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晚年到底有多悲惨?:每次剥桔子,我总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然后,我:-朱自
每次剥桔子,我总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然后,我就会忍不住想起我的父亲。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卓越的爱国志士。朱自清是近代文学史上最具有成就的散文家之一,也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两篇美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收录在中学教科书。
出生贫困的朱自清, 年少读书很刻苦。1916年,朱自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那年冬天,朱自清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武仲谦结婚。在这段父母包办的婚姻中,二人感情很好。婚后第二年,儿子朱迈先出世。
北大毕业后,朱自清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等等。
1925年,朱自清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
1928年,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第二年冬天,心中永远装着丈夫和孩子的武仲谦,抛下了几个孩子和丈夫,在扬州因病辞世。
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妻子离世三年后,朱自清在《给亡妇》里静静地用笔尖,回忆爱妻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浓浓的爱与思念跃然纸上!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第二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
1932年8月底,朱自清再次赴欧洲游学。并出版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从欧洲回来后,朱自清与交往了两年的陈竹隐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后一家人住在清华。
抗战爆发后,朱自清到达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当一家人熬过了艰难的抗战时期,朱自清的健康状况却亮起了红灯。多年辗转流离,箪食瓢饮的生活中,朱自清饥一餐,饱一顿!有时他吃一块又黑又粗的面包,蘸点盐就是一顿,因此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好友吴祖缃这样描叙47岁的朱自清:憔悴和萎弱,皮肤苍白松弛,眼镜也失去了光彩,穿着白色的西裤和衬衫,格外显出瘦削劳倦之态。……他的眼睛可怜地眨动着,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黄黝黝的,眼角的红肉球凸露出来。
可见,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什么程度!
抗战结束之后,内战蓄势待发,国内的物价飞涨。朱自清夫妇多病,子女又多,贫寒之家,负担格外重。本来就很清贫的朱自清,生活更加的穷困潦倒。
虽然他是清华的教授,但是这点工资远远不够家庭的开销,写的稿赚不了多少钱。在艰难的无法揭开锅的日子里,妻子陈竹青甚至还偷偷地卖过血。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作为他们好友的朱自清无比悲愤,他在追悼大会上激动地说: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然而,和平并没有因为抗战结束而到来。
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而且,每时每刻,国民党政府的法币都在贬值,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很多人根本就活不下去了。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政治、教育危机日益严重!
1947年5月17日,清华大学罢课3天,并发表《反饥饿反内战罢课宣言》,得到很多学校的响应。同时在北平、天津举行反饥饿、反内战万人大游行,并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五二零血案。
血案激起了学生更多的愤怒,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声,响遍国民党统治区60多个大、中城市,全国各阶层人民也纷纷起来声援。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廉价收买人心。
终于,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义愤。
在这场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身患重病的朱自清,积极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他在日记中写道:
“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其实,当时朱自清一家已经陷入严重的生活困境,尤其是营养不良使得他的病情日逐恶化。他每月的教授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的朱自清家特别特别需要这种“救济粮”!
