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2020-10-22 14:31阅读(66)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曹操唯才是举,更是量才而用,可以说,他对所有的人才都想得到,但曹操作为第一枭雄,自有他用人的道理,他

1


曹操唯才是举,更是量才而用,可以说,他对所有的人才都想得到,但曹操作为第一枭雄,自有他用人的道理,他称不上最想得到谁。


受演义的影响,给后世的感觉是曹操特别想留下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不惜一切代价挽留他。长坂坡之战,曹操又是苦心竭虑想活捉赵云,以收归己用。


不过,这些都是演义的宣导,其实历史远非如此。


就这六人来看,一定要分出个远近的话,豹眼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是沮授,而非他人。


题主很狡猾,把沮授藏在中间,但豹眼还是希望把他挖出来。


那就按照题主的意思,说一说曹操与这哥几个的纠葛吧。



太史慈与关羽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


太史慈在《三国志·吴书》是有传的,故事不多,但很精彩,记述的很详细。

有意思的是,太史慈号称江东第一猛将,与小霸王孙策打个平手,可见其生猛。但其战斗经历却不很多,而且也不详细。


从其传记来看,太史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而且是知恩图报之人,这一点很像关羽,他的传记很值得一读。

曹操对待关羽,那叫一个好啊,很希望留住他为己所用,但关羽念及旧情,还是想追随刘备,曹操也没有难为他。


太史慈本是东莱(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从辽东避难回来,就去江东投奔同乡、扬州刺史刘繇。孙策平定江东,赶走了刘繇,后太史慈与孙策交战,被俘获就归顺了孙策。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大名,就给他送了一封信,片字木有,就一块当归,希望他回到朝廷为曹操出力。

当时,曹操还没有势力平定江南,只能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挖江东的墙角,这也包括密下扬州,派遣蒋干游说周瑜。

但太史慈念及孙策的知遇之恩,一心只想辅佐孙权,曹操只能就此作罢。


太史慈与关羽一样,是重情义之人,这是曹操所看重的。不同之处,在于太史慈并没有被曹操俘虏,曹操没有机会说服他,只是对他动过心思而已。




吕布与陈宫


陈宫是曹操出任东郡太守时出仕的,很可能与曹操的举荐有关系。陈宫经过外交手段,为曹操谋取了兖州牧的职务,曹操对陈宫非常信任和器重。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伐徐州陶谦,留陈宫为东郡守备以留守大本营。但陈宫却趁机联络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

曹操苦心经营的兖州,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城还在曹操势力控制之下,曹操几乎要投奔袁绍。这一次,陈宫的确是把曹操害惨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攻克吕布把守的徐州,陈宫被吕布部下捆绑着投降了曹操,大势已去的吕布也就投降了。

吕布想归顺曹操,曹操也有收降吕布的意思,就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以丁建阳和董太师之事提醒曹操,于是曹操将吕布斩首。

曹操有意招降陈宫,但陈宫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拒绝投降,最终与吕布一起被杀。曹操将陈宫的母亲接到身边,一直奉养。


曹操比较欣赏陈宫的才能,但更像是在作秀,其意思是说,陈宫把我弄得几乎要当裤子了,但我依然厚待他的家人,以此说明自己是大度的人,绝不是小肚鸡肠。

陈宫之母如果换作是徐庶之母,按照演义的说法哦,会作何感想呢?



赵云


三国演义把赵云夸得就像一朵花一样,长坂坡之战,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折了几十员大将,但却下令不许伤害赵云,要收服他为己所用。

毫无疑问,在罗贯中笔下,赵云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但这绝对是扯淡。


曹操会不在惜自己将领的生命而去得到一个心不知在何处的人吗?


不可否认,赵云也是曹操想要得到的人才,要不就不是求贤如渴的曹操。但赵云到不了老罗说得这个地步,没有那个主帅会如此行事。


提到赵云,许多人都很兴奋,但豹眼不得不说,不要迷恋赵哥,赵哥就是一个传说。



沮授


豹眼认为,曹操真心想得到的是沮授。


《三国志》没有为沮授单独列传,其史料主要在《袁绍传》中有介绍,但《后汉书》等史书也多有记载。


沮授字公与(未考证),邯郸广平人也,少有大志,多权略。


沮授是有大谋略的人,当初冀州牧韩馥想把冀州让给袁绍,沮授就坚决反对。

袁绍得到冀州以后,就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沮授为袁绍策划了平定河北四州的战略,得到了袁绍高度认可。

献帝东归,沮授建议袁绍奉迎天子以号令天下,但袁绍没有采纳,致使后悔不已。

袁绍平定幽州公孙瓒之后,欲南下进攻许都,但沮授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做持久战,并为袁绍献上了“三年疲曹”的战略。

但袁绍却采纳了郭图等人的速胜计,致使官渡之战大败,最终彻底被曹操击败。


从袁绍的成功及失败来看,沮授是非常卓越的战略家,遗憾的是袁绍因为认知的问题,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这一点,曹操看得非常清楚,深知沮授就是荀攸、郭嘉、贾诩这样的大才。




