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大军势如破竹,为什么不收复新疆全境?:光绪二年,65岁高龄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抬棺入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除被沙俄占据的伊犁外,新疆其余的地方全部被收复
司马小绢今天和大家讲一讲,当时的清朝和左宗棠的处境。
清朝晚期,国家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左宗棠先平定了捻军之乱,接着又平定了回民斩杀汉人的暴乱,趁着清廷自顾不暇的时候,新疆被外来的浩罕国(今乌玆别克斯坦境忧)陆军司令阿古柏在英国的帮助下,悍然出兵侵占新疆,沙俄也趁机强占新疆伊犁。
此时已经是六十五高龄的左宗棠抬着棺材,挺进北疆,收复了乌鲁木齐,接着攻打南疆,打败了阿古柏,逼迫阿古柏自杀,紧接着收复了南疆!
在晚清被列强欺凌不断割地赔款的情况下,左宗棠能一鼓作气收复除被沙俄占领的伊犁外的全部新疆,这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有人觉得左宗棠如果再努力一把说不定就把伊犁从沙俄手中完全收回来了,左宗棠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是身不由己啊!其中有好多难题是他左宗棠难以解决的。
当初收复新疆遭到李鸿章等人的反对,李鸿章等人认为新疆是不毛之地,朝廷花那么多钱去收复不值得,李鸿章当时坚决要求注重海防,尤其是防日本,左宗棠则认为决不能忽视塞防,否则的话西北的割据势力及沙俄和英国这些外国势力一定会得寸进尺!最终朝廷虽然同意了左宗棠去攻打新疆乱匪收复新疆但没有授权给他和占领伊犁的沙俄开战,一旦收复伊犁和沙俄开战如有闪失,朝中政敌们会趁机攻击左宗棠,也有可能被撤职查办。
清朝当初同意左宗棠去收复新疆时,朝廷只能拿出五百万两银子,这些钱子用于招兵,买粮和制造武器远远不够,剩下的全部是左宗棠自己向洋商和华商们借了二千多万两银子,左宗棠在湖、湘地区招募了八万子弟,屯兵肃州一边操练新兵,一边筹备粮草和武器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算筹备齐!在收复除伊犁之外的其它地方这些所带物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如果再跟沙俄开战,左宗棠也没有银子在当地获得补给,更别指望朝廷会派人送来物资了,所以和沙俄这仗是没有办法打下去的。
清朝晚期,内忧外患,朝廷无力和别人开战,对于和洋人问题上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能和谈就和谈,只要不亡国,那怕割地赔款都行,所以清政府一至希望通过谈判收回伊犁!本文摘自《清史稿》。
左宗棠大军势如破竹,为什么不顺势收复新疆全境?
我是津城沐雨,我来回答。
左宗棠没有趁势收复新疆全境,主要有三个原因:
1871年7月,沙皇俄国趁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与之多次交涉,沙俄看准清政府内部战乱不已,无力收复新疆的情况,借口占领伊犁只是因为阿古柏战乱,代为管理,等新疆平定,当会归还。
沙俄既然留下了通过外交谈判的通道,当然是能谈判解决就谈判解决了,实在不行再出兵收回。
于是,清政府决定派使臣与沙俄交涉。
沙俄不同于阿古柏,沙俄是当时强大的欧洲大国,不管是国力还是军力,都远在清政府之上。
如果冒然出击,左宗棠大军可以收复伊犁,但以后的战争,就难有取胜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沙俄与大清国境线漫长,清军除了左宗棠大军,并没有更多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一旦清政府和沙俄全面开战,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军队快速逼近北京,面对兵临城下的威胁,一向对外卑躬屈膝的清政府很可能再次服软,丢失更多利益。
清政府内部意见不一,尤其是李鸿章为首的大臣,提倡注重海疆、裁撤陆疆的思想。
如果左宗棠大军和沙俄交战,别说沙俄派兵交战了,就是清政府的朝堂都会闹翻天,到时候是战是和又会摇摆不定,战场上很容易陷入被动。
一旦左宗棠大军有所闪失,沙俄势必会狮子大开口,趁机再度逼迫清政府出让更多的利益。
内有清政府意见不统一,外有沙俄军队强大、不能轻易战胜,再加上沙俄留下了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犁问题的通道,清政府决定采取左宗棠意见,通过外交收复伊犁。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光绪二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入疆,历时1年多,收复乌鲁木齐,打败阿古柏,收复南疆!此时,伊犁仍被沙俄占领,为什么势如破竹的左宗棠,没有率军攻打伊犁,收复全境呢?
