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术前病理是癌,术后病理是阴性,算误诊吗?

术前病理是癌,术后病理是阴性,算误诊吗?

2020-10-31 08:31阅读(64)

术前病理是癌,术后病理是阴性,算误诊吗?:发现肿瘤,术前穿刺查到可疑癌细胞,及时做了手术切除,术后大病理却发现是良性肿瘤,坦白说,这个时候应该庆幸!这

1

发现肿瘤,术前穿刺查到可疑癌细胞,及时做了手术切除,术后大病理却发现是良性肿瘤,坦白说,这个时候应该庆幸!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确实在医院里能遇到。

我们举个病例,用事实说话:

这是一位60多岁的女士,因为咳嗽和消瘦住院,CT发现右下肺肿块,比较光滑,像土豆一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这种形态常见于一些肉瘤、低分化癌和小细胞癌。穿刺找到可疑腺癌细胞。

老人做了胸腔镜切除手术,病理是硬化性肺细胞瘤(PSP),一种良性肿瘤。

为什么穿刺会误诊为肺腺癌呢?

原来这种肿瘤从病理看含有4种成分,其中以乳头区、实性区为主者,形态结构与细胞特点与肺腺癌细胞有些类似,穿刺标本太少,易误诊为腺癌;同时因为这种肿瘤含有一些血管瘤样区,会造成咯血,也容易被当成肺癌症状。

但这种肿瘤有恶性潜能,就是说有潜在的癌变风险,手术切除是有益的。

反过来想,如果把肺癌误诊为肺炎,后果反而是致命的

医学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要从概率出发。

这是一位60多岁的男性,老烟民,因为咳嗽、低热做检查,钱没带够,只拍了张x光片,没有做CT。发现左肺斑片状影,边界不清。

医生建议CT进一步检查,或者抗炎治疗后短期复查。

很遗憾,老人比较倔,吃了几天药没症状了,就没有回来复诊。一直到九个月后回来复查,肺癌晚期骨转移了:

这两种遭遇比起来,哪个更不幸呢?

现在很多媒体不负责任,报道事件断章取义,激化了医患矛盾;还有某些医生态度不端,给行业抹黑,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这是不对的。

不过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透明会促进公平,行为不端的人也会把自己的口碑砸坏,最终被淘汰。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欢迎关注!

2

这种情况临床很罕见,有误诊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术前活检病理明确是癌,并且免疫组化也证实是,术后即使病理报告没有发现癌细胞,也不是误诊。除非再次会诊术前病理不是癌,那么这种情况属于误诊。


这也是为何在恶性肿瘤术前要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才考虑手术治疗。

有没有活检时恰好把癌变的组织切取活检,术后整个标本都没有癌细胞。实际上有这种情况,就是“一点癌”,这种情况有一种巧合的因素,比如胃癌很早期,局灶癌变,而胃镜活检恰好把癌变的地方取走,活检病理明确是癌,术后标本没有,这种情况肯定不是误诊。

对于有一种假误诊的情况,就是术前病理只是笼统报告低分化癌或者恶性肿瘤,这种情况下没有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一般当做腺癌手术去做,术后病理可能是淋巴瘤或者神经内分泌癌。这种情况不是误诊,但是不建议在诊断不确切情况下急忙手术治疗(除非患者有梗阻或者出血或者穿孔等急性情况)。因为胃肠淋巴瘤可能不需要手术,化疗就有可能治愈,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正是因为有这种可能,所以临床医生会想方设法取得确切病理结果再考虑安排手术。或者有外院的病理诊断,但还需要本院病理会诊,这主要为了诊断明确,避免术前病理不明的问题。

3

我是小影大夫。术前病理是癌,术后病理是阴性,这算误诊吗?这不算误诊,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也会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术前病理是良性,术后是癌,这也不算是误诊,这种情况出现比前面那种还要多一些。最终还是要以术后病理作为最终的诊断标准。

术前病理是癌,我猜测有可能是做了穿刺活检、钳除活检做的病理,意思就是穿一针进去取一点组织出来做活检,就好像一个苹果,知道有一部分是烂了,用一针进入取一点东西出来看看是不是真的烂了的意思。而钳除活检就是表面取一点病变出来做化验。这两种方式都是临床上很常用的对肿瘤定性的方式,但是都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取的是一点组织,不代表整个肿瘤的情况,结果有可能会有偏差,就是会出现上面说的两种情况。第一如果穿出来的一点组织没有穿到肿瘤真正的部分,有可能就没有看到癌细胞,就可能术前的病理是良性,但是实际上是癌。还有就是穿出来的一点组织只是一个局部,看到有可疑的细胞会诊断为癌,但实际上不是癌。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但是比较少见,不算是误诊。

