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2020-10-24 16:33阅读(62)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刘备讨伐东吴失败,很多后起之秀的年青将领都战死了,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东吴的大都

1

刘备讨伐东吴失败,很多后起之秀的年青将领都战死了,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偷袭了荆州,杀了不肯投降的关羽。刘备在成都称帝的第二年准备率领75万大军讨伐东吴,来替关羽报仇。刘备出兵前,张飞又被部将范疆和张达所杀,然后是投奔了东吴。刘备是新仇旧恨一起算,不顾诸葛亮、赵云等有远见的大臣苦谏,出兵讨伐东吴。蜀军的年轻将领吴班、冯刁为前部先锋,他们很快就攻占了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现在的姊归)。

东吴的君臣吓得是六神无主,孙权急忙派出使臣向刘备求和。刘备正在气头上,拒绝了孙权的求和。这时东吴的大臣阚泽以全家的性命保举陆逊为大都督,来率领大军拒蜀军。孙权同意并赐陆逊上方宝剑,率领五万大军低御蜀军。

陆逊看到蜀军的士气正高而且兵力是自己的几十倍,于是就坚守要塞不出战。刘备在夷陵受阻,从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始终找不到和东吴的军队交战的机会,这时正是酷暑难耐的天气,蜀军们都认为东吴的军队不敢出战,是逐渐的放松了警惕。

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里,陆逊命令士兵们偷偷的溜出要塞,每个人都拿着火把冲入了蜀军的大营。那天晚上,风刮的特别的大,蜀军的近百个大营都连在一起。一个大营着火,很快就烧到另一个大营。刹时,蜀军的大营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陆逊率领大军是乘机猛攻。蜀军是懵头转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夷陵之战使蜀国的元气大伤,刘备刚刚建立起来勇猛善战的精锐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一大批像吴班、张南、冯刁等等蜀国的年轻优秀的将领在这场大战中,为了保护蜀国的皇帝刘备而战死。从此,蜀国丧失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成为三国之中最弱的一国。

2

首先要说一下,刘备在世时也远远算不上人才济济,而在夷陵之战前后,蜀汉又死了大批人才,到诸葛亮时期自然就人才凋零了。

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起点最低,而且创业之路艰辛,一生大半时间不是寄人篱下,就是颠沛流离。直到公元209年,刘备48岁时才夺取了荆州,有了一块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此时不要说曹操,就是孙权都接管江东有9年了。

创业之路如此艰难,愿意跟着刘备的人就不多了。在刘备夺取荆州前,一直追随刘备的只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糜竺、糜芳、孙乾、简雍、陈到等人。其他人要么不看好刘备,要么像陈登等人虽然也和刘备关系好,不过都有家人、族人拖累,无法跟着刘备浪迹天下,最终弃刘备而去。

所以在刘备打下益州、汉中以后,三分格局形成,此时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还是最少。比如像曹魏很多人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句话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蜀汉人才的窘迫。

更糟糕的是此后蜀汉就连遭打击,先是荆州之败关羽兵败身亡,留守荆州的蜀汉大小官员将领大部分非死即降。接着镇守上庸的孟达叛变,刘封也因罪被杀。

在刘备攻打夷陵前,法正、黄忠、马超、许靖等人先后病逝,张飞则被手下暗杀。至此蜀汉军方四大将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全部去世。

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又遭到惨败,刘备手下大将又有张南、冯习、傅肜等人战死,杜路、刘宁等向东吴投降,黄权则投降了曹魏。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中之战刘备集团达到巅峰时刻以后,就因为种种原因损失了大量人才。不仅跟着刘备创业的元老级人物大多去世,就是蜀汉第二代新生力量也损失不小。

所以诸葛亮接手时,蜀汉人才才会如此凋零。

3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明了蜀汉后期的人才的匮乏。事实上到了蜀汉后期,能征惯战的勇将至少还有十几位,如“姜维、张翼、王平、张嶷、霍弋、廖化、马岱、马忠、罗宪”等,但是相比东吴和曹魏,人才的确要匮乏许多。

那么刘备在世时,为啥人才济济呢?我们先看下刘备的人才构成:

刘备在世时,高举“匡扶汉室”大旗,再加上是汉室宗亲、帝胄之后,本身就是一面金字招牌。他不仅有原先老班底,到了荆州后,吸引了一批荆州人才,如诸葛亮、黄忠、魏延、马良、马谡、杨仪、蒋琬、费祎等人。

入主益州后,又拉拢一批原来益州刘璋手下,如:法正、李严、吴班、吴懿、黄权、刘巴、孟达、等等。对益州本土的人士也使用,但并没有放到重要的岗位。几个方面的人才一组合,所以看起来刘备在世时,人才济济。那么为何刘备死后,人才就开始凋零了?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荆州丢失、夷陵之战,这两次战役让刘备原先老班底掏空了很多。

2、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保持荆州派的统治地位,严厉打压益州派系,所以导致很多益州本地将领到不到重用。人才是需要历练和磨练的,得不到重用即无法历练,也就很难成长。直到诸葛亮死后,像文官:谯周、周舒、杜琼才被提拔、张翼、张嶷、马忠这样的益州将领才陆续挑大梁。

3、西川远离中原,交通不便,中原的优秀人才也不愿意来到这偏僻的地方。所以外面人才不愿来,本土人才又很难重用,这就很尴尬了。

4、益州人口基数少,优秀人才的产出和曹魏比起来肯定就缺乏。人口基数大,优秀人才的比例肯定也多。

综述,刘备在世时,相比下,人才的确很多,但他毕竟是外来户,为了保持他们在西蜀的统治地位,他和诸葛亮也堵死益州人才上升的通道,他死后,原来的人才老本也陆续吃完了,新的人才资源储备缺乏,所以后来出现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了。

4

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差距所在。

(诸葛亮更擅长理论和长远规划,也就是俗称的讲空话,而刘备才是真正的实践高手)

刘备,这里司马讲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他做平原国相那会,就很会招揽人心,或者说是礼贤下士,当时曾有一个刺客奉命刺杀刘备,刘备不知内情,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结果把伪装成普通人的刺客感动得不得了,于是袒露实情,从容而去。

而稍后孔子的后裔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别的郡县都旁观,只有刘备派出三千人,前往救援,结果成功解青州之围,刘大耳朵一举成名——传到徐州陶谦的耳朵里,此后才有了陶谦邀请刘备去徐州抵挡曹操、随后更把徐州让给刘备等一系列事件。

所以可以这么讲,刘备的魅力,是他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刘备颇有心计,譬如说打败吕布之后,曹操让他做了一个豫州牧,他便抓住这个机会,举荐袁绍的儿子袁谭做了茂才(即后世的秀才),当然这不算啥,身为大家之子,袁谭压根就不稀罕这个,但问题就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善意,待到时机适合,这份善意就会得到回报——而后来的结果,就是后来刘备逃往青州,袁谭恰好驻扎在青州,这就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因此刘备在河北得到了袁绍很大的善待。

刘备的这种魅力,在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武将的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我们都知道,桃园结义其实是虚构的,但关张赵这些武将,确实极度忠于刘备。关羽愿意放弃曹操的优厚待遇,在曹方实力远大于刘备的情况之下,依然弃曹投刘——这简直就是华罗庚放弃在美国优厚待遇回归中国的古典版,一方面说明关羽的忠义,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刘备的魅力不是虚的。

当然,光有魅力,不能解决问题。刘备更让人称道的,是擅长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当然,在这一点上,刘备起初表现并不好,譬如他曾让鲁莽的张飞做徐州留守,结果便被吕布袭夺了城池——但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他手下可用的人才实在太少。到了后期,你看,他的任用就很完美,譬如诸葛亮和庞统、法正这几个人,诸葛亮擅长行政,在军事上略输,他就让诸葛只管后勤,而让庞统来做征蜀的总策划——应该说这是很妙的安排,虽然庞统后来死在落凤坡,但毕竟征蜀计划,基本已然实现。

而在拿下益州,谋取汉中之际,刘备依旧没有用诸葛亮做参谋长,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法正。为什么?因为法正擅长的是奇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拿他与曹操阵营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甚至在汉中太守的任命上,刘备也有神来之笔,那就是舍弃张飞,选拔了既有武勇又颇谙智谋的魏延。

