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提拔第二年就哑巴了,去世前为何突然又能说话了?

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提拔第二年就哑巴了,去世前为何突然又能说话了?

2020-10-21 21:01阅读(63)

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提拔第二年就哑巴了,去世前为何突然又能说话了?:历史证明“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毛病,诚如历史上号称仁慈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杀起功臣

1

历史证明“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毛病,诚如历史上号称仁慈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杀起功臣也毫不手软。

看到这种局面,他手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大臣杨信,被老赵提拔成为都虞侯的第二年,突然变成了哑巴。

当时人们以为他是得病成了哑巴,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做了12年哑巴的杨信,临死前突然又会说话了,就在人们惊诧不已的时候,杨信对身边的亲人,道出了他当初装哑巴的经过。

先说明一点,此杨信不是杨家将杨继业的父亲那个杨信,同名同姓而已。杨信之前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后周周世宗柴荣手下禁卫军头目。


▲杨信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怎样得到的江山吧?

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柴荣生前对他宠信无疑。

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拉着赵匡胤的手,把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辅佐,赵匡胤含泪答应了。

小皇帝称帝不久,突然朝廷上下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都检点做天子”。

这句谶语并非空虚来风,都检点掌握着国家军事最高权力,在五代十国时期,凡是做过都检点的最后都做了皇帝。

原来这都是赵匡胤玩的鬼把戏,赵匡胤看到后周“孤儿寡母”好欺负,于是想篡夺后周江山。老赵有十个拜把兄弟,历史上称之为“义社十兄弟”。


▲赵匡胤和义社十兄弟

这10个拜把兄弟,掌握着禁卫军大大小小的权力。赵匡胤的都检点是禁卫军的老大。十个小弟想拥立赵匡胤当皇帝。于是接下来发动了“陈桥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随后建立北宋。他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这一年赵匡胤34岁。

赵匡胤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不傻,他的十兄弟能拥立他当皇帝。有一天有人出价更高,十兄弟就会就会拥立其他人当皇帝。

赵匡胤感同身受,心说,“别给我讲兄弟情深,当初柴荣待我犹如亲子,我不是一样夺了他的江山!”

十兄弟吓得一个个都辞去了兵权。赵匡胤重新任命了一批新贵。他认为,“新人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本,总比老将听话”。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做了第二件事。



就在任命禁卫军新官职时,老赵做出了取消禁卫军:【1.殿前司都点检; 2.殿前司副都点检; 3.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 4.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这四个职位。

老赵意思很明显,你们不是传说“都检点”坐天子吗?现在我取消了“都检点”这个职务,看你们还怎么做皇帝?

于是,禁卫军最高职位就从“都检点”落到了“都虞候”身上,那么,谁做第一任都虞候呢?

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重要的职位,非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莫属。赵光义为哥哥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赵匡胤并没亏待弟弟,两年后把他提升为最高军事长官——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空缺的都虞候由老赵的救命恩人——张琼继任。


▲张琼

张琼曾是老赵的救命恩人。话说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南征,在攻打南唐寿春时,城上的士兵向赵匡胤射箭,就在危机时刻,张琼挺身而出,为赵匡胤挡箭,赵匡胤得以捡了一命。

现在老赵感念救命之恩,加上张琼确实忠诚不二,于是任命张琼继任都虞候之职。

谁知道“伴君如伴虎”,两年后,张琼直言不讳上书赵匡胤,说,“陛下的弟弟赵光义,利用职权结交豪杰,有不臣之心”。意思是提醒赵匡胤防备点弟弟,其实这也算合理化建议,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谁知赵匡胤看后勃然大怒,马上宣张琼觐见,赵匡胤斥责张琼挑拔兄弟关系,实为大不敬,随即处死了张琼。

开宝初,太宗居晋邸,殿前都虞候奏太祖曰:“晋王天日姿表,恐物情附之,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陛下当图之。上怒曰:“朕与晋弟雍睦起国,和好相保,他日欲令管勾天下公事。粗狂小人,敢离我手足耶?”亟令诛之。”――《玉壶清话·卷七》



太祖赵匡胤为何一件小事就诛杀都虞候呢?

其实这是老赵不自信的地方,他对都虞候这个禁军最高职位相当敏感,害怕有人效仿他利用军队谋反。说是为了兄弟情深纯属扯淡,老赵从没学会感恩。

赵匡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不相信世上有感恩之人,这是他推己及人的想法。他相信任何人在皇位诱惑面前,都会失去抵抗力。

赵匡胤连他的救命恩人都不信任,于是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官员们对都虞候这个职位避之不及”。

不是官员不想干,实在害怕丢性命。这时赵匡胤指名点姓要杨信做都虞候,杨信再三推辞,老赵不高兴了,说,“干也得干,不干你也得干”,皇帝要赶鸭子上架。

杨信无奈走马上任,为了求自保,第二年,他就以得病变成了哑巴为由提出了辞呈。此时赵匡胤实在找不出第2个人能代替他的职位,因为没人比杨信更能干和忠诚可靠了。



▲宋太祖赵匡胤

老赵不批准杨信辞职,专门为他聘请了一个哑语老师,每逢布置工作,杨信打手势然后由哑语老师形成文字下发各部门。

杨信一看,这招不错,可以避免祸从口出,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干脆把哑巴装到底吧!谁知一装就装了12年的哑巴。

这12年期间,赵匡胤去世,赵光义接替了皇位。赵光义依然任命他为都虞候,之后不断提升他的职位。在北宋期间,他是担任禁军最高指挥官时间最长的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掌禁军十二年的杨信病倒了,病危时他开口对身边的妻儿说话了,当时吓了大家一跳,以为见鬼了,太稀奇了,多年的哑巴开口说话了。