献帝传云: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


官渡战败后,袁绍逃回了北方,而沮授因为来不及逃走,就被曹操俘虏了。曹操想招降沮授,但沮授大呼:“沮授决不投降,你快把我杀了吧。”


曹操与沮授有旧交,就开玩笑说:“你我哥俩各忙各的,想不到今天被我捉住了。”

沮授说:“袁公失策,才招致败北,这也是我沮授能力不够所致,也活该被你捉住。”

曹操说:“本初缺乏谋略,不采纳你的计谋,他理当承担这个责任。现在社会动乱纲纪失常,国家未曾安定,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沮授说:“我的叔父、母亲、兄弟都在邺城,生命系于袁氏之手,假如承蒙曹公开恩,就让我快点死去。”


曹操叹息道:“我如果早点得到你,天下早就大定,不足以忧虑了。”


沮授拒不投降,但曹操并没有立马杀掉他。后来,沮授密谋想回到袁绍阵营,事败被杀掉。

袁绍并不是很大度的人,沮授是担心袁绍加害其宗族才不敢投降曹操。曹操不立马杀掉沮授,还是希望等待时机,让沮授自己决定归顺。

但沮授因为眷属的原因,没有等来这个机会,不得不说是一个憾事。


就题主所言,这六人都是曹操想要得到的人才,吕布是令人不放心而被杀掉,陈宫拒不投降被杀,曹操没有给陈宫反思的机会。

太史慈与赵云都没有被曹操俘获过,曹操对太史慈动了心思,但对赵云却没有啥表示。这不能就此说,赵云与曹操有阶级仇恨,是天然的敌人。曹操能动关羽的心思,却没有想感化赵云,或许是赵云并没有像传说中所说的那么厉害。


只有沮授,曹操是真心想要收归己用,而且有老交情。当时不杀他,就是想创造条件,解除沮授的后顾之忧。只要沮授的顾虑解除,他一定会为曹操出力的。

但袁绍给与沮授的压力太大,不得不想回到邺城去,这是曹操无法接受的。


曹操能够放关羽走人,而不把沮授放走,这说明曹操更加看重沮授。


关羽虽号称万人敌,但不过是一武将而已。但沮授不同,如果让他回去,一旦袁绍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采纳沮授的主张,重新恢复势力是完全可能的。

袁绍虽然官渡战败,但还是具备实力的。从曹操平定袁氏兄弟的过程,就看出袁绍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本钱的。


沮授的作用远非关羽所比,这是曹操最希望留下他的原因。


2

三国时期的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唯才是举,他打破了自古以来的举荐制度,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大胆启用。这样,在曹操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军政人才,这有力的支持了曹操的事业。不过,天下之大,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是曹操能够招到手下的。这里就包括有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这六位人才,这些人中,曹操究竟最想得到哪位呢?


我们看这六位人才,其中和曹操有直接交集的有五位。而在这五位有直接交集的人中,有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其中有四位是曹操的俘虏。我们就从这方面入手,来探寻一下曹操的态度。

在这六位中,唯一和曹操没有交集的人就是太史慈。我们知道,太史慈在奉母亲的命令救援徐州后,就去了江南。在和小霸王孙策进行战斗后,双方英雄相惜,太史慈投入孙策的部下,为东吴效力。


曹操是纯粹听说太史慈的名声,所以派人给太史慈送信。据说信函里没有什么字,只是封了一味中药当归。意思是说,太史慈应该回到家乡,为曹操效力。这个事情看起来就跟开玩笑一样,虽然是历史记载,也不必当真。如果是真的,也不过是曹操对太史慈的试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太史慈的态度,如果太史慈归来自然好,不回来也无所谓。

在剩下的五个人中,没有被曹操俘获的就是赵云。当时赵云勇闯长坂坡,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在山上看到赵云所到之处,无人能挡,便专门派曹洪问赵云姓名,还下令赵云所到之处不得放冷箭,一定要生擒赵云为己所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赵云的态度,为了生擒赵云,曹操不惜部下的牺牲,可谓对赵云喜爱至极了。当时,很多大将,包括张郃在内,本来是要和赵云决一死战,一听说不得伤害赵云的命令就退了下去。这使得赵云得以在长坂坡全身而退。

在被曹操俘获的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这四个人中,曹操的态度比较好探究。先说两位谋士沮授和陈宫。这两位谋士中,陈宫与曹操有旧,也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就是因为和曹操理念不合,去辅佐了吕布。在俘获陈宫之后,曹操对他劝降,主要还是看在过去的情分上。不过当陈宫宁死不降的时候,曹操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要照顾好陈宫的家属。


至于说沮授,曹操是欣赏他的才华和能力。沮授是袁绍过去的谋主和军事统帅,在袁绍统一河北的时候,沮授居功甚伟。在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对沮授的猜忌,对沮授的建议根本不听,造成一败涂地的局面,沮授也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面对宁死不降的沮授,将他拘禁了起来,还是希望他投降。在后来沮授偷马企图逃回袁绍处的时候,曹操才一怒之下杀了他。不过,事后曹操对此后悔不已。