(在刘备手下做事,是魏延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会用人、敢用人,尤其是擅长选拔人才、给人才发挥能力的舞台,能做到这些,就是刘备的独到之处——在三国那个时代,只有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孙权稍差一些。其他军阀,则完全不在一个等次,所以最后成功的,是这三人。

但是,诸葛亮就做不到这些。

最关键的就是选拔人才,诸葛亮一辈子,只选拔出一个武将人才,即姜维,但他却荒废了能力远在姜维之上的魏延。还有赵云,其实在诸葛亮手里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诸葛亮选拔了不少文人,如蒋琬、费祎等,都是在他的手里得到大用。但老实讲,他们都是做官的好手,却不是做事的能手,尤其不是军事谋略的好手。

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讲,蜀国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在诸葛亮的眼里,只有符合他的标准的人才,才是人才——这就糟糕了!

结果,就是在刘备这边有千千万万人才可用,到诸葛这边就只剩下了几十个,而且全是蒋琬费祎这一款,武将则只有姜维这种听话款。

魏延,当然是顶级的人才,在刘备手里发挥极大用处,可是在诸葛手里,不听话、有自己的想法,就变成了极大的缺点(在刘备这边是极大的优点),所以即便文武全才,也不能得到诸葛亮真正的器重,最终甚至死在一群官僚手里——这,实在是蜀汉后期最大的悲剧。

反映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就是刘备时代,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而在诸葛亮时代,这个一就永远到不了二。

(谈理想、作报告,这个是诸葛亮的特长,也是后世文人的特长)

当然,诸葛粉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文学虚构的三国演义,故事固然精彩,但终究也只能是虚构的故事而已。

5

是想说明刘备慧眼识英才,还是反讥诸葛亮不会用人呢?这是偏见。

富贵不过三代,为将三世必败

有句老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那你可知道,司马迁曾说过“为将三世者必败!”

当时,王翦之孙王离奉旨攻打赵国,有人认为他是名将之后,肯定能赢,但是有人却认为,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前面两代杀伐过多,后代将遭受不幸,而王离恰好是第三代。后来,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大败秦军,果然生擒王离。


虽然,这个理论有点宿命论的色彩,但其实是司马迁对上千年历史的一个总结,很少有人能逃得出这个范畴。

一、刘备去世时,第一代文臣武将几乎全部离世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所谓乱世出英雄,但凡有点想法的,那时候都跳出来了,而曹操、刘备、孙策等人也在此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既然要创业,就必须物色能辅佐自己成就王业的文臣武将。

于是乎,两手空空的刘备,便先觅得有万夫之勇的武将关羽、张飞,之后又从公孙瓒那里得赵云,这就是刘备在中原招揽的第一批人才。就如曹操一样,他的五子良将很多都从别的诸侯那里挖过来的,吕布的张辽、袁绍的张郃以及杨奉的徐晃等。当然,曹操也非常中意关羽和赵云,如果都被他挖走了,刘备也就没法玩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知。当时,诸侯为了争夺地盘,纷争不断,那便是武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关羽、张飞、赵云,还有曹操的那些大将们,几乎都是一战成名。这人才想埋没也难啊。

接着,刘备带着这几位跑到荆州避难,在这10年期间,他又招募到诸葛亮、庞统、魏延、黄忠等人。这批人除了黄忠年事已高,其他都比较年轻,心中有梦想和激情。

当益州的法正抛来橄榄枝时,刘备依靠这批新人,兼并了益州。但是,益州和荆州不同,荆州是四战之地,而益州则偏安一隅,当地将士没有多少斗志,除了想创业的法正等少数几人。

因此,刘备的人才其实大多来自北方中原和荆州,益州比较少。等到刘备去世的时候,北方中原将领几乎全部离世,老黄忠、马超相继去世,就连年纪尚轻的谋士庞统和法正也相继过世。五虎上将只剩下白发苍苍的赵云,只有魏延还能独挡一面。

二、将二代、三代人才凋零

虽然关羽、张飞骁勇善战,然而其子嗣却不兴旺。长子关平和关羽一样,死于樊城之战,次子关兴,虽然诸葛亮有心栽培他,但他却年纪轻轻便病逝了。关兴嫡子关统早夭,庶子关彝死于魏军叛乱。