后来,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在《追忆朱自清》一文中回忆道:
“我们家人口多,尤其困难。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不得不带着一身重病,拼命多写文章,经常写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时家里一天两顿粗粮,有时为照顾他有胃病,给他做一点细粮,他都从不一个人吃,总要分给孩子们吃。”
一生清廉的朱自清,终究没能看见新中国的太阳。
1948年8月10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陈竹隐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离开了深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享年50岁。
朱自清的悲惨遭遇,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清华大学邓以蛰教授发出抗议:
举目伤心,此去焉知非幸事。
一寒澈骨,再来不作教书人
今年2月24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53岁的博士生导师袁本涛教授因病逝世。李道新老师在悼念文章《伤逝》中是这样结尾的:
当我们审视中国当代知识版图的时候,请一定记得,曾经有一代农裔高知,在难以想像的贫困与不可逾越的艰难之中,至死都在顽强地求生并坚守着底线,为他们心中的学术信念,也为他们自己的生命尊严。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极其严重的胃穿孔,不幸去世。这位现代中国的文坛与学界双栖大咖,只活了50岁。
▲朱自清,1898—1948,原籍绍兴
他死时前后,精神、身体及物质生活,都处在极度煎熬之中,自称“死守”。这个时段,正是国共两党决战之际,国家前途未定,美国态度不明,民众流离失所,他自己也不知道路向何方,时常反复犹豫。
秧歌也学着扭,可在给俞平伯等友人的书信中,担心的还是担心,态度并非闻一多式的决绝。
于此相伴的是,朱家和万千中国家庭一样,差不多已经陷入山穷水尽之中,有上顿没下顿,惶惶不可终日。
▲扬州朱自清故居
近些年,《朱自清日记》出版,很多朋友根据记录,意在翻案,说朱自清不但不是“拒绝美国面粉饿死”,还是撑死云云,实际还是断章取义了——如果真看了,就会明白,那无非是他被诊断病入膏肓,而朱自清“生性很馋”,朱家“最后满足”而已。其实,道理不辩自明,只要条件稍好,都不至于因个胃病,就早早送命。
更为重要的是,朱自清死前差不多半年多,是备受折磨的。他的日记,动不动就是“彻夜胃痛不止”、“晚大量呕吐”的记录,体重也只剩下38.8公斤,时人说是瘦成人干一般。死前,他还在尽力写文章挣点稿费,同时为亡友闻一多整理遗集,根本无暇歇息。不得已,就在书房内支了张行军床,桌边放一痰盂,以便随时呕吐,预防撑不住时休息一下。
▲朱自清与其父等亲人朱自清虽成名很早,且为著名教授,长期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但日子确实一直过得很悲催。他论学问,不好说什么,但人品绝对过硬,为人绝对诚笃,知识分子的风骨傲气一样不缺,可天地不仁,就是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可叹可惜。
朱自清的一生,其实都过的挺悲催,似乎很少有快乐的时候。他少年时起就对佛学兴趣很浓,“到北平来上学入了哲学系,还是喜欢找佛书看”,不是没有缘故的。
在身边人的回忆中,他的性格,向来就是比较阴郁的。我过去看他文集,总觉得他患有抑郁症。你看他的那些文章,什么《儿女》、《给亡妇》、《背影》、《父母的责任》、《荷塘月色》等等,文笔很旖旎,可笔调确是很压抑的,犹如富川山居图上,四处乌云密布潜藏。
朱自清早年的困扰,当在于有个如《红楼梦》里贾政一般的封建父亲,搭配有个不开明的母亲,而情投意合的妻子在这种“为一点小事就恶语相向的环境里”,年纪轻轻就辞世了。朱自清生性懦弱,又愚孝,这种环境、这些事对他的打击,与随之而起的伤痛,是终生难愈的。
朱自清父亲名鸿钧,字小坡,一生大半生活在清朝,是一个儒家思想熏陶下的读书人,对长子朱自清是给予厚望,又管教极严,父权思想很严重。他原任徐州烟草公卖局长,1917年冬这一职务也被解除,家境随之败落。
《背影》里写1925年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其父还得典质借钱才有路费,可见朱家惨淡到什么地步。