而曹操对两员武将吕布和关羽的态度就更明显了。曹操在白门楼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百般求饶。吕布对曹操说,在这个天下你惧怕的只是我而已,我现在已经服了。以后打仗的时候,我统帅骑兵,你统帅步兵,天下不足定也。这个时候,曹操面露疑色,刘备赶紧上前拿丁原和董卓的事情来提醒曹操,于是曹操下令杀了吕布。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曹操的本意就是要杀了吕布。但是,在吕布的诱惑下,决心产生了动摇。经过刘备的提醒,曹操又坚定了杀吕布的信念。曹操不是不想收留吕布,而是吕布狼子野心,实在收留不住。


最后一位就是关羽了。关羽是三国时期最传奇的人物,而他的大部分传奇和曹操有关。曹操对关羽确实是十分的欣赏,一心要把他收致麾下。为了让关羽投降,曹操派张辽去劝降关羽,有了土山约三事。曹操为了让关羽投降,连这三事的苛刻条件都答应了。

等关羽来到许都,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使尽了一切手段。又是馈赠金银,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马,还宴请关羽,请关羽上座,与关羽抗礼相待。在得知关羽终无留意,要立功后再去投奔刘备,他也没有像对待沮授那样翻脸。


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开曹操的时候,曹操闻讯还赶去送行。虽然关羽心存戒心,对曹操无礼,曹操也毫不介意。直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还是原谅了关羽。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关羽的一片爱才之心。可惜关羽是忠义之人,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毫不动摇。曹操的这片心意也付之东流了。


结语:

我们从上面的曹操对这六人的态度可以看到,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就是关羽,赵云次之。接下来排在后面的是沮授、太史慈、吕布、陈宫。

在这些人中,沮授和太史慈的位置还可以商榷,因为曹操和太史慈没有交集,仅仅凭一封似乎是玩笑的书信来判断曹操对太史慈的态度不甚严谨,不过基本上的次序就是这样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3

关羽

4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这里的“才”是指的人才的意思。曹操几乎到了爱才如命的地步。曹操知道作为聪明人,身边人要为自己所用。

曹操听说徐攸要来投奔他,高兴的欢呼雀跃,甚至没有来得及穿鞋就出门迎接徐攸,这让徐攸很是感动。当时曹操和袁绍交战,正是在危难之际。于是徐攸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曹操听了徐攸的计策,大获全胜。但是,后来徐攸因为立功而忘乎所以,被曹操斩杀。

每一个人才曹操都想要,相比较而言,他最想得到的是关云长和赵云两人大将。咱们来先说说关羽。

关羽和曹操的交集

要说到关羽和曹操的交集,那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促应战,后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

关羽被俘的日子。

关羽由于和刘备走散,无奈做了曹操的俘虏。但是这做俘虏的日子,简直就是当皇帝的日子呀。曹操对待关羽那真是三天一小宴会五天一大宴,并且送金,送银,送新衣服,最后还送了吕布的赤兔马。曹操对待关羽,那简直是比对待自己老子还亲。就差每天三炷香了。他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关羽来归顺自己,因为他很喜欢关羽。

关羽在曹营之中待了半年,尽管曹操如此厚待于他,还是收买不住他的心,那就好比两个不相爱的人一样,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最后关羽还是要走,但是走之前,关羽还是为曹操做了一件事,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这也算是报答了曹操。紧接着骑上那匹赤兔马头也不回地去了。

赵云和曹操的交集

话说赵云和曹操并没有多少交集,如果要说,应该是曹操对赵云“一见钟情”曹操和刘备交战,刘备兵败。于是刘备带着一干人等和全城的百姓逃到了长坂坡上。但是却把甘夫人,靡夫人和小阿斗丢了,赵云,身为刘备的部将,冒着生命危险在曹营之中,七进七出救下小阿斗,和甘夫人。《三国演义》桥段。

曹操在远处看见自己军营之中有一猛将,顿时又爱又怜。于是便问身边的人,来者何人呀?赵云听到后大喊:“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曹操一听是赵子龙。马上命令手下人只准活捉,不准伤害,更不能放箭。手下人哪敢轻举妄动,于是曹操的人被赵云杀了不少。最后还是让他逃了,曹操望着赵云骑马远去的背影心伤的不能自己。

5

曹操爱才如命,曾发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感慨。他虽然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大谋士,还有五子良将及宗亲八虎骑,但是他还不知足,还想要更多的人才。其中有六个人才,曹操最想得到,做梦都想得到,他们都是谁呢?又是如何排名的?