接下来大家明白了他装哑巴的苦衷了。杨信说:“我要是不装哑巴,早死多年了,儿啊,请记住,伴君如伴虎,最好的避祸办法就是装聋作哑”说完这些醒世良言,杨信脑袋一耷拉——死了。

文/秉烛读春秋

2

杨信,初名义,世居麟州,北宋开国将领,名将杨业的父亲。装哑十年,只为不被皇上猜忌,可见在宋朝当将领活的有多屈辱。

公元962年初,宋太祖赵匡胤下旨诏赋闲在家的杨信接替张琼任殿前都虞侯。接到圣旨后,家人及亲朋多有上前道贺者,可杨信却是一副闷闷不乐的神情。

家人询问之下,他才道出实情。

公元960年2月,宋太祖皇袍加身之时,张琼也因“杯酒释兵权”回家养老。不久,宋太祖却发现殿前都虞侯一职空缺。左思右想之下,想到了曾经的救命恩人张琼,遂诏其就任。

然而,自古君王皆多疑,孤家寡人道其性,他们永远只相信自己。仅仅任职两年,张琼便被诬告下狱,不久自杀于狱中。这前车之鉴的痕迹还没有消退,自己只不过因一点点的忠名,才有了这样的“机会”,既没有张琼对宋太祖的救命之恩,又没有超越他的才能,更不能不接旨,因为抗旨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杨信根本高兴不起来。最终,只好硬着头就任要职,处处谨慎小心,勤勉用事。

公元969年,旧将杜延进等人图谋发动宫廷叛乱,结果被巡逻的杨信看出端倪,于当夜突然袭击,逮捕数十名叛乱贼人,并交由宋太祖处置。一场威胁宋太祖安危的精心政变密谋,就此中途夭折。宋太祖甚是欣慰,于大殿之上拔擢杨信为殿前指挥兼任禁军总指挥。自此,宋太祖对杨信更加信任有加,并将自己的安危完全交到了他的手中。

但是,杨信没有一丝升官进爵的喜悦,反而更加担忧,无奈未曾思得万全之策。

数日后,杨信随同宋太祖参与水军演练,马匹奔跑途中,突然马失前蹄,被摔落于地,额头出血。因此,宋太祖急令太医前来治疗。而站立不稳的杨信则被兵士扶到一边休息,并接受太医的诊治。

次日早朝,大臣皆深感惊讶,竟然发现杨信虽张口却不能言。宋太祖又叫来前日为杨信诊治的太医,让他再为杨信看看。太医把脉后,眉头紧锁,回禀皇上:“杨大人身体并无大碍,前日头部受伤,可能伤到了脑中的发音神经,因此张口不能言。对于此症,并无良方,虽然并不影响行动,但是想要恢复讲话,短则需要数日,长则需要数月或数年。”

后来,杨信便成了朝中唯一的哑巴官员,本以为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让他解甲致仕。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太祖不但没有疏远他的意思,反而更加信任。或许,君王就喜欢这种既能“守口如瓶”,又忠诚可靠的臣子吧

杨信感叹之余,为了方便汇报工作,居然自创了一套哑语手势。每次朝会之时,他都会带着一名亲信下人,自己用手势比划,下人则进行“翻译”。因此,百官感到大为惊奇,而宋太宗则大为感动,当即又赏赐他两百万钱。

公元978年,已是宋太宗赵光义年间。这一年,杨信身患重症,卧床不起,多方医治无效,眼看已经撑不下去了。就在这天,宋太宗前来慰问病情。然而,当处于迷糊中的张信见到宋太宗时,突然眼中含泪,开口谢恩:“圣恩深厚,感极涕零。杨家满门,惟有尽忠竭节,以报官家。”

杨信哑巴了近10年,当宋太宗来临时,却能开口讲话。因此,随同大臣在深感惊奇的同时,皆言吉兆,并纷纷向宋太祖道喜。

事后数年,那个充当哑语翻译的下人,这才悄悄向杨家后人透露了消息。原来,杨信装哑巴装了近10年之久, 只为避免君王猜忌,而引来杀身之祸。

由此可见,在宋朝做一名武将有多么的憋屈,也就不难理解宋朝战力为何如此低下了。

图片来源网络

3

宋初有这样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武将,名为杨信,杨信有何传奇呢?他刚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虞候不久,就哑巴了,这一哑巴就是十五年,直到杨信去世的前一天,他突然又会说话了,把宋太宗赵光义吓了一跳。很多人认为杨信并没有真的哑巴,他是装的,为的就是让赵匡胤和赵光义对他放心,但四姑娘却认为并没有这么简单。

人们之所以认为杨信是在装哑,是基于宋初的大环境所做出的判断。很多时候,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皇帝觉得功臣们会功高震主、拥兵自重,而功臣们又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备重用,所以双方成为君臣之后,关系就变得很微妙。

也因此,有一些君王杀死了很多的功臣,比如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也有一些君王还算是比较善待功臣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但这种善待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没有几个皇帝喜欢功高震主、恃功而骄的臣子,尤其对方还是武将。

所有总有一些武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处理掉,而活着的那些就格外的爱惜生命,以至于不得不低调低调再低调。毕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历史上赵匡胤算是比较善待功臣的,但也并非没有杀功臣,只是杀的很少而已。

宋初的政治形势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早在唐中后期就已经形成了,即节度使拥兵自重,武将篡位时有发生,我们看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更替,基本全是拥兵自重的武将篡权的结果,赵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他当初就是后周世宗身边的一员大将,等柴荣去世后,不过半年就来了一个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所以赵匡胤一继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到手的天下不久再易主。