而那时也已28岁了,《背影》里的他,还得唯唯诺诺,也不难见证,其父的父权威严是何等严重,何其压抑。
他们父子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后来甚至到了没法坐下来谈话的地步。在《朱自清日记》的,曾有朱父私自支走他的工资的记录,而朱自清带儿子探望,却被父亲拒之门外。
▲武钟谦
而朱母周氏,是一旧式家庭妇女,根本无从理解他的苦闷,甚至在对待儿媳这事上,给朱自清带来无穷的悔痛。朱自清《笑的历史》有隐约提及,朱家败落,其母迁怒于其妻武钟谦爱笑,也怕她有朝一日会爬到自各头上,是以处处严防。
1921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朱自清,自扬州八中辞职离扬,急切摆脱父亲的笼罩,与其父的关系雪上加霜。可是很快,妻子孩子都被赶回家,朱自清就怀疑是母亲挑唆。1928年底,武钟谦在外地生下第6个孩子后,很快含恨病逝。
在家庭关系上,他很像《浮生六记》里的沈复,父亲封建压制,婆媳关系困扰无解,最后还得被“逐出门外”。唯一懂他的妻子,早早就郁郁而终,留下一堆孩子撒手人寰。
再后来,朱自清在文坛、在学术界站稳头角,可随之可而来的问题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焦心”。
30岁以后直到去世,朱自清精神焦炙主要集中在四件事:1,家累太重,收入入不敷出;2,续弦陈竹隐不是很理解上,生活上不大合拍;3,战乱纷仍,偌大神州根本无法让他一张书桌,风雨无袭地得以安放,他在学术事业上极度焦虑。4,国事上困扰纷来,外敌入侵,狼烟四起,他又不是“精致利已主义者”,根本没心情坐而论道,日记中为之失眠是常态。
本来,当时的教授,薪水并不低,但对于1937年后的朱家而言,根本不够用。他两次婚姻,生了9个孩子,全家人分置成都、扬州、昆明三处,还有一堆人需要帮衬,这点纯死工资,还要遭遇欠薪、通货膨胀等摧残,如何能够?
据现有材料,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时,每月薪金表面上有360元,实际只值战前的10元,最后到了连一盒烟卷都买不起的惨境。在日记中,他一趟趟地跑拍卖行,卖掉淋浴器、行军床、台灯,以至被单、窗布等等,贫困到已如冯友兰所说,“猪狗不如”的地步。
所以,在西南联大时,都说在教授群中,朱自清的衣服是穿的最破的,是云南马夫们穿的毡披风,让街上行人纷纷侧目;到了后来,陈竹隐还不得去卖血补贴家用。
我看《朱自清日记》,最感慨的,是他总是幻想着吃。对于一个“吃货”来讲,画饼充饥的日子大概也是很难熬的吧。
他写日记,最喜欢记录“今天吃什么”之类,也写了很多美食的做法。诸如“没有开花馒头,甚怅!”、‘‘吃酥面萝卜丝饼,甚佳!”、“午后购回香蕉四枚,背杜天翁吃之,甚以为乐!”等等,遍布字缝。他没吃时幻想,一旦有较充裕的食物,就忍不住暴饮暴食。
据日记,他几次“一顿饭吃了七个馒头”、“一餐酒喝了十杯”,完全不加节制。如此饮食无度,加上他在抗战中常年奔走,吃的“公米”又是“谷、糠、秕、稗、石、砂、鼠屎及霉味”羼杂起来的“八宝饭”,营养又不足,医疗又跟不上,犯胃病是自然之事,为之病重直到拖死也就不难想象了。他的胃病,严重之时,蔬菜都无法吃了,只得放嘴里嚼碎了再吐掉。
他的第二任妻子,陈竹隐女士,现代新女性,是“待字闺中”直到29岁,经人介绍,才嫁给“土老帽”朱自清的,而且一上来就是6个孩子的后母,牺牲太多。一开始,她就不是很乐意,对朱自清也印象不大好,婚后孩子的问题、公公的问题、丈夫忙于工作不理解的问题、压根不擅长家务等等问题,也是纷至沓来。
朱自清对她,是不满的,尤其是与前妻武钟谦一比,就更加有怨辞了。好在于,他性格比较隐忍,也还算尊重女性,破口大骂之类断不至于,只是“冷暴力”,遂成家常便饭。我们看《朱自清日记》,真的看不到几句祥和,而是愁云满布。
2020,3,11午后,广东老家
本文参考材料:1,《朱自清全集》第1卷散文篇 朱乔森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版2,《朱自清全集》第9、10两卷 日记篇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版3,《朱自清年谱》,姜建、吴为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版4,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2005年版5,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三联书店2009年版6, 赵焕亭:《〈背影〉:朱自清内心矛盾和焦虑的审美置换》,《平顶山学院报》2005年第4期