第一个:沮授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他原为韩馥别驾,不被重用,怀才不遇。在袁绍代替韩馥,入主冀州后,沮授受到袁绍重用,监统内外、威震三军。青州、并州、幽州都是沮授帮助袁绍夺取的。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沮授给袁绍提过不少良策,如迎奉汉献帝、反对诸子分立、三年疲曹、官渡之战的“缓进战术”,均未被袁绍采纳。以上几个计策,如果袁绍采取一两个,统一北方的就不一定是曹操,而是袁绍了。

官渡之战大败后,袁绍顺利逃走,但是沮授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被曹军俘获。由于曹操和沮授有旧,于是想要劝降他,但是沮授大叫着“宁死不降”的话。曹操感到非常惋惜,对沮授道:“袁绍不听沮授的良策,你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啊?我如果早点得到你,何愁统一不了天下。”但是沮授仍然无动于衷。

曹操见劝降不了沮授,只能暂时看押,但是对他还非常优待。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沮授偷盗战马,想要偷偷回到河北袁绍那边。曹操无奈之下,将其斩杀。沮授被杀的时候,神色如常,视死如归,真英雄也。曹操在杀了沮授之后,非常后悔,感叹自己杀了一个忠义之士。他令人将沮授厚葬于黄河渡口,并为其题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沮授,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曹操说出,若早点得到他,天下不足为虑的谋士。沮授为袁绍提出迎奉汉献帝,比曹操手下谋士荀彧早了一年。他就凭这一点便超过曹操首席谋士荀彧了。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胜过荀彧的沮授排在第一位。

第二个:吕布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后归顺董卓,成为董卓义子。正史上,吕布也是非常厉害的,弓马娴熟,骁勇善战,被称为“飞将”。他是除掉汉贼董卓的大功臣,得到汉献帝青睐。吕布带兵打仗能力也是无可挑剔的,在曹操攻打徐州为父报仇的时候,他在陈宫的迎奉下,进入兖州,占据大半个兖州,逼得曹操走投无路。

在徐州,吕布击败刘备,成为徐州牧。最后,刘备投靠曹操,两人联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战败吕布,夺取徐州。如果曹操得到吕布,他多了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为其讨伐各地诸侯,将易如反掌。

演义中的吕布,那就更厉害了,虎牢关大战刘关张三人,濮阳城外大战曹营六将。曹操如果得到吕布,抵得上曹营六将,自然是迫切想要得到的。

白门楼上,吕布向曹操求饶,表示愿意为曹操征战,消灭不听话的诸侯。曹操也心动了,回头询问刘备。刘备说了“丁原、董卓”的事,葬送了吕布。但是不可否认,曹操对于猛将吕布,是非常想得到的。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武力无敌的吕布排在第二位。

第三个:陈宫

陈宫,在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杀死后,迎奉曹操接任兖州牧,成为曹操心腹。但是曹操在成为兖州主人后,滥杀无辜,尤其是杀害名士边让等人后,与曹操反目,背叛曹操,迎吕布进入兖州。

此后,陈宫成为吕布帐下首席谋士,辅佐吕布先后占据兖州、徐州。下邳城中,由于吕布妇人之仁,拒绝了陈宫掎角之势之计,最后兵败被擒。曹操对陈宫是非常赞赏的,如果没有陈宫迎奉入兖州,便没有自己的霸业。现在,曹操不计前嫌,还想重用陈宫,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看透曹操的陈宫,断然拒绝了曹操的请求。即使曹操以陈宫家人性命相威胁,也无济于事。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求而不得的陈宫排在第三位。

第四个:关羽

正史上,在刘备战败逃走后,守下邳的关羽被曹操擒获,不但没有杀了他,还重用他。他还派张辽试探关羽,想要收服关羽,最后知道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更加欣赏关羽了。

演义中,曹操为了收服关羽,违心地答应了关羽的“约定三事”。这三个约定,第一个是降汉不降曹(曹操是东汉丞相,代表东汉朝廷);第二个是善待刘备的两个夫人,按时发放俸禄;第三个比较无理,如果哪一天知道刘皇叔去向,关羽便去寻找。

说实话,对于前两个条件,曹操很痛快了,但是对于第三点,曹操不答应,认为自己供关羽吃,供关羽喝,最后便宜了刘备。但是张辽劝说曹操,说刘备对关羽好,丞相只要对关羽百倍好,就能感动关羽,使其彻底归顺。曹操被说动了,于是勉为其难答应了关羽提出的“约定三事”。

曹操为了得到关羽,不惜答应了关羽想留便留,想走便走的无理要求。最后曹操也是这么做的,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时,他默许关羽离开,即使关羽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他也没有追究关羽罪过。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关羽排在第四位。

第五个:赵云

对于赵云,正史上他与曹操没有交集。演义中,曹操在长坂坡之战前,并未见过。但是他看到有一员猛将在乱军之中四处厮杀,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无人能挡,勾起了曹操的好奇心。曹操急忙询问周围的亲信,此人是谁?曹洪于是飞马下山,前去询问:“军中战将可留姓名!”赵云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应声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听到之后,也不与赵云交手,返回向曹操汇报。曹操由衷地感慨道:“真是一员虎将,下令不许放假,只准抓活的。”

赵云凭借自己的勇猛,得到了曹操的另眼看待,也因此活命。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赵云排在第五位。