但是又不可能将这些功臣们都杀死,毕竟他们都有效忠的部队,况且赵匡胤这样做很容易失去民心,于是就和赵普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轻而易举解决了近两百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怎么样,也还是需要武将为他效力,比如说管理殿前侍卫,这个任务原本是赵光义的,不久之后,赵匡胤就让张琼做了殿前都虞侯,来管理这批狼虎之士。

而这个张琼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他勇武非常,曾经还冒死救过赵匡胤的命,因此,赵匡胤登基之后就让张琼做了殿前都虞侯,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官职,尤其是赵匡胤又非常担心武将作乱,所以武将们必须夹起尾巴做人才能保住自己,但这个张琼偏偏不是这样的人,他性格暴躁没有什么心机,得罪了不少官员,还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史珪、石汉卿等,结果被石汉卿来了一个栽赃陷害,说张琼嚣张跋扈,还养了部曲百余人。

赵匡胤将张琼抓了来审问,张琼自然什么都不承认,于是赵匡胤命人打了张琼,然后赐死。张琼死了之后,赵匡胤才让人去查张琼的犯罪事实,结果自然是张琼并没有做那些事,为此,赵匡胤还责问了石汉卿,并将张琼的家人进人抚恤。

不过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石汉卿并没有受到处罚, 而赵匡胤杀张琼也并不是因为张琼养所谓的部曲,原因其实仅仅是张琼恃功而骄,让赵匡胤很是厌烦,要不他也不会在赐死张琼之后才去命人查案子。

张琼死后,杨信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说来也巧,不久之后,杨信就哑了,说不了话了,赵匡胤还专门到杨府中去看望杨信,“赐钱二百万”。第二年就成为静江军节度使,后期还有数次职位变动。不管怎样,杨信的工作是挑不出错来的,969年,杜廷进等人谋划作乱,结果事情泄露,杨信进行紧急抓捕,很快,十九人全部被抓获。

还有一次,赵匡胤曾经在皇宫中的水池中教习水战,有鼓噪声传出来,当时杨信在玄武门之外,听到之后,立即穿着盔甲进入保护赵匡胤,得知真相后又退出,等等,总之,杨信的脸上“写着”两个词:忠心、靠谱。

杨信虽然不会说话了,但是他却深受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信任,个中原因不外乎是这么几点:杨信做得多说得少,平时低调得很,但操兵有道,善待部下,纪律严明,行动力强,够忠心又不会被皇帝忌惮。

当然这和他说不了话也有关系,毕竟不说话,就不会得罪人,也不会成为焦点,更不会被皇帝猜忌。而当他必须要“说话”的时候则是通过名为田玉的一个奴仆来做翻译而与别人进行交流,十数年从未有过差错,也算是杨信的得力干将了。

978年的春天,杨信因为身体的原因告假在家,突然有一天,杨信竟开口说话了,赵光义知道后还吓了一跳,亲自跑到杨府去看望杨信,“信自言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涕泗横集。”然后第二天,杨信就病逝了。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杨信或许只是在装哑,这实在是太巧了,刚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不久,他就哑了,等到临死前一天,他又忽然会说话了,这真的很难让人不会怀疑,或许杨信是不想步张琼的后尘,所以选择装哑这种保全自己的方式。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毕竟赵匡胤是真的不信任武将,但是四姑娘却认为杨信并非一开始就是装的,刚开始哑了或许真的是得了某种病,但后期这给杨信在官场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皇帝不会将过多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够忠心,踏踏实实做事,皇帝就会信任他,而且不必和朝中的文官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天长日久,杨信觉得哑了也是好的,所以等他好了之后,依旧还是装作没有好,继续将自己当做是一个哑巴,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想要说点什么,于是将自己好了的消息放出去,对着赵光义感恩皇恩浩荡。所以四姑娘认为,杨信确实真的哑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就是装的。

  

  

4

很多历史书上,流传着一个很大的谣言——一个开国皇帝地位越低,就最喜欢杀功臣,坑兄弟。

逻辑是这样的,朱元璋出身乞丐和和尚,所以34个功臣被杀的只剩下4个;刘邦出身地痞流氓和乡镇干部,所以彭越、韩信等功臣都被杀;李世民、刘秀出身贵族,基本不杀功臣。

这个逻辑链条貌似很合理,可是却忘了出身低微的赵匡胤。

赵匡胤是典型的草莽英雄,他在五代后期的境遇,其实真好不到哪去。史书上明确记载赵匡胤家里没饭吃被赶出家门去当大头兵,民间传说赵匡胤一条军棍打下大宋八百军州。赵匡胤出身低微,有没有杀功臣呢?

答案是否定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顺利实现了各朝代初期“文进武退”的过渡,不仅没有造成武将拥兵自重,也没有大肆屠杀功臣,更是直接奠定了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础。

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匡胤也杀了一个功臣,并且还把另一个功臣给吓哑巴了。

第一个出场的是曾经救过赵匡胤性命的张琼。

赵匡胤还是后周世宗柴荣的手下时,曾经率军攻打南唐国。寿州城下,赵匡胤身先士卒对敌军发起死亡冲锋。南唐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顿时间箭如雨下,赵匡胤性命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一跃而起,把老赵扑倒在地,自己却被一根箭射中了大腿,

这个救下赵匡胤性命的士兵,就是他的亲信随从张琼。张琼中的那一箭,射穿了腿骨,取箭头时,张琼靠着喝酒当麻药,大有当年关二爷刮骨疗毒的风范。如果赵匡胤是曹操,张琼就是典韦和许褚,这是最信任的人。

