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中收了三个徒弟能力如何?:诸葛亮一生三个徒弟:一麒麟、一狗、一猪。一麒麟:姜维姜维,字伯约,号幼麟,那可是与卧龙凤雏冢虎齐名的人物
诸葛亮一生三个徒弟:一麒麟、一狗、一猪。
一麒麟:姜维
姜维,字伯约,号幼麟,那可是与卧龙凤雏冢虎齐名的人物。正史里,诸葛亮夸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作为对手的钟会,写信劝降姜维时,说姜维文武之德、迈世之略。可见,姜维确系三国后辈中出类拔萃之人。 我们看战绩: 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战绩一点不难看,在三国这个大背景下,蜀国国力很弱,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无可奈何,更何况姜维?说他麒麟儿,实至名归。
二狗:诸葛瞻
诸葛瞻,诸葛亮儿子,子承父志,以匡复汉室为己任,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黄崇等人防御绵竹,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战败。悲愤地说“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慷慨赴死。 我称诸葛瞻为狗并非讽刺,意指诸葛瞻忠心,不胜,则慷慨赴死,不失为大丈夫所为!
三猪:马谡
马谡,字幼常马谡人从小就很聪明,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是深为器重,遇到重要军情都会和马谡探讨,从白天谈到晚上。可以看出,马谡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诸葛亮北伐时,马谡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大家也都知道。 说他是猪,可能冤枉了他,但其实,一点不冤枉。马谡平常很精明,却在关键时刻犯糊涂。逼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以上说法来自网络,个人观点诸葛亮只有一个徒弟是姜维 ,这是有记载的。马谡只是诸葛亮觉得是个可造之材,留在身边有意教导,不入门墙。诸葛瞻是子承父业,也不算师徒。
诸葛亮一生共培养过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马谡、姜维、诸葛瞻。其中姜维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马谡是三人中最受诸葛亮喜爱的一位。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独生子,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只有7岁,由于诸葛亮常年在外征战,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教育并不多,这也是诸葛瞻成年后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马谡是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后,着重培养的继承人。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将马谡带在身边做参谋,马谡向诸葛亮提出了攻心为上的计策,帮助诸葛亮平定了南中之乱。后来诸葛亮每次出征,都将马谡带在身边培养,大有让马谡做接班人的意思。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派遣马谡担任街亭主将,想要通过街亭之战历练马谡的能力,同时提高马谡在蜀军中的威望。然而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调度,导致了蜀军在街亭之战惨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开始重新培养姜维作为新的继承人。
姜维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理想继承人,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多次率领蜀军北伐曹魏,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后,姜维担任蜀国的大将军,掌握了蜀国的军权,是诸葛亮“徒弟”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诸葛亮没有正式收徒,只是培养过马谡、姜维、诸葛瞻)
蜀国灭亡之后,姜维假装投降钟会,想要利用钟会谋反的时机复兴蜀汉。结果钟会叛乱被平定,姜维也在乱军之中被杀死。姜维能够继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为蜀汉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不愧为诸葛亮“匡复汉室”事业的继承人。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独生子,诸葛亮早年一直没有儿子,被迫领养了兄长的儿子继承宗庙。一直到了诸葛亮47岁的时候,诸葛亮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诸葛瞻。诸葛亮小时候非常聪明,诸葛亮曾经悉心教导过他。不过由于诸葛亮去世过早,诸葛瞻并没有学到诸葛亮的真本事。
诸葛瞻成年后做了刘禅的驸马,凭借着父亲的功劳,诸葛瞻在蜀汉朝廷里面很受照顾。邓艾偷渡阴平之后,诸葛瞻率领蜀军和邓艾决战,由于诸葛瞻的性格刚愎自用,蜀军在绵竹之战被邓艾击败,诸葛瞻也以身殉国。
总的来看,在诸葛亮的三个“徒弟”中,能力最强、成就最高的人就是姜维。姜维能够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为蜀汉流尽最后一滴血,完全对得起诸葛亮的悉心教诲。马谡和诸葛瞻的头脑都很聪明,但是两人都刚愎自用,最终马谡兵败被斩,诸葛瞻兵败身亡,两个人都是以短取败。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少有的天才政治家、杰出军事家和千古名相,是三国所有名人中,名气最大,流传最广的人,蜀汉政权虽然是刘备建立的,但是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是不可能成功的,刘备深知诸葛亮的为人,所以在临终前,把整个蜀汉政权、江山社稷以及儿子刘禅都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在蜀汉执政11年,先后解决了自刘备去世后遗留下来的内忧外患,先是与孙权讲和,接下南征南中,彻底解决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之后便是长达8年的五次北伐,最终诸葛亮病死在北伐的军中。
