落我说:如果中国要成立一个新政府,则需要重庆更多要人支持和军队支撑。日本对此表示欢迎!从日本回来,周佛海等投降派三天两头登门劝说,千金大小姐的太太陈璧君也要求离开这穷酸没前途的山城,架不住内外夹攻,想到了1935年的枪声响起,我彷徨中踌躇犹豫不定的鬼使神差借道越南飞到日本发布了组建南京国民政府的通电。

我成为了举国痛骂的汉奸,日本人1940年逼迫我签署政治协议及附件让我陷入了巨大耻辱,完全是傀儡政权的俯首听命,这不是我希望做的事情,一切军政大权都要服从日本人的安排,所有经济利益满足日军战争需要,一切教育服从日本文教省领导,到处是日本天皇御影画像。听说老家祖坟也被挖开了,祖宗们挫骨扬灰,汪氏。 宗族公开申明开除了汪兆铭的族籍。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上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回顾一生,自幼聪慧好学上进,饱读诗书礼乐文明,期望自己可以读书入仕途光宗耀祖,父亲和兄长都是师爷不入流。9岁丧父母,兄长家嫂抚养长大,寄人篱下需要谦虚谨慎,后省试中秀才可是科举制度随后废除,只能重新学新学东渡日本留学,在哪里认识了老师孙中山,开始寻求革命道理与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党论战,在马来西亚的槟城认识了首富家的女儿陈璧君,没有过蜜月期我被派到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再后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政治的阴谋诡计多端泯灭人性黑暗,最后落到报国无门的下场。

5

作为后人肆意臧否历史人物确实有点大言不惭的味道,毕竟没有身处其事其时。我仅就自个一点私人见解来作答。

真正认清楚一个人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首先我们来看汪精卫其人。说他大言不惭,狗掀门帘-全屏一张嘴再合适不过。想来能发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如此慷慨壮烈豪言的人物,绝对堪比“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可结果呢,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诚然选择生命无可厚非。但你话都放出去,决心都表了的人最后选择了软化,而且对敌人充满了感激。这一劫难不但没有砥砺出汪坚毅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决心,反而充分挖掘出汪自身妥协软弱,低沉消极的本性。并始终贯穿他一生,决定他汉奸的下场。说的白一点,汪精卫本来就是个孬种,软弱文人,装逼充大个。这点是他沦为汉奸的性格原因。抗日战争伊始便被恐日情绪笼罩,压根兴不起抵抗的念头,所作所为都是在极力的妥协投降。


其次,汪精卫在作为政客参与权力争夺,是他沦为汉奸下场的根本直接原因。汪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玩弄权术,以追求权力为最终目的枉顾一切的卑劣文人。历史上这样的文人政客不胜枚举。汪精卫自视极高,资历出众。一直在与蒋介石及其他派系势力争夺最高权力。在他眼里无所谓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一切均是可以妥协交换的砝码资本。卖国求荣一词简直为他量身打造。



再次不得不说,秦桧有个自号冲正先生的老婆王氏,且“惟丞相夫人是从”。汪精卫就有个替他决定投敌的陈璧君。陈不忿丈夫居于蒋介石之下,鼓动丈夫自立门户。无耻之尤说东北是满清之资而非中国领土来媚日。反复劝说乃至赤膊上阵为汪精卫投日铺路。如此“贤妻”没有如王氏一般陪跪在丈夫旁实在可惜。物以类聚,汪精卫身边环绕的周佛海、梅陶之流投日卖国之心比他本人坚定强烈多了。优柔寡断,怂逼无比的汪精卫能遗臭万年跟这些货色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这一点是汪转变为汉奸的外部环境因素。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如何文过饰非、巧言诡辩,都不能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日本侵略者对我中国存的是亡国灭种之心,而汪精卫另立政府,损民养敌,卖国求荣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国贼。民族大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底线。汪精卫纵使有一万个理由,也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革命家到政客的蜕变。