最终要以术后的病理为确诊的标准,术后就是肿瘤切除后整一个肿瘤拿去化验,这个结果会更加全面和真实的反应这个肿瘤本身的性质。术前穿刺活检虽然说有缺陷,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能反应肿瘤的性质的,在临床上也是诊断病变的重要方式之一。

所以,如果术前是癌,术后病理是良性的,其实更值得高兴,不是癌,良性的切除了就没有问题了。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

4

手术前的病理是癌症,术后病理是阴性的,这种情况真的非常非常罕见,非常的低,但也不是不可能,确实偶尔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术前活检的病理可能会有一些偏差

一般来说,手术前取病理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是穿刺活检,一种是切除活检,一种是钳取活检。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活检,都可能出现误差。

穿刺活检使用专门的活检针或者注射器,在彩超或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引导之下,用针抽取一些病变组织,然后送去病理科,让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看看有没有癌细胞或者长的比较像癌症的细胞。

甲状腺、乳腺、肺部病变,都可以做穿刺活检,穿刺的时候,只是取了一点点组织,特别是使用注射器穿刺的时候,取的细胞数量非常少,有可能出现漏诊或者误诊。

因为癌症也是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一个癌症的团块,里面并不全是癌细胞,里面也有正常的细胞,如果取的组织很少,就是有可能没有取到癌细胞,有可能会漏诊,这种情况是更常见的。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本题目当中的问题,术前取活检的时候,取出来的少量细胞,有可能看着像坏细胞,例如良性的肿瘤,但是不一定真的是癌细胞,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很低。因为现在病理科医生都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报告写癌症,一定会是经过仔细的阅片,经过详细的讨论。

如果真的发生像题目中所说的情况,确诊属于误诊,但这种概率真的很低很低。

5

我认为题目所说的\"术前病理是癌,术后病理是阴性\"的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确确实实是病理诊断有误。

我们常说病理检查是金标准,一般病理医生说是癌,那么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为什么病理检查通常被认为十分可靠?这是因为病理检查要求取到病变这个部位的组织,然后送到病理科那里,病理科的技师对它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处理,而后再交给病理医生判读!病理医生怎么判断是不是癌症?看!通过肉眼来观察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个细胞长的像不像癌细胞,它有没有癌细胞的一些特征?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就会发现其实病理诊断肯定是靠谱的,因为医生是实打实的的要看到癌细胞才会诊断癌!眼见为实嘛!但是,有的时候(其实很少很少时候)眼睛容易被\"欺骗\",或者说经验不足的病理医生容易被欺骗!也就是说有些长的太像癌细胞了,所以医生才报的癌!但是,说实话这种情况太罕见了!

第二个原因,有可能是取材的问题。

取材就是医生通过超声引导、CT引导、核磁共振引导穿刺取到组织,或者直接手术切除组织然后送病理科检查。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有的取材是用活检,活检用的有粗针和细针。粗针一般还好,如果是细针的话穿刺的组织就很少啦。这样一来病理科获得的\"原材料\"就非常有限,所以就容易产生错误。其实像题目中这种术前是癌,术后病理确实阴性的非常少见。当然,我们也碰到过\"一点癌\"!就是这个癌还很小很小,然后恰好被你穿刺或者活检给取到了,而后再做手术的时候就找不到病变组织了!你说这是不是幸运呢?

另一种情况其实比较多见,那就是多次穿刺都没穿到癌组织,但是医生根据影像学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基本上可以肯定就是癌。怎么办?没有病理诊断不能上化疗啊!所以继续穿刺!我见过穿刺了三次甚至四次的!当然,现在液体活检在发展,也许以后再也不需要活组织穿刺了呢,抽个血或者验个尿就ok了。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6

诊断与实际情况不符,就是误诊;遗漏了重要的疾病诊断,就算是漏诊。

术前的病理往往只是根据穿刺活检的少许组织、甚至是抽吸或擦取的几个细胞或取得一些脱落细胞来诊断,误漏的情况比较多,一点也不奇怪,是由于诊断方法存在局限性所致,最牛最好的医生也不能完全避免。