第六个:太史慈

据《三国志》中记载,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属于现在的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他善于骑射,勇猛无敌,后流落到到江东,先后跟随刘繇、孙策。曹操听说太史慈流落在江东,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书信,在书信里面放了一味中药材当归。有人猜测,当归的意思是曹操希望太史慈弃江东,回归北方,为自己效力。但是太史慈却没有回归北方。

曹操和太史慈素未谋面,却仰慕太史慈才能,想要其回归北方,报效朝廷。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太史慈排在第六位。

《三国志》中相关记载: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结语

以上六人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其中,沮授之才,胜过曹操手下首席谋士荀彧,曹操恨自己没有早点得到沮授,谋士方面代表,排在第一;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如果曹操得到,便可以征战天下,武力方面代表,排在第二;陈宫曾迎奉曹操进入兖州,为曹操的霸业奠定了基础,排在第三;关羽的忠义打动了曹操,排在第四;赵云的勇猛征服了曹操,排在第五 ;太史慈之才,排在第六。

由此可知,六人中曹操最想得到的是沮授,而关羽排不进前三,只能屈居沮授、吕布、陈宫三人之后。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6

“唯才是举”是曹操为了招揽人才推出的人才举荐制度,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的含义,意思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这话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是有一个前提,曹操说这话可是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的人才举荐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更加关注人才的出身和道德,至少在东汉时期,出身和道德远比才能更加重要。

东汉时期的人才举荐渠道都控制在世家大族和官僚世家手中,出身寒族或者庶族的人才,是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政府任职的,除非你有很高的道德,并且得到世家大族和官僚世家的推荐,否则你再有才能,如果没有出身和道德,是不能够被重用的。

而唯才是举就是打破了当时常规的人才举荐制度,这仅需要勇气,而且还打破了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人才上升渠道,曹操作为出身宦官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就是当朝大宦官,能够推行这样的只看才能不看其他的制度,实属不易,要知道有才能的人,并不都是有道德的人,但曹操可不管这些,比如郭嘉,郭嘉是曹操早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很有才能,但是郭嘉行为不检点,大概是喜欢酒色吧,曹操一点也不计较,仍然任用郭嘉,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曹操

事实上,曹操对人才的渴望超过了同时期的任何人,因为曹操明白,人才就是打天下的基础,所以不断地网罗人才,同时当曹操发现了某人是杰出的人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人才招纳到自己的麾下,比如吕布、陈宫、太史慈、沮授、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人,曹操都曾有意招揽过来。

一、吕布

吕布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勇猛之将,史书上说吕布有“虓虎之勇”,意思是说吕布的勇猛与咆哮的老虎一样,把人比作老虎之勇,同时在三国还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谚语,这同样是说吕布是人中杰出的猛将,当然了,吕布虽然勇猛,但是有勇无谋,吕布在兖州之战,与陈宫占尽了优势,占领了整个兖州96%的城池,仍然被曹操依靠三座城池反败为胜,如果不是吕布军事能力太差,也不会遭遇如此之败。

即使如此,吕布仍然是三国正史上少有的猛将,三国演义老是把吕布神化成三国第一猛将,这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吕布在下邳之战被曹操打败而俘虏,但吕布不想死,在被俘虏后一心向曹操求饶说:“曹操率领步兵,我吕布率领骑兵,天下不就统一了吗?”曹操很是动心,但是刘备一句话,直接把吕布宣布了死刑,刘备说:难道曹公不记得丁原和董卓了吗?

吕布

刘备的言外之意是说吕布经常害死身边亲近的人,比如丁原和董卓都是吕布亲手杀的,曹操听了刘备的话,马上放弃了收留吕布的打算,缢杀吕布并枭首,从这就能看出,曹操虽然想收留吕布这个人才,但是只有一瞬间的工夫,吕布固然勇猛善战,但是没有忠诚心,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是个祸害,唯才是举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要绝对忠于曹操,否则再高级的人才,曹操也是不会收留的。

二、陈宫

陈宫是兖州人,因为推荐曹操为兖州牧,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但是在公元194年,陈宫突然联合吕布、张邈、张超、许汜、王楷等背叛曹操占据了兖州绝大多数城池,与曹操公开为敌,但在两年的兖州争夺战中,陈宫与吕布、张邈等人被曹操击败,之后,陈宫与吕布逃到了徐州,先是被刘备收留,然后与吕布一起夺了刘备的徐州,最终刘备联合曹操在下邳城俘虏了陈宫。

曹操俘虏陈宫后,舍不得杀陈宫,曹操抬出陈宫的老母、妻儿来威胁陈宫,陈宫仍然不为其所动,最终曹操杀了陈宫,曹操不是爱惜人才吗,为什么不收留陈宫呢?