张飞呢,长子张苞早夭,孙子张遵也很忠勇,和诸葛瞻一起阻击邓艾,死于蜀魏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次子张绍跟着刘禅,一起投降曹魏了。

赵云长子赵统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次子赵广于沓中战死。马超有个堂弟马岱。而黄忠则后继无人。

刘备的五虎上将,几乎是二代就败了。

益州本地将士不好战

与刘备之前招揽的中原及荆州将领相比,益州本地很少出现猛将,这和当地民风有关。当初,中原战火四起之时,益州人偏安一隅,懒得参与外面的纷争,除了法正。

而等到诸葛亮北伐时,益州本地将领就更少了,反观表现出色的大多来自荆州团队,如魏延、杨仪、马稷、李严、蒋琬、董允、费祎、廖化等人。另外,便是诸葛亮亲自发展的新成员姜维了。


结语:

刘备作为创业者,从乱世之中招募志同道合的文臣武将,以期辅佐自己完成大业。刘备从北方中原、到荆州、最后到益州,将三个地方的人才悉数招入帐下,也就是说,有点能耐的都已浮出水面了。而等到刘备去世之后,五虎上将除了白发苍苍的赵云,其余几人已经过世,且其后人几乎没有杰出的将才。而谋士除了诸葛亮,庞统、法正也早就过世。

除此之外,益州本地将士偏安一隅,无人好战。因此,等到诸葛亮北伐之时,主力还是来自那支不忘初心的荆州团队,不过实力远不如第一代。

至于蜀汉后主刘禅,完全没有继承刘备的优点,倒是随了蜀风,看着丞相在前面打拼,自己则乐得清闲,一旦身临险境,便不战便降了,还指望他发掘什么人才呢!

6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刘备有人格魅力,吸引很多人前来投奔

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这些人才,不是一时一地得到的,而是在长期奋斗中,各地人才前来投奔的。很多人是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故而前来投奔的。

那么,刘备有什么人格魅力呢?

首先,他有英雄的气质,这种气质甚至也是其对手所承认的。曹操说:“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把刘备视为惟一可以自己匹敌的对手。我们来看看同时代人对刘备的一些评价。陈登说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程昱说刘备“有雄才”,刘晔说“刘备,人杰也”,诸葛亮说刘备“雄才盖世”,周瑜说刘备有“枭雄之姿”等等,从这些评价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身上散发着英雄之气质,为人倾倒。

其次,刘备是比较讲江湖道义的。刘备是黑老大出身,比较重江湖道义,不管对待谁,都没有架子。关羽、张飞作为当世猛将,本来有许多选择,但他们都至死不渝跟随刘备,就是所刘备江湖道义所折服。有一回,刘备的一个政敌派刺客前去暗杀,不想刺客居然被刘备的江湖道义打动,不仅没有行刺,反而把阴谋全盘托出。

许多人投奔刘备时,刘备都很落魄。比如赵云投奔刘备时,刘备正寄人篱下;诸葛亮出山时,“受命于败军之际”。如果不是刘备身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不可能把那么多人才吸引到身边的。

第二,刘备比较宽厚仁慈

以诸葛亮之才,无论投靠曹操或孙权,都能混得不错,为什么他偏偏要投靠刘备呢?正是因为刘备宽厚仁慈,有明君之范。论能力论地盘论实力,曹操都在刘备之上,但是曹操比较残暴,一些有正义感的人不愿归附于他,而便愿意跟随刘备。

在军阀并起的汉末,刘备名声是比较好的,可以说好名声就是他的政治资本。陶谦让徐州是刘备生涯的转折点,陶谦看重的,便是刘备的品格。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刘备的宽厚:夷陵兵败后,蜀将黄权投降曹魏,许多人便主张杀掉黄权的家以惩罚,刘备答说:“是我负黄权,不是黄权负我。”非但没有置罪,反而对黄权家属优待有加。当时有传言称黄权家人被害,消息传到魏国,黄权说:“这是谣言,不确切。”后来果然如黄权所料。

刘备宽仁的一面,无疑让许多人愿意前来投靠。

第三,刘备有识人用人之才

刘备用人是比较高明的。

首先他有识人之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诸葛亮。其实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并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什么功业。但刘备认定他是自己命中的福星,乃至到去世后,把蜀国交给诸葛亮去治理,足以见刘备识人之明。

还有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刘备识人用人的水平。比如对待马谡,刘备认为马谡这个人只会夸夸其谈,不可重用。后来马谡守街亭,果然才不堪用,最后吃了大败仗还被处处。夺取汉中后,大家都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但刘备最后却以魏延为汉中太守,后来魏延果然成了蜀汉第一大将。

在刘备集团中,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后来马超也前来归附。不过,在刘备去世后,蜀国的人才就有凋零之势,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刘备去世后,蜀国人才为什么凋零呢?