朱自清晚年到底有多悲惨?简单的概括可以这么说:中年丧妻,生活负担沉重,收入有限,自已体弱多病。
朱自清一生有二次婚姻,发妻武仲谦为他共生育了三儿三女共六个孩子,不幸的是武仲谦在三十二岁时死于一场瘟疫。武仲谦死时大孩子才10岁,小的才3岁,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朱自清的肩上。他既当爹又当妈,一个中学教师收入又微薄。虽说朱自清也有稿费收入,但朱自清一般都写的短文,一天平均大概也就500字左右,能有多少收入。
朋友看到朱自清的生活压力太大,就给他介绍了后妻陈竹隐。陈竹隐是一个画家,曾是齐百石和博西园的弟子。她虽然佩服朱自清的才华,也很爱朱自清,但由于陈竹隐也是一个有追求自由非常有个性的女子,夫妻二人刚开始也是有一点梗介的。朱自清曾一度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物价飞涨,一家七口只靠微薄的死工资,生活可想而知。陈竹隐曾多次偷偷跑去卖血,来补贴家用。
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宁肯挨饿也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並带头签字,写文章捍卫自已反内战反饥饿的爱国正义立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之无钱医治,致使胃溃疡穿孔。一九四八年病逝于北京,时仅五十岁整。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来改名叫朱自清,字佩弦。他在我国近代文坛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代表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朱自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为大家熟知。他是很有骨气和民族气节的。这也导致他晚年生活凄惨。朱自清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成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典范。但他为什么会饿死呢?
朱自清原配夫人叫做武仲谦。他们一共养育了三个儿子(一个一岁时早夭)和三个女儿。但武仲谦三十多岁的时候就病死了。武仲谦死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儿子也才10岁,最小的仅仅只有3岁。这一家人的生活糊口的担子就一起下子全部压在了朱自清的身上。朱自清虽是清华教授,但他的工资要养活这么多年幼的儿女是非常拮据的。特别是日本投降之后,内战的阴云笼罩,物价随之飞涨。本来就没几个钱的朱自清是越发的贫穷了。依靠投稿也没挣多少钱。
朱自清新娶的妻子也没多少收入,但她也生育了三个儿女,导致生活负担愈加沉重。虽然尽力挣钱持家,也是杯水车薪。朱自清的全家与其他老百姓一样,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但他为了捍卫自己反饥饿和反内战的主张,即使一身重病也要拒绝美国人的救济面粉。最终在1948年,他被饿的胃溃疡恶化导致胃穿孔,年仅50岁就病逝了。
朱自清的悲惨生活是万恶的旧社会造成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不能庇护她的四万万子民。也与他可贵的民族情怀有关。正是这种民族情怀,才使中国人民形成强大的合力,赢得最后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朱自清虽然走了,但他的精妙的散文作品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学的宝库里。
题目存在严重误导,朱自清晚年悲惨吗?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些人多因这句话就错误地认为,朱自清晚年悲惨,堂堂的大学教授,究竟是被饿死的。但是,朱自清确实死于严重的胃溃疡(胃穿孔),而非饥饿而死。
其实,毛泽东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显然,毛泽东是为了称赞和宣扬朱自清和闻一多的民族气节和骨气,而不是说朱自清是“饿死”的。
那么,朱自清晚年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的?