陈宫

表面上的原因是陈宫不愿意归降曹操,实际上曹操没有收留陈宫的意思,而是故意逼死了陈宫,你知道陈宫给曹操造成多大的伤害不?差一点就毁了曹操的所有事业,连曹操本人也要完蛋,你觉得曹操能忍吗,曹操一直想杀陈宫,只不过不想背负杀名人的名声,所以故意威胁陈宫,让陈宫赴死,造成是陈宫自己愿意死的假象,所以曹操压根就不愿意再次招纳陈宫。

三、太史慈

太史慈在三国也是一员猛将,单枪匹马杀出黄巾军重重包围的城池,找刘备请救兵救援北海相孔融,后来太史慈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和江东之主孙策,最终归属孙策手下,算是江东一员猛将,协助过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事。

曹操曾经给太史慈寄了一封信,信中什么字没有写,只放了“当归”,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希望太史慈归降曹操,但太史慈压根就没有理会这事,曹操虽然有招揽太史慈的意愿,但是在信中放当归,还让太史慈猜谜语,这样能招来人才吗?或者说曹操招揽太史慈的心愿本来就不强烈,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你见过谁招揽人才是通过打谜语一样招来的?

太史慈

四、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同时还是河北的地方士族,在袁绍手下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是袁绍的监军兼奋威将军,是第一个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比曹操的谋士毛玠还要早,但袁绍并不听从,沮授还反对袁绍将儿子分到各个州,这样会导致分裂,袁绍还是不听,沮授还提出不要直接进攻曹操,应该利用实力在三年的时间疲惫曹操,袁绍仍然不听,在官渡之战中,沮授被曹操俘虏,曹操希望沮授投降自己,沮授不愿意投降,而且还逃走,结果被曹操抓住后杀了。

沮授确实有才能,但是不愿意投降曹操,不愿意对曹操忠心,这样的人曹操留下来一点用也没用,曹操招揽人才是要为他所用的,不能用的就不是人才,况且曹操身边的谋士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沮授对曹操来说,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曹操杀了沮授。

沮授

五、关羽

关羽应该是曹操最想招揽的人才,曹操在下邳城俘虏了关羽,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曹操封关羽为偏将军,并且对关羽以礼相待,赏赐优厚,曹操察觉关羽不会在自己这里久留,还派张辽试探过关羽,但关羽明确表示为曹操立功后再离开去找刘备。

关羽在白马之战斩杀了颜良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立即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同时还重重赏赐,但是关羽封存了曹操的赏赐离开去寻找刘备了,当时曹操身边的人想把关羽给追回来,曹操还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事实上,关羽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人,也是曹操最看中的武将,要知道关羽当时是三国中唯二之一的万人敌,为世虎臣,像关羽这种武将是整个三国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也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

关羽

六、赵云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想招揽赵云的说法,就是在长坂坡之战,曹操看到赵云如此英勇,于是下令不得放暗箭,要活捉赵云,并且为自己所用,但是赵云冲出了长坂坡,曹操也就没有机会招揽赵云了,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正史中曹操估计不认识赵云,就算认识也没有招揽赵云的意思。

七、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能就不用说了,但是诸葛亮真正出名是在赤壁之战后,作为刘备的总后勤部长为刘备管理荆南四郡,才慢慢出名,之后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萧何得到升迁,曹操曾经给诸葛亮寄过鸡舌香五斤,并且还有一句话: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诸葛亮

曹操的意思就是想让诸葛亮投靠自己,但同样是像打哑谜一样,这个鸡舌香有一个典故的,说是汉朝的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要口含鸡舌香,以使口气芬芳,曹操的言外之意就是想让诸葛亮到朝廷来侍奉皇帝,像荀彧一样,让诸葛亮担任尚书郎,诸葛亮明显就不会去,这种没诚意的方法怎么会去呢?就算是曹操亲自来请,诸葛亮都不会去,要知道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认定了刘备是他一生跟随的主公,是他实现理想的主公。

综合所述,关羽才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勇猛过人,是当时被称为万人敌的名将,后来的曹魏朝廷称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如果没有关羽,刘备是不可能建立政权的,另外,关羽还有当时世间少有的忠义,离开前途一片光明并且名正言顺的曹操,投靠一无所有,四处流亡的刘备,我们现在知道刘备将来会建立政权,但当时的关羽如何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羽就是为了忠义一生跟随刘备的人,曹操作为主公也欣赏这种忠义的品德,所以关羽才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没有之一。

7

曹操自始至终最想得到的还是关羽一人,关羽在曹操的心中地位,远远不是太史慈等人能够媲美的。

对于太史慈,曹操更多的是听闻他的名声,并没有真正的想把太史慈纳为麾下。太史慈是刘繇的帐下,虽然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但在刘繇麾下并没有能够得到重用。在神亭之战的时候,太史慈和孙策打个平手,最后才被孙策给降服,归于江东。随后,便跟随孙策大将东去了。

但是,因为孙策的突然死亡,而继任的孙权又是一个喜欢任用自己人,不喜开疆拓土的人,便直接把太史慈打发到海昏一带去抵抗刘表的侄子刘磐去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黄忠正在刘磐的麾下。

正是因为太史慈去守海昏,没有参加过一些著名的战役,也没有和名将交手过。所以,太史慈的名声并没有多大。而曹操只是听闻太史慈武艺高强,忠义的名声,直接派人给太史慈送上一封招降信,以及一味当归的中药而已。