1、想通过和谈收复伊犁
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伊犁成了唯一被沙俄占领的孤岛。此时,俄土之间爆发战争,清廷有人建言,令左宗棠借机整兵,全力收复伊犁。
话好说,事难做!只是打一个阿古柏,年近古稀的左宗棠就四处筹款募捐,最终还要抬棺出战,此时面对更加强大的沙俄军队,应该何去何从?
此时,一个叫完颜崇厚的人,进入了清廷的视野。
完颜崇厚,时任兵部左侍郎、三口通商大臣,以擅长办理洋务而闻名。如果能通过谈判收复伊犁不是更好吗?
于是,在光绪四年,完颜崇厚任特使前往俄国,交涉伊犁归还事宜。
出人意料的是,完颜崇厚在俄国拿回来一个被认为是“丧权辱国的条约”——《里瓦几亚条约》。
刚刚被左宗棠的胜利,打了“鸡血”的清廷一片鼓噪之声,纷纷要求撕毁条约、与俄国开战,完颜崇厚也被判处了“秋后问斩”……
2、李鸿章反对开战并发出警示
在清廷的一片群情激愤中,年迈的左宗棠再次被委以重任。而左宗棠也抱以必死决心,坐镇哈密,兵发伊犁……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一向强调“海防”重于“塞防”的李鸿章,再三表示反对与沙俄开战,并给好友王壬秋写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士大夫之愚惑,朝廷之无人,亦可笑矣……天下事无一不误于相互牵挚,遂至一事办不成,良久感叹。处今时事,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益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自秦政变法而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这群士大夫思想僵化,朝中无有志之士,到了可笑的地步……现在的天下大事,没有一件不是贻误于相互牵制、扯皮的,大事一件也没办成,我感叹良久。如今国家面临的形势,对外必须与西洋和睦相处;对内必须改革变法。如果继续守旧不变,国家将日益衰败,签一个和约无异于增加一个敌手。自秦二世而亡人们归咎为变法,后世君王都以遵循旧制为根本。自从商鞅、王安石变法遭诛绝之祸,后世臣属都以遵循旧制博取皇帝欢心。现在天下各国都改革创新,每天都在进步,只有我们还小心翼翼维护着旧法,即使国亡人灭,这些保守派也不会痛惜后悔。苍天之祸?还是人之祸?这些人怎么才能明白其中道理?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李鸿章一味强调海防,对内陆腹地的防卫比较消极,是大错特错的!也是必须批判的。
但是,他在信中的几句话还是令人深思的,如“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这些都真实反映了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困境。
3、“大清三杰”之一竟然想出“火烧赤壁”之计
签订的合约清廷不认,沙俄可是当真的。此时,得知条约不被认可,沙俄一方面不断增兵伊犁,另一方面向辽东派出远东舰队,气势汹汹地从海参崴出发,向中国近海驶来。
清廷立刻感受到强大压力。既要从伊犁到辽东的图们江一线,布设大量陆军,又要沿海布设大量水师,不免有些捉襟见肘。陆地还好说,可以让左宗棠顶上,海上怎么办呢?
危急时刻,有人建议起用彭玉麟!
彭玉麟,被后世称为同曾国藩、左宗棠齐名的“大清三杰”,同时又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清末“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
当时彭玉麟已经61岁,贵为太子少保。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唯一能总督长江水师打赢沙俄海军的人选。
在清廷上下的期待中,彭玉麟走马上任,经过军情研判和分析,毫不含糊地献上一计:让数百艘木船载满桐油、木柴,趁着大风起时驶向沙俄军舰,施行火攻。
不知道彭玉麟是真这么想的,还是为了躲避承担这个差事。总之,他献上的这一计,不免使人们联想到《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
竟然把千余年前的战例搬出来,打算用火去烧钢甲铁舰,这,这——太让人无语了。
4、“三个条件”促使清朝在战前急刹车
以通晓水师战法而闻名的彭玉麟,搬出“火烧赤壁”后,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权威的是两汉总督刘坤一,他上书称——
现今已不是三国时代,统帅也不是曹操、周瑜和孔明,如千余年前那样实行火攻之计,恐怕不行……
话说得虽然比较委婉,但足够警醒众人。在争议不休下,清廷也许觉得彭玉麟的办法太不靠谱,就向李鸿章问策。
一直等待机会贩卖自己观点的李鸿章十分滑头,没有把彭玉麟的“火烧赤壁”贬得一无是处,也没有理会刘坤一的质疑,他把英国军官戈登找来了。
在与太平天国作战中,戈登有常胜将军的美名,因此在众位大员中说话比较有分量。摸清了原委后,戈登说可以跟沙俄开战,不过开战前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迁都于西安。
二是至少有开打10年的准备。
三是满人要做好放弃政权的准备,因为长期战争下,政权将无法维持……
戈登此言一出,清廷上下彻底打消了与沙俄开战的打算。收复伊犁也只好被搁置起来……