诸葛亮与刘禅
诸葛亮在临死前,皇帝刘禅派人来问谁可以接班,诸葛亮举荐了两个人,第一个是蒋琬,第二个就是费祎,这两个人既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又是诸葛亮的徒弟,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都传给了这两人。
诸葛亮的第一个徒弟:蒋琬。
诸葛亮评价蒋琬是“社稷之才”,蒋琬是荆州零陵郡湘乡县人,最早是随刘备在公元211年入川的那一批人,刘备在公元215年平定益州后,蒋琬被任命为广都县长,一个小小的县长本来也不算什么,但是蒋琬这个人很特别,刘备与诸葛亮有一次巡视到广都县时,发现蒋琬政事都没有处理好,于是刘备大怒,想杀了蒋琬。
蒋琬
还是诸葛亮在一边求情,诸葛亮称蒋琬是“社稷之才”,而不是“百里之才”,言外之意就是说让蒋琬当个县长屈才了,但身为县长不理政事也是失职,所以蒋琬死罪被免,但活罪难逃,被刘备免官。
刘备当汉中王后,起用蒋琬当尚书郎,这个官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的秘书,蒋琬也因此开始了从政生源,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蒋琬担任诸葛亮丞相府的东曹掾,这个官就相当于丞相府的人事部长,负责选拔官员,担任此官的人一般是德高望重和为人正直的人担任,曹魏那边是崔琰。
诸葛亮去世的四年前,蒋琬开始担任丞相府长史兼抚军将军,这两个官相当于丞相府秘书长和诸葛亮出征时负责留守后方并管军事的将领,等于是蒋琬掌管了诸葛亮丞相府中的军政大权,这都是诸葛亮精心培养的结果,直到诸葛亮去世时,蒋琬就开始接替诸葛亮的职务,出任尚书令兼大将军领益州刺史,成为蜀汉的执政官。
蜀汉四英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蒋琬能力如何呢?
诸葛亮毕竟没有看错人,蒋琬是一个合格的丞相之才,虽然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废除了丞相之职,但蒋琬实际在做的就是丞相的工作,蒋琬这个位置算是蜀汉的百官之首了,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政事,蒋琬的特点是宽宏大量、秉公执法、善于团结蜀汉各个阶层的人,就算是诋毁他的人,蒋琬处罚也不带个人恩怨,而是依法处理。
蒋琬的这种能力就是丞相之才,虽然与诸葛亮相差甚远,但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最需要的就是蒋琬这种团强内部并且能够维护大义的人,蒋琬时代的蜀汉基本上沿袭了诸葛亮的各项政治制度,显得政治清明、平稳过渡,但蒋琬也并非全才,至少在军事上蒋琬的的思想就不太成熟,蒋琬在执政期间曾经计划从汉中沿水攻打曹魏的东三郡,也就是上庸三郡,但这个想法是不太切实际的。
蒋琬与费祎、董允、诸葛亮四人一起并称为“蜀汉四相”,是蜀汉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费祎
诸葛亮的第二个徒弟:费祎
费祎是诸葛亮临死前确定的第二继承人,费祎是荆州江夏郡人,他的身份很特殊,费祎的族父费伯仁的姑母是刘璋的母亲,也就是说费祎跟刘璋有亲戚关系,然后刘备又夺了刘璋的益州,于是费祎及其整个家族都投靠了刘备。
费祎从太子舍人(太子的侍从)开始做起,历任皇宫侍从,侍中,丞相府参军等职,直到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被悉心培养,诸葛亮去世后,开始担任朝中要职,实际上在蒋琬执政期间,费祎就开始接替蒋琬担任尚书令了,蒋琬去世后,费祎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费祎的才能跟蒋琬完全不同,费祎这个人表现得八面玲珑、非常圆滑,能跟任何人说得上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万金油式的官员,任何人都吃得开,比如费祎经常调解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甚至在诸葛亮去世后,还专门去魏延打探消息,魏延起初没有察觉,等有所怀疑时,费祎早走了。
蜀汉四相
费祎还能跟任何人交朋友聊天不动声色,比如杨仪在诸葛亮去世后,不受重用,于是杨仪开始抱怨,当时没人愿意跟杨仪来往,只有费祎经常去,结果杨仪向费祎说了抱怨朝廷的话,然后费祎转身就向朝廷上报,杨仪之后被流放后来自杀,这可是费祎的功劳。
费祎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与沉着冷静上,他可以在曹魏大军来攻时不动声色与来敏下棋,显示出冷静的性格,这种性格正是丞相之才所需要的。但是,费祎却死于一场突然发生的暗杀行动,被魏国降将郭循所杀。
诸葛亮的第三个徒弟:姜维
诸葛亮并没有公开表示姜维是他的徒弟,但从实际行动上看,诸葛亮就是这么做的,姜维原本是魏国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之后,被诸葛亮发现是人才,而受到重用,姜维在投降诸葛亮之后不久,即被任命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并且统领五六千虎步军,以降将身份成为蜀汉有兵权的军事将领,姜维的升迁可谓是破格提拔。
姜维
但是,姜维最大的才能是体现是军事上,蒋琬和费祎偏向政治方向,而姜维则偏向军事方向,姜维继承诸葛亮北伐的理想,并且用一生为之奋斗,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前后十一次北伐,直到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姜维都在北伐,为了北伐,姜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成为蜀汉中后期唯一的军事支柱和顶梁柱。
即使刘禅投降后,姜维仍然没有忘记为刘禅复国进行最后的斗争,直到死在乱军之手,姜维的忠义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如果没有姜维,蜀汉可能会提前几十岁被灭亡,这就是姜维最大的才能。
诸葛亮的这三徒弟:蒋琬是社稷之才,费祎同样也是,更是一个社交之才,但是被暗杀,而姜维则是蜀汉的军事支柱。