所以,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就让张琼当了殿前都虞候,仅次于殿前都检点和殿前副都检点。即便是张琼对老赵忠心耿耿,老赵还是不能放心,因为他自己当年就是从殿前都检点的位置直接坐上皇帝的。

于是,老赵安排了密探,调查张琼有没有什么不轨行为。

不久之后,殿前中的军校史珪、石汉卿等几个小人回来汇报,说张琼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私自把叛臣李筠的仆从收归自己帐下;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更重要的是,张琼诋毁前任殿前都虞侯赵广义“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赵广义当时已经以晋王之尊担任了开封府尹,实际上已经是皇太弟、储君了。

张琼自以为自己是最得到老赵信任的人,没想到自己这次真的摊上大事了。老赵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张琼据理力争,让老赵十分恼火。老赵一怒之下把他押到了御史台治罪,再也没有辩解的机会了。

张琼很快死在赵匡胤的暴怒之下冤死,不过很快也有官员反应对张琼的指控是莫须有罪名。事实上,张琼一心为公家无余财,只有三个家奴伺候年迈老母。

老赵幡然悔悟,质问罗织罪名的石汉卿:

“汝言张琼有部曲百人,今何在?”

没想到石汉卿巧舌如簧:“圣上,这张琼是凡人吗?他所养,以一敌百!”

某种程度上说,张琼死在了赵匡胤的疑心病上,也是死在了赵匡胤的兄弟之争中。

张琼一死,空缺下来的殿前都虞侯让谁当?老赵看上了杨信。

杨信得知,推辞也不敢,上任更不敢,吓得一下子得了病。

老赵到杨信家里探望,并且对他说“放心去吧!我最信任你!”

杨信无奈,只好上任。可是上任没几个月,老毛病居然犯了,直接得了不能说话的毛病,并且直接向老赵请辞——我都残疾了,就放过我吧!

没想到,老赵的思维就是不走寻常路,反而让他升官了。原因也很简单,他需要的是一个执行命令的人,少说多做才是正理!“乾德六年,迁殿前都指挥使,改领建武军节度”

《宋史》对赵匡胤的评价是“信虽喑疾而质实自将,善部分士卒,指顾申儆,动有纪律,故见信任,而终始无疑焉”。

杨信一个哑巴,在宋朝权力中枢,如何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力呢?原来,杨信豢养了一个小孩名叫田玉。不管是向皇帝汇报工作还是向部下传达命令,都通过田玉来说话。

“书掌为字,玉因直达其意无失”。

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广义继续信任杨信,没有丝毫的怀疑,“改镇宁军,并领殿前都指挥使”。

太平兴国三年,当了十几年殿前都指挥使的杨信病倒了,更为令人震惊的是,赵光义听说他会说话了!赵光义专门上门找杨信看望他,杨信说“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

原来,杨信根本没有得过“喑疾”,他是装了十几年的哑巴!赵匡胤对禁军将领不放心,赵光义和赵匡胤及其儿子明争暗斗,想要保住性命,没有这样的特殊手段,还真是不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结束促使北宋初期权力平稳过渡,杨信功不可没,他是北宋王朝的大功臣。

5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我们肯定就会想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其实还有一个经典故事和他相关,这个故事名字叫千里送京娘,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写。

故事讲的是,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赵匡胤一身正气,在出去旅游的时候,夜宿清风道观,无意中发现,美女京娘被贼人欺负,于是他愤然上前将贼人打跑。

那京娘年方十七,身材窈窕、面似桃花,正常男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心,我们的赵皇帝就想了,这样一个美女,若在江湖上独自行走,肯定是万分凶险,于是乎他毅然决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走了1000多里路,将京娘送回家中。

一路上赵匡胤为京娘牵马坠镫,并像柳下惠似的,对京娘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可京娘却对他暗生情愫,还要以身相许。

赵匡胤一听就急了,此事万万不可,他救京娘,只为行侠仗义,如果当真娶了她,和那些垂涎她美色的歹徒,又有什么两样,就这样,我们的赵皇帝愤然离去,京娘却因此投湖自杀。

赵匡胤当皇帝后,听说了此事,有感于京娘的贞节,下诏将其封为“贞义夫人”,以示纪念。

这个故事充分赞美了,赵匡胤的高大上,这个故事的最初来源,是丞相赵普写的飞龙记,所以这个故事的真实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赵普一直是赵匡胤的心腹,老赵在陈桥兵变以后,就是派赵普回朝,劝老柴家的小皇帝,把皇帝位置让了出来,老柴家孤儿寡母,自然没敢说半个不字,据说还给了小皇帝免死铁券,有了这个铁券,柴小皇帝也只活了二十岁。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更深刻体会到武力的重要性,和他同时代的南唐君主李煜,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李煜却忽略了老祖宗留下的“盛世习文,乱世习武”的一句话,所以,尽管他的诗词写的万世流芳,仍免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好在赵匡胤没太难为他,但他最终还是因为那首《虞美人》丢了性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据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看了这词以后,就赐给他一杯毒酒,他的妻子小周后,也被赵光义霸占,并于同年自杀殉情。

赵匡胤虽然不懂诗词歌赋,但他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投到郭威帐下后,屡立战功,郭威是后汉的大将,黄袍加身以后,建立了后周,郭威死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干儿子柴荣,赵匡胤深得柴荣的信任,并在临死的时候托孤于他,可柴荣的尸骨未寒,赵匡胤就重新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

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赵匡胤总结经验教训,就来个杯酒释兵权,让手握兵权之人,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回家乐享天年,退休金的事都不用考虑,这其中就包括他当年曾经担任的职位——殿前都点检。