朱自清被称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34岁时,与第二个夫人陈竹隐在上海结婚,同时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40岁时,出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由此可见,朱自清一直属于有身份、有地位的社会上流人士。就算当时社会动荡,福利条件会差很多,但怎么说也比普通人要好太多,基本的生活和安全保障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所以,朱自清的晚年生活应该算不上悲惨。
根据朱自清的日记看,较早出现他有胃病的是1939年12月1日的日记:“在乔治家吃晚饭,食物好消化,但我吃得太多,以致胃又难受。”
此时,朱自清41岁。直到他病逝的那一年,日记中仍然有胃病的记述。如: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病逝前14天,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
对此,有学者认为朱自清经常为忧国忧民的事情四处奔波,饮食不规律,从而渐渐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如: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他非常悲愤,并在闻一多的追悼大会上报告其生平事迹。同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后,又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的召集人。
最终,朱自清因严重胃溃疡导致胃穿孔,于1948年8月12日在北大医院去世,享年50岁。
虽然,朱自清的晚年遭受病痛折磨,令人伤感,但也达不到悲惨的程度。毕竟,从古自今,又有几人不是因病而亡的。
1929年11月26日,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武钟谦,因病离开了他,并给他留下5个孩子。三年后,他还写了一篇《给亡妇》,以表思念。
1932年8月4日,朱自清娶了第二任妻子陈竹隐,而陈竹隐则任劳任怨地承担起了抚养5个孩子的责任。后来,陈竹隐又为他生下二子一女。
也就是说,朱自清一个人的薪水至少需要养活10口人,生活压力应该比较大,但也没有到不能承受的地步。例如:1948年,在他病逝这一年的日记中,从未提过生活贫困,反而多有“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饮牛乳,但甚痛苦”等文字。
显然,当时朱自清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品质的。
至于网络传言:陈竹隐为了养家,靠卖血补贴家用,应该是谣言。在那个年月,想卖血怕也没地方去卖吧。
所以,又怎么能说朱自清的晚年悲惨呢,反而是家庭和睦,爱情幸福。
朱自清日记摘录如下:
1939年12月10日:天冷,贪食致胃病复发。
1939年12月31日:吃得太多,肠胃消化不良。
1941年11月23 日:午餐、茶会上均食过量。午餐系大学里的人请客。在茶馆吃面条后,胃部立即抽搐。
1942年3月21日:今日两餐皆吃胡豆饭,不觉逾量。
1942年12月11日:午睡后额外食月饼一块,致胃不适,当心!是收敛的时候了,你独居此处,病倒了无人照料,下决心使自己强健以等待胜利。
虽然,从朱自清的日记中看,他的晚年生活算不上悲惨。但是,从他的日记中,同样也能看出,他的生活也并不宽裕。如:1940年2月22日的日记写到“戴太太午饭时给我们吃了馒头,因为一共吃了七个,致胃病发作。”
想想,别人请客,能一次性吃下七个馒头,该有多饿。
所以,虽说朱自清的晚年算不上悲惨,但也并不富裕。
朱自清一生身体力行,并极力推动爱国民主运动,被称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特别是他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还于1946年10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并留言:“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同时,在临终前他还不亡遗言妻子陈竹隐:“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可以说,朱自清的爱情精神和气节情操是颇受人们称赞的,但似乎根本算不上悲惨。
所以,不管怎么说,朱自清的晚年都算不上悲惨,反而称得上是人生“平安着陆”。至于网络上流传他晚年悲惨的说法,应该是理解有误,或是对朱自清的平生了解片面。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问题,不得不说一下朱自清的婚姻家庭生活。
朱自清先生生于1898年,他的一生有两次婚姻,8个孩子。
他考入北大预科后,当年的寒假回老家与武仲谦女士结婚。武仲谦与朱自清同龄,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
武仲谦属于那种中国传统式的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婚后与朱自清先生生活了12年。十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武氏整日为丈夫与儿女们操劳,又时常拖儿带女逃避战乱,积劳成疾,于1929年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仅37岁。
武氏生育儿女6个。长子朱迈先,其后依次是长女朱采芷、次女朱逖先、次子朱闰生、小女朱效武、小儿朱六儿。朱六儿只1岁就夭折了。
朱自清在武仲谦死后曾想过不再娶了,但是有着五个孩子要抚养的他终究还是对生活妥协了,决定续弦。
朱自清先生与第二位夫人陈竹隐相识于1931年4月的一天。1932年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在上海举办婚礼。
为了养活家庭,朱自清在婚后很快恢复到工作状态。他天天熬夜写稿,写作速度却不快,一天只能写500字。生活却依然清贫。越穷的日子,孩子越多。
陈竹隐女士与朱自清婚后生有三个孩子,他们是朱思俞、朱乔森及幼女朱蓉隽。添了孩子,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朱自清每月薪水只够买3袋面粉,全家吃都不够,饮食不规律朱自清的胃就不好,时常犯病。