古人但凡有点名气或者学识、技术、技艺的,都会约定俗成的按师徒规则传承下去。
诸葛亮作为满腹经纶的大学者,当然也不免会想找个传人,好继承衣钵。
然而,正史上是没有记载诸葛亮收过姜维为徒的,说姜维是诸葛亮徒弟的多出自演义、小说、戏曲。史书有记载,诸葛亮中意的后生,只有2个人:马谡和姜维。
刚开始,诸葛亮是看好马谡的。当时马良的家乡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流行一句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家5兄弟中,只有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
但是,马良的年纪只比诸葛亮小6岁,两人是以兄弟相交的。
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三国志·裴松之注·马良传》
爱屋及乌,马良的弟弟马谡也因饱读诗书,进入了诸葛亮的法眼,他起初像是带弟弟一样带马谡的。
等到诸葛亮个马谡接触过后,更加喜爱,每每与他通宵谈论,真是喜欢得不行,就连刘备的临终告诫也不听,当初刘备死前说马谡夸夸其谈,爱放嘴炮,无啥本事,但是诸葛亮早已先入为主,不听刘备的话。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裴松之注·马谡传》
公元225年,刘备死后三年,诸葛亮掌权,他在南中平定战中,采用了马谡的建议,对南蛮各族采取攻心战略,所以多次击败蛮族首领孟获,最终令他们心服口服而不再造反。
马谡对南蛮的战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志·裴松之注·马谡传》
马谡作为战略理论家,是非常合格的,他也有这个本事,但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战术实战家,他这种情况是擅于打嘴炮,实际行动却不行了,典型的思想巨人,行动矮子。
所以诸葛亮在被他理论中折服后,心甘情愿的直接提拔统军大将,留守街亭。
当时还有魏延、吴壹等众多有资历有战功的名将请战,诸葛亮都没给指挥权,而把指挥权强硬给了他偏爱的马谡。
公元228年,果然不出刘备所料,嘴炮的马谡在街亭下被张郃打大败,回到蜀中,被诸葛亮忍痛杀掉。
本来这马谡可能是诸葛亮最看好的传人候选,可惜,他吃了这个败仗送了命,只能跟诸葛亮有缘无份,无法做成师徒了。
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襄阳记》
就在街亭败仗后,诸葛亮在天水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发现一个绝世好苗子,那就是天水麒麟儿姜维。
“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三国志·姜维传》
诸葛亮实在是喜欢姜维,一得到他后,立即迫不及待的给他封官赐赏。
先是赐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又立马给了统领五六千军队的实权。
再写信给蒋琬,说他比马良等谋士还要有才,不久又升他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公元249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随军的姜维,回到成都后,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全面接掌诸葛亮的军权。
再成都的日子里,他在蒋琬的庇护下,先是迁为司马,后又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4年后,又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这时候,他被费祎排挤,他的军权被费祎严重制约。
“每欲兴军大举,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三国志·姜维传》
等到8年后,费祎老死,姜维才重新执掌大权。
然后开始诸葛亮的北伐事业。
姜维多次北伐,胜多败少,但是规模都不打,而且影响不深。
姜维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他没有机会进行大规模战争,川蜀之地,就像一个保险箱,锁死了蜀汉出去的通道。
其中,姜维最值得后人称赞的是继承诸葛亮的北伐遗志,诸葛亮心心念念要光复汉室,但是倾尽一生也做不到,姜维虽然也做不到,但他也是心存汉室的人,也一直在努力北伐了,这估计就是后人猜测姜维是诸葛亮徒弟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姜维传》
最后,很多人说或许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他老爹的衣钵,笔者想说,不然,根本没有的事。
世界上有学渣,有学霸,他生来愚痴蠢笨或者聪慧敏睿,都是天生脑根决定了的。
但是知识的积累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掌握,一个聪慧的人,比一个蠢笨的人,他掌握知识的速度是蠢笨人的很多倍。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天才,他的儿子却只是个普通人。
当他活在老爹诸葛亮的阴影下长大,他所有的骄傲都是别人烘托出来的。
“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三国志·姜维传》
被别人夸多了,这孩子就不知道自己蠢了,就像今天的女人打开个美颜相机,或者化妆品一抹,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丑了。
因此,公元263年,诸葛瞻被攻入川蜀的邓艾,随便阴险的一引诱投降,诸葛瞻就像受了奇耻大辱一样暴走,并迅速被邓艾阵斩。
历史不是演义,诸葛亮并无徒弟,若要牵强附会一下演义,他唯一的徒弟就是姜维。
文:梁生
诸葛亮,和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诸葛亮“卧龙”的称号,也是司马徽传播出去的。在刘备南下荆州驻守新野时,徐庶和诸葛亮等人都或多或少被司马徽口头上提及过。诸葛亮是一个传奇人物,较为全能,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法律工艺,诸葛亮都所有涉及。
诸葛亮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蜀汉的元老级人物,为蜀汉的丞相。而诸葛亮一生中,也有过授业传道,分别是马谡、姜维,以及诸葛瞻等三人。
那么,作为老师的诸葛亮如此的全能,那他弟子的能力又是如何?