殿前都点检,这个位置相当重要,负责掌管京城的全部禁军,柴荣在世的时候,禁军的实力就很强,所以赵匡胤才能黄袍加身。

赵匡胤当皇帝以后,为了稳控大局,又在全军范围内选拔的精英,补充到禁军里面,因此禁军的战斗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地方的军队根本无法和中央抗衡,可以说谁掌控了禁军,谁就拥有了黄袍加身的资格,赵匡胤深有体会,当然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把禁军的指挥权,牢牢地掌控在手里。

为了掌控禁军,赵匡胤把禁军分成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这三司又称之为三衙,这样就分散了禁军的指挥权,三司之中,数殿前司的权力最大。

题目中杨信担任的,就是殿前指挥使的最高长官。

杨信当这个官,其实是不情愿的,纯属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在他的前两任,一个被调出去打仗,实际上是被免了职,另一个干脆被砍了头,说白了,谁在这个位置上,宋太祖都不放心。

杨信被逼当上这个官以后,简直是寝食难安,这一上火就得了一场病,病好以后,就再也不能说话了,他满以为这样一来,皇帝会另派他人。

可没想到,赵匡胤竟然给他请来了一个哑语老师,就这样他乌拉乌拉地比划了十多年,直到临时前才开口告诉他的子孙——伴君如伴虎,装聋作哑,是明哲保身的最好办法。这些年我活的容易嘛!

6

虽然杨信是赵匡胤的心腹,虽然重用为殿前都指挥使,但是仍然会被宋太祖不信任,所以他自被提拔后就装哑巴,一直到其去世之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宋太祖赵匡胤骑兵前就是此官职,他深知此职位的重要性。宋太祖在后周柴荣帐下担任的职务是殿前都检点,和殿前都指挥使一样只是名字不同而已。赵匡胤就是从这个岗位上发起了,在柴荣去世后,他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得皇位逐渐建立起大宋政权。所以,他对这个岗位上的人选是慎之又慎。杨信深知此中厉害,,会不会和他一样突发军事政变夺权,所以,为避免宋太祖的疑虑,故意装聋卖傻,以便让宋太祖安心而自己保命。



【二】宋太祖历来对武官的态度决定的。五代十国时期,之所以政权更迭过于频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武官掌握军权而慢慢成为割据势力,最终武力夺取政权。赵匡胤也是这么起家的,所以在大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就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各位有功的大将兵权收回,而避免出现五代十国的状况。所以,北宋整体路线是重文轻武,所以,作为皇帝身边殿前都指挥使当然是被列入重点监控的范围内。



【三】杨信对于赵匡胤的了解,才采取如此对自己来说过于狠毒的办法。赵匡胤从作为后周大将到陈桥驿兵变,一直到建立大宋江山,杨信对于宋太祖赵匡胤实在是太了解了,他知道赵匡胤会始终提防他,何况他的前一任殿前都指挥使就是被诬陷而被杀,所以,这个岗位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如何能够避免自己被杀,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皇帝放心,所以,他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而赵匡胤为了证明他是否真哑而三试,最终经过考验才使得赵匡胤对他彻底相信。而他也装聋作哑,多干事,少参与其他人的事,最终保全了自己。

最终在自己去世的前一刻,在宋太宗看望他的时候,才说出实情,宋太宗才知道杨信装哑十几年,可见其忠心耿耿和胆战心惊。

所以说,伴君如伴虎,你是一位忠心的大臣还不够,还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让皇帝知道你是忠心的,才能最终获得帝王的信任。

7

赵匡胤有一位心腹,他是专门保护皇帝安全的!这个人被提拔第2年之后就突然哑巴了,但是在去世之前又突然能够说话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他哑的这12年中,他先后辅佐了两位皇帝,但是他却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遇到事情需要他下达命令的时候,都是由他的仆人代劳的,而他能够从嗓子里面发出一种非常特殊的声音,这种声音只有这位仆人才能够听得懂!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真的哑巴了,但直到此人临死前,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12年他都是在装哑!这个人名为杨信,关于他为何要装哑,这件事情还需要细细道来才可以。按理说身为皇帝的心腹,应该是没有必要这么故弄玄虚的,更何况不说话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情呀。

首先,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得到江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兄弟们,他的一帮兄弟把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拥护他为帝。而这每一位兄弟都在北宋初期担任着重要的职务!有的担任都点检,有的是副都点检,还有都虞候等等。不过,当这些兄弟们拥护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之后,第2年赵匡胤就做了一件令人十分心寒的事情,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除了都虞候以外,其他的职务全部都被永久的砍掉了!表面上看,赵匡胤是想把一些职务给撤掉罢了,但实际上他是害怕这帮兄弟们对他造成威胁,害怕他们再一次拥护他人,所以并决定采用这种办法来削弱他们的权力,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对皇位构成太大的威胁了。

赵匡胤曾经的兄弟们手中的权力全被解除了,而如今还剩下一个职位都虞候是空缺,因此他自然要找到一个人把这个位置给补上,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张琼。张琼曾经救过他的命,赵匡胤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在周朝,他就为赵匡胤效命!在赵匡胤攻打寿春之时,赵匡胤受到了弓箭手的伏击,就在赵匡胤要被弓箭射到之时,张琼挺身而出为他挡了一箭!