这并不稀奇,主要是尝到权力滋味以后的变化。

其实,汪精卫在辛亥革命之前不但去刺杀被捕,革命之后也是很大度的。

在各实力派争权夺利的时候,汪精卫却放弃权力:孙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时,汪曾力辞广东都督一职,表示“革命成功了,应该让有学问的人去担任国家重任,我过去为革命没有读书,现在应该让我出国求学。当年春,汪和陈璧君在上海结婚,并前往广州省视兄嫂。8月辞去一切政务,经南洋赴法国学社会学与文学。


不过,1917年7月,孙离开上海开赴广州组织护法运动,命汪回国。

汪只得由法国经英国、芬兰和西伯利亚返国。

直到孙中山去世之前,汪精卫尚且没有什么夺权行为。

这是因为孙对汪非常器重,给他很高的地位,汪精卫无需争夺。

关键在于孙中山去世以后。

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成立,汪在加拉罕、鲍罗廷的支持下,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继续执行孙的联俄容共政策。

由此,汪精卫一举成为大哥,地位位于所有人之上。

可惜,当时是军阀混战的时代,军队是极为重要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但汪精卫不懂军事,这就为军人出身的蒋介石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随后汪和蒋斗了10多年,因蒋牢牢掌握军队,几乎每次斗争都以汪精卫的惨败而告终。

比如: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由于蒋成功迫使国际共产党让步,替换了与汪亲密、反对北伐的苏联驻广州军事顾问团团长季山嘉等人的职务。汪精卫失去支持,第一次下台去法国隐居了1年。

1927年4月9日汪在北伐期间到达武汉,组建了武汉国民政府,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对立。汪精卫开始很积极,后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大局,又不愿意做傀儡,也宣布反共。

随后在1927年9月,汪精卫因支持他的桂系惨败而被迫下野。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汪精卫在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党部扩大会议”,再次高举反蒋大旗。但由于中原大战结果是蒋介石大胜,汪精卫再次失败。

1931年,利用国民党大佬胡汉民和蒋介石的激烈斗争,汪精卫再次付出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力挺胡汉民。最终,汪胡联手迫使蒋介石下野,由汪主持大局。

然而,汪精卫的运气很不好,正好遇到918事变。

汪不是军人,第一调动不了东北军等军阀部队,第二调动不了蒋介石的中央军,无法维持局面,再次下野。


随后蒋介石也没赶尽杀绝,给了汪一个行政院院长的高位。

但此时汪精卫已经不掌握实权,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最终,汪精卫在抗战中投敌叛变。

为什么呢?

因为汪精卫不是军人,不懂军事,他认为抗日一定会战败。

既然最终都要失败,汪精卫屈膝投降先去做个儿皇帝,多少能够捞到一些实权,最终会比光杆司令蒋介石要厉害的多,仍然是中国第一人。

其实,汪精卫缺乏军事远见,他也不想想为什么北洋军阀系列的大佬诸如吴佩孚、段祺瑞之流,为什么不愿意出来做儿皇帝?

因为老吴和老段的军事战略远见,比汪精卫高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们知道中国在抗战中一定会胜利。



其实,这就是一个革命者蜕化到无耻政客的故事,并不稀奇。

7

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曾经心怀家国,侠气英风的汪精卫最后沦落成了大汉奸?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原生家庭的忧伤,影响着汪精卫的一生

汪精卫的童年,一直充满着忧伤。

汪精卫的父亲是个落魄的秀才,家中孩子又多,生活愈发困难。在这种境况下,最辛苦的是汪精卫母亲。

《汪精卫自述》里说:

“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无疑是压抑的。

后来,父母相继离世,汪精卫只好跟着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一起生活。

在并不富裕的日子里,依靠兄长过日子,那一份压抑更甚!

好在汪精卫天资聪慧,19岁的汪精卫参加了广州府试,就得秀才中的第一名。因为生活困难,汪精卫在大户人家里当起了塾师。

当教书先生的日子,更不好过!

“课少父母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正是青春叛逆的年纪,一个心底十分骄傲的青年,却不得不耐着性子,干着这份工作。

而心底的那份压抑,却越来越重。

革命初期 一腔热血 刺杀载沣

1904年,汪精卫考上了留日的官费生,这个对于汪精卫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一方面,自己可以继续读书。二来呢,不用担心费用。

离开了压抑中的环境,到外面的世界,年轻的汪精卫顿感自由了不少!