1、马谡。马谡是在刘备南下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的时候,和兄长马良一起投靠刘备的。而两兄弟的投靠,刘备自然是很欢喜。但是,相比较于马谡,刘备更加的欣赏白眉马良。毕竟,刘备是一个知人善任,看人眼光很准的诸侯。
在刘备看来,马谡就是一个言语浮夸,言过其实的人,虽然有才能,但不能把他放在第一线上。所以,自马谡投靠刘备时,便被刘备安排为荆州从事、绵竹县令等官职。直到刘备薨于白帝城后,诸葛亮掌管蜀汉的大部分职权,以丞相的身份辅佐后主刘禅时,马谡才开始青云直上。
与刘备不同,诸葛亮很欣赏马谡的才能。在诸葛亮看来,马谡不仅才气器量超过常人,而且在军事上也很有见解。所以,每当诸葛亮有空,都会和马谡探讨军事谋略。后来,诸葛亮直接让马谡以参军的身份跟随在自己的身边,时常教导。
马谡似乎也不失诸葛亮所望,在诸葛亮率军南征孟获时,马谡就曾提出“攻心为上”的谋略,深得诸葛亮赞赏。但实际上,马谡有军事谋略不假,可他的才能仅限于参军这一方面。换句话来说,马谡就是一个善于分析军情,并且能够根据军情制定一系列计划的谋略,偏向于脑力活动。
而在实际操作,也就是带兵征战上,马谡就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安全没有实战经验和带兵经验。也因此,在街亭之战时,马谡只是凭借自己学的的一些知识,死板的套用在街亭布防上,撇弃了诸葛亮的交代。最后,马谡被司马懿大军所败,其个人也被诸葛亮给斩杀了。
2、姜维。姜维原属曹魏,为天水郡的参军。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姜维被天水太守马遵所抛弃,在蜀军的包围之下,姜维不得不投降诸葛亮。自姜维投降之后,诸葛亮对其很是看重。
因为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所针对天水等城郡的计谋,就是被姜维所看穿的。而且,姜维在看穿诸葛亮的计谋后,更是将计就计,把老将赵云给围困了(演义,正史上赵云和姜维没有碰面,但姜维也是被迫投降)。所以,诸葛亮很看重姜维,把姜维带在身边教导。
但可惜的是,姜维有军事才能不假,是蜀汉的后起之秀也不假。但姜维却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统帅,前后发动了十一次北伐,把好不容易恢复的蜀汉又折腾没了。同时,姜维没有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军事布置,把魏延对汉中的布防全部打乱,没能够很好的防御曹魏。
可以说,诸葛亮和姜维也有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姜维却是蜀汉的掘墓人,把蜀汉给拼没了。
3、诸葛瞻。诸葛瞻并不算是诸葛亮的徒弟,毕竟他是诸葛亮的儿子。父亲教导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诸葛亮为了避免自己在百年之后,诸葛家会遭遇不测,便没有教导诸葛瞻军事方面的东西,而是注重诸葛瞻的品性和德行。
而且,诸葛亮也没有教诸葛瞻很多东西。一方面是诸葛亮不像司马懿那般把儿子带上战场,随时随教;另一方面是诸葛瞻太小了。诸葛瞻是建兴五年才出生的,而那时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当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诸葛瞻也仅仅七岁而已。
所以说,诸葛亮的本事,诸葛瞻根本没有机会学到。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回答!
读三国、说三国、品三国。一说起三国,国人都能说上两句,而且常常会为了其中情节、故事吵的不可开交,甚至是面红耳赤。
这不,题主提出一个问题: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中收了三个徒弟,能力如何?
一说起师徒关系,在古代是非常严格的,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但是,小编读过几遍三国演义,也读过三国志,没有看到诸葛亮收过三个徒弟,但如果真在算得上诸葛亮徒弟的人,恐怕也只有姜维一人。
姜维,字伯约,历史上称为“麒麟儿”,这地位非常高,可谓仅次于卧龙、凤雏。
《三国志》诸葛亮夸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
而在三国演义中,钟会这样的天才人物,都没有识别出姜维的计谋,面对众人,也是对姜维称赞有加:姜维文武之德,世所罕见!
这是非常高的赞誉,对于钟会来说,根本无需去拍姜维的马屁,因为此时的姜维是投降的身份,所以,钟会还是非常重视姜维,认为得到姜维的投降,大事可成!
足以见得,姜维确实是后三国时代出类拔萃的人!
根据小编对三国演义的解读,姜维鲜有败绩:
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而返,从这方面来讲,姜维一点不比诸葛亮差劲!