朱自清也没多余的钱买衣服,到冬天了,天气特别冷,他也买不起棉袍子,就去卖毛料的店里想买块便宜毛料,在那里,他意外找到一件赶马车人穿的马皮做的旧披风,很少的钱。找到这个披风,朱自清得意极了。披风穿在身上怪怪的,但朱自清并没什么不好意思,就这样,在大冬天里,他就常披着这件奇怪的披风出门,也不管路人看他时怪异的目光。
在西南联大教书的时候,为了省钱,朱自清有时也和学生一起吃食堂。吃饭倒也罢了,学生就怕上他的课,只要是他的课,他就次次点名,不来上课的同学他都记得住,哪次遇见了就追问对方为什么旷课,久了学生还挺怕他的。
在这一年,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到了6月竟至卧床不起, 体重从45公斤减至38.8公斤。6月18日, 吴晗拜访朱白清, 给他看了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 当时正值三年解放战争期间, 国民党统治区滥发纸币, 通货膨胀,一包香烟定价高达数万元。 为了笼络穷苦知识分子,国民党政府印发了一种配购证, 可以用低价买到美国援助的面粉。但为了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朱自清毫不犹豫地在这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并立即叫孩子退回了面粉配给证。
病情拖延到了8月,朱自清胃部剧痛难忍, 必须入北大医院治疗, 但医院规定,入院前要先交1亿法币押金。朱夫人陈竹隐向清华大学校方借款, 没有借到; 后来又从其他两处借, 总算筹到了5000万, 终于在8月6日动了胃部手术。 但8月10日出了尿毒症状况。朱自清自感生命垂危, 竭尽全力断断续续对妻儿说: “有件事要记住, 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我们家以后绝不买国民党发售的美国面粉。 ” 1948年8月 12日11时,朱自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不过,朱自清并不是饿死的。虽然朱自清有9个孩子,但以他的地位和收入,并不至于饿死。当时教授的收入比普通民众强几十倍。翻开1948年的日记,人们没有看到他为食物短缺而苦的记载,相反,多的倒是下面一些文字:“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 制”;“吃得太饱”;……就在他逝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上签名后的第11天,他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
不过自从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对朱自清的点名表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之后,朱自清就“被饿死”了。
由此来看,朱自清先生的晚年虽然清贫,却不悲惨。现在说先生晚年悲惨,是不客观的,更多的是“宁死不是嗟来之食”的政治宣传需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朱自清晚年生活挺不错的。
大家要知道,朱自清的身份是大学教授。大学教授在那个年代,就相当于今天的中国院士,数量很少的。
朱自清的待遇可以说是中国所有职业中最高的。
所以,虽然1948年下半年全国经济迅速恶化,通货膨胀严重,全国所有人都受到影响。
尤其朱自清有8个孩子,家里负担比较重,所以生活紧紧巴巴。
但是,朱自清家吃饭和基本生活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朱自清也不是拒绝吃美国面粉饿死的,实际上他恰恰是因为吃得较多才死的。
早在抗战时期,朱自清就患有比较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这种疾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不然时间长了就容易出危险。
然而朱自清自控能力较差,经常喜欢暴饮暴食,甚至饮酒。
这导致他经常呕吐、肚疼甚至吐血。
抗战日记中,朱自清写下了诸如“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食藕粉,即呕吐”等话。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朱自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但是我党的地下党成员某某(名字不说了),执行利用舆论反对国民党的策略,主要是反美。
他挨个去敲门,要求教授签订《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但实际上,这是美国因为中国政府的要求,提供的一批面粉。美国只是提供,但并不管分配。这批面粉主要用于知识界,有政府分配给他们减轻家庭负担。
结果签名者寥寥无几,但朱自清是签名了。
朱自清为什么签名,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几年前,当时国民政府组织反苏大游行,抗议苏联在东北的暴行以及不撤退,朱自清也参加了。
一般人,朱自清政治上基本为0。
拒绝这些面粉加重了朱自清家的负担(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绝对还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一种说法是,最简单的时期,朱自清的薪水可以买3袋面粉。大家知道3袋面粉有多大?计算家里10口人,一个月1袋免费是绝对够。
实际上,朱自清不是饿死的,恰恰是吃多了才死的。
就在他离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上签名后的第11天,他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
朱自清最后的死因,是因为长期暴饮暴食,导致十二指肠穿孔,不幸去世。
我们来看一下《背影》的结尾,研究下字里行间的韵味:
(朱自清父亲朱鸿钧)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是最近两年,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朱自清·《背影》
任何一个有理性的成年人都应该明白应该怎么应付“家庭琐屑”,发怒是万万不应该的,为了家庭琐屑而发怒,那还不是一天除了睡觉都在发怒吗?