在日本,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特别是有很多进步思想的热血青年。

1905年,汪精卫结识了孙中山,并参与了创建同盟会的活动,从此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

革命的道路总是坎坷的,在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对革命灰心,对革命怀疑。一时间,革命好像陷入了失败的边缘。

此时的汪精卫,正处在革命的兴奋期,全身的细胞都是围绕着革命!

于是,这个热血青年主动提出刺杀清政府的高官!

他希望用他的鲜血来证明同盟会的领袖,不是贪生怕死的“远距离革命家”,更希望用他的实际行动,来挽回民众对革命党的信心!

可是,刺杀载沣失败。

1910年4月16日,汪精卫和黄复生一起被抓获,并在后来判处了终生监禁。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刺杀,三少觉得汪精卫的思想在那个阶段有些不成熟。

在狱中,汪精卫赋诗一首: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首诗引吭高歌,浩然正气,27岁的汪精卫因此名声大振!

在狱中,时间大把的有。除了写诗,更多时间是静下来思考,他的思想也在狱中改变了很多改变。

《汪精卫传》里汪精卫说:

“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政治家。”

载沣,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汪精卫曾经誓死刺杀的对象,后来竟变成了汪精卫的恩人!

这个变化真的大呀!

这一次,汪精卫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却没有得到灵魂的真正洗礼。

既生蒋,何生汪?

在民主革命初期,尤其是跟随孙中山一起干革命,汪精卫还是有功绩的。

1917年,汪精卫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汪精卫参与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汪精卫任广东革命政府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的会上,汪精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出任中央宣传部长。这年年底,汪精卫随孙中山北上,任其秘书。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当年的7月1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担任第一任国民政府的主席。

孙中山先生曾经有4个得力的助手,分别是负责政治的胡汉民、负责财政的廖仲恺、负责党务的汪精卫 和负责军事的蒋介石。

汪精卫似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内部左、中、右三派的分化日益明显,甚至孙中山的4大助手之间,也发生了各种不同的分歧。

渐渐地,国民政府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之后,蒋介石从4位助手中的最弱势的地位中走出来。在后来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蒋介石逐渐走在了汪精卫的前面。

慢慢地,童年的那种压抑又回到了汪精卫的心里。只不过,这份压抑比童年来得更沉更重!

汪精卫心有不甘啦!!!

明明自己是民国的第一任主席,明明自己才是孙中山先生最信赖的人,蒋介石凭什么爬到自己的头上?

革命,干得汪精卫疲惫不堪,曾经的热血早就不沸腾了,他有的只是被蒋介石打压的不甘心!

满身疲惫,汪精卫投靠日本人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渝出走。

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第三次声明,公开卖国投敌。

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投靠日本人呢?

有人说,汪精卫恐日。

这个说法,我不赞成!

汪精卫不是动不动就喜欢玩消失呢?如果你实在害怕日本人,大不了你悄悄地玩失踪,日本人和你个人又没有私仇?

有人说,汪精卫没有民族大义。

当时的中国,战争四起,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没有民族大义只有个人小义的人,绝对不止汪精卫一个,怎么没有都像汪精卫一样去投靠日本人呢?

还有人说,汪精卫认识不到日本侵华的性质和目的。

这个理由还真是有点好笑!

早在1937年9月,日军就制作了《作战计划大纲》,甚至狂妄地抛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你要说汪精卫不知道这个,谁信?

有人说,怪汪精卫的老婆。

这个也是个笑话!

在汪精卫投敌叛国的过程中,他的老婆确实帮了不少忙。但是,这个忙充其量不过是扇阴风点鬼火的作用!

所谓大是大非的问题,自己不心甘情愿,人家会逼你吗?

有人说,汪精卫性格懦弱自卑。

这个更不成立,一个懦弱自卑的人,哪有勇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投敌叛国,成为千夫所指的大汉奸?

投靠日本给汪精卫带来什么好处?

鉴于汪精卫的种种表现,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召开临时会议,开除汪精卫的国民党党籍和一切公职。

1939年5月31日,汪精卫从上海飞赴日本谈判。

第二年3月30日,汪精卫在金陵建立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汪精卫政权。在这个由日本扶持的政权中,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等重要职位!