也就是说,曹操并没有多重视太史慈,毕竟没有亲眼看到太史慈的勇武,只把他当作较为勇武的一类人罢了。否则,曹操怎么可能会只派人直接送当归这样简单明了的东西。

对于吕布,或许曹操只是心动,但没有真正的纳降之心。一方面是因为吕布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吕布的眼中只有利益。从吕布拜丁原和董卓为义父便可知晓吕布的心思不小,更为关键的是,他能够为了利益而杀掉自己的义父,不把自己的名声当回事。这样的人,曹操怎么可能放心任用。

另一方面就是吕布的武艺太强了,就连许褚和夏侯惇等人联手都打不过吕布一人。如果任用了吕布,又没有人能够降服的了他。到最后,还不是再来一次“到兖州偷家”的经历。所以,吕布这个武将,曹操只是心动,并没有想纳为己用的心思。

而对于沮授,曹操是惋惜。沮授的军事才能,并不比荀攸等人逊色。只不过,沮授不幸地是跟随了袁绍这样的主公。正是因为袁绍的谋而不断,公私不分,使得他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一次次地把战机给丢失,最后更是被曹操偷袭乌巢而一局定胜负。

当曹操的麾下抓住沮授时,曹操对于沮授是有惋惜的。但因为他和沮授早已相识,也知晓沮授的品性,所以只想试试沮授能否投降,但并没有达到最想得到的那一层次。

至于陈宫,曹操相比于想要他投靠,倒不如说曹操想在陈宫面前“炫耀”。因为陈宫最早跟随的是曹操,但因为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且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豪言壮语,使得陈宫直接认为曹操是一个“心术不正”之人,最后投靠了吕布。

在投靠吕布的时候,更是伙同吕布,以及张邈等人把曹操的地盘兖州给偷了。最后更是在徐州的时候,不断地给曹操使小绊子。当曹操在白门楼审问吕布和陈宫等人时,就开始对陈宫进行了“挖苦”。

“吾心术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

“公足智多谋,今竟如何?”

“今日之事,当如何?”

从这三句话中,不难发现,曹操是狠狠地“挖苦”陈宫,说陈宫有眼无珠。所以,自从陈宫抛弃曹操而投靠吕布开始,曹操只是对陈宫的品性有点欣赏,但是并没有最想让陈宫为自己谋士的想法。

而关于赵云,曹操是想得到,但还未达到之最。曹操和赵云的认识,是在长坂坡一战。因为赵云在长坂坡中的英勇表现,使得曹操看到了赵云的不凡,也起了爱才之心。所以,当曹军包围赵云时,曹操就命令魏军不得向赵云放箭,要活捉赵云。

毕竟曹操也是一个“唯才是举”,多次发布“招贤令”的诸侯。所以,尽管曹操麾下已有许褚张辽等人,但曹操也不嫌多。而且,赵云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便是关羽,而对于关羽,曹操是一直想要撬刘备的墙角。曹操和关羽的初识,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当时刘备跟随公孙瓒去参加讨董,董卓一方的华雄接连战败联盟军的多位武将。这时,关羽才站了出来。但因为关羽是白身,并没有受到众诸侯的重视,只有曹操认为其不凡,并和关羽联手表演了一场“温酒斩华雄”的码戏。

虽然曹操想要得到关羽的投靠,但关羽却只认可刘备。而到了曹操第三次东征徐州的时候,刘备不敌而败逃袁绍,关羽也因为要保护刘备的妻子而被魏军围困在下邳。在屯土山之战的时候,关羽更是打败了许褚和徐晃的围攻,更加的展示了他的不俗。

在曹操和关羽约法三章之后,关羽暂时依附在曹操的麾下。虽然是暂时的,但曹操想要永远。于是便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除此之外,更是赏赐了一大堆金银美女和锦袍。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还让汉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

从曹操对待关羽的这一系列举动中,不难发现,曹操是真心的最想得到关羽的投靠。当关羽得到刘备在袁绍的消息时,过五关斩六将。面对关羽这么不讲情面的做法,曹操也不追究,更是大叹其“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8

关羽、赵云为什么在三国能闻名天下?曹操:这都是因为我呀

三国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这个时期家底大,名望高的人就出来自己创业单干了,例子如袁绍,曹操。而寒门或者有能力却没知名度的人就只能选择给这些老板打工,然而纵观三国,只有刘备是个例外,他家底不过是几双草鞋和破墙乱瓦。名气虽然为刘姓皇族宗亲,却没人知道。所以,他的一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过来的。

刘备虽然起点低,但他做人却很成功,特别讲义气,因为这个优点,他的手下笼络了一大批人才,文有孙乾,法正,诸葛亮等,武有关张赵马超等五虎上将。他最后能建立起来一个蜀国,这些人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就今天来讲,他的班子中最出名的除了诸葛亮,就是关羽和赵云了,关羽因为义薄云天被封神封圣,而赵云因为一身过硬本事和忠义故事直到今天,人们还觉得他才配得上三国第一武将,那么他们两个为什么名气能够独领风骚了?其实这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曹操。