很多人说,马谡也是诸葛亮的徒弟,其实只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马谡不是诸葛亮的徒弟,马谡是一个后起之秀,算的上是诸葛亮的一个幕僚,经常能提出与诸葛亮观点一致的看法,深得诸葛亮喜爱。
而诸葛亮也非常喜欢马谡,认为他很有能力,甚至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是,马谡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有真才实学,但实践能力不足。
“挥泪斩马谡”就是三国演义中令人泪崩的一幕。
马谡因违反诸葛亮作战指令,擅自修改军令,导致街亭失守,因与诸葛亮立过军令状,诸葛亮无奈,将其斩杀,以整军法!
如果还要再扯诸葛亮第三个徒弟,那就是他自己的儿子了,虽然诸葛亮在他儿子8岁的时候就死亡了,但家风还是有遗传的。
读过诸葛亮家书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严格的父亲,请看《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6个字,道尽人生!宁静致远,淡泊名利!
所以,如果硬要扯上徒弟的关系,那么他的儿子自然是他的徒弟!
诸葛亮儿子,绝对算得上是子承父志,以匡复汉室为己任!
当年邓艾偷袭剑阁后,诸葛亮儿子及孙子等人防御绵竹,最终以死殉国!
死时,也悲愤喊出:“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对于说,于外不能制衡姜维,其实也说明蜀国内部矛盾重重。其实,姜维只是参照诸葛亮的模式,远离蜀汉刘婵,在外治军,最大程度地避免军臣之间的矛盾。
显然,从这方面来讲,诸葛亮儿子没有诸葛亮厉害,至少在制衡方面差很远。
所以,综上所述,题主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中收了三个徒弟,或许就是此三人比较贴近了,特别是姜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诸葛亮徒弟,自招降姜维以来,诸葛亮也是将全部谋略、兵法传授给姜维了;而马谡相对来讲,与诸葛亮亦师亦友,谈不上是诸葛亮的徒弟,但诸葛亮也非常看重马谡,二人之间经常有切磋、交流;
最后是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在年近八岁的时,诸葛亮就死亡了,只能以家风传承诸葛亮思想,虽然不能以“徒弟”相称,但却是传承诸葛亮精神最多的一位,忠君爱国。
所以,真要算诸葛亮的徒弟,也就是姜维、马谡、诸葛瞻了!总得来说,这几个人能力都非常好,特别是姜维!
诸位,同意此观点吗?
请给个点赞呗,以资鼓励!
谢谢阅读,若有不同观点,欢迎来怼,有怼必回!
诸葛亮一生中收过三个徒弟:马谡、姜维、蒋琬。被慧眼如炬的诸葛亮选中之人应该都是天资极高,绝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不会将平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对之大加栽培、攫拔,对其寄予殷殷厚望。但这三人各有优点、缺点,性格也不一样,能力也大小不一。
马谡字幼长,荆州人。马氏是荆州豪族,马良、马谡兄弟皆以才干闻名郡中,马谡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尤其博学多才,综合素质似乎比厚朴木讷、沉默寡言的兄长马良更高一筹。他平时喜好议论兵书谋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还能观察细致入微之事,分析精辟,头头是道,颇得诸葛亮欣赏、青睐。
夷陵之战结束后,诸葛亮几次向刘备举荐马谡,刘备也与他交谈过,经仔细观察, 他总觉得马谡身上缺少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尤其是把他和作风其踏实稳重的兄长马良作比较,以及和注重实践经验的谋臣黄权、马忠(巴郡马忠,并非东吴马忠)相比照,这“实在”二字就更加显明。马谡熟读兵书,但从无实战经验,言谈举止显得有些浮夸、燥急。刘备恐怕诸葛亮在他身后会重用马谡,这恐怕有些不妥。因此,他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喜欢夸夸其谈,决不可大用,而且希望诸葛亮再多方面考察一下这位“军事理论大师”!