参考文献:《清史稿》、《李文忠公全集》、《左文襄公全集》,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粮食银两奇缺的状态下利用红顶商人胡雪岩摹齐千万余两白银,才抬棺出征座镇甘陕提调后勤总务,令湘军大将刘锦棠为前敌大将统帅六万多军马,其左右大将有金顺,张曜等知名悍将乃几十员偏将都统,分进合击由张曜座镇哈密以防阿古伯东犯,刘锦棠和大将金顺由巴里坤北上奇台自1876年底陆续抵达奇台,吉木萨尔县一带,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的稳进筙略,先攻取了今阜康市,有急攻猛进到今米泉县古牧地镇包围了回民叛军头子阿古伯的万余人大军,用红衣大炮轰了二个时程,贼兵叛匪未见过这件战事,大败溃逃而去,约有六千余众被击毙,刘锦堂令一举收复迪化道,白彦虎等匪徒闻风丧胆,急奔达板城而去,,,,,大军休整数日有加固迪城防,才令金顺将军领二万余骑进击昌吉,呼图壁玛乃斯等地,由于玛乃斯城坚磊深仅一个多月未攻下,后在前伊梨将军的协同下才大败匪军,北彊战事基本以定,加寒冬将至,乃令据守休养生息,时刘大帅与金顺谋应一击而定北疆战事,乃发奇兵万余人,和炮营约30余门大炮丶以黑夜风高之月包围了达板城子镇,半夜天明之前大炮奇轰惊恐了阿古伯匪军有聚歼了约4OOO余人,匪军一部逃往吐鲁番市,大部逃往今焉耆县,有被金顺张曜大军一路猛攻凶杀,有围歼了万余人。次年春1877年大兵所至匪逃如潮,经十几日打击阿古伯逃往了今库尔勒市外的铁门关山中众叛亲离,灰心丧志乃服毒自杀。天军所致一帆风顺,新疆各族人民也受够了阿古伯反动派的欺凌和辱掠,纷纷参加大军协同作战,一时仅有攻下了轮台,库车,阿克苏等南彊重镇,天威视讯摧枯拉杇,有于今喀什市一带大败白彥虎众匪徒,那阿古伯本为浩汗国的一个地皮流氓商人,以50多名匪徒起家,到这时早树倒胡孙散,南疆人民也呈势举义又一举收复了刹车县叶城县及和田道,自此古时的安西四镇皆以光复,刘锦堂与张曜金顺安民布政,归化民情,进一步稳固了南彊大局,到次年1878年有回师到今阿克苏一带,与当年六七月间由乌什县进山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在重山俊嶺中由一古道似天兵神降到达今特克斯县境内,沙俄重兵布防与今五台精河一带据险而守,利于守防,不利于清军,不曾想由那里奇袭而来,令沙俄惊恐失措闻风丧胆,刘锦堂令收复了伊梨九城,沙饿帝国主义终吐出了以入口的锦秀山河。大军的任务以超期完成,于1888年大清先后派大员与沙俄谈判,经多次拉锯战终失去了伊梨河以西约7方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左宗棠以仁致义尽大义凛然的履行了军人职责和民族大义,随不完美但以是那个时代的巨大成就和万古功绩了。保新疆所以固蒙古,稳蒙古所以拱卫京机,永远怀念您们左大人,刘锦堂,张曜,金顺,董福祥等大将军。
1864年中俄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俄罗斯。并且根据该条约“民随地走”的规定,被割让地区的民众就变成了沙俄臣民。
(沙俄割占西北大片领土)
沙俄的到来改变了清廷的羁縻制度,强力收缴当地部落首领的权力,哈萨克大玉兹阿勒班部落首领塔札别克不愿投降沙俄,于是逃往清廷新疆境内。
此时的新疆兵乱不断,再加之西北民乱,切断了清廷和新疆的联系,新疆几成孤悬之地,当时伊利地区也处于割据状态,由艾拉汗控制,而塔札别克便被艾拉汗所收留。
1867年来自中亚的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割据新疆,建立洪福汗国,清廷丧失了对新疆的控制。到1871年,沙俄看到清廷迟迟没有出兵平叛,于是沙俄借口艾拉汗收留塔札别克,悍然出兵并占领伊利。
不过沙俄没有彻底吞并伊利,毕竟清帝国好歹也是一个帝国,沙俄也不敢浪战,而且新疆西南不就是英属印度,如果沙俄公然吞并伊利,必然会招来英国干涉。
所以沙俄在占领伊利后向清廷表示自己仅仅是代管:“俟关内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
当然,沙俄的外交辞令都是胡扯,俄军只是找个借口留在伊利,沙俄认为清廷刚刚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民乱,根本无心顾及新疆,伊利早晚都是自己的。
(1871年新疆局势)
但是沙俄万万没想到,清廷却在湘军大将左宗棠的极力主张下,毅然决然的出兵收复了新疆大部地区。
顺便说一句,今天不少文章将左宗棠认定为塞防派,将他收复新疆的举动认定为塞防派的巨大胜利。
但这个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左宗棠绝不是只顾塞防,左宗棠在主张塞防的同时也承认海防的重要性。
左宗棠在给慈禧的《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写道:
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
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
左宗棠在奏折中强调,塞防和海防是并重的,都很重要,凡是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言论都是有一己私心的。
从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左宗棠花费将近两年的时间灭掉了洪福汗国,收复新疆大部,并且陈兵与伊利周边与俄军对峙。
(图中蓝色区域为俄军占领地区)
在对峙期间清军和俄军爆发了许多摩擦,左宗棠已经做好了与沙俄开战的准备。
不过清廷自知实力远不及沙俄,鉴于国力的差距,清廷肯定是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沙俄此时还没有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远东地区增兵很困难,也不希望看到兵戎相见。
其实当时英国是支持清廷的,英国希望清廷能够顶住沙俄在中亚的扩张,如果清廷跟沙俄开战,英国必然是偏袒清廷。
然而清廷最终还是没有顶住沙俄的压力,将左宗棠调回北京,并派曾纪泽赴圣彼得堡谈判,最终两国签订《中俄伊利条约》,中国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要强调一点的是,中方谈判代表曾纪泽在该条约中尽最大努力为中方挽回了损失,尽到一个外交官的职责,就连左宗棠都盛赞了曾纪泽的功劳。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战争仅仅一种手段而已,期间还有谈判的办法。
