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年轻化?奥巴马、马克龙、特鲁多、库尔茨,深层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年轻化?奥巴马、马克龙、特鲁多、库尔茨,深层原因是什么?

2020-10-27 10:02阅读(73)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年轻化?奥巴马、马克龙、特鲁多、库尔茨,深层原因是什么?:领导人的年轻化不光在欧美,在全世界其实都是一个趋势。所以说这个问

1

领导人的年轻化不光在欧美,在全世界其实都是一个趋势。所以说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可以把历史拉长来看,在100多年前,全世界普遍是封建制国家,君主是终身制,所以无所谓年轻化,毕竟是家天下的时代。

但是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包括君主立宪时期,掌握政权的是选举产生的组织,选举就意味着不确定性,争取不确定性对自己一派有利就必须要吸引选民。所以选民的喜好本质上决定了领导人的高矮胖瘦年龄大小甚至是男女。

在上个世纪40-90年代的工业化时期,人们的阅历不断增长,居民的寿命也不断延长,对世界的看法在不断的延展,所以对领导人的关注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年龄、长相等都成为要素。而不是只看他们的政治素养。在此背景下曾经当过电影演员的里根会成为美国总统,这要是退回几十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这和选民的意识变化以及口味变化有很大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的最近20年里,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甚至像有些人说的是二次元时代,这个时代讲究的更是变化,新奇,突破,乃至创新。选举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成熟的选民,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父辈不同,从小接触网络的一代,喜欢的就是和他们一样具有扁平化创新思维的人。

所以黑色皮肤的奥巴马能成为美国总统,只有30多岁的马克龙能当选法国总统,所以在欧洲还有很多同志成了该国最高领导者。这些本质上都是时代影响选民意志的结果。也是选民认为选举出来的目标人物与自己没有太多距离感的原因。当选者也确实和选民没什么距离感。比如奥巴马就经常自己到星巴克去买咖啡,马克龙的老婆比他大20岁,实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师生恋等等。

选民选的人其实就是选一个自己的梦,或者说是另一个自己。年轻,不拘小节就是互联网时代选民的标签。

2

哪是什么趋势,纯属放屁,偶然现象不足以说明趋势,奥巴马,马克龙不过是特殊环境背景下的产物,特别是特殊的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就拿奥巴马说事儿,恰逢金融危机,而奥巴马又特别能吹牛逼,没有特别深厚的政治基础,政治手腕和政治智慧欠缺,理想主义成分好,迎合广大选民,做出很多难以实现的承诺,最后打脸。而马克龙当选,情况很类似!

奥巴马过后,是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都是六七十岁的人,只能说又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光有理想是不够的,疯狂之后还得回归正常!

每看到外国这种现象,网上好多人都羡慕转而喷中国,说什么年轻人有进取心,能带来改变,国家有前途,老头子没用,思想跟不上,迟早要完,纯属放屁,脑子被驴踢了!

在普遍的当选国家领导中,年轻人的当选,有种屌丝逆袭的感觉,被很多人给予赞美,同时也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内心,即他们自己没能逆袭,转而将这种希望寄托在外,实现心理上的某种满足!

治理国家不是闹着玩,不是过家家,不能理想化情绪化,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只是在和平时期,各种势力和利益团体都已形成固定,需要有经验,有实力的人物来治理应对,年轻人毕竟政治智慧不够,最终成为牺牲品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疯狂折腾过后的人还是要回归理智!只是我们的国家没有给这样的机会,有些人不满,那是因为我们经不起折腾,安静的过日子,看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疯狂之后总有后悔的一天,有些人会硬着嘴皮说,我不后悔,为了一时的满足不值得!

还是一样我们的国家正常一点,不要出现那样的情况!国家不是一个人,底下有几十亿人要吃饭,容不得你乱搞,过去有教训了,不要重蹈覆辙!

3

谢谢头条邀请。


欧美国家领导人年轻化,只是一个直观的感觉。如果换个题目,说特朗普取代奥巴马、默克尔(连任)、特蕾莎.梅取代卡梅伦等,是否意味着欧美国家领导人的老年化?


