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吕芳40年如履薄冰,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

《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吕芳40年如履薄冰,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

2020-10-27 00:31阅读(63)

《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吕芳40年如履薄冰,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我来回答: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海瑞进了京,随后跑到六必居题字,又赶上清流派对抄家严党的银两

1

我来回答:

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海瑞进了京,随后跑到六必居题字,又赶上清流派对抄家严党的银两处置不当,惹恼嘉靖帝。

陈洪跑到裕王府宣旨后被打,回来禀报,嘉靖帝震怒:

“真是十步以内必有芳草呀!”

那边陈洪跑到镇抚司“除草”,这边嘉靖帝送给吕芳一道符:

“跟了朕大半辈子,带着这个,可保你下半辈子的平安。”

就这样,吕芳拿着符救出了杨金水,俩人一路向南,装了几年疯的杨金水终于哭了起来:

“哭吧,哭吧,把憋在心里那点委屈都哭出来,往后咱们就不用哭了,让他们哭去吧!”

一、

吕芳作为司礼监五大太监之首,权力那是相当的大,作为掌印太监的他掌控大明朝最终政策执行权——披红。

司礼监掌管内廷二十四衙门,外加锦衣卫和东厂,是以嘉靖帝为中心发号施令的中转站。也是用来平衡和制衡内阁,以及六部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并全天下百姓。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在剧情开始之前,也就是嘉靖帝四十年之前,朝廷至少稳定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正好是严嵩和吕芳当政,两者配合相当的默契,真正平衡被打破源自于开场的御前财政会议。

之所以这场会议清流派会向严世蕃开火,原因就在于双方力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个改变就是裕王有后了……

因为周云逸的死,让整场会议充满着火药味,吕芳还在尽力维护平衡,会议前就定了调子:

“诸位大臣,腊月二十九周云逸的事,大家都知道……亏空上的事,能过去,我们就尽量过去,天大的事,咱们得同舟共济。”

但会议还是吵起来了,面对激烈冲突,严嵩先出击,打破了平衡:

“有些人就借着这个诽谤朝廷……这场雪是皇上敬下来的……”

这中间吕芳一直在调停,让大家就事论事,拨正讨论的方向,最终会议也得到圆满结束,并定下了“改稻为桑”国策。

从这一刻起,吕芳就感觉到了,一场大的变局就要出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利用给裕王贺喜的机会向嘉靖帝请求派太监和宫女去裕王府,同时巧妙地把冯保派去,做到了未雨绸缪。

二、

他对冯保说了那一番理论堪称全剧经典之一,那就是“思危”、“思退”、“思变”,并明确告知他:

“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吕芳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其实就是仁慈,所谓和气生财,能不结仇绝不结仇,能救一命绝不袖手旁观,对冯保如此,对杨金水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剧中嘉靖帝好几次提到对吕芳“老祖宗”的称呼感到厌烦,并说只有死人才称祖宗,为什么吕芳还是不改?

其实这个称呼何尝不是底下人心甘情愿叫的,发自内心的话,改不了,由此也能看出吕芳会做人。但吕芳又太过仁慈了,太仁慈就会出问题,最后吕芳的被撤,也是因此,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一会儿会讲到。

吕芳的第一次危机发生在“毁堤淹田”之后,发生在他最爱的干儿子杨金水身上。杨金水这个人用吕芳的话讲,就是坏的时候比谁都坏,但是好起来又比谁都好。

如果没有后面的事发生,可以想象得出,杨金水江南织造局任期满了后,必然回京。他的政治觉悟和手段,绝不在陈洪之下,尤其他那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的至理名言,贯穿全剧。

这次危机在杨金水的忠心下得以化解,他当机立断放弃李玄,在嘉靖帝面前供出严世蕃,袒护了胡宗宪,深得朕意,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表扬。

三、

吕芳的第一次危机就这样被杨金水解了围,而第二次危机,仍然是杨金水破了局。

朝局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吕芳的想象,毁堤淹田、通倭大案、打着织造局招牌买田、浙江贪案一并爆发。面对海瑞的咄咄逼人,杨金水也傻了眼,感受到自己没有完成老祖宗,皇上交代的重任:

“我就是皇上,就是老祖宗派到浙江来的一条狗,我得看住这个家!”