通过战争的办法,左宗棠收复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本以为剩下的一些领土争端,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但是既然是谈判,双方就会讨价还价,所以清政府与俄罗斯的谈判,就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没能彻底解决问题,最后确实没有收复新疆的全境。
事实上,左宗棠也可能完全通过战争的方式,收复新疆全境,那么,在清军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左宗棠为什么不收复新疆全境?具体原因还是这么四个方面。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他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864年,受太平天国运动,以及陕甘回变的影响,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
其中,围绕喀什噶尔展开争夺的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以及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先后致书中亚的浩罕汗国,以便求取外援,由此引来该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
他于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从此得以盘踞新疆。沙俄也趁机于1871年7月,侵占新疆的伊犁。
1873年初,左宗棠曾经致信清朝总理衙门,认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
如果乌鲁木齐城能够快速收复,则清军的威望会大增,然后再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而不急于收复伊犁,以便稳扎稳打。
乌鲁木齐形势稳定了,然后才申明,伊犁原本是我之疆土,尺寸不可让人。
假若外交失败,不得已与俄军交战,清军也未必不能够胜利。事实上,左宗棠就这样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战略方针。
“先北后南”,就是先安定北疆,再进军南疆。
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于打垮阿古柏,而其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他在北疆的势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朝廷进军北疆困难较小。
与此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政治意义。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
即使是主力湘军,也剔除空额,汰弱留强。他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
到出关的时侯,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所部湘军25个营,张曜所部嵩武军14个营和徐占彪所部蜀军5个营,金顺的部队整编为40营,加上担任防守任务的其他清军,共有马、步、炮军150余营,兵力总数约8万人。
但是,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部队,事实上只有50余营,2万多人而已。
“急战”,就是考虑朝廷国库已经空虚,以及西北交通困难、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为了减少军费,大军出发后,要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就能获取全胜,才能尽早收兵。
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考虑到饮水困难,他把大军分作1000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齐。
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自肃州入新疆,至哈密行程约1700里,很顺利地进入哈密。部队各营到达哈密后,把从肃州等地陆续运往哈密的军粮,再辗转搬运,翻过天山九曲险道,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
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是南疆的门户,对战局影响很大。
左宗棠告诫刘锦棠不要急于进兵;他布置三路进军计划,促金顺留守乌城,而以刘锦棠为前线总指挥。
可以看出,左宗棠的湘军在收复新疆的战争,兵员和战争物资消耗是比较大的,如果继续与俄罗斯开战,来彻底收复新疆全境,风险比较大,取胜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清军收复新疆过程中,英国使节威妥玛多次对清廷展开了恫吓,当时他还极力劝说清廷停止进军新疆、想促使清朝将阿古柏势力认作藩属。
海防派大臣们,也运作朝廷,针对这些情况,清廷让左宗棠“统筹全局”,提出己见。
左宗棠上疏据理力争,强调新疆的战略意义,以及进军的大好形势,并提出要在新疆实行省制,最后才得以继续新疆的收复战争。
沙俄和土耳其发生第10次俄土战争的时候,金顺建议,趁机袭取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地区。左宗棠认为师出无名,反遭其谤,先留下不打,静观待变。