为了提高诊断符合率,目前的穿刺活检最好是在影像设备(B超、CT、MRI或电视透视等)的引导下进行。介入科室的DSA机除了有透视和血管造影功能外,常常具有C臂CT功能,也常配备有定位超声机,是引导设备最为齐备的地方,对提高穿刺活检的正确率有比较好的保障。

7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一点,什么是术前病理?人们所熟知的、在手术中切除部分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不叫术前病理诊断。准确说,那应该叫术中病理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确定肿瘤良恶性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但是,因为组织处理方式的局限性,许多组织是不适用快速冰冻的。而且,因为未经脱水处理、加之取材有限,术中快速冰冻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存在诊断误差的。简单说就是,如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了良性,而术后病理蜡片报告报出了恶性,理论上是允许的。但如果把良性报成了恶性,虽然理论上也是允许存在这种误差的,但有时候往往会导致临床医生扩大手术范围、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因此,除非诊断非常明确,病理医生通常是不会再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中直接下恶性诊断的。

那么,什么叫术前病理诊断呢?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术前病理诊断主要指的是病变组织活检。简单说就是直接夹取少量病变组织,或者通过器械、如粗针头等穿刺取出少量病变组织制作成病理石蜡切片,从而确定病变的性质,以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以子宫颈活检为例,妇科医生在阴道镜下用活检钳夹取少量高度怀疑病变区域的子宫颈组织,然后送病理科制作成石蜡切片,由病理医生确定病变性质。如果只是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通常只需参照炎症系统治疗后复查即可。如果是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则需要进行子宫颈锥切手术,这既是治疗手段、同时也是检查手段。如果锥切标本病理诊断切缘为阴性,则治疗到此结束。如果切缘阳性,则需再次扩大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宫颈。如果锥切标本切片中出现了浸润性癌的图像,那么就只能进行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之类手术治疗了。因此,很多疾病的术前病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是有很强指导作用的。

那么,为什么子宫颈活检为高级别、甚至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患者,锥切标本病理诊断会出现浸润性癌的诊断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活检是一个人为盲选操作,妇科医生夹取的只是阴道镜下醋白反应明显的区域,至于这个区域到底是不是真正病变最严重的区域,妇科医生的肉眼无法确定。因此,很可能会出现夹取的组织病变程度并不是最严重的部分,从而导致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比实际病变要轻。而子宫颈锥切则是切除了部分或全部子宫颈,因为切除组织较大且较深,往往容易发现更加严重的病变。但如果以锥切作为常规方式,则又容易引发过度治疗的问题。因此,目前妇科临床上还是采取了子宫颈活检与锥切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子宫颈病变性质,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其他部位的活检大同小异,如粗针头穿刺等等,同样存在取材局限的问题。在影像学辅助下进行穿刺比阴道镜下更加不直观,而且粗针头穿刺出的组织比直接夹取的子宫颈组织量还要少。因此,漏诊或者活检病理诊断比实际病变轻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最终还是要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正式诊断。换言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报出了良性,而术后病理诊断却是恶性的情况是无法绝对避免的。虽然这可以通过临床医生水平的提高来弥补,但水平再高的临床医生也做不到百分百穿刺到最严重的病变组织!

至于提问者所说的术前病理报告为恶性,而术后病理报告为良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对于活检组织,除非诊断非常明确,病理医生通常是不会直接下恶性诊断的,至少本人不会随意去下这样的诊断。毕竟,病理医生恶性的诊断下出去,对于患者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即便是高度怀疑,也不要轻易直接下恶性诊断,留个小尾巴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毕竟,二次手术扩大手术范围总比把没有病变的组织器官切除要好得多!人的组织器官切掉了再想安回去就难了,但切少了却是可以通过二次手术扩大再切除的,而且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再说术前病理诊断恶性,而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的问题,算误诊吗?这个要具体来看。如果术前活检标本没有恶性依据,完全是因为病理医生的疏忽或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那必须算误诊!但如果是因为病变本身组织学结构复杂,加之活检标本量少,所取组织呈现出了极度近似恶性的显微镜镜下特征,病理医生下了恶性的诊断并不能完全算误诊。毕竟,有一些疾病连世界顶尖的病理学家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就更别说是普通病理医生了。当然,最终的界定,不是病理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必须经过相关机构的司法鉴定。

8

术前是疑似也没有确定,术后确定是良性肿瘤应该庆幸。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需要手术,没有因为术前疑似诊断而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手术是治疗手段也是诊断手段。

9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赋予你的温柔,管它是不是误诊,放平心态,珍惜生命,开心快乐地度余生吧!

10

算,去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