这一箭让张琼深受重伤,箭头不仅刺穿了他的肉,并且进入到了他的骨头中。御医在为他疗伤之时,只能够把他的骨头撬开,才能够将这把剑给取出,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好,张琼若不是命大,也许早就命丧黄泉了。而如果换成赵匡胤的话,相信赵匡胤的情况应该会比张琼更加危险吧。张琼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但是他接下来的命运却并不好。

张琼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直言不讳,赵匡胤虽然让他担任都虞候,但还是给他派了两个部下,目的就是监视张琼。张琼对这两位部下说话非常不客气,而这其中一位部下因为深受赵匡胤的赏识,所以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害张琼。他告诉赵匡胤张琼暗地里养部队,想要蓄意谋反!赵匡胤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竟然查都不查,就把张琼赐死了。之后,赵匡胤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虽然他很痛心,但是却并没有惩治诬告张琼之人。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都虞候这个职位就成了一大忌讳,人人都会避开。

之后,赵匡胤又看中了杨信,希望他来担任都虞候!杨信确实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但他不想担任这个职位,不过他又无法拒绝,因此只能够被迫答应。之后,他便开始谋划要怎么样做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赵匡胤对手下的疑心病实在是太重了,连自己的救命恩人张琼都没有放过,自己在这个职位上岂不是非常危险。最终,杨信在担任都虞候的第二年生了一场病,之后便不能言语成为了哑巴。杨信觉得自己也成了哑巴,自然也就会被免去官职了,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赵匡胤反而更加重用他,并且还让他担任节度史,之后甚至让他担任其他更高级的官职。赵匡胤去世之后,赵光义成为了皇帝,他竟然也十分信任杨信。因此杨信就在都虞候的位置上当了12年,去世前他终于张嘴说出了实情!不过好在赵光义并没有怪罪于他,并且善待了他的家人。

8

公元961年,此前籍籍无名的杨信,突然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虞候(相当于军委副主席)。但是杨信在上任后不久,突然“暴疾失音”,毫无征兆地就哑巴了。

不过奇怪的是,在杨信临死的前一天,奇迹突然又出现,他居然又能开口说话了,“喑疾忽愈”。当时的皇帝赵光义听闻消息后,非常震惊,匆忙跑到杨信的府邸探视,“上闻而骇之,遽幸其第”。

杨信见宋太宗御驾亲来,只好挣扎着爬起来,老泪纵横地对赵光义表达了深受隆恩的感激之情,“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这一段临死前的表白,情真意切,口齿清楚。

这种情况,让后世充满猜测。很多人认为,杨信其实并不是真的哑巴,而是装哑。可是好好的,他为什么要装哑呢?而且一装就是11年。

(杨信剧照)

这事儿,还得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说起。

公元691年,依靠“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在一次皇家御赐酒宴上,于谈笑风生间,轻松写意地就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赏赐给了他们丰厚钱财和豪华府邸,送几个老哥们儿回家养老。这就是史上闻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以和平的方式,成功夺取了几个功臣的兵权后,又重新提拔了一批新人掌管禁军,张琼就是其中的一位。

赵匡胤之所以看上了张琼,一来,张琼不但是赵匡胤的老部下,很早就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对赵匡胤非常忠心。而且他还曾救过赵匡胤的命,对赵匡胤有救命之恩。

公元956年4月,赵匡胤奉周世宗之命攻取南唐寿州。当时赵匡胤一马当先,率领水兵乘皮船冲到寿州的护城河里,城上万弩齐发,箭矢如雨倾泻而下,“矢大如屋椽”。眼看赵匡胤即将命丧当场,忠勇的张琼,奋不顾身地猛扑上去,替赵匡胤挡了一箭。

张琼身中数箭,其中有一箭射中了张琼的髀骨,深入骨中无法拔出。张琼在喝下满满一碗酒后,命人破骨拔出箭镞,而张琼“血流数升,神色自若”。

二来,张琼是个猛将,治军手腕特别强硬。赵匡胤认为“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所以,张琼成了殿前都虞候的不二人选。

(张琼剧照)

但是,正是由于张琼的性格火爆,又缺乏心机,最终导致他不得善终。

张琼手下有史珪和石汉卿两个人,对张琼的强硬风格特别不满,经常在赵匡胤的面前打小报告。张琼也对两人深恶痛绝,在大庭广众之下,称他们为“巫媪”,也就是搬弄是非的老巫婆。由此,史珪和石汉卿跟张琼结下了很深的梁子,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有一次,这两人又诬告张琼“擅乘官马”“背后诬毁赵匡义”、“ 纳(叛将)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等。赵匡胤听闻消息后,特别害怕张琼效仿自己,再来一出“黄袍加身”,于是传令,将张琼带到殿前审问。

耿直的张琼矢口否认。恼羞成怒的赵匡胤,下令石汉卿拿起铁棍当众击打张琼,几乎将他打死。

后来,赵匡胤将张琼下狱,并交给御史继续审问。张琼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张琼死后,赵匡胤随即任命杨信接替他,担任殿前都虞候这一重要职位。

杨信虽然也是赵匡胤的开国将领,但此人一直籍籍无名,没有什么战功。而且杨信和张琼有着迥然不同的处事风格,其情商明显要比张琼高出不少。

杨信为人小心谨慎,安守本分,不轻易树敌。凭借着稳重的性格,他先后担任了铁骑军和控鹤军的都指挥使,以及贺州刺史。

(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正是看中了杨信的内敛和安份,才让他担此大任,从而避免又搞出像张琼一样的闹心事件。

聪明的杨信,充分吸取了前任张琼的教训,上任后不久就“主动”染上怪病,哑巴了。但同时,杨信又不想丢掉已经到手的重要职位。没办法,处心积虑的杨信,找来一个能领会自己意图的书童,替自己发声。

据说这位名叫玉奴的书童,特别聪慧。只消杨信比划几下,或者一个眼神,他就能充分意会主人的意思,并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

赵匡胤一看,这杨信虽口不能言,却丝毫没有耽误工作,身体也棒棒的。于是,不但给予财物赏赐,“幸其第,赐钱二百万”,还不断地对他加官进爵,“乾德五年,改静江军节度”“六年,迁殿前都指挥使,改领建武军节度”。