诸葛亮在知人善任上不如刘备。他对刘备的提醒不以为然,依然任命毫无实践经验的马谡为参军。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北伐曹魏之战。
战事刚开始时非常顺利,因事发突然,加上蜀军来势汹汹,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分别在今天的甘肃陇西东南渭河南岸、甘肃甘谷以东、甘肃镇原以南)三郡同时投降蜀汉,使关中为之震动,诸葛亮还收降了与上司不合的曹魏天水参军姜维。
蜀军初战获胜的原因主要是:准备充分,阵容整齐,赏罚严而号令明。二是自219年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而大打出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8、9年,魏蜀两国再也没打过仗,边境长期静悄悄,因此魏军毫无防备,冷不防挨了一闷棍,吃了大亏。魏国凉州三郡沦陷,朝廷震惊。
魏明帝曹睿终于发现蜀汉部署在箕谷的军队只是疑兵而已,而主力已经出祁山进攻凉州,深感自己因误判而责任重大,于是亲自到长安坐镇指挥。他命大将军曹真率军猛攻箕谷的赵云军,另一方面调集五万精锐,由左将军张郃率领,紧急奔赴凉州,阻抗蜀军攻势。
诸葛亮得知曹魏名将张郃前来迎击蜀军的消息后,考虑派一员大将率军渡渭水去据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天水庄浪县东南),以阻截张郃大军。街亭又称略阳,地处一条宽约3——4里,长达数十里的山谷驰道间。街亭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是扼守天水至长安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守街亭的将领人选马虎不得,诸葛亮对由谁做蜀军前锋也非常慎重。大家都认为身经百战的悍将魏延和实战经验丰富的张嶷最合适。但诸葛亮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决定派他最器重的得意弟子、参军马谡前去守街亭。
马谡临出发前,诸葛亮特意叮嘱他,要沿河布阵,只要阻挡住张郃的攻势,挫其锐气,等魏延由安定而下,南北夹攻,即可一举击溃之。若街亭之战能获胜,则凉州之役便可稳操胜券了。
可马谡到街亭后,不问实际情况, 擅改诸葛亮的战前部署,主力不据险守城,反而舍水上山,驻扎在街亭南山上,还说这招在兵书上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仅留少量兵力沿河布阵,守护水源。马谡从无带兵经验,军令繁杂、扰乱,将士无所适从,并一再拒绝先锋王平的规劝。
张郃一到,立马窥出蜀军软肋,他挥军直逼山下, 令郭淮率部击退当街据守的少量蜀兵,一举断绝登高蜀军的水源。蜀军被断水后焦渴难耐,不战自乱,张郃乘机挥军猛攻,蜀军士气涣散,一触即溃,兵将各顾各抱头鼠窜,部队星散,建制混乱,不相统属,而马谡也在乱军中逃得不知去向。
要不是王平沉着冷静,设疑兵逼退紧追不舍的张郃,守街亭的蜀军恐怕会全军覆没。
街亭之败,使诸葛亮失掉了进攻的据点和有利的形势,可说前功尽弃。张郃率数万援军通过街亭开至陇右,后续增援部队亦源源不断抵达,本来占尽优势的蜀军顿时处于被敌人东西夹击的窘境中。为保存实力,等待再次北伐的时机,诸葛亮只得放弃已经到手的凉州三郡,率大军缓缓撤回汉中。
回汉中后,为严明军纪,对于违背作战部署、失掉街亭要地的马谡,按军法从事,被判处斩首之刑。诸葛亮用人失误,亦负有领导责任,于是上书自贬三级。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原为曹魏天水参军,因被上司猜忌有异心,于蜀军第一次北伐时投降诸葛亮。
对姜维出众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很是赏识,赞誉他为“陇西奇才”,并破格录用,着意栽培。姜维降附后即被任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彼时他只有27岁。
诸葛亮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经赞誉姜维:
“姜伯约对大业忠诚勤奋,思虑问题精细周到,考察他所具备的才能,永南(李邵)、季常(马良)均不及他。此人乃凉州高明之士......伯约军事才能出众,机智能干,有胆有识,深明大义,又精于兵法。此人心向汉室,才能超乎常人”。
诸葛亮将平生绝学教给姜维,几乎无所保留,后来还将他攫拔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终于掌握了蜀汉军事实权,于是开始完成恩师未竟之志,肩负起北伐重任,先后十一次出军伐魏,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与国防中坚。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自幼聪慧颖悟,弱冠知名,为人正直有威望,随刘备从荆州入蜀,取成都后被任为蜀郡广都长。
蒋琬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而悒悒不乐,整日借酒浇愁,不理政事。一次,刘备外出巡查突然来到广都县,见蒋琬白日里喝的烂醉如泥,呼呼大睡,不理县事,勃然大怒,欲将其治罪诛戮。诸葛亮劝道,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材,让他管理方圆百里的小县,不太合适;而且他为官施政,以安定民心为本,并不追求表面轰轰烈烈,大而无当,请重新考虑对他的任用。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意见,赦免了蒋琬之罪,只将他暂时革职,不久即任他为广汉郡什邡令。刘备称汉中王后,将蒋琬晋升为尚书郎。蜀后主建兴元年(223年),丞相诸葛亮主持朝政 ,开府治事,将蒋琬迁调为丞相府东曹篆。诸葛亮与蒋琬师生相称,他和姜维一文一武,都被当成接班人培养。后蒋琬被选拔为茂才(秀才),准备大加重用。 蒋琬考虑到他在自己丞相府里任职,两人又有师徒之谊,关系比较亲近,为了避嫌,他坚辞不受(茂才资格),并向恩师推荐了另外两人。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大加赞赏。
诸葛亮作答点拨蒋琬道:
“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稳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
蒋琬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不久即被提拔为丞相府参军。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移驻汉中准备北伐曹魏时,令蒋琬以参军身份协助留府长史张裔主持 成都丞相府日常工作。建兴八年(230年)张裔病逝后,诸葛亮晋升蒋琬为留府长史。在诸葛亮一次接一次出兵北伐期间,蒋琬殚精竭虑为蜀军保障后勤供应,基本做到了足食足兵。诸葛亮经常对人说:
“蒋琬立志忠诚,品德高尚,是与我共同辅佐王业之人”。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临终前,特意秘密上表后主刘禅曰:“臣若不幸去世,以后的国家大事应该托付给蒋琬” 。
诸葛亮死后,蒋琬被任为蜀汉的第二任丞相,他果然不负重托,采取偃旗息鼓,闭关息民之策,使因连年征战而疲弱的蜀汉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早已力竭的民众得以粗安。蒋琬虽然才干卓著,但身体羸弱,执政不几年就病重,由费祎担任大将军,掌管蜀汉军政大事。246年,蒋琬病死,费祎继为丞相,执掌朝政,他延续蒋琬巩固边防、与民生息之策,对曹魏没有进行过大的战争,蜀汉得以和平发展了20年,直到费祎被刺,姜维执掌军权.......
