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陕西作家陈忠实一辈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为啥不多写几本长篇小说?

陕西作家陈忠实一辈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为啥不多写几本长篇小说?

2020-10-31 22:31阅读(61)

陕西作家陈忠实一辈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为啥不多写几本长篇小说?陈忠实一辈子写了一部《白鹿原》,有人给他钱让他按照素材多写几部,他骂道:你懂个

1

一斗鱼目怎比一颗珍珠?

陈老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是扛鼎之作了,耗尽了他的心血,没必要为了数量凑合着写一些乏乏之作。

这个问题曾经有个官员问过陈老,陈老回答了一句:你懂个锤子!!!



2

一个作家一辈子的积累是有限的,如果能留下一部传世作品,那这辈子就值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陈忠实一声留下80多个短篇小说和9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只有《白鹿原》一部。他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也都是在为《白鹿原》做准备的。比如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就是《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的前身。

为了写出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花了大半辈子的心血,那时他已50岁了,他说自己要写出一本“死后能当枕头用的书”,他做到了。这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涵盖了从清末到1949年后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部小说也可以说耗尽了陈忠实终生的积累, 是不可能复制的一本小说。

有人出钱想请陈忠实再写一部类似《白鹿原》的小说,陈忠实送给他一句话:“你懂个锤子!”只有外行人才会觉得写这样一部小说,就像玩的似的。实际上,《白鹿原》只能是独一无二的。

3


……比如,千百年以来,同在陕西或者中国山坳上低吟浅唱的作家及其作品,汗牛充栋,衡河沙数,而被当下乃至后人由衷公认的经典作品,堪寥若晨星!钱钟书一生穷尽只此一部《围城》……上溯到晚清,曹雪芹至死未完善《红楼梦》……,经典,就是这么呕心沥血熬出来滴!
由此,即只能说“文章憎命达”,人之一生匆匆似一觉醒来,百年太短,白驹过隙,——即使煽情百部诳言的大部头,不及“宁吃鲜桃一小嘴,不吃烂杏一筐”。作家的基本使命本如此,——不是现趸现卖狗皮膏药???!毫不留情地冷看中国文坛:一生“著作”等身抱枕——几十部上千万字的作家,酷似夏夜朗月星空的繁星,却有几部百万宏篇巨制堪与路遥只此六万余字的《人生》匹敌?!自然,多数作品,最终不过沦为字纸篓的囊中之物,——费尽心机,浪费资源~~~,疑似白色污染罢了!……陈忠实一部《白鹿原》足矣,——之前或者之后作品(如果还有后续之作,恐怕会不尽如人意滴!),尽可忽略不计~~~

4

l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一九四二年八月生于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高中毕业后因家贫缀学,一九六二年开始担任村小学,中学民办教师。一九六五年在陕西曰报发表了处女作散文,一九七三年在当时的《陕西文艺》发表短篇小说〈信任〉等,其中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九七九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的一生只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其它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初夏》,《四妹子》等九部,另外有短篇小说八十多个,散文,报告文学及创作漫谈五十多篇。汇集出版了《陈忠实自选小说集》,《陈忠实文集》七卷。从数量来说赶不上贾平凹等,但:陈忠实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朴实,严谨,份量很够,他的青少年时期非常酷爱柳青的《创业史》深受其影响,。因柳青一九五四年蹲点的长安县皇甫村离陈的家乡西蒋村只有几十里路,《创业史》的语言就是陈忠实家乡的土语,生动,形象,易懂。陈忠实日夜涌读,爱不釋手,以致他从事文学创作从始至终作品的语言非常接近《创业史》,读陈忠实的小说就像倾听一个农村老汉和你面对面说话一样朴实,亲切,实在。陈忠实对他的所有作品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拿不出手的东西,绝不发表出来示人。创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已接近\"知天命\"之年,他就住在老家西蒋村,一度曾写不下去了,使他非常彷徨,他苦笑着对老伴说:成咧就成咧,不成就回乡下养鸡,啥也不写了。《白鹿原》一炮打响后,外界好评如流,首版很快销售一空,再版几次数量最高达到二百万册。随着陈忠实的名气倍增,社会活动,职务也越来越多,除了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外,还应邀担任西安工业大学终身教授,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各种社会活动,会议,应酬等应接不暇,对于一个年届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是可想而知地。笔者认为:小说白鹿原耗尽了陈忠实长达六十年的生活积累,熬尽了这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多年心血:。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巅峰之作,奠定了陈忠实在中国文学史上千年不朽基石,晚年的陈忠实职务太多,应酬频繁再加之身体的原因,再也写不出可以和《白鹿原》相媲美的作品了。

5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作者浓缩一生的精华,在充分做了思想上、条件上和艺术上以及文本方面的储备以后的泣血之作。

作品围绕渭河平原五十年的世事变迁,展开了触目惊心、五彩斑斓的叙述,将那一历史时期的翻云覆雨、国仇家恨等等通过一个原上的农民群体的阵痛与颤栗、哺育与反诘,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史实,写得荡气回肠,雄浑浩荡。

陈忠实说,他是要准备着将这部书死后带入棺材作为枕头的,必须付得起毕生的心血,承得住生命的代价——无疑,陈忠实做到了,且做得超凡脱俗,十分完美。

陈忠实在准备创作之初,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若干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包括地方志、党史、文史资料等;系统研究、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穷究民族、宗教等问题的核心内涵;浏览和诵读了世界各种文学流派的创意、结构以及表达技巧等项,是一次身心的全情投入,也是一次人格的淬火与历练,更是一次自我涅槃的浴火重生。

以如此厚重的笔调写出来的《白鹿原》,被称之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之一,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小说艺术的最高水平。无论是思想容量还是审美境界,都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性,屡次得获大奖,摘取了中国文学奖项的最高桂冠。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本书中唯一入选的当代长篇小说;被中国出版集团列入中国文库;入选当代大学生必读的文学名录;2018年又入选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的小说。

就连一向矜持而高傲的西方学者们,也由衷的赞誉说:《白鹿原》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技巧上,都是当代最好的小说,比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并不逊色。

以如此卓绝的才情,毕生一部足矣!