是狗就得护主,一旦毁堤淹田这件事被掀出来,嘉靖帝就不得不查,一查就会查到织造局头上。到时候杨金水、吕芳都会受牵连,连嘉靖帝的圣明都保不住,更不用说还在打仗的胡宗宪。

可是杨金水又不能死,他一旦死了,就会给司礼监敌对势力,也就是陈洪一个把柄,对吕芳极其不利。他清醒地活着也不行,人清醒就得回答问题,不管他怎么回答,都会牵扯吕芳,都会玷污圣上。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疯,嘉靖帝也知道他是装疯,但是还是想知道这件事跟吕芳有没有关系,杨金水回答:

“吕芳是谁?有他……有他……他在一百年前死的……”

又说杨金水也死了,意思就是说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杨金水承担了所有责任,绝不会玷污圣上。

第二次危机以杨金水被关朝天观结束,但是吕芳也失去了缓冲人,也就是杨金水,下一次危机到来,就只能自己上了。

四、

其实杨金水变疯的消息刚传到京城,吕芳就慌了,慌乱之余,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瞒着嘉靖帝去见了严嵩和徐阶,最后被发配吉壤。

其实吕芳绝对是好心,这个节骨眼上,一旦清流派跟严党掐起来,必然影响到东南抗倭大局。他其实很清楚,杨金水变疯,自己有罪,逃不掉,他不想让嘉靖帝为难,这个为难还是想替嘉靖帝抗。

吕芳最后定性:

“我们还是同喝皇上这杯酒吧!”

后来嘉靖帝确信吕芳没有牵扯到浙江贪案之后,也明白了他的苦心,同时为他不能饱读诗书而善意提醒,你可知道太祖劝大臣酒时说过啥?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吕芳去劝酒,饱读诗书的严嵩和徐阶,必然会理解成这是嘉靖帝的意思,怎么可能不想法对付我们?

但吕芳是好心办了坏事,对嘉靖帝仍然是忠诚,所以这次也是化险为夷。

吕芳最后一次被贬,就是开头提到的剧情了,因为吕芳总在向着裕王说话,引起了嘉靖帝不满:

“是他在替朕说话,还是你在替他说话,或者替朕的儿子说话?”

也就是说,嘉靖帝发现吕芳竟然也向裕王靠拢,作为太监,只能有一个主子,那就是皇上。朕还没死呢,你就往未来的皇帝身边靠,什么意思?

五、

实际上,严党倒台之后,就已经预示着吕芳同样要倒台。

表面上看,吕芳是偏向了清流派,偏向了裕王,好像是他开始把宝往裕王身上压。毕竟在这次党争之中,以裕王为首的清流派获得了成功,而且吕芳以及他所代表的司礼监也在往裕王身上靠。

先是半路杀出个海瑞,非要替嘉靖帝正人心,靖浮言:

“只是无人把为什么要这样改说清楚,因此浮言四起……我替你把这个必字做个注脚,正人心而靖浮言!”

海瑞又是裕王举荐的人,嘉靖帝必然会多想,老子还没死呢,你们就要来逼宫了?

这还不算,连向来只服从皇上的锦衣卫也有两个跑来求情,关键是吕芳还答应了。吕芳这类人有个什么特点呢,用黄锦的话讲:

“我们这些人,原本都不是人,有了皇上我们才是半个人,有了老祖宗的多年呵护我们才有半个人样。”

要想做个人的前提是什么,就是皇上,没有皇上,你们什么都不是,吕芳就是犯了这个忌讳。

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而且平衡被打破,以吕芳的人设,很难再寻求一个平衡。如果权力不能互相制衡,那么必然会失控,这才是嘉靖帝最担心的事情,事实上吕芳走了,陈洪上台,争斗并没有停止。

严党当政的时候,有什么越中四谏、戊午三子,还有周云逸在骂;严党倒台后,徐阶上台,一样的有一群人骂,剧中没提,但历史上就是如此,比如国子监翰林院李清源他们;徐阶下台,到后来的张居正上台,同样也有一群人在骂,所谓的清流派,就是谁当政,我就骂谁!

