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合理吗?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合理吗?

2020-10-24 02:01阅读(73)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合理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搞清楚你们学校的评优评先是否公正公开?如果是公正公开进行

1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搞清楚你们学校的评优评先是否公正公开?如果是公正公开进行评选,每年都是那几个人,这是合理的。如果评优评先有暗箱操作行为,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学校的评优评先都是公正公开,按照年度考核综合分进行评定,我最近几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别人看来觉得有点不合理,我只想说,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最近几年,我都从事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接断班),我所教班的中考成绩在片区都是数一数二的。教学业绩考核是满分。我每年也承担有市级普教课题研究,现目前有三个课题已结题,分别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对于已结题和获奖的课题研究,在年度考核时,依据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可以加年度考核分,而且他老师很少有加分项。

每当有学科竞教比赛时,学校都会派我出去参加比赛,也获得过不少荣誉。而我们学校有部分老师,工作也有一二十年了,连区上的竞教活动,一次也没参加过。也没有一个课题研究或论文发表。有的老师看到别人获得荣誉时心里就不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别人的辛勤付出。

我认为,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那种坐享其成的年代已过去。要认真分析每年的评优评先为什么都是那几个人?再对照那几个人的平时表现和工作能力,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2

别让“评先评优”走了形、跑了调、变了味!

假如一所学校里,确实有那么几位能力和成绩出挑的教师,他们的德能勤绩廉能绝对碾压其他同仁,假如每一回评先评优都按照正当、规范的程序操作,荣誉总是花落在这几家,其他人还有什么可非议、腹诽的?

但是前面所说的都是“假设”,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学校里评先评优除了评价功能之外,还同时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势必走形、跑调和变了味。因为就像一杆秤,本身的定盘星都不准,它衡量出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就像失灵的导航,它能把人领到该去的地方吗?

笔者猜测,之所以出现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有可能是该学校的评先评优工作是采用了“计算积分”的方式。而积分办法则是以过去的几年里取得的各种荣誉为依据,证书越多,积分越高,结果形成了“滚雪球”,最终是“赢者通吃”——偌大的一所学校里,荣誉和奖励几乎年年都落在某几个人身上。

后来者有机会吗?这公平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校长说了算。荣誉成了他恩赐属下的福利,想给谁就给谁,谁与他走得近给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个更可气。

除了题主所说的情况,还有评先评优采用全体教师投票产生这种方式的。这种方式看似“民主”、尊重民意,而实则必然导致某些教师为了胜出而不择手段。比如提前打招呼、拉关系,甚至设宴请吃。笔者原来所在的中学就曾经多年采用这种方法,每当即将开始评先评优的前夜,无意参评的教师都成了竞争者竞相拉拢的对象。有的许诺事成后兑现好处,有的则立即采取行动,一时间电话不断,手机能被打爆了。在这种情形下,那些工作虽有实绩奈何生性腼腆或者有些清高的,他能够顺利当选吗?说实话,确实也有能秉着公正之心能客观评价同仁工作的教师,但他们抵不过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那些“拉偏架”的。结果不言而喻。

说起来好笑又可气,那就是还真有不少学校实行模范“轮流坐庄”的!比如为了照顾某些教师晋级的需求,不问其平时工作表现,一概论资排辈。这好像要比照顾某个特定的教师,总把好处倾斜给他显得要“公平一些”。但是,在这样的学校如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那也一定会成为奇迹。

学校也成了名利场。

3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合理吗?答案:这些荣誉证书的获得者。合理不合理,关键是看他是怎么取得的这些证书。如果是靠人情关系或者靠官职大小来获得。那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是按照劳动成绩,教学水平量化赋分来获得。那就是合理的。

当然大部分学校。这些荣誉证书的获得都是校长钦点或者领导讨论。模糊评价老师而获得的,所以基本上是不合理的。如果用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成绩量化赋分来给予老师这些荣誉。某些老师特别擅长教学或者是管理学生。就很可能年年获得这些优秀荣誉。而有些悟性差的老师既是非常努力,自己的成绩可能也非常低。就一辈子获得不了几张荣誉证书。当然也很难晋升职称。

所以应当把非正常程序获得的荣誉证书的渠道斩断堵死。才能够体现出这些优秀荣誉的导向性。激励,激发优秀者脱颖而出,从而,学校出现争创优秀的竞争的良好局面。这样学校就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