同年8月,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再收复西四城,伯克胡里与白彦虎逃往俄国。1878年,和田也成功收复。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终于平息。
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
但是,武力收复伊犁的阻力很大,从此伊犁问题就成为左宗棠的时刻关心的事情。
左宗棠曾经多次上书朝廷,讨论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等事情。
他也与俄国有所交涉,曾致书俄国土耳其斯坦总督,彼得洛维奇·考夫曼,但没有结果。
清廷也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然而沙俄的谈判条件比较苛刻,且在谈判的同时,白彦虎和伯克胡里,居然还数次武装侵扰中国的边境。
与此同时,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金顺部出精河,就是东路大军,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就是中路大军,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就是西路大军。
左宗棠也亲自由肃州出发进入新疆,他坐镇于哈密,亲领后路,以便声援三路大军,并表示要为收复伊犁,而血战到底。
左宗棠在哈密停留了四个月,为了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艰难,他改善天山道路,修筑盘曲山路;他还筹集粮草,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
与此同时,他在哈密大本营加紧训练,以便提高湘军的战斗力。
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中国沿海地区的天津、奉天、山东等地,先后出现警报,都已经处于戒备状态了!
清廷在此情形下,为了缓和矛盾,居然召回左宗棠,左宗棠交棒刘锦棠,踏上回京之旅。
当时,也正值俄土战争结束不久,沙俄相对也比较虚弱了,考虑到清军在新疆的势力也比较强大,所以也不敢开战,他们知道左宗棠入京后,反而担心中俄可能全面决裂,于是就在谈判桌上有所让步了。
与《里瓦几亚条约》相比,中国虽赔款有所增加,并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但终归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在领事等问题上,也收回一些利权。
就在次日,左宗棠抵京。他对这一条约态度比较复杂,一面说“界务无损”、“商务亦尚相安”,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另一面,一年多以后,他致信刘锦棠时,却说:“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芘以安,不料和议,竟是如此结局,言之腐心!”
看来,左宗棠最终还是不甘心的,认为没有彻底收复新疆全境。
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以及西征大军尚未撤回,应该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
这样可以顺应民心,有利于新疆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
左宗棠恳切陈词,最终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经过筹划,1884年,新疆省正式成立。
总而言之,左宗棠分步骤收复新疆的战略规划,本身就是软弱的表现,可以说收复新疆的举措,从开始就留有余地。
再则,左宗棠的湘军在收复新疆的战争,兵员和战争物资消耗比较大,继续与俄罗斯开战,来彻底收复新疆全境,风险比较大,取胜没有十足的把握。
又因武力收复新疆全境,存在强大的内外压力,英国的恫吓,清朝海防派大臣的反对声音都影响着朝廷的决心,武力收复伊犁的阻力很大。
最后,清朝增加赔款,俄罗斯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清朝也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
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尽管左宗棠的大军势如破竹,他还是没能收复新疆全境。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并于光绪二年(1876年)4月率军进疆,历时近两年,于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78年)1月2日,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大部。那么左宗棠为何不趁机收复新疆全境呢?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左宗棠
同治三年(1864年),受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民暴乱影响,新疆维、回等族在天山南北发动起义,结果导致新疆分裂为五个割据政权,就此陷入民族仇杀和各政权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
△新疆维族起义