至于那些动辄几部、十几部乃至几十部长篇的作家们,那些书貌似迎合了当代一部分观众读者的认可,但随着岁月的迁延传续,几乎都销声匿迹,被风卷残云般扫入了文史的垃圾堆,也是文坛上一件极为可悲的事。

6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也是思想境界的不同。

凭陈忠实老师的文学造诣和实力,一两年写出一部商业味浓郁的长篇小说,简直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的事儿,接着便可以当编剧或出卖版权拍成影视剧,人民币像流水一样哗哗地进入腰包。还可以随着剧组四处演讲出头露面做宣传,名利双收啊!

先生的智力不小于任何人,他何尝不知道这等好事呢?

可是,他为什么不像有的人那样去做呢?


有领导曾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咋不写啦,要接着写呀!

先生同样半开玩笑地回答:你懂个球!——


一个“球”字,蕴含着无尽的哲思!......

一部《白鹿原》,先生仅是查找资料、艺术构思就进行了两年,接着是伏案四年。身为省作协主席,他推开那些可有可无的所谓的出头露面的社会活动,一个人躲在乡下老屋,吃饭由家人送来饼子,一吃就是几天。有时断顿了,就自己煮碗面对付过去。

四年时间,他是用生命作代价,为了写出能够身后垫枕的精品巨著,而呕心沥血。

当把作品手稿交到编辑手中时,他觉得,仿佛是交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曾对爱人说,如果不能成功,咱就回老家养鸡去。


同样的路遥,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带着病体,坚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放弃城里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躲在偏僻简陋的矿山乡村,自讨苦吃地坚持一字一句地写作。当作品得奖去北京参加颁奖会议时,穷得连路费都需要去筹借。


在某些聪明人的眼里,他们都是“傻子”,但正是这种“傻”的精神,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文学世界的天空。


难道他们不知道去迎合某些所谓的商业精神,去连篇累牍地、高产高效地、每隔一两年就写出一部名利双收的所谓的作品么?

当然知道。

但他们宁可忍受贫穷,宁可多年默默无闻,宁可消失在鲜花、掌声、聚光灯后,也不去做那种昙花一现的人物,也不去写那些速朽的文字。


他们虽然不在了,但他们的伟大精神,将永放光芒!——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后人,在文学这个永恒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让我们为他们而骄傲和自豪吧!——

7

因为陈忠实不需要像贾平凹那样粗制滥造的每几年出一个长篇骗钱。陈忠实一生都经济不宽裕,但是他活的自在和心安。史诗长篇一辈子能写一篇就足矣,还问为啥不多写?正如陈老回答某领导的那句话:你懂个锤子。

8

说到只写了一部长篇《白鹿原》的陈忠实,我想起了一个逸闻故事:

在一次文学主题的宴会上,一位年轻小伙傲慢地问旁边的一位女士:

“你发表过几篇小说了?”

女士回答:“一篇。”

小伙不以为然地说:“我都出过几十本畅销书了,”又问道:“你的小说叫什么?”

女士漫不经心地答道:“《飘》。”

时至今日,那位出过几十本畅销书的作家已经无人知晓,而玛格丽特·米切尔和她的《飘》将会继续扬名。

故事的真假也许已经无从考证,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1X99<100X1,数量的堆砌只是过眼云烟,质量的打磨才能流传千古。

这种对文学的匠心精神不止在陈忠实身上,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和长篇作品,都是这样的“孤品”: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安娜·塞维尔《黑骏马》、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等古典名著。

长篇小说的写作,有一种仪式感——背景资料的收集、出场人物的设定、情节发展的节奏,一点一滴都是作者的心血,一字一句间都是作者的神魂。

正如唐朝诗人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已经不需要更多数量的堆叠,便足以流传千古。

9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借用陈老师话:你懂个锤子。

二,一部作品耗费的心血非常人可比,红楼梦写了半截子就累死一个人。

三,不是每个作家都需要高产,能够高产。

四,好的作家是用生命在创作。

五,用我的老师刘建勋教授的观点:天才不等于作家,勤奋等于小作家,天才加勤奋才等于大作家,你以为作家不愿意多写几部吗?

六,随其自然,率性而为就好。

10

文学成就以质量胜而非以数量胜,以一首诗流传成唐诗大家的不少,陈忠实若穷一生心血来修改完美《白鹿原》,那将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会更高,语言艺术成就会更大。曹雪芹十年心血一生一部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高峰,如若他像当代作家,一两年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绝无可能有如此伟大不朽。由此来看,倒庆幸陈忠实长篇写的不多,反而因其少而投入心血精力大,故成其当代屈指可数长篇小说杰作:少些,精些,好些。木心说的好,文学是尖的,能流传的是那极少的文学尖塔之作,而一位作家的历史地位也因其最好的作品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