反之,则会恶性循环。都会做甩手掌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

上世纪1972年返城后,有幸在一家国大中型厂子弟中学任教(并立字据“永不反悔当老师”)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背上了“老九”的臭名。授课语文教学二个月后,因学校缺体育教师又改教体育(因学生时代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组织了校田径、蓝球合一的运动队,经历了两年风雨无阻(包括寒署)训练荣获了全区32所中学校田径运动会初中组(新办的中学仅有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团体总分第二名,74年秋荣获全区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战胜我的母校。区教委和体委点名要我去给区教委办的体育教师师训班毕业生作一次报告,报告内容要以“一个知识青年如何能在两年中作出了光荣的成绩”。76年我率领的高中田径男队夺得了径赛(除4OO米外)5个项目的第一名,第二名,初中田径女队夺得了径赛6个项的第一名。78年被评为由市教委、市体委联合举办的“重庆市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荣获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为市区业余体校输2O名学生,参加省、全国中学田径运动会。77年为省工队输了一名学生,79年为北师大体育系输一名学生,(西南三省唯一的一个学生)8O年为西师大输送一名学生。(当年全校高考文考为O)26年体育教学获区、市体育室外课、体育理课、体育教学教案、体育论文评比四个一等奖。

在厂里没有一次评奨,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挂满体育的奖牌,可体音美组评先没份,调资没份。评职称全是初级。

体育教师也要养家糊口,90年代后三名体育教师先后提前带退休离职,新的大学毕业体育教师到来,学校体育竞赛伦落为全区2O多名了。我98年应聘到了私立学校,教了二年体育,体育中考获全区第二名,升职校政教副主任,后到省外私立学校任政教主任,兼体育业余训练,为大学输送三名体育大学生,O6年落叶归根。好在本人心态好,身体也随之好,冷眼向洋看世间,除身体是自己的,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了!

学校照样在办,先进照样在评,太阳照样东升西落,长江照样滚滚向东流……

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学校教育的缩影之一,“马俊仁现象”盘旋何时了?评先评职称犹如“撕杀”……小小的学校、可悲的教师又何能改变当今教育的丒陋呢?

5

我以为只是我们学校存在这种情况,原来别的地方也一样啊。这种情况肯定不合理!

我们学校有那么一些一线教师,教学成绩处于全市中上游,各项工作也做得很不错。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喜欢和领导套近乎,说难听点就是不喜欢拍领导马屁。这就决定了这类教师难以评选先进优秀的命运。

和领导走得近的一些同事,年年轮换着当题主所说的那些优秀先进。我们学校有个中层干部,最近十年当德阳市的优秀先进已不下5次,当我们这个县级市的优秀先进也多次了。我们都笑称她拿优秀拿得手软。

今年暑假学校发通知,说愿意评选德阳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最美教师的向学校行政办公室的一位老师报名。有一个同事自认为很优秀,因为每接一个新班,学校大大小小的领导会把自己亲戚朋友的孩子调到她班上。而她今年又想评职称,就大着胆子报了名,谁知办公室告诉她近5年要被学校表彰过的才行。

把那同事气得直流泪。年年都是评那么些人,大家已习惯了,今年何必发那个通知呢?人家报了名又说需要这条件,这不是愚弄人吗?学校这就是变相给那些年年优秀先进的同事创造条件,其他同事再优秀也没机会。

同事们都感叹不合理,都调侃说学校的工作就是那几个人做了的,我们天天到学校是来耍的。现在学校的同事都想淡了,说自己尽到教师的职责,竭尽全力教好学生,问心无愧就好了。

天下不合理的事情那么多,少想些想开些,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优不优秀有时不是学校的一纸奖状能说明的,同事、家长心里自有一杆秤!

6

教师想评优、评先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职称,为了增加点工资。如果你把评优先进当作鞭策自己,把评优先进当作荣誉,令人可敬可佩,因为你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学校每年评优先进之类就是原来那几个人,别人也怀疑其公正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激化矛盾不利于和谐。

评优先进之类在规模越大的学校相对更合理,通常都按制度执行,量化打分所得,不然学校许多工作难以开展,挫伤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当然也不排除暗箱操作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每年对于优秀教师、班主任的产生分两步走,首先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给那些特别需要的,这样一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也有利于团结大多数老师,更有利于和谐稳定。其次,如果想要的人多,那就按制度量化打分实施产生,权重突出体现在工作量、教龄上,兼顾成绩。每年评优先进矛盾较少,相对而言大家还是感觉满意的,不可能老是给个别人。