之后,喀什噶尔的封建主金相印和司迪克向浩罕汗国请求迎回张格尔(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之子布素鲁克,浩罕汗国逐派军官阿古柏于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侵入南疆,之后驱逐司迪克,强占喀什噶尔新城,之后不断扩大地盘,后于同治六年(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洪福汗国)”,自立为汗。之后,又于同治九年(1870年)侵入北疆。
沙俄实际上对新疆地区早已垂涎已久,早在咸丰十年(1860年)时,沙俄便开始在新疆的边境问题上不断向清廷施压,最终于同治三年(1864年)迫使清廷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但沙俄的野心又岂止于此。
△同治十二年(1874年)新疆局势
阿古柏建立政权之后,沙俄也于同治十年(1871年)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想要以此作为全面侵入新疆的桥头堡,并防止阿古柏建立“亲英统治”。同治十一年(1872年),沙俄承认阿古柏政权,并与其签订通商条约。
与此同时,英国也在觊觎喀喇昆仑山以北的中国南疆地区,曾多次派人进入南疆活动,并趁着阿古柏对沙俄的疑惧心理,于同治十二年(1874年)2月2日与阿古柏签订正式条约,英国在阿古柏统治区通商、驻使并取得诸多特权。
△左宗棠
对于新疆局势的恶化,起初清廷并无过多精力关注,直到沙俄突然入侵伊犁,并意图强占乌鲁木齐,这才引起清廷的警惕。不过,由于清廷当初面临的局势,暂时还无法通过武力收复,即使左宗棠原本的计划也是率先平定河湟马占鳌等部回乱,因此清廷最初选择了与沙俄谈判,直到谈判无法取得进展,这才开始重视使用武力手段。
事实上,早在光绪元年(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之前,左宗棠便一直在关注着新疆地区的形势,且制定出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已经提前完成了率兵西进的前期准备工作。
△收复新疆功臣刘锦棠
光绪二年(1876年)4月底,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25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随后命令道员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湘军25营主攻乌鲁木齐;提督徐占彪和张曜各率所部驻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线,防敌北窜东逃。
同年7月至8月,清军取得“古牧地之战”胜利,随后趁乌鲁木齐守备空虚之际迅速挺进,旋即收复乌鲁木齐。同年11月,清军耗时两月,以伤亡上千人的代价,攻克玛纳斯。至此,北疆地区除伊犁之外,所有敌占据点全部克复。但因冬季来临、大雪封山,清军不得不停止进攻,进行休整,待天气转暖后再向南疆进攻。
光绪三年(1877年)4月14日,清军经过充分准备,开始向南疆进军,并趁敌不备迅速包围并攻克达坂城。4月26日,清军数天之内便迅速攻克托克逊、七克腾木、克辟展、胜金台等地,并在随后收复吐鲁番,就此打开南疆门户,而南疆人民也纷纷发动起义,反对阿古柏的统治。
同年5月,大势已去的阿古柏逃至库尔勒,结果气急暴病而死(另有服毒自杀、被人毒死和被部下打死之说),而阿古柏的次子海古拉也随后因火并身亡,其长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称王,继续顽抗。
△左宗棠抬棺出征
同年9月,清军乘秋高气爽之际,开始部署收复南疆八城之战,结果仅用时4个月,便于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78年1月2日)迅速收复了南疆各地。至此,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宣告结束,除伊犁地区之外,新疆大部重新回到清廷统治当中。
左宗棠之所以没有收复伊犁地区,最为主要的原因便在于沙俄,虽说沙俄侵占伊犁地区并不合理,而左宗棠对于沙俄的野心也并非没有警觉,但由于此事关系甚大,左宗棠不敢擅自做主以武力收复,而清廷方面也不愿因此与沙俄开战。
△崇厚
于是,清廷于光绪三年(1878年)6月,任命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结果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便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瑷珲专条》、《兵费及款专条》以及《陆路通商章程》。按照条约规定,清廷不不仅将失去大片领土,还要赔款500万卢布,而得到的不过仅仅是伊犁九城而已。
此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内一片哗然,清廷也认为“俄人与崇厚所议约章,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治罪。沙俄则趁机施展外交压力和军事威胁,意图迫使清廷承认这些条约,而左宗棠也不甘示弱,不顾已年近七旬的高龄和带病之身,开始部署军队,准备武力收复伊犁。
然而,清廷根本不敢与沙俄开战,连忙于光绪六年(1880年)2月19日任命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再度赴沙俄进行谈判,希望对方能够挽回一部分主权,曾纪泽虽然与沙俄方面据理力争,但清廷却“深恐大局不可收拾”,立即指示曾纪泽作出更大让步。
结果,双方于光绪七年(1881年)2月24日签订《伊犁条约》,并签订了关于赔款交纳办法的专条、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及其附件《俄商前往中国贸易过界卡伦单》。清廷虽然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左宗棠大军势如破竹,为什么不收复新疆全境?
