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会计中的“借”和“贷”,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区分?

会计中的“借”和“贷”,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区分?

2020-10-25 16:34阅读(61)

会计中的“借”和“贷”,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区分?:焦点财税:只为提供优质财税干货!点击右上角一键关注,获得更多精彩财税知识!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采用“

1

焦点财税:只为提供优质财税干货!

点击右上角一键关注,获得更多精彩财税知识!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采用“借”和“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其实,“借”和“贷”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种记账符号,如果愿意,你大可以把它们理解成A和B。借贷后面的科目,叫做会计科目。


传统的会计记账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只反映现金的收付及人欠、欠人的事项,只记载了经济业务的一方,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导致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不完整。


于是,我们采用复式记账法,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作相互联系的登记。


于是,运用这种原理,有了借贷记账法,采用两种记账符号来表示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说了一堆,其实会计是要多看看就能自通的,慢慢来,不要着急。


其实,不管在什么行业做会计,其相关的记账原理和记账规则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借与贷只是会计借贷记帐法中的记帐符号。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会计账户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常见的资产类会计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借方。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常见的负债类会计科目有: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负债类账户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常见的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贷方。

成本是指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常见的成本类会计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借方。

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常见的费用类会计科目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收入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常见的收入类会计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没有余额。


点击右上角【关注】一键关注焦点财税!

精彩不迷路!

2

初学会计者,最迷惑的就是“借”和“贷”。为什么有的科目“借”表示增加,有的科目“借”表示减少呢?这是个逐步磨炼体会的过程。

掌握“借”和“贷”的基础是弄清会计科目的分类及含义

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五类会计科目有二组平衡公式:

收入-费用=结余(公式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二)

由于结余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二个公式代入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移项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公式三)

左边的资产、费用类科目为同一性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为同一性质,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这个概念要死记,不要问为什么,这就是规则。

在保持公式三左右平衡的前提下,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公式三等式的一边时(例如只涉及资产、费用二类科目),这二类科目必须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公式三才能保持平衡。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公式三等式的二边科目时(例如涉及资产、负债二类科目),这二类科目必须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公式三才能保持平衡。

上述描述,就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异类账户同增同减。

只有遵守这个规则时,会计平衡式才能成立,这也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而我们要理解“借”和“贷”,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就需要知道会计科目的性质分类,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3

我是做农村经济帐的会计,我来说说对借和贷的理解。

大家看这张收款凭证。第一行字:借方科目,现金。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记现金帐的时候,把借张三款垫付卫生费这笔帐,记在借方。可以推测,如果是还张三的借款,肯定记在贷方。你能这样想,说明你很聪明。

重点来了。再接着往下看表格,贷方下面有个总帐科目,写的是短期借款。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借张三款垫付卫生费这笔帐,在短期借款这个总帐科目里能查到。睁大眼睛仔细看,和现金帐恰恰相反,在总帐科目里,这笔帐成了贷方。不难看出,同一笔借款帐,现金帐和科目帐,一借一贷,截然相反。

再看明细科目,张三也是贷方。在记明细的时候,一定要在张三姓名后写明,贷1000。如果写成借1000意思变成了张三借村委的钱,小心会计被人家砸破脑袋。

倒过来倒过去,直接折磨人的智商,这是吃饱了撑的?当然不是,说通俗点,这样严格记帐是为了防止出错。检验记帐是否出错的方法,就是那句俗话,有借必有贷,借贷总相等。

先看明细科目。借了张三的钱,写上\"贷\"1000,等到还款的时候,在张三后面写上\"借\"1000。好了,有借就有贷,借贷总相等,这笔帐平了,完成了。

再统起来看。在现金帐里,这次经济往来,\"借\"是1000,\"贷\"是0,在总帐科目里,\"借\"是0,\"贷\"是1000你看,有借就有贷,借贷总相等,都是1000。说明这笔帐没记错。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是会计专业课的要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对写作者的要求。大家说说,我把复杂的专业内容进行了简单化的普及解释,这个回答合不合格?