在刘备去世前后,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也先后去世,赵云等人也老矣。诸葛亮成为蜀国丞相后,蜀国人才有些青黄不接。尽管诸葛亮是治国大师,但他还是有缺点的,他在识人用人上,水平是不高的,这是导致蜀国人才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很有才能,他能文能武,但他性格上有一个大问题:凡事总是亲历亲为,不仅把自己给累死了,也让别人没有锻炼的机会。没有锻炼,哪来成长呢?就比如说打仗吧,诸葛亮是能打仗,但水平是比不上曹操、孙策的,比孙权要强一点。但孙权有自知之明,自己不会打,就交给周瑜、吕蒙、陆逊这些人。所以大家看,孙权打仗水平最低,但吴国帅才最多。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都亲自指挥,其他将领不用思考什么战略,只要听命令就行了。所以,蜀军将领,没有历练的机机;蜀国的谋士,也没有用武之地,什么事诸葛亮都神机妙算,要谋士干嘛呢?大家看史书,五次北伐,大家看到哪个谋士出谋划策吗?一个也没有。

诸葛亮不会用人,还体现在身后事处置不当。当时蜀军有两套领导班子,一个是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系列,一个是征西大将军魏延为首的军队系统。诸葛亮临死前,把军队交给丞相府长史杨仪,却让军中一哥魏延去断后。这么搞就乱了,最后导致杨仪与魏延内讧,魏延被杀。蜀国人才本来就少,诸葛亮安排不妥,导致严重的后果。

诸葛亮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上,水平还是远不如刘备。后来继承其衣钵的蒋琬、费祎等,也只能算中规中矩的人才,算不上顶尖,姜维的才能比较全面,但也只能算中上,不能算顶级。

7

蜀国后期人才凋敝完全是错觉,因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人加上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渲染实在太过耀眼,所以到蜀汉后期会给人一种无人才的错觉。

像王平、廖化、吴懿、马忠、邓芝、张嶷都以封侯,难道你天天损兵折将刘禅还给你封一个侯?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太多人知名度太低,导致很多人认为蜀汉后期无人才。

8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连年征战,战死沙场的很多,就算没有战死沙场,也有像张飞这样在睡觉时被手下人所害。

9

我是小北最光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小北看来,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有四:

第一,人才来源变少

刘备在世的时候,他手下的人才大都是他在转战天下的时候招募的,如关羽是河东人士、张飞简雍是幽州人士、赵云是冀州人士、人数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刘备死后,川蜀只剩下了益州之地,蜀汉后期的人才来源便只能依靠益州之地以及曹魏降将了,人才来源实在是太少了。

第二,刘备比诸葛亮更有识人之明,更加知人善任!

人才都是挖掘出来的,刘备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如诸葛亮,但是他看人的眼光却是诸葛亮不能媲美的,蜀汉的人才大都是刘备在世的时候挖掘的,诸葛亮挖掘出来的并没有几个;

再举个小例子:刘备托孤的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不足以托付大事。

《三国志》:“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但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在第一次北伐之时,让马谡镇守战略要道街亭,最终马谡因违反军令,被曹魏大将张郃所败,街亭失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第三: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没有给人才锻炼的机会。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能想到这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自然是十分动人的,值得大家去学习。

但也也正是因为诸葛亮事事亲为,也让他人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最终诸葛亮死而后已,蜀汉的人才也变得十分稀缺了。

第四,刘禅贪图享乐不是雄主!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好的人才一定会十分谨慎的来选择自己的君主的,刘禅贪图享乐不辨忠贤远非明主,这样的君主肯定不足以成就大事,‘良臣’便也不会选择他来做自己的君主了。

在小北看来,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以上四点,希望能对您有多帮助。

10

刘备在世的时候,人才也不多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