就这样,杨信装聋作哑,不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官职还越来越高。直到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仍然对他十分信任,继续让他担任禁军统领一职。

不过,我们仔细想想,当初的赵匡胤是真不知道杨信装哑吗?我看未必,只不过杨信的这种做法,恰好也符合赵匡胤的需求而已。

从本质上说,杨信的装哑,是封建帝王集权统治下的奇葩现象,它折射出的,恰恰是古代帝王“家天下”思想下,官员的无奈和悲哀。

(参考资料:《宋史》)

9

大宋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传奇人物,他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专门护卫皇帝的安全,先后12年间,他辅佐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代皇帝。在这12年内,朝堂之上,他也整整哑了12年,没有说过一句话,就是执行禁军命令也是由他的仆人代为下达,因为他只能通过喉咙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只有他的仆人才可以听得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哑巴的殿前都虞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此人却突然开口说话了!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他一直在装哑!此人便是杨信。可是,他为何要装哑?对于那么显赫的官爵,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心腹,有必要这么干吗?

图:宋太祖——赵匡胤

殿前司只剩都虞候 赵匡胤削弱中央禁军对皇权威胁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陈桥兵变”中正是他的一帮弟兄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为帝的。而这帮弟兄,他们在北宋建立初期都担任着中央禁军殿前司的要职。其职位从高到低,依次是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就在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全部解除了他们的职务,同时,除了保留都虞候这一职位外,其他的职位永久的从大宋的中央禁军殿前司中砍掉了。明摆着,赵匡胤之所以这么做,他担忧的正是万一日后有人也效仿他“黄袍加身”危及皇权。于是彻彻底底的削弱了禁军统率的权利,从而减轻禁军对皇权的威胁。

图:陈桥兵变

赵匡胤错斩救命恩人张琼为哪般?

老哥们的兵权都被解除了,那殿前司也得有人管理吧,都虞候这一职选谁更合适呢?毕竟,此一职专司护卫皇帝身命,掌管整个宫城戍卫,意义非比寻常。于是,赵匡胤想到了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张琼。

张琼是谁?《宋史》记载,张琼擅长骑马射箭,在周朝他是赵匡胤的部下,在赵匡胤奉柴荣之命攻打寿春时,遭到弓箭手伏击,一时万箭齐发,箭其粗如椽,难以进退,就在赵匡胤眼看要被射中之时,张琼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刚好替赵匡胤档了一箭。然而,箭头却刺穿了张琼的肉和骨头,后来张琼忍痛让御医凿开骨头才取出了那把巨箭。如果换作赵匡胤,也许,可能会没命了。

图:张琼

这么忠心耿耿用生命捍卫赵匡胤的人,自然可以成为担任都虞候这一要职的不二人选。可是后来,张琼的命运怎样了呢?

大家都知道,张琼为人耿直,直言不讳。在他被任命都虞候之时,赵匡胤还给他派了两个部下,意在监控张琼。毕竟,张琼是粗人一个,有时说话对他的部下很不客气。张琼任职两年后,也就是公元965年,他的下吏石汉青很受赵匡胤赏识。然而,此人居心叵测,诡计多端,一心想扳倒他,于是向赵匡胤诬告张琼暗自蓄养了上百部曲,蓄意谋反。而赵匡胤信以为真,连查都不查便将张琼下狱查办了。最后被赐身亡。后来,赵匡胤知道张琼被冤,虽然痛心不已,但却并未追究诬告人的责任。正因如此,此后都虞候这一要职,人人都避讳。

杨信被迫受命都虞候“装哑”12年保命

接下来,都虞候还得找个可信的人来当。于是赵匡胤又相中了杨信,此人在与人打交道时更加值得信赖。杨信在接到接替都虞候这个职位的皇命时心中异常担心,但又不能抗命不遵,于是他被迫答应了下来,但是又不得不开始谋划保全性命的万全之策。由于前车之鉴,赵匡胤对部下的疑心过重,连张琼那样的救命恩人都不放过,岂能放过自己杨信。于是,在杨信继任都虞候的第二年,杨信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病后嘴不能言语,成了一个十足的大哑巴。

这时候,杨信觉得自已应该可以告老还乡了,可是,赵匡胤知道此事,非但没有因为杨信的哑免去他的官职,反而比之前更加信任杨信,在第二年又授予杨信节度使一职,再后来,干脆连殿前司这种更高级别的官职也由他担任。

图:中央禁军

后赵匡胤去世,赵光义继承帝位,他继续重用杨信。接下来,殿前都虞侯这把椅子杨信一坐就是12年。那一年,杨信由于上了年纪,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一天,突然开口说话了!他劝告后人要忠于朝廷、铭记恩德,并且对前来看望他的赵光义,他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对两朝君王知遇之恩的深切感激之情。此时,众人才知道,原来他是为了保全自己才不得不装哑12年。此时,惊讶的赵光义非但没有怪罪他,还下令善待杨信一家,以慰忠心。

这正是杨信为何整整哑了12年,去世前突然说话的原因。由此可见,杨信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勇武、果敢,既懂得为臣之道,又懂得收敛锋芒消灾避祸。自古伴君如伴虎,在历史上因呈一时之聪明而误了性命的人大有人在,像三国曹操手下的杨修,还有前面说的张琼。相比他们,杨信的做法,不但保全了自己避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同时,也荫及子孙后福不浅,获得世人尊敬。可以说,他的大仁大忍真的是一般常人所不能及的

10

据《宋史·列传·卷十九》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殿前都虞候杨信在上任两年后,突然就患病变成了哑巴。但这并没有影响杨信的升迁,宋太祖赵匡胤反而对其愈加信任。此后,杨信升任殿前都指挥使等职,仕途顺畅。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杨信依然圣眷隆盛,任镇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等职。

杨信死于宋太宗太平兴三年。但诡异的是,杨信在死前一日,突然能开口讲话了。要知道,杨信患失语之症已十多年,难不成就病去如山倒,突然痊愈了?那为何又偏偏凑巧,杨信病愈之日就在其将死之时呢?这其中有何蹊跷呢?