如果没有强大的司礼监予以协调,皇权也就没有地位了,后来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一党独大,崇祯帝都被耗死了,原因就在于此。

吕芳,后期总在出错,他回答嘉靖帝是,自己也老了,以此换取了嘉靖帝的同情心。嘉靖帝不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对于这样的忠诚老臣,他也会照顾。吕芳当政四十年,早已经跟嘉靖帝融为一体,反吕芳就等于反自己,嘉靖帝不傻。

可以理解成吕芳的“三思”救了自己,也可以理解成他的“忠诚”救了自己,亦可以理解成嘉靖帝念旧救了自己……

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全剧最大的赢家,他带着杨金水:

“往后咱们就不用哭了,让他们哭去吧!”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2

归根到底一句话:吕芳能全身而退,是嘉靖想让他全身而退



历史上的嘉靖是个很现实的皇帝,电视剧中的嘉靖比历史上的真人更现实。

现实到什么程度了呢?

电视剧中的嘉靖无所谓清流党和严党,不分什么内阁臣子与宦官家奴的区别。所谓贤与不贤无非就是因时而用,因地制宜罢了。这点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嘉靖说的很清楚。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嘉靖这么现实,那结果是什么呢?体现在了两方面。

第一,他的原则底限很低。比如朝廷每征收一两银子,严党贪他四钱,他觉得蛮好,贪他六钱,他也觉得尚可。一两银子分有十六钱,贪官污吏搞走他小四成,他都能觉得还可以,这个度量不可谓不大,原则底限不可谓不低。

当然,他这么没原则,不是他缺心眼,而是他的用人标准就是如此:无所谓贪官清官和外臣内臣,谁能替他搞到银子,替他遮风挡雨,替他把国家安安稳稳运行下去,谁就是贤臣

严党能,那严党就是贤臣。清流党不能,那清流党就是废物。清流自诩贤臣,却没办法替嘉靖搞银子,这帮人再清,再天天把江山社稷民生百姓挂在嘴边,对嘉靖而言也是一帮废物。

这个标准对于太监这种内臣也一样,所谓贤与不贤,完全就看嘉靖的需要。



嘉靖底线如此之低,直接就引出了第二点。

底线低不等于没底线,任何人触犯到了嘉靖的底线,都会被嘉靖弃用,并以严苛的形式进行报复!

严嵩替他遮风挡雨了二十年,这在严世蕃看来就是皇帝离不开自家老爷子,不管他如何的作死,嘉靖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但是严世蕃哪里能明白嘉靖心中之所想?

严嵩倒台前,嘉靖很明确的说了为什么要搞倒严嵩的两点原因:

①:严党去收盐税,自己拿了200万,假惺惺送给嘉靖100万,居然还舔着个脸还要嘉靖表扬他们。这就触及嘉靖的底线。

②:最让嘉靖气愤的是,这个钱是国家的正常税负,嘉靖让人去收,就收不上来,收到银子一年比一年少,而严党去收,却能轻轻松松搞到几百万两,这天下是谁的天下?这也触犯了嘉靖的底线。

第一和第二点都触犯了嘉靖底线。

在嘉靖看来,严嵩给他当了20年的狗,但这条狗没有免死金牌,触犯了底线,那就该打死了。该收时,嘉靖绝不手软!



到这里就要说说吕芳为什么能全身而退了。

首先,吕芳是嘉靖从小玩大到大的奴才,用电视剧中嘉靖的话说,他自幼就没爹没妈没兄弟陪伴,唯一可以算是亲人的就是吕芳。

嘉靖对吕芳有私人感情,这是吕芳能全身而退的基础。

当然,光有基础还不够,严嵩也跟了嘉靖二十多年,嘉靖对严嵩也有感情。所以吕芳能全身而退,关键就在于第二点:吕芳这么多年,从来不培植党羽,他的干儿子们都是嘉靖眼中的直人、笨人,他没私心,从没触犯过嘉靖的底线