因为生活就是由“生活琐屑”组成的呀!可以想象,做朱自清父亲的儿子,一天二十四小时生活在一起的亲儿子,怎一个战战兢兢了得。
有篇《冬天》散文,我们来看朱自清怎么写的:
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会昏暗......“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仰起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朱自清和兄弟们)的酱油碟里。——朱自清《冬天》
一家子人大冬天坐在一起吃个豆腐煲,朱父也要把豆腐煲吊的高高的,由他一一分配每一块豆腐,从小就开始控制孩子们了,有点可怕撒。
会教育孩子的大人都明白,要从小建立起孩子自己“夹菜吃菜”的能力。一则大人省力,二则孩子独立,朱父偏不,他不怕麻烦亲自夹每一块豆腐!
就是控制欲。
孩子们会长大的,不会永远接受父辈的控制,注定会反抗。
有的反抗方式是暴力反抗,打爹骂娘,不忠不孝。
有的反抗方式是变呆变傻,啃老吃爹,“故意”做个废物点心。
有的反抗方式是逃离,有多远逃多远。
朱自清是第三种,他一辈子都在试图逃离他的父亲,但是,小康的书香门第之“忠孝传家”的家庭长大的朱自清怎么逃的了呢?
后来朱自清长大了,应该去上学了,其时,科举刚废,新学初兴,可以想象,这种父亲自然是不信新学的了,他把朱自清送去了一个私塾学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当然了,这也是朱自清之所以成为朱自清的原因之一。
控制还没有完,朱自清每天放学,朱鸿钧总是要亲自过问他的作文(因为他也不懂其他),尤其吃晚饭的时候,朱自清搬个小板凳坐在他父亲身旁,他父亲则“坐在高高的长椅上”,一边喝酒一边吟诵朱自清的作文,如果先生在作文后写了“优良”,朱父则欣然饮酒,“顺手奖给朱自清几粒花生米”,如果先生评价不好或者朱父他自己认为作文不好,则马上翻脸大声呵斥,有时候甚至一把火把作文本就烧了,任凭朱自清哭泣求情亦不心软。
朱自清自小就没有好好的吃过一顿晚饭。
包办婚姻就不说了,时代的通病。
再后来,朱自清北大毕业了,工作了,已经离开家庭另外组织家庭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了,都做了扬州八中的教导主任了,大小也是个体面的校领导了。
他父亲凭借和扬州八中校长的关系,直接领走了朱自清的全部工资,意思是他要掌管朱自清家的经济大权,朱鸿钧还以为他可以永远的“分豆腐”给孩子们吃。
问题是他的“以为”真实现了,因为时代的缘故嘛!没有人敢不“孝顺”父亲,忤逆父亲,扬州八中的校长不就配合了嘛!现代社会肯定不会有单位配合这样的父亲了。
朱自清北大毕业生哎!自然是要反抗的,不是北大毕业生也要反抗呀,人之常情都会反抗的。
后来,朱自清换了工作,钱每个月也都上交,但是再也不全交了。
千万人传诵的《背影》就是写于他们父子互不理睬五年之后的和解之后,这中间五年朱自清每年还是继续交家用,因为他父亲是一个没有工作能力还要维护“父道尊严”,还要“养小老婆”维护老爷面子的一个人,需要很多钱才可以支撑的起他在乡下老家的“封建老爷面子”。
朱鸿钧一直认为朱自清是不道德的“不孝子”,因为朱自清没有遵守“三纲五常”之父为子纲呀!他只是不明白“父慈子才会孝”。
所以说 ,朱自清有这样一个能折磨人,能花钱的父亲,他不凄惨谁凄惨?