汪精卫终于扬眉吐气了!

你蒋介石不是打压我,让我曲居你之下呢?

你国民党不是把我开除呢?我现在又有了自己的政权,我还是国民政府主席!

这个才是汪精卫降日投敌的真实目的!

汪精卫终于走出了,蒋介石带来的那片阴影!

从童年到中年,从青涩的读书少年,到名震中国的政客,所有的压抑,在这一刻似乎都可以放下了。

只不过,汪精卫还是没有福气享受这个伪政权带来的荣誉。4年之后,汪精卫枪伤复发,死于日本医院。

也有人说,汪精卫其实是被戴笠买通医院的医护人员,下毒害死的。

三少说:

原生家庭的痛,对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有的人,一生也没有走出来。

8

汪精卫确实是身怀国家心怀人民的革命家,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身先士卒去刺杀摄政王,个人认为汪的叛变不是因为怕死也不是因为爱慕虚荣,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抗战初期日军的军事力量太强悍了,中国根本不是对手,汪不想生灵涂炭,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站在当时的百姓的角度对于谁来当皇上谁来控制我们无所谓,反正都一样穷,一样被欺负。蒋介石是个人物,在当时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又要被外族奴役一次了。我看过蒋经国的回忆录说他父亲每天压力很大,经常在洗澡间长啸,人压力太大的时候是很难受的。

9


这个问题问的好,也是我现在经常思索的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历史上,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有那么多中国人,其中不少人前半生英雄一时,后半生却甘做“狗熊”、“汉奸”呢?这样的人中,最典型的就是汪精卫了。

在谈汪精卫前,还是先谈谈“人性”吧。

历史上曾经记载了明代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王阳明的一个小故事,看了之后,对人性的认识,我们似乎会有更深刻的思索。先让大家看下这个小故事:


王阳明抓住一个强盗,跟他讲良知,强盗说你他妈跟我讲啥良知。王阳明说,天热,那你把衣服脱了吧,强盗脱了。然后王阳明说,你把裤子也脱了吧,强盗说这不好吧,王阳明说,你看这就是你的良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再坏的人也会有他善的一面,也会有良知发现的时候。例如上面这个江洋大盗。但你不能因为强盗的不经意间良知发现就说他是个大善人、好人。历史上也有一些大奸大恶之人,在生活中却有的是个大孝子,例如严嵩。在艺术上却是个大书法家,例如蔡京。


而再伟大崇高的人物,思想世界里也并非一丝瑕疵也不存在。例如齐白石老先生一生娶了五六个女人,92岁还非要娶22岁美眉,不过没等到他娶美眉,老先生就望背了。齐白石老先生对女色的贪慕也算人生一点瑕疵吧,不过瑕不掩瑜美,他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伟大艺术家。

总之,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常常是善与恶、正与邪、好与坏的混合体。而对这个人想要盖棺定论,则关键是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抉择,有时向左迈出一步,就是名垂青史,而向右多跨一步,则遗臭万年。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这一步跨出却天壤之别呢?

因为,在芸芸众生,包括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心底,都有一架“义”和“利”的天平。

纵观我们璀璨的五千年文明史,就会发现,凡是心底的天平永远毫不动摇的倾斜向“义”的历史人物,他们至死都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英雄,例如文天祥、岳飞。而在“义”和“利”的天平间左右摇摆者,就是常常被人称之为所谓“枭雄”的人了,例如曹操。至于心底的天平从来都是一边倒的倾斜向“利”,那这样的人,肯定就是“奸臣”、“汉奸”了,例如秦桧、魏忠贤。


其实,公允的讲,汪精卫在1939年5月31日,从上海飞赴日本谈判从而降日投敌,建立傀儡政权之前,总的来说,还算是个正面人物。甚至在1910年因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于狱中写就名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时,他应该是个大大的“少年英雄”、“决然赴死的义士”!