4

借和贷是一种记账规则,即复式记账。区别与中国传统的单式记账。

要搞清借贷关系还要区别会计五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就资产类科目而言,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

就负债类及所有权权益类科目借贷方向与资产类的刚好相反。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收入与费用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一般用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并且借方多用于在期末结转。

费用类科目一般用借方表示费用增加(发生)、贷方多用于期末结转。

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可能是资产负债表内科目的增减变动,资产负债表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权益。如,提现业务,收回欠款业务,付款业务。

也可能是收入费用与资产负债同时变动如现金销售业务,支付费用。

5

刚学会计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要记住借和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但其实对于借和贷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于是,就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进行掌握。但其实如果联系上具体的业务可能会更方便理解。

  1. 会计6要素

会计做账的过程其实是对经济业务的反映,了解账务更好的还是要回到经济业务和具体的交易当中。构成会计账务处理的是会计6要素。看这6个要素我们可以回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当中。这6要素当中一类是体现了资金的来源,一类是体现了资金的占用/消耗。我们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来进行理解。

2. 会计中的借和贷

会计中的借和贷只是记账的符号,并不是“借钱”、“贷款”。复式记账,是两边进行同时的记录,反映的是各类交易。当一项交易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理解会计恒等式。

有借必有贷,那么有资金的占用,就必须要有来源。

借贷必相等,提供了多少资金,才能进行消耗/占用。

这个有点像我们学习过的能量守恒。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交易,来进行理解。

比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机器设备,属于资产的内部变动,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资产增加,分别记在借贷方;如果是借钱去购买设备,那么就会形成一项资产增加,同时一项负债增加,资产的增加记在借方,而负债的增加记在贷方;如果是股东投入的资产,那么反映为一项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在借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这都反映了有资金的来源,也有资金的占用。

当然,初学者可以进行一些记忆,再结合具体业务进行理解。比如,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或者可以通过画T型账来帮助理解。

6

借和贷是相对于某一个会计科目而言的。在某一个科目中,其增加的部分为借入,减少部分为贷出。一个科目的借入或者贷出,必然同时有别的科目的贷出或借入,所谓借贷平衡。因为不是专业人员,不知道对不对。

7

您好!只要认真看完我们网站对该问题的以下答复,就搞明白了: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

(一)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结构用T形账户表示:

图 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结构

(二)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用T形账户表示:

图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三)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结构用 T形账户表示:

图 收入类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结构用 T形账户表示:

图 费用类账户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采用某种记账方法登记具体经济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规律。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总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一方(或几方)记入借方,另一方(或几方)必须记入贷方,记入借方的金额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如果涉及多个账户,记入借方账户金额的合计数等于记入贷方账户金额的合计数。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一)账户对应关系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2.会计分录的要素

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3.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是由若干简单会计分录复合而成的,但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清晰,一般不应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一笔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简单的会计分录,而若干笔相关简单的会计分录又可复合为一笔复合会计分录,复合或分解的目的是便于会计工作和更好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一)试算平衡的概念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二)试算平衡的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余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

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中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各大栏中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应该平衡相等,否则,便存在记账错误。

为了简化表格,试算平衡表也可只根据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不填列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如果借贷双方发生额或余额相等,表明账户记录基本正确,但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因此,试算不平衡,表示记账一定有错误,但试算平衡时,不能表明记账一定正确

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错误通常有:

1.漏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2.重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

3.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4.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5.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

6.某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和少记并相互抵销,借贷仍然平衡。

由于账户记录可能存在这些不能由试算平衡表发现的错误,所以需要对一切会计记录进行日常或定期的复核,以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如果要完整地搞明白会计实务,建议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这个专栏: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720241458592350471

希望能帮到您!

8

没学会计之前,就知道“借钱”、“贷款”,刚学会计的时候,思维还没有转过来,老师就让我们死记硬背住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借”,“贷”代表的含义终于悟透了!