这么一个忠心,从没触犯过嘉靖底线,从小玩到大,可以算是亲人的贴心奴才,嘉靖打心眼里想给他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这种待遇是严嵩没有的,是陈洪没有的。因为他们都触犯到了嘉靖的底线。在嘉靖眼里,他们都不配享受全身而退的福利待遇。

关于这一点,在电视剧的后半段也说的很清楚了。



严党倒台后,清流缺乏制约,这个时候就需要太监出来当恶人,打压清流了。而嘉靖选中的恶人就是陈洪。

对此,直肠子性格的黄锦不明白,嘉靖就骗他说:这事吕芳干不了,只能用陈洪。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嘉靖17岁就打死过大臣,吕芳在职40年,这40年里到底做了多少黑的不能再黑的事情谁也说不清。陈洪接替吕芳之后,能做的事情无法就是打几个清流,弹压一下内阁,这都很简单,对吕芳而言能有什么难的?说吕芳下不了狠心得罪清流,这明摆了就是骗黄锦这种老实人的鬼话。

所以说,吕芳全身而退,无非就一点:嘉靖希望吕芳晚年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对于嘉靖的好意,吕芳知不知道呢?其实他也知道。他拜辞嘉靖后,很自信的带走了装疯卖傻的杨金水,很自信的把嘉靖送他的保命符托付给给蓝神仙,让他保冯保,而他自己则孑然一身。这就是吕芳与嘉靖之间用40年时间培养出的主奴默契。

3

吕芳能够全身而退,一方面是他自己多年来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嘉靖是个念旧的皇帝。

吕芳是自幼跟随嘉靖,几十年来一直对嘉靖忠心耿耿。嘉靖对吕芳是相当信任,并且还非常依赖他。正如嘉靖对黄锦所说的那样,嘉靖自幼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寡家孤人,如果说嘉靖有亲人的话,那么吕芳是能算一个的。

可是嘉靖这个皇帝也有缺点,那便是他太聪明了,从来不愿意自己担责任。无论是吕芳、还是严嵩,他们二人替嘉靖干了太多的脏活,也得罪了太多的人。一旦裕王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二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对于这一点,吕芳知道、严嵩也知道。二人都想给自己留退路,可是严嵩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干,而吕芳却找到了自己的退路。

吕芳让自己的干儿子冯保去做万历皇帝的大伴,希望冯保夹着尾巴做人,能够一朝一日冯保得到裕王的信任。冯保也不负所望,成功的让裕王、裕王妃以及年幼的万历皇帝相信了自己。靠着冯保,吕芳成功的搭上了裕王,确保自己能够不被清算。可以说这是吕芳能善终的最大原因。假如没有裕王的信任,吕芳是不敢轻易的放下归隐的。

只可惜严嵩运气就没那么好了,眼睁睁严世蕃被杀,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实嘉靖是个念旧的人,看到严嵩落个如此下场,内心还是非常不忍心的。所以严嵩也能够平安致仕、安老晚年。严嵩倒了,几十年的权力平衡便打破了。徐阶取代了严嵩,但他并不愿意像严嵩那样替嘉靖干脏活,不惜得罪文武百官。

这种情况下,嘉靖只能让司礼监干严嵩的活。可是吕芳原本就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不愿意得罪的人。嘉靖内心中也不愿意吕芳做这些事情,将来一旦自己驾崩了,吕芳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于是乎嘉靖便借着几件小事将吕芳贬去南京了,并且在临走之前还给了他护身符。嘉靖为了就是希望吕芳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晚年。这便是吕芳能善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4

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汉武大帝。这四部历史正剧很值得我们多次观看,经常观看。

古代的权臣能够善始善终的不多,嘉靖皇帝的大太监吕方却能够40年手握权柄呼风唤雨,我还能全身而退。

除了嘉庆皇帝,确实看在这条老狗跟随了自己几十年,不忍心杀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吕芳常讲三思。

三思这种说法,是吕方当时教导他的干儿子太监冯保时候说的。冯保是后来的隆庆帝和万历的一等大功臣。

我们也常说遇事要三思而后行。那三思到底是指什么?