左宗棠迫于当时清廷无能,而且清廷与沙俄就新疆等问题已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左宗棠虽已年近古稀,但他力主武力收回新疆,然而他的提议被清政府给无情否决了。
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与曾国藩等人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永久地离开了大清王朝,这位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传奇人物,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他评定内乱、抵御外辱,他的死是大清子民的不幸,也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不论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还是在镇压捻军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左宗棠的身影,包括本文即将为您展现他收复新疆的全景历程,都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熟悉之余,不禁让人敬由心生。他的一系列的主张和建议,包括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时至今日,都让人津津乐道、回忆满满。
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到整个世界……我对他抱有崇高的敬意。
缪凤林:唐太宗以后,对于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当首推左宗棠,实非过誉。
同治元年,中国西北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陕甘回乱,暴乱中数以千计的汉人被杀害,受到回乱的影响,新疆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就在此时,中亚地区的浩汗汗国军阀阿古柏趁墟而入,入侵南疆,并建立起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与此同时,沙俄在清军自顾不暇的时候,又在北方入侵新疆伊犁地区,并对清廷美其名曰“代为收复”。
沙俄的做法就是明目张胆的欺压和侮辱。就在国家内部骚乱、外部入侵的时候,年近花甲之年的左宗棠被委以重任,北上镇压回乱。当时清廷的意见并不统一,出现了塞防和海防孰重孰轻两种声音。左宗棠力主海防和塞防并重,但李鸿章等人主张海防为主。我们知道,在清廷有限的兵力之下,如果侧重不同,那么战事的结局肯定也大相径庭。左宗棠也顾不了许多,战事如救火,经过他的努力,回乱被平定。左宗棠不顾自己60高龄,旋即马不停蹄、拔寨赴戎,奔赴下一个主战场——新疆。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被清廷指派为钦差大臣,主持收复新疆。左宗棠知道,这是一场恶战。他制定了“先北路后南路”、“缓进急战”(又称“缓行速战”)作战计划。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左宗棠开始了有步骤、有计划的进攻。左宗棠率领的大部队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阿古柏也兵败自杀了。
然而,就在左宗棠大军胜利在望的时候,沙俄由原先的“代管收复”伊犁,变成了“打太极”、躲猫猫,总之就是不愿意将伊犁等地区还给清廷。这让左宗棠一时间陷入僵局。期间,清廷曾派崇厚与沙俄进行谈判,要求归还伊犁,但谈判的结果非但没有要回伊犁,软弱的崇厚还被迫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失去领土不说,还赔偿了五百万卢布。此等耻辱之事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迫于舆论压力,清廷不得不对崇厚治罪,又重新委派曾纪泽(曾国藩长子)去进行谈判。
左宗棠虽已近古稀之年,可人家明事理,敢想敢干。他在得知崇厚的耻辱做法之后,气得主张重整大军收拾沙俄势力。清廷怕左宗棠再惹出新事端,就将他调回京城。另一方面,虽然曾纪泽的谈判过程一度非常艰难,但沙俄也被左宗棠的威力所震慑。最终,双方在1881年2月24日签订了《伊犁改订条约》,清廷终于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
誓死夺回新疆,在左宗棠当时奔赴新疆、自带棺材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后路切断,将自己的余生押在了这场抵御外辱的战斗中,可以说,无左公便无新疆。
(对于这位传奇英雄左宗棠,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清朝末年清政府先后遭遇了两次鸦片战争,而且还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中亚的浩罕汗国趁机派阿古柏入侵西北边疆,建立了所谓的洪福汗国。而沙俄也趁火打劫,占据了伊犁九城。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政府命左宗棠西征,消灭阿古柏。左宗棠不辱使命,在经过精心准备以后发起了西征,最终击败了阿古柏。不过对于盘踞伊犁等地的俄军,左宗棠却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而是选择了和俄军对峙,等待外交解决。
其实左宗棠对待阿古柏和俄军的态度截然不同原因很简单,阿古柏好打,而俄军不好对付。
阿古柏仅仅是浩罕汗国的一个将军而已,而浩罕汗国国力不强,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后不久,就被沙俄消灭,阿古柏的部队成了孤军。阿古柏虽然通过投靠英国,换取了一些援助,但是他的主要武器装备还是拿破仑时期的滑膛枪炮,战斗力非常低下。