不过说出来不也不怕大家笑话,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使用过“Cr”、“Dr”这样的英文简写,到现在我也搞不懂到底哪个代表的是借,哪个是贷!

会计恒等式的借贷

会计虽然说的是记账,但是更多是一个反映历史的功能,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不过有的时候,正是通过分析历史的规律,可以精准推导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会计恒等式,学过会计的都知道,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转化一下,结果是:

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贷其实就是对应的上述公式的左右,资产、成本费用做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做在“贷”方。

有人说日常账务处理的时候,可以说每一个科目借贷方都会有发生额,不然会像滚需求一样,总是一个方向,会金额越来越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当中的项目,是时点概念,只问结果不问过程,而收入、成本费用是利润表当中的项目,是时期数据,整个做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规范,收入一定要在贷方,成本费用一定要是在借方,不管你是确认还是错误冲销,方向不能改变,只能用红字蓝字或+-来表示。

会计分录的借贷

会计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简单的来说,不是只记录一个流水账,花了多少钱要知道都花到哪儿去了的意思,需要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选用“阴阳”、“正反”、“借贷”等等来体现,只不过“借贷”比较幸运,老早就被国际所认可。

有借必有贷,手上又可以衡量价值的资源,就必有资源的来源,是股东的,还是债权人的。

借贷必相等,资源的价值的货币衡量,不是天生的,是来源方提供时说多少就是多少。

说得有点空,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解释一波。

用钱购买生产机器,交换的双方都是资产,一增一减,对应的记录在借贷方;

向银行借钱买生产机器,活动的主体就涉及了另一方,机器设备是资产,银行提供的借款就是负债,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资产的增加我们用“借”表示,负债的增加我们用“贷”表示。

股东先公司追加投资买生产机器,活动的主体也涉及了另一方,机器设备是资产,追加投资的不是外人,所以是“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资产的增加我们用“借”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我们用“贷”表示。

9

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问题。

初学会计的人,都对会计中的记账方法即借贷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无法理解,但是,如果你学到后面或者做过会计就会知道,其实会计中的“借”和“贷”其实就是一个符号,他俩没有特殊的含义,只不过表示的是会计科目的一种变动,即用“借”和“贷”来表示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反映到各个科目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会计的三张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总表,反映的一个公司的总体财务情况,资产构成,也就是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当期经营收入情况,现金流量表呢,由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这个科目主要由其他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构成。因此为了更好的反映公司的日产经营现金往来,用现金流量表来显示企业实际经营中支付或收取的现金情况。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利润会增加资产。举个例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元,企业资产增加100元,负债增加100元,借:银行存款 100,贷:短期借款 100,你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平的。企业收到股东的投资100元,借:银行存款100,贷:实收资本 100,同样资产负债表也是平的,英语中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字面意思平衡表,正好反映了这种原理。


总之,会计中的借贷没有什么实际含义,他俩反映的就是资产负债表中各科目的情况,是一张活的资产负债表。

10

借与贷,原是会计记账法的一种,就是借贷记账法。

其基本的记账方式和原理,就是现金或财产增加或减少都采用借或贷来表示。

比如在现金账中,

出纳员从银行取现金,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记

借:现金增加(金额)

贷:银行存款减少(金额)

库存材料,如进货增加,记

借:原材料增加(金额)

贷:应付款增加(金额)

或贷:银行存款减少(金额)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记入借方,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记入贷方)。

上面说的都是资产类科目,如果是负债类科目就刚好相反。

有些人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障碍,你可以用简单的形象的理解。就是理解会计分录(你可以理解成分路,更加形象)。

如果是资产类科目,理解成是记录你拥有的资产。那么你拥有的资产增加,就是从他处借来的,自然是记入借方,那么另一边就会有相应的减少的一方,或者是银行存款,或者是现金,或者是应付款项。

这个理解的方法可能很笨,可是能容易理解,我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笨办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