诸葛亮的三个徒弟论能力各有千秋:军事能力姜维最强;行政能力蒋琬最强;马谡本是参谋型人才,没有实战经验,却被委以重任,让他独当一面,统兵作战,遂犯了教条主义,才有后面的悲剧......诸葛亮用人失察,亦难辞其咎。
【插图源自网络】
严格意义上说,历史上诸葛亮只有了一个徒弟,那就是姜维。但如果非要说他有3个徒弟的话,那马谡算一个,诸葛瞻也勉强算一个。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是荆州马家有五个儿子,表字都带一个常字,但最厉害的人是马良,字季常。马氏五常中,马谡,字幼常。根据字号,伯、仲、叔、季,马良应该排行老四,而马谡则应该是马家最小的弟弟。其余三人历史并无明确的记载。
诸葛亮虽是山东人,但早年在荆州种地期间,接触了很多荆襄才俊,其中和荆州马家的关系就非常好,马良更是在信中直呼诸葛亮为“尊兄”。
据《三国志马良传》记载:
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於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於听,世服於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於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节!”
诸葛亮入川后,派马良留守荆州,可见对马良有多么的信任。可惜关羽根本就听不进马良的话。荆州丢失后,刘备征吴,诸葛亮和赵云因为反对,都未能参与,但诸葛亮却安排了马良去给刘备出谋划策,可惜刘备也不听马良之言,最后夷陵之战,马良战死。
诸葛亮失去一个小兄弟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良友。对于马谡,诸葛亮对他的感情十分复杂,但更多的,是为了弥补对马良的亏欠。
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参军,时常和诸葛亮一起探讨军务和政务,诸葛亮无形中还是对他指点了不少,可惜马谡太不上道,和四哥马良的性格并不相同:马良谦虚谨慎,考虑周密;马谡则是观其大略,不注重细节。
后来街亭之战,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如果马良还活着,凭借他的沉稳,和王平的无当飞军之勇猛,应该是能守住街亭的吧?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期间,失去了马谡,却得到了姜维。姜维是个宝藏男孩儿,年纪轻轻就有不俗的见识,加上三观奇正,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马谡死后,诸葛亮就将姜维带在身边,是真正的将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诸葛亮临死前,著《兵法二十篇》,以及连弩的制作技巧,全部都传授给了姜维。
姜维可以说是诸葛亮名副其实的徒弟。民间更是把诸葛亮收姜维,传为美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戏剧文学作品。
姜维资质很好,但在用兵风格上和诸葛亮却很不相同。诸葛亮用兵非常谨慎,但姜维却喜欢弄险。姜维担任大将军时期,摒弃了汉中全面防守的策略,转而采取重点防守,结果魏国大军得以长驱直入进入汉中。在这点上,姜维确实不如诸葛亮。姜维11伐中原,寸功未立,很能说明问题。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姜维,毕竟姜维这个大将军,没有太多的实权,每次刘禅给他的兵力也有限,他不可能向诸葛亮一样可以举国北伐,都是小规模的打斗而已。
但不得不说的是,姜维虽在技艺上没达到诸葛亮的高度,但却完美的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刘禅投降后,姜维仍想挽社稷于危亡之中,他在给刘禅的信中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尽管后来失败了,他也被迫自杀,但却也成功击杀了邓艾和钟会,真可谓是“一计害三贤”。
陈寿的《三国志》中这样说:
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
姜维的私德和诸葛亮一样,无可挑剔。所以黑子们,只能黑一下姜维和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诸葛亮死时,儿子诸葛瞻才8岁。为什么说诸葛瞻也勉强算诸葛亮的徒弟呢?
