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曹操被称为魏王而不是秦王或者楚王?

为什么曹操被称为魏王而不是秦王或者楚王?

2020-10-21 12:33阅读(67)

为什么曹操被称为魏王而不是秦王或者楚王?: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之所以,是魏王,是因为他的封地在以邺城为中心的魏郡。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并逐

1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之所以,是魏王,是因为他的封地在以邺城为中心的魏郡。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并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占领了邺城。邺城北上直抵幽州,南下直达河洛。东西两侧连接太行山交通,再加上漳水,形成了密集的水陆交通网络,而且经济发达、户口繁众,正是霸业之基。当年,袁绍占领冀州后,就也邺城为幕府所在地,经营多年,设施完备。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后,“天子以曹公领冀州牧,公让还兖州”,从此曹操再没有返回许都,他在邺城营建宫室,兴修水利,并建立了行政决策机构“霸府”,并将文武百官迁徙到邺城。邺城和魏郡政治、经济地位逐渐取代了许都。此后,曹操以邺城为基地,征战四方,在对吴、对蜀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邺城三台 揽二乔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当然,曹操之所以迁都邺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避开汉献帝。当时在许都献帝周围还有一批忠于东汉政权的势力,特别是董承衣带诏事件的发生,更显得曹操离开许都,而把统治中心放在邺城的必要。同时,为了确保对邺城及周围魏郡的绝对掌握,曹操一方面逐步扩充魏郡与冀州的领土、人口,另一方面迫使朝廷给自己加官进爵,从冀州牧、丞相到魏公、魏王,这样加封为魏王后,邺城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他私人的封邑和藩国。

2

曹操的“魏”是是汉献帝册封的,说是汉献帝册封,其实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只不过是曹操手中的傀儡。其实“魏”这个称号也是曹操自己选择的。





曹操所占据的地盘,在东汉之前正是\"魏国\"的地盘。但实际上,曹操当时掌控的地盘不仅仅包含魏国的地盘,还包括韩国、秦国、赵国,一共四国的疆土。而曹操没有选择其他三国的名号作为自己的封号,估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在自身巅峰时期是一位霸主。它的辐射面积比其他三家更大,这其中也更能显示出曹操的雄心壮志。

3

封建朝代功臣和皇族的封号,是以其封地的地名来相称的。以西汉韩信为例,最初韩信在刘邦帐下统兵攻占齐地,想向刘邦讨封为“假齐王”,刘邦虽然心中不满但出于战略考虑,封他为齐王。

后来,韩信与刘邦合兵在垓下将项羽击败,最终迫使项羽于乌江自刎而死。但刘邦已对韩信有所猜忌,担心韩信经营齐地太久势力坐大,将其削夺部分兵权后,改封在楚地。这样,韩信就从齐王改封为楚王了。

韩信在楚地私自收留了项羽的原部将钟离眛,刘邦得知后怀疑他要谋反。韩信被迫将自己的忧虑告诉了钟离眜,结果钟离眜自杀,韩信持其首级献与刘邦。刘邦将韩信下狱,后又赦免,将韩信降到淮阴县为淮阴侯。

这样,韩信从齐地的齐王到楚地的楚王,又到淮阴县的淮阴侯,三个封号都是因封地而来的。而曹操被东汉政府晋封为魏王自然也是与其封地的名称有关了,那就是魏郡。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并兴建邺城为邺都。

邺城是魏郡的治所,以后的时间里,曹操多成居于邺都,这样魏郡也就是曹操的封地了。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

4

曹操的封号是魏王,而不是秦、赵、晋等诸侯国名,这与他的封地位置有直接关系。曹操在建安21年确定了王号,但他的封地要在建安5年(公元200年)攻灭袁绍的时候就确定了,这就是当时北方人口最多的冀州。

(袁绍的大本营就是冀州的魏郡)

冀州有9个郡国,在东汉末年属于仅次于司隶校尉和豫州的大州,这里最大的特征就是人口众多,尤其是袁绍起家的渤海郡,人口在百万以上,其他郡国的人口也都在60万以上,也就述说一个冀州就能动员30万以上的兵力,要知道曹操占据兖、徐、司、豫四个州的总兵力也才10几万人,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攻占冀州治所邺城后,看到人口户籍大喜过望的原因。

从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的大本营邺城就落入了曹操之手,这里水路便利、人口众多是理想的布武之地,因此曹家人开始着手将自己的势力迁到这里来,随后曹操以邺城为中心逐步用7年时间扫清北方割据势力(除了辽东公孙家族之外)。

在曹操发动荆州之战前,他的大本营实际上已经从许昌转移到了邺城,邺城是整个冀州的治所,被曹操视为自己的势力中心,他看上的就是这里的人口资源。

有些人可能会很疑惑,邺城在汉朝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怎么能和洛阳、长安相媲美呢?其实邺城早在战国时代就是人口稠密的农业发达地区,比如西门豹治邺指得就是这里,在隋代邺城更是发展为最大的商业大都市。

而长安、洛阳所在地,早已被董卓和他的部将们折腾成了无人区,老百姓不是逃亡就是被杀,比如益州的孟达、汉中的张鲁等,都是从关中平原逃走的人,常年的战乱和黑暗统治让关中和洛阳地区的人口锐减,曹操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放弃汉中的时候,就将这里的40万居民迁回关中,甚至还让张郃领兵进去巴郡抢夺当地人口。

由此说明,东汉末年最重要的就是人口资源,冀州经历的战火最少人口也就最多,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汗衰魏兴,意思就是汉朝统治地区人口较少,魏郡内的人口最多,因此曹操看中冀州并不奇怪。

建安21年曹操获封魏王,在河北地区划9个郡称王建国,其统治中心就是魏郡邺城,王号自然就是魏了!