而左宗棠的西征军的枪支已经基本上换成了当时最先进的后膛步枪,其中还有连发步枪,虽然火炮还是以土炮为主,只有少量新式的克虏伯大炮,但是相比阿古柏的部队来说,武器还是要先进不少。加上阿古柏投靠英国以后得罪了沙俄,而英国距离又太远,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援,因此面对左宗棠的攻击节节败退,很快就被消灭。
然而占据伊犁的俄军就不一样了,俄军的步枪不比西征军差,而火炮则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沙俄总体国力很强大,一旦打起来还会得到大量后援,左宗棠自知一旦开战难以取胜。
此外清政府为了剿灭太平军已经耗费了大量的军费,左宗棠西征也花费了几千万两白银,此时再和沙俄全面开战显然在财政上都无法支持。
左宗棠虽然主张在外交上采取强硬立场,但是并非蛮干之人,所以他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以强硬措施为外交谈判支撑,而不是贸然开战。应该说他的态度对曾纪泽和沙俄谈判还是提供了有力支撑,比盲目开战要好的多。
所以左宗棠此举还是符合当时现实的选择,没必要加以指责。
从1876到1877年,仅仅一年左宗棠大军就剿灭了天山南北的阿古柏势力,但面对盘踞伊犁河谷的沙俄力量,还是心存恐惧之心的,要不然左宗棠也不会抬着棺材去打仗,他之所以没有乘胜进攻应该有3方面的原因。
(沙俄将领)
其一、清军积攒的力量消耗殆尽,在刚刚剿灭国内农民起义的情况下,清朝确实拿不出继续支持战争的资源了,所以更希望用谈判的手段解决伊利问题;其二、沙俄在当时仍算是强国,其军队数量、装备水平在整个欧洲都是首屈一指的,清军害怕一旦开战沙俄会在远东扩大战场,进而危及到东北地区,所以宁愿牺牲一部分新疆的土地息事宁人,好为洋务运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清军装备整体稍逊于沙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新疆在清政府眼中始终只是一道屏障,本来是否对新疆用兵就存在分歧,在左宗棠耗费巨额钱粮击败阿古柏后,见好就收的情绪涌上清朝高层的脑海。再加上沙俄是在阿古柏占据南疆6年后才出兵伊犁的,而且还放出话来只要清朝消灭阿古柏,自己就会归还伊犁,因此在清朝统治者和左宗棠眼中,没有必要在耗费金钱并冒着战端扩大的风险对沙俄作战,谈判解决问题成为主流意见。
(左宗棠)
从乾隆23年(1758年)清军平定准噶尔汗国开始,到清同治四年(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整整107的时间里清朝都牢固控制新疆(当时比现在大得多),作为中原王朝的屏障,新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乾隆皇帝看的最清楚,他力排众议打破自雍正10年以来20年的和平,于乾隆19年对准噶尔开战,经过三年苦战占领该国全境,这才有了清朝的新疆,左宗棠深悟乾隆帝开疆西域的用心,坚决对阿古柏和沙俄用兵,也为我们保住了这块祖宗之地。
(乾隆帝真人画像)
但在当时,清朝摇摇欲坠距离垮台不过35年光景,实在是没有资源花在新疆上。1840年国门大开之后道光帝无力阻挡大清的衰落,1851年咸丰帝接过道光帝的权柄,但他的表现也远不如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明治天皇,国内相继爆发起义,北有捻军(1853年--1868年)、南有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咸丰10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大清来说又是雪上加霜,第二年咸丰帝就死了,此后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登基称帝,清朝在恭亲王努力下回光返照。
同治3年,太平天国首都破城基本被平息;同治4年,骑兵将军、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兵败被杀,但两年后东捻军被镇压,也正是在这一年大清失去了对新疆的控制;同治7年西捻军也被搞定。同治12年,陕甘回乱大致平定(从同治登基就爆发了,历时11年),第二年同治帝就死了,在之后就是紧张的改朝换代,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直到光绪2年开始进军新疆之时,清王朝已经连续在内乱中消耗了25年之久,西北、东南一片狼藉、百姓十不存一,尤其是大清朝赋税的主要产地两江地区被破坏的最严重,这也导致清朝拿不出远征新疆的军费。
(湘军的装备)
更重要的是,剿灭起义军的主力湘军、淮军之间嫌隙不断,出于对湘军坐大的恐惧,曾国藩被调离两江北上剿灭捻军,南方逐渐成了淮军的天下,这也是为什么以李鸿章为首的大臣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全力发展海防的原因,他们没人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家。但湘军将领左宗棠坚持对西北用兵,他大力剿灭回乱和捻军之后筹划进军新疆,可能是出于制衡淮军的原因,左宗棠赢得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支持,但李鸿章一派对西北用兵的掣肘是一直存在的。
(李鸿章左一)
左宗棠对西北用兵范围远不止收复新疆,还包括对西捻军和回乱的镇压,1868年左宗棠率军从榆林方向进入西北,作为陕甘总督开始肃清西北起义,直到1873年攻克肃州才算结束,这5年征战几乎摧垮了西北的经济。可在随后朝廷又命令左宗棠总领西北军务,开始为收复新疆做准备,可见左宗棠对连续征战也会有厌恶,他一直准备到1876年才开始用兵,因为不仅西北财力透支,大清国库在25年的平乱中早已严重透支,在这种情况下,能用和平手段解决伊犁问题当然是最好的。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