欧美国家的选举体制,对于领导人的年龄没有限制,所以既有可能出现40多岁,甚至30几岁的领导人,也有可能会出现70多岁的领导人。其原因,倒不一定直接与年龄有关,更多的是与选举当时的背景、选民结构、领导人的特质和鼓动性有关。


当然,在信息时代,能否妥善、合理利用自媒体,已经成为领导人及其竞选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得自媒体者得天下,恐怕是比“欧美领导人越来越年轻化”更为正确的一个判断结论。


洋杨大观,分享不一样的视角。

4

越来越多的小鲜肉出现在西方的政坛上了,看得屏幕前的小姐姐口水横流。而且小鲜肉一个比一个年轻,前有法国马克龙,已翻新法国领导人最小年龄的记录,后有奥地利的库尔茨,31岁的年龄当总理让很多人惊呼太年轻了吧。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和人才选拔机制有关。国内的选拔制让人才从基层一点点升级打怪,经过多年磨砺才能晋级,因此导致国内的政治家多年龄比较大,资历也很丰富。在深受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影响的日韩政坛也有相似的特点。而西方领导人的提名人选则限制更少,只要能够获得政党的提名,有资源支持,就能够参选。所以年龄上就会出现库尔茨这样的“小鲜肉”,也会出现特朗普这样的老腊肉。

二是和反建制派崛起有关。西方世界因为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就业不乐观,社会治安让人忧心,贫富不均,青年中弥漫着一种反权威,反主流,反政治正确的意识。因此建制派逐渐失势,为反建制派的年轻政治家进军政界提供了条件。我们看现在这些年轻的领导者,他们多不安现状,敢于并热衷于改革。同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民粹主义不断蔓延,一些反建制派的政党和领导人的主张恰好迎合了这样的民粹心理,因而在选举中获得较好的成果。再加上这些年轻的政治家都善于使用社交软件,这样的新媒体的使用也让他们更能和民众们打成一片。

5

历史上,很年轻的领导人不是没有出现过,小皮特在1783年第一次担任英国首相的时候只有24岁,此后一口气干了20年,成功应对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冲击,被公认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但这种似乎个别现象,年轻领导人扎堆出现,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背后的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老一代领导人应对危机不力,失望的民众只好把目光转向了新一代。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它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分配方式、福利制度、金融制度等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但新的罗斯福并没有出现,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奥朗德,都没有能找出有力的解决问题方案。而年轻一代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害者,在几乎所有国家,年轻人的失业率都是社会平均失业率的至少两倍。近10年过去了,一代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对现行体制和领导人的失望可想而知。

二是社交媒体使得选举越来越脱实就虚,沦为真人秀,而在驾驭社交媒体方面,年轻领导人有先天优势。过去的选举,主要拼的是资历、能力、人脉、手腕等实打实的因素,领导人的成长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比较小。近代以来,媒体的发达使得候选人的外在因素越来越重要,长得帅不帅,是否有个性,是否好玩,这些因素日益压倒政纲、经验,成为一个领导人能否上位的根本。而各政党也开始意识到卖相的重要性,在面临危机时会通过推出年轻领导人的方式来解困。奥地利总理库尔茨和新西兰总理雅顿的上位,都是在本党原领导人因为民望低迷、在大选前被迫辞职的情况下发生的。

选举在线上,治国却在线下。这一代年轻领导人的上位,不是因为他们多好,而是老一代做得不好。而社交媒体导致民众的耐心越来越稀缺,年轻领导人要迅速拿出解决方案才能维持支持率。而对这一点,我并不是很看好。

6

西方国家是民选的国家,没有论资排辈的习惯,谁能给政党赢得选举,竞选纲领符合民众的期望,就把谁推到前台。可能相对年轻的候选人更有朝气和活力,与选民更能打成一片,所以显得欧美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年轻化。

7

现代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过去了,现代主义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和固化,革新能力不足,弊端日益显现,人们普遍具有求新求变的心态。

年轻领导人思路开阔,眼光超前,迎合了人们改革求变的要求,所以会通过选举上台。

8

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国家元首年轻化的文化氛围,百姓支持。选举制度,也没有特定的年龄限制和其它先决条件。加上,元首智囊团和监督机制科学,社会监督基础广泛,元首本身只能依规依矩办事,稍有不慎,社会不容,反对党弹劾,身临绝境。试问,谁敢胡来?

9

自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管理出现了问题,是作一个现代领导体制国家,还是作一个老旧体制国家。二战以后西方国家依靠工业很快恢复经济繁荣,然而以个新模式金融资本投资比工业经济更刺激,来钱也快。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人们头脑失去控制,等到醒来已经晚了。西方二代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西方社会该如何找回这二代人的损失。每一个上台的西方年青领导人都打着改革的晃子他们改了什么?如果穿新衣老模式西方社会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年轻人需要什么。.

10

因为现代的社会,互联网无处不在,娱乐至上。政治娱乐化,跟传统大相径庭。西方政治是选举文化,已经模式化了,无论谁上台,大致方针政策差不多了,民众就选举差异化,民众要求选举人不仅能说会道,会忽悠人,会来事,有本事,还要求选举人长得帅,有气质,有亲和力,有气质,甚至能十八般武艺,多才多艺呀。政治家如同演艺圈,看长相吃饭了。如今的社会流行是小鲜肉啊,小鲜肉在演艺圈呼风唤雨,同样,政治圈也一样,也流行小鲜肉了,个个都是帅哥美女,完全政治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