话又说回来,年年评优先进有啥意思,能当饭吃不成。学校里评优先进之类说通了,不就想为评职称,说来说去也是评职称惹的祸,不然大家也不会争来争去,有的学校为此闹出矛盾,打举报电话,寒了老师的心。

7

评优选先是每个老师都关心的话题,因为涉及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等个人切身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第一种情况,如果学校评选推荐机制是科学合理的,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那么这个评选结果就是公正的,优秀教师会让人心服口服。优秀者当然不会是一年优秀,那肯定是多年成绩是好的,得到公认的,就每一年教学成绩而言,评为优秀也是应该的。自己的同事不乏这样的优秀人物,连年被评选为优秀教师,大家都很认同,由衷钦佩。

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就是优秀名额有限,优秀的连年当先进,其他相对弱一点教师很难得到评优选先的机会,这样下去势必挫伤部分人的积极性,让一些教师觉得优秀无望,慢慢努力也就不够了,不利于整个队伍持续成长。

第二种情况,学校的评优选先机制有失公平,让一些能力并不够公认,成绩也不一定足够优秀,但是活动能力强的,爱走上层路线的人每年都评为优秀。这当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整个队伍的成长,进而也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种情况,必须坚决杜绝。

我认为,学校评选先进,必须首先制定完善科学合理评选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公平公正。其次,可以设置一定的条件,防止每年评为优秀的都是同一批人。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教师一旦评为县级及以上先进,就不能再三年内再次评选同一层次的奖励,但可以优先推荐评选高一层次的奖励,比如市级、省级等。这样,优秀的教师还有继续努力的方向,其他教师也有了评为优秀的空间,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大家还有什么新看法、好意见,欢迎讨论。

8

现在这些已经是变了味的,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的情况是优秀的可能不一定优秀,不优秀的也未必不优秀。

以前是根据各项指标来评选优秀老师和优秀班集体的。特别是在评选优秀老师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现在这样的评选更倾向于近两年可能要评职称的老师。因为他们对这个有强烈的需求。我都不记不清楚我有多少年没有评优秀了。

以前会按照一定的硬性指标进行全校性的投票,或者上台演讲。相当于拉票吧,我觉得这个也算公平。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处理老师之间的矛盾,然后把相应的名额分到年级组,然后在年级组内自己解决。最后形成结果,然后在全校进行公示,没有问题的话,一般就那样选定了。

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话,可能会根据你平时的德育评分等等考核分数的问题。如果出现数量过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通过全校性老师投票决定。这个评价还相对公平一点。

反正我已经不在乎这些,无所谓公不公平和不合理。如果领导考虑的周到的话,你需要评职称也可能倾向于你。

9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如果人家年年优秀,有什么不合理的?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年年优秀?难道你们学校就没有一个“后起之秀”?

从功利的角度讲,一名教师连续几年获得同一级别的荣誉称号,对教师个人而言,似乎意义不大。比如,一位教师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当然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位教师这几年工作上没有多大进步,也说明学校没有培养新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应当鼓励这位教师工作上更加努力,冲击市级优秀教师或省级优秀教师的评选,而不应当再让他参加县级优秀教师的评选,这样做对这位教师来说,不谛是更高的要求和激励,当然他也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不过,学校在评选各类先进时,要防止出现“轮流坐庄”现象。人家优秀者为了评选更高一级的荣誉,把评选指标让出来了,就应当按照工作业绩再选拔后继的优秀者,而不是校长或某一部门的中层干部作主,将荣誉随便指定给为了评职称而需要荣誉的某一个人。

荣誉评选是各学校的焦点问题,弄不好就会打击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题主所列这些荣誉都和教师职称晋升挂钩,更是焦点中的焦点。要想做到公正合理,必须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基础上,分项分类制订一个较为科学的量化积分方案,该谁的就给谁。当然,为了激励后进,也可以根据实际,规定同类荣誉不可重复获得,以激励优秀教师争取更高一级的荣誉。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10

如果不是暗箱操作,这几个人肯定比别的老师付出多。

比如班主任工作。很多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怕苦怕累,不愿意起早贪黑。班主任在评优评先中加分比较多。

比如毕业班的课。初三高三的老师比较辛苦,基本没有节假日,暑假寒假都得补课。评优评先也会向毕业班老师倾斜。

另外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肩负重任,身上担子重,每天除了教学事比较多,肯定也会加分。

还有就是教学业务骨干。他们的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成绩优秀。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汗水的付出。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许多人又想王冠又想偷闲,你说天上会掉馅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