然而汪精卫心底里也有一架“义”和“利”的天平,只不过他这架天平,起初就是左右摇摆,一会倾向于“义”,一会又倾斜于“利”。最终在1939年则完全一边倒的倒向了“利”,彻底的投向日寇的怀抱,成为“大汉奸”、“大卖国贼”,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人永世唾骂!


现在总有些披着历史学家外衣的居心叵测者,老是想为汪精卫之流的反面人物洗白,替他们绞尽脑汁的找出叛国投敌的借口,或者诡辩当时汪精卫也是无奈中的无奈选择。有的则归结于汪精卫性格上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或者归罪于在与蒋介石的政治斗法中屡屡处于下风,时时被压制,处处被算计,无法施展其“宏图大志”。

如果把这一切当做他可以“投敌叛国”的借口,那实在太苍白无力了,简直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汪精卫“投敌叛国”,归根结底,是心底“义”和“利”的天平彻底的倒向了个“利”字,无他,其他一切说辞、辩解,终究无法掩盖那个“利”字!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个“利”字心魔,才是吞噬汪精卫英雄一时的罪魁祸首,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

“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无论普通人,还是风云际会、万众瞩目的大人物,只要心底“利”的西风,压不倒“义”的东风,东风反过来就会压倒西风,“义”就能战胜“利”,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君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10

为何最初信仰坚定的热血青年汪精卫在抗战时最终沦为千古第一汉奸国贼,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牢狱之灾,革命遗志消退。

1910年,27岁的汪精卫为践行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毅然前往刺杀晚清摄政王载沣。可惜他行刺失败,被判处终身监禁。刚入狱,他意志坚定,尚且能够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

但是,年仅27岁的他想到将在牢狱中度过余生,未免感到失意。这时,主审此案的肃亲王善耆念他是个人才,多次开导汪精卫,极大地改变了他对晚清政府的看法。另外,日后妻子陈碧君在外不断为他打点关系,向他表示关爱,使他对生存自由日渐渴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汪精卫在善耆和袁世凯的帮助下获释出狱。重获自由的他对生命更加珍视,为革命献身的意志极大衰退,消极悲观的思想出现。他暗中帮助袁世凯夺取权利,并于次年和陈碧君完婚。

二、被蒋压制,政治理想改变。

汪精卫早在1905年就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其资历很老。1924年,被任命为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的贴身秘书,并为孙中山起草遗嘱。以他的资历和才能,绝对是孙中山首选接班人,但孙中山走的仓促,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1925年,他当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位高权重,但却遭到了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的挑战,成为其一生之敌。

1926中山舰事件,身为军委主席的他竟然指挥不动军队,他并没有力求对抗,却选择隐退出国,完败于蒋介石。至此之后,汪精卫一直被蒋介石压制,每当遇到挫折,他就以就医、出国等方式消极应对,其性格的软弱和政治的妥协性一览无余。

三、失败的人际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国民党当中被蒋介石压制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少人和汪精卫消极悲观,比如高宗武、周佛海、陈公博、梅思平、陈碧君等人。文人的性格中总是带有一丝忧郁,这些人凑在一起,就显得更加的消极悲观。政治斗争的失败,使他们对蒋介石的离心力越来越强,最终在抗战爆发后集体脱离蒋介石,另起炉灶,分庭抗礼。

四、对抗战前途的绝望,最终使他成为汉奸。1938年,日本政府改变战略,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实际上早就和日本人有暗中联系,高宗武就是重要联系人。经过高宗武的联络,发现日本政府不会撤兵,并坚决要求蒋介石下台,寻找新的合作人,于是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就被推到了台前。

汪精卫这么多年过来,其性格软弱、政治妥协,政治理想越加消极。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更是被日本的力量吓倒,成立了一个“低调俱乐部”,到处散播速亡论,宣扬抗战必败。

得知日本人的意图后,并出于和蒋介石对抗的心愿,对抗战前途悲观的汪精卫最终在1938年12月19日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公开投敌沦为汉奸。

1940年,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鼓吹“中日亲善、经济提携”。虽然汪伪政权使沦陷区免于战火,但不可否认它充当了日本走狗,残杀抗日同胞,是彻头彻尾的汉奸政府。1944年,汪精卫病逝于日本,逃过了对其正义的审判。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右上角关注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