赵匡胤在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当时他担任的职务是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其中,殿前都点检是禁军殿前司的最高统帅。赵匡胤正是通过这一职位逐渐扩展自己的实力,最终谋取帝位的。

所以出身于禁军统帅的赵匡胤,在开国之初就非常忌惮掌控禁军的高级将领们。

赵匡胤先是在建隆二年(961年)春,罢黜了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的职务,将其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而且,此后禁军不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而是由皇帝直接统帅禁军。

宋初禁军的设置沿袭后周制度,分殿前司和侍卫司两部。赵匡胤在罢黜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职务后,又罢黜了侍卫司最高统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使韩令坤的职务,韩令坤被改任为成德节度使。

同年七月,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刚刚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石守信和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接着,赵匡胤对弟弟赵光义所任的殿前都虞候的职务也进行了调整。赵光义改任开封府府尹。

赵匡胤在将禁军的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又对禁军的编制进行了改革。

通过一系列改革,禁军将领的地位被明显降低,禁军对皇权的威胁被大大削弱。

在解除功臣们对禁军的兵权后,赵匡胤开始任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掌握的军官担任禁军将领。

接替赵光义担任都虞候职务的张琼其实就是一位中级军官,资历非常浅。他在升任都虞候之前只是一位内外马步军都军头。但他对赵匡胤非常忠心。赵匡胤当年在攻打寿春时,幸有张琼为其身挡飞矢,赵匡胤才安然无恙,而张琼却为飞矢射中大腿,身负重伤。

虽然张琼曾救过赵匡胤的命,但出于对禁军将领的猜忌,赵匡胤还是在张琼身边安插了史珪和石汉卿两个耳目。

张琼与史珪和石汉卿的关系素来不睦,张琼身为武将,性情粗暴,做事又不拘小节,又挑选官马又将反宋将领李筠的家奴占有。这两件事被史珪和石汉卿

告发,称张琼私养兵马,并且还称张琼污蔑赵光义有不臣之心。

张琼被赵匡胤缉拿后,很快被赐死。虽然事后赵匡胤明知张琼系蒙冤而亡,但对诬告者史珪和石汉卿并没有治罪。

由此可见,赵匡胤也是在借张琼事件敲打禁军将领们最好安分守己。如若不然,宁可枉杀也不会错过一人,张琼就是最好的例子。

张琼死后,都虞候一职由杨信接任。

相比张琼,杨信的声望更低,几乎没有什么战功可言,在禁军中只是一名中下级军官。

但杨信有个优点,那就是做事谨慎,谨言慎行。所以赵匡胤鉴于张琼的作风粗暴,避免再出现类似的张琼事件,就任用杨信为都虞候。

乾德四年(966年),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被告发在禁军培植自己的心腹。这个密告直接戳到赵匡胤的痛处,赵匡胤不问青红皂白,直接要处死韩重赟。

韩重赟是追随赵匡胤的老部下,对赵匡胤忠心耿耿,一直在禁军担任要职。

幸亏由于宰相赵普的劝谏,赵匡胤才放过韩重赟一马。赵匡胤将其解除禁军军职,外放为节度使。

也就是在韩重赟死里逃生的这一年,都虞候杨信突患怪疾,成了哑巴。但奇怪的是,杨信身边的家僮玉奴对杨信的心意却非常洞晓,杨信平日的工作指令等都能通过玉奴准确传达。

一个哑巴会有什么威胁力呢!自此,赵匡胤对杨信更加信任,不断加授杨信的官衔,而杨信对圣恩则以更加勤勉回报赵匡胤:

969年,杨信率禁军平定了赵匡胤身边的亲军作乱;

赵匡胤在宫中督练亲军演习时,士兵呼喊嘈杂。身在玄武门外的杨信误以为宫内有变,来不及穿朝服就驾救而去,直到看到赵匡胤安然无恙才放心。事后被赵匡胤赞为忠臣,而四年后,杨信升任为殿前都指挥使。

赵匡胤死后,他的太宗弟弟赵光义即位。赵光义对前朝的重臣进行了彻底的换血,但由于杨信谨言慎行,对皇权毫无威胁,得以继续留任禁军。

太平兴国三年五月,杨信在临死前一天突然开口讲话。赵光义大为诧异,移驾杨信府中亲自探视。杨信对两朝皇帝感激涕零,但在次日便病逝了。

杨信在失语十多年之后,突然在临死前一日能开口讲话。这个谜团在正史中并未解开。

但杨信失语恰在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蒙冤之后。如此巧合的时间点,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杨信一向小心谨慎,他的前任张琼曾救过赵匡胤一命仍难逃冤杀。而开国功臣韩重赟也差一点脑袋掉地。

而杨信既没有像张琼一样有恩于赵匡胤,又没有韩重赟的军功和名望,所以身处敏感职位的杨信应该是如履薄冰,心有余悸的。

杨信为了低调自保,使赵匡胤放弃对自己的猜忌之心,开脆装起哑巴。

谁会对一个哑巴存有戒备心理呢!

杨信装哑这一装就是十余年。临死之际,也就无所顾忌了,所以就一吐为快了。

当然这只是对杨信失语之谜的一种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