5

简单来说,因为曹操的封地在魏地。

曹操称王,属实曹氏代汉自立的重要一环。想当年,篡位先行者王莽走的是大司马——安汉公——太傅——摄皇帝——皇帝这一路线。

王莽是文臣,纯粹欺负幼主在位,逐步通过声望掌权,曹操则不然,黄巾起义后,汉室江山已然分崩离析,曹操虽然把汉献帝这张王牌攥在手里,但能够统一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主要靠的还是他几十年的征战。

有了这些年战功积累下来的巨大威望,曹操消灭朝中那些反对势力要轻松地多,也不用杀几个儿子装给天下人看,而当他决定篡位的时候,其过程也远比王莽要短。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如萧何故事,这时候曹操还勉强算权势滔天的汉臣;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都于邺城,公这个爵位非汉朝所有,上一个就是逆贼王莽的安汉公,曹操此举已然有取代之意。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获封魏王,获得各种特权,虽名为汉臣,而实为魏帝,只不过南方战事不利,曹操没能攻灭孙权刘备一统天下,他也没将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只是讲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把篡位骂名留给了儿子曹丕。

虽然魏王这个名号是汉献帝册封的,但显然,没有曹操首肯是不行的,这个封号其实就是他自己选的,那他为什么要选“魏”而不选“秦”、“楚”呢?

第一是方位,曹操的核心地盘多跟魏地有关。曹操起兵于陈留,属魏地,他当太守时的东郡同样属于魏地,而后来的核心邺城,更是汉朝魏郡治所。而秦地在关中,偏离曹操势力的核心,楚地更是在荆襄,曹操在那里只有一小块地盘,大块被孙权刘备分了,要说楚王,可能孙权还更合适些。

第二是谶语,“魏”正好印证了“代汉者,当涂者高也”。这句预言从西汉开始出现,流行了几百年时光,每每都被篡位者拿来当理论依据,东汉初年的公孙述为此与汉光武帝展开辩论,汉末袁术据此称帝,也有女巫以此劝李傕预言指的是他。

在灾异说流行的当时,搞个预言切合天命对于时局稳定还是有些好处的,曹操也不能免俗。

第三是疆域,战国时期魏国的疆域非常迷人。曹操称王的目的在于利用分封制另立一套政权班子,然后逐步取代汉朝中央,那怎样合理地蚕食汉朝中央地区也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秦国虽曾一统天下,但用秦国为国号压根就做不到蚕食,总不能按照秦始皇统一的模式,韩赵魏楚燕齐一刀一刀地割吧,那第一道诏书一下就谁都清楚曹操的目的了;楚国的疆域则大部分不在曹操手中,无法做到蚕食;只有魏国曾经的疆域,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乃至淮河流域都能够到,简直完美。

6

首先,古代封王很多都是按照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布或者地理位置来取名字的。

比如,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就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汉中,后来建立的汉朝,也因此而来。又比如,卫鞅被称为商鞅,就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

而曹操当时主要的地盘,都是以前魏国所在的地方,所以封“魏王”“魏公”。

其次,当时有一句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

“涂”就是“途”,就是道路。“当涂高”就是道路中间很高大的东西,就是“阙”。而“象魏者,两观阙是也”,所以“阙”就是“魏”。根据小学数学连等关系可以得出,“当涂高”=“魏”!

替代汉朝的,是魏!这么好的彩头,曹操怎么能拒绝呢?

7

为什么曹操被称为魏王而不是秦王或者楚王?因为曹操喜欢啊


汉献帝想给曹操封王吗?怎么可能,汉朝以孝道治天下,而刘协的老祖宗刘邦在汉朝刚刚立国的时候就与大臣们约定,非刘姓不能为王,所以曹操这个魏王的封号完全就是他威胁献帝给他弄的,毕竟当时献帝毫无实权,军权,财权和政权都在曹操集团手里,许昌城中真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既然如此,曹操想要什么王号,献帝都得给他。


那么为何曹操想要魏王这个封号呢?这里有一个地域原因

因为曹操后期的主要大本营不在许昌,而是冀州的邺城,它是魏郡郡治地点,魏郡原本有十五县,建安十七年(212年)也就是曹操进封魏公的前一年,曹操扩展了魏郡的规模,把魏郡周边分归于河内、东郡、钜鹿、赵国等十四个县充实到魏郡,这样魏郡的规模一会儿简直扩展了一倍。称王后曹操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都城经营,所以魏为王号并不奇怪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8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进而占据袁绍的老巢邺城,而邺城是魏郡的治所。曹操占据邺城之后,也把它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

官渡之战的胜利,对曹操来说意义重大,从此中国北方再没有任何诸侯大过曹操,也就是说北方是被曹操统一了。

这次战役奠定和巩固了曹操作为北方统治者的地位。为了纪念这次划时代的战役,曹操在被封为王时,选择用他此次战役中夺得的袁绍的魏郡的“魏”作为王的名称。

另外,《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有好的寓意与美名。魏郡,也是战国时期魏国所在地。

9

古代王号,以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命号为高,而这其中又以秦晋齐楚为尊,这几个一般不会给外姓人的,老曹能混个魏王,已经很高了。而更重要的,老曹的魏王并非虚号,他有实际封国的,所以呢,以他领地所属,给予魏王再自然不过,给个齐王,要不老曹搬家去山东,要不老曹舍了封国,当个虚王,你觉得他乐意那个?

10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夺取邺城后,自领冀州牧,让还兖州牧,曹操把邺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邺城是战国时魏国北方重镇甚至陪都,曹操称魏公、魏王也就理所当然。

在王爵中,秦王、晋王、齐王、楚王、魏王都属于一等王,也属于权臣的首选。