思危,思退,思变。

居安思危,功成思退,逆境思变。

思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明末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太平天国洪秀全占领南京后,陈胜吴广,以及小时候课本上有一个故事叫寒号鸟,居安不思危,只图眼前享受,最后都失败了。

思退:树大招风,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防不胜防。

有了危险就要思退,功成名就也要思退,退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养精蓄锐。既让自己摆脱风口,又能看清人心。所以要思退。

军神白起,兵仙韩信,西汉霍光,武穆岳飞,大明袁崇焕,满清年羹尧,东王杨秀清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又有哪一个得了善终?

而布衣张良,陶朱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悄然隐退,成就君臣际遇一段佳话,这才是真正的思退。

思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退到安全的地方多想想怎么办,多积蓄力量,以图变化,这样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晋文公重耳为人质二十余年,

惠文王赢驷被放逐了十几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年,

伍子胥忍辱负重,最终败楚,刨了楚王的墓,鞭打楚王尸,为父兄报仇;

这才是思变得最好结果,如身处劣势不思变,浑浑噩噩,怨天尤人,还真配不上大丈夫这三个字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从历史中看到的以后的自己。

于安全处常思危,

功业已成应思退。

身处荆棘不思变,

空余坟头土一堆。

5

嘉靖为了保全吕方后半生将其发配到中都孝陵给朱元璋看墓后,吕方给陈洪的一跪,请求他们照顾好万岁爷。在镜头另一边的嘉靖已是红了眼眶,他们主仆二人的感情就如同家人一样,帝王向来孤家寡人,只有吕芳在他身边,他才觉着贴心,他怎么舍得吕方走呢?可是他已知道自己即将龙驭上宾,他也知道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裕王上位定会先清除内官,用自己的心腹,所以他这是为了保全吕方下半辈子的安全,可怜的陈洪还以为自己终于出头,他不知道他只是吕芳的替死鬼,嘉靖的一把刀。

吕方从蓝神仙那里将疯癫数年的杨金水带了出来,走在路中,他对杨金水说道;“金儿,从今天起,你不用再装了。”看到这一幕时令我为之动容,为的是杨金水的隐忍可怜,为的是吕方的慈悲宽容,为的是他两人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感情。从此这爷俩可以在孝陵平安的度过下半辈子了。





6

首先要说明吕芳是影视剧虚构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叫李芳,李芳最终被秉笔太监陈洪斗倒,并没有像吕芳那样全身而退,下刑部监禁,杖八十,后被发配孝陵。所以,接下来的分析,只是对一个虚构人物基于影视剧情的分析,并不是真实历史,这一点要明确。

吕芳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万历出生,是嘉靖的第一个孙子,裕王早晚会成为皇帝的,所以吕芳把干儿子冯保派到裕王府给皇孙当大伴,提前留好了后路,这是很有远见的。

在明朝的体制下,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力,内阁首辅也不过是高级秘书,还有掌印和秉笔太监制衡内阁,而宦官的权力都是皇帝给的,纵然是魏忠贤那样权倾朝野,说垮台就垮台。吕芳正是清楚地看清这一点,不用拉帮结派,就跟皇帝混,就忠心给皇帝办事,那准没错。

吕芳并没有和严嵩真正勾结,并且很有大局观念,他怕牵连到胡宗宪,胡宗宪虽属严党,但确是有真本事,并且是东南抗倭战局的关键人物,他的深明大义,也赢得了徐阶等大臣的敬重。要不然后来徐阶成了首辅,自然会清算他。

吕芳留好了后路,没有掺和严党,又与徐阶关系不错,这些都保证了后期不会被清算,那么对于嘉靖呢?

嘉靖因为修道,服用丹药,体内积毒,吕芳用李时珍的方子给嘉靖排毒。吕芳对嘉靖的忠心是肯定的,嘉靖对吕芳也是有感情的。嘉靖需要的能够帮他对抗群臣的人,严嵩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严嵩才能和嘉靖配合了那么多年。而吕芳人缘太好,谁也不得罪,没法帮嘉靖对抗群臣,而陈洪则心狠手辣,是嘉靖需要的,所以就得让吕芳走。