世人都知道曹操爱才惜才,关羽与刘备在徐州分开后,驻兵在小沛坚持死战,是曹操惜关羽之才才让人放弃了攻城,并且主动挑人去劝关羽投降,试想当时如果不给关羽这个投降机会,猛攻小沛,关羽必定会身死城亡,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封神封圣。关羽决定投降时,还提出了让曹魏难以接受的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如果有大哥消息,快马加鞭就去追随。

曹操的胸怀博大,竟然同意了这个条件,后来关羽在曹营住了一段时间果然走了,走时还连斩曹操的大将,曹操不仅不怪他,还给他补办了过路手续。这件事也成为了关羽一生骄傲的资本,但试想一下,如果曹操真有心杀他,千军万马他又能挡几人,更别提会有以后的威震神州的虚名了。所以是曹操成全了他一生的荣誉。

赵云与关羽也一样,曹操曾说他的武艺比吕布还要高强,因此在长坂坡的时候就命令手下活捉赵云,不要杀死他。赵云有了这个护身符,加上自己过硬的本事在曹营七进七出带出了刘备儿子刘禅,这一战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战,但真正成全他一世英名的还是曹操,曹操的爱才惜才让赵云一个小小的保镖走上了前台,送给了他一生神秘的武艺色彩,至今还拿来与吕布相比较。

可以说这两个人能这样出名,都是曹操帮的忙,如果不是曹操爱惜他们,故意放过他们,他们两个可能早已成为了乱世的炮灰,死在了无情的战场上,是绝对不会有今天的英雄形象和地位的。曹操一生虽然被骂做“奸雄国贼”,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雄主,跟着这样的老板打天下,至少能够受到重用,而且也不用担心会有兔死狗烹的结局。

相反,如果刘备真的成功兴复了汉室的话,以他一向腹黑,假仁假义的性格,是否能继续重用关羽、赵云这样有影响力的开国功臣都很难说,要知道刘备的祖上刘邦在史上可是以杀功臣杀出名的,如果刘备成功后也学刘邦玩权谋那一套,恐怕为了帝位稳固,他会毫不犹豫杀掉开国功臣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那么这些文臣武将的结局可想而知会多么悲惨了。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曹操才是三国中最好的老板,跟着他混至少能同甘共苦共富贵,而他也绝对不会滥杀功臣,这一点表现比如在许攸被杀一事上,虽然许储的本意是为了曹操着想,但曹操为了不让天下人才寒心,竟准备将许储斩首,虽然只是作秀,但让我们也看到曹操的另一面,对于有功之臣他会留用,在许攸死后,曹操对他的后代恩赐了许多金银珠宝,保证许家富贵终生。所以说,曹操还是挺仁义的。

关羽、赵云能成功逃生并且成名与曹操有脱不开的关系,若是他们跟了曹操,绝对会是另一个结局。可惜他们的愚忠害了自己,跟着刘备弱小的蜀国最终也只能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部分。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9

以我的感觉,曹操最喜欢的人应该是关羽,最想得到的肯定也是二爷了。

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请封汉寿亭侯在先,割爱赤兔良驹在后,最终还任其闯关斩将而去。

而且还接连派人前去通知不许为难关某,甚至连张辽都派了出去。

孟德对云长的厚爱可谓无以复加。

10

按照曹操唯才是举的性格,他谁都想得到。

但个人认为,从正史来看,曹操还是最想得到沮授,因为曹操并不缺武将。

沮授在袁绍失败后,拒绝投降,他死后曹操曾说了一句话,“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沮授的话本事有多大。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策略最早就是沮授提出来的,他建议袁绍早一点去把流亡的天子接到河北,但很可惜的是,最后袁绍拒绝了这个建议。

关于三国鼎立,我们都知道是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创业版图。而在此之前,沮授就为袁绍做过类似的规划,只不过核心是抓住皇帝,以冀州为根据地。

最能体现沮授本事的就是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要是听沮授的话,那么统一北方的就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袁绍想要南下许昌时,沮授就建议袁绍应该休养生息,让百姓恢复农业生产,然后派出精锐骑兵袭击曹操边境,让其不能生产农业,建造攻城器械等待时机,袁绍没采纳。

在袁绍派颜良进攻中路白马城时,沮授又站出来,说颜良只适合当阵前将军,不适合单独领兵,袁绍不听,结果颜良一万人围攻只有千人的白马城,打了一个多月没打下来。

就在曹操打败颜良撤退的时候,袁绍发现了曹操就想追击。沮授认为应该驻军延津,派精锐进攻官渡,如果攻下,主力再渡河,一旦失败,就会全军覆没。袁绍不听,结果前军大败。

当袁绍率领主力挺近阳武时,沮授建议袁绍打持久战,因为曹操粮草不足,只要拖延时间就能胜利,事实上曹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差点放弃。袁绍不听,结果被曹操找到机会。当然官渡之战最大的变数跟沮授没关系,因为就算袁绍不听,大概率还是胜利的。关键点在于许攸的家中有人犯法被抓,许攸一怒之下就跑到了曹操那里,把袁绍粮草位置告诉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