因为诸葛亮作为诸葛瞻的父亲,同时也时诸葛瞻最好的老师。或许诸葛亮忙于政务和军务,并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儿子。但有时候,父母一个细微的行为,都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诸葛瞻对诸葛亮的印象,或许在母亲的话里,在百姓的口中。但诸葛亮死的匆忙,没来得及教育儿子,所以他并不希望儿子能做官,因为他觉得凭借儿子的能力,安安稳稳的过完下半生是最好的结局。
诸葛瞻的父亲是诸葛亮,母亲是黄月英,基因是不错的,从小就非常聪明,长大后被刘禅召为驸马。蜀地的百姓因为追思诸葛亮,所以都很喜欢诸葛瞻。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后,诸葛瞻率军抵抗,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沙场,令对手邓艾都敬佩不已。
干宝评价曰:
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诸葛瞻虽然才华远不如诸葛亮,却也没使诸葛家蒙羞,诸葛家满门忠烈,真的对得起刘家了。
总体来说,姜维能力排第一,马谡排第二,诸葛瞻排第三。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豫荐你,百万爆文作者,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人类历史讲述者,关注我,了解更多!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诸葛孔明,一位被历史神化了的人物,他那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通天术,一度受到众人的敬仰。然而他的一身本领,并未真正授予与人,唯一继承其衣钵的只是他比较看中的一位人才,此人便是姜维。
姜维原是投效曹魏之人,后因机缘巧合,他便投靠了诸葛亮,并非背叛,纯属被迫。自其投奔蜀汉以后,他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曾令诸葛亮叹为观止。凭借着高超的武艺以及出奇制胜的决策,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诸葛亮弥留之际将毕生所学编制成书传授于姜维,并告知望其好生研读,从而继承他北伐的遗志。姜维不辱使命,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的文韬武略确实不同一般,尽管没有正式拜师,然称其为孔明的继承人也算实至名归。
若说还有另两位徒弟,应该就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瞻以及颇受其青睐的马谡了。对于这俩人,一个是子承父业,一个只会纸上谈兵,通俗地讲只能算是都曾得到过孔明的点拨,而诸葛瞻七岁时,孔明去世,鲜有得其指导,其结局也实为悲惨;马谡于孔明首次北伐时,因不听号令,一意孤行,失了街亭被斩首。
总结
诸葛亮的“三徒弟”,除了姜维,其余二位都能力平平,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未得善终。倘若不是生在乱世,或许他们都能成为佼佼者,为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
诸葛亮并没有收那么多徒弟,真算是徒弟的话,也就只有姜维姜伯约了,当年诸葛亮出祁山时收服姜维,然后将自己的兵法24篇传给了姜维,所以真正说是诸葛亮的徒弟,三国里面也就只有幼麒称号的姜维了。
但是按照题主所说,除了姜维之外还有两人算是诸葛亮的弟子,那么又是谁呢。如果硬要往诸葛亮身上安三个徒弟,另外两个也就只能是失街亭的马谡以及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了。马谡大家都清楚,本来诸葛亮去哪打仗都带着他,并且还会在作出决定的时候问一问马谡的意见,虽然不会听他的,但是也算是一种考验,同时还经常对马谡有提点的意思。再说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称呼诸葛亮一声老师并无不可,毕竟诸葛亮也没少教他吗。
幼麒——姜维姜伯约
姜维算是后三国时期的将领了,作为蜀国后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在三国中其实关注度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三国时期名将太多,蜀国五虎将,魏国五子良将还有江东十二虎臣,哪一个不是鼎鼎有名,而这些名将所展现的历史都在三国前期,但是姜维活跃的确实后期,并不是三国主要描写的片段;其次,姜维其实是以一个谋反之臣的身份存在的,史书不敢对谋反的臣子进行什么夸赞,末了题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而已。
当年诸葛亮出祁山,见到姜维心生喜爱便用计谋将姜维收编到麾下。能够被才高八斗的诸葛亮所看重,足以说明姜维的能力,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弟子,姜维也并没有丢师傅的脸,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独自一人撑起了蜀国的半壁江山,司马懿来犯也能够应对的十分得体,说明姜维的能力是十分出众的。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的信里,这样形容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但是英雄也有力尽时,蜀国内部党政严重,根本不能上下一心共同抗敌,都在忙着掌权,蜀国自然也走上了灭亡的道路,最能表现姜维能力的,自然就是当蜀国被攻破之后,劝降钟会的那一幕,能把司马懿十分看重的钟会劝降,反过来拥立蜀国,姜维的能力无需赘言。
失街亭的马谡、马幼常
马谡的事情相比不用多说大家也都十分清楚,仗着丞相宠爱,目空一切,在山顶设营,被张郃打的啥也不是。
但是马谡真的一点能力都没有吗,其实不然。我们从一件事情就能看出了,马谡其实还是挺有才华的。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便让你再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归服。\"诸葛亮便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不久,诸葛亮斩杀雍闿,并依照马谡之言赦免孟获,以使南中人心归服,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
虽然诸葛亮心中早已有了谋划,但是马谡能够和诸葛亮想到一起,说明马谡的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在诸葛亮身边没有人能够控制他,他就有一些膨胀了,俗话说,骄兵必败,可以见得马谡的失败并不是巧合。
卧龙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并没有像张苞、关兴那样继承父亲的优点,而是白白浪费了父辈留下的大好前程。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因为蜀人都十分怀念诸葛亮,再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夸他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但其实诸葛瞻的美名是受到了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了。
我们从黄皓和他一起打压姜维一行为就能看出,诸葛瞻并不能看清现有局势,没有大局观,再有263年冬天,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决一死战,李球临阵授命,于是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
诸葛瞻战死,表明了他诸葛一族对季汉的忠心,但是并没有继承自己父亲的才华能力,着实有一些可惜了。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