而吕芳没做过对不起嘉靖的事,为人低调,没有大错,嘉靖念旧,自然没有难为他,只是让他去守陵。其实这是对吕芳的一种保护。

每个新皇帝登基,都会换上自己的心腹当掌印和秉笔太监,对于前朝遗留的,若是和自己关系好也就罢了,若是关系不好,那就要清算了。此时的吕芳已经不在那个位置上,没必要再清算了,而且吕芳又有冯宝和徐阶这两股关系在,自然放过他一马。

吕芳忠于嘉靖,人缘好,不得罪人,提前留好后路,目光长远,吕芳能全身而退,有嘉靖的情感在,更多的还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确实没啥理由非要清算他。

7

文官一句话,三思而后行,武将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本来是吕方教冯宝的,可是我觉得也是他自己对自己说的,大明朝几万太监的老祖宗,司礼监掌印,虽无阁老之名,实际上已经是阁老之实,看着风光无限实际上已经危如累卵。太监这个职业本人没有任何歧视,风光的时候权势滔天,晚年几乎没有善终。上司(嘉靖)猜疑日甚,同僚,严嵩,徐阶都对他爱恨有加,晚辈(陈宏)着急上位,嫌他挡道,几乎是必死之局。生生让老人家做活了,而且还带走了一个“疯了”的干儿子杨金水。可见他谋划之深,不在严阁老,徐阶之下。

8

吕芳能全身而退,归根到底一句话是嘉靖想让他全身而退。历史上的嘉靖是个很现实的皇帝,电视剧中的嘉靖比历史上的真人更现实。现实到什么程度了呢?电视剧中的嘉靖无所谓清流党和严党,不分什么内阁臣子与宦官家奴的区别。所谓贤与不贤无非就是因时而用,因地制宜罢了。这点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嘉靖说的很清楚。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嘉靖这么现实,那结果是什么呢?

从嘉靖皇帝登基开始,吕芳就一直守在他身边,并一步步坐上内相的位置,帮着嘉靖皇帝处理内廷事务。嘉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一个绝顶自私的人。他对自己任用的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能够操控如木偶,完全为自己所用。

嘉靖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能在他身边呆的很久是很不容易的事。只有吕芳跟了他40年,严嵩跟了他20年。好几任内阁首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能坐得久并且能够善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外相也就是内阁首辅经常换来换去,但长期以来吕芳的位置是比较稳固的。吕芳是一个忠诚的好奴才,做事大局观极强,大事小事都处理的让嘉靖皇帝感觉非常舒服。

之所以嘉靖皇帝忍无可忍要处置吕芳,并不是吕芳犯了什么错,而是严嵩倒台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人事上也需要进行调整。

以前大臣们对皇帝不满,都由严嵩这个打手亲自处理。对于严嵩的铁血手腕,嘉靖皇帝是比较满意的。能替主子分忧的奴才都是好奴才。

严嵩倒台后,海瑞顶撞皇帝的事,内阁首辅徐阶和吕芳都在和稀泥。这就让嘉靖皇帝非常不满意,他需要一个有铁血手腕的人来帮他处理这些烂事。这个人有且只能是陈洪,他心狠手辣,善于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

三 

既然内相的差事都要交给陈洪了,那么吕芳就只能退休了。让吕芳退下去,总要找个借口,这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

嘉靖皇帝就说,最近伺候我,吕芳犯了三次错。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草萋萋,这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说到处都是吕芳的人,权势太大了,应该退休了。

但吕芳并没有犯什么错,换人也只是因为嘉靖皇帝需要。于是嘉靖皇帝就把吕芳派到南京去守祖陵。对于吕芳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善终的表现。毕竟伴君如伴虎,小心翼翼四十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所以说,吕芳全身而退,无非就一点:嘉靖希望吕芳晚年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对于嘉靖的好意,吕芳知不知道呢?其实他也知道。他拜辞嘉靖后,很自信地带走了装疯卖傻的杨金水,很自信地把嘉靖送他的保命符托付给给蓝神仙,让他保冯保,而他自己则孑然一身。这就是吕芳与嘉靖之间用40年时间培养出的主奴默契。

9

吕方教育下面干儿子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为人为官当常自省,思危、思退、思变”。他自己也是去身体力行了。身居高位常保清醒,能够安享晚年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