可怕的是,这种家风会遗传的,朱自清多多少少也是有控制欲的人,不过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嘛!一直在注意抑制自己,因此,他常常埋怨自己,他说:
(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
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得还是自杀的好。
证明他和老婆孩子关系不好呀!
一个五十岁的人了。
一 没有钱,都被父亲花光了。
二 和老婆孩子关系不好,大概率也是因为只孝顺父亲不顾家庭,妻儿反目。
三 又生病了,这种人生困局,如何不生病呢!
四 时至1948年, 整个世界正天翻地覆,改朝换代,没有人来注意关照他这个“文学大名士”。
他的晚年能不凄惨吗?凄惨的很。
后来就贫病而死了,刚刚五十岁。三年前,他刚送走了他父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形容荷花与荷叶的姿态多美,更让我们熟悉的是他另一篇《背影》,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父亲对子女的爱,其实朱自清先生不单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位坚定国家民族尊严的斗士。
“反对美国的扶日政策,并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和美国驻华大使对中国人民的侮蔑与侮辱,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这是1948年6月刊登在报纸上,清华大学百十师长拒领美国施舍物资的严正声明,朱自清先生正是带头签名老师之一。
为什么抗议美国,当时中国不是和美国走得很亲密么,情况不是表面这样的,抗战时中国在拼死战斗,还要出兵缅甸协助盟军,付出的巨在代价的情况下是有条件的,就是战争胜利后美国给予中国战时补偿,结果抗战结束后,大量的援助反而给了日本,并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扶日政策。
这一下激起了民众反对美国扶助日本的浪潮,当时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情况下,宁愿饿死也不愿领美国的救济粮,此时朱自清先生因为胃病瘫卧在床,他每月工资因通货膨胀仅能仅能购买3斤面粉,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仍然拒绝美国援助的嗟来之食。
1948年6月朱自清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7月他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整理,此时他体重不到40公斤,8月朱自清住进医院,《民国史事》上不敢说是“饿”死,而是记下了“病死”,对外宣称也是“病死”。
朱自清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中渡过的,早年家庭不和,和父母关系紧张,脱离父母后,子女众多,家庭负责重,为了糊口借过米面,借过外债。其晚年更是凄惨,贫穷加疾病,少有快乐时光。
自古文人多穷困,少有富贵者”。文人清高,不擅长他业,生财渠道较窄,才华越高,反而越贫困。朱自清是一位比较贫困的文人,收入基本上靠教书和稿费,但是朱自清散文较多,文字少,稿费非常少,除此以外很少有别的收入,导致其非常贫困。
朱自清是一代大文豪,其文章特别是散文,影响深远,我们熟悉的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朱自清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其一生经历晚清军阀混战,国民党黑暗统治,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当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援助面粉”宣言书上签字时,朱自清毫不犹豫,立刻签字并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要知道,当时朱自清经常挨饿,因为贫困,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作为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其爱国情怀非常的高尚。
朱自清有两段婚姻,共育有8个孩子,
由于长期贫困,朱自清患有严重胃病,虽然仍在清华任教,也有一定的收入,但是当时法币贬值,物价上涨严重,又拒绝够买平价面粉,导致每月的薪水仅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人口多,经常挨饿。
朱自清晚年饱受胃病的折磨,又没钱看病,导致胃穿孔,精神、身体和物质都处于极度的煎熬和痛苦之中,经常是“彻夜疼痛不止,大量呕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写作赚取稿费,非常凄惨。最后在疾病和贫困中去世。
朱自清一生清贫,晚年常常忍饥挨饿,一代文人,如此凄惨